《一种液体反冲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液体反冲机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307846A43申请公布日20150128CN104307846A21申请号201410520111522申请日20140930B09B3/00200601B02C19/0620060171申请人苏州美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1510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街道木林路51号4幢苏州美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72发明人钱海荣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6代理人潘志渊54发明名称一种液体反冲机构57摘要本发明一种液体反冲机构,包括吸入腔、第一叶轮、排出腔、第二叶轮和伺服电机;所述吸入腔与所述排出腔为同轴相邻的两个联通的腔室;所述第一叶轮配合于所述吸。
2、入腔中;在所述吸入腔的前端设有吸入口;所述第二叶轮配合于所述排出腔中;所述排出腔上设有一个排出口;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均通过伺服电机同轴驱动。通过上述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反冲机构,可以通过不同的叶片件够将外部的液体吸入到腔室中,在通过一个较大的压力将液体再喷射出去,其过程中能够将液体中较大的垃圾颗粒进一步的粉碎。其整体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07846ACN104307846A1/1页21一种液体反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入腔、第一叶轮、排出。
3、腔、第二叶轮和伺服电机;所述吸入腔与所述排出腔为同轴相邻的两个联通的腔室;所述第一叶轮配合于所述吸入腔中;在所述吸入腔的前端设有吸入口;所述第二叶轮配合于所述排出腔中;所述排出腔上设有一个排出口;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均通过伺服电机同轴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反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轮上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叶轮的叶片表面的折角结构。权利要求书CN104307846A1/2页3一种液体反冲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设备的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反冲机构。背景技术0002为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垃圾,大量的垃圾处理设备应运而生。目前大多的室内垃圾处理设备都配备了。
4、垃圾初级处理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好的将垃圾进行处理需要一个可以将垃圾进行反冲的装置。这种反冲装置能够将大颗粒的垃圾进行粉碎并以一个较大的压力反冲到垃圾混合物中,增加垃圾混合能力,从而提高设备的处理垃圾能力。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体反冲机构,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解决了垃圾处理设备里反冲过程中颗粒不能粉碎的问题。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体反冲机构,包括吸入腔、第一叶轮、排出腔、第二叶轮和伺服电机;所述吸入腔与所述排出腔为同轴相邻的两个联通的腔室;所述第一叶轮配合于所述吸入腔中;在所述吸入腔的前端设有吸入口;所述第二叶轮配合于所述。
5、排出腔中;所述排出腔上设有一个排出口;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均通过伺服电机同轴驱动。0005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叶轮上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叶轮的叶片表面的折角结构。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液体反冲机构,可以通过不同的叶片件够将外部的液体吸入到腔室中,在通过一个较大的压力将液体再喷射出去,其过程中能够将液体中较大的垃圾颗粒进一步的粉碎。其整体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0007图1是本发明一种液体反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液体反冲机构的侧视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吸入腔;2、第一叶轮;3、排出腔;4、第二叶轮;5、伺服电机;6、吸入口;7、排出口。具体实施方式000。
6、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0009请参阅附图1和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液体反冲机构包括吸入腔1、第一叶轮2、排出腔3、第二叶轮4和伺服电机5;吸入腔1与排出腔3为同轴相邻的两个联通的腔室;第一叶轮2配合于吸入腔1中;在吸入腔1的前端设有吸入口6;第二叶轮4配合于排出腔3中;排出腔3上设有一个排出口7;第一叶轮2与第二叶轮4均通过伺服电机5同轴驱动。为了增加第二叶轮4排出液体的能力,第二叶轮说明书CN104307846A2/2页44的叶片表面上设计有垂直于其表面的折角结构,如图2中,第二叶轮4能够将进入排出腔3的液体带到排出口7出,这样使得排出的效果更好。通过该方法就能够将沉积于集污箱底部的大颗粒垃圾吸入到液体反冲机构中进行粉碎并反冲到滤管中进行再一次的分解过滤。而且由于反冲的压力较大,这样可以将沉积的垃圾上扬,增加了垃圾混合度。001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307846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30784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