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加热控制系统.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73239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3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14794.3

申请日:

2014.09.30

公开号:

CN104312717A

公开日:

2015.01.2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1B 1/04申请日:20140930|||公开

IPC分类号:

C11B1/04; F24H7/00

主分类号:

C11B1/04

申请人:

四川德阳市年丰食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长严; 王安体

地址: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南华镇芙蓉路南段1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卧式蒸炒锅、导热油锅炉和煤气发生炉,煤气发生炉通过供气管道与导热油锅炉相连,卧式蒸炒锅标高低于导热油锅炉;导热油锅炉包括炉膛、炉壳、第一导热油管,第一导热油管位于炉膛内的部分呈螺旋状,两端伸出炉膛;卧式蒸炒锅本体四周设置有导热油夹套,导热油夹套内设置有多根第二导热油管,第二导热油管的入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的出口、出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的入口。本发明采用煤气发生炉将媒转化为煤气后供给导热油锅炉使用,相对于蒸汽加热系统更简单和易于控制,相对采用煤作为燃料,煤气燃烧更充分,热量转化效率更高,且排出的废气少;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成本低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蒸炒锅(1)、导热油锅炉(2)和为导热油锅炉(2)供给煤气的煤气发生炉(3),所述煤气发生炉(3)通过供气管道(4)与导热油锅炉(2)相连,所述卧式蒸炒锅(1)标高低于导热油锅炉(2);
所述导热油锅炉(2)包括炉膛(21)、炉壳(22)、第一导热油管(23),所述炉壳(22)上设置有进气口、烟气出口(24)、油管进口(25)、油管出口(26);所述第一导热油管(23)部分位于炉膛(21)内,其两端分别从油管进口(25)、油管出口(26)伸出炉膛(21)连接卧式蒸炒锅(1),但第一导热油管(23)位于炉膛(21)内的部分呈螺旋状;
所述卧式蒸炒锅(1)包括支架(14)、固定在支架(14)上的圆筒形蒸炒锅本体(11)和水平穿设在蒸炒锅本体(11)中心的固定轴(15),所述蒸炒锅本体(11)四周设置有导热油夹套(12),所述导热油夹套(12)内设置有多根轴线平行于蒸炒锅本体(11)轴线的第二导热油管(13),该第二导热油管(13)的入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23)的出口、出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23)的入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壳(22)内壁还设置有保温层(27)。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根第二导热油管(13)均匀分布在蒸炒锅本体(11)四周。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壳(22)呈长方体状,由一侧开口的炉壳本体(221)和炉盖(222)构成,所述炉盖(222)盖合在炉壳本体(221)开口的侧面上,所述炉盖(222)上设置有点火孔(223)和多个吹灰孔(224)。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222)中心还开设有容纳燃烧器的燃烧孔(225),该燃烧孔(225)上盖有燃烧盖(226),所述点火孔(223)位于燃烧盖(226)中心。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炒锅本体(11)采用不锈钢制成。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道(4)上还设置有控制阀。

说明书

菜籽加热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菜籽加热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菜籽油的生产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预榨车间首先对菜籽进行轧胚得料胚,其次料胚蒸炒得熟胚,然后熟胚干燥,接着预榨得预榨油和预榨饼,最后预榨油去精炼,预榨饼去浸出;浸出车间首先预榨饼浸出得浸出毛油和湿粕,其次湿粕烘干得干粕,浸出毛油依次经过蒸发得浸出油,最后浸出油去精炼;精炼后过滤得成品油,最后成品油冷却计量入库。
其中,将料胚蒸炒的步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一般采用蒸炒锅进行蒸炒,而蒸炒锅的热量一般由蒸汽或者导热油带来,而采用蒸汽加热系统复杂、控制不方便;而导热油的加热相对简单,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导热油自身的加热一般采用煤作为燃料进行加热,采用煤作为燃料,煤在炉膛内不易燃烧充分,而且排出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菜籽加热控制系统,该系统首先采用煤气发生炉进行煤转气,在加热导热油时在炉膛内燃烧充分,而且其加热控制非常方便,整个系统结构简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卧式蒸炒锅、导热油锅炉和为导热油锅炉供给煤气的煤气发生炉,所述煤气发生炉通过供气管道与导热油锅炉相连,所述卧式蒸炒锅标高低于导热油锅炉;所述导热油锅炉包括炉膛、炉壳、第一导热油管,所述炉壳上设置有进气口、烟气出口、油管进口、油管出口;所述第一导热油管部分位于炉膛内,其两端分别从油管进口、油管出口伸出炉膛连接卧式蒸炒锅,但第一导热油管位于炉膛内的部分呈螺旋状;所述卧式蒸炒锅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圆筒形蒸炒锅本体和水平穿设在蒸炒锅本体中心的固定轴,所述蒸炒锅本体四周设置有导热油夹套,所述导热油夹套内设置有多根轴线平行于蒸炒锅本体轴线的第二导热油管,该第二导热油管的入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的出口、出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的入口。
进一步,所述炉壳内壁还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多根第二导热油管均匀分布在蒸炒锅本体四周。
进一步,所述炉壳呈长方体状,由一侧开口的炉壳本体和炉盖构成,所述炉盖盖合在炉壳本体开口的侧面上,所述炉盖上设置有点火孔和多个吹灰孔。
进一步,所述炉盖中心还开设有容纳燃烧器的燃烧孔,该燃烧孔上盖有燃烧盖,所述点火孔位于燃烧盖中心。
进一步,所述蒸炒锅本体采用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所述供气管道上还设置有控制阀。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首先采用煤气发生炉将媒转化为煤气后供给导热油锅炉使用,使导热油锅炉采用煤气作为燃料时,相对于采用蒸汽加热的系统更加简单和易于控制,相对采用煤作为燃料,煤气在炉膛内燃烧更充分,热量转化效率更高,对导热油的加热更加方便和易于控制,而且排出的废气相对于直接使用煤作为燃料更少,对环境的污染更小;
2、本实用新形的蒸炒锅本体四周均布第二导热油管加热均匀,蒸炒效率更高;
3、本发明蒸炒锅本体采用卧式结构,其采用电机带动,蒸炒时绕转固定轴转动即可,更加方便控制;
4、本发明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炉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卧式蒸炒锅;11-蒸炒锅本体;12-导热油夹套;13-第二导热油管;14-支架;15-固定轴;2-导热油锅炉;21-炉膛;22-炉壳;221-炉壳本体;222-炉盖;223-点火孔;224-吹灰孔;225-燃烧孔;226-燃烧盖;23-第一导热油管;24-烟气出口;25-油管进口;26-油管出口;27-保温层;3-煤气发生炉;4-供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卧式蒸炒锅1、导热油锅炉2和煤气发生炉3。
所述煤气发生炉3通过供气管道4与导热油锅炉2相连,为导热油锅炉2供给煤气。
所述导热油锅炉2包括炉膛21、炉壳22、部分位于炉膛21内的第一导热油管23,所述炉壳22上设置有进气口、烟气出口24、油管进口25、油管出口26,供气管道4就连接到炉壳22的进气口上,煤气发生炉3制造的煤气就通过供气管道4、进气口进入炉膛21内;所述第一导热油管23部分位于炉膛21内,其两端分别从油管进口25、油管出口26伸出炉膛21连接卧式蒸炒锅1,但第一导热油管23位于炉膛21内的部分呈螺旋状,可以理解为第一导热油管23由位于炉膛21内的螺旋段、连接在油管出口26与卧式蒸炒锅1之间的出口段、连接在油管进口25与卧式蒸炒锅1之间的进口段构成;导热油流入炉膛21内后在炉膛内的第一导热油管23的螺旋状段内被充分加热,加热后流出炉膛流向卧式蒸炒锅1。
所述卧式蒸炒锅1标高低于导热油锅炉2,即卧式蒸炒锅1的到地面的高度小于导热油锅炉2到地面的高度,从而使得,第一导热油管23的出口段的入口高于出口,使导热油从高处的导热油锅炉2中流入低处的卧式蒸炒锅1的第二导热油管13中,导热油在重力作用辅助下迅速流入卧式蒸炒锅1中给卧式蒸炒锅1进行加热。具体地,所述卧式蒸炒锅1包括支架14、固定在支架14上的圆筒形蒸炒锅本体11和水平穿设在蒸炒锅本体11中心的固定轴15,蒸炒锅本体11轴向平行于水平面放置,在电机等传动装置的带动下,蒸炒锅本体11可以绕该固定轴15转动。所述蒸炒锅本体11四周设置有导热油夹套12,所述导热油夹套12内设置有多根轴线平行于蒸炒锅本体11轴线的第二导热油管13,这些第二导热油管13均两端伸出导热油夹套12后入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23的出口、出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23的入口,多根第二导热油管13在蒸炒锅本体11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对蒸炒锅本体11内的油菜籽充分加热,所述蒸炒锅本体11采用不锈钢制成。
本发明的加热原理是,煤气发生炉3通过供气管道4向导热油锅炉2的炉膛21内提供燃料,第一导热油管23和第二导热油管13构成导热油流通回路,炉膛21内燃烧后对位于炉膛21内的第一导热油管23螺旋段加热,导热油流经该螺旋段时被加热,然后经出口段流入多根第二导热油管13内,第二导热油管13则将热量传递给不锈钢蒸炒锅本体11,从而对菜籽进行加温蒸炒,从第二导热油管13流出的导热油与蒸炒锅本体11进行热交换后,温度降低,流入第一导热油管23的进口段,再流回螺旋段重新加热,形成导热油的循环,从而将导热油锅炉2的热量传递给蒸炒锅本体11。为了使导热油的循环更顺畅,在第一导热油管23的进口段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抽油泵的能动设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导热油锅炉2进行进一步改进:
所述炉壳22四周内壁还设置有保温层27,防止炉膛21内的热量散失,充分利用燃料产生的热量。
如图2所示,所述炉壳22呈长方体状,由一侧开口的炉壳本体221和炉盖222构成,所述炉盖222盖合在炉壳本体221开口的侧面上,所述炉盖222中心还开设有容纳燃烧器的燃烧孔225,该燃烧孔225上盖有燃烧盖226,该燃烧盖226中心开设有点火孔223,用于点火,所述炉盖222上在燃烧孔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吹灰孔224,供维修保养时吹灰。
所述供气管道4上还设置有控制阀,控制进入炉膛21内的煤气,使煤气达到保障加热功能的同时,充分使炉膛21内的煤气燃烧。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菜籽加热控制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菜籽加热控制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菜籽加热控制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菜籽加热控制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菜籽加热控制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312717A43申请公布日20150128CN104312717A21申请号201410514794322申请日20140930C11B1/04200601F24H7/0020060171申请人四川德阳市年丰食品有限公司地址618000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南华镇芙蓉路南段19号72发明人王长严王安体54发明名称菜籽加热控制系统57摘要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卧式蒸炒锅、导热油锅炉和煤气发生炉,煤气发生炉通过供气管道与导热油锅炉相连,卧式蒸炒锅标高低于导热油锅炉;导热油锅炉包括炉膛、炉壳、第一导热油管,第一导热油管位于炉膛内的部分呈螺旋状,两端伸出炉膛;卧式蒸炒锅本体四周设。

2、置有导热油夹套,导热油夹套内设置有多根第二导热油管,第二导热油管的入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的出口、出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的入口。本发明采用煤气发生炉将媒转化为煤气后供给导热油锅炉使用,相对于蒸汽加热系统更简单和易于控制,相对采用煤作为燃料,煤气燃烧更充分,热量转化效率更高,且排出的废气少;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成本低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12717ACN104312717A1/1页21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蒸炒锅(1)、导热油锅炉(2)和为导热油。

3、锅炉(2)供给煤气的煤气发生炉(3),所述煤气发生炉(3)通过供气管道(4)与导热油锅炉(2)相连,所述卧式蒸炒锅(1)标高低于导热油锅炉(2);所述导热油锅炉(2)包括炉膛(21)、炉壳(22)、第一导热油管(23),所述炉壳(22)上设置有进气口、烟气出口(24)、油管进口(25)、油管出口(26);所述第一导热油管(23)部分位于炉膛(21)内,其两端分别从油管进口(25)、油管出口(26)伸出炉膛(21)连接卧式蒸炒锅(1),但第一导热油管(23)位于炉膛(21)内的部分呈螺旋状;所述卧式蒸炒锅(1)包括支架(14)、固定在支架(14)上的圆筒形蒸炒锅本体(11)和水平穿设在蒸炒锅本体。

4、(11)中心的固定轴(15),所述蒸炒锅本体(11)四周设置有导热油夹套(12),所述导热油夹套(12)内设置有多根轴线平行于蒸炒锅本体(11)轴线的第二导热油管(13),该第二导热油管(13)的入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23)的出口、出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23)的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壳(22)内壁还设置有保温层(2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根第二导热油管(13)均匀分布在蒸炒锅本体(11)四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壳(22)呈长方体状,由一侧开口的炉壳本体(221和炉盖(2。

5、22)构成,所述炉盖(222)盖合在炉壳本体(221)开口的侧面上,所述炉盖(222)上设置有点火孔(223)和多个吹灰孔(22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222)中心还开设有容纳燃烧器的燃烧孔(225),该燃烧孔(225)上盖有燃烧盖(226),所述点火孔(223)位于燃烧盖(226)中心。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炒锅本体(11)采用不锈钢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道(4)上还设置有控制阀。权利要求书CN104312717A1/3页3菜籽加热控制系统技术领域00。

6、01本发明涉及食用油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菜籽加热控制系统。背景技术0002菜籽油的生产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预榨车间首先对菜籽进行轧胚得料胚,其次料胚蒸炒得熟胚,然后熟胚干燥,接着预榨得预榨油和预榨饼,最后预榨油去精炼,预榨饼去浸出;浸出车间首先预榨饼浸出得浸出毛油和湿粕,其次湿粕烘干得干粕,浸出毛油依次经过蒸发得浸出油,最后浸出油去精炼;精炼后过滤得成品油,最后成品油冷却计量入库。0003其中,将料胚蒸炒的步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一般采用蒸炒锅进行蒸炒,而蒸炒锅的热量一般由蒸汽或者导热油带来,而采用蒸汽加热系统复杂、控制不方便;而导热油的加热相对简单,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导热油自身的。

7、加热一般采用煤作为燃料进行加热,采用煤作为燃料,煤在炉膛内不易燃烧充分,而且排出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菜籽加热控制系统,该系统首先采用煤气发生炉进行煤转气,在加热导热油时在炉膛内燃烧充分,而且其加热控制非常方便,整个系统结构简单。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卧式蒸炒锅、导热油锅炉和为导热油锅炉供给煤气的煤气发生炉,所述煤气发生炉通过供气管道与导热油锅炉相连,所述卧式蒸炒锅标高低于导热油锅炉;所述导热油锅炉包括炉膛、炉壳、第一导热油管,所述炉壳上设置有进气口、烟气出口、油管进口、油管出口;所述第一导热油管部分位于炉。

8、膛内,其两端分别从油管进口、油管出口伸出炉膛连接卧式蒸炒锅,但第一导热油管位于炉膛内的部分呈螺旋状;所述卧式蒸炒锅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圆筒形蒸炒锅本体和水平穿设在蒸炒锅本体中心的固定轴,所述蒸炒锅本体四周设置有导热油夹套,所述导热油夹套内设置有多根轴线平行于蒸炒锅本体轴线的第二导热油管,该第二导热油管的入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的出口、出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的入口。0006进一步,所述炉壳内壁还设置有保温层。0007进一步,多根第二导热油管均匀分布在蒸炒锅本体四周。0008进一步,所述炉壳呈长方体状,由一侧开口的炉壳本体和炉盖构成,所述炉盖盖合在炉壳本体开口的侧面上,所述炉盖上设置有点火孔和多个吹。

9、灰孔。0009进一步,所述炉盖中心还开设有容纳燃烧器的燃烧孔,该燃烧孔上盖有燃烧盖,所述点火孔位于燃烧盖中心。0010进一步,所述蒸炒锅本体采用不锈钢制成。0011进一步,所述供气管道上还设置有控制阀。0012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说明书CN104312717A2/3页41、本发明首先采用煤气发生炉将媒转化为煤气后供给导热油锅炉使用,使导热油锅炉采用煤气作为燃料时,相对于采用蒸汽加热的系统更加简单和易于控制,相对采用煤作为燃料,煤气在炉膛内燃烧更充分,热量转化效率更高,对导热油的加热更加方便和易于控制,而且排出的废气相对于直接使用煤作为燃料更少,对环境的污染更小;2、本实用新形的蒸炒锅本体四。

10、周均布第二导热油管加热均匀,蒸炒效率更高;3、本发明蒸炒锅本体采用卧式结构,其采用电机带动,蒸炒时绕转固定轴转动即可,更加方便控制;4、本发明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成本低。附图说明0013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炉壳的结构示意图。0014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卧式蒸炒锅;11蒸炒锅本体;12导热油夹套;13第二导热油管;14支架;15固定轴;2导热油锅炉;21炉膛;22炉壳;221炉壳本体;222炉盖;223点火孔;224吹灰孔;225燃烧孔;226燃烧盖;23第一导热油管;24烟气出口;25油管进口;26油管出口;27保温层;3煤气发生炉;4供气管道。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

11、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0016实施例1如图1所示,菜籽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卧式蒸炒锅1、导热油锅炉2和煤气发生炉3。0017所述煤气发生炉3通过供气管道4与导热油锅炉2相连,为导热油锅炉2供给煤气。0018所述导热油锅炉2包括炉膛21、炉壳22、部分位于炉膛21内的第一导热油管23,所述炉壳22上设置有进气口、烟气出口24、油管进口25、油管出口26,供气管道4就连接到炉壳22的进气口上,煤气发生炉3制造的煤气就通过供气管道4、进气口进入炉膛21内;所述第一导热油管23部分位于炉膛21内,其两端分别从油管进口25、油管出口26伸出炉膛21连接卧。

12、式蒸炒锅1,但第一导热油管23位于炉膛21内的部分呈螺旋状,可以理解为第一导热油管23由位于炉膛21内的螺旋段、连接在油管出口26与卧式蒸炒锅1之间的出口段、连接在油管进口25与卧式蒸炒锅1之间的进口段构成;导热油流入炉膛21内后在炉膛内的第一导热油管23的螺旋状段内被充分加热,加热后流出炉膛流向卧式蒸炒锅1。0019所述卧式蒸炒锅1标高低于导热油锅炉2,即卧式蒸炒锅1的到地面的高度小于导热油锅炉2到地面的高度,从而使得,第一导热油管23的出口段的入口高于出口,使导热油从高处的导热油锅炉2中流入低处的卧式蒸炒锅1的第二导热油管13中,导热油在重力作用辅助下迅速流入卧式蒸炒锅1中给卧式蒸炒锅1进。

13、行加热。具体地,所述卧式蒸炒锅1包括支架14、固定在支架14上的圆筒形蒸炒锅本体11和水平穿设在蒸炒锅本体11中心的固定轴15,蒸炒锅本体11轴向平行于水平面放置,在电机等传动装置的带动下,蒸炒锅说明书CN104312717A3/3页5本体11可以绕该固定轴15转动。所述蒸炒锅本体11四周设置有导热油夹套12,所述导热油夹套12内设置有多根轴线平行于蒸炒锅本体11轴线的第二导热油管13,这些第二导热油管13均两端伸出导热油夹套12后入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23的出口、出口连接第一导热油管23的入口,多根第二导热油管13在蒸炒锅本体11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对蒸炒锅本体11内的油菜籽充分加热,所述蒸炒锅。

14、本体11采用不锈钢制成。0020本发明的加热原理是,煤气发生炉3通过供气管道4向导热油锅炉2的炉膛21内提供燃料,第一导热油管23和第二导热油管13构成导热油流通回路,炉膛21内燃烧后对位于炉膛21内的第一导热油管23螺旋段加热,导热油流经该螺旋段时被加热,然后经出口段流入多根第二导热油管13内,第二导热油管13则将热量传递给不锈钢蒸炒锅本体11,从而对菜籽进行加温蒸炒,从第二导热油管13流出的导热油与蒸炒锅本体11进行热交换后,温度降低,流入第一导热油管23的进口段,再流回螺旋段重新加热,形成导热油的循环,从而将导热油锅炉2的热量传递给蒸炒锅本体11。为了使导热油的循环更顺畅,在第一导热油管。

15、23的进口段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抽油泵的能动设备。0021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导热油锅炉2进行进一步改进所述炉壳22四周内壁还设置有保温层27,防止炉膛21内的热量散失,充分利用燃料产生的热量。0022如图2所示,所述炉壳22呈长方体状,由一侧开口的炉壳本体221和炉盖222构成,所述炉盖222盖合在炉壳本体221开口的侧面上,所述炉盖222中心还开设有容纳燃烧器的燃烧孔225,该燃烧孔225上盖有燃烧盖226,该燃烧盖226中心开设有点火孔223,用于点火,所述炉盖222上在燃烧孔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吹灰孔224,供维修保养时吹灰。0023所述供气管道4上还设置有控制阀,控制进入炉膛21内的煤气,使煤气达到保障加热功能的同时,充分使炉膛21内的煤气燃烧。0024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312717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31271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动物或植物油、脂、脂肪物质或蜡;由此制取的脂肪酸;洗涤剂;蜡烛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