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酸提高噬菌体产量的用途和方法.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729793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8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45020.5

申请日:

2015.01.29

公开号:

CN104630155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N 7/00申请日:20150129|||公开

IPC分类号:

C12N7/00; A61K31/43; A61P31/04; A61P11/00; A61P17/02; C12R1/92(2006.01)N

主分类号:

C12N7/00

申请人:

天津科技大学

发明人:

杨洪江; 秦旭颖; 李梦菲

地址:

300457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大街2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09

代理人:

赵瑶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霉酸提高噬菌体产量的用途和方法,通过实验发现,向培养基中加入青霉酸,提高了细菌细胞群体中活细胞的比例,增加了感染中心的数量,从而显著提高了噬菌体的滴度水平,对在工业中噬菌体制剂的制备有着重要意义。本发明在培养基中加入小分子化合物青霉酸,使得铜绿假单胞菌活细胞增多,感染中心数显著增加,形成的噬菌斑数量明显增多,即小分子化合物青霉酸可以显著提高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产量,为噬菌体应用打下基础。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青霉酸提高噬菌体产量的用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霉酸提高噬菌体产量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 述噬菌体为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

3.  青霉酸在制备工业中噬菌体制剂中的用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霉酸在制备工业中噬菌体制剂中的用途,其特 征在于:所述噬菌体为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

5.  一种青霉酸提高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铜绿 假单胞菌培养基中加入青霉酸。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青霉酸提高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产量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青霉酸加入的终浓度为100μM。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青霉酸提高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产量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青霉酸提高噬菌体感染过程中感染中心的数量。

8.  青霉酸在制备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制剂中的应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包括肺炎、烧伤感 染。

10.  一种铜绿假单胞菌抑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青霉酸。

说明书

说明书青霉酸提高噬菌体产量的用途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分子化合物青霉酸能够显著提高 噬菌体产量,以及采用青霉酸提高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噬菌体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其数量大约是细菌数量的10倍, 给细菌的生存带来巨大选择压力。然而,宿主菌面对着巨大的被捕食压力,更是 进化出多种机制抵御噬菌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可以引起慢性感染的条件 致病菌,是造成医院内感染最普遍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尤其是烧伤病人、肺炎患 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极易感染这种病原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铜绿假单胞菌不 断出现耐药菌,单纯利用抗生素治疗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亟需新型杀菌剂,噬菌 体成为最好的候选杀菌因子。
噬菌体的生产是通过感染宿主菌进行的,获得高浓度噬菌体是噬菌体应用的 前体。一般情况下,提高微生物产品的生产水平,途径之一是增加微生物的生物 量。然而,平衡期高密度宿主菌细胞存在条件下,噬菌体产量反而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产量的方法,为噬菌体制 剂在工业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本发明通过加入小分子化合物青霉酸,显著提高铜 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产量,对在工业中噬菌体制剂的制备有着重要意义。
本发明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青霉酸提高噬菌体产量的用途。
而且,所述噬菌体为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
青霉酸在制备工业中噬菌体制剂中的用途。
而且,所述噬菌体为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
一种青霉酸提高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产量的方法,在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中 加入青霉酸。
而且,所述青霉酸加入的终浓度为100μM。
而且,所述青霉酸提高噬菌体感染过程中感染中心的数量。
青霉酸在制备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制剂中的应用。
所述疾病包括肺炎、烧伤感染。
一种铜绿假单胞菌抑菌剂,包括青霉酸。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在培养基中加入小分子化合物青霉酸,使得铜绿假单胞菌活细胞增 多,感染中心数显著增加,形成的噬菌斑数量明显增多,即小分子化合物青霉酸 可以显著提高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产量,为噬菌体应用打下基础。
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为青霉酸(CAS number 90-65-3),英文名称为penicillic  acid,分子式为C8H10O4,分子量为170.16,通过实验发现,向培养基中加入青 霉酸,提高了细菌细胞群体中活细胞的比例,增加了感染中心的数量,从而显著 提高了噬菌体的滴度水平,对在工业中噬菌体制剂的制备有着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噬菌体K5在感染处于不同生长周期的宿主菌铜绿假单胞菌PAK-AR2 后,形成噬菌斑能力的变化图;
图2为宿主菌在平衡期形成的噬菌体K5感染中心数与生长到对数期相比 图;
图3为宿主菌休眠细胞培养比例图;
图4为在青霉酸作用下噬菌体感染中心数随着宿主菌生长周期图;
图5为在青霉酸作用下噬菌体感染变化图;
图6为青霉酸显著提高了噬菌体形成噬菌斑的能力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 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青霉酸提高噬菌体产量的用途和方法,本发明为了证实青霉酸对噬菌体的作 用,具体验证即操作步骤如下:
1、所用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PAK-AR2;
2、所用噬菌体为噬菌体K5;
3、青霉酸的制备:利用色谱纯无水乙醇溶解固体青霉酸,配制成10mg/mL, -20℃避光保存。准备用于所需实验,使用终浓度为100μM;
4、不同生长周期宿主菌形成噬菌斑能力测定:以30%接种量转接过夜培养 物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加到有化合物青霉酸和不加青霉酸的LB培养基中,35℃, 160rpm振荡培养。从0h开始,每隔2h取样,作为指示菌与噬菌体混合。将 上述不同时间点的混合物与半固体混合后,倒双层平板,37℃,静置培养4h-6h, 计数噬菌斑数量。
5、不同生长周期宿主菌形成噬菌体感染中心能力测定:以30%接种量转接 过夜培养物铜绿假单胞菌,加到有化合物青霉酸的LB培养基中,35℃,160rpm 振荡培养。从0点开始,每隔2h取样,作为噬菌体K5宿主菌,从2h开始不 同生长周期宿主菌通过稀释保持与2h大致相同的吸光度值,加入50μL经过 稀释大约为105PFU/ml噬菌体K5(保证MOI<0.1),混匀。上述混合物静置吸 附10min,13000rpm离心1min,弃上清。用新鲜LB洗上述得到的沉淀物一次, 13000rpm离心1min,弃上清,将沉淀重悬于10ml LB中,10min时取样,与 新鲜指示菌混合,制双层平板,37℃静置培养,4-6h后计数出现的噬菌斑数 量,计算宿主菌不同生长周期形成的噬菌体感染中心数。
6、活细胞数的测定:以30%接种量转接过夜培养物铜绿假单胞菌于加有化 合物青霉酸的LB培养基中,转接前先将过夜培养物离心,去除上清中副产物的 影响,35℃,160rpm振荡培养。从0h开始每隔2h取样,经过稀释,取适当 稀释度下的菌液100μL,涂布于LB固体培养基上,37℃过夜培养,计数平板 上出现的活菌数。
7、流式细胞仪对不同生长周期宿主细胞亚群的测定:本发明选用试剂盒 LIVE/BacLightTM Bacterial Viability Kits对宿主不同生长周期的细胞进行 染色。以30%接种量转接过夜培养物铜绿假单胞菌,转接前先将过夜培养物离心, 去除上清中副产物的影响,35℃,160rpm振荡培养。分别在菌株生长到2h、6 h和12h取样,5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利用0.85%生理盐水洗菌体2-3 次后,用0.85%生理盐水重悬。将上述得到的不同生长周期的重悬菌液进行稀释 至106cell/mL,以1:1的比例分别与SYTO9和PI混合,避光染色60min。将上 述的染色液5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利用0.85%生理盐水洗菌体3-4次, 尽量去除游离的染色剂,然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染色细胞,过夜。将上述固定 过夜的细胞,再次利用0.85%生理盐水洗菌体,并重悬。设定流式细胞仪(BD 公司)上样条件,将上述得到的样品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
8、不同生长周期宿主菌对噬菌体释放量即裂解能力的影响:以铜绿假单胞 菌为宿主菌,分别取1mL不同生长周期铜绿假单胞菌与50μL经过稀释大约为 105PFU/mL噬菌体K5混合(保证MOI<0.1),静置吸附10min,13000rpm离 心1min,弃上清,去除没有吸附的自由噬菌体颗粒数,利用新鲜LB重悬宿主 菌,洗一次,去除剩余的噬菌体颗粒数,将宿主菌与吸附噬菌体混合物重悬于 10ml LB中。根据噬菌体K5的一步生长曲线,分别在噬菌体侵染10min和60min 取样与敏感指示菌混合制双层平板。37℃培养,4-6h后计数出现的噬菌斑数量。 实验重复三次。噬菌体释放量=60min噬菌体颗粒数/10min噬菌体颗粒数。
9、小分子化合物青霉酸对噬菌体滴度的影响测定:实验分为两组,分别转 接铜绿假单胞菌过夜培养物,一组加入青霉酸终浓度为100μM,一组作为对照 组。从0h开始每隔2h分别取4mL不同生长周期宿主菌于无菌试管中,以大 约1:1的比例加入噬菌体K5,37℃,220rpm振荡培养4h,以培养2h的铜绿 假单胞菌为指示菌,利用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滴度。
结果分析:
图1显示了噬菌体K5在感染处于不同生长周期的宿主菌铜绿假单胞菌 PAK-AR2后,形成噬菌斑能力的变化。在不同生长周期中均以相同数量的噬菌 体感染相同数量的宿主菌,理论上产生的噬菌斑数量应该相当,但是,结果显示 处于不同时期的宿主菌形成的噬菌斑数量差别较大。噬菌斑数量在0h到2h之 间上升,随后,随着宿主菌铜绿假单胞菌PAK-AR2生长周期的延长,噬菌斑的 数量逐渐下降。宿主菌生长到2h对数生长期出现的噬菌斑数量是宿主菌生长到 12h平衡期出现噬菌斑数量的73.2倍。
图2显示了宿主菌在平衡期形成的噬菌体K5感染中心数与生长到对数期相 比下降了93.3倍。随着宿主菌的生长细胞数逐渐增多,噬菌体K5的吸附率几乎 不发生变化,说明噬菌体能感染宿主细胞。
图3显示了宿主菌休眠细胞在宿主菌生长到2h、6h和12h时所占的比例 分别为27.9%、84%和95.1%,休眠细胞比例随着宿主生长周期的延长逐渐升高。
图4显示了在青霉酸作用下,噬菌体感染中心数随着宿主菌生长周期的延长 下降比例减小,宿主菌生长到4h时,加入青霉酸后感染中心数提高6.2倍,生 长到12h时平衡期感染中心数提高4.3倍。
图5显示了在青霉酸作用下,噬菌体感染中心增加,活细胞数也相应增加, 在平衡期活细胞数提高了11.1倍。
图6显示了青霉酸显著提高了噬菌体形成噬菌斑的能力,当以生长到12h 和14h平衡期的宿主菌作为指示菌时,加入青霉酸噬菌体形成的噬菌斑数量分 别比不加青霉酸提高了29.8倍和33.6倍。
菌株PAK-AR2来源于下列文献:Wang J,Mushegian A,Lory S,Jin S(1996) Large-scale isolation of candidate virulence gen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y in  vivo selection.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93(19):10434-9。噬菌体K5来源于下列文 献:Li L,Yang H,Lin S,Jia S(2010)Classification of 17newly isolated virulent  bacteriophag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Can J Microbiol 56(11):925-33 doi:10.1139/w10-075。

青霉酸提高噬菌体产量的用途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霉酸提高噬菌体产量的用途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霉酸提高噬菌体产量的用途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霉酸提高噬菌体产量的用途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霉酸提高噬菌体产量的用途和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霉酸提高噬菌体产量的用途和方法,通过实验发现,向培养基中加入青霉酸,提高了细菌细胞群体中活细胞的比例,增加了感染中心的数量,从而显著提高了噬菌体的滴度水平,对在工业中噬菌体制剂的制备有着重要意义。本发明在培养基中加入小分子化合物青霉酸,使得铜绿假单胞菌活细胞增多,感染中心数显著增加,形成的噬菌斑数量明显增多,即小分子化合物青霉酸可以显著提高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产量,为噬菌体应用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