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及其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725906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6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24326.X

申请日:

2015.03.22

公开号:

CN104725028A

公开日:

2015.06.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4B 33/22登记生效日:201706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周光惠变更后权利人:广东高航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路50号豪兴苑C座702房变更后权利人: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71号之一主楼2414-2416单元|||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4B 33/22登记生效日:201706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广东高航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佛山市三水玉礼陶耐材料工业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71号之一主楼2414-2416单元变更后权利人: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三水大道北616号|||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C04B 33/22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周光惠变更后:赖正轩|||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4B 33/22申请日:20150322|||公开

IPC分类号:

C04B33/22; C04B33/24

主分类号:

C04B33/22

申请人:

周光惠

发明人:

周光惠

地址:

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路50号豪兴苑C座702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及其生产方法,该陶瓷砖含有高烧失塑性泥土与硅藻页岩、蛭石、铝矾土、凹凸棒石、纳米针状磷灰石烧结后留下的可调湿的亚微米孔;该陶瓷砖经低温烧成,玻璃相未生成,没有堵住孔洞,并且由于各种原料之间膨胀系数不匹配,在亚微米吸湿孔上产生细小微裂纹,增强产品吸放湿能力,同时使用纳米针状磷灰石进行增韧,与具有层链结构凹凸棒石配合,使其获得较高强度,克服因烧结度较低致使强度较低带来的缺陷。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砖的重量组分为:刘家山粘土8~21 份、阳泉高岭土7~17 份、黑龙港粘土8~20 份、硅藻页岩15~36 份、蛭石5~15 份、铝矾土8~16 份、凹凸棒石9~21 份、改性剂0.3~1.5 份、分散剂0.5~2.0份、纳米针状磷灰石0.5-1.5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刘家山粘土、阳泉高岭土和黑龙港粘土的烧失量均大于10.5 wt %。

3.  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刘家山粘土的化学组成重量百分比为SiO2:58.43%、Al2O3:30.00%、Fe2O3:0.31%、CaO:0.47%、MgO:0.42%、K2O: 0.12%、Na2O:0.12%、灼减:10.64%;
所述阳泉高岭土,化学组成重量百分比为SiO2:58.53%、Al2O3: 27.24%、Fe2O3:1.25%、TiO2:0.97%、CaO:0.40%、MgO:0.25%、K2O:1.17%、Na2O:0.21%、灼减:10.54%;所述黑龙港粘土,化学组成重量百分比为SiO2:57.07%、Al2O3: 28.28%、Fe2O3:1.61%、TiO2:1.04%、CaO:0.20%、MgO:0.24%、K2O:0.50%、Na2O:0.20%、灼减:12.03%。

4.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藻页岩,密度为0.47g/cm3,比表面积100m2/g,孔隙集中于40-80 纳米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 所述的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藻页岩,颗粒直径分布为20 纳米以下:9%、21-40纳米:28%、40-80 纳米:47%、80 纳米以上:16%。

6.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蛭石为膨胀蛭石,化学组成重量百分比为SiO2: 42.13%、Al2O3:18.07%、Fe2O3:8.06%、CaO:0.82%、MgO:26.74%、K2O:7.24%,pH值为8.15。

7.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钒土,密度为3.94g/cm3;所述凹凸棒石,密度为2.25 g/cm3。

8.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乙醇胺、三乙醇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9.  根据权利要求1-8 任意一项所述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针状磷灰石的长度为 500-800纳米。

10.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8 任意一项所述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将刘家山粘土8~21 份、阳泉高岭土7~17 份、黑龙港粘土 8~20 份称量混合,加入分散剂0.5~2.0 份湿法球磨,球磨后浆料细度为250 目筛余0.5%~0.8%,烘干后过100 目筛,其中,所述分散剂为陶瓷常用分散剂;
(2)过筛后的粉料加入改性剂0.3~1.5 份,加水3-5%造粒,采用四角混料法混合均匀,其中,改性剂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乙醇胺、三乙醇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3)将硅藻页岩15~36 份、蛭石7~15 份、铝钒土8~16 份、凹凸棒石5~15 份称量混合,干法球磨,过筛使其颗粒级配为80 目以下:10%、80目-100目:25%、100目-200目:35%、200目以上: 30%;
(4)将改性后的粉料与硅藻页岩、蛭石、铝钒土混合料、0.5-1.5份纳米针状磷灰石干法混合均匀;
(5)采用干压成型,成型后的坯体干燥后入窑烧成,烧成温度为880-1070℃。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陶瓷产品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相对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多少亦即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是衡量室内环境的一项重要参数,它对人体健康、室内空气质量以及物品的存放都有重要意义,过高或者过低的湿度影响人体健康,对物品的保存、仪器的寿命等等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湿度由过高(低)至过低(高)交替变化时的危害更为严重。国家《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室内相对湿度标准值,夏季空调房间为40%~60%,冬季采暖房间为30%~60%。我国潮湿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80%,有时高达95%~100%,北方干燥时期的相对湿度甚至可以达到10%以下。这些地区的建筑要达到室内环境的热舒适要求,就需要采取高效的方法解决相对湿度带来的室内环境质量问题。目前,按是否消耗人工能源可将湿度控制调节方法分为主动式方法和被动式方法。前者即空调技术,是20 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要消耗大量电能,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引发 “建筑室内综合症”等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后者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材料的吸放湿特性来控制调节湿度,无需消耗任何人工能源,是一种生态性控制调节方法。 “调湿材料”,是指不需要借助任何人工能源和机械设备,依靠自身的吸放湿性能,感应所调空间空气温、湿度的变化,从而自动调节空气相对湿度的材料。日本在1980 年至1987 年期间,大约在近百项工程中使用了调湿材料,对文物及重要的美术书刊的保护与保管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几年日本的调湿材料研究专利呈上升的趋势, 主要
是无机调湿材料。日本国立产业综合技术研究所前田雅喜将水玻璃和氢氧化铝与高岭土经800℃~1150℃共同烧结成型, 制成具有湿度调节功能的铝基调湿材料;JANIS 公司利用海泡石、硅藻土、沸石和轻质混凝土的一种或几种和无机粘结剂为原料,经过成型干燥制成湿度控制材料。
国内对于调湿材料的研究,多数选用沸石、硅藻土、水铝英石、玻璃质火山土、海泡石、酸性白土、活性炭、硅胶、白炭黑、活性氧化铝、氢氧化铝等材料作为吸湿主体,利用天然矿物的吸放湿性能达到调湿目的,但在调湿容量、调湿响应率等方面的性能还是不太理想。
目前市面上用于对于被动式绿色调湿材料的研究及产品都尚未成熟。有机调湿材料虽然吸湿量大,吸湿速度快,但放湿量小,放湿速度慢;蒙脱土、硅藻土、海泡石等矿物具有天然的多孔和层状结构,作为湿度调节剂,湿容量较小;某些新型的调湿材料虽然调湿性能较好,但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太高等。因此,该项技术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及其生产方法,旨在解决现有调湿材料放湿量小、放湿速度慢、湿容量小、强度低,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陶瓷砖,其组分重量百分比为:刘家山粘土8~21份、阳泉高岭土7~17份、黑龙港粘土8~20份、硅藻页岩 15~36 份、蛭石7~15 份、铝矾土8~16 份、凹凸棒石5~15 份、改性剂0.3~1.5 份、分散剂0.5~2.0 份、纳米针状磷灰石0.5-1.5份。
所述刘家山粘土、阳泉高岭土、黑龙港粘土的烧失量均大于10.5wt%。
 所述刘家山粘土,化学重量百分组成为SiO2:58.43%、Al2O3: 30.00%、Fe2O3:0.31%、CaO:0.47%、MgO:0.42%、K2O:0.12%、Na2O:0.12%、灼减:10.64%。
所述阳泉高岭土,化学重量百分组成为SiO2:58.53%、Al2O3: 27.24%、Fe2O3:1.25%、TiO2:0.97%、CaO:0.40%、MgO:0.25%、K2O:1.17%、Na2O:0.21%、灼减:10.54%。
所述黑龙港粘土,化学重量百分组成为SiO2:57.07%、Al2O3: 28.28%、Fe2O3:1.61%、TiO2:1.04%、CaO:0.20%、MgO:0.24%、K2O:0.50%、Na2O:0.20%、灼减:12.03%。
所述硅藻页岩,密度为0.47g/cm3,比表面积100m2/g,孔隙集中于40-80纳米之间。
所述硅藻页岩,颗粒直径分布为20 纳米以下:9%、21-40 纳米: 28%、40-80 纳米:47%、80 纳米以上:16%。
所述蛭石为膨胀蛭石,化学重量百分组成为SiO2:42.13%、Al2O3: 18.07%、Fe2O3:8.06%、CaO:0.82%、MgO:26.74%、K2O:7.24%, pH值为8.15。
所述铝钒土,密度为3.94g/cm3;所述凹凸棒石,密度为2.25 g/cm3。
所使用的纳米针状磷灰石长度为500-800纳米。
所述改性剂,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乙醇胺、三乙醇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该陶瓷砖含有高烧失塑性泥土与硅藻页岩、蛭石、铝矾土、凹凸棒石烧结后留下的可调湿的亚微米孔;该陶瓷砖经低温烧成,玻璃相未生成,没有堵住孔洞,并且由于各种原料之间膨胀系数不匹配,在亚微米吸湿孔上产生细小微裂纹,增强产品吸放湿能力。同时,在组分中的纳米针状磷灰石可以对砖进行增韧,避免产生的细小微裂纹对陶瓷砖强度造成的影响。
上述陶瓷砖为利用原料之间膨胀系数的不匹配增加亚微米吸湿孔上的细小微裂纹,增强产品吸湿性能,可采取以下工艺制备:
(1)将刘家山粘土8~21 份、阳泉高岭土7~17 份、黑龙港粘土 8~20 份称量混合,加入分散剂0.5~2.0 份湿法球磨,球磨后浆料细度为250 目筛筛余0.5%~0.8%,烘干后过100 目筛,其中,分散剂为陶瓷常用分散剂;
(2)过筛后的粉料加入改性剂0.3~1.5 份,加水3-5%造粒,采用四角混料法混合均匀,其中,改性剂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乙醇胺、三乙醇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3)将硅藻页岩15~36 份、蛭石7~15 份、铝矾土8~16 份,凹凸棒石5~15 份称量混合,干法球磨,过筛使其颗粒级配为80 目以下:10%、80 目-100 目:25%、100 目-200 目:35%、200 目以上: 30%;
(4)将改性后的粉料与硅藻页岩、蛭石、铝钒土、凹凸棒石混合料、0.5-1.5份纳米针状磷灰石干法混合均匀;
(5)采用干压成型,成型后的坯体干燥后入窑烧成,烧成温度为880-1070℃。
有益效果:
1、硅藻页岩是含有杂质的硅藻土受到来自地球内部核热能的作用逐渐演变进化形成的一种页岩类矿物,硅藻页岩中大部分是以晶体形式存在。硅藻页岩的密度为0.47g/cm3,比表面积在100m2/g左右,是硅藻土的4 倍(吉林硅藻土、云南硅藻土比表面积为20-30m2/g),吸附容积是硅藻土的5 倍。
目前制备调湿材料常用的吉林硅藻土孔隙集中于4501-6000纳米之间,云南硅藻土空隙分布集中于1801-3000 纳米之间,而硅藻页岩的孔隙集中于40-80 纳米之间。人体最佳湿度是在45%-65%,根据摩根定律可以算出,最佳湿度对应的吸湿材料半径应为45-62 纳米,硅藻页岩的孔径集中分布在40-80 纳米左右,在调湿所需半径范围内,吸湿效果优于硅藻土。
2、刘家山粘土、阳泉高岭土、黑龙港粘土的烧失量均大于10.5%wt,且三种泥料的膨胀系数不匹配;除此之外,配方中的膨胀蛭石有独特的构造特性(层状结构的含镁的水铝硅酸盐次生变质矿物)和表面性质(灼烧时能急剧膨胀),这几种矿物一起使用,在配方中可以起到增加亚微米吸湿孔上的细小微裂纹,增强产品吸湿性能。
3、将泥料混合过筛后加入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乙醇胺、三乙醇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等进行改性,可达到增加原料吸附性、阳离子交换性能和较大的内、外比表面积,同时能够和许多客体物质进行层间复合或插入反应;之后再加入控制好颗粒级配的硅藻页岩、蛭石、铝钒土混合料,在烧制之后就可得到调湿容量大、调湿响应率高的陶瓷砖。
4、使用纳米针状磷灰石进行增韧,与具有层链结构凹凸棒石配合,使其获得较高强度,克服因烧结度较低致使强度较低带来的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及其生产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陶瓷砖,其组分重量百分比为:刘家山粘土8~21份、阳泉高岭土7~17份、黑龙港粘土8~20 份、硅藻页岩15~36 份、蛭石7~15 份、铝矾土8~16 份、凹凸棒石5~15 份、改性剂0.3~1.5 份、分散剂0.5~2.0 份、纳米针状磷灰石0.5-1.5份。
下面对本发明中的各组分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刘家山粘土、阳泉高岭土、黑龙港粘土的烧失量均大于10.5wt %。
所述刘家山粘土,化学重量百分组成为SiO2:58.43%、Al2O3: 30.00%、Fe2O3:0.31%、CaO:5 0.47%、MgO:0.42%、K2O:0.12%、Na2O:0.12%、灼减:10.64%。
所述阳泉高岭土,化学重量百分组成为SiO2:58.53%、Al2O3: 27.24%、Fe2O3:1.25%、TiO2:0.97%、CaO:0.40%、MgO:0.25%、K2O:1.17%、Na2O:0.21%、灼减:10.54%。
所述黑龙港粘土,化学重量百分组成为SiO2:57.07%、Al2O3: 28.28%、Fe2O3:1.61%、TiO2:1.04%、CaO:0.20%、MgO:0.24%、K2O:0.50%、Na2O:0.20%、灼减:12.03%。
所述硅藻页岩,密度为0.47g/cm3,比表面积100m2/g,孔隙集中于40-80 纳米之间。
所述硅藻页岩,颗粒直径分布为0-20 纳米:9%、21-40 纳米: 28%、40-80 纳米:47%、80 纳米以上:16%。
所述蛭石为膨胀蛭石,化学重量百分组成为SiO2:42.13%、Al2O3: 18.07%、Fe2O3:8.06%、CaO:0.82%、MgO:26.74%、K2O:7.24%, pH值为8.15。
所述铝钒土,密度为3.94g/cm3;所述凹凸棒石,密度为2.25 g/cm3。
所述改性剂,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乙醇胺、三乙醇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专利所述的一种陶瓷砖,其特征在于该陶瓷砖含有高烧失塑性泥土与硅藻页岩、蛭石、铝矾土、凹凸棒石烧结后留下的可调湿的亚微米孔;该陶瓷砖经低温烧成,玻璃相未生成,没有堵住孔洞,并且由于各种原料之间膨胀系数不匹配,在亚微米吸湿孔上产生细小微裂纹,增强产品吸放湿能力,同时,使用纳米针状磷灰石进行增韧,与具有层链结构凹凸棒石配合,使其获得较高强度,克服因烧结度较低致使强度较低带来的缺陷。
硅藻页岩是含有杂质的硅藻土受到来自地球内部核热能的作用逐渐演变进化形成的一种页岩类矿物,硅藻页岩中大部分是以晶体形式存在。硅藻页岩的密度为0.47g/cm3,比表面积在100m2/g左右,是硅藻土的4倍(吉林硅藻土、云南硅藻土比表面积为20-30m2/g),吸附容积是硅藻土的5 倍。目前制备调湿材料常用的吉林硅藻土孔隙集中于4501-6000 纳米之间,云南硅藻土空隙分布集中于1801-3000 纳米之间,而硅藻页岩的孔隙集中于40-80 纳米之间。人体最佳湿度是在45%-65%,根据摩根定律可以算出,最佳湿度对应的吸湿材料半径应为45-62 纳米,硅藻页岩的孔径集中分布在40-80 纳米左右,在调湿所需半径范围内,吸湿效果优于硅藻土。
刘家山粘土、阳泉高岭土、黑龙港粘土的烧失量均大于10.5wt %,且三种泥料的膨胀系数不匹配;除此之外,配方中的膨胀蛭石有独特的构造特性(层状结构的含镁的水铝硅酸盐次生变质矿物)和表面性质(灼烧时能急剧膨胀),这几种矿物一起使用,在配方中可以起到增加亚微米吸湿孔上的细小微裂纹,增强产品吸湿性能。
将泥料混合过筛后加入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乙醇胺、三乙醇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等进行改性,可达到增加原料吸附性、阳离子交换性能和较大的内、外比表面积,同时能够和许多客体物质进行层间复合或插入反应;之后再加入控制好颗粒级配的硅藻页岩、蛭石、铝钒土混合料,在烧制之后就可得到调湿容量大、调湿响应率高的陶瓷砖。
为利用原料之间膨胀系数的不匹配增加亚微米吸湿孔上的细小微裂纹,增强产品吸湿性能,专利所述的一种陶瓷砖可采取以下工艺制备:
(1)将刘家山粘土8~21 份、阳泉高岭土7~17 份、黑龙港粘土 8~20 份称量混合,加入分散剂0.5~2.0 份湿法球磨,球磨后浆料细度为250 目筛余0.5%~0.8%,烘干后过100 目筛,其中,分散剂为陶瓷常用分散剂;
(2)过筛后的粉料加入改性剂0.3~1.5 份,加水3-5%造粒,采用四角混料法混合均匀,其中,改性剂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乙醇胺、三乙醇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3)将硅藻页岩15~36 份、蛭石7~15 份、铝矾土8~16 份、凹凸棒石5~15 份称量混合,干法球磨,过筛使其颗粒级配为80 目以下:10%、80目-100目:25%、100目-200目:35%、200目以上: 30%;
(4)将改性后的粉料与硅藻页岩、蛭石、铝钒土混合料、0.5-1.5份纳米针状磷灰石干法混合均匀;
(5)采用干压成型,成型后的坯体干燥后入窑烧成,烧成温度为880-1070℃。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1)将刘家山粘土12.6 份、阳泉高岭土7.5 份、黑龙港粘土8.3份称量混合,加入分散剂0.6 份湿法球磨,球磨后浆料细度为250 目筛筛余0.8%,烘干后过100 目筛,其中,分散剂为陶瓷常用分散剂;
(2)过筛后的粉料加入改性剂0.4 份,加水3.0%造粒,采用四角混料法混合均匀,其中,改性剂为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乙醇胺、三乙醇胺、硅烷偶联剂混合;
(3)将硅藻页岩34.6 份、蛭石10.9 份、铝矾土15.8 份,凹凸棒石9.3 份称量混合,干法球磨,过筛使其颗粒级配为80 目以下: 10%、80 目-100 目:25%、100 目-200 目:35%、200 目以上:30%;
(4)将改性后的粉料与硅藻页岩、蛭石、铝钒土混合料、0.5份500-800纳米长的针状磷灰石干法混合均匀;
(5)采用干压成型,成型压力为21MPa,成型后的坯体干燥后入窑烧成,烧成温度为880℃,烧成时间为3.5 小时。
测试烧后制品的吸湿为358g/m2;放湿为183g/m2;抗折强度为16MPa。
对比实施例1
在对比实施例1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未使用纳米针状磷灰石,烧后制品的吸湿与放湿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但抗折强度仅为10MPa,特别容易出现破损。
实施例 2:
(1)将刘家山粘土16.2 份、阳泉高岭土12.0 份、黑龙港粘土14.1 份称量混合,加入分散剂1.3 份湿法球磨,球磨后浆料细度为250目筛筛余0.6%,烘干后过100 目筛,其中,分散剂为陶瓷常用分散剂;
(2)过筛后的粉料加入改性剂0.9 份,加水4.0%造粒,采用四角混料法混合均匀,其中,改性剂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三乙醇胺、钛酸酯偶联剂混合;
(3)将硅藻页岩20.9份、蛭石13.6份、铝矾土8.7份,凹凸棒石 12.3 份称量混合,干法球磨,过筛使其颗粒级配为80 目以下:10%、80 目-100 目:25%、100 目-200 目:35%、200 目以上:30%;
(4)将改性后的粉料与硅藻页岩、蛭石、铝钒土混合料、1.0份500-800纳米长的针状磷灰石干法混合均匀;
(5)采用干压成型,成型压力为18 MPa,成型后的坯体干燥后入窑烧成,烧成温度为950℃烧成时间2.5 小时。
测试烧后制品的吸湿为292g/m2;放湿为175g/m2;抗折强度为20MPa。
对比实施例2在对比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2的区别为未使用纳米针状磷灰石,烧后制品的吸湿与放湿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抗折强度仅为10.5MPa,特别容易出现破损。
实施例 3:
(1)将刘家山粘土20.7 份、阳泉高岭土16.4 份、黑龙港粘土19.2 份称量混合,加入分散剂2.0 份湿法球磨,球磨后浆料细度为250目筛筛余0.5%,烘干后过100 目筛,其中,分散剂为陶瓷常用分散剂;
(2)过筛后的粉料加入改性剂1.5 份,加水5.0%造粒,采用四角混料法混合均匀,其中,改性剂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乙醇胺混合;
(3)将硅藻页岩14.7 份、蛭石8.1 份、铝矾土9.8 份,凹凸棒石 7.7 份称量混合,干法球磨,过筛使其颗粒级配为80 目以下:10%、80 目-100 目:25%、100 目-200 目:35%、200 目以上:30%;
(4)将改性后的粉料与硅藻页岩、蛭石、铝钒土混合料、1.5份500-800纳米长的针状磷灰石干法混合均匀;
(5)采用干压成型,成型压力为14 MPa,成型后的坯体干燥后入窑烧成,烧成温度为1070℃,烧成时间为2.5 小时。
测试烧后制品的吸湿为265g/m2;放湿为132g/m2;抗折强度为26MPa。
对比实施例3
在对比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3的区别为未使用纳米针状磷灰石,烧后制品的吸湿与放湿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抗折强度仅为12MPa,特别容易出现破损。
本发明提供的陶瓷砖,该陶瓷砖含有高烧失塑性泥土与硅藻页岩、蛭石、铝矾土、凹凸棒石烧结后留下的可调湿的亚微米孔;该陶瓷砖经低温烧成,玻璃相未生成,没有堵住孔洞,并且由于各种原料之间膨胀系数不匹配,在亚微米吸湿孔上产生细小微裂纹,增强产品吸放湿能力。同时,同时,使用纳米针状磷灰石进行增韧,与具有层链结构凹凸棒石配合,使其获得较高强度,克服因烧结度较低致使强度较低带来的缺陷。
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具体原料的配比与相应的制备工艺相结合,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最终取得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和突出的实质性进步,具体的效果明显优于现有技术中的产品。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及其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及其生产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调节湿度功能的高强度陶瓷砖及其生产方法,该陶瓷砖含有高烧失塑性泥土与硅藻页岩、蛭石、铝矾土、凹凸棒石、纳米针状磷灰石烧结后留下的可调湿的亚微米孔;该陶瓷砖经低温烧成,玻璃相未生成,没有堵住孔洞,并且由于各种原料之间膨胀系数不匹配,在亚微米吸湿孔上产生细小微裂纹,增强产品吸放湿能力,同时使用纳米针状磷灰石进行增韧,与具有层链结构凹凸棒石配合,使其获得较高强度,克服因烧结度较低致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泥;混凝土;人造石;陶瓷;耐火材料〔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