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以印楝油为增效剂的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混配农药,涉及农药配方和制剂技术。
背景技术 由于人类长期依赖单一类型的杀虫剂,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致使化学杀虫剂用量急剧增加,不仅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能够造成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目前市场上拥有大量的混配杀虫剂,但大多数为化学农药之间的混配,对人畜毒性大,易引起污染,而且,经长时间使用后,害虫也容易产生抗药性。
啶虫脒(acetamiprid)是吡啶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杀虫剂。它除了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之外,还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且显示速效的杀虫力,持效期长,可达20天左右。本品对人、畜低毒,对天敌杀伤力小,对鱼毒性较低,对蜜蜂影响小,适用于防治果树,蔬菜上半翅目害虫,用颗粒剂作土壤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目前,在我国被用来防治各种作物上的蚜虫。吡虫啉(imidacloprid)是硝基亚甲基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杀虫剂。它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对人、畜低毒,对天敌杀伤力小,对鱼毒性较低,对蜜蜂影响小,适用于防治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目前,在我国被用来防治各种作物上的蚜虫、温室白粉虱、稻飞虱等。
氟铃脲(hexaflumuron)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很高的杀虫和杀卵活性,可防治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本品对人、畜低毒,属绿色环保型农药。
溴虫腈(chlorfenapyr)是一种新型吡咯类杀虫、杀螨剂,对多种害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作物安全,对人、畜低毒,对天敌杀伤力小,属绿色环保型农药。
以上几种农药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很快产生抗性,农民不得不增加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增加了防治成本和害虫抗药性进一步增加。
印楝油是印楝种籽通过冷轧浸提得到的植物油,本身除含甘油酯(80-95%),游离脂肪酸(4-20%)和少量无机和有机盐外,还含有杀虫杀螨活性成分苦味素nimbin(C30H36O9分子量540)、salannin(C34H44O9分子量596)、meliantriol(C30H50O5分子量490)及少量nimbandiol(C26H32O7分子量456)、desacetylsalannin(C32H42O8分子量554)、desacetylnimbin(C28H34O8分子量498)、6-acetylnimbandiol(C28H34O8分子量498)和印楝素A(C32H40O11分子量600)等,据国际最新报道,这些有效成分可防治413种害虫。其作用机理不同于常规有机合成的化学农药。印楝化合物是通过拒食,趋避,阻止幼(若)虫蜕皮和发育,趋避和降低成虫产卵量,同时也有一定的触杀,胃毒和杀卵作用。同其它植物油和矿物油一样,印楝油还具有堵塞昆虫和螨类气孔令害虫窒息而死的作用。印楝油作为一种植物油,来自自然,与自然环境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毒性低,不易引起环境和农产品污染,害虫又不容易产生抗药性,其与啶虫脒、吡虫啉、氟铃脲、溴虫腈等农药混配对害虫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类以植物源成分印楝油作为增效剂,以啶虫脒等为杀虫有效成分的杀虫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植物源成分印楝油作为增效剂,以啶虫脒、吡虫啉、氟铃脲、溴虫腈为杀虫有效成分的杀虫剂。
本发明利用印楝油为增效剂,分别与啶虫脒、吡虫啉、氟铃脲、溴虫腈为主要有效成分混配,并配入适量助剂制备成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中各成分含量配比(重量)是:印楝油含量为10-60%;啶虫脒(或吡虫啉、或氟铃脲、或溴虫腈)含量为2.5-20%;表面活性剂含量为10%;稳定剂含量为0.5-5.0%;余下的为有机溶剂。
其中表面活性剂组分是选自:非离子型的聚氧乙烯醚类,如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阴离子型的烷基苯磺酸盐类,如烷基苯磺酸钙、苯乙基酚醚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组分是选自:2,6-二叔丁基对苯酚;有机溶剂组分是选自: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中各成分最优配比(重量)是:印楝油含量为20-40%;啶虫脒(或吡虫啉、或氟铃脲、或溴虫腈)含量为2.5-5%;表面活性剂含量为10%;稳定剂含量为2.5%;余下的为有机溶剂。
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常规的农药乳油制剂加工工艺即可。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两者复配对害虫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2、高效、低毒、低残留,不污染农产品和环境。
3、杀虫谱广,害虫不容易产生抗性。
具体实施方式 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是由印楝油和啶虫脒、吡虫啉、氟铃脲、溴虫腈为杀虫活性成分。再配以表面活性剂、稳定剂、有机溶剂等。提高药剂在作物和虫体上地保留率和渗透作用,从而提高防治效果。发明者应用不同含量组配方案的印楝油和啶虫脒、吡虫啉、氟铃脲、溴虫腈及其它助剂对菜蚜等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和田间生物效应小区试验。
为了更好地理解发明的实质,下面用实例来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一:生产3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10%(重量)
啶虫脒 20%(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二甲基甲酰胺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二:生产3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25%(重量)
啶虫脒 5%(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二甲基甲酰胺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三:生产4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35%(重量)
啶虫脒 5%(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二甲基甲酰胺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四:生产5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47%(重量)
啶虫脒 3%(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二甲基甲酰胺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五:生产62.5%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60%(重量)
啶虫脒 2.5%(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二甲基甲酰胺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六:生产3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10%(重量)
吡虫啉 20%(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二甲基甲酰胺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七:生产3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25%(重量)
吡虫啉 5%(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二甲基甲酰胺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八:生产4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35%(重量)
吡虫啉 5%(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二甲基甲酰胺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九:生产5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47%(重量)
吡虫啉 3%(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二甲基甲酰胺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十:生产62.5%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60%(重量)
吡虫啉 2.5%(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二甲基甲酰胺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十一:生产3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10%(重量)
氟铃脲 20%(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二甲基甲酰胺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十二:生产3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25%(重量)
氟铃脲 5%(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二甲基甲酰胺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十三:生产4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35%(重量)
氟铃脲 5%(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二甲基甲酰胺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十四:生产5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47%(重量)
氟铃脲 3%(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二甲基甲酰胺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十五:生产62.5%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60%(重量)
氟铃脲 2.5%(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丙酮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十六:生产3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10%(重量)
溴虫腈 20%(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丙酮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十七:生产3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25%(重量)
溴虫腈 5%(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丙酮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十八:生产4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35%(重量)
溴虫腈 5%(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丙酮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十九:生产50%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47%(重量)
溴虫腈 3%(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丙酮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实施例二十:生产62.5%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印楝油 60%(重量)
溴虫腈 2.5%(重量)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5%(重量)
烷基苯磺酸钙 5%(重量)
2,6-二叔丁基对苯酚 2.5%(重量)
丙酮 5%(重量)
二甲苯 余下(重量)
本发明制剂(实施例四)对菜蚜的防治效果: 药剂使用浓度 校正防效(%) 药后1天 药后3天 药7天 实施例四 2000倍 96.8 100 100 实施例四 2500倍 93.5 98.2 97.4 实施例四 3000倍 90.5 97.3 95.6
以上处理对作物安全。
本发明制剂(实施例八)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 药剂使用浓度 校正防效(%) 药后1天 药后3天 药7天 实施例八2000倍 95.8 96.8 97.0 实施例八2500倍 93.5 94.2 95.4 实施例八3000倍 90.5 91.3 92.5
以上处理对作物安全。
本发明制剂(实施例十四)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药剂使用浓度 校正防效(%) 药后1天 药后3天 药7天 实施例十四 1000倍 73.8 85.5 93.5 实施例十四 1500倍 65.5 82.5 90.4 实施例十四 2000倍 60.5 77.3 85.6
以上处理对作物安全。
本发明制剂(实施例十八)对苹果叶螨的防治效果: 药剂使用浓度 校正防效(%)药后1天 药后3天 药7天 实施例十八 2000倍85.8 95.2 98.5 实施例十八 2500倍73.5 90.2 95.4 实施例十八 3000倍65.5 86.3 88.6
以上处理对作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