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715101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36400.X

申请日:

2013.11.01

公开号:

CN104610086A

公开日:

2015.05.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7C 233/47申请公布日:201505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233/47申请日:20131101|||公开

IPC分类号:

C07C233/47; C07C231/02; C07D207/16; C07C323/59; C07C319/12; C07D233/64; C07D209/20; A61K31/223; A61K31/216; A61K31/198; A61K31/401; A61K31/4172; A61K31/405; A61P39/06

主分类号:

C07C233/47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发明人:

陆阳; 刘坚华; 殷莎; 杨锐; 刘沙; 颜君杰; 乐可佳; 唐双奇

地址:

200025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南路28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序伦律师事务所31276

代理人:

周东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其结构如下述通式(I)所示,其中,R1表示H或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C1-6的直链或带有支链的烷基,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氨基、巯基、羧基、芳基、酰胺基、烷硫基和具有1-2个氮原子的5或7元杂环基;R2表示H或C1-4的烷基;R3表示C11-25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烃基。本发明还公开了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能有效对抗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用于制备抗氧化药物,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该化合物结构如下述通式(I)所示:

其中,R1表示H或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C1-6的直链或带有支链的烷基,所述 取代基选自:羟基、氨基、巯基、羧基、芳基、酰胺基、烷硫基和具有1-2个氮原子的5或7 元杂环基;
R2表示H或C1-4的烷基;
R3表示C11-25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烃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为可以被1-3个取代基取代的C1-4的直链或带有支链的烷基,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氨基、巯基、羧基、芳基、酰胺基、烷 硫基和具有1-2个氮原子的5或7元杂环基;R2为H;R3为C17的饱和直链烷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为下述结构式的N-硬脂酰酪 氨酸:


4.  权利要求1所述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下式(Ⅳ) 化合物

在碱性条件下与下式(Ⅲ)化合物反应制得通式(I)化合物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Ⅳ)化合物是通过下式(Ⅱ) 化合物与偶合剂1-羟基苯并三唑反应制备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Ⅱ)化合物是将1-乙基-(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硬脂酸、三乙胺,在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的作用下反 应制备而成。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Ⅲ)化合物是通过氨基酸与 盐酸甲醇反应制备。

8.  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含安全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 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9.  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抗氧化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说明书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及其制 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N-硬脂酰氨基酸(N-stearoyl amino acids,NSAs)是硬脂酸的羧基与氨基酸的α-氨基结 合形成的酰胺类化合物。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文献报道了其合成方法。近年来,也有其 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但目前尚无此类化合物用于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报道。
(1)NSAs的合成方法
NSAs的合成一般先将硬脂酸制成硬脂酰氯,提高酰化反应的活性;氨基酸与盐酸-甲醇 反应得氨基酸甲酯,以保护羧基。然后硬脂酰氯与氨基酸甲酯在吡啶溶液中发生酰化反应, 生成N-硬脂酰氨基酸甲酯,再水解得NSAs(Zeelen,Havinga.Recl Trav Chim.1958,77, 267-271)。
(2)NSAs的药理活性研究
抗菌作用:此类化合物具有抗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体小球菌和蜡样芽孢 杆菌)、革兰氏阳性菌(大肠埃希杆菌和绿脓假单胞菌)的活性,其中N-硬脂酰脯氨酸的作 用最强,其他化合物的作用活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结构,一般来说,芳香族NSA>酸性NSA>碱 性NSA(Sivasamy A,Krishnaveni M,Rao PG.J Am Oil Chim Soc.2001,78(9),897-902)。
抗病毒作用:此类化合物能作为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的非N-乙酰神经氨酸酯类抑 制剂,能有效抑制NA的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在一系列NSAs衍生物中,N-羟基十四酰 -D-半胱氨酸和N-十四酰-O-乙酰-D-丝氨酸作用活性最强,其作用机制为非竞争性方式抑制酶 的活性。由于该类化合物不仅是病毒NA的选择性抑制剂,而且对其它各种病毒的酶均有效 (除了对霍乱Ⅴ型及人胎盘病毒的酶不敏感),因此,能作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Kondoh,Mitsuyo,Furutani,et al.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1997,61(5),870-874)。
然而,在本发明之前,还没有出现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于抗氧化作用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该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具有 抗氧化活性,可用于预防或治疗因氧化毒性引起的损伤或疾病。
此外,还需要提供一种上述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该化合物结 构如下述通式(I)所示:

其中,R1表示H或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C1-6的直链或带有支链的烷基,所述取 代基选自:羟基、氨基、巯基、羧基、芳基、酰胺基、烷硫基和具有1-2个氮原子的5或7 元杂环基;R2表示H或C1-4的烷基;R3表示C11-25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烃基。
上述C1-6的烷基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 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戊基、新戊基、己基。优选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 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具有1~2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
上述取代基中,羟基包括醇羟基和酚羟基;具有1-2个氮原子的5或7元杂环基可选自咪唑 基、四氢吡咯基和吲哚基。
上述C11-25的脂肪烃基是指具有11~25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烃基,其中,饱和脂 肪烃基是指直链或带有支链的烷基、环烷基,如十二烷基、十八烷基、环十二烷基、环十八 烷基等,而不饱和脂肪烃基是指链烯基、炔基或链二烯基,链烯基如1-十二烯基、2-十二烯 基,炔基如1-十八炔基、2-十八炔基,链二烯基如1,3-十八烯基、7,9-十八烯基等。优选 具有17~2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特别优选具有17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
R2优选为H。
以如下化合物为例:


R1优选被羟基、芳基、四氢吡咯基和吲哚基取代的具有1~2个碳原子的烷基,更优选R1为 被醇羟基、酚羟基、苯基、四氢吡咯基和吲哚基取代的具有1个碳原子的烷基,最优选R1为被 酚羟基、醇羟基取代的具有1个碳原子的烷基。
特别优选R1为被酚羟基、醇羟基取代的具有1个碳原子的烷基,R2为H,R3为17个碳原子 的直链烷基。
本发明的优选化合物为:
N-硬脂酰酪氨酸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 下式(Ⅳ)化合物

在碱性条件下与下式(Ⅲ)化合物反应制得通式(I)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式(Ⅳ)化合物是通过下式(Ⅱ)化合物与偶合剂1-羟基苯并三唑反应制 备

优选的,所述式(Ⅱ)化合物是将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硬脂 酸、三乙胺,在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的作用下反应制备而成。
优选的,所述式(Ⅲ)化合物是通过氨基酸与盐酸甲醇反应制备。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还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安全有效量的上述通式 (I)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以及含有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上述可接受的载体是无毒的、能辅助施用并且对通式(I)化合物的治疗效果没有不利影 响。此类载体可以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能得到的任何固体赋形剂、液体赋形剂、半固体 赋形剂或者在气雾剂组合物中可以是气体赋形剂。固体药物赋形剂包括淀粉、纤维素、滑石、 葡萄糖、乳糖、蔗糖、明胶、麦芽、稻米、面粉、白垩、硅胶、硬脂酸镁、硬脂酸钠、甘油 硬脂酰酯、氯化钠、无水脱脂乳等。液体和半固体赋形剂可以选自甘油、丙二醇、水、乙醇 和各种油,包括那些源于石油、动物、植物或人工合成的油,例如,花生油、豆油、矿物油、 芝麻油等、优选的液体载体,特别是用于可注射溶液的,包括水、盐水、葡萄糖水溶液和甘 醇。另外还可以在组合物中加入其它辅剂如香味剂、甜味剂等。
本发明的化合物以治疗上的有效量施用,其施用方式可以是口服、全身施用(例如,透 过皮肤的、鼻吸入的或者用栓剂)或肠胃外施用(例如,肌肉内、静脉内或皮下)。优选的施 用方式是口服,它可根据疾病程度调节。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实际施用量(即活性组分)依赖于许多因素,如待治疗疾病的严重性、 治疗对象的年龄和相对健康程度、所使用的化合物的效能、施用途径和形式,以及其他因素。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各种剂型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例如使该化合物(活 性成分)与一种或者多种载体混合,然后将其制成所需的剂型,如片剂、药丸、胶囊、半固 体、粉末、缓释剂型、溶液、混悬液、配剂、气雾剂等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上述化合物在制备抗氧化药物中的应用。
通过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和皮层神经元的氧化损伤实验证实,本发明的硬脂酰氨基酸 化合物,能有效对抗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几乎可以完全逆转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氧化 损伤形态学改变,说明本发明的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用于制备抗 氧化药物,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4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非caspase依赖的氧化损伤柱状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NsTyr对抗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的氧化毒性柱状图及光镜 观察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5谷氨酸诱导原代皮层神经元非caspase依赖的氧化损伤柱状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NsTyr对抗谷氨酸诱导的皮层神经元氧化毒性柱状图及光镜观 察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NsTyr抑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ROS蓄积的光镜观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N-硬脂酰氨基酸的制备
(1)氨基酸的保护——羧基甲酯化
氨基酸与盐酸-甲醇反应得氨基酸甲酯。硬脂酸与二氯亚砜加热回流即得硬脂酰氯。
氨基酸甲酯溶于吡啶中,滴加上述硬脂酰氯,搅拌反应过夜。经萃取、重结晶等,制得 硬脂酰氨基酸甲酯。然后碱性条件下水解,得硬脂酰氨基酸。

(2)氨基酸去保护——硬脂酸先活化(活性酯法)
硬脂酸(SA)与N-羟琥珀酰亚胺(N-HOSu)反应生成活化酯,然后与氨基酸类化合物 反应,即可得硬脂酰胺。
硬脂酸与N-羟琥珀酰亚胺在脱水剂DCC作用下,搅拌反应16小时,过滤,结晶,得 N-硬脂酰琥珀酰亚胺(SA-OSu)。氨基酸与SA-ONSu搅拌反应,经酸化、提取、结晶得硬脂 酰氨基酸。

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
1.N-硬脂酰甘氨酸甲酯(NSGlyE)
2.N-硬脂酰谷氨酸甲酯(NSGluE)
3.N-硬脂酰苯丙氨酸甲酯(NSPheE)
4.N-硬脂酰苯丙氨酸(NSPhe、DL-NSPhe)
5.N-硬脂酰脯氨酸(NSPro)
6.N-硬脂酰酪氨酸(NSTyr)
7.N-硬脂酰半胱氨酸(NSCys)
8.N-硬脂酰组氨酸(NSHis)
9.N-硬脂酰色氨酸(NSTrp)
10.N-硬脂酰赖氨酸(NSLys)
11.N-硬脂酰丝氨酸(NESer)
12.N-硬脂酰亮氨酸(NSLeu)
实施例2N-硬脂酰氨基酸的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一锅法制备N-硬脂酰氨基酸,一锅法反应条件温和,不受氨基酸溶解度与 体系pH限制,产率和纯度较理想。下面以N-硬脂酰酪氨酸(NSTyr)的一锅法制备为例详细 描述一锅法的反应步骤。
室温下,以1-羟基苯并三唑HOBT为偶合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1-乙基 -(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在碱性条件下与预先合成的L-酪氨酸甲酯用一锅法合 成N-硬脂酰酪氨酸甲酯,后者经水解得N-硬脂酰酪氨酸(NSTyr)。

1.酪氨酸甲酯的制备
25ml两颈瓶一侧颈接干燥管,另一颈接滴液漏斗,加入5ml甲醇,冰盐浴条件下滴加0.8ml 乙酰氯,搅拌30min,得盐酸甲醇。另一100ml圆底烧瓶内加入0.905g L-酪氨酸,5ml甲醇。 搅拌加入盐酸甲醇,溶液澄清后,回流24h。反应液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挥干溶剂, 得L-酪氨酸甲酯盐酸盐,黄色片状结晶。向该固体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0ml)至不再产 生气泡,二氯甲烷(30ml)萃取2次,干燥有机相,蒸干,得L-酪氨酸甲酯黄色固体1.07g, 产率为95.6%。
2.N-硬脂酰酪氨酸甲酯(一锅法)
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硬脂酸1.704g(6mmol),三乙胺(EtB3BN)1.22ml(9.8mmol),1- 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0.920g(4.8mmol),4-二甲氨基吡啶(DMAP)0.029g (0.24mmol),1-羟基苯并三唑(HOBT)0.648g(4.8mmol),L-酪氨酸甲酯1.11g(4.8mmol) 及80ml二氯甲烷,室温搅拌24h,TLC监控。粗产品中加入1mol/L盐酸溶液洗涤至不再出现 白色絮状物,二氯甲烷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在上述收集的有机相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 液洗涤至不再产生气泡,经二氯甲烷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溶液洗涤以上收集 的二氯甲烷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粗制品1.4g。硅胶柱层析,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 (4/1)得L-硬酯酰酪氨酸甲酯,白色粉末588.6mg,产率82.7%,m.p.100-104℃。产物加入 1mol/L甲醇-氢氧化钾溶液10ml后于70℃加热回流3h,澄清液4℃冷藏24h。过滤,得粗产品, 丙酮淋洗2-3次,干燥,得白色固体NsTyr-2K608.1mg,产率95.6%。
实施例3结构鉴定
上述实施例1合成的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均经1PHNMR、13PCNMR鉴定其结构。下面所列 为化合物6和11的结构鉴定数据。
化合物6:
白色固体,mp,106~108℃。1HNMR(500MHz,CDCl3,TMS)δppm:7.0(2H,d, J=10.2Hz,苯环上的H);6.7(2H,d,J=10.5Hz,苯环上的H);5.9(1H,s,-NH-);4.8(1H, m,-CH-NH-);3.1(2H,m,-CH2-),2.17(2H,t,-CH2-CONH-);1.4(2H,m,-CH2-); 1.26(28H,m,-(CH2)n-);0.88(3H,t,-CH3)。13CNMR(500MHz,CDCl3)δppm:174.1 (-CONH-);173.9(-COOH);155.3(苯环上连-OH的C);130.5、130.3、127.6、121.8和 115.8(苯环上另5个C);53.4(-CH-NH-);36.8(-CH2-CONH-);36.6(-CH2-CHNH-);32.0 (-CH2-);31.6~22.6(14×-CH2-);14.0(-CH3-)。
以上数据证实该化合物为N-硬脂酰酪氨酸。
化合物11:
白色粉末,mp,100~102℃。1HNMR(300MHz,CD3OD,TMS)δppm:4.48(1H,t, -CH-NH-);3.8(2H,m,-CH2OH);2.26(2H,t,-CH2-CONH-);1.62(2H,m,-CH2-); 1.28(28H,m,-(CH2)n-);0.89(3H,t,-CH3)。13CNMR(500MHz,CD3OD)δppm:176.7 (-CONH-);173.8(-COOH);63.3(-CH2OH);56.3(-CH-NH-);37.2(-CH2-CONH-); 33.3(-CH2-);31.1~24.0(14×-CH2-);14.7(-CH3-)。
以上数据证实该化合物为N-硬脂酰丝氨酸。
实施例4N-硬脂酰酪氨酸(NsTyr)对抗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的氧化毒性
1.实验方法
(1)细胞培养
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购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细胞生长在含有10% 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于5%CO2培养箱内37℃下培养。隔天半换液,生长至80%-90% 汇合时传代。
(2)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药物处理
采用培养24h的PC12细胞建立损伤模型,培养板从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取出后进行10 mmol/L谷氨酸处理24h,建立损伤模型。不同浓度的受试药物NsTyr(白色粉末状固体,由 本教研室研制合成,纯度经HPLC分析为>98%,使用时用DMSO助溶)在谷氨酸损伤前1h 加入,药物存在于整个损伤过程。
(3)MTT检测
细胞按3×104的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生长24h后进行谷氨酸损伤,期间依据实验需 要加入不同的药物处理。作用结束后,加入10μl MTT(10mg/ml,Sigma公司),37℃孵育 4h后弃上清,加入DMSO100μl,振荡约10min至结晶完全溶解,用酶标仪读取490nm吸光 度值。同时设置调零孔(培养基、DMSO、MTT),对照孔(细胞、培养液、相同浓度的药 物溶解介质、DMSO、MTT),每组设定6个复孔,独立实验重复3次。因活细胞内琥珀酸脱 氢酶催化MTT生成有色结晶产物,故吸光度值反映细胞活力,以处理组与未处理对照组的吸 光度平均值的比值代表相对细胞活力改变。
(4)TUNEL染色
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是利用染色体DNA 双链断裂或单链断裂而产生大量的粘性3'-OH末端,能够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 (TdT)的催化作用下,将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荧光素标记到DNA的3'-OH末端,从而进行 凋亡细胞的检测。将PC12细胞以5×105个/ml浓度接种于铺有盖玻片的24孔板中,药物处 理结束后,采用PBS洗去培养液,每孔加入1ml4%多聚甲醛,固定20min,PBS洗3次。 0.1%Triton-X100冰上透膜10min。室温避光孵育TUNEL染色液(试剂1和试剂2按1:9 冰上混匀,TUNEL试剂盒购自Invitrogen公司)90min。抗荧光淬灭封片液封片,采用光学显 微镜观察并拍照。每个盖玻片选取五个视野,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核呈红色,代表视野 中凋亡细胞。
2.实验结果
(1)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非caspase依赖的氧化损伤
10mmol/L谷氨酸处理PC12细胞24h后,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如图1A所示, PC12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01)。
分别采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5μmol/L MK-801、20μmol/L CNQX)或抗氧化剂(5mmol/L  NAC)预处理PC12细胞1h,然后加入10mmol/L谷氨酸持续作用24h,MTT法检测细胞 活力,结果显示抗氧化剂组PC12细胞活力较谷氨酸组显著提高(P<0.001),而受体拮抗剂 组细胞活力较谷氨酸组无差异(P>0.05)。
此外,采用不同浓度caspases抑制剂z-VAD-FMK预处理1h,然后加入10mmol/L谷氨 酸持续作用24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发现,不同浓度的caspases抑制剂对PC12细胞损伤 均无显著保护作用(P>0.05)(图1B)。这些结果提示,谷氨酸主要通过氧化毒性,而非谷 氨酸受体介导的兴奋毒性诱导PC12细胞损伤;同时提示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毒性为 非caspase依赖途径介导的。
(2)NsTyr可以对抗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的氧化毒性
0-20μmol/L NsTyr预处理PC12细胞1h,然后加入10mmol/L谷氨酸继续作用24h,MTT 结果显示NsTyr可以对抗谷氨酸诱导的氧化损伤,并呈剂量依赖性(1-10μmol/L,图2A), 且10μmol/L NsTyr的保护作用最强(P<0.001)。光镜观察发现10μmol/L NsTyr几乎可以完 全逆转谷氨酸诱导细胞形态学改变(图2B)。采用TUNEL染色法发现,谷氨酸作用24h后 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而10μmol/L NsTyr预处理可显著减少该增加(图2C, P<0.001),进一步证实10μmol/L NsTyr可减少谷氨酸诱导的氧化损伤。
实施例5NsTyr对抗谷氨酸诱导的皮层神经元氧化毒性
1.实验方法
(1)谷氨酸诱导原代皮层神经元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药物处理
乙醚麻醉孕14-16天SD大鼠后,消毒并剖腹取出胎鼠,冰面上断头,置于解剖溶液D-Hank’s 液中,分离大脑皮层,剥除脑膜血管,收集足够皮层,剪碎成糜状,用移液枪移至15ml离心 管中,静置,待皮层沉淀,尽量去除解剖液,按皮层量加入适量胰酶消化液(0.25%胰酶1ml, 用DMEM稀释至5ml),于37℃孵育8min。轻轻吹打,至细胞分散均匀。加入少量胎牛血清 中止消化,1000g离心5min,弃上清液。细胞沉淀中加入含10%胎牛血清及5%马血清的DMEM, 吹打均匀。计数细胞后,调整细胞密度,接种于预先包被有多聚赖氨酸的培养板。细胞培养 箱内37℃培养24h后,改用NeuroBasal培养液+1%B27营养液培养。培养至第三天,从二氧化 碳培养箱中取出神经元进行谷氨酸损伤。不同浓度的受试药物NsTyr(白色粉末状固体,由本 教研室研制合成,纯度经HPLC分析为>98%,使用时用DMSO助溶)在谷氨酸损伤前1h加入, 药物作用于整个损伤过程中。
2.实验结果
(1)谷氨酸诱导原代皮层神经元非caspase依赖的氧化损伤
1mmol/L谷氨酸处理培养3天的原代皮层神经元24h后,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 如图3所示,神经元活力显著降低(P<0.001)。
如果分别采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5μmol/L MK-801、20μmol/L CNQX)、抗氧化剂(5 mmol/L NAC)或caspases抑制剂(20μmol/L z-VAD-FMK)预处理神经元1h,然后加入1 mmol/L谷氨酸持续作用24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抗氧化剂组原代皮层神经元 细胞活力较谷氨酸组显著提高(P<0.001),而受体拮抗剂组及caspase抑制剂组细胞活力较 谷氨酸组无差异(P>0.05)。这些结果提示,谷氨酸通过氧化毒性诱导神经元损伤,谷氨酸 诱导的神经元氧化毒性为非caspase依赖途径介导的。
谷氨酸对神经元的损伤机制与其对PC12细胞的损伤机制类似。
(2)NsTyr对抗谷氨酸诱导的皮层神经元氧化毒性
0-20μmol/L NsTyr预处理皮层神经元1h,然后加入1mmol/L谷氨酸继续作用24h,MTT 结果显示NsTyr可以对抗谷氨酸诱导的氧化损伤,并呈剂量依赖性(5-10μmol/L,图4A), 且10μmol/L NsTyr的保护作用最强(P<0.001)。光镜观察发现谷氨酸作用24h后,神经元 突触断裂,部分胞体皱缩甚至漂浮,而10μmol/L NsTyr几乎可以完全逆转谷氨酸诱导的神经 元形态学改变(图4B)。
对照上述实施例4的实验结果可知,NsTyr对抗谷氨酸诱导的皮层神经元氧化毒性的活 性作用与其在PC12细胞上所表现的相应活性相似。
实施例6NsTyr抑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ROS蓄积
1.实验方法
(1)细胞内ROS(活性氧自由基)水平检测
DCFH-DA(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是一种非荧光非极性物质,可透 过细胞膜被细胞内的ROS氧化为荧光物质DCF(2’,7’-dichlorofluorescein),故DCF的荧光强度 即代表细胞内的ROS水平,可以直接用荧光显微镜进行检测。PC12细胞以2×106/孔密度接种 于玻片上,谷氨酸损伤6h、8h后,每孔加入10μmol/L DCFH-DA5μl,37℃孵育30min, 弃去培养液,PBS漂洗3次,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拍照(激发光波长为488nm,发射光波 长分别为525nm),image J软件计算DCF荧光强度值。
2.实验结果
在谷氨酸诱导的氧化损伤中,ROS蓄积是关键的上游事件。采用H2DCF-DA荧光探针分 别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中ROS水平。如图5所示,谷氨酸作用8h,细胞内ROS水平较 CON组显著升高(P<0.001vs.CON),而NsTyr预处理后,重复以上实验,谷氨酸诱导的 ROS水平升高被显著抑制(P<0.001vs.GLU)。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 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 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其结构如下述通式(I)所示,其中,R1表示H或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C1-6的直链或带有支链的烷基,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氨基、巯基、羧基、芳基、酰胺基、烷硫基和具有1-2个氮原子的5或7元杂环基;R2表示H或C1-4的烷基;R3表示C11-25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烃基。本发明还公开了硬脂酰氨基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硬脂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