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编织袋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1710000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25502.8

申请日:

2014.12.25

公开号:

CN104609010A

公开日:

2015.05.1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5D 30/04申请公布日:201505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30/04申请日:20141225|||公开

IPC分类号:

B65D30/04; D01F6/46; D01F1/09; D01F1/10; D03D3/02; D03D15/00; D01D5/42; B29C47/92

主分类号:

B65D30/04

申请人:

辽宁腾华塑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姜虹; 刁丽红; 周辉; 王丹

地址:

111000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曙光镇徐家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代理人:

赵荣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静电编织袋及其制备方法,防静电编织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分散剂2~3.5%,交联剂1.5~3%,偶联剂0.8~1.5%,纳米碳酸钙0.8~2.0%,抗氧剂1~2%,线性低密度聚乙烯9~11%,防静电剂2.0~4.0%,余量为聚丙烯。本发明通过向编织袋配料中加入2-4%的防静电剂,使编织袋表面具有润滑性,显著降低了编织袋的摩擦系数,同时抑制和减少了编织袋表面静电荷的产生,使编织袋具有优良的防静电性能。另外,在制备该防静电编织袋的过程中,通过调整拉丝,编织等环节的具体参数,使编织袋的防静电性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最终实现编织袋的防静电效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防静电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编织袋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分散 剂2~3.5%,交联剂1.5~3%,偶联剂0.8~1.5%,纳米碳酸钙0.8~2.0%,抗氧剂1~2%,线性低 密度聚乙烯9~11%,防静电剂2.0~4.0%,余量为聚丙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剂为J3200防静电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3050分散剂, 交联剂为三聚氰酸三烯丙酯,偶联剂为硼酸酯或铝酸酯,抗氧剂为1010抗氧剂。

4.  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防静电编织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配比量的原料搅拌混匀后加热至165~190℃,待原料塑化成熔融状后挤出成膜;
(2)将步骤(1)获得的膜过水冷却,冷却后的膜切割成胚丝,胚丝再经拉伸形成扁丝;
(3)将步骤(2)获得的扁丝编织成型并切割成胚袋;
(4)切割后的胚袋经缝合即得防静电编织袋。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挤出成膜时控制牵出速 度为膜口挤出牵引速度的5-7倍,挤出压力控制在7-10MPa。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过水冷却时水温控 制在45~48℃。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拉伸过程中牵引速 度为扁丝牵伸速度的6-8倍,速度控制在180-200m/min。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编织成型过程中经 纬密控制在50-55根/100mm。

9.  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缝合时针 距控制在9-10针/mm。

说明书

说明书防静电编织袋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编织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塑料制成的袋子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实际生活中, 聚酯切片、涤纶短纤维等化工产品的包装均采用聚丙烯塑料编织袋。但是,由于聚丙烯 属于体积电阻率偏高的树脂,因而容易产生静电而导致吸灰严重。而当静电严重时,甚 至会导致袋内的电子产品内部芯片受到损害。因此,防静电类编织袋应运而生。但很多 防静电类编织袋的实际防静电稳定性差,无法真正达到防静电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编织袋,该编织袋具有良好的防静电 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编织袋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1、防静电编织袋,所述防静电编织袋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分散剂 2~3.5%,交联剂1.5~3%,偶联剂0.8~1.5%,纳米碳酸钙0.8~2.0%,抗氧剂1~2%,线性 低密度聚乙烯9~11%,防静电剂2.0~4.0%,余量为聚丙烯。
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剂为J3200防静电剂。
所述J3200防静电剂购于常州市科孚化工有限公司。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分散剂,交联剂为三聚氰酸三烯丙酯,偶联剂 为硼酸酯或铝酸酯,抗氧剂为1010抗氧剂。
所述分散剂购于广州纯美化工有限公司,1010抗氧剂购于北京极易化 工有限公司。
2、上述防静电编织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配比量的原料搅拌混匀后加热至165~190℃,待原料塑化成熔融状后挤出成膜;
(2)将步骤(1)获得的膜过水冷却,冷却后的膜切割成胚丝,胚丝再经拉伸形成扁丝;
(3)将步骤(2)获得的扁丝编织成型并切割成胚袋;
(4)切割后的胚袋经缝合即得防静电编织袋。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挤出成膜时控制牵出速度为膜口挤出牵引速度的5-7倍, 挤出压力控制在7-10MPa。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过水冷却时水温控制在45~48℃。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拉伸过程中牵引速度为扁丝牵伸速度的6-8倍,速度 控制在180-200m/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编织成型过程中经纬密控制在50-55根/100mm。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缝合时针距控制在9-10针/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向编织袋配料中加入2-4%的防静电剂,使编织 袋表面具有润滑性,显著降低了编织袋的摩擦系数,同时抑制和减少了编织袋表面静电 荷的产生,使编织袋具有优良的防静电性能。并且合适量的防静电剂避免了过量使用导 致的编织袋表面过度油滑。另外,在制备该防静电编织袋的过程中,通过调整拉丝,编 织等环节的具体参数,使编织袋的防静电性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最终实现编织袋的防 静电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 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1
防静电编织袋,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分散剂2%,交联剂1.5%, 偶联剂0.8%,纳米碳酸钙0.8%,抗氧剂1%,线性低密度聚乙烯9%,防静电剂4.0%, 余量为聚丙烯。所述分散剂为交联剂为TAC,偶联剂为硼酸酯,抗氧剂 为1010抗氧剂,防静电剂为J3200。
上述防静电编织袋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上述配比的原料装入混料槽搅拌均匀后运用吸式送料系统吸送到挤出机,在挤出机 中先经料筒加热至165℃,并在螺杆与机筒的相互剪切下塑化成熔融状,然后经挤出机模 头挤出成薄膜;挤出成膜时控制牵出速度为膜口挤出牵引速度的5倍,挤出压力控制在7 MPa;
2、膜过水冷却,冷却时水温控制在45-48℃以内(在这个范围内的丝韧度和回缩度最佳, 不易出现断裂和回缩偏差大的问题);冷却后的膜经切割成为胚丝,胚丝进一步用烘箱拉 伸形成扁丝,扁丝经收卷机收卷成型;用烘箱拉伸过程中牵引速度为扁丝牵伸速度的6 倍,速度控制在180-200m/min;
3、将收卷成型的扁丝用编织机进行编织,编织后利用收卷机收卷成卷后放置到切袋平台 切割备用;编织过程中经纬密控制在50-55根/100mm(这个密度编织的成品耐拉力大, 成品强度高),以保证生产的编织袋排纱均匀,密度合理;
4、切割后的胚袋放在缝合操作平台,运用工业缝合机进行缝合,缝合针距控制在9-10 针/mm,从而保证缝合后的编织袋缝合平整均匀美观。
本实施例制备的编织袋性能参数见表1。
实施例2
防静电编织袋,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分散剂3.5%,交联剂3%, 偶联剂1.5%,纳米碳酸钙2.0%,抗氧剂2%,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1%,防静电剂2.0%, 余量为聚丙烯。所述分散剂为交联剂为TAC,偶联剂为铝酸酯,抗氧剂 为1010抗氧剂,防静电剂为J3200。
上述防静电编织袋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上述配比的原料装入混料槽搅拌均匀后运用吸式送料系统吸送到挤出机,在挤出机 中先经料筒加热至190℃,并在螺杆与机筒的相互剪切下塑化成熔融状,然后经挤出机模 头挤出成薄膜;挤出成膜时控制牵出速度为膜口挤出牵引速度的7倍,挤出压力控制在 10MPa;
2、膜过水冷却,冷却时水温控制在45-48℃以内;冷却后的膜经切割成为胚丝,胚丝进 一步用烘箱拉伸形成扁丝,扁丝经收卷机收卷成型;用烘箱拉伸过程中牵引速度为扁丝 牵伸速度的8倍,速度控制在180-200m/min;
3、将收卷成型的扁丝用编织机进行编织,编织后利用收卷机收卷成卷后放置到切袋平台 切割备用;编织过程中经纬密控制在50-55根/100mm,以保证生产的编织袋排纱均匀, 密度合理;
4、切割后的胚袋放在缝合操作平台,运用工业缝合机进行缝合,缝合针距控制在9-10 针/mm,从而保证缝合后的编织袋缝合平整均匀美观。
本实施例制备的编织袋性能参数见表1。
对比实施例1
防静电编织袋,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分散剂2%,交联剂1.5%, 偶联剂0.8%,纳米碳酸钙0.8%,抗氧剂1%,线性低密度聚乙烯9%,防静电剂6%,余 量为聚丙烯。所述分散剂为交联剂为TAC,偶联剂为硼酸酯,抗氧剂为 1010抗氧剂,防静电剂为J3200。
上述防静电编织袋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上述配比的原料装入混料槽搅拌均匀后运用吸式送料系统吸送到挤出机,在挤出机 中先经料筒加热至165℃,并在螺杆与机筒的相互剪切下塑化成熔融状,然后经挤出机模 头挤出成薄膜;挤出成膜时控制牵出速度为膜口挤出牵引速度的5倍,挤出压力控制在7 MPa;
2、膜过水冷却,冷却时水温控制在45-48℃以内;冷却后的膜经切割成为胚丝,胚丝进 一步用烘箱拉伸形成扁丝,扁丝经收卷机收卷成型;用烘箱拉伸过程中牵引速度为扁丝 牵伸速度的6倍,速度控制在180-200m/min;
3、将收卷成型的扁丝用编织机进行编织,编织后利用收卷机收卷成卷后放置到切袋平台 切割备用;编织过程中经纬密控制在50-55根/100mm;
4、切割后的胚袋放在缝合操作平台,运用工业缝合机进行缝合,缝合针距控制在9-10 针/mm。
本实施例制备的编织袋性能参数见表1。
对比实施例2
防静电编织袋,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分散剂3.5%,交联剂3%, 偶联剂1.5%,纳米碳酸钙2.0%,抗氧剂2%,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1%,防静电剂1%, 余量为聚丙烯。所述分散剂为交联剂为TAC,偶联剂为铝酸酯,抗氧剂 为1010抗氧剂,防静电剂为J3200。
上述防静电编织袋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上述配比的原料装入混料槽搅拌均匀后运用吸式送料系统吸送到挤出机,在挤出机 中先经料筒加热至190℃,并在螺杆与机筒的相互剪切下塑化成熔融状,然后经挤出机模 头挤出成薄膜;挤出成膜时控制牵出速度为膜口挤出牵引速度的7倍,挤出压力控制在 10MPa;
2、膜过水冷却,冷却时水温控制在45-48℃以内;冷却后的膜经切割成为胚丝,胚丝进 一步用烘箱拉伸形成扁丝,扁丝经收卷机收卷成型;用烘箱拉伸过程中牵引速度为扁丝 牵伸速度的8倍,速度控制在180-200m/min;
3、将收卷成型的扁丝用编织机进行编织,编织后利用收卷机收卷成卷后放置到切袋平台 切割备用;编织过程中经纬密控制在50-55根/100mm;
4、切割后的胚袋放在缝合操作平台,运用工业缝合机进行缝合,缝合针距控制在9-10 针/mm。
本实施例制备的编织袋性能参数见表1。
对比实施例3
防静电编织袋,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分散剂2%,交联剂1.5%, 偶联剂0.8%,纳米碳酸钙0.8%,抗氧剂1%,线性低密度聚乙烯9%,防静电剂4.0%, 余量为聚丙烯。所述分散剂为交联剂为TAC,偶联剂为硼酸酯,抗氧剂 为1010抗氧剂,防静电剂为J3200。
上述防静电编织袋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上述配比的原料装入混料槽搅拌均匀后运用吸式送料系统吸送到挤出机,在挤出机 中先经料筒加热至230℃,并在螺杆与机筒的相互剪切下塑化成熔融状,然后经挤出机模 头挤出成薄膜;挤出成膜时控制牵出速度为膜口挤出牵引速度的8倍,挤出压力控制在6 MPa;
2、膜过水冷却,冷却时水温控制在45-48℃以内;冷却后的膜经切割成为胚丝,胚丝进 一步用烘箱拉伸形成扁丝,扁丝经收卷机收卷成型;用烘箱拉伸过程中牵引速度为扁丝 牵伸速度的9倍,速度为170m/min;
3、将收卷成型的扁丝用编织机进行编织,编织后利用收卷机收卷成卷后放置到切袋平台 切割备用;编织过程中经纬密控制在50-55根/100mm;
4、切割后的胚袋放在缝合操作平台,运用工业缝合机进行缝合,缝合针距控制在9-10 针/mm。
本实施例制备的编织袋性能参数见表1。
表1各实施例制备的编织袋性能参数比较
  产品表面电阻率 拉断力 断裂伸长率 实施例1 1020Ω 1750N 29% 实施例2 1005Ω 1854N 26% 对比实施例1 765Ω 1480N 23% 对比实施例2 751Ω 1510N 25% 对比实施例3 785Ω 1350N 10%
由表1可知,实施例1、2与对比实施例1和2相比,抗静电能力提高了75%左右, 说明本发明制备的编织袋在防静电剂的添加量为2~4%时具有更好的抗静电能力。另外, 由实施例1、2与对比实施例3的数据比较可知,本发明通过将料筒温度控制在165~190℃, 挤出成膜时控制牵出速度为膜口挤出牵引速度的5-7倍,挤出压力控制在7~10MPa,以 及扁丝拉伸过程中牵引速度控制为扁丝牵伸速度的6-8倍,速度控制在180-200m/min, 不仅使编织袋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还保证了编织袋具有良好的抗静电能力。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 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 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防静电编织袋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防静电编织袋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防静电编织袋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静电编织袋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静电编织袋及其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静电编织袋及其制备方法,防静电编织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分散剂23.5,交联剂1.53,偶联剂0.81.5,纳米碳酸钙0.82.0,抗氧剂12,线性低密度聚乙烯911,防静电剂2.04.0,余量为聚丙烯。本发明通过向编织袋配料中加入2-4的防静电剂,使编织袋表面具有润滑性,显著降低了编织袋的摩擦系数,同时抑制和减少了编织袋表面静电荷的产生,使编织袋具有优良的防静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