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摄影镜头伸出和缩回的镜筒、包括镜筒的摄像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行摄影镜头伸出和缩回的镜筒、包括镜筒的摄像设备.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79883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1.16CN102879883A*CN102879883A*(21)申请号 201210238759.4(22)申请日 2012.07.102011-153874 2011.07.12 JPG02B 7/04(2006.01)G03B 17/04(2006.01)H04N 5/225(2006.01)(71)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大田区下丸子3丁目30番2号(72)发明人深井阳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 11398代理人魏启学(54) 发明名称进行摄影镜头伸出和缩回的镜筒、包括镜筒的摄像设。
2、备(57) 摘要进行摄影镜头伸出和缩回的镜筒、包括镜筒的摄像设备。该镜筒能够在不增大镜筒在收缩状态下的长度的情况下伸出较大量。内周形成有凸轮的可动筒可沿光轴方向移动。可动筒在拍摄状态中朝向被摄体伸出,并且在收缩状态中被收纳。透镜保持架对沿光轴方向配置的透镜组中的最靠近被摄体侧布置的第一透镜组进行保持。包括用于可滑动地装配至凸轮的装配部的透镜保持架能够跟随凸轮的轮廓线沿光轴方向移动。防护器叶片布置在第一透镜组的被摄体侧。连接至透镜保持架的防护器驱动环可转动以开闭防护器叶片。(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10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
3、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10 页1/2页21.一种镜筒,其包括:可动筒,该可动筒被构造为能沿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可动筒的内周形成有凸轮,所述可动筒在所述镜筒处于拍摄状态时朝向被摄体伸出并根据变焦倍率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镜筒处于收缩状态时被收纳;透镜保持架,该透镜保持架被构造为对沿所述光轴方向配置的多个透镜组中的最靠近所述被摄体布置的第一透镜组进行保持,所述透镜保持架包括装配部,所述装配部用于能滑动地装配至所述凸轮,并且所述透镜保持架能够跟随所述凸轮的轮廓线相对于所述可动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防护器构件,该防护器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朝向所述被摄体。
4、的一侧,并且被构造为能够开闭;以及防护器开闭单元,该防护器开闭单元被连接至所述透镜保持架并且被构造为能够转动以开闭所述防护器构件,其中,所述防护器开闭单元的转动使得所述透镜保持架相对于所述可动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还包括:转动凸轮筒;以及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安装至所述防护器开闭单元,用于沿预定方向对所述透镜保持架和所述防护器开闭单元施力,其中,当所述镜筒处于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转动凸轮筒使所述透镜保持架和所述防护器开闭单元沿抵抗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的方向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凸轮筒包括缺口部,该缺口部被构造为用于。
5、使所述透镜保持架和所述防护器开闭单元转动,其中,所述防护器开闭单元包括突出部,该突出部被构造为当所述镜筒处于所述收缩状态时与所述缺口部接触并且当所述镜筒处于所述拍摄状态时移动离开所述缺口部,并且所述缺口部和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彼此重叠直到所述可动筒的伸出使包括所述透镜保持架的所述镜筒进入所述拍摄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筒具有被构造为对所述透镜保持架进行保持的接合部,并且当包括所述防护器开闭单元和所述透镜保持架的所述镜筒处于所述拍摄状态时,被所述施力构件施力的所述透镜保持架与所述接合部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镜筒处于所述收缩状态。
6、时,所述第一透镜组布置在所述防护器构件的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后方,并且当所述镜筒处于所述拍摄状态时,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一部分伸出至该部分与所述防护器构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重叠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构件沿伸出方向对所述透镜保持架施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保持架的所述装配部由沿所述光轴方向并排配置的两个销形状部形成。8.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镜筒,该镜筒使得所述摄像设备能够在所述镜筒处于伸出状态时进行拍摄,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79883 A2/2页3其中,所述镜筒包括:可动筒,该可动筒被构造为能沿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可动筒的内周。
7、形成有凸轮,所述可动筒在所述镜筒处于拍摄状态时朝向被摄体伸出并根据变焦倍率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镜筒处于收缩状态时被收纳;透镜保持架,该透镜保持架被构造为对沿所述光轴方向配置的多个透镜组中的最靠近所述被摄体布置的第一透镜组进行保持,所述透镜保持架包括装配部,所述装配部用于能滑动地装配至所述凸轮,并且所述透镜保持架能够跟随所述凸轮的轮廓线相对于所述可动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防护器构件,该防护器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朝向所述被摄体的一侧,并且被构造为能够开闭;以及防护器开闭单元,该防护器开闭单元被连接至所述透镜保持架并且被构造为能够转动以开闭所述防护器构件,其中,所述防护器开闭单元的转。
8、动使得所述透镜保持架相对于所述可动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79883 A1/12页4进行摄影镜头伸出和缩回的镜筒、 包括镜筒的摄像设备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诸如数字式相机等摄像设备(image pickup apparatus)中使用的镜筒(lens barrel),更特别地涉及构造成在所谓的数字式相机中进行摄影镜头伸出和缩回的可伸缩变焦镜筒以及包括变焦镜筒的摄像设备的构造。背景技术0002 作为在数字式相机等中使用的用于使镜筒伸出和缩回的可伸缩变焦镜头机构,已知一种使用凸轮的方法。这种方法使用以在转动受限的情况下能沿光轴移动的方式被保持的镜筒、以及形。
9、成有凸轮槽的转动筒。更具体地,设置在镜筒中的从动销被可滑动地装配在形成于转动筒的凸轮槽中,从而镜筒能够根据转动筒的转动跟随凸轮槽的轮廓线(轨迹)沿光轴方向移动。因此,在拍摄时,摄影镜头伸出至预定位置,而在非拍摄时,镜筒缩回到数字式相机的主体中。0003 近年来,一直强烈要求在数字式相机中实现较高的光学变焦倍率以及实现变焦镜筒的厚度减小。为此,在数字式相机被构造成使得在非拍摄时其镜筒收纳在数字式相机的主体中的情况中,变得难以仅通过上述使用凸轮的方法使数字式相机的摄影镜头在拍摄时伸出足够的距离。0004 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经提出了如下所述的作为使镜筒伸出和缩回用的机构的示例的第一机构和第二机构。第。
10、一机构被构造成使得光学元件保持构件和光学元件驱动构件被弹簧构件沿预定方向施力,并且当镜筒将要缩回时,使光学元件保持构件和光学元件驱动构件沿着抵抗弹簧构件的施力的方向相对于彼此进行枢转运动(见日本特开2008-26716号公报)。另一方面,第二机构被构造成使得防护器开闭装置设置有凸轮突起,并且当防护器叶片打开时使防护器开闭装置转动,从而凸轮突起经由透镜保持架的滑动销使得该透镜保持架从拍摄开口突出(见日本特开2007-248608号公报)0005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8-26716号公报所描述的技术中,存在如下的担忧:当外力作用时,光学元件保持构件会从镜筒脱落。0006 在日本特开2007-24。
11、8608号公报描述的技术中,由于防护器开闭装置介于可动筒(movable barrel)和透镜保持架之间,所以存在如下的担忧:尺寸误差增大或透镜定位精度降低。发明内容0007 本发明提供如下一种镜筒以及包括镜筒的摄像设备:该镜筒能够在不增大镜筒在收缩状态下的长度的情况下伸出较大量(长度),具有高的光学定位精度并且具有高的抵抗来自外部的恶意操作或外力的能力。0008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镜筒,其包括:可动筒,该可动筒被构造为能沿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可动筒的内周形成有凸轮,所述可动筒在所述镜筒处于拍摄状态时朝向被摄体伸出并根据变焦倍率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镜筒处于收缩状态时说 。
12、明 书CN 102879883 A2/12页5被收纳;透镜保持架,该透镜保持架被构造为对沿所述光轴方向配置的多个透镜组中的最靠近所述被摄体布置的第一透镜组进行保持,所述透镜保持架包括装配部,所述装配部用于能滑动地装配至所述凸轮,并且所述透镜保持架能够跟随所述凸轮的轮廓线相对于所述可动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防护器构件,该防护器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朝向所述被摄体的一侧,并且被构造为能够开闭;以及防护器开闭单元,该防护器开闭单元被连接至所述透镜保持架并且被构造为能够转动以开闭所述防护器构件,其中,所述防护器开闭单元的转动使得所述透镜保持架相对于所述可动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0009 在本发明的。
13、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镜筒,该镜筒使得所述摄像设备能够在所述镜筒处于伸出状态时进行拍摄,其中,所述镜筒包括:可动筒,该可动筒被构造为能沿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可动筒的内周形成有凸轮,所述可动筒在所述镜筒处于拍摄状态时朝向被摄体伸出并根据变焦倍率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镜筒处于收缩状态时被收纳;透镜保持架,该透镜保持架被构造为对沿所述光轴方向配置的多个透镜组中的最靠近所述被摄体布置的第一透镜组进行保持,所述透镜保持架包括装配部,所述装配部用于能滑动地装配至所述凸轮,并且所述透镜保持架能够跟随所述凸轮的轮廓线相对于所述可动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防护器构件,该防护器构件布置在所述。
14、第一透镜组的朝向所述被摄体的一侧,并且被构造为能够开闭;以及防护器开闭单元,该防护器开闭单元被连接至所述透镜保持架并且被构造为能够转动以开闭所述防护器构件,其中,所述防护器开闭单元的转动使得所述透镜保持架相对于所述可动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0010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一种镜筒以及包括镜筒的摄像设备:该镜筒能够在不增大镜筒在收缩状态下的长度的情况下伸出较大量(长度),具有高的光学定位精度并且具有高的抵抗来自外部的恶意操作或外力的能力。0011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0012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镜筒的整体配置处于收缩在数字式相。
15、机主体中的状态下的截面图。0013 图2是镜筒的整体配置处于从数字式相机主体伸出的状态下的截面图。0014 图3是镜筒的分解立体图。0015 图4A是图3中出现的第二可动凸轮筒的外周面的展开图。0016 图4B是第二可动凸轮筒的内周面的展开图。0017 图5A是从图3中出现的第一组筒单元的前方观看的第一组筒单元的立体图。0018 图5B是从图3中出现的第一组筒单元的后方观看的第一组筒单元的立体图。0019 图6是图5A和图5B中示出的第一组筒单元的分解立体图。0020 图7是形成于图6中出现的第一组筒的内周面的凸轮的展开图。0021 图8是图6中出现的第一组透镜保持架的立体图。0022 图9是。
16、图6中出现的防护器驱动环的立体图。0023 图10A是示出图6中出现的防护器叶片的闭合状态的主视图。0024 图10B是示出图6中出现的防护器叶片的打开状态的主视图。0025 图11A是示出图6中出现的第一组透镜保持架和第一组筒在防护器叶片闭合的状说 明 书CN 102879883 A3/12页6态下的主视图。0026 图11B是示出图6中出现的第一组透镜保持架和第一组筒在防护器叶片打开的状态下的主视图。0027 图12A是示出镜筒伸出过程中的第一组透镜保持架、防护器驱动环和第二可动凸轮筒的第一图。0028 图12B是示出镜筒伸出过程中的第一组透镜保持架、防护器驱动环和第二可动凸轮筒的第二图。。
17、0029 图13A是示出镜筒伸出过程中的第一组透镜保持架、防护器驱动环和第二可动凸轮筒的第三图。0030 图13B是示出镜筒伸出过程中的第一组透镜保持架、防护器驱动环和第二可动凸轮筒的第四图。0031 图14A是图3中出现的第一组筒的内周面的展开图。0032 图14B是图3中出现的第二可动凸轮筒的外周面的展开图。0033 图14C是第二可动凸轮筒的内周面的展开图。具体实施方式0034 现在,下面将参照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注意,根据需要,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个组成部件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等可以根据本发明所适用的设备的构造以及其他各种条件进行变更,并且本发明绝不受本实施。
18、方式的限制。0035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镜筒的整体配置的第一截面图。图1示出镜筒收缩在数字式相机的主体中的状态(收缩状态)。图2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镜筒的整体配置的第二截面图。图2示出镜筒从数字式相机主体伸出的状态(伸出状态或拍摄准备状态)。更具体地,图2示出用于广角拍摄的拍摄准备状态。图3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镜筒的分解立体图。0036 本实施方式的镜筒10被实施为包括四个透镜组的变焦镜筒。镜筒10包括:第一组筒单元,该第一组筒单元具有保持第一透镜组11的作为可动筒的第一组筒101;以及第二组筒102,其保持第二透镜组12和13。此外,镜筒10包括:第三组筒单元,该第三组筒单元包括保持第。
19、三透镜组14和15的第三组透镜保持构件103以及具有光圈和快门的第三组基部104;以及第四组筒105,其保持第四透镜组16。0037 第一组筒单元、第二组筒102和第三组筒单元是变倍系统的透镜组。第三组筒单元设置有图像模糊校正机构,并且第三组透镜保持构件103在拍摄期间可沿着与摄影光轴正交的方向移动由此校正拍摄过程中产生的模糊。第四组筒105是用于聚焦于被摄体的聚焦透镜组。0038 镜筒10具有CCD保持单元107以及作为变焦机构的组成部件的固定凸轮筒106,并且固定凸轮筒106和CCD保持单元107用螺钉彼此固定。在CCD保持单元107中,CCD17由CCD板108支撑,并且夹在CCD保持单。
20、元107和CCD橡胶件109之间的光学滤波器18设置在CCD17的前方。0039 由CCD保持单元107以如下方式支撑第四组筒105:第四组筒105可沿摄影光轴(以下简称为“光轴”)直线移动。具体地,与光轴平行的一对AF引导轴107a被压配说 明 书CN 102879883 A4/12页7(press-fit)于CCD保持单元107,并且限制转动用的副引导轴107b与CCD保持单元107一体地形成。此外,AF引导轴107a以能滑动的方式被相应地装配于形成于第四组筒105的引导孔。0040 第四组筒105总是被AF弹簧(未示出)沿光轴方向向前(朝向被摄体)施力。此外,AF螺母(未示出)设置在第四。
21、组筒105前方的位置。当AF马达的螺杆在AF螺母中转动时,第四组筒105根据AF螺母与螺杆之间的螺合关系沿光轴方向移动。0041 如图3所示,固定凸轮筒106上安装有齿轮单元110,并且齿轮单元110包括齿轮系以及用于使透镜组进行变焦操作的作为驱动源的变焦马达110a。变焦马达110a具有驱动轴,齿轮(未示出)被安装于该驱动轴。当齿轮通过变焦马达110a的驱动力转动时,驱动力经由齿轮系传递至齿轮110b,以使镜筒10沿光轴方向移动。0042 如图3所示,固定凸轮筒106的内周面形成有以120度的相等角间距配置的三个凸轮槽106a和与摄影光轴平行地延伸的三个直进引导槽106b。第一可动凸轮筒11。
22、1设置在固定凸轮筒106的内侧。第一可动凸轮筒111具有三个从动销111d,这三个从动销111d以可滑动地装配在固定凸轮筒106的凸轮槽106a中的方式一体地形成在第一可动凸轮筒111的外周面。0043 此外,在第一可动凸轮筒111的外周面,形成有齿轮部111c,该齿轮部111c的齿轮齿与摄影光轴平行地延伸。齿轮部111c与齿轮单元110的齿轮110b啮合,从而将变焦马达110a的驱动力从齿轮110b传递至齿轮部111c。已如此接收了来自齿轮110b的转动力的第一可动凸轮筒111根据从动销111d与固定凸轮筒106的凸轮槽106a之间的装配关系跟随凸轮槽106a的轮廓线(轨迹)在转动的同时在光。
23、轴方向上移动。0044 第一直进引导板112以可在第一可动凸轮筒111的转动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可动凸轮筒111滑动的方式布置在第一可动凸轮筒111的内侧。虽然未示出,但是第一直进引导板112被卡口式联接(bayonet couple)至第一可动凸轮筒111。0045 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直进引导板112具有两对直进引导部112a和112b,这两对直进引导部112a和112b以形成各对直进引导部的部分布置于在直径上相对的位置的方式从第一直进引导部112直立。此外,第一直进引导板112具有形成在其外周的相应的三个位置处的直进引导键112c。三个直进引导键112c与形成于固定凸轮筒106的三个直进引。
24、导槽106b相应地接合,由此限制在第一直进引导板112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引起的第一直进引导板112的转动。0046 如上所述,第一可动凸轮筒111和第一直进引导板112以在光轴方向和径向上几乎没有间隙(play)的状态彼此卡口式联接。因此,当第一可动凸轮筒111在通过来自齿轮单元110的齿轮系的驱动力转动的状态下沿光轴方向移动时,第一直进引导板112在卡口式联接至第一可动凸轮筒111的状态下也沿光轴方向移动。0047 如图3所示,第一可动凸轮筒111的内周面形成有以120度的相等角间距配置的三个凸轮槽111a和与光轴平行地延伸的三个直进引导槽111b。在第一可动凸轮筒111的内侧,配置有。
25、还用作转动凸轮筒的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第二直进引导筒114、以及第一组筒罩115。0048 第一组筒罩115布置在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外侧。第一组筒罩115具有形成在其外周面的六个从动销115a和形成在其内周面的三个从动销115b。六个从动销115a可滑说 明 书CN 102879883 A5/12页8动地装配在形成于第一可动凸轮筒111的内周面的凸轮槽111a中。0049 图4A是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外周面的展开图,图4B是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内周面的展开图。如图4B所示,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相应地使第二组筒102和第三组筒单元沿光轴方向移动的三个第二组移动用凸轮槽。
26、113b和三个第三组移动用凸轮槽113a。以相应的120度的相等角间距形成三个第二组移动用凸轮槽113b和三个第三组移动用凸轮槽113a。0050 如图4A所示,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外周面以120度的相等角间距的方式形成有用于使第一组筒单元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第一组移动用凸轮槽113d。此外,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与形成在第一组筒罩115的内周面的相应的从动销115b接合的凸轮槽113e。各凸轮槽113e均在与镜筒10从收缩状态到拍摄准备状态的操作范围对应的范围内沿围绕光轴的周向延伸。0051 注意,如图3所示,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外周面形成有三个引导键113c。这三个引导键1。
27、13c相应地与形成在第一可动凸轮筒111的内周面的三个直进引导槽111b接合,由此第二可动凸轮筒113与第一可动凸轮筒111的转动连动地进行转动。0052 如前所述,第二可动凸轮筒113和第一组筒罩115通过形成在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外周面的凸轮槽113e和形成在第一组筒罩115的内表面的从动销115b之间的接合而彼此凸轮装配。虽然未示出,但是第一组筒罩115具有用于与第一直进引导板112的直进引导部112a装配的装配部,并且第一组筒罩115的转动受到第一直进引导板112的限制。0053 第二直进引导筒114以可在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转动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可动凸轮筒113滑动的方式并且以卡口。
28、式联接至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状态布置在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内侧。虽然未示出,但是第二直进引导筒114具有用于与第一直进引导板112的直进引导部112b装配的装配部,并且第二直进引导筒114以其转动受到第一直进引导板112的限制的状态布置。因此,当第一可动凸轮筒111转动时,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第二直进引导筒114和第一组筒罩115跟随第一可动凸轮筒111的凸轮槽111a的轨迹在光轴方向上一体地移动。0054 如前所述,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相应地使第二组筒102和第三组筒单元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第二组移动用凸轮槽113b和第三组移动用凸轮槽113a。第二组筒102布置在第二直。
29、进引导筒114的内侧,并且形成在第二组筒102的外周的三个从动销102a相应地可滑动地装配于形成在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内周面的第二组移动用凸轮槽113b。第三组筒单元也布置在第二直进引导筒114的内侧,并且形成在第三组透镜保持构件103的外周的三个从动销103a相应地可滑动地装配于形成在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内周面的第三组移动用凸轮槽113a。0055 此外,各从动销102a和103a的根部相应地装配于第二直进引导筒114的直进引导槽114a和114b。利用该配置,第二组筒102和第三组透镜保持构件103的转动受到限制。0056 第一组筒单元布置在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外侧并且在第一组筒罩1。
30、15的内侧。图5A是从第一组筒单元的前方(被摄体侧)观看的第一组筒单元的立体图,图5B是从第一组筒单元的后方(摄影者侧)观看的第一组筒单元的立体图。0057 如前所述,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使第一组筒单元(第一组筒说 明 书CN 102879883 A6/12页9101)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第一组移动用凸轮槽113d。此外,如图5B所示,第一组筒101的内周面形成有作为销形状部的三个从动销101a。这三个从动销101a相应地可滑动地装配于形成在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外周面的第一组移动用凸轮槽113d。此外,形成在第一组筒101的内周面的直进引导槽101b相应地与形成在第二直进引导筒。
31、114的外周的引导部114c(见图3)接合。利用该配置,第一组筒101的转动受到限制。0058 第一组筒101的内周面以120度的相等角间距形成有三个凸轮101d。此外,第一组筒101具有两个轴101e,两个轴101e形成于在直径上相对的相应位置处。此外,第一组筒101的内周面形成有在下文将提到的作为用于与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接触的接合部的转动锁定部101f。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凸轮101d、轴101e和转动锁定部101f。0059 当第二可动凸轮筒113在转动的同时沿光轴方向移动时,第一组筒单元、第二组筒102和第三组筒单元相应地跟随第一组移动用凸轮槽113d的轨迹、第二组移动用凸轮槽113b。
32、的轨迹和第三组移动用凸轮槽113a的轨迹沿光轴方向移动。0060 图6是第一组筒单元的分解立体图。第一组筒单元包括作为保持第一透镜组11用的透镜保持架的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和用于保持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的第一组筒101。在第一组筒101的前端,设置有在非拍摄状态中独立于快门进行操作的镜头防护器机构,以闭合拍摄开口且保护摄影光学系统。镜头防护器机构包括防护器驱动环24、防护器打开弹簧25、防护器闭合弹簧26以及包括第一防护器叶片22和第二防护器叶片23的防护器叶片。镜头防护器机构被防护器盖27覆盖。注意,在收缩状态中,第一透镜组11位于第一防护器叶片22和第二防护器叶片23的光轴方向上的后方(即。
33、,在摄影者侧)。0061 第一防护器叶片22和第二防护器叶片23保护摄影光学系统。防护器驱动环24起到防护器开闭单元的作用,该防护器开闭单元用于传递在第一防护器叶片22和第二防护器叶片23中的每一方的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用的力。防护器打开弹簧25是用于沿预定方向对防护器驱动环24施力的弹簧构件。更具体地,防护器打开弹簧25是拉伸弹簧。防护器闭合弹簧26是用于对第一防护器叶片22、第二防护器叶片23和防护器驱动环24施加彼此抵靠的力的拉伸弹簧。防护器盖27形成有拍摄开口。0062 图7是形成在第一组筒101的内周面的凸轮101d的展开图。图8是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的立体图。图9是防护器。
34、驱动环24的立体图。0063 如图7所示,每个凸轮101d均以在光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的外周以120度的相等角间距形成有三个从动销21a,这三个从动销21a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作为在光轴方向上并排配置的一对接合部的两个销形状部。从动销21a以夹持(nipping)的方式可滑动地装配于形成在第一组筒101的内周面的凸轮101d。各凸轮101d的尺寸和各从动销21a的尺寸设定为使得从动销21a和凸轮101d之间的装配轻微松动(即,使得允许产生滑动)。0064 如图8所示,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的外周面形成有转动力传递突起21b,转动力传递突起21b以沿光轴。
35、方向向前突出的方式形成在一个位置处,并且以120度的相等角间距形成三个作为突起形状部的静压承受部21c。当外力施加至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时,静压承受部21c与如图5A所示形成于第一组筒101的相应的三个转动锁定部101f接触。虽然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的从动销21a也承受该外力,但是静压承受部21c和转动锁定部101f阻止了该外力,使得能够防止从动销21a与相应的凸轮101d解除接合。说 明 书CN 102879883 A7/12页100065 如图9所示,防护器驱动环24形成有用于钩住防护器打开弹簧25的第一弹簧钩部24a和用于钩住防护器闭合弹簧26的第二弹簧钩部24b。此外,防护器驱动环24。
36、形成有防护器叶片接触部24c、转动力传递孔24d和作为突出部的角部24e。防护器叶片接触部24c起到开闭第一防护器叶片22和第二防护器叶片23的作用。转动力传递孔24d装配于形成于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的转动力传递突起21b,并且将防护器驱动环24的转动力传递至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角部24e在镜筒10的收缩状态下抑制由防护器打开弹簧25施加的施力。0066 图10A是示出防护器叶片(第一防护器叶片22和第二防护器叶片23)的闭合状态的主视图,图10B是示出防护器叶片的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11A和图11B是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和第一组筒101的主视图。图11A示出处于防护器叶片被闭合的状态的第一。
37、组透镜保持架21和第一组筒101,图11B示出处于防护器叶片被打开的状态的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和第一组筒101。注意,图10A和图10B之间的构造上的对应是明显的,所以在图10B中省略了附图标记。0067 如前所述,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的从动销21a装配于第一组筒101的凸轮101d。此外,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的转动力传递突起21b装配在防护器驱动环24的转动力传递孔24d中,由此使第一组透镜保持架21和防护器驱动环24彼此连接。防护器打开弹簧25钩在防护器驱动环24和第一组筒101之间,并且防护器闭合弹簧26钩在防护器驱动环24和第二防护器叶片23之间。第一防护器叶片22和第二防护器叶片23。
38、由形成于第一组筒101的轴101e支撑,并且利用轴101e作为枢轴进行开闭操作。0068 当镜筒10处于收缩状态时,防护器驱动环24受到防护器打开弹簧25的用于使防护器驱动环24顺时针转动的弹簧力。然而,由于防护器驱动环24的角部24e(见图9)被保持与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接触部113f(见图4A)接触,所以防护器驱动环24的转动受到限制。注意,接触部113f被形成为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缺口部(notch)。0069 在镜筒10的收缩状态下,防护器闭合弹簧26的弹簧力使得第二防护器叶片23沿用于使防护器盖27的开口闭合的方向彼此施力,由此实现闭合状态。此外,第一防护器叶片22和第二防护器叶。
39、片23通过形成于第一防护器叶片22的接触部22a和形成与第二防护器叶片23的接触部23a而彼此连动。所以,当第二防护器叶片23闭合时,第一防护器叶片22也闭合。因此,第一防护器叶片22和第二防护器叶片23都闭合,由此实现图10A中示出的闭合状态。0070 当镜筒10处于拍摄状态时,防护器驱动环24处于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二可动凸轮筒113隔开的状态。当防护器驱动环24的角部24e移动离开第二可动凸轮筒113的接触部113f(见在下文中将提到的图12A和图12B以及图13A和图13B)时,防护器打开弹簧25的力被释放。0071 防护器打开弹簧25的力被预先设定为比用于沿闭合第二防护器叶片23的方向对第二防护器叶片23施力的防护器闭合弹簧26的力大。为此,防护器打开弹簧25的施力使得防护器驱动环24开始抵抗防护器闭合弹簧26的力而顺时针转动,并且防护器驱动环24的防护器叶片接触部24c推第二防护器叶片23的接触部23b。结果,第二防护器叶片23被沿叶片打开方向施力,从防护器盖27的拍摄开口退避并且如图10B被打开。0072 此时,第一防护器叶片22和第二防护器叶片23的打开操作如它们的闭合操作那说 明 书CN 102879883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