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40828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2.26CN102840828A*CN102840828A*(21)申请号 201210311012.7(22)申请日 2012.08.29G01B 11/02(2006.01)(71)申请人徐州宇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21200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工业园区(72)发明人杨雪锋 蔡威 仝紫诺 仝合泽邵浩(74)专利代理机构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代理人刘新合(54) 发明名称一种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57) 摘要一种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装置,包括机架、控制装置与两个测量。
2、组件,两个测量组件以机架中心点为对称点对称设置,测量组件包括支架、舵机、旋转式激光器与角度传感器,旋转式激光器绕旋转中心旋转,旋转中心、机架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使用时,先将机架垂直搁置于轨道上,待测接触线所处平面与旋转中心、机架中心点所处平面相垂直,再由舵机带动旋转式激光器绕旋转中心旋转,直至旋转式激光器发出的光点落在待测接触线上,然后记录旋转式激光器与机架之间的内夹角、,再由、算得待测接触线的导高与拉出值。本设计不仅测量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而且结构简易、操作方便,能满足高速电气化铁路发展的需要。(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
3、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1/2 页21. 一种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装置, 包括机架 (1) 及其上设置的控制装置 (2) 、 一号测量组件 (3) 、 二号测量组件 (4) , 所述一号测量组件 (3) 、 二号测量组件 (4) 分别设置于机架 (1)的两端, 且以机架 (1) 中部的机架中心点 (11) 为对称点对称设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 一 号 测 量 组 件 (3) 包 括 一 号 支 架 (31) 、 一 号 舵 机 (32) 、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33) 与一 号 角 度 传 感 器 (34) , 所 述 一 号 支 。
4、架 (31) 的 底 部 与 机 架 (1) 的 顶 部 固 定 连 接, 一 号 支 架(31) 的顶部上设置有一号舵机 (32) 、 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 与一号角度传感器 (34) , 且一号角度传感器 (34) 与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 对应设置 ;所 述 二 号 测 量 组 件 (4) 包 括 二 号 支 架 (41) 、 二 号 舵 机 (42) 、 二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43) 与二 号 角 度 传 感 器 (44) , 所 述 二 号 支 架 (41) 的 底 部 与 机 架 (1) 的 顶 部 固 定 连 接, 二 号 支 架(41) 的顶部上设置有二号。
5、舵机 (42) 、 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 与二号角度传感器 (44) , 且二号角度传感器 (44) 与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 对应设置 ;所 述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33) 绕 一 号 旋 转 中 心 (35) 旋 转, 二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43) 绕 二号 旋 转 中 心 (45) 旋 转, 且 一 号 旋 转 中 心 (35) 、 二 号 旋 转 中 心 (45) 的 间 距 大 于 待 测 接 触 线(6) 的拉出值 ; 所述一号旋转中心 (35) 、 二号旋转中心 (45) 、 机架中心点 (11) 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且在机架 (1) 的顶部设。
6、置有控制装置 (2) 。2.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所 述 的 一 种 接 触 网 静 态 参 数 测 量 装 置, 其 特 征 在 于 : 所 述 一 号 旋 转式激光器 (33) 、 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 的旋转角度均为 180 度。3.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或 2 所 述 的 一 种 接 触 网 静 态 参 数 测 量 装 置, 其 特 征 在 于 : 所 述 机 架(1) 的 背 部 设 置 有 与 轨 道 (7) 相 配 合 的 轨 道 定 位 卡 具 (12) , 该 轨 道 定 位 卡 具 (12) 与 机 架 中心点 (11) 之间的距离为轨道 (7) 间距。
7、的一半。4.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或 2 所 述 的 一 种 接 触 网 静 态 参 数 测 量 装 置, 其 特 征 在 于 : 所 述 机 架(1) 顶部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把手 (13) , 机架 (1) 背部的中心部位设置有电池盒 (14) 。5.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或 2 所 述 的 一 种 接 触 网 静 态 参 数 测 量 装 置, 其 特 征 在 于 : 所 述 控 制装置 (2) 上设置有键盘 (21) 、 一键完成按钮 (22) 与液晶显示屏 (23) 。6. 一种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依次包括以下。
8、步骤 :第 一 步 : 先 将 机 架 (1) 搁 置 在 轨 道 (7) 上, 机 架 (1) 与 轨 道 (7) 相 垂 直, 一 号 旋 转 中 心(35) 、 二 号 旋 转 中 心 (45) 、 机 架 中 心 点 (11) 共 处 的 平 面 与 待 测 接 触 线 (6) 所 处 的 平 面 相 垂直, 且待测接触线 (6) 位于一号旋转中心 (35) 、 二号旋转中心 (45) 之间 ;第 二 步 : 先 通 过 控 制 装 置 (2) 控 制 一 号 舵 机 (32) 、 二 号 舵 机 (42) 带 动 其 对 应 的 一 号 旋转式激光器 (33) 、 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
9、(43) 同时进行旋转, 即一号舵机 (32) 带动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 绕一号旋转中心 (35) 旋转、 二号舵机 (42) 带动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 绕二号旋转中心 (45) 旋转, 当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 、 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 发出的光点均落在待 测 接 触 线 (6) 上 时, 停 止 旋 转, 并 记 录 一 号 角 度 传 感 器 (34) 上 显 示 的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33) 与 机 架 (1) 之 间 的 内 夹 角 、 二 号 角 度 传 感 器 (44) 上 显 示 的 二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43)与机架 (1) 之。
10、间的内夹角 ;第三步 : 将上述测得的 、 带入下述公式以算得待测接触线 (6) 的导高与拉出值 :导高 H h1 h Csinsin/sin( ) ;拉出值 L | Csincos/ sin( ) C/2|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40828 A2/2 页3其中, h1 是机架 (1) 的厚度, h 是一号旋转中心 (35) 或二号旋转中心 (45) 与机架 (1)顶部之间的距离, C 是一号旋转中心 (35) 、 二号旋转中心 (45) 之间的距离, 所述计算过程都在控制装置 (2) 内进行。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
11、述 机 架 (1) 的 背 部 设 置 有 与 轨 道 (7) 相 配 合 的 轨 道 定 位 卡 具 (12) , 该 轨 道 定 位 卡 具(12) 与机架中心点 (11) 之间的距离为轨道 (7) 间距的一半 ;所 述 第 一 步 中, 当 机 架 (1) 背 部 设 置 的 轨 道 定 位 卡 具 (12) 与 轨 道 (7) 的 内 侧 完 全 接 触时, 机架 (1) 搁置完毕。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40828 A1/5 页4一种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 发 明 涉 及 一 种 测 量 装 置, 尤 其 涉 及 一 种 接 触 网 静 态 参。
12、 数 测 量 装 置 及 其 使 用 方法, 具体适用于提高测量的精确性与稳定性。背景技术0002 目 前, 接 触 网 静 态 参 数 的 测 量 方 法 主 要 有 接 触 式 测 量 方 法 和 非 接 触 式 测 量 方 法 两种。 其 中, 接 触 式 测 量 主 要 利 用 绝 缘 杆 法 测 量, 其 误 差 较 大 且 存 在 安 全 隐 患 ; 非 接 触 式 测 量主要利用光学瞄准和测距原理, 测量仪器为光学测量仪和激光测距仪。0003 非 接 触 测 量 方 法 主 要 是 根 据 超 声 波 或 光 波 在 空 气 中 的 传 播 速 度, 测 量 发 射 和 接 收的。
13、 时 间 差, 计 算 测 点 到 接 触 网 的 距 离, 再 计 算 接 触 网 的 导 高 和 拉 出 值。 其 中, 采 用 超 声 波 测距, 其 精 度 容 易 受 环 境 温 度、 湿 度 等 影 响, 稳 定 性 较 差 ; 采 用 激 光 测 距, 其 精 度 受 计 时 误 差 和调制光波长的影响, 测量精度低, 测量结果浮动不定。发明内容0004 本 发 明 的 目 的 是 克 服 现 有 技 术 中 存 在 的 测 量 精 度 较 低、 稳 定 性 较 差 的 缺 陷 与 问题, 提供一种测量精度较高、 稳定性较好的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0005 为 实 。
14、现 以 上 目 的, 本 发 明 的 技 术 解 决 方 案 是 : 一 种 接 触 网 静 态 参 数 测 量 装 置, 包 括机 架 及 其 上 设 置 的 控 制 装 置、 一 号 测 量 组 件、 二 号 测 量 组 件, 所 述 一 号 测 量 组 件、 二 号 测 量组件分别设置于机架的两端, 且以机架中部的机架中心点为对称点对称设置 ;所 述 一 号 测 量 组 件 包 括 一 号 支 架、 一 号 舵 机、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与 一 号 角 度 传 感 器, 所述 一 号 支 架 的 底 部 与 机 架 的 顶 部 固 定 连 接, 一 号 支 架 的 顶 部 上。
15、 设 置 有 一 号 舵 机、 一 号 旋 转式激光器与一号角度传感器, 且一号角度传感器与一号旋转式激光器对应设置 ;所 述 二 号 测 量 组 件 包 括 二 号 支 架、 二 号 舵 机、 二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与 二 号 角 度 传 感 器, 所述 二 号 支 架 的 底 部 与 机 架 的 顶 部 固 定 连 接, 二 号 支 架 的 顶 部 上 设 置 有 二 号 舵 机、 二 号 旋 转式激光器与二号角度传感器, 且二号角度传感器与二号旋转式激光器对应设置 ;所 述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绕 一 号 旋 转 中 心 旋 转, 二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绕。
16、 二 号 旋 转 中 心 旋转, 且 一 号 旋 转 中 心、 二 号 旋 转 中 心 的 间 距 大 于 待 测 接 触 线 的 拉 出 值 ; 所 述 一 号 旋 转 中 心、二号旋转中心、 机架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且在机架的顶部设置有控制装置。0006 所述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二号旋转式激光器的旋转角度均为 180 度。0007 所 述 机 架 的 背 部 设 置 有 与 轨 道 相 配 合 的 轨 道 定 位 卡 具, 该 轨 道 定 位 卡 具 与 机 架 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轨道间距的一半。0008 所述机架顶部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把手, 机架背部的中心部位设置有电池盒。0009 。
17、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有键盘、 一键完成按钮与液晶显示屏。0010 一 种 上 述 接 触 网 静 态 参 数 测 量 装 置 的 使 用 方 法, 所 述 使 用 方 法 依 次 包 括 以 下 步骤 :第 一 步 : 先 将 机 架 搁 置 在 轨 道 上, 机 架 与 轨 道 相 垂 直, 一 号 旋 转 中 心、 二 号 旋 转 中 心、 机说 明 书CN 102840828 A2/5 页5架 中 心 点 共 处 的 平 面 与 待 测 接 触 线 所 处 的 平 面 相 垂 直, 且 待 测 接 触 线 位 于 一 号 旋 转 中 心、二号旋转中心之间 ;第 二 步 : 先 通 过 控 。
18、制 装 置 控 制 一 号 舵 机、 二 号 舵 机 带 动 其 对 应 的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二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同 时 进 行 旋 转, 即 一 号 舵 机 带 动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绕 一 号 旋 转 中 心 旋 转、二 号 舵 机 带 动 二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绕 二 号 旋 转 中 心 旋 转, 当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二 号 旋 转 式激 光 器 发 出 的 光 点 均 落 在 待 测 接 触 线 上 时, 停 止 旋 转, 并 记 录 一 号 角 度 传 感 器 上 显 示 的 一号旋转式激光器与机架之间的内夹角 、。
19、 二号角度传感器上显示的二号旋转式激光器与机架之间的内夹角 ;第三步 : 将上述测得的 、 带入下述公式以算得待测接触线的导高与拉出值 :导高 H h1 h Csinsin/sin( ) ;拉出值 L | Csincos/ sin( ) C/2| ;其中, h1 是机架的厚度, h 是一号旋转中心或二号旋转中心与机架顶部之间的距离, C是 一号旋转中心、 二号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 所述计算过程都在控制装置内进行。0011 所 述 机 架 的 背 部 设 置 有 与 轨 道 相 配 合 的 轨 道 定 位 卡 具, 该 轨 道 定 位 卡 具 与 机 架 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轨道间距的一半 ;所 。
20、述 第 一 步 中, 当 机 架 背 部 设 置 的 轨 道 定 位 卡 具 与 轨 道 的 内 侧 完 全 接 触 时, 机 架 搁 置完毕。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 本 发 明 包 括 控 制 装 置、 一 号 测 量 组 件、 二 号 测 量 组 件, 所 述 一 号 测 量 组 件、 二 号 测 量组 件 分 别 设 置 于 机 架 的 两 端, 且 以 机 架 中 部 的 机 架 中 心 点 为 对 称 点 对 称 设 置, 一 号 测 量 组件、 二 号 测 量 组 件 的 构 造 一 致, 均 包 括 支 架、 舵 机、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与 。
21、角 度 传 感 器, 使 用 时, 先由 控 制 装 置 通 过 舵 机 驱 动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绕 旋 转 中 心 旋 转, 直 至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发 出 的 光 点 落在待测接触线上, 再测出两个旋转式激光器各自与机架之间的内夹角 、 , 然后将 、 带 入 计 算 式 以 算 出 待 测 接 触 线 的 导 高 与 拉 出 值 ; 由 此 可 见, 本 发 明 利 用 了 激 光 亮 度 高、 方 向性 好 的 优 点 以 与 角 度 传 感 器 配 合 而 测 出 导 高 与 拉 出 值, 而 不 像 现 有 技 术, 需 要 激 光、 声 波 传播 的 时 间 或 。
22、者 相 位 来 测 量 数 据 以 算 得 导 高 与 拉 出 值, 不 仅 有 效 避 免 了 环 境 温 度、 湿 度 等 影响, 稳 定 性 较 好, 而 且 不 再 受 计 时 误 差 和 调 制 光 波 长 的 影 响, 精 确 度 较 高。 因 此 本 发 明 不 仅测量精度较高, 而且稳定性较好。0013 2、 本 发 明 的 测 量 装 置 仅 包 括 一 个 机 架 及 其 上 设 置 的 控 制 装 置、 一 号 测 量 组 件、 二号 测 量 组 件, 零 部 件 数 量 较 少, 布 置 清 晰, 使 用 时, 只 需 将 机 架 垂 直 搁 置 于 轨 道 上 即 可。
23、, 整 个测 量 过 程 在 控 制 装 置 的 控 制 下 全 自 动 进 行, 操 作 十 分 方 便, 此 外, 还 可 在 机 架 上 设 置 把 手、轨道定位卡具以进一步简化操作难度, 因此本发明不仅结构简易, 而且操作方便。附图说明0014 图 1 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 3 是图 2 的俯视图 ;图 4 是本发明的测量原理示意图。0015 图 中 : 1、 机 架, 2、 控 制 装 置, 3、 一 号 测 量 组 件, 4、 二 号 测 量 组 件, 6、 待 测 接 触 线, 7、说 明 书CN 102840828 A3/5 页6轨 道, 。
24、11、 机 架 中 心 点, 12、 轨 道 定 位 卡 具, 13、 把 手, 14、 电 池 盒, 21、 键 盘, 22、 一 键 完 成 按钮, 23、 液 晶 显 示 屏, 31、 一 号 支 架, 32、 一 号 舵 机, 33、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34、 一 号 角 度 传 感器, 35、 一 号 旋 转 中 心, 41、 二 号 支 架, 42、 二 号 舵 机, 43、 二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44、 二 号 角 度 传感器, 45、 二号旋转中心。具体实施方式0016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7 参见图 1-。
25、图 4, 一种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装置, 包括机架 1及其上设置的控制装置2、 一号测量组件 3、 二号测量组件 4, 所述一号测量组件 3、 二号测量组件 4 分别设置于机架1 的两端, 且以机架 1 中部的机架中心点 11 为对称点对称设置 ;所述一号测量组件 3包括一号支架 31、 一号舵机 32、 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与一号角度传感器 34, 所述一号支架 31的底部与机架 1的顶部固定连接, 一号支架 31的顶 部上设置有一 号 舵 机 32、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33 与 一 号 角 度 传 感 器 34, 且 一 号 角 度 传 感 器 34 与 一 号 旋转式激光器。
26、 33 对应设置 ;所述二号测量组件 4包括二号支架 41、 二号舵机 42、 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与二号角度传感器 44, 所述二号支架 41的底部与机架 1的顶部固定连接, 二号支架 41的顶部上设置有二 号 舵 机 42、 二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43 与 二 号 角 度 传 感 器 44, 且 二 号 角 度 传 感 器 44 与 二 号 旋转式激光器 43 对应设置 ;所述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绕一号旋转中心 35旋转, 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绕二号旋转中心 45 旋转, 且一号旋转中心 35、 二号旋转中心 45 的间距大于待测接触线 6 的拉出值 ; 所述 一 号 旋 。
27、转 中 心 35、 二 号 旋 转 中 心 45、 机 架 中 心 点 11 位 于 同 一 水 平 线 上, 且 在 机 架 1 的 顶部设置有控制装置 2。0018 所述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 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 的旋转角度均为 180 度。0019 所述机架 1的背部设置有与轨道 7相配合的轨道定位 卡具 12, 该轨道定位卡具 12与机架中心点 11 之间的距离为轨道 7 间距的一半。0020 所述机架 1 顶部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把手 13, 机架 1 背部的中心部位设置有电池盒14。0021 所述控制装置 2 上设置有键盘 21、 一键完成按钮 22 与液晶显示屏 23。0022。
28、 一 种 上 述 接 触 网 静 态 参 数 测 量 装 置 的 使 用 方 法, 所 述 使 用 方 法 依 次 包 括 以 下 步骤 :第 一 步 : 先 将 机 架 1 搁 置 在 轨 道 7 上, 机 架 1 与 轨 道 7 相 垂 直, 一 号 旋 转 中 心 35、 二 号旋转中心 45、 机架中心点 11 共处的平面与待测接触线 6 所处的平面相垂直, 且待测接触线6 位于一号旋转中心 35、 二号旋转中心 45 之间 ;第二步 : 先通过控制装置 2控制一号舵机 32、 二号舵机 42带动其对应的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 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 同时进行旋转, 即一号舵机 32。
29、 带动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 绕一号旋转中心 35旋转、 二号舵机 42带动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绕二号旋转中心 45旋转, 当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 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 发出的光点均落在待测接触线 6 上时, 停止旋转, 并记录一号角度传感器 34上显示的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与机架 1之间的内夹角 、 二号角度传感器 44 上显示的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 与机架 1 之间的内夹角 ;说 明 书CN 102840828 A4/5 页7第三步 : 将上述测得的 、 带入下述公式以算得待测接触线 6 的导高与拉出值 :导高 H h1 h Csinsin/sin( ) ;拉出值 L | Cs。
30、incos/ sin( ) C/2| ;其中, h1是机架 1的厚度, h是一号旋转中心 35或二号旋转中心 45与机架 1顶部之间的距离, C 是一号旋转中心 35、 二号旋转中心 45 之间的距离, 所述计算过程都在控制装置 2内进行。0023 所述机架 1的背部设置有与轨道 7相配合的轨道定位卡具 12, 该轨道定位卡具 12与机架中心点 11 之间的距离为轨道 7 间距的一半 ;所 述 第 一 步 中, 当 机 架 1 背 部 设 置 的 轨 道 定 位 卡 具 12 与 轨 道 7 的 内 侧 完 全 接 触 时, 机架 1 搁置完毕。0024 实施例 1 :参见图 1图 3, 一种。
31、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装置, 包括机架 1及其上设置的控制装置 2、一 号 测 量 组 件 3、 二 号 测 量 组 件 4, 所 述 一 号 测 量 组 件 3、 二 号 测 量 组 件 4 分 别 设 置 于 机 架 1的两端, 且以机架 1 中部的机架中心点 11 为对称点对称设置 ;所述一号测量组件 3包括一号支架 31、 一号舵机 32、 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与一号角度传感器 34, 所述一号支架 31的底部与机架 1的顶部固定连接, 一号支架 31的顶部上设置有一 号 舵 机 32、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33 与 一 号 角 度 传 感 器 34, 且 一 号 角 度 传。
32、 感 器 34 与 一 号 旋转式激光器 33 对应设置 ;所述二号测量组件 4包括二号支架 41、 二号舵机 42、 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与二号角度传感器 44, 所述二号支架 41的底部与机架 1的顶部固定连接, 二号支架 41的顶部上设置有二 号 舵 机 42、 二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43 与 二 号 角 度 传 感 器 44, 且 二 号 角 度 传 感 器 44 与 二 号 旋转式激光器 43 对应设置 ;所述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绕一号旋转中心 35旋转, 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绕二号旋转中心 45 旋转, 且一号旋转中心 35、 二号旋转中心 45 的间距大于待测接触。
33、线 6 的拉出值 ; 所述 一 号 旋 转 中 心 35、 二 号 旋 转 中 心 45、 机 架 中 心 点 11 位 于 同 一 水 平 线 上, 且 在 机 架 1 的 顶部设置有控制装置 2 ;所述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 二号旋转式激光器 43 的旋转角度均为 180 度 ;所述机架 1的背部设置有与轨道 7相配合的轨道定位卡具 12, 该轨道定位卡具 12与机架中心点 11 之间的距离为轨道 7 间距的一半 ; 所述机架 1 顶部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把手 13,机 架 1 背 部 的 中 心 部 位 设 置 有 电 池 盒 14 ; 所 述 控 制 装 置 2 上 设 置 有 键 盘 。
34、21、 一 键 完 成 按 钮22 与液晶显示屏 23。0025 参见图 1 图 4, 一种上述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 所述使用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 一 步 : 先 将 机 架 1 搁 置 在 轨 道 7 上, 当 机 架 1 背 部 设 置 的 轨 道 定 位 卡 具 12 与 轨 道 7的内侧完全接触时, 机架 1 搁置完毕, 此时, 机架 1 与轨道 7 相垂直, 一号旋转中心 35、 二号旋转中心 45、 机架中心点 11 共处的平面与待测接触线 6 所处的平面相垂直, 且待测接触线6 位于一号旋转中心 35、 二号旋转中心 45 之间 ;第 二 步 : 先 按 下 。
35、一 键 完 成 按 钮 22 以 驱 动 控 制 装 置 2, 再 由 控 制 装 置 2 自 动 控 制 一 号 舵机 32、 二 号 舵 机 42 带 动 其 对 应 的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33、 二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43 同 时 进 行 旋说 明 书CN 102840828 A5/5 页8转, 即一号舵机 32带动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绕一号旋转中心 35旋转、 二号舵机 42带动二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43 绕 二 号 旋 转 中 心 45 旋 转, 当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33、 二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43 发出的光点均落在待测接触。
36、线 6 上时, 停止旋转, 并记录一号角度传感器 34 上显示的一号旋转式激光器 33 与机架 1 之间的内夹角 、 二号角度传感器 44 上显示的二号旋转式激光 器 43 与 机 架 1 之 间 的 内 夹 角 ; 此 时,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33 与 其 发 出 的 落 在 待 测 接 触线 6 上 光 点 之 间 的 连 线 为 一 号 斜 边 B, 二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43 与 其 发 出 的 落 在 待 测 接 触 线 6上 光 点 之 间 的 连 线 为 二 号 斜 边 A, 一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33、 二 号 旋 转 式 激 光 器 43 之。
37、 间 的 距 离为激光器间距 C, 该三条线在一号旋转中心 35、 二号旋转中心 45、 机架中心点 11共处平面上的投影构成一个三角形, 该三角形中, 一号斜边 B 与激光器间距 C 之间的内夹角为 , 二号斜边 A 与激光器间距 C 之间的内夹角为 ;第三步 : 将上述测 得的 、 带入下述公式以算得待测接触线 6 的导高与拉出值 :导高 H h1 h Csinsin/sin( ) ;拉出值 L | Csincos/ sin( ) C/2| ;其中, h1是机架 1的厚度, h是一号旋转中心 35或二号旋转中心 45与机架 1顶部之间的距离, C 是一号旋转中心 35、 二号旋转中心 45 之间的距离, 即激光器间距 ; 所述计算过程都在控制装置 2内进行, 算出的导高、 拉出值均显示在液晶显示屏 23上, 由此实现接触网导高和拉出值的自动计算和测量。说 明 书CN 102840828 A1/2 页9图 1图 2图 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0828 A2/2 页10图 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0828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