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电光学装置、光学装置以及投影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电光学装置、光学装置以及投影仪.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79878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1.16CN102879878A*CN102879878A*(21)申请号 201210233276.5(22)申请日 2012.07.052011-155470 2011.07.14 JP2011-222589 2011.10.07 JPG02B 7/00(2006.01)G03B 21/14(2006.01)G03B 21/00(2006.01)G02F 1/1335(2006.01)(71)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若林慎一 中野宽久 流川理(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
2、限公司 11227代理人王轶 李洋(54) 发明名称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电光学装置、光学装置以及投影仪(57) 摘要本发明提供通过适当的按压方法来维持反射型偏振板的光学特性、即便冲击、振动也能够可靠地固定反射型偏振板、且能够进行反射型偏振板相对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角度调整而能够提高对比度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电光学装置、光学装置以及投影仪。反射型偏振板装置(5)具备:反射型偏振板(341),其使第一直线偏振光透过,使与第一直线偏振光大致正交的第二直线偏振光反射;保持部件(50),其收纳并保持反射型偏振板(341);以及第一施力部件(51),其对收纳于保持部件(50)的反射型偏振板(341)的玻璃面(。
3、3412)施力。(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20页 附图1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20 页 附图 11 页1/2页21.一种反射型偏振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反射型偏振板,其使第一直线偏振光透过,使与该第一直线偏振光大致正交的第二直线偏振光反射;保持部件,其收纳并保持所述反射型偏振板;以及第一施力部件,其对收纳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平面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二施力部件,其对收纳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侧面施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
4、述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使功能面朝向所述保持部件的收纳侧的方式收纳所述反射型偏振板,所述第一施力部件对与所述功能面相反侧的面施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具有抵接并保持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一个面的三个保持部,所述第一施力部件在与所述三个保持部相对的位置上具有三个施力部,该三个施力部对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另一个面进行按压并施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的前端具有大致球面形状且向所述另一个面侧突出。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型偏振板形成为矩形状,相对于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所述。
5、一个面的对置的边缘部,所述保持部与其中的一个边缘部的一个位置以及另一个边缘部的两个位置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通过与所述一个边缘部的一个位置抵接的所述保持部、且与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所述另一个边缘部的外形边垂直的中心线,与所述另一个边缘部的两个位置抵接的所述保持部设置在大致对称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力部件具有遮光性,且具有确保规定的有效区域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形成为大致梯形形状。9.一种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反射型偏振板装置,该反射型偏振板装置具备反射型偏振板、保持部件以及第一施力部件,其中,该反。
6、射型偏振板使第一直线偏振光透过、且使与该第一直线偏振光大致正交的第二直线偏振光反射,该保持部件收纳并保持所述反射型偏振板,该第一施力部件对收纳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平面施力;反射型光调制装置,其根据图像信息对透过所述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的所述第一直线偏振光进行调制而形成图像光,使该图像光作为所述第二直线偏振光反射;以及大体三棱柱形状的支承部件,其具有支承所述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的第一面部、支承所述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第二面部以及第三面部,以收纳的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功能面朝向所述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方式将所述反射型偏振板装置支承并固定在所述第一面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
7、于,具备: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79878 A2/2页3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使所述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第一面部在平面方向上转动,从而调整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相对于所述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角度。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具备:卡合部,其形成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保持部件,能够使所述保持部件转动;以及固定部,其将所述保持部件固定在所述支承部件。12.一种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与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这三种颜色光对应设置;正交分色棱镜,其合成由各所述电光学装置调制而射出的所述图像光并射出,其中所述电光学装。
8、置分别设置在正交分色棱镜的对应的面上。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各所述电光学装置所使用的所述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的所述第一施力部件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并包括形成为大致梯形形状且确保规定的有效区域的开口部。14.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装置。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79878 A1/20页4反射型偏振板装置、 电光学装置、 光学装置以及投影仪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电光学装置、光学装置以及投影仪。背景技术0002 以往,公知有使用了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投影仪。在该投影仪中具备线栅型的反射型偏振板。0003 专利文献1公。
9、开了如下投射型显示装置(投影仪),即,具备反射型空间光调制元件、色光照明单元、线栅偏振镜、色合成光学系统、至少具备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各色光用支承部件、以及投射透镜,其中,第一面与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入射面对置地接近配置、并安装各色光用线栅偏振镜,第二面经由位置调整机构部安装各色光用反射型空间光调制元件,线栅偏振镜在光学玻璃基板的单面侧具有由金属线构成的线栅,并利用线栅偏振镜固定用弹簧部件以能够自由拆装的方式将未形成该线栅侧的面固定在各色光用支承部件的第一面上。0004 另外,详细而言,在设置于三棱柱状的上述支承部件的第一面上的矩形孔的外周2段的凹部分的深侧的三个位置的凸部安装线栅偏振镜,遍及深侧和浅。
10、侧配置密闭部件,而且在上部设置板簧部件。三个位置的按压部分与凸部一致,从垂直方向按压固定线栅偏振镜,并以框部分按压固定密闭部件。板簧部件将矩形孔部分挂置并固定在形成于三棱柱状支承部件的下表面以及上表面的爪部,板簧部件的按压部分以一定的荷载按压线栅偏振镜。此外,通过该构成,能够减少配准(registration)偏差,从而能够得到稳定性高的高品质图像。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0856号公报0006 在专利文献1中,如上所述,板簧部件的按压部分从垂直方向以恒定的荷载按压线栅偏振镜的平面,从而固定线栅偏振镜。但存在如下课题:由于受到冲击(包含物理冲击、热冲击)、振动等,固定的线栅。
11、偏振镜容易旋转。在因线栅偏振镜(线栅型的反射型偏振板)相对反射型光调制装置在平面方向上旋转而角度偏移的情况下,成为对比度降低的重要因素。而且,还存在如下课题:对于线栅型的反射型偏振板,由于用于固定的按压方法,反射型偏振板本身产生形变,使光学特性恶化。0007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使没有形成线栅侧的面朝向各色光用支承部件的第一面,利用线栅偏振镜固定用弹簧部件(板簧部件)固定形成有线栅侧的面,所以成为板簧部件触碰形成有线栅的面的构造。由于板簧部件与线栅触碰,线栅容易产生缺损等不良状况。因此,线栅偏振镜(线栅型的反射型偏振板)的品质降低为课题。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未涉及线栅偏振镜(线栅型的反。
12、射型偏振板)相对于反射型空间光调制元件(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角度调整。0008 因此,期待一种通过适当的按压方法,能够维持反射型偏振板的光学特性,且针对冲击、振动也能够可靠地固定反射型偏振板,还能够进行反射型偏振板相对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角度调整,能够通过角度调整使对比度提高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电光学装置、光学说 明 书CN 102879878 A2/20页5装置以及投影仪。发明内容0009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应用例来实现。0010 应用例10011 本应用例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具备:反射型偏振板,其使第一直线偏振光透过,使与该第一直线偏振光大致正交的第二。
13、直线偏振光反射;保持部件,其收纳并保持反射型偏振板;以及第一施力部件,其对收纳于保持部件的反射型偏振板的平面施力。0012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通过利用第一施力部件来对收纳于保持部件的反射型偏振板施力,能够将反射型偏振板可靠地固定在保持部件上。因此,在受到冲击、振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反射型偏振板相对于保持部件的平面方向的旋转。0013 应用例20014 在上述应用例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中,优选具备第二施力部件,该第二施力部件对收纳于保持部件的反射型偏振板的侧面施力。0015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不只利用第一施力部件对反射型偏振板的平面施力,还利用第二施力部件对反射型偏振板的侧面施。
14、力。因此,通过不只对平面施力,还对侧面施力,能够可靠地将反射型偏振板固定在保持部件上。因此,在受到冲击、振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反射型偏振板相对保持部件的平面方向的旋转。0016 应用例30017 在上述应用例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中,优选以使功能面朝向保持部件的收纳侧的方式收纳反射型偏振板,第一施力部件对与功能面相反侧的面施力。0018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以功能面朝向保持部件的收纳侧的方式收纳反射型偏振板,且第一施力部件对与功能面相反侧的面施力,从而能够防止第一施力部件对功能面的损伤(例如防止线栅型的缺损等不良状况),进而能够防止反射型偏振板的品质降低。0019 应用例40020 在上述。
15、应用例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中,保持部件具有抵接并保持反射型偏振板的一个面的三个保持部,第一施力部件在与三个保持部相对的位置上具有三个施力部,该三个施力部对反射型偏振板的另一个面进行按压并施力。0021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通过利用保持部件的三个保持部抵接并保持反射型偏振板的一个面,利用与三个保持部相对的第一施力部件的三个施力部对反射型偏振板的另一个面按压施力,固定反射型偏振板。通过该构成,能够形成为以保持部和施力部的相对三点支承反射型偏振板的两面的方式。而且,通过以三点支承,能够以适当的按压方法和适当的按压力将反射型偏振板固定在保持部件上。而且,通过以三点支承,即便在受到冲击(包含物理冲。
16、击和热冲击)、振动等的情况下,也不会变形等,而能够可靠地固定反射型偏振板。由此,能够防止在通常使用时反射型偏振板本身产生形变,且在受到冲击、振动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反射型偏振板相对保持部件的移动。因此,通常使用时自不必说,即便在受到冲击、振动等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反射型偏振板的光学特性。说 明 书CN 102879878 A3/20页60022 应用例50023 在上述应用例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中,优选施力部的前端具有大致球面形状且向另一个面侧突出。0024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通过使施力部的前端具有大致球面形状,即便施力部偏移,也能够对反射型偏振板进行适当地支承以及施力。0025 应用。
17、例60026 在上述应用例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中,优选反射型偏振板形成为矩形状,相对于反射型偏振板的一个面的对置的边缘部,保持部与其中的一个边缘部的一个位置以及另一个边缘部的两个位置抵接。0027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保持部在一个位置和两个位置抵接在反射型偏振板的一个面中对置的边缘部。与之对应,与保持部相对地也形成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部,按压反射型偏振板的另一个面。由此,能够使反射型偏振板向保持部件的固定稳定。0028 应用例70029 在上述应用例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中,优选为,相对于通过与一个边缘部的一个位置抵接的保持部、且与反射型偏振板的另一个边缘部的外形边垂直的中心线,与另一个边缘部。
18、的两个位置抵接的保持部设置在大致对称的位置。0030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能够使反射型偏振板向保持部件的固定更加稳定。0031 应用例80032 在上述应用例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中,优选第一施力部件具有遮光性,且具有确保规定的有效区域的开口部,开口部形成为大致梯形形状。0033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第一施力部件具备遮光性,通过透过向规定的有效区域内入射的光束,遮住入射至有效区域外的光束,能够在适当的范围对透过的第一直线偏振光进行限制。由此,在这样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的后段例如设置了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情况下,通过与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有效区域对应地设定第一施力部件的有效区域,能够使第一。
19、直线偏振光适当地入射至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有效区域。由此,通过将这样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用于投影仪,能够实现对比度提高。而且,由于开口部具有大致梯形形状,在将收纳了反射型偏振板的保持部件相对于光束的入射方向倾斜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入射至作为规定的有效区域的梯形形状的开口部的光束透过,在适当的范围限制第一直线偏振光。由此,例如,在将反射型光调制装置与光束的入射方向大致垂直地设置在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的后段时,能够使光束入射至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大致矩形状的有效区域。0034 应用例90035 本应用例的电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a)反射型偏振板装置,该反射型偏振板装置具备反射型偏振板、保持部件以及第。
20、一施力部件,其中,反射型偏振板使第一直线偏振光透过、使与该第一直线偏振光大致正交的第二直线偏振光反射,保持部件收纳并保持反射型偏振板,第一施力部件对收纳于保持部件的反射型偏振板的平面施力;(b)反射型光调制装置,其根据图像信息对透过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的第一直线偏振光进行调制而形成图像光,使该图像光作为第二直线偏振光反射;以及(c)大体三棱柱形状的支承部件,其具有支承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的第一面部、支承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第二面部以及第三面部,说 明 书CN 102879878 A4/20页7以收纳的反射型偏振板的功能面朝向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方式将反射型偏振板装置支承并固定在第一面部。0036 根据这样。
21、的电光学装置,通过以使收纳的反射型偏振板的功能面朝向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方式将反射型偏振板装置支承并固定在第一面部上,能够使反射型偏振板的功能面直接反射被反射型光调制装置反射的第二直线偏振光。而且,在功能面不朝向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情况下,第二直线偏振光进入构成反射型偏振板的作为基底基板的玻璃基板的内部。该情况下,玻璃基板的折射率所对应的光路的偏移累积。因此,能够排除玻璃基板的折射率所引起的光路的偏移的累积。0037 应用例100038 在上述应用例的电光学装置中,优选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使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相对于支承部件的第一面部在平面方向上转动,从而调整反射型偏振板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角度。。
22、0039 根据这样的电光学装置,利用调整部,使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相对于支承部件的第一面部在平面方向上转动,从而调整反射型偏振板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角度。由此,能够针对反射型光调制装置进行反射型偏振板的角度调整,能够使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偏振光角度最适化。因此,能够抑制第二直线偏振光的光量损失使其反射。而且,能够减小对比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宽度。通过这些,能够抑制对比度的偏差,实现对比度的提高。0040 应用例110041 在上述应用例的电光学装置中,优选调整部具备:卡合部,其形成于支承部件和保持部件,能够使保持部件转动;以及固定部,其将保持部件固定在支承部件。0042 根据这样的电光学装置,以。
23、使形成于保持部件的卡合部沿着形成于支承部件的卡合部的方式使保持部件转动,能够调整反射型偏振板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角度。而且,调整后,能够通过固定部将保持部件固定在支承部件上。因此,能够可靠地调整并可靠地固定反射型偏振板。0043 应用例120044 本应用例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与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这三种颜色光对应设置的上述的电光学装置;正交分色棱镜,其合成由每一个电光学装置调制而射出的图像光并射出,其中电光学装置分别设置在正交分色棱镜的对应的面上。0045 根据这样的光学装置,按照每种颜色光,将能够针对反射型光调制装置进行反射型偏振板的角度调整的电光学装置设置在正交分色棱镜的。
24、对应的面上,合成每种颜色光的图像光,从而能够使合成的图像光的对比度提高。而且,由于能够防止反射型偏振板的品质降低,能够实现对比度的维持。0046 应用例130047 在上述应用例的光学装置中,优选相对于各电光学装置所使用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的第一施力部件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并包括形成为大致梯形形状且确保规定的有效区域的开口部。0048 根据这样的光学装置,在第一施力部件中,特别是具有大致梯形形状的开口部的朝向在每一个反射型偏振板装置中不同(例如,绿色光用以及蓝色光用和红色光用为不同的不同朝向)。但由于以共通的形状对应,所以例如能够通过使第一施力部件为上下颠倒说 明 书CN 102879878 A5。
25、/20页8(相对平面旋转了180)的状态等设置在各保持部件上。由此,与第一施力部件按照每种颜色光具有不同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第一施力部件的模具费用等成本。0049 应用例140050 本应用例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光学装置。0051 根据这样的投影仪,能够进行反射型偏振板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装置的角度调整,而且,能够防止反射型偏振板的品质降低,可靠地固定反射型偏振板,所以能够提高投影图像的对比度,而且,即便在受到冲击、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能够维持其对比度的投影仪。附图说明0052 图1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简要结构的图。0053 图2是表示光学装置的立体图。0054 。
26、图3是表示B光用电光学装置的立体图。0055 图4是B光用电光学装置的分解立体图。0056 图5是表示B光用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的立体图。0057 图6是表示G光用以及R光用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的主视图。0058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B光用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0059 图8是B光用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的立体图。0060 图9是B光用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0061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0062 第一实施方式0063 图1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简要结构的图。参照图1,对投影仪1的光学系统的构成以及动作进行简单说明。0064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根据图像信息。
27、(图像信号)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从而形成图像光,并将该图像光投影至屏幕等。如图1所示,投影仪1具备构成外装的外装框体1A、具有光源装置31等的光学单元3、控制部(图示省略)、向光源装置31或控制部等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图示省略)以及冷却投影仪1内部的冷却风扇(图示省略)等。0065 控制部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并作为计算机发挥功能,进行投影仪1的动作的控制,例如进行图像的投影所涉及的控制等。0066 光学单元3基。
28、于控制部的控制,对从光源装置31射出的光束进行光学处理,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光后进行投影。光学单元3除了具备光源装置31外,还具备照明光学装置32、色分离光学装置33、光学装置7、投影透镜35以及将这些光学部件31、32、33、7、35配置于光路上的规定位置的光学部件用框体1B。0067 光源装置31具备由超高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等构成的放电型光源311以及反射器312等。光源装置31利用反射器312使从光源311射出的光束的射出方向一致,而朝向照明光学装置32射出。说 明 书CN 102879878 A6/20页90068 照明光学装置32具备第一透镜阵列321、第二透镜阵列322、偏。
29、振转换元件323以及重叠透镜324。第一透镜阵列321具有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小透镜,将从光源装置31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光束。第二透镜阵列322具有与第一透镜阵列321大致相同的构成,与重叠透镜324一起,使光束大致重叠在后述的反射型光调制装置342的表面。偏振转换元件323具有使从第二透镜阵列322射出的随机偏振光整合为能够在反射型光调制装置342利用的第一直线偏振光的功能。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偏振转换元件323使作为第一直线偏振光整合为在色分离光学装置33处的光束损失较少的S偏振光。0069 色分离光学装置33具备正交分色棱镜331、G光反射分色镜332以及反射镜333、334,具有将从。
30、照明光学装置32射出的光束(S偏振光)分离成红色光(以下称“R光”)、绿色光(以下称“G光”)以及蓝色光(以下称“B光”)三个颜色的色光的功能。0070 正交分色棱镜331以X字形排列有B光反射分色镜331B以及GR光反射分色镜331GR。正交分色棱镜331利用B光反射分色镜331B反射从照明光学装置32射出的光束中的B光,利用GR光反射分色镜331GR反射其中的G光以及R光,从而分离入射的光束。0071 被B光反射分色镜331B反射的B光被反射镜333反射,向后述的电光学装置6B射出。另一方面,被GR光反射分色镜331GR反射的G光以及R光被反射镜334反射后,入射至G光反射分色镜332。0。
31、072 G光反射分色镜332通过将被反射镜334反射的G光以及R光中的G光反射、将R光透过来将入射的光束分离。被G光反射分色镜332反射的G光向后述的电光学装置6G射出,透过G光反射分色镜332的R光向后述的电光学装置6R射出。0073 光学装置7具备按照三个颜色的各色光所设置的电光学装置6(将R光用电光学装置设为6R,将G光用电光学装置设为6G,将B光用电光学装置4设为6B)以及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正交分色棱镜344,并根据图像信息来调制被色分离光学装置33分离的各色光,形成图像光。0074 电光学装置6具备反射型偏振板341(反射型偏振板装置5)、反射型光调制装置342、偏振板343以及支。
32、承部件60。反射型偏振板341为在玻璃基板上平行排列了多个由铝等构成的微小的线状肋的线栅型构成。反射型偏振板341透过与线状肋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偏振方向的偏振光,反射与线状肋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偏振方向的偏振光。0075 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偏振板341使在偏振转换元件323被整合的第一直线偏振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S偏振光)透过,反射与第一直线偏振光大致正交的第二直线偏振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P偏振光)。此外,也可以在反射型偏振板341的光路前段配置相位差板,而反射型偏振板341透过第二直线偏振光、反射第一直线偏振光。0076 反射型光调制装置342由具有在对置的基板间夹持有液晶层的构造的反射型高温多晶。
33、硅TFT液晶面板或者所谓的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液晶覆硅)构成。0077 反射型光调制装置342对作为透过反射型偏振板341的第一直线偏振光的色光进行调制后朝向反射型偏振板341反射。作为被反射型光调制装置342调制、朝向反射型偏振板341反射的第二直线偏振光的色光,被反射型偏振板341反射。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型光调制装置342整合形成P偏振光作为第二直线偏振光。0078 偏振板343使被反射型偏振板341反射的第二直线偏振光透过。即,对于偏振板343而言,即便在被反射型偏振板341反射的光束包含具有正规的偏振光以外的偏振成分说 明 书CN 10。
34、2879878 A7/20页10的偏振光的情况下,通过去除正规以外的偏振成分也有助于图像的对比度提高。0079 支承部件60按照每种色光设置(将R光用支承部件设为60R,将G光用支承部件设为60G,将B光用支承部件设为60B),对反射型偏振板341、反射型光调制装置342以及偏振板343进行支承。而且,反射型偏振板341设置在后述的保持部件50上,支承部件60通过支承该保持部件50来支承反射型偏振板341。电光学装置6在相对于定位了的投影透镜35以及正交分色棱镜344进行位置调整之后,成为固定的构成。此外,以下说明电光学装置6的位置调整方法。0080 正交分色棱镜344合成由电光学装置6调制出。
35、的各色光,而形成表示彩色图像的图像光。正交分色棱镜344形成为四个直角棱镜相互贴合的俯视大致呈正方形的形状,在直角棱镜彼此相互贴合的界面上形成有两个电介质多层膜。正交分色棱镜344的电介质多层膜反射被电光学装置6R、6B调制出的R光、B光,透过被电光学装置6G调制出的G光,从而合成各色光。0081 投影透镜35构成为组合了多个透镜的组透镜,将在光学装置7形成的图像光投影至屏幕上。0082 图2是表示光学装置7的立体图,图2(a)是从-X方向观察光学装置7的俯视图,图2(b)是光学装置7的立体图。而且,在以下的图中,为便于说明,使用XYZ正交坐标系。详细而言,将从G光用电光学装置6G射出光束的方。
36、向设为X方向(+X方向),将从B光用电光学装置6B射出光束的方向设为Z方向(+Z方向),X方向与Z方向正交,且在图2(a)中将附图上方设为Y方向(+Y方向)。而且,将+Y方向作为上方(将-Y方向作为下方),将+X方向作为前方(将-X方向作为后方)来适当地使用。0083 如图2所示,光学装置7由与各色光对应的三个电光学装置6(R、6G、6B)、分别在与三个电光学装置6邻接且正交的入射面上固定的正交分色棱镜344、以及固定正交分色棱镜344的固定台9构成。0084 图3是表示B光用电光学装置6B的立体图,图3(a)与图3(b)是改变了电光学装置6B的观察方向的立体图。图4是B光用电光学装置6B的分。
37、解立体图。这里,R光用电光学装置6R、G光用电光学装置6G以及B光用电光学装置6B由大致相同的构成部件构成为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以B光用电光学装置6B为例,对电光学装置6的构成以及动作进行说明。0085 如图3、图4所示,电光学装置6B(6)具备支承部件60B(60)、反射型光调制装置342B(342)、反射型偏振板装置5B(5)以及偏振板343。而且,反射型偏振板装置5按照每种色光设置,以下将R光用反射型偏振板装置设为5R,将G光用反射型偏振板装置设为5G,将B光用反射型偏振板装置设为5B。0086 支承部件60B形成为大体三棱柱状的框状。支承部件60B具备支承反射型偏振板341的第一面部61、支承反射型光调制装置342B的第二面部62以及支承偏振板343的第三面部63。另外,第一面部61构成为相对于基于色分离光学装置33的B光的光轴倾斜约45。第二面部62以及第三面部63构成为隔着该第一面部61而相互大致正交。因此,支承部件60B形成为大体直角三棱柱的框状。0087 此外,反射型偏振板341构成为组装到后述的反射型偏振板装置5B,如图4所示,经由保持部件50B被支承并固定在第一面部61上。而且,保持部件50按照每种色光设置,说 明 书CN 102879878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