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液分离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84521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1.21CN102784521A*CN102784521A*(21)申请号 201110126909.8(22)申请日 2011.05.17B01D 45/16(2006.01)(71)申请人季晓鸣地址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松林小区27406(72)发明人季晓鸣(74)专利代理机构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代理人王楚云(54) 发明名称气液分离装置(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筒体、入口、气出口、集液锥、液出口和连接筒,所述的筒体呈圆饼状,所述入口垂直于所述筒体的轴线上并设置在所述。
2、筒体的切线方向上,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筒体的顶部与筒体共轴,所述出口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入口的最低点,所述的连接筒的上端与筒体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连接筒的下端与所述集液锥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的集液锥的下端与液出口相连接。本发明的气流分离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运行可靠,维修方便,对气液混合物适应性强。(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1/1页2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入口(2)和气出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呈圆饼状,所述入口(2)垂直于所述筒体(1)。
3、的轴线上并设置在所述筒体(1)的切线方向上,所述出口(3)设置在所述筒体(1)的顶部与筒体(1)共轴,所述出口(3)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入口(2)的最低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一集液锥(4)、一液出口(5)和一连接筒(6),所述的连接筒(6)的上端与筒体(1)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连接筒(6)的下端与所述集液锥(4)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的集液锥(4)的下端与液出口(5)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出口(3)的下端面高于所述集液锥(4)的上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出口(3)的直径大。
4、于等于入口(2)的直径。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84521 A1/2页3气液分离装置0001 技术领域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气液分离装置。0003 背景技术0004 在化工行业中,经常需要将气液混合物中的气和液分离开来,如果分离不彻底,会给设备的寿命带来很大危害,或者严重影响设备效率,使增大功耗,增加设备的运行成本,因此,气液分离装置的作用十分重要。0005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201010180398.3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在具有大致圆筒形的容器主体、将容器主体的上端封闭的盖体、和在容器主体上开口的导入流路的气液分离器中,在盖体上突出地设置隔壁,以便覆盖导。
5、入流路的开口、与容器主体的内壁的间隙从周向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变宽、到与容器主体的内壁的间隙较窄的端部的长度比到间隙较宽的端部(5b)的长度长。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不要求严格的加工精度而设置隔壁,并且能够发挥较高的气液分离效率。这种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差,当混合气中带液较少时,难以将混合气中的带液分离出来。0006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200910041177.5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腔室,与腔室下部相通的液体冷媒出口管,与腔室上部相通的气体冷媒出口管,以及与腔室相通的气液冷媒入口管,气体冷媒出口管上设置有与腔室上部相通的气体冷媒出口孔,气体冷媒出口管上设置有开闭该气体冷媒出口孔的浮阀。浮阀包。
6、括弹簧和沿气体冷媒出口管的表面滑动的漂浮块,弹簧设置在漂浮块与腔室内壁之间。漂浮块和弹簧套设在气体冷媒出口管上。本发明在气液分离器内部设计有与气体冷媒出口管相接的浮阀,当气液分离器腔室内的液面上升到一定位置时,浮阀将逐渐并彻底关闭出气体冷媒出口管上的气体冷媒出口孔,从而杜绝液体冷媒进入压缩机、确保喷气增焓的效果和压缩机的可靠性。但是这种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发明内容0007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功能不足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对气液混合气适应性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气液分离装置。0008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筒体、入口和气。
7、出口,所述的筒体呈圆饼状,所述入口垂直于所述筒体的轴线上并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切线方向上,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筒体的顶部与筒体共轴,所述出口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入口的最低点。0009 作为优选,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一集液锥、一液出口和一连接筒,所述的连接筒的上端与筒体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连接筒的下端与所述集液锥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的集说 明 书CN 102784521 A2/2页4液锥的下端与液出口相连接。0010 作为优选,所述气出口的下端面高于所述集液锥的上端面。0011 作为优选,所述气出口的直径大于等于入口的直径。0012 因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气液分离装置对气液混合气适应性强,结构简单。
8、,成本较低。0013 附图说明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5 图1为本发明的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油分离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油分离器的俯视图。0016 其中 , 1-筒体、2-入口、3-气出口、4-集液锥、5-液出口, 6-连接筒。0017 具体实施 方式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
9、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001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置式的油分离器,可以根据不同特性的制冷剂润滑油采用不同的过滤盘,适用性大大增强。0020 如图1、图2、图3所述,一种外置式的油分离器,包括筒体1、入口2、气出口3、集液锥4、液出口5和连接筒6,所述的筒体1呈圆饼状,所述入口2垂直于所述筒体1的轴线上并设置在所述筒体1的切线方向上,所述出口3设置在所述筒体1的顶部与筒体1共轴,所述出口3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入口的最低点,有效避免气液混合气直接从入口2直接从气出口3流出,所述的连接筒6的上端与筒体1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连接筒6的下端与所述。
10、集液锥4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的集液锥4的下端与液出口5相连接。0021 所述气出口3的下端面高于所述集液锥4的上端面,在整个气液分离装置的整个空间内,越靠近下端气液混合气中气的密度越小,气出口3设置在集液锥4上端可有效防止带液的混合气进入气出口3,影响分离效果。0022 所述气出口3的直径大于等于入口2的直径,减小混合气流过气液分离装置时的阻力,降低功耗。0023 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102784521 A1/3页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84521 A2/3页6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84521 A3/3页7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845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