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耐酸植物乳杆菌ZDY2013.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69633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0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52202.1

申请日:

2015.09.02

公开号:

CN105255752A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N 1/20申请日:20150902|||公开

IPC分类号:

C12N1/20; C12R1/25(2006.01)N

主分类号:

C12N1/20

申请人:

南昌大学

发明人:

魏华; 黄仁慧; 万翠香; 许恒毅; 徐锋; 陶雪莹; 何丽华

地址:

330031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

优先权:

2015102043241 2015.04.27 CN

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6115

代理人:

施秀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具有很强耐酸性的植物乳杆菌ZDY2013保藏地点为武汉市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4170。本发明植物乳杆菌分离于福建省农家自制酸豆角,为革兰氏阳性菌,生长速度快,极耐酸耐胆盐,能在胃肠液中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并能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的增长。此外,还能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善宿主胃肠道健康。

权利要求书

1.耐酸植物乳杆菌ZDY2013,于2014年4月28日保藏在中国典型
培养物保藏中心,编号:CCTCCNO:M2014170。

说明书

高耐酸植物乳杆菌ZDY2013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公开一种新型的耐酸性很好的植物乳杆菌。

背景技术

植物乳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兼性厌氧。菌体呈短杆状,不产芽孢,在MRS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呈乳白色不透明,圆形,光滑的菌落。植物乳杆菌为同型发酵乳酸菌,能利用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等,在发酵过程中只产生乳酸,是典型的兼性厌氧菌,有很强的的发酵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较耐盐。植物乳杆菌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被广泛用于乳制品、肉类、蔬菜以及果汁中,能通过胃肠道并定植于肠道发挥益生作用。植物乳杆菌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乳酸发酵和医疗保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植物乳杆菌。

本发明从传统发酵酸豆角中分离出植物乳杆菌,具有良好的益生性能,极高的耐酸耐胆盐性,耐胃肠液,抑菌性和抗药性;并且能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肠道中的条件致病菌,提高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比例,促进肠道健康,发挥益生菌的优良性能。

本发明耐酸植物乳杆菌ZDY2013(LactobacillusplantarumZDY2013),于2014年4月28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中国武汉武汉大学),编号:CCTCCNO:M2014170。

本发明耐酸植物乳杆菌ZDY2013可以在MRS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属于兼性厌氧生长,不产芽孢。为维持时间稳定地保存本发明植物乳杆菌的优良性能,将其保存在含有15%甘油的混合保存液中,于-80℃冻存,或将其保存在10%的脱脂乳中进行冻干保存。

为了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对本发明所述植物乳杆菌ZDY2013进行了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为,与植物乳杆菌N3114显示出最高的同源性(99%),显示出与植物乳杆菌最高的分子系统学上的亲缘关系。因此,将此微生物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并命名为植物乳杆菌ZDY2013。于2014年4月28日保存于武汉市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4170。植物乳杆菌ZDY2013的16SrDNA测序结果显示的碱基序列如本说明附件中的碱基序列表所示。

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ZDY2013作为益生菌,不仅极耐酸耐盐,且具有抑菌性,能调节肠道微生态,促进宿主健康。是一株性能优良的菌种。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有益效果:本发明植物乳杆菌相比常规植物乳杆菌具有很高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对胃肠液的耐受能力,以及对肠道上皮细胞优异的粘附力,还具有调理肠道微生态的作用。本发明所述植物乳杆菌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其生长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的有机酸,过氧化氢和生物素能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本发明所述植物乳杆菌可用于制作治疗和预防肠道疾病的组合物,还可以用于食品和饲料的防腐。

附图说明

图1植物乳杆菌典型株ATCC8014和植物乳杆菌ZDY2013的生长曲线

图2植物乳杆菌典型株ATCC8014和植物乳杆菌ZDY2013的耐酸性

图3植物乳杆菌ZDY2013体外模拟胃肠道转运后的存活率

图4植物乳杆菌ZDY2013发酵上清液对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能以任何方式由这些实施例所限制。

实施例1:植物乳杆菌ZDY2013的分离与鉴定

从福建省永安市乡镇收集农户自家天然发酵的酸豆角样品,并及时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乳酸菌分离。将酸豆角发酵液以10-1的梯度稀释,涂布于MRS(加溴甲酚紫作为指示剂)琼脂平板上,厌氧培养24h,挑取使培养基变黄的单菌落,在平板上划线分离,反复进行纯化培养,用革兰氏染色法观察菌落形态选出革兰氏阳性菌。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液体培养后,用PH计检测培养24h时pH值,筛选出产酸能力强的菌株。用接种环挑取单一的菌落作为模板,进行菌落PCR。将阳性PCR产物送至公司测序,见序列表。

将16SrDNA序列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所分离菌株的碱基序列与植物乳杆菌N3114具有很高的同源性(99%),因此被确认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植物乳杆菌ZDY2013,于2014年4月28日保存于武汉市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4170。经纯培养24小时后植物乳杆菌ZDY2013的培养上清液pH值为3.4,能产生大量有机酸。革兰氏染色结果呈阳性,可观察得出ZDY2013为棒状短杆菌。

如图1两条生长曲线所示,与植物乳杆菌典型株LactobaccillusplantarumATCC8014相比,植物乳杆菌ZDY2013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生长速度更快,生物量更高,更长的稳定期。

实施例2:耐酸性评价

将植物乳杆菌的单菌落接种于5mLMRS培养基,37℃厌氧发酵18h,传代两次。以1%接种量分别接种于pH为6.5、5.0、3.5和2.0的MRS液体培养基中,测定初始活菌数以及随后的3h,6h,12h和24h的活菌数。

实验结果:

如图2所示,与植物乳杆菌典型株ATCC8014相对比可以发现,植物乳杆菌ZDY2013具有更强的耐酸能力,其能在较大的酸性范围(pH3.5-pH6.5)内生长,并且在pH2.0的MRS培养基中能维持3小时后无明显变化,6小时后活菌数无显著下降。这种长时间的耐酸性是植物乳杆菌典型株植物乳杆菌ATCC8014所不具有的。同时也说明ZDY2013具有长时间在胃肠道中存活的能力。其应用在生产加工中时,对加工条件的酸碱性要求更低。

实施例3:体外模拟胃肠液转运

将植物乳杆菌接种于模拟胃液,pH调为3.0,孵育90min,计数活菌数和存活率,将培养液离心用生理盐水洗一次后加入模拟十二指肠液,孵育10min,计数活菌数和存活率,将培养液离心用生理盐水洗一次,离心加入模拟肠液,孵育120min,计数活菌数和存活率。实验结果:

见图3,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ZDY2013在经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肠液连续孵育后存活率达到65.84%,活菌数高于益生菌在胃肠道中定植和发挥益生功能的最低要求溶度(106cfu/mL)。综合耐酸性实例和模拟胃肠转运实例,可得出植物乳杆菌ZDY2013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在低pH和胆汁中能存活,顺利通过胃和十二指肠,保持足够高的活力到达小肠。

实施例4:发酵上清液的抑菌能力

将植物乳杆菌的单菌落接种于5mLMRS培养基,37℃厌氧发酵18h,传代两次。离心得上清液。将牛津杯置于MRS琼脂平板上,加入200uL发酵上清液。厌氧培养24h,用卡尺测定其抑菌圈的直径。

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植物乳杆菌ZDY2013的发酵上清液对八种食源性致病菌都具有抑制作用。对单增李斯特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抑菌圈直径分别为,单增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28.33±0.76mm),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21.83±0.58mm),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19.17±0.29mm),阪崎肠杆菌(E.sakazakii,14.17±0.20mm),大肠杆菌(E.coliO157:H7,18.00±0.50mm),宋内氏志贺氏菌(S.sonnei,14.33±0.58mm),蜡样芽胞杆菌(B.cereus,17.83±0.2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12.33±0.29mm)。

实施例5:调节胃肠道微生态抑制肠道致病菌。

2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灌胃200uL菌悬液,对照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4天后取结肠和盲肠内容物,以及粪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

实验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如表1),

表1

七大菌群 结肠 盲肠 粪便 Enterococcus 0.068±0.14 0.08±0.02 0.23±0.21 Lactobacillus 1.55±0.75 1.73±0.82 1.91±0.19 Fusobacterium 0.68±0.24 1.65±0.50 1.67±0.18 Enterobacterium 0.51±0.24 0.25±0.03 1.85±0.23 Bacteroidetes 0.68±0.18 1.17±0.05 2.86±0.48 Bifidobacterium 1.84±0.48 1.43±0.46 0.50±0.15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0.51±0.12 0.75±0.28 3.05±0.60

肠道七大类菌群的定量检测结果(倍数大于1表示数量上升,小于1表示数量下降)。小鼠在接受完植物乳杆菌ZDY2013连续灌胃14天的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肠道和粪便中的微生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主要趋势为有益菌数量上升,条件致病菌数量下降,肠道健康得到明显的改善。有益菌数量的增加,具有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多种功能。



高耐酸植物乳杆菌ZDY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耐酸植物乳杆菌ZDY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耐酸植物乳杆菌ZDY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耐酸植物乳杆菌ZDY201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耐酸植物乳杆菌ZDY2013.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具有很强耐酸性的植物乳杆菌ZDY2013保藏地点为武汉市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4170。本发明植物乳杆菌分离于福建省农家自制酸豆角,为革兰氏阳性菌,生长速度快,极耐酸耐胆盐,能在胃肠液中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并能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的增长。此外,还能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善宿主胃肠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