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发光模块与导光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示装置及其发光模块与导光板.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27452 A(43)申请公布日 2014.04.16CN103727452A(21)申请号 201210389782.3(22)申请日 2012.10.15F21S 8/00(2006.01)F21V 8/00(2006.01)G02B 6/00(2006.01)G02B 27/22(2006.01)G09F 9/33(2006.01)(71)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区E区4栋1楼申请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杨仁智 潘政晟 黄大晋 康宙煜朱谱錞(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
2、理有限公司 11127代理人任默闻(54) 发明名称显示装置及其发光模块与导光板(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多个导光元件及一发光单元。导光板可导引光线方向,并具有至少一入光面及两相对的侧面。该等导光元件设置于导光板的该等侧面其中之一,由垂直该等侧面其中之一方向观察,各导光元件为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的一曲线。发光单元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之后,通过导光板及该等导光元件的导引,将光线以亮暗交错排列的形式由导光板的该等侧面的其中之一导出。本发明亦揭露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该导光板。(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
3、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27452 ACN 103727452 A1/2页21.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板,其可导引光线方向,并具有至少一入光面及两相对的侧面;多个导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其中之一,由垂直所述侧面其中之一方向观察,各所述导光元件为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的一曲线;以及一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导光板之后,通过所述导光板及所述等导光元件的导引,将光线以亮暗交错排列的形式由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的其中之一导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
4、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任意两相邻导光元件的间距介于0与所述导光元件设置的所述侧面的宽度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光元件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导光元件设置的所述侧面的短边具有一夹角,所述夹角介于0至90度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由平行所述入光面方向观察的各所述导光元件为凹槽状或凸起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元件上分别设置一反射材料。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由垂直所述导光元件设置的所述侧面方向观察,各所述导光元件短边的宽度介于50微米与150微米之间。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面板。
5、;以及一发光模块,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而设,并包含一导光板、多个导光元件及一发光单元,所述导光板可导引光线方向,并具有至少一入光面及两相对的侧面,所述导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其中之一,由垂直所述侧面其中之一方向观察,各所述导光元件为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的一曲线,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导光板之后,通过所述导光板及所述导光元件的导引,将光线以亮暗交错排列的形式由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的其中之一导出。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两相邻导光元件的间距介于0与所述导光元件设置的所述侧面的宽度之间。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
6、,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光元件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导光元件设置的所述侧面的短边具有一夹角,所述夹角介于0至90度之间。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平行所述入光面方向观察的各所述导光元件为凹槽状或凸起状。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元件上分别设置一反射材料。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垂直所述导光元件设置的所述侧面方向观察,各所述导光元件短边的宽度介于50微米与150微米之间。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多个次像素,各所述导光元件的所述曲线由垂直所述侧面其中之一方向观察具有一最大振幅,所述最大振幅大。
7、于0,且小于或等于各所述次像素短边的宽度的1.5倍。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为所述显示装置的一视差屏障元件。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727452 A2/2页3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更包括一背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介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背光模块之间,在所述显示装置显示3D影像时,所述背光模块关闭,在所述显示装置显示2D影像时,所述背光模块开启。16.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两相对的侧面;以及多个导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其中之一,由垂直所述侧面其中之一方向观察,各所述导光元件为具有至少一反曲。
8、点的一曲线。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由垂直所述导光元件设置的所述侧面方向观察,各所述导光元件短边的宽度介于50微米与150微米之间。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光元件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导光元件设置的所述侧面的短边具有一夹角,所述夹角介于0至90度之间。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由平行所述入光面方向观察的所述导光元件为凹槽状或凸起状。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元件上分别设置一反射材料。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727452 A1/8页4显示装置及其发光模块与导光板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
9、示装置及其发光模块与导光板。背景技术0002 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在工艺与材料方面的不断改良,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大幅提升。不同于一般的日光灯或省电灯泡,发光二极管具有低耗电量、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发光响应时间短及体积小等特性,因此也逐渐地应用于照明设备、灯箱或发光模块中。其中,照明设备例如是室内、外灯具、手电筒、汽机车的头、尾灯或其他的照明装置,而发光模块例如可应用而成为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或其它用途。0003 请参照图1A及图1B所示,其分别为现有一种显示装置1的立体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0004 显示装置1包括一显示面板11以及一发。
10、光模块12。于此,发光模块12为显示装置1的背光模块,并可发出光线L穿过显示面板11,以显示影像画面。0005 发光模块12设置于显示面板11的一侧,并可包含两侧光源121、一个平板状的导光板122及多个导光元件123。两侧光源121分别以发光二极管光条为例,并分别设置于导光板122相对的两侧边,以分别发出光线L由导光板122的一入光面I入射至导光板122。各导光元件123分别为斜条状(斜直线)的白色油墨,并涂布于导光板122的一底面B1上。其中,导光板122通过全反射引导光线由两侧传递至中央。另外,导光元件123的功能在于破坏光线的全反射,以导引光线由导光板122的出光面O射出并射向显示面板。
11、11,以显示影像画面。0006 然而,当光线L由导光板122的出光面O射向显示面板11,出光面O上的光线形式为亮暗间隔交错排列的斜直线图形,由于显示面板11上具有条状交错的遮光层(即黑色矩阵、不透光,图未显示),如图1C的区域A所示(图1C中显示的直条纹M为光线L通过遮光层所形成,而斜条纹N为导光板122的出光面O上亮暗交错排列的斜直线光线所形成),会使射出显示面板11的光线出现光学绕射的干扰现象而出现干涉条纹(图1C的区域A只标示一条干涉条纹,其余未标示),亦即出现俗称的叠纹(Moir)现象,造成显示装置1的显示品质降低。0007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发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可改变出光光形,并破坏。
12、干涉条纹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发明内容0008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改变出光光形,并破坏干涉条纹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的显示装置及其发光模块与导光板。0009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发光模块具有一导光板、多个导光元件及一发光单元。导光板可导引光线方向,并具有至少一入光面及两相对的侧面。该等导光元件设说 明 书CN 103727452 A2/8页5置于导光板的该等侧面其中之一,由垂直该等侧面其中之一方向观察,各导光元件为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的一曲线。发光单元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之后,通过导光板及该等导光元件的导引,将。
13、光线以亮暗交错排列的形式由导光板的该等侧面的其中之一导出。0010 在一实施例中,任意两相邻导光元件之间距介于0与该等导光元件设置的侧面的宽度之间。0011 在一实施例中,各导光元件的中心线相对于该等导光元件设置的侧面的短边具有一夹角,夹角介于0至90度之间。0012 在一实施例中,由平行入光面方向观察的各导光元件为凹槽状或凸起状。0013 在一实施例中,该等导光元件上分别设置一反射材料。0014 在一实施例中,由垂直该等导光元件设置的侧面方向观察,各导光元件短边的宽度介于50微米与150微米之间。0015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发光模块。发光模块与显示面板。
14、相对而设,并包含一导光板、多个导光元件及一发光单元,导光板可导引光线方向,并具有至少一入光面及两相对的侧面,该等导光元件设置于导光板的该等侧面其中之一,由垂直该等侧面其中之一方向观察,各导光元件为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的一曲线,发光单元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其中,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之后,通过导光板及该等导光元件的导引,将光线以亮暗交错排列的形式由导光板的该等侧面的其中之一导出。0016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具有多个次像素,各导光元件的曲线由垂直该等侧面其中之一方向观察具有一最大振幅,最大振幅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各次像素短边的宽度的1.5倍。0017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模块为显示装置的一视。
15、差屏障元件。0018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更包括一背光模块,发光模块介于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之间,在显示装置显示3D影像时,背光模块关闭,在显示装置显示2D影像时,背光模块开启。0019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导光板包括至少一入光面、两相对的侧面以及多个导光元件。该等导光元件设置于导光板的该等侧面其中之一,由垂直该等侧面其中之一方向观察,各导光元件为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的一曲线。0020 承上所述,因依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及其发光模块与导光板,由于导光板具有多个导光元件,该等导光元件位于导光板其中一侧面,且各导光元件为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的一曲线。藉此,当光线由发光模块的导光板的侧面射向显示面板。
16、时,通过多个曲线的导光元件的设置,可在侧面上形成曲线状的亮暗交错排列的光线,且此曲线状的亮暗交错排列的光线可降低光学绕射的干涉条纹现象,因此,可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附图说明0021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0022 图1A及图1B分别为现有一种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说 明 书CN 103727452 A3/8页60023 图1C为一种光学干涉条纹的示意图;0024 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发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0025 图2C为另一实施态样的发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0026 。
17、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0027 图3C为图3A的显示面板的像素阵列及导光板的该等导光元件的相对示意图;0028 图3D为一导光元件的倾斜曲线的示意图;以及0029 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态样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0030 附图标号:0031 1、3、3a、3b:显示装置0032 11、4:显示面板0033 12、2、2a、2b:发光模块0034 121:光源0035 122:导光板0036 123、211、211a:导光元件0037 21:导光板0038 22:发光单元0039 224:反射材料0040 24:反射材料00。
18、41 25:光线衰减元件0042 A:区域0043 B、G、R:次像素0044 B1:底面0045 BL:背光模块0046 C:曲线0047 D:距离0048 I:入光面0049 L:光线0050 L1、L2:直线0051 L3:中心线0052 M:直条纹0053 N:斜条纹0054 O:出光面0055 S1、S2:侧面0056 P、W:宽度0057 R:反曲点0058 X、Y:方向说 明 书CN 103727452 A4/8页7具体实施方式0059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发光模块与导光板,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0060 请参照图2A及。
19、图2B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发光模块2的立体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于此,图2A及图2B只是示意,并未显示真实的物件比例。另外,本发明的发光模块2例如可应用为一照明装置,或应用为一平面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或者也可为一视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元件或为一视差棱镜元件而应用于一立体显示装置,以提供视差屏障或视差棱镜的效果而使显示装置可显示立体影像。于此,并不加以限定其用途。此外,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装置皆具有驱动装置及驱动信号,以下不作叙述。0061 发光模块2包括一导光板21、多个导光元件211及一发光单元22。0062 导光板21具有至少一入光面I及两相对的侧面。在本。
20、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导光板21具有两相对的侧面S1、S2。其中,导光板21(light-guiding plate)用以引导光线行进方向,并以透光材料制成,而透光材料例如可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乙烯树脂或玻璃,并不加以限制。透光材料的折射率大于周边物质(例如空气,折射率约为1),具有特定角度的光线在导光板21与周边物质的交界可形成全反射效应,并可将由导光板21侧边入光的光线引导至中央部分,形成较为均匀分布的出光形式。另外,导光板21的剖面形状可例如为平板状或楔形。于此,以平板状的导光板21为例。0063 两侧面S1、S2相对设置,于此,两侧面S1、S2指导光板21的面积较大的表面,且侧。
21、面S1为导光板21的下表面,而侧面S2为导光板21的上表面。其中,入光面I与二侧面S1、S2正交设置。其中,入光面I的数量对应发光单元22的数量,并至少为一,也可为多个。另外,观察者一般位于垂直侧面S2(即俯视导光板21)的方向观察发光模块2。0064 该等导光元件211至少设置于导光板21的该等侧面S1、S2的其中一个侧面,并使用散射或反射等方式引导或改变光路径,以提供所需的出光形式。其中,该等导光元件211可位于导光板21中,除入光面I之外的其他位置,例如导光板21除入光面I之外的所有侧面皆有导光元件211,甚至导光板21内部中间非表面的部分亦可设置导光元件211。于此,如图2A、2B所示。
22、,该等导光元件211设置于导光板21的侧面S1(下表面)为例。其中,导光元件211由平行于入光面I的方向(或平行侧面S1的方向)观察实际上呈凹槽状或凸起状的微结构(microstructures),且由垂直侧面S2观察(俯视)导光板21时,导光元件211实质上可分别视为一曲线。其中,各曲线至少包括一个以上的反曲点(inflection point,亦称为拐点,曲线图形在该点由凸转凹或由凹转凸,该点的二次导数为0或不存在)、两个以上的曲率中心(二反曲点间线段其中之一密切圆的圆心)及一个以上的曲率(密切圆半径的倒数)。由垂直侧面S2的方向观察,各导光元件211的曲线具有可内夹该曲线的二最接近的平行。
23、线,其中,与该二平行线等距的中线称为该导光元件211曲线的一中心线。0065 如图2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元件211的中心线实质上为不平行一方向X及一方向Y的斜线(于此,方向Y是入光面I长边的方向,而方向X与方向Y实质上正交,并是侧面S1长边的方向,或者相反)。其中,导光元件211的中心线与方向Y或方向X具有一夹角(锐角),夹角可介于0至90度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各导光元件211的中心线分别为往左侧倾斜,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各导光元件211的中心线也可分别为往右侧倾斜。另外,如图2B所示,各导光元件211于平行侧面S 1的方向观察(方向X),具有一曲线短边宽说 明 书CN 103727。
24、452 A5/8页8度P,且宽度P可介于50微米(um)与150微米(um)之间。另外,各导光元件211曲线的长边总长度介于侧面S1长边长度的一倍至五倍之间,较佳者是介于侧面S1长边长度的一倍至二倍之间。0066 任意两条导光元件211不相交,也就是任意两导光元件211之间不接触、不相通亦不交叠。换句话说,任意两导光元件211边缘的间距介于0与该等导光元件211设置的侧面S1的短边宽度之间,且不等于0。另外,各导光件211的剖面(由平行侧面S1方向观察,方向X)形状可分别为弧形、多边形(可包含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正多边形)或不规则形,此形状可造成此介面有散射效应,形成不同导光板21其。
25、他介面的全反射效应,达到形成区域出光强度不同(亮区或暗区)的出光图案。于此,各导光元件211的剖面形状分别以弧形(半圆形)为例。特别一提的是,各导光元件211的剖面形状(由平行侧面S的侧视方向观察)可为相同或不相同。另外,该等导光元件曲线的中心线可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曲率,本发明均加以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以所有的导光元件211的剖面形状、两导光元件211之间的间隔及其曲率均相同为例。0067 发光单元设置于导光板21的入光面I。在本实施例中,以两发光单元22分别邻设于导光板21的相对二侧的入光面I为例。其中,发光单元22所发出的光线分别由入光面I进入导光板21,且由侧面S1射出。发光单元22可例。
26、如包含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至少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至少一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或至少一热阴极荧光灯管(hot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HCFL),以分别作为发光单元22中的光源。于此,发光单元22分别以一发光二极管光条(light bar)为例,且其分别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电路板上。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也可只设置一组发光单元,并由导光板21的一侧入射至导光板21。0068 反射材料24分别设置于该等导光元件211上,并可反射发光单元2。
27、2所发出的光线。反射材料24可分别设置于该等导光元件211凹槽的内壁或凸起的外壁上,或者可分别填满该等导光元件211的凹槽。于此,反射材料24以分别填满该等导光元件211的凹槽为例。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导光元件211内的反射材料24可破坏光线L的全反射,以使光线L由导光板21的侧面S2射出(若反射材料24位于凸起的外壁上,则反射材料24可阻挡光线的行进,使光线L由侧面反射后再利用)。其中,反射材料24可包含氧化物,并例如可为白色的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或其它高反射率的物质。值得一提的是,导光元件211可选择不具有反射材料24,仅依靠散射效应导引光线L由其中一个侧面射出,并可造。
28、成射出的光线为亮暗交错排列的形式。0069 因此,发光单元22所发出的光线L由入光面I进入(入射)至导光板21,通过导光板21内的全反射效应,可将光线传递至整个导光板21,并通过位于其中的一侧面的多个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的曲线状导光元件211可将光线散射,使得光线以亮暗交错排列的形式由导光板21的其中一侧面导出(可为导光元件211设置的侧面S1或相对的另一侧面S2)。其中,亮暗的定义为,亮区域表示该区域的亮度相较暗区域高,且较暗区域的亮度大于0。0070 另外,请参照图2C所示,其为另一实施态样的发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0071 在本实施态样中,导光元件211a设置于侧面S2上(导光板21的上表面上。
29、),且由平行侧面S2的方向(或平行于入光面I的方向)观察,该等导光元件211a实际上为凸起状的微结构。另外,反射材料24分别设置于该等导光元件211a凸起的外壁上。说 明 书CN 103727452 A6/8页90072 此外,图2C的发光模块的其它技术特征可参照图2B,不再赘述。0073 请参照图3A及图3B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3的立体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0074 发光模块2与显示面板4相对而设,并包含一导光板21及一发光单元。0075 导光板21具有多个导光元件211,该等导光元件211位于导光板21的其中一侧面,于此,以位于导光板21的侧面S1(下表面)为例。由于。
30、导光元件211实际上可为凹槽或凸起的微结构,其剖面的宽度相当小,且于垂直侧面S2的方向俯视导光板21时,导光元件211实质上分别为一曲线。于此,如图3A所示,曲线形状的导光元件211,其中心线实质上可为不平行方向X及方向Y的斜线,换句话说,其与方向X与方向Y之间的夹角可介于0至90度之间。不过,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导光元件211的中心线亦可与方向X或方向Y平行,换句话说,其与方向X与方向Y之间的夹角可为0度或90度。另外,任意两导光元件211不相交,且任意两相邻导光元件211边缘之间距介于0与该等导光元件211设置的侧面S1的短边宽度之间,且各导光元件211由平行侧面S1方向观察(侧视,方向X)。
31、的剖面形状可分别为弧形、多边形(可包含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正多边形)或不规则形。于此,各导光元件211的剖面形状分别以弧形(半圆形)为例。特别一提的是,各导光元件211的剖面形状可为相同或不相同。另外,该等导光元件211的中心线可分别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曲率,本发明均加以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以所有的导光元件211的剖面形状、两相邻导光元件211之间的间隔及曲率均相同为例。此外,如图3B所示,各导光元件211由垂直侧面S1方向(方向X)观察分别具有一短边宽度P,且宽度P可介于50微米与150微米之间。0076 另外,发光单元设置于导光板21的一入光面I,并发出光线L由入光面I进入(入射)。
32、至导光板21,经由导光板21及导光元件211的引导可使光线L以亮暗交错排列的形式由其中之一侧面S2导出(射出)。于此,以两发光单元22分别邻设于导光板21的相对二侧的入光面I为例。其中,发光单元22所发出的光线分别由入光面I进入导光板21,且由侧面S2射出。本实施例的发光单元22分别以一发光二极管光条(light bar)为例。此外,反射材料24分别设置于该等导光元件211内。于此,以分别填满该等导光元件211为例。此外,发光模块2的其它技术特征可参照上述,不再赘述。0077 请参照图3C所示,其为图3A的显示面板4的像素阵列及导光板21的该等导光元件211的相对示意图。于此,只显示显示面板4。
33、的部分次像素及导光元件211。0078 显示面板4具有多个像素,该等像素在一方向X及一方向Y形成一像素阵列。其中,方向X与方向Y为正交(与前述实施例的方向X与方向Y相同),且各像素分别具有多个次像素,次像素同样形成一阵列。于此,各像素分别具有三个次像素R、G、B为例。提醒的是,本实施例的该等导光元件211与次像素R、G、B的相对位置关系只是举例,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该等导光元件211与次像素R、G、B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为不同(倾斜曲线的斜率及曲率可改变)。例如导光元件211的中心线可更倾斜而偏向方向X,或者可偏向方向Y。0079 此外,各导光元件211由垂直侧面S2的方向观察(俯视)的形状实。
34、质上分别为一曲线,且该曲线具有一最大振幅(即摆动的最大距离,为可内夹该曲线的二最接近平行线的间距),而最大振幅小于或等于一个次像素短边宽度的1.5倍,且大于0。换言之,如图3D所示,各导光元件211的倾斜曲线以曲线C来表示,曲线C的反曲点如图中的R所示,且各导光元件211的曲线C具有可内夹该曲线C的二最接近的平行直线L1、L2,其中,与二平行说 明 书CN 103727452 A7/8页10直线L1、L2等距的中线称为该导光元件211曲线C的中心线L3。另外,曲线C摆动的最大振幅(即图3D的距离D)小于或等于一个次像素短边宽度W的1.5倍,且大于0。于此,最大振幅为曲线C摆动的最大距离,即曲线。
35、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切线(直线)L1、L2之间的距离。其中,次像素的长边的宽度一般为短边宽度的3倍,但次像素的长边与短边宽度并不以此比例为限制。另外,导光元件211的中心线L3与方向Y或方向X具有的夹角(锐角)可介于0至90度之间。0080 由实际的实验证明,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3中,当光线L由发光模块2的导光板21的侧面S2射向显示面板4时,通过在导光板21的侧面S1设置多个倾斜曲线的导光元件211(及反射材料224的反射),可使射出导光板21的光线L形成曲线且亮暗交错形式的光线,在通过显示面板4时,此形式的光线可减低与显示面板4上的遮光层(即黑色矩阵)产生光学绕射的干扰现象而降低干涉条纹,因此,。
36、可提升显示装置3的显示品质。0081 再说明的是,在另一实施态样中,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2更可包括一反射板及或至少一光学膜片(图未显示),反射板可设置于导光板21的侧面的其中一侧(与显示面板4的相反侧),以将射出侧面的光线再反射至导光板21内。另外,光学膜片可例如为一扩散片,并可设置于发光模块2与显示面板4之间,以使射出发光模块2的光线通过扩散片后可形成一均匀的面光源。其中,反射板及光学膜片与导光板21之间可具有间隙。0082 另外,在又一实施态样中,发光模块2可作为一立体显示装置的视差(parallax)控制元件,以成为一视差屏障元件,侧面S2上交错排列的亮暗形式的光线可将显示面板4上的像素所。
37、输出的左眼影像可被传送至观看者的左眼,且将显示面板4上像素所输出的右眼影像可被传送至观看者的右眼,使得观看者的两眼可分别接受到具有两眼视差(binocular para llax)的不同影像,进而让观看者不需配戴辅助眼镜就能以裸眼感知立体影像。其中,在作为立体显示装置的一视差屏障元件时,所有的导光元件211的曲率需相同,且两相邻导光板211之间隔亦需相同。0083 另外,请参照图4A所示,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态样的一种显示装置3a的侧视示意图。0084 与显示装置3主要的不同在于,当发光模块2a作为显示装置3a的视差屏障元件而使显示装置3a可显示3D影像时,发光模块2a更可具有一光线衰减元件(a。
38、ttenuator)25设置于导光板21侧面S1的一侧。当光线穿出导光板21的侧面S1而进入光线衰减元件25时,光线衰减元件25可减低(或吸收)其能量,以避免射出侧面S1的光线再反射进入导光板21而干扰发光模块2a的出光,进而影响显示装置3的立体显示效果。0085 另外,请参照图4B所示,其为本发明又一实施态样的一种显示装置3b的侧视示意图。0086 当发光模块2a作为显示装置3b的视差屏障元件时,显示装置3b更可包括一背光模块BL,背光模块BL设置于发光模块2a的一侧(发光模块2a介于显示面板4及背光模块BL之间),以提供光线给显示面板4。其中,在显示装置3b要显示3D影像时,可将背光模块BL关闭而只靠发光模块2a发光。另外,当同时使发光模块2a及背光模块BL发光时(即背光模块BL开启),可使显示装置3b显示2D的影像。藉此,可进行切换而使显示装置3b可显示2D或3D的影像。0087 此外,显示装置3a及显示装置3b的其它技术特征可参照显示装置3的相同元件,说 明 书CN 103727452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