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 本申请是 2008 年 8 月 5 日提出的申请号为 200880109811.8 的同名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全息摄像术, 在光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信息, 以及 / 或者从光信 息记录介质再现信息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 有在 CD(Compact Disc) 或者 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 等反射类的光 学信息记录介质 ( 光盘 ) 的信息记录区域 ( 信息记录面 ) 中记录信息, 以及 / 或者对记录 在该信息记录区域中的信息进行再现的光信息记录 / 再现装置。
另外, 近年来, 根据使用了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的蓝光光盘 (Blu-ray Disc : 以下, 称为 「BD」 ) 标准或者 HD DVD( 高分辨率 DVD) 标准等, 在消费者用 ( 民用 ) 中, 具有 50GB 程度记录密度的反射类盘的商品化正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 关于光盘, 还希望与 100GB ~
1TB 这样的 HDD( 硬盘驱动器 ) 容量相匹配的更大的容量。
然而, 为了用光盘实现这种超高密度, 需要与迄今为止的各种基于短波长化或者 物镜高 NA( 数值孔径 ) 化的现有高密度技术不同的新的存储技术。从而, 近年来, 利用全息 摄像术, 记录数字信息的全息摄像术记录技术正在引起关注。 依据该全息摄像术记录技术, 能够通过一次全息摄像同时记录 / 再现二维的信息, 或者在相同的位置能够叠写多个页数 据 (page data), 因此在大容量而且高效的信息记录再现方面是有效的。
作为这种全息摄像记录技术, 存在用物镜把信号光束汇聚到全息摄像用的光盘 ( 以下, 把其称为全息影像盘 ), 并且照射平行光束的参考光相互干涉, 进行全息摄像的记 录, 进而, 改变参考光向全息影像盘的入射角度, 并且在空间光调制器上显示不同的页数据 进行复用记录的所谓角度复用记录方式。( 例如, 参照特开 2004-272268 号公报 )。
另外, 还介绍了使用在一个空间光调制器中, 把来自内侧像素的光作为信号光, 把 来自外侧的环带状像素的光作为参考光, 用相同的透镜把两个光束汇聚到全息影像盘上, 在透镜的焦点面附近使信号光与参考光相互干涉来记录全息影像的移动 (shift) 复用方 式的全息摄像记录技术。( 例如, 参照 WO2004-102542 号公报 )。 发明内容
而在全息影像盘中记录信息的情况下, 把该信息划分成每个规定单位, 并且根据 所划分的规定单位的信息, 顺序生成例如二维条码那样的二维信息 ( 以下把其称为页 ), 把 该页的数据以光学方式记录到全息影像盘中。 而且, 在角度复用记录方式中, 对于如上所述 的页的数据, 一边改变角度, 一边在全息影像盘的相同位置以光学方式进行记录。
而在通过这种角度复用记录方式在全息影像盘中记录信息的情况下, 如果参考光 向全息影像盘的入射角度错开规定的角度, 则当再现该页或者在该页错开的方向上邻接的页时, 来自邻接页的串扰 (crosstalk) 失真大, 存在不能得到良好的再现信息的问题。而且 这样的问题进行角度复用方式记录的页数越多越严重。
另外, 在日本专利特开 2007-65138 号公报、 日本专利特开 2007-66376 号公报以及 日本专利特开 2007-66377 号公报中, 公开了在对全息影像盘适用角度复用记录方式的情 况下, 当在全息影像盘上物理上邻接记录各页的数据时, 在记录这些页的区间中设置称为 黑保护 (blackguard) 的方法。而且, 依据该方法, 能够防止发生全息影像盘上物理上邻接 记录的页之间的串扰失真, 但是, 不能防止发生上述那样的角度复用记录后的邻接页之间 的串扰失真。
本发明是考虑以上的问题点而完成的, 提出了能够得到良好的再现信息的光信息 记录装置以及方法。
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在把多页份的数据角度复用后记录到全息影像盘上 的相同记录区域中的光信息记录装置中, 特征是具备通过把输入数据按照规定单位顺序分 割, 顺序生成各页的数据, 并使得通过角度复用邻接记录的页之间不属于相同页组那样, 把 上述相同记录区域中记录的上述多个页分为多个上述页组, 在上述每一个页组中实施单独 运算并添加页间错误校正码的液晶编码处理的信号生成部、 把上述实施了页间编码处理了 上述多个页的数据角度复用后记录到上述全息影像盘中的光拾取器。
另外, 本发明在把多页份的数据角度复用后记录到全息影像盘上的相同记录区域 中的光信息记录方法中, 特征是具备通过把输入数据按照规定单位顺序分割, 顺序生成各 页的数据, 并使得通过角度复用邻接记录的页之间不属于相同页组那样, 把上述相同记录 区域中记录的上述多个页分为多个上述页组, 在上述每一个页组实施单独运算并添加页间 错误校正码的页间编码处理的第 1 步骤、 把上述实施了页间编码处理后的上述多个页的数 据角度复用后记录到上述全息影像盘中的第 2 步骤。
依据本发明, 由于角度复用后记录到全息影像盘上的相同记录区域中的邻接页之 间分为不同的页组, 计算页间错误校正码, 因此错误比特分散, 提高错误校正能力。通过这 样做能够得到良好的再现信息。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 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与附图有关的以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 载明确。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 2 是表示光拾取器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 3 是用于说明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的记录 / 再现准备处理的流程图。 图 4 是用于说明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的记录处理的流程图。 图 5 是用于说明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的再现处理的流程图。 图 6 是表示在信号生成部中进行的信息信号生成处理的一系列流程的概念图。 图 7 是表示信号生成电路的具体结构例的框图。 图 8 是用于说明页内编码处理的概念图。 图 9A 是用于说明页间编码处理的概念图。 图 9B 是用于说明页间编码处理的概念图。图 10A 是用于说明页间编码处理的概念图。 图 10B 是用于说明页间编码处理的概念图。 图 11 是表示页间编码电路的具体结构例的框图。 图 12 是用于说明页间编码电路的处理内容的时序图。 图 13 是用于说明页间编码电路的处理内容的时序图。 图 14 是表示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的具体结构的电路图。 图 15 是用于说明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的处理内容的时序图。 图 16 是用于说明页间编码电路中的页间编码处理的一系列流程的流程图。 图 17 是用于说明其它实施方式的页间编码处理的一系列流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1) 本实施方式的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
在图 1 中, 1 作为整体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该光信息记录 / 再 现装置 1 具备光拾取器 2、 相位共轭光学系统 3、 盘固化光学系统 4、 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 系统 5 以及旋转马达 6, 成为能够由旋转马达 6 使所安装的全息影像盘 7 旋转的构成。 光拾取器 2 向全息影像盘 7 出射参考光和信号光, 利用全息摄像术记录数字信息。 这时, 所记录的信息信号是通过在信号生成电路 9 中, 对从未图示的主机提供到控制器 8 的 数字信息实施错误校正码添加处理以及调制处理等规定的信号处理而生成的, 根据该信息 信号, 在空间光调制器 29( 参照图 2) 中, 通过把从光拾取器 2 内的后述的激光光源 20( 参 照图 2) 发出的光束进行空间调制生成信号光。照射全息影像盘 7 的参考光和信号光的照 射时间能够通过由控制器 8 经由快门控制电路 10 控制光拾取器 2 内的后述的快门 22( 参 照图 2) 的开闭时间而进行调整。
记录在再现全息影像盘 7 中的信息的情况下, 由相位共轭光学系统 3 生成从光拾 取器 2 出射的参考光的相位共轭光。这里, 所谓相位共轭光, 是保持与入射光相同波平面并 且沿着返方向行进的光波。由光拾取器 2 内的后述的光检测器 42( 参照图 2) 检测由该相 位共轭光再现的再现光, 在信号处理电路 11 中, 对此时从光检测器 218 输出的光检测信号 实施解调处理或者错误校正处理等再现处理。然后, 经由控制器 8 向主机输出如上所述得 到的原来格式的信息。
为了遍及全息影像盘 7 的一周进行上述的记录以及再现动作, 由旋转马达 6 使全 息影像盘 7 旋转。为了得到用于在全息影像盘 7 中稳定地记录信息的充分的光能, 在信息 的记录、 再现时, 优选使全息影像盘 7 静止。从而, 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旋转马达 6 使用能 够稳定地进行全息影像盘 7 的旋转 - 静止的步进马达。
盘固化 (cure) 光学系统 4 生成在全息影像盘 7 的前固化 (pre-cure) 以及后固化 (post-cure) 中使用的光束。这里, 所谓前固化, 是在全息影像盘 7 的所希望的位置记录信 息时, 在该所希望的位置照射参考光和信号光之前预先照射规定的光束的前过程。 另外, 所 谓后固化, 是在全息影像盘 7 内的所希望的位置记录了信息以后, 为了在该所希望的位置 不能进行追加, 照射规定的光束的后过程。
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 5 用于检测全息影像盘 7 的旋转角度。在把全息影像
盘 7 调整到规定的旋转角度的情况下, 由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 5 检测与全息影像盘 7 的旋转角度相应的信号, 使用检测出的信号, 由控制器 8 经由盘旋转马达控制电路 12, 控 制全息影像盘 7 的旋转角度。
光拾取器 2、 盘固化系统光学系统 4、 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 5 分别在内部具 有光源, 向各个光源从光源驱动电路 13 供给规定的光源驱动电流。由此, 上述各光源能够 以规定的光量发出光束。
另外, 光拾取器 2、 相位共轭光学系统 3、 盘固化光学系统 4 分别在全息影像盘 7 的 半径方向由能够滑动位置的机构保持, 经由访问控制电路 14 进行全息影像盘 7 的半径方向 上的光拾取器 2、 相位共轭光学系统 3 以及盘固化光学系统 4 的位置控制。而且, 通过该位 置控制, 能够进行全息影像盘 7 的整个面上的记录以及再现。
而由于利用全息摄像术的记录技术是能够记录超高密度信息的技术, 因此例如, 对于全息影像盘 7 的倾斜及位置偏移的允许误差极小的倾向。为此, 在光拾取器 2 内, 设置 例如检测全息影像盘 7 的倾斜及位置偏移等允许误差小的偏移原因的偏移量的机构, 也可 以由伺服信号生成电路 15 生成伺服控制用的信号, 经由伺服控制电路 16, 在光信息记录再 现装置 1 内设置修正上述偏移量的伺服机构。另外, 为了达到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1 的小 型化, 关于光拾取器 2、 相位共轭光学系统 3、 盘固化光学系统 4 以及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 系统 5, 也可以把若干个光学系统结构或者全部光学系统结构汇总简化成一个 图 2 表示光拾取器 2 的具体结构。在该光拾取器 2 中从激光光源 20 出射的光束 经过准直透镜 21 入射到快门 22。当快门 22 打开时, 光束通过了快门 22 以后, 由例如用二 分之一波长板等构成的光学元件 23 控制偏振光方向, 使得 P 偏振光与 S 偏振光的光量比成 为所希望的比以后, 入射到 PBS 棱镜 24。透过了 PBS 棱镜 24 的光束由光束扩展器 25 放大 了光束直径以后, 经由相位屏蔽器 26、 中继透镜 27 以及 PBS 棱镜 28, 导入到空间光调制器 29。空间光调制器 29 根据从信号生成电路 9( 图 1) 提供的信息信号, 把光束进行空间光调 制。 而且, 作为其结果得到的信号光经过中继透镜 30 之间的空间滤光片 31 入射到物镜 32, 由该物镜 32 汇聚到全息影像盘 7 上。
另 外, 由 PBS 棱 镜 24 反 射 的 光 束 由 偏 振 光 方 向 变 换 元 件 33 根 据 记 录 时 或 者再现时设定为规定的偏振光方向以后, 经过反射镜 34 和 35, 入射到检流计反射镜 (galvanometer mirror)36。 而且, 该检流计反射镜 36 中的反射光作为参考光, 经过透镜 38 以及物镜 39, 入射到全息影像盘 7。这里, 检流计反射镜 36 是能够利用致动器 37 进行旋转 的反射镜, 通过该旋转, 能够把对于全息影像盘 7 的参考光的入射角度设定为所希望的角 度。
这样, 通过以使得信号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影像盘 7 上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入射, 在全息影像盘 7 内形成干涉条纹模式, 通过在信息记录区域中写入该模式, 来记录信息。另 外, 由于通过使检流计反射镜 36 旋转, 能够使入射到全息影像盘 7 的参考光光束的入射角 变化, 因此能够进行基于角度复用的记录。
在再现全息影像盘 7 上记录的信息时, 仅使参考光入射到全息影像盘 7, 通过由相 位共轭光学系统 3 的检流计反射镜 40 反射透过了全息影像盘 7 的参考光, 生成其相位共轭 光。另外, 检流计反射镜 40 由致动器 41 自由旋转地进行保持。由该相位共轭光生成的再 现光经过物镜 32 以及中继透镜 30 之间的空间滤光片 31 入射到 PBS 棱镜 28, 由该 PBS 棱镜
28 反射, 入射到光检测器 42。这样, 该光检测器 42 的输出提供到信号处理电路 11( 图 1), 进行再现处理。
图 3 ~图 5 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1 中的记录 / 再现动作的处理流程。这里特 别说明与对全息影像盘 7 的记录再现有关的流程。
图 3 表示在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1 中插入了全息影像盘 7 以后到结束记录或再现 的准备的记录 / 再现准备处理的流程, 图 4 表示从准备结束状态以后到在全息影像盘 7 中 记录信息的记录处理的流程, 图 5 表示从准备结束状态到再现全息影像盘 7 中记录的信息 的再现处理的流程。
如图 3 所示, 在插入光盘 (SP1) 时, 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1 进行例如所插入的光盘 是否是利用全息摄像术记录或再现数字信息的光盘 ( 全息影像盘 7) 的盘判别 (SP2)。
盘判别的结果, 在判断为插入的光盘是全息影像盘 7 时, 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1 读 出设置在其全息影像盘 7 中的控制数据, 取得例如与其光盘有关的信息, 或者例如与记录 时或再现时的各种设定条件有关的信息 (SP3)
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1 在完成读出如上所述控制数据后, 进行与控制处理相对应 的各种调整或者光拾取器 2( 图 1) 有关的学习处理 (SP4), 结束记录或再现的准备 (SP5)。 从准备结束状态到记录信息的动作流程如图 4 所示。即, 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1 首先接收要记录的数据, 向光拾取器 2 内的空间调制器 46( 图 2) 传送与该数据相对应的信 息 (SP10)。
然后, 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1 根据需要事先进行各种学习处理, 使得能够在全息 影像盘 7 中记录高品质的信息 (SP11), 一边反复进行查找动作以及地址再现, 一边把光拾 取器 2 以及盘固化光学系统 4 的位置配置到全息影像盘 7 的规定位置 (SP12 以及 SP13)。
接着, 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1 使用从盘固化光学系统 4 出射的光束, 进行前固化 规定区域的前固化处理 (SP14), 然后, 使用从光拾取器 2 出射的参考光和信号光记录数据 (SP15)。这种情况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1 中, 在全息影像盘 7 上的 1 个 页份的记录区域中, 通过角度复用记录方式记录多页份的数据。
在记录数据以后, 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1 根据需要, 校验数据 (SP16), 进行使用从 盘固化光学系统 4 出射的光束实行后固化的后固化处理 (SP17)。
从准备结束到再现所记录的信息的动作流程如图 5 所示。即, 光信息记录再现 装置 1 根据需要事先进行各种学习处理, 使得能够从全息影像盘 7 再现高品质的信息。 (SP20)。然后, 一边反复进行查找动作以及地址再现, 一边把光拾取器 2 以及相位共轭光学 系统 3 的位置配置到全息影像盘 7 的规定位置 (SP21 以及 SP22)。
然后, 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1 从光拾取器 2 出射参考光, 读出在全息影像盘 7 中记 录的信息 (SP23)。
(2) 信号生成电路中的信息信号生成处理
(2-1) 信息信号生成处理的流程以及信号生成电路的具体结构
接着, 关于图 1, 说明在上述的信号生成电路 9 中进行的信息信号生成处理。 另外, 以下, 汇总在全息影像盘 7 的 1 个页份的记录区域中通过角度复用记录方式记录的各页, 称 为块。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采用在把全息影像盘 7 上的一个区域中通过角度复用记录方 式记录了 1 块份的数据以后, 转移到下一个区域中, 同样地采用对数据记录下去的记录方
式 ( 以下, 把其称为准动态 (stop-and-go) 方式 )。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1 中, 而特征之一是, 如上所述, 在信号生成 电路 9 中对来自主机的数字信息进行页内编码处理或者页间编码处理等信息信号生成处 理, 在实施页间编码处理时, 对每个偶数页和奇数页分别实施页间编码处理。
图 6 表示在信号生成部 9 中进行的这种信息信号生成处理的一系列流程。如该图 6 所示, 信号生成部 9 通过把从主机经过控制器 8 提供的输入数据按照规定单位顺序分割, 生成页 ( 数据页 )50D, 把所生成的页 50D 各汇总规定数, 顺序生成块 51(SP30)。
接着, 信号生成部 9 对上述那样生成的块 51 内的各页 50D, 通过分别实施是规定的 页内编码处理, 在这些页 50D 中分别添加页内错误校正码 PXY(SP31)。
接着, 信号生成部 9 把 1 个块 51 内的各页 50D 分为页号码为偶数的偶数页和页号 码为奇数的奇数页, 对于由偶数页构成的偶数页组 51E 以及由奇数页构成的奇数页组 51O, 分别实施规定的页间编码处理, 由此, 在偶数页组 51E 内以及奇数页组 51O 内分别添加由页 间错误校正码数据构成的奇偶页 50P(SP32)。
然后, 信号生成部 9 对于由如上述那样实施了页间编码处理后的偶数页 51E 以及 奇数页 51O 构成的块 51, 对属于该块 51 的各页 ( 数据页 50D 以及奇偶页 50P) 实施调制处 理以及同步码的添加处理 (SP33), 通过把得到的记录数据传送到光拾取器 2( 图 1), 在全息 影像盘 7 中记录这样的记录信息 (SP34)。
图 7 表示进行如上所述一系列信息信号生成处理的信号生成电路 9 的具体结构。 如从该图 7 所明确的那样, 信号生成电路 9 由生成在全息影像盘 7 中记录的各页的记录模 式的记录模式生成部 60、 控制记录模式生成部 60 中的各页的记录模式的生成处理的记录 模式生成控制部 61 构成, 记录模式生成部 61 由用作工作存储器的存储器 62、 控制对存储器 62 的访问的存储器控制部 63、 根据页内的标记 (symbol) 的位置信息生成存储器 62 上的相 对应的位置的地址的地址生成电路 64 构成。另外, 以下设 1 页由 m( 纵 )×n( 横 ) 个标记 构成, 1 块由 21 页构成。
记录模式生成部 60 由数据输入处理部 70、 页内编码部 71、 页间编码部 72、 记录模 式生成部 73 以及记录模式传送部 74 构成, 在数据输入处理部 70 的数据输入电路 80 中接 收从主机经由控制器 8 而被提供的输入数据 D1。
在数据输入电路 80 接收到输入数据时, 把该输入数据顺序分割成由 1 页份的标记 数 (m×n) 构成的页数据, 把所得到的页数据经过数据总线 75 向存储器 62 逐个标记份地进 行传输。这时, 数据输入电路 80 向地址生成电路 64 发送表示此时向存储器 62 发送出的 1 标记份的页数据是与页内的哪个位置 ( 行以及列 ) 的标记相对应的页内位置信息。另外, 数据输入电路 80 与该信息一起, 在每次向存储器 62 发送 1 标记份的页数据时, 向存储器控 制电路 63 发送访问请求信号。
存储器控制电路 63, 在从数据输入电路 80 提供访问请求信号时, 则当数据输入电 路 80 能够对存储器 62 访问时, 向数据输入电路 80 发送允许该访问的访问允许信号。 另外, 这时存储器控制电路 63 与这样的访问允许信号一起, 向地址生成电路 64 发送允许数据输 入电路 80 访问的访问允许处理选择信号, 并且向存储器 62 输出写信号。
地址生成电路 64, 在接收到来自存储器控制电路 63 的访问允许处理选择信号时, 根据这时由数据输入电路 80 提供的页内位置信息, 如后述那样由页输入电路用页计数器81 提供的该页输入电路用页计数输入电路用块计数器 81 的计数值, 以及如后述那样来自 数据输入电路用块计数器 82 的改数据输入电路用块计数器 82 的计数值, 来生成应该保存 由数据输入电路 80 提供的 1 标记份的页数据的存储器 62 内的存储区的地址。
具体地讲, 在本实施方式中, 存储器 62 的存储区分为奇偶校验添加处理用区域 62A、 记录模式保存用区域 62B。 另外, 奇偶校验添加处理用区域 62A 分为用于预先暂时保存 1 块份的数据的多个块保存区域 62AX, 进而, 块保存区域 62AX 分为用于预先暂时保存属于 其块的各页的页数据的多个页保存区域 62AXY。 进而, 记录模式保存用区域 62B 分为用于分 别暂时保存各个相对应的块内的各页的记录模式的多个记录模式保存区域 62BX。
而且, 地址生成电路 64, 在接收到来自存储器控制电路 63 的访问允许处理选择 信号时, 生成与存储器 62 中的数据输入电路用块计数器 82 的计数值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块 保存区域 62AX 内的、 与页输入电路用页计数器 81 的计数值建立了对应关系的页保存区域 62AXY 内的、 与由从数据输入电路 80 提供的页内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 ( 行以及列 ) 相对应 的位置的地址, 把生成的地址通知给存储器 62。这样, 这时从数据输入电路 80 传送到存储 器 62 的 1 标记份的 1 页数据保存到这时从地址生成电路 64 通知给存储器 62 的地址位置。
而且, 数据输入电路 80 在每向存储器 62 传送 1 标记份的页数据, 则使由页内位置 信息表示的页内的位置顺次移动。具体地讲, 把该位置从页内最初行的最初列沿着行方向 各移动 1 列, 在这样的位置到达了其行的最末列以后, 移动到下 1 行的最初列, 然后同样, 直 到移动到页内的最末行的最后列。由此, 1 标记份的页数据作为由 m×n 标记构成的二维信 息, 保存在存储器 62 内的相对应的块保存区域 62AX 中。 另一方面, 数据输入电路 80, 在将 1 标记份的页数据在存储器 62 中保存完毕时, 向 数据输入电路用页计数器 81 发送数据传送完成信号。
数据输入电路用页计数器 81 是用于计数在存储器 62 中保存完毕数据的页数的计 数器, 在每次从数据输入电路 80 提供页传送完成信号时, 使计数值仅增加 「1」 的量, 并且把 当前的计数值通知给地址生成电路 64。由此, 各页的页数据顺序保存到分别与数据输入电 路用页计数器 81 的计数值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存储器 62 内的不同的页保存区域 62AXY。而 且, 数据输入电路用页计数器 81, 在结束属于 1 个块的页数量的计数后, 向数据输入电路用 块计数器 82 发送块传送完成信号, 然后, 把计数值复位 ( 返回到 「0」 )。
数据输入电路用块计数器 82 是用于计数在存储器 62 中保存完毕的块数的计数 器。该数据输入电路用块计数器 82, 在被提供了新的输入数据时复位, 然后, 在每次从数据 输入电路用页计数器 81 提供了块传送完成信号时, 使计数值增加 「1」 的量, 并且把当前的 计数值通知给地址生成电路 64。由此, 各块的数据保存到分别与数据输入电路用块计数器 82 的计数值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存储器 62 内的不同的块保存区域 62AX。
另外, 数据输入电路用块计数器 82 还对第 1 比较器 100 通知计数值。
第 1 比较器 100 把从数据输入电路用块计数器 82 通知的该数据输入电路用块计 数器 82 的计数值 ( 与数据输入处理部 70 处理后的块数相当 ) 与从后述的页内编码部的页 内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4 通知的该页内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4 的计数值 ( 与页内编码部 71 处理后的块数相当 ) 进行比较, 当数据输入电路用块计数器 82 的计数值大时, 向页内编 码部 71 的页内编码电路 83 发送页内编码允许信号。
页内编码电路 83 是对于存储器 62 中保存的各页的页数据, 如图 8 所示, 分别计
算对于每一行的错误校正码 ( 以下, 把其称为行方向奇偶校验 )PX 以及对于每一列的错误 校正码 ( 以下, 把其称为列方奇偶校验 )PY, 并添加到页的数据中而进行页内编码处理的电 路。另外, 图 8 对第 「i」 页进行表示。
该页内编码电路 83 从存储器 62 顺序读出所需要的标记的数据, 根据读出的数据, 计算相对应的行方向奇偶校验 PX 或者列方向奇偶校验 PY, 在此时作为对象块内的各页中 顺序添加行方向奇偶校验 PX 以及列方向奇偶校验 PY, 使得把所得到的行方向奇偶校验 PX 或者列方向奇偶校验 PY 写入到存储器 62 中。
实际上, 页内编码电路 83, 在从第 1 比较器 100 得到页内编码允许信号时, 向地 址生成电路 64 发送位于这时作为对象的块内的最初页的最初行以及最初列的标记的位置 ( 页地址, 行以及列 ) 的块内位置信息, 并且, 向存储器控制电路 63 发送访问请求信号。
存储器控制电路 63, 在从页内编码电路 83 得到了访问请求信号时, 当能够进行页 内编码电路 83 对存储器 62 的访问时, 向页内编码电路 83 发送允许该访问的访问允许信 号。另外, 这时存储器控制电路 63 与该访问允许信号一起, 还向地址生成电路 64 发送允许 页内编码电路 83 访问的访问允许处理选择信号, 同时向存储器 62 发送读信号。
地址生成电路 64, 在从存储器控制电路 63 得到了访问允许处理选择信号时, 生成 存储器 62 所提供的存储区内的如后述那样, 与从页内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4 提供的该页 内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4 的计数值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块保存区域 62AX 内的、 且与由页内 编码电路 83 提供的块内位置信息表示的页内地址建立了对应关系的页保存区域 62AXY 内 的、 且与由该块内位置信息表示的行以及列相对应的位置的地址, 并把所生成的地址通知 给存储器 62。这样, 从存储器 62 读出保存在该地址中的 1 标记份的数据, 经过数据总线 75 把该数据提供给页内编码电路 83。 页内编码电路 83, 在取得该 1 标记份的数据后存储该数据, 然后同样读出该最初 页的最初行的所有标记的数据。而且, 页内编码电路 83, 在该所有标记的数据读出完毕时, 根据这些数据, 计算其行的行方向奇偶校验 PX( 设由 q 标记构成 )。
另外, 页内编码电路 83 经过数据总线 75 向存储器 62 发送这时计算出的行方向奇 偶校验 PX 中的最初标记的数据, 并且, 向地址生成电路 64 发送表示该标记位置 ( 页地址, 行以及列 ) 的块位置信息。另外, 页内编码电路 83 与其信息一起, 还向存储器控制电路 63 发送访问请求信号。
其结果, 与上述的数据输入电路 80 向存储器 62 写入页数据时相同, 从页内编码电 路 83 向存储器 63 发送的行方向奇偶校验 PX 的 1 标记份的数据保存到存储器 62 提供的存 储区内的、 与从页内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4 提供的该页内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4 的计数 值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块保存区域 62AX 内的、 与由从页内编码电路 83 提供的块位置信息表 示块地址建立了对应关系的页保存区域 62AXY 内的、 且与由该块内位置信息表示的行以及 列相对应的地址位置。
另外, 页内编码电路 83 能够同样地把该行方向奇偶校验 PX 的其余所有的标记的 数据写入到存储器 62 中, 另一方面, 同样计算其它页内的其它行方向奇偶校验 PX 以及各列 方向奇偶校验 PY, 写入到存储器 62 中。
而且, 页内编码电路 83, 在如上所述结束 1 页份的页内编码处理后, 向页内编码电 路用块计数器 84 发送页内编码完成信号。
页内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4 是用于计数完成了页内编码处理的块数的计数器。 该页内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4, 在被提供新的输入数据后复位, 然后, 在每次从页内编码电 路 83 得到页内编码完成信号时, 使计数值增加 「1」 , 另一方面, 把当前的计数值通知给地址 生成电路 64。 由此, 各块的数据保存到分别与页内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4 的计数值建立了 对应关系的存储器 62 内的不同的块区域 62AX。
另外, 页内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4 还把当前的计数值通知给记录模式生成处理 控制部 61 的第 1 以及第 2 比较器 100 和 101。
第 2 比较器 101 把从页内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4 通知的该页内编码电路用块计 数器 84 的计数值 ( 与页内编码部 71 处理后的块数相当 ) 与从后述的页间编码部 72 的页 间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6 通知的该页间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6 的计数值 ( 与页间编码部 72 处理后的块数相当 ) 进行比较, 当页内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4 的计数值大时, 向页间编 码部 72 的页间编码电路 85 发送页间编码处理允许信号。
页间编码电路 85 是对于结束了页内编码处理的块, 根据属于其块的各页的相同 行以及相同列的标记的数据, 计算错误校正码 ( 以下, 把其称为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图 10A、 10B), 进行添加到其块的数据中的页间编码处理的电路。 该页间编码电路 85, 在从第 2 比较电路 101 得到页间编码允许信号时, 与页内编码 处理时相同, 从存储器 62 顺序读出所需要的标记的数据, 根据读出的数据, 计算页方向奇 偶校验 PZ, 与页内处理编码处理时相同, 通过把所得到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写入到存储器 62 内的相对应的块保存区域 62AX, 在这时作为对象的块中顺序添加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这种情况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 如图 9A 以及 9B 所示, 特征是把 1 个块 51( 图 6) 分 为仅由偶数页构成的偶数页组 51E( 图 9A) 以及仅由奇数页构成的奇数页组 51O( 图 9B), 对 这些偶数页组 51E 以及奇数页组 51O 分别进行页间编码处理。
从而, 页间编码电路 85 在计算对于某行的某列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时, 首先, 计 算关于偶数页组 51E 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在把所得到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写入到存储器 62 中以后, 计算关于奇数页组 51O 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把所得到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写 入到存储器 62 中。
另外, 如图 10A 所示, 页间编码电路 85 在计算关于第 「0」 行 「j」 列的列方向奇偶 校验 PZ 时, 首先, 顺序从存储器 62 读出 0 页的第 「0」 行 「j」 列标记的数据 (DT(0, 0, j)), 2 页的第 「0」 行 「j」 列标记的数据 (DT(2, 0, j)),……, (2l-2) 页的第 「0」 行 「j」 列标记的 数据 (DT(2l-2, 0, j)), 计算页方向奇偶校验 ( 偶数页组 51E 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把所得 到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写入到存储器 62 中。
而且, 页间编码电路 85 然后如图 10B 所示, 顺序从存储器 62 读出 1 页的第 0 行 j 列标记的数据 (DT(1, 0, j)), 3 页的第 「0」 行 「j」 列标记的数据 (DT(3, 0, j)),……, (2l-1) 页的第 「0」 行 「j」 列标记的数据 (DT(2l-1, 0, j)), 计算页方向奇偶校验 ( 奇数页组 51O 的 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把所得到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写入到存储器 62 中。
而且, 页间编码电路 85 对于其块内的所有行的所有列顺序进行这样的处理。其结 果如图 9A 以及 9B 所示, 在偶数页组 51E 以及奇数页组 51O 中, 分别添加了与页方向奇偶检 码 PZ 的标记数相同数量的仅由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构成的奇偶校验页 50P。
另外, 页间编码电路 85, 在如上所述结束对于这时作为对象的块的页间编码处理
时, 把页间编码完成信号发送到页间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6。
页间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6 是用于计数完成了页间编码处理的块数的计数器。 该页间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6, 在被提供新的输入数据时复位, 然后, 在每次从页间编码电 路 85 提供了页间编码完成信号时, 使计数值增加 「1」 , 另一方面, 把当前的计数值通知给地 址生成电路 64。由此, 对于在存储器 62 内的相对应的块保存区域 62AX 中保存了数据的各 块顺序实施上述那样的页间编码处理。
另外, 页间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6 还把当前的计数值通知给记录模式生成处理 控制部 61 的第 2 以及第 3 比较器 101、 102。
第 3 计数器 102 把从页间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6 通知的该页间编码电路用块计 数器的计数值 ( 与页间编码部 72 处理后的块数相当 ) 与从后述的记录模式生成部 73 的记 录模式生成块计数器 88 通知的该记录模式生成块计数器 88 的计数值 ( 与记录模式生成部 73 处理后的块数相当 ) 进行比较, 当页间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6 的计数值大时, 向记录模 式生成部 73 的记录模式生成电路 87 发送记录模式生成允许信号。
记录模式生成电路 87 是分别生成结束了页内编码处理以及页间编码处理的块内 的各页的记录模式的电路。 当从第 3 比较器 102 提供了记录模式生成允许信号时, 该记录模 式生成电路 87 与数据内编码处理时相同, 以页单位从存储器 62 读出所需要的标记的数据, 对读出的页单位的数据实施调制处理以及同步数据的添加处理等规定的信号处理, 生成关 于其页的记录模式。另外, 与页内编码处理时相同, 记录模式生成的电路 87 把这样生成的 各页的记录模式分别存储到存储器 62 内的记录模式保存用区域 62B 内的相对应的记录模 式保存区域 62BX 中。
而且, 在此时作为对象的块内的所有页的记录模式生成完毕时, 记录模式生成电 路 87 向记录模式生成块计数器 88 发送记录模式生成完成信号。
记录模式生成块计数器 88 是用于计数结束了上述的记录模式生成处理的块数的 计数器。该记录模式生成块计数器 88, 在被提供新的输入数据则复位, 然后, 在每次从记录 模式生成电路提供了记录模式生成完成信号时, 使计数值增加 「1」 , 另一方面, 把当前的计 数值发送到地址生成电路 64。由此, 对于存储器 62 内的相对应的块保存区域 62AX 中保存 的数据的各块, 顺序实施上述那样的记录模式生成处理。
另外, 记录模式生成块计数器 88 还把当前的计数值通知给记录模式生成处理控 制部 61 的第 3 以及第 4 比较器 102、 103。
第 4 比较器 103 把从记录模式生成块计数器 88 通知的该记录模式生成块计数器 88 的计数值 ( 与记录模式生成部 73 处理后的块数相当 ) 与从后述的记录模式传送部 74 的 记录模式传送块计数器 90 通知的该记录模式传送块计数器 90 的计数值 ( 与记录模式传送 部 74 处理后的块数相当 ) 进行比较, 当记录模式生成块计数器 88 的计数值比记录模式传 送块计数器 90 的计数值大时, 向记录模式传送部 74 的记录模式传送电路 89 发送记录模式 传送允许信号。
另外, 第 4 比较器 103 把从记录模式生成块计数器 88 的计数值减去了记录模式传 送块计数器 90 的计数值的值与能够在存储器 61 的记录模式保存用区域 62B 内设定的最大 记录模式保存区域 62BX 的数 (N) 进行比较。而且, 第 4 比较器 103 当前者成为大于等于后 者时, 通过向记录模式生成电路 87 发送禁止 (Disable) 信号, 禁止由该记录模式生成电路87 进行的记录模式生成处理, 另一方面, 当随后前者成为小于后者时, 通过向记录模式生成 电路 87 发送记录模式生成允许信号, 再次开始由该记录模式生成电路 87 进行的记录模式 生成处理。这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监视记录模式生成部 73 和记录模式传送部 74 两者 的处理状态, 能够有效地防止保存记录模式保存用区域 62B 内的记录模式被覆盖而清除。
记录模式传送电路 89 是向光拾取器 2( 图 1) 传送结束了由记录模式生成电路 87 进行的记录模式生成处理的块的数据的电路。 该记录模式传送电路 89, 在从第 4 比较器 103 得到了记录模式传送允许信号时, 与数据内编码处理时相同, 从存储器 62 的记录模式保存 用区域 62B 读出这时作为对象的块内各页的记录模式的数据, 把它们传送到光拾取器 2。
另外, 记录模式传送电路 89, 在向光拾取器 2 传送完毕此时作为对象的块内的所 有页的记录模式的数据时, 向记录模式传送块计数器 90 发送记录模式传送完成信号。
记录模式传送块计数器 90 是用于计数结束了数据传送的块数的计数器。该记录 模式传送块计数器 90, 在被提供新的输入数据时复位, 然后, 在每次从记录模式传送电路 89 提供了记录模式传送完成信号时, 使计数值增加 「1」 , 另一方面, 把当前的计数值通知给 记录模式生成处理控制部 61 的第 4 比较器 103。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向记录模式生成处理控制部 61 的第 5 比较器 104 分别提 供数据输入部 70 的数据输入电路用块计数器 82 的计数值 ( 与数据输入处理部 70 处理后 的块数相当 )、 记录模式生成部 73 的记录模式生成块计数器 88 的计数值 ( 与记录模式生成 部 73 处理后的块数相当 )。
该第 5 比较器 104 用于防止相对于记录模式生成部 73 的处理速度, 数据输入部 70 的处理过快, 而在存储器 62 中发生数据破坏, 当从数据输入电路用块计数器 82 的计数值减 去了记录模式生成块计数器 88 的计数值的值成为大于等于能够在存储器 62 的奇偶校验添 加处理用区域 62A 中设定的最大的块保存区域 62AX 的数 (M) 时, 向数据输入电路 80 发送 禁止 (Disable) 信号。
这样, 数据输入电路 80, 在接收到该禁止信号时, 停止向存储器 62 写入来自主机 的输入数据, 并且, 对该主机发送请求数据传送中断的数据传送中断请求。
(2-2) 页间编码电路的结构
其次, 参照图 11 以及图 12、 和作为图 12 的部分放大图的图 13, 说明页间编码电路 85 的具体结构以及动作。
页间编码电路 85 在输入级具备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向该处理开始信号生 成电路 110 输入从记录模式生成处理控制部 61 的第 2 比较器 101 提供的页间编码允许信 号 S1。
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在接收到从记录模式生成处理控制部 61 的第 2 比较 器 101 提供的页间编码允许信号 S1 时, 在该定时将以脉冲状上升的图 12(A) 以及图 13(A) 表示的处理开始触发信号 S2 发送到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设定电路 111、 页计数器初始化用 或电路 112、 行计数器初始化用或电路 113、 列计数器初始化用或电路 114 以及访问指令生 成电路 118。
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设定电路 111, 在被提供了处理开始触发信号 S2, 把指定开 始数据读出的页的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信号 S3 输出到页地址计数器 115 以及页间编码完 成信号生成电路 120。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 如上所述, 由于对于 1 个块, 分别在偶数页组51E( 图 9A) 和奇数页组 51O( 图 9B) 中分别进行页间编码处理, 因此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设 定电路 111 作为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信号 S3 的值, 如图 12(B) 以及图 13(B) 所示那样, 在对 偶数页组 51E 的页间编码处理时输出 「0」 , 在对奇数页组 51O 的页间编码处理时输出 「1」 。
页地址计数器 115 是用于计数这时成为数据间编码处理的对象的页的页地址 ( 号 码 ) 的计数器, 把从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设定电路 111 提供的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信号 S3 设定为初始值, 然后, 如后述那样, 在每次从存储器控制电路 63 得到了后述的访问允许信 号 S13 时 ( 即每次从存储器 62 读出 1 标记份的数据, 或者在存储器 62 中写入 1 标记份的 页方向奇偶校验时 ), 以 2 升计数 ( 图 12(C) 以及图 13(C))。从而, 页地址计数器 115 在以 偶数页组 51E 作为对象时, 把 「0」 作为初始值, 然后以 2 升计数, 在以奇数页组 51O 作为对 象时, 把 「1」 作为初始值, 然后以 2 升计数。
另外, 页地址计数器 115, 在自身的计数值达到预先决定的偶数页组 51E 或奇数页 组 51O 页数 ( 偶数页组 51E 或者奇数页组 51O 中的数据页 50D( 参照图 9A、 9B) 的页数与奇 偶校验页 50P( 参照图 9A、 9B) 的页数相加的数 ) 时, 在该定时将以脉冲状上升的页组完成 信号 S4 发送到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化用或电路 112 以及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设定电路 111。
这样, 在页地址计数器 115 中, 如图 12(E) 以及图 13(E) 所示, 在每次输出页组完 成信号时 ( 即, 在页地址计数器 115 每次计数完毕预先决定的偶数页组 51E 或者奇数页组 51O 的页数时 ), 从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化用或电路 112 提供以脉冲状上升的页计数器初始化 信号 S5。 而且, 页地址计数器 115 在每个该页计数器初始化信号 S5 上升时, 把计数值初始 化 ( 参照图 12(C) 以及图 13(C))。另外, 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设定电路 111, 在页组完成信 号 S4 上升时, 如上述那样, 把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信号 S3 的值从 「0」 切换为 「1」 或者从 「1」 切换为 「0」 。
另一方面, 页地址计数器 115 在每次完成对于 1 个行的 1 个列中的偶数页组 51E 以 及奇数页组 51O 的页间编码处理时, 向行地址计数器 116 发送以脉冲状上升的图 12(D) 以 及图 13(D) 那样的页方向完成信号 S6。
行地址计数器 116 是用于计数此时作为对象的页 ( 与页地址计数器 115 的计数值 相同的页地址的页 ) 中的这时成为页间编码处理的对象的行的行数的计数器。该行地址计 数器 116 在初始时, 根据与从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提供到行计数器初始化用或电路 113 的处理开始触发信号 S2 相对应地, 而从该行计数器初始化用或电路 113 输出的行计数 器初始化信号 S5, 把计数值复位。 而且, 行地址计数器 116 随后在从页地址计数器 115 提供 的页方向完成信号 S6 每次上升时, 如图 12(F) 以及图 13(F) 所示, 仅使计数值增加 「1」 (即 仅升计数 「1」 )。
另外, 行地址计数器 116 在计数值达到与预先决定的 1 页的行数相同的值的定时, 将以脉冲状上升的图 12(G) 以及图 13(G) 那样行方向完成信号 S7 发送到行地址计数器用 或电路 113 以及列地址计数器 117。这样根据该行方向完成信号 S7, 在行地址计数器 116 的计数值达到 1 页的行数的定时中, 从行地址计数器用或电路 113 向行地址计数器 116 提 供图 12(H) 以及图 13(H) 那样的行计数器初始化信号 S8。而且, 行地址计数器 116 在每次 被提供了该行地址计数器初始化信号 S8 时, 把计数值初始化。由此, 行地址计数器 116 在 每次计数了 1 页的行数的数值时被复位。
列地址计数器 117 是用于计数相对应的页 ( 与页地址计数器 115 的计数值相同的 页地址的页 ) 的相对应的行 ( 与行地址计数器 116 的计数值相同的行 ) 中的成为数据间编 码处理的标记所存在的列的计数器。该列地址计数器 117 初始时, 根据与来自处理开始信 号生成电路 110 的处理开始触发信号 S2 相对应, 从列地址初始化用或电路 114 输出的列计 数器初始化信号, 把计数值复位。而且, 列地址计数器 117 然后由图 12(I) 以及图 13(I) 所 示, 在每次从行地址计数器 116 提供了行方向完成信号 S7 时, 仅使计数值增加 「1」 ( 仅升计 数 「1」 )。
另外, 列地址计数器 117 在计数值达到了与预先决定的 1 页的列数相同值的定时 把以脉冲状上升的图 12(J) 以及图 13(J) 那样的列方向完成信号 S9 发送到列地址计数器 用或电路 114 以及页间编码完成信号生成电路 120。这样, 根据该列方向完成信号 S9, 从列 地址计数器用或电路 10 向列地址计数器 117 提供图 12(K) 以及图 13(K) 那样的列地址计数 器初始化信号 S10。另外, 列地址计数器 117 在每次被提供了该列地址初始化信号 S10 时, 把计数值初始化。由此, 列地址计数器 117 在每次计数了 1 页的列数的数值时被复位。
另一方面, 页地址计数器 115、 行地址计数器 116 以及列地址计数器 117 的各计数 值作为访问地址信号 S11, 提供到访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访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在从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得到了处理开始触发信 号 S2 时, 向存储器控制部 63( 图 7) 发送访问请求信号 S12, 另一方面, 作为其结果, 在从存 储器控制电路 63 得到了访问允许信号 S13 时, 生成分别把根据访问地址信号 S11 识别的页 地址计数器 115、 行地址计数器 116 以及列地址计数器 117 的当前计数值作为页地址、 行号 码、 列号码的块内位置信息信号 S14( 与上述块内位置信息相当 ), 把该信号发送到访问指 令生成电路 118。 另外, 访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作为其结果, 顺序存储从存储器 62 经过数据 总线 75( 图 7) 发送来的从相应的位置读出的 1 标记份的数据。
而且, 访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直到取得页间编码处理单元 数量 ( 偶数页组 51E 或者奇数页组 51O 内的数据页 50D( 图 6) 的页数与其偶数页组 51E 或 者奇数页组 51O 内的奇偶校验页 50P( 图 6) 的页数加起来的页数 ) 的标记的数据为止。而 且, 访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当在接下来取得页间编码处理单元数量的标记的数据时, 汇总 这些标记的数据, 作为页方向奇偶校验运算用数据 S15, 发送到错误校正码运算电路 119。
错误校正码运算电路 119, 在从访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提供了页方向奇偶运算用 数据 S15 时, 根据该页方向奇偶运算用数据 S15, 运算 ( 参照图 12(L) 以及图 13(L)) 页方向 奇偶校验 PZ( 图 10A、 10B), 把所得到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发送到访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另外, 错误校正码运算电路 119 把表示当前是否正在运算页方向奇偶校验的奇偶校验运算 状态信号 S16 发送到访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访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在根据奇偶校验运算状态信号 S16, 识别为由错误校正码 运算电路 119 进行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的运算后, 接收从错误校正码运算电路 119 提供的 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并且, 向存储器控制电路 63 发送作为数据写入请求的访问请求 S12。 而 且, 访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作为其结果, 在从存储器控制电路 63 提供了访问允许信号 S13 时, 经过数据总线 75 向存储器 62 发送 1 标记份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并且, 向地址生成电 路 64 发送表示由访问地址信号 S11 示出的页地址、 行号码以及页号码的块内位置信息 S14。 这样, 该 1 标记份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保存到存储器 62 内的相对应的块保存区域 62AX 中。
然后, 访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对于这时在错误校正码运算电路 119 中计算出的页方向奇偶 校验 PZ 的其余标记的数据也同样保存到存储器 62 中。
进而, 访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反复进行如上所述的处理, 直到结束对于这时作为 对象的偶数页组 51E 或者奇数页组 51O 的数据间编码处理为止。由此, 这时对于作为对象 的块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顺序地保存到存储器 62 中。
另一方面, 页间编码完成信号生成电路 120 当从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设定电路 111 提供了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信号 S3 的值是 「1」 的状态时, 若从列地址计数器 117 提供 了列方向完成信号 S9, 则如上述那样, 把图 12(M) 以及图 13(M) 那样的页间编码完成信号 S17 发送到页间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6( 图 7)。这样, 根据该页间编码完成信号 S17, 如上 述那样, 页间编码电路用块计数器 86 中的计数值增加 1。
另外, 页间编码处理信号生成电路 120 还向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发送该页 间编码完成信号 S17。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当时从第 2 比较器 101 提供了页间编码 处理允许信号 S1 的状态时, 在提供了页间编码完成信号 S17 时发送处理开始触发信号 S2。 由此, 开始对下一个块的页间编码处理。
另外, 图 14 表示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的具体结构。如从该图 14 中明确的 那样, 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由第 1 以及第 2D 双稳触发器电路 (bistable trigger circuit)130 和 131、 第 1 以及第 2 与电路 132、 或电路 134 构成。
而且, 向第 1D 双稳触发器电路 130 提供页间编码允许信号 S1, 该第 1D 双稳触发器 电路 130 输出翻转, 提供到第 1 与电路 132 的输入端。另外, 向第 1 与电路 132 的另一个输 入端, 如图 15(A) 所示, 提供在由页内编码部 71( 图 7) 进行的处理比由页间编码部 72( 图 7) 进行的处理至少超前 1 块份的期间 ( 时刻 t1 ~时刻 t6) 上升为高电平的页间编码允许 信号 S1。由此, 从第 1 与电路 132, 在页间编码允许信号 S1 的上升的定时 ( 时刻 t1、 t7) 输 出以脉冲状上升的第 1 与输出信号 S20, 把该信号提供到或电路 134 的一个输入端。
另外, 向第 2D 双稳触发器电路 131 提供来自页间编码完成信号生成电路 120 的页 间编码完成信号 S17, 该第 2D 双稳触发器电路 131 的输出提供到第 2 与电路 133 的一个输 入端。另外, 向第 2 与电路 133 的另一个输入端, 如图 15(B) 所示那样, 在每次结束 1 个块 的页间编码处理时, 提供以脉冲状上升的页间编码完成信号 S17。由此, 从第 2 与电路 133, 在页间编码允许信号 S1 上升的状态下, 输出在页间编码完成信号 S17 上升了的定时 ( 即, 在页内编码部 71 的处理比页间编码部 72 的处理超前一块以上的状态下, 页间编码部 72 结 束了 1 块份的页间编码处理的定时 ) 中上升的第 2 与输出信号 S21, 该信号提供到或电路 134 的另一个输入端。
这样, 或电路 134 输出如图 15(C) 所示的、 在从第 1 与电路 132 提供的第 1 与输出 信号 S20 以及第 2 与电路 133 提供的第 2 与输出信号 S21 的两者上升为高电平的定时中上 升的处理开始触发信号 S2。
在该情况下, 该处理开始触发信号 S2, 在由页内编码部 71 进行的页内编码处理比 由页间编码部 72 进行的页间编码处理超前一块以上时, 在 1 块份的页间编码处理结束后的 定时中顺序以脉冲状上升 ( 时刻 t2、 t3、 t4、 t5、 t8), 但在页间编码处理追上页内编码处理 的阶段 ( 页间编码允许信号为低电平的状态 : 时刻 t6) 中, 由于处理开始触发信号 S2 没有 上升, 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页间编码处理超越页内编码处理。图 16 表示上述那样构成的页间编码电路 85 中的页间编码处理的流程的概要。
在该页间编码电路 85 中, 等待来自第 2 比较器 101( 图 7) 的页间编码允许信号 S1 或者从页间编码完成信号生成电路 120 向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提供页间编码完成 信号 S17(SP40), 在接下来向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提供了页间编码允许信号 S1 或者 页间编码处理完成信号 S17 时, 根据从该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输出的处理开始触发 信号 S2, 分别把列地址计数器 117 的计数值 K3 以及行地址计数器 116 的计数值 K2 初始化 ( 设定为 「0」 )(SP41、 SP42)。
接着, 根据从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设定电路 111 输出的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信号 S3, 作为页地址计数器 115 的计数值 K1 的初始值, 设定作为偶数页组初始值用的初始值的 「0」 的同时 (SP43), 根据从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输出的处理开始触发信号 S2, 把页地 址计数器 115 的计数值 K1 初始化 (SP44)。
接着, 根据从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输出的处理开始触发信号 S2, 起动访 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从存储器 62 读出位于与根据这时提供的访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的 访问地址信号 S11 表示的页地址、 行号码以及页号码相对应的地址位置中的标记的数据 (SP45)。反复进行该处理, 直到页地址计数器 115 的计数值 K1 对于偶数页组内的前一页, 读出相同行以及相同列的标记的数据为止 (SP45 ~ SP47-SP45。)。
而 且, 在 接 下 来 页 地 址 计 数 器 115 的 计 数 值 K1 达 到 与 偶 数 页 组 内 的 数 据 页 50D( 图 6) 的页数相同的数值时, 从访问指令生成电路 118 向错误校正码运算电路 119 提供 这时从存储器 62 读出的各标记的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 在错误校正码运算电路 119 中运算 关于其偶数页组的其行以及列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SP48)。
然后, 这样计算出的页方向奇偶校验 PZ 在存储器 62 内的与由访问地址信号 S11 表示的页地址、 行号码以及页号码相对应的地址位置各写入 1 标记份 (SP49 ~ SP51-SP49)。
而且, 在接下来页地址计数器 115 的计数值 K1 达到与偶数页组 ( 或者奇数页组 ) 内的全部页数相同的数值时, 从页地址计数器 115 向页地址计数器初始值设定电路 111 以 及页地址计数器用或电路 112 提供页组完成信号 S5, 根据该页组完成信号 S5, 作为页地址 计数器 115 的初始值, 设定作为奇数页组用的初始值的 「1」 的同时, 把页地址计数器 115 初 始化 (SP52, SP53)。
接着, 对于奇数页组进行同样的处理 (SP44 ~ SP52), 在接下来结束对于奇数页组 的数间编码处理, 则从页地址计数器 115 向行地址计数器 116 提供页方向完成信号 S6, 行地 址计数器 116 的计数值仅升计数 1(SP54, SP55), 然后, 作为页地址计数器 115 的初始值, 设 定作为偶数页组用的初始值的 「0」 的同时, 对于把页地址计数器 115 初始化的新的行, 在进 行了同样处理以后, 反复同样的处理 (SP43 ~ SP54-SP43)。
而且, 在接下来行地址计数器 116 的计数值 K2 达到与 1 页的行数相同的数值时, 在从行地址计数器 116 向列地址计数器 117 提供行方向完成信号 S7, 列地址计数器 117 的 计数值仅升计数 1(SP56, SP57)。而且, 该行方向完成信号 S7 提供到行地址计数器用或电 路 113, 把行地址计数器 116 初始化, 然后反复同样的处理 (SP42 ~ SP56)。
而且, 页间编码电路 85, 在对于所有的行以及所有的列结束上述那样的处理时, 再 次等待来自第 2 比较器 101( 图 7) 的页间编码允许信号 S1, 或者从页间编码完成信号生成 电路 120 向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提供页间编码完成信号 S17, 在向处理开始信号生成电路 110 提供了该页间编码允许信号 S1 或者页间编码完成信号 S17 时, 对于下一个块反复 同样的处理 (SP40 ~ SP56-SP40)。
(3)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1 中, 由于把属于 1 个块的页分为 偶数页组 51E 以及奇数页组 51O 进行页间编码处理, 因此通过角度复用, 把相邻地记录在全 息影像盘 7 中的页之间分为不同的页, 计算页间错误校正码。从而, 再现时, 即使在发生了 相邻页之间的串扰失真的情况下, 由于错误比特分散在不同的页组中, 因此能够提高页间 错误校正码的错误校正能力, 相应地能够得到良好的再现信息。
(4) 其它的实施方式
另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叙述了把本发明适用于图 1 那样构成的光信息记录 再现装置 1 的情况, 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情况, 总而言之, 能够广泛地适用于把多页份的数据 角度复用地记录到全息影像盘 7 上的相同记录区域中的其它各种结构的光信息记录再现 装置和光信息记录装置。
另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叙述了页内编码电路 83 进行页内编码处理的情况, 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情况, 根据需要, 页内编码电路 83 也可以实施把页数据加密的扰频处 理、 添加页地址的页地址添加处理以及 / 或者在进行了错误校正编码等以后添加错误校正 码的处理。
进而,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叙述了页间编码电路 85 把 1 个块内的页分为偶数页 组 51E 以及奇数页组 51O 的 2 个页组, 在每一个页组单独执行页间编码处理的情况, 但本发 明不限于该情况, 只要是通过角度复用邻接记录的页之间不属于相同的组那样分为多个页 组, 则也可以把 1 个块内的页分为大于等于 3 个页组, 在每一个页组中单独执行页间编码处 理。
图 17 是表示在这样把 1 个块内的分为大于等于 3 个页组的情况下, 在页间编码电 路 85 中进行的页间编码处理的一系列流程的流程图。该页间编码处理只是在步骤 SP66、 步骤 SP68 以及步骤 SP70 中, 在 「k」 的文字中加入了这时所划分的页组数这一点不同, 步骤 SP60 ~步骤 SP76 中的其它处理与图 16 相同。
对于实施例进行了上述的记载, 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记载,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 理解, 在体现本发明要旨的附加权利要求范围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以及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