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1691672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8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21043.8

申请日:

2010.04.20

公开号:

CN102422191A

公开日:

2012.04.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6/38申请日:20100420|||公开

IPC分类号:

G02B6/38

主分类号:

G02B6/38

申请人: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片木山直干; 是枝雄一; 高桥久弥; 小田三纪雄; 小野秀之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9.05.26 JP 2009-126209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张宝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能够容易将光连接器向壳体安装、取下。与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81)连接的光连接器装置(11)具有:收容保持光连接器(61)的第一壳体(31);将该第一壳体(31)保持成浮动自如的第二壳体(41);将该第二壳体(41)向安装对象物(201)安装固定的固定构件(51),所述第一壳体(31)的被卡止部(35、37)与所述第二壳体(41)的卡止部(43、44)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卡合,且以所述第一壳体(31)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41)进行浮动的方式卡合,在与所述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81)连接的连接方向(A1)所正交的方向上使所述被卡止部(35、37)和所述卡止部(43、44)卡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连接器装置, 与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连接, 其特征在于, 光连接器装置具有 : 收容保持光连接器的第一壳体 ; 将该第一壳体保持成浮动自如的 第二壳体 ; 将该第二壳体向安装对象物安装固定的固定构件,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被卡止部,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卡止部, 所述被卡止部与所述卡止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卡合, 且以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 二壳体进行浮动的方式卡合, 在与所述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连接的连接方向所正交的方向 上使所述被卡止部和所述卡止部卡合。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光连接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卡止部具有突起收容部和卡止收容部, 所述卡止部具有突起和卡止突部, 所述 突起收容部与所述突起卡合, 所述卡止收容部与所述卡止突部卡合。
3: 一种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与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光连接器装置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具有收容保持所述对方侧光连接器的对方侧第二壳体和将 该对方侧第二壳体保持为拆装自如的对方侧第一壳体, 所述对方侧第一壳体安装于对方侧 安装对象物。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方侧第二壳体被卡合保持为相对于所述对方侧第一壳体进行浮动。

说明书


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光连接器彼此中, 在光连接器装置及与光连接器装置连接的对方光 连接器中至少一方设置浮动结构而进行浮动连接的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关联技术 1, 已知有具备安装于印制电路板的印制电路板壳体的底板连接器 ( 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 1)。
     印制电路板壳体上, 安装光连接器插销的多个插销孔排列成一列。印制电路板壳 体通过朝向底板的移动, 而与安装于底板的底板壳体嵌合。
     插入到印制电路板壳体的插销孔中而进行卡合保持的多个光连接器插销相对于 插入到底板壳体的插销孔中而进行卡合保持的多个光连接器插销一并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 在底板连接器中, 印制电路板侧的印制电路板壳体通过螺钉而固 定于印制电路板。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2-122754 号公报 ( 参照公报的图 24)
     就专利文献 1 的底板连接器而言, 在将光连接器插销插入到印制电路板壳体的插 销孔的作业中, 由于印制电路板壳体的插销孔与印制电路板接近, 因此光连接器相对于印 制电路板壳体的插销孔的插拔作业变得困难, 因此存在需要通过夹具来进行光连接器的插 拔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而,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将由壳体收容保持的光连接器向壳体 安装、 取下的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另外, 本发明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将壳体向安装对象物安装、 取下 时的作业性的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能得到一种光连接器装置, 与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连接, 其特征在于, 光连接器装置具有 : 收容保持光连接器的第一壳体 ; 将该第一壳体保持成浮 动自如的第二壳体 ; 将该第二壳体向安装对象物安装固定的固定构件,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 被卡止部,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卡止部, 所述被卡止部与所述卡止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卡合, 且以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浮动的方式卡合, 在与所述对方侧光连接器装 置连接的连接方向所正交的方向上使所述被卡止部和所述卡止部卡合。
     另外, 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 可以是所述被卡止部具有突起收容部和卡止收容 部, 所述卡止部具有突起和卡止突部, 所述突起收容部与所述突起卡合, 所述卡止收容部与 所述卡止突部卡合。
     另外, 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 可以是所述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具有收容保持所 述对方侧光连接器的对方侧第二壳体和将该对方侧第二壳体保持为拆装自如的对方侧第一壳体, 所述对方侧第一壳体安装于对方侧安装对象物。
     此外, 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 可以是所述对方侧第二壳体被卡合保持为相对于 所述对方侧第一壳体进行浮动。
     [ 发明效果 ]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的形态的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能够至少使安 装对象物侧的光连接器装置具有浮动结构, 而且通过形成为相对于安装对象物安装、 取下 光连接器装置的壳体的结构, 具有不需要夹具而容易进行光连接器的拆装作业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将光连接器装置和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连接 的状态, 并表示将光连接器装置安装于连接对象物的状态和将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安装于 对方侧连接对象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 2 是表示从图 1 所示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取下光连接器装置的状态的立体 图。
     图 3 是在将图 1 所示的光连接器装置从连接对象物取下的状态下, 表示对光连接 器装置进行了分解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 4A 是将图 2 所示的光连接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 4B 是从相反侧观察图 4A 所示的光连接器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 5 是在图 1 的插件安装有光连接器装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 6 是表示图 1 所示的安装于连接对象物的状态的光连接器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 7 是表示用于将图 6 所示的光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壳体从第二壳体取下的初始操 作的侧视图。
     图 8 是表示将图 7 所示的光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壳体从第二壳体取下的状态的侧视 图。
     图 9 是表示对图 1 所示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进行了分解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 10A 是将图 2 所示的对方侧光连接器翻过来而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 10B 是从相反侧观察图 10A 所示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而得到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将光连接器装置和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连接的 状态。图 2 表示从图 1 所示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取下光连接器装置的状态。
     参照图 1 及图 2, 光连接器装置 11 安装在安装对象物 201 的一面 201a。对方侧光 连接器装置 81 安装在对方侧安装对象物 301 的一面 301a。
     需要说明的是,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的安装对象物 201 及对方侧安装对象物 301 都 是印制配线基板。需要说明的是, 在以下的说明中, 将安装对象物 201 称为插件, 将对方侧 安装对象物 301 称为背板。
     插件 201 和背板 301 配置在它们的板面相互正交的方向。安装于插件 201 的光连 接器装置 11 通过嵌合而与安装于背板 301 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81 连接。需要说明的是, 背板 301 固定于未图示的框体。即, 安装于背板 301 的对方侧光连 接器装置 81 是插座侧的光连接器装置。安装于插件 201 的光连接器装置 11 是插销侧的光 连接器装置。
     图 3 表示从插件 201 取下光连接器装置 11, 然后按部件将光连接器装置 11 分解的 状态。
     如图 3 所示, 光连接器装置 11 具有 : 多个光连接器 61 ; 对光连接器 61 进行收容保 持的第一壳体 31 ; 将第一壳体 31 保持为浮动 ( 漂浮 ) 自如的第二壳体 41 ; 将第二壳体 41 安装固定于插件 201 的固定构件 51。
     安装于插件 201 的光连接器装置 11 通过向第一方向 ( 连接方向 )A1 移动而与对 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81 嵌合。
     在此, 以下, 将与第一方向 A1 相反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 A2, 在包括第一及第二方 向 A1、 A2 的共通的假想平面中, 将与第一及第二方向 A1、 A2 正交的方向中的一方向称为第 三方向 B1, 将与第三方向 B1 相反的方向称为第四方向 B2, 在各图中, 根据箭头按照图示进 行说明。
     此外, 在以下的说明中, 将与第一至第四方向 A1、 A2、 B1、 B2 正交的方向中的一方 向称为第五方向 C1, 将与第五方向 C1 相反的方向称为第六方向 C2, 在各图中, 根据箭头按 照图示进行说明。
     第一壳体 31 通过树脂材料制作。第一壳体 31 具有 : 与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81 嵌 合的嵌合部 32 ; 从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侧的嵌合部 32 的两端部分别向第二方向 A2 延伸 而相互对置的一对块部 33 ; 从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侧的嵌合部 32 的两端部分别向第一 方向 A1 侧延伸的薄板形状的一对嵌合卡止弹簧部 34。
     一对块部 33 分别具有 : 为了与第二壳体 41 卡止而形成于外表面 33a 的槽状的突 起收容部 35 ; 与突起收容部 35 在第二方向 A2 上隔着块部 33 的隔壁部 36 而形成于外表面 33a 的槽状的卡止收容部 37。通过突起收容部 35 及卡止收容部 37 构成被卡止部。
     一对嵌合卡止弹簧部 34 分别与嵌合部 32 的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侧的两端侧的 端面 32a 对置, 并向嵌合部 32 的端面 32a 侧弯曲。
     一对嵌合卡止弹簧部 34 各自的第二方向 A2 侧的端部与块部 33 连接。而且, 嵌合 卡止弹簧部 34 向第一方向 A1 侧延伸的端部成为自由端部 34a。在自由端部 34a 形成有向 第三方向 B1 及第四方向 B2 侧稍突出的一对嵌合卡止部 34b。
     而且, 第一壳体 31 的由嵌合部 32 的第二方向 A2 侧的后部和一对块部 33 所包围 的部分成为收容多个光连接器 61 的光连接器收容部 38。 在光连接器收容部 38 排列收容有 相对于插件 201 的一面 201a 成为水平的多个光连接器 61。
     在嵌合部 32 的第二方向 A2 侧的前部形成有以分别收容光连接器 61 的第一方向 A1 侧的前部的方式划分的多个嵌合卡止部 32b( 参照图 2)。
     第二壳体 41 通过对树脂材料进行成形加工而制作。第二壳体 41 具有 : 板状的基 部 42 ; 从基部 42 的一面 42a 向第四方向 B2 延伸而形成的柱状的一对突起 43 ; 从基部 42 的 一面 42a 向第四方向 B2 延伸而形成的单臂梁状的一对突起卡止部 44 ; 从基部 42 的另一面 向第三方向 B1 延伸的一对凸台部 45。
     一对突起 43 在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上相互对置。一对突起卡止部 44 在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上相互对置。而且, 突起 43 和突起卡止部 44 在第一及第二方向 A1、 A2 上 对置。需要说明的是, 突起 43 和突起卡止部 44 构成卡止部。
     突起 43 呈柱状, 是与第一壳体 31 的突起收容部 35 组合的部分。如下设定突起 43 与突起收容部 35 之间的尺寸, 即, 将突起 43 和突起收容部 35 组合时, 突起收容部 35 的底 面 35a 与突起 43 的在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上对置的侧面 43a 之间具有间隙 S1( 参照图 3、 图 5)。
     具体而言, 在本实施例中, 关于第五方向 C1 及第六方向 C2, 将一对突起收容部 的底面 35a 的相互间隔设定为 35.8mm, 并将一对突起 43 的侧面 43a 的相互间隔设定为 37.7mm。
     因此, 间隙 S1 最大设定为 1.9mm, 详细而言, 沿着第五方向 C1 或第六方向 C2 中任 一方向, 在使第一壳体 31 相对于第二壳体 41 偏斜的状态下, 间隙 S1 设定成为 1.9mm。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如上所述, 将间隙 S1 设定为最大 1.9mm, 但其具体 的尺寸可以根据实施形态适当设定。
     突起卡止部 44 具有 : 从基部 42 的一面 42a 延伸的薄板状的卡止弹簧部 44a ; 在卡 止弹簧部 44a 的前端部分形成的突部 44b。 突部 44b 具有随着从第四方向 B2 侧的前端朝向第三方向 B1 而向离开卡止弹簧部 44a 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44c。
     突起卡止部 44 是与第一壳体 31 的卡止收容部 37 组合的部分。 如下设定突起卡止 部 44 与卡止收容部 37 之间的尺寸, 即, 将突起卡止部 44 和卡止收容部 37 组合时, 突起卡 止部 44 的卡止弹簧部 44a 与卡止收容部 37 的在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上对置的侧面 37a 之间具有间隙 S2( 参照图 3、 图 5)。
     具体而言, 在本实施例中, 关于第五方向 C1 及第六方向 C2, 将一对卡止收容部 37 的底面 37d 的相互间隔设定为 35.8mm, 并将一对卡止弹簧部 44a 的相互间隔设定为 37.7mm。
     因此, 间隙 S2 最大设定为 1.9mm, 详细而言, 沿着第五方向 C1 或第六方向 C2 中任 一方向, 在使第一壳体 31 相对于第二壳体 41 偏斜的状态下, 间隙 S2 设定成为 1.9mm。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如上所述, 将间隙 S2 设定为最大 1.9mm, 但其具体 的尺寸可以根据实施形态适当设定。
     而且, 如下设定突起卡止部 44 和卡止收容部 37 的尺寸, 即, 将突起卡止部 44 和卡 止收容部 37 组合时, 在第三及第四方向 B1、 B2 上, 突起卡止部 44 的突部 44b 的卡止面 44d 与块部 33 的抵接面 33d 之间具有间隙 S3( 参照图 6)。
     具体而言, 在本实施例中, 关于第三方向 B1 及第四方向 B2, 将从基部 42 的一面 42a 到第二壳体的突起卡止部 44 的卡止面 44d 的尺寸设定为 5.6mm, 并将从 ( 使第一壳体 31 相对于第二壳体 41 未浮动的状态下 ) 基部 42 的一面 42a 到块部 33 的抵接面 33d 的尺 寸设定为 5.0mm。
     因此, 间隙 S3 设定为最大 0.6mm, 详细而言, 在使第一壳体 31 相对于第二壳体 41 未浮动的状态下, 设定成为 0.6mm。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如上所述, 将间隙 S3 设定为最大 0.6mm, 但其具体 的尺寸可以根据实施形态适当设定。
     在基部 42 的中央部分形成有为了收容固定构件 51 而将基部 42 的板面的一部分 去除所开设的开口部 45。开口部 45 具有在沿着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相互对置的一对缘 边 45a 处相互面对的一对卡止片 45b。
     一对卡止片 45b 向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稍突出。而且, 卡止片 45b 位于一对缘 边 45a 的第一及第二方向 A1、 A2 的中央部分。
     而且, 在开口部 45 形成有沿着第一及第二方向 A1、 A2 相互对置的一对抵接片 45c。 一对抵接片 45c 从与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平行的一对缘边 45d 向第三方向 B1 延伸。
     作为一例, 可以在对薄的一张金属材料进行冲裁后, 通过实施弯曲加工而制作固 定构件 51。固定构件 51 具有 : 平板状的固定部 53 ; 与固定部 53 连接的多个端子部 52 ; 与 固定部 53 连接的一对弹簧板部 55 ; 形成于固定部 53 的一对切口部 56。
     端子部 52 分别从固定部 53 的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的两缘边 51a 向第三方向 B1 延伸。弹簧板部 55 从与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平行的一对缘边 53c 向第三方向 B1 延伸。 切口部 56 是在第一及第二方向 A1、 A2 上的一对端子部 52 之间对一对两缘边 51a 向第五及 第六方向 C1、 C2 进行切口而形成的部分。
     在弹簧板部 55 形成有通过将该弹簧板部 55 切起而成的单臂梁状的弹簧部 55a。 弹簧部 55a 的第三方向 B1 的端部与弹簧板部 55 连接。 如图 4(A) 及图 4(B) 所示, 光连接器 61 具有 : 四边形形状的套圈 62 ; 由套圈 62 保 持的多个光纤 63 ; 将套圈 62 的除套圈嵌合面 62a 之外的周围面覆盖, 并保持套圈 62 的金 属制的外壳 74。
     在本实施例中, 将光连接器 61 的厚度尺寸 ( 第三方向 B1 及第四方向 B2 上的尺 寸 ) 设定为 4.1mm。
     需 要 说明 的是, 在本 实施例 中, 如上 所述, 将 光连接器 61 的厚度尺寸设 定为 4.1mm, 但其具体的尺寸可以根据实施形态适当设定。
     带式光纤 65 是将多根光纤 63 相互排列且隔开间隔而通过带状的树脂材料进行保 持所制作的部件。光纤 63 的前端面成为与套圈嵌合面 62a 大致同一面。在套圈嵌合面 62a 上, 一对引导销 67 向第一方向 A1 突出而形成在多根光纤 63 的两侧的套圈嵌合面 62a。
     作为一例, 可以在对薄金属板进行冲裁后, 通过实施弯曲加工而制作外壳 74。 单臂 梁状的光连接器卡止部 75 以与套圈 62 的第一面 62b 对置的方式形成于外壳 74。光连接器 卡止部 75 的第二方向 A2 的端部与外壳 74 的后端部连接。光连接器卡止部 75 的第一方向 A1 侧成为自由端部 75a。在自由端部 75a 形成有向第三及第四方向 B3、 B4 突出的一对卡止 部 75b。
     而且, 光连接器卡止部 75 具有通过使第一及第二方向 A1、 A2 的中间部分向稍离开 套圈 62 的方向弯曲而形成的按压部 75c。按压部 75c 被按压时, 自由端部 75a 朝向第一面 62b 位移。
     另外, 在外壳 74 形成有第一按压弹簧部 76a, 该第一按压弹簧部 76a 通过对与第一 及第二方向 A1、 A2 平行的一对外壳侧板 76 的各自的板部分的局部进行切口而形成。上述 的第一按压弹簧部 76a 与套圈 62 的第二面 62d 抵接并进行按压。
     此外, 在外壳 74 形成有与套圈 62 的第一面 62b 对置的一对第二按压弹簧部 76c。 所述第二按压弹簧部 76c 与在套圈 62 的第一面 62b 形成的台阶部 62c 抵接而按压并保持
     套圈 62。
     如图 3 所示, 在插件 201 形成有供第二壳体 41 的凸台部 45 插入的一对凸台插入 孔 202、 通过压配合将固定构件 51 的四个端子部 52 分别压入的四个端子压入孔 203 ; 供固 定构件 51 的弹簧板部 55 插入的一对弹簧插入孔 204。弹簧插入孔 204 是在第五及第六方 向 C1、 C2 上较长的孔。
     以下, 说明光连接器装置 11 向插件 201 的固定及光连接器装置 11 的组装。
     首先, 将第二壳体 41 安装于插件 201。此时, 第二壳体 41 的一对凸台部 45 分别向 插件 201 的凸台插入孔 202 压入。接着, 将固定构件 51 向第二壳体 41 的开口部 45 插入, 将固定构件 51 的一对弹簧板部 55 分别插入到插件 201 的弹簧插入孔 204 中时, 在弹簧板 部 55 形成的弹簧部 55a 以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插入, 弹性变形复原而卡止于插件 201 的另 一面 ( 未图示 )。由此, 将第二壳体 41 和固定构件 51 固定于插件 201。需要说明的是, 也 可以通过卡止片 45b 和切口部 56 的结构, 将固定构件 51 卡止于第二壳体 41。
     因此, 固定构件 51 的弹簧板部 55 及端子部 52 的第三方向 B1 侧几乎全部成为向 第二壳体 41 的基部 42 的另一面突出的状态。
     固定构件 51 的端子部 52 被压入到插件 201 的端子压入孔 203。需要说明的是, 端 子部 52 与在插件 201 的另一面设置的电路进行钎焊, 通过固定构件 51 而与光连接器 61 的 外壳 74 连接, 从而进行接地连接。 第二壳体 41 及固定构件 51 安装于插件 201, 因此相对于插件 201 不会向第一及第 二方向 A1、 A2、 第三及第四方向 B1、 B2 移动。
     在将第二壳体 41 及固定构件 51 安装于插件 201 之后, 在第一壳体 31 的光连接器 收容部 38 安装光连接器 61。此时, 若将多个光连接器 61 一个个地向第一方向 A1 插入到在 第一壳体 31 的嵌合部 32 形成的多个嵌合卡止部 32b 中, 则在光连接器 61 的光连接器卡止 部 75 形成的卡止部 75b 被卡止在嵌合卡止部 32b 的内部。
     然后, 将安装有光连接器 61 的第一壳体 31 安装于第二壳体 41。第一壳体 31 的突 起收容部 35 及卡止收容部 37 和第二壳体 41 的突起 43 及卡止突部 44 卡合成拆装自如, 且 卡合成使第一壳体 31 相对于第二壳体 41 浮动。
     图 5 表示在插件 201 安装有光连接器装置 11 的状态。 图 6 表示从侧面观察图 5( 在 插件 201 安装有光连接器装置 11 的状态 ) 的一部分的状态。
     参照图 5 及图 6, 在插件 201 安装有光连接器装置 11 的状态下, 将第二壳体 41 的 突起 43 和第一壳体 31 的突起收容部 35 组合。在将突起 43 和突起收容部 35 组合时, 在突 起收容部 35 的底面 35a 与突起 43 的在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上对置的侧面 43a 之间具有 间隙 S1。
     另外, 将突起卡止部 44 和卡止收容部 37 组合时, 在突起卡止部 44 与卡止收容部 37 的底面 37d 之间具有沿着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的间隙 S2。
     因此, 第一壳体 31 通过与第二壳体 41 之间的间隙 S1、 S2 而能够向第五及第六方 向 C1、 C2 移动。
     此外, 如图 6 所示, 将突起卡止部 44 和卡止收容部 37 组合时, 在第三及第四方向 B1、 B2 上, 突起卡止部 44 的突部 44b 与块部 33 的抵接面 33d 之间具有间隙 S3。
     因此, 第一壳体 31 通过与第二壳体 41 之间的间隙 S3 而能够向第三及第四方向
     B1、 B2 移动, 因此第一壳体 31 成为相对于第二壳体 41 在间隙 S3 的可动范围内浮动自如的 浮动结构。
     图 7 表示用于将图 6 所示的光连接器装置 11 的第一壳体 31 从第二壳体 41 取下 的初始操作。图 8 表示将图 7 所示的光连接器装置 11 的第一壳体 31 取下的状态。
     为了从第二壳体 41 取下第一壳体 31, 如图 7 所示, 通过使第二壳体 41 的卡止弹簧 部 44a 向突起 43 侧弯曲, 而使突部 44b 移动。
     如此, 在使突部 44b 移动后, 向第四方向 B2 拉出第一壳体 31 时, 如图 8 所示, 能够 从第二壳体 41 取下第一壳体 31。
     因此, 插件 201 侧的光连接器装置 11 由于能够从插件 201 取下光连接器装置 11 的第一壳体 31, 因此不需要夹具而容易进行光连接器 61 的拆装。需要说明的是, 取下第一 壳体 31 后的第二壳体 41 的卡止弹簧部 44a 返回图 3 所示的自然状态。
     另外, 为了将光连接器装置 11 的第一壳体 31 向第二壳体 41 安装, 而从图 8 所示 的取下状态开始, 使第一壳体 31 向第三方向 B1 移动而将第二壳体 41 的突起 43 插入到第 一壳体 31 的突起收容部 35。同时, 在第一壳体 31 的卡止收容部 37 中插入第二壳体 41 的 突起卡止部 44。
     此时, 在卡止收容部 37 的侧面 ( 壁面 )37a 形成有倾斜面 37f, 该倾斜面 37f 与在 突起卡止部 44 的突部 44b 形成的倾斜面 44c 进行滑动接触。
     因此, 通过利用卡止收容部 37 的倾斜面 37f 来按压突部 44b 的倾斜面 44c, 而能够 使卡止弹簧部 44a 弯曲并进行安装。
     如图 9 所示, 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81 具有 : 收容保持对方侧光连接器 161 的对方 侧第二壳体 ( 内壳体 )101 ; 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保持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的对方侧第一壳体 ( 外壳体 )91。
     对方侧第一壳体 91 由树脂材料制作, 制作成两面敞开的长方体形状。
     对方侧第一壳体 91 的内侧成为供光连接器装置 11 的第一壳体 31 的嵌合部 32 嵌 合的对方侧嵌合部 92。在对方侧嵌合部 92 的第三及第四方向 B1、 B2 上对置的一对第一壁 部 94 的第一内壁面 94a 分别形成有一对对方侧第一卡止部 94b。对方侧第一卡止部 94b 是 通过使一对第一内壁面 94a 朝向外壁面形成凹状而成为台阶形状和台阶部的部分。
     对方侧第一壳体 91 安装在背板 301 的一面 301a。在对方侧嵌合部 92 的第三及第 四方向 B1、 B2 上对置的一对第一壁部 94 的外壁面分别安装或压入有在背板 301 的导电垫 95 上钎焊的一对压紧件 94。
     压紧件 94c 的另一端通过与在背板 301 的一面 301a 形成的导电垫 95 进行钎焊而 被固定。
     此外, 在对方侧第一壳体 91 中的一对第二壁部 97 分别形成有开口部 97a, 这一对 第二壁部 97 与一对第一壁部 94 连接, 且在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上对置。在第二壁部 97 的开口部 97a 的缘面 97b 形成有在第一及第二方向 A1、 A2 上倾斜的锥形状的各一对对方突 起 97d。
     在对方侧第一壳体 91 的对方突起 97d 卡止有在单臂梁状的嵌合卡止弹簧部 34 的 自由端部 34a 形成的嵌合卡止部 34b, 该嵌合卡止弹簧部 34 形成在光连接器装置 11 的第一 壳体 31。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制作成长方体形状, 通过相对于对方侧第一壳体 91 的对方侧 嵌合部 92 向第二方向 A2 插入而由对方侧第一壳体 91 保持。
     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通过树脂材料制作。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具有 : 为了与对方 侧光连接器装置 81 嵌合而沿着第一及第二方向 A1、 A2 贯通的多个对方侧嵌合部 132 ; 从对 方侧第二壳体 101 的对置的一对面 101a 分别在第二方向 A2 上超过对方侧嵌合部 132 的第 二方向 A2 侧的对方侧嵌合面 132a 而呈单臂梁状延伸的薄板形状的各一对对方侧嵌合卡止 弹簧部 134 ; 从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侧的两端部分别向第一方向 A1 延伸的薄板形状的一 对对方侧突部 136。
     对方侧嵌合卡止弹簧部 134 分别在第三及第四方向 B1、 B2 上对置, 向第三及第四 方向 B1、 B2 侧弯曲。
     对方侧嵌合卡止弹簧部 134 各自的向第二方向 A2 侧延伸的端部成为自由端部 134a。 各个自由端部 134a 中, 一方形成向第三方向 B1 稍突出的对方侧卡止部 134b, 另一方 形成向第四方向 B2 稍突出的对方侧卡止部 134b。
     此外, 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的对方侧嵌合部 132 的内部成为收容多个对方侧光连 接器 161 的对方侧光连接器收容部 138。在对方侧光连接器收容部 138 排列并收容有与背 板 301 的一面 301a 垂直的多个对方侧光连接器 161。 对方侧光连接器收容部 138 被划分成分别收容对方侧光连接器 161。
     如图 10(A) 及图 10(B) 所示, 对方侧光连接器 161 具有 : 板状的对方侧套圈 162 ; 由 对方侧套圈 162 保持的多个对方侧光纤 163 ; 覆盖对方侧套圈 162 的除对方侧嵌合面 162a 之外的周围面, 并保持对方侧套圈 162 的金属制的对方侧外壳 174。
     对方侧带式光纤 165 是将多根对方侧光纤 163 相互排列且隔开间隔而通过带状的 树脂材料制作的部件。
     对方侧光纤 163 的前端向对方侧套圈 162 的套圈嵌合面 162a 露出。在对方侧套 圈 162 的对方侧嵌合面 162a 上, 一对引导孔 167 从对方侧嵌合面 162a 向对方侧套圈 162 的内部沿着第一方向 A1 形成在多根对方侧光纤 163 的两侧的对方侧嵌合面 162a。引导孔 167 是供套圈 62 的一对引导销 67 插入的部分。
     在对方侧外壳 174 形成有与对方侧套圈 162 的一面 162b 对置的单臂梁状的对方 侧光连接器卡止片 175。对方侧光连接器卡止片 175 的第一方向 A1 的端部与对方侧外壳 174 的后端部连接, 且第二方向 A2 的前端成为自由端部 175a。在自由端部 175a 形成有向 第三及第四方向 B3、 B4 突出的对方侧卡止片 175b。
     而且, 对方侧光连接器卡止片 175 具有对方侧按压部 175c, 该对方侧按压部 175c 通过使第一及第二方向 A1、 A2 的中间部分向稍离开对方侧套圈 162 的方向弯曲而形成。
     对方侧光连接器卡止片 175 按压对方侧按压部 175c 时, 自由端部 175a 向对方侧 套圈 162 的一面 162b 侧位移。
     而且, 在对方侧外壳 174 形成有对方侧外壳弹簧片 176a, 该对方侧外壳弹簧片 176a 对与第一及第二方向 A1、 A2 平行的一对对方侧外壳 174 的侧板 176 的局部分别进行切 口而形成。所述对方侧外壳弹簧片 176a 与对方侧套圈 162 的侧面 162d 抵接而进行按压。
     而且, 在对方侧外壳 174 形成有与对方侧套圈 162 的一面 162b 对置的一对对方侧 按压弹簧片 176c。上述的对方侧按压弹簧片 176c 与在对方侧套圈 162 的一面 162b 形成的
     台阶部 162c 抵接而按压保持对方侧套圈 162。
     以下, 说明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81 向背板 301 的固定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81 的组装。
     首先, 将对方侧第一壳体 91 向背板 301 的一面 301a 安装。需要说明的是, 虽然未 图示, 但在背板 301 形成有与对方侧嵌合部 92 的开口大致相同尺寸的贯通孔。
     在对方侧第一壳体 91 的固定部 94c 固定压紧件 95, 通过将压紧件 95 的一端部压 入固定部 94c 而进行固定。压紧件 95 的另一端通过与在背板 301 的一面 301a 形成的导电 垫进行钎焊而被固定。
     接下来, 在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的划分出的对方侧光连接器收容部 138 分别沿着 第二方向 A2 插入并卡止对方侧光连接器 161。此时, 若将多个对方侧光连接器 161 一个个 地向第二方向 A2 分别插入到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的对方侧嵌合部 132 的划分出的对方侧 光连接器收容部 138 中, 则在内部卡止于对方侧卡止部 ( 未图示 ), 其中该对方侧卡止部形 成在对方侧光连接器 161 的对方侧光连接器收容部 138 内。
     然后, 将安装有对方侧光连接器 161 的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沿着第二方向 A2 插入 并安装于对方侧第一壳体 91。此时, 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的对方侧嵌合卡止弹簧部 134 的 对方侧卡止部 134b 与对方侧第一壳体 91 的对方侧第一卡止部 94b 卡合。 需要说明的是, 对方侧嵌合卡止弹簧部 134 的对方侧卡止部 134b 与对方侧第一卡 止部 94b 卡合成拆装自如, 且卡合成使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相对于对方侧第一壳体 91 浮 动。
     即, 通过在第一及第二方向 A1、 A2、 第五及第六方向 C1、 C2 上具有对方侧卡止部 134b 与对方侧第一卡止部 94b 之间的间隔而能够形成浮动结构。
     而且, 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的对方侧突部 136 与在对方侧第一壳体 91 的开口部 97a 形成的缘面 97b 的内缘抵接。
     通过对安装于插件 201 的光连接器装置 11 进行向第一方向 A1 的嵌合操作而与安 装于背板 301 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81 连接。此时, 在各一对对方突起 97d 卡止有在单臂 梁状的嵌合卡止弹簧部 34 的自由端部 34a 形成的嵌合卡止部 34b, 其中所述各一对对方突 起 97d 形成在对方侧第一壳体 91 的第二壁部 97 的开口部 97a 的缘面 97b, 该嵌合卡止弹簧 部 34 形成在光连接器装置 11 的第一壳体 31。
     需要说明的是, 嵌合卡止部 34b 在超过了对方突起 97d 之后, 与对方突起 97d 卡 合, 若从卡合状态开始向第二方向 A2 拉拔光连接器装置 11, 则对方突起 97d 与嵌合卡止部 34b 松脱, 因此能够将光连接器装置 11 从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81 取下。
     为了将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81 的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从对方侧第一壳体 91 取 下, 通过将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的对方侧嵌合卡止弹簧部 134 的对方侧卡止部 134b 向第三 及第四方向 B1、 B2 按压, 而解除与对方侧第一卡止部 94b 的卡合, 从而能够取下。对方侧第 二壳体 101 的对方侧嵌合卡止弹簧部 134 在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被取下后返回自然状态。
     因此, 能够使背板 301 侧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81 具有浮动结构。而且, 通过从 背板 301 取下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81 的对方侧第二壳体 101, 不需要夹具而容易进行对方 侧光连接器 161 的拆装。
     符号说明 :
     11 31 35 37 41 43 44 51 61 81 91 101 161 201 301光连接器装置 第一壳体 突起收容部 ( 被卡止部 ) 卡止收容部 ( 被卡止部 ) 第二壳体 突起 ( 卡止部 ) 突起卡止部 ( 卡止部 ) 固定构件 光连接器 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对方侧第一壳体 对方侧第二壳体 对方侧光连接器 安装对象物 ( 插件 ) 对方侧安装对象物 ( 背板 )

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22191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4.18CN102422191A*CN102422191A*(21)申请号 201080021043.8(22)申请日 2010.04.202009-126209 2009.05.26 JPG02B 6/38(2006.01)(71)申请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片木山直干 是枝雄一 高桥久弥小田三纪雄 小野秀之(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代理人张宝荣(54) 发明名称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57) 摘要能够容易将光连接器向壳体安装、取下。与对方。

2、侧光连接器装置(81)连接的光连接器装置(11)具有:收容保持光连接器(61)的第一壳体(31);将该第一壳体(31)保持成浮动自如的第二壳体(41);将该第二壳体(41)向安装对象物(201)安装固定的固定构件(51),所述第一壳体(31)的被卡止部(35、37)与所述第二壳体(41)的卡止部(43、44)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卡合,且以所述第一壳体(31)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41)进行浮动的方式卡合,在与所述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81)连接的连接方向(A1)所正交的方向上使所述被卡止部(35、37)和所述卡止部(43、44)卡合。(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1.11.1。

3、4(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0/056974 2010.04.20(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0/137426 JA 2010.12.02(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9 页CN 102422203 A 1/1页21.一种光连接器装置,与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光连接器装置具有:收容保持光连接器的第一壳体;将该第一壳体保持成浮动自如的第二壳体;将该第二壳体向安装对象物安装固定的固定构件,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被卡止部,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卡止部,所述被卡止部与所述卡止部以。

4、拆装自如的方式卡合,且以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浮动的方式卡合,在与所述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连接的连接方向所正交的方向上使所述被卡止部和所述卡止部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卡止部具有突起收容部和卡止收容部,所述卡止部具有突起和卡止突部,所述突起收容部与所述突起卡合,所述卡止收容部与所述卡止突部卡合。3.一种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具有收容保持所述对方侧光连接器的对方侧第二壳体和将该对方侧第二壳体保持为拆装自如的对方侧第一壳体,所述对方侧第一壳体安装于对方侧安装对象物。4.根据权利要求3。

5、所述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方侧第二壳体被卡合保持为相对于所述对方侧第一壳体进行浮动。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22191 ACN 102422203 A 1/10页3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在光连接器彼此中,在光连接器装置及与光连接器装置连接的对方光连接器中至少一方设置浮动结构而进行浮动连接的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背景技术0002 作为关联技术1,已知有具备安装于印制电路板的印制电路板壳体的底板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003 印制电路板壳体上,安装光连接器插销的多个插销孔排列成一列。印制电路板壳体通过朝向底板的移。

6、动,而与安装于底板的底板壳体嵌合。0004 插入到印制电路板壳体的插销孔中而进行卡合保持的多个光连接器插销相对于插入到底板壳体的插销孔中而进行卡合保持的多个光连接器插销一并连接。0005 需要说明的是,在底板连接器中,印制电路板侧的印制电路板壳体通过螺钉而固定于印制电路板。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22754号公报(参照公报的图24)0007 就专利文献1的底板连接器而言,在将光连接器插销插入到印制电路板壳体的插销孔的作业中,由于印制电路板壳体的插销孔与印制电路板接近,因此光连接器相对于印制电路板壳体的插销孔的插拔作业变得困难,因此存在需要通过夹具来进行光连接器的插拔这样的问题。

7、。发明内容0008 因而,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将由壳体收容保持的光连接器向壳体安装、取下的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0009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将壳体向安装对象物安装、取下时的作业性的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001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能得到一种光连接器装置,与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光连接器装置具有:收容保持光连接器的第一壳体;将该第一壳体保持成浮动自如的第二壳体;将该第二壳体向安装对象物安装固定的固定构件,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被卡止部,0011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卡止部,所述被卡止部与所述卡止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卡合,且以所述第。

8、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浮动的方式卡合,在与所述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连接的连接方向所正交的方向上使所述被卡止部和所述卡止部卡合。0012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可以是所述被卡止部具有突起收容部和卡止收容部,所述卡止部具有突起和卡止突部,所述突起收容部与所述突起卡合,所述卡止收容部与所述卡止突部卡合。0013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可以是所述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具有收容保持所述对方侧光连接器的对方侧第二壳体和将该对方侧第二壳体保持为拆装自如的对方侧第说 明 书CN 102422191 ACN 102422203 A 2/10页4一壳体,所述对方侧第一壳体安装于对方侧安装对象物。001。

9、4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可以是所述对方侧第二壳体被卡合保持为相对于所述对方侧第一壳体进行浮动。0015 发明效果001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的形态的光连接器装置及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能够至少使安装对象物侧的光连接器装置具有浮动结构,而且通过形成为相对于安装对象物安装、取下光连接器装置的壳体的结构,具有不需要夹具而容易进行光连接器的拆装作业的优点。附图说明0017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将光连接器装置和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连接的状态,并表示将光连接器装置安装于连接对象物的状态和将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安装于对方侧连接对象物的状态的立体图。0018 图2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

10、取下光连接器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0019 图3是在将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装置从连接对象物取下的状态下,表示对光连接器装置进行了分解的状态的立体图。0020 图4A是将图2所示的光连接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0021 图4B是从相反侧观察图4A所示的光连接器而得到的立体图。0022 图5是在图1的插件安装有光连接器装置的状态的主视图。0023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安装于连接对象物的状态的光连接器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0024 图7是表示用于将图6所示的光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壳体从第二壳体取下的初始操作的侧视图。0025 图8是表示将图7所示的光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壳体从第二壳体取下的状态的侧视图。0026 图。

11、9是表示对图1所示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进行了分解的状态的立体图。0027 图10A是将图2所示的对方侧光连接器翻过来而放大表示的立体图。0028 图10B是从相反侧观察图10A所示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而得到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0029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将光连接器装置和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连接的状态。图2表示从图1所示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取下光连接器装置的状态。0030 参照图1及图2,光连接器装置11安装在安装对象物201的一面201a。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81安装在对方侧安装对象物301的一面301a。0031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的安装对象物201及对方侧安装对象物301都。

12、是印制配线基板。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安装对象物201称为插件,将对方侧安装对象物301称为背板。0032 插件201和背板301配置在它们的板面相互正交的方向。安装于插件201的光连接器装置11通过嵌合而与安装于背板301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81连接。说 明 书CN 102422191 ACN 102422203 A 3/10页50033 需要说明的是,背板301固定于未图示的框体。即,安装于背板301的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81是插座侧的光连接器装置。安装于插件201的光连接器装置11是插销侧的光连接器装置。0034 图3表示从插件201取下光连接器装置11,然后按部件将光连接器装置。

13、11分解的状态。0035 如图3所示,光连接器装置11具有:多个光连接器61;对光连接器61进行收容保持的第一壳体31;将第一壳体31保持为浮动(漂浮)自如的第二壳体41;将第二壳体41安装固定于插件201的固定构件51。0036 安装于插件201的光连接器装置11通过向第一方向(连接方向)A1移动而与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81嵌合。0037 在此,以下,将与第一方向A1相反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A2,在包括第一及第二方向A1、A2的共通的假想平面中,将与第一及第二方向A1、A2正交的方向中的一方向称为第三方向B1,将与第三方向B1相反的方向称为第四方向B2,在各图中,根据箭头按照图示进行说明。003。

14、8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第一至第四方向A1、A2、B1、B2正交的方向中的一方向称为第五方向C1,将与第五方向C1相反的方向称为第六方向C2,在各图中,根据箭头按照图示进行说明。0039 第一壳体31通过树脂材料制作。第一壳体31具有:与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81嵌合的嵌合部32;从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侧的嵌合部32的两端部分别向第二方向A2延伸而相互对置的一对块部33;从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侧的嵌合部32的两端部分别向第一方向A1侧延伸的薄板形状的一对嵌合卡止弹簧部34。0040 一对块部33分别具有:为了与第二壳体41卡止而形成于外表面33a的槽状的突起收容部35;与突起收容部3。

15、5在第二方向A2上隔着块部33的隔壁部36而形成于外表面33a的槽状的卡止收容部37。通过突起收容部35及卡止收容部37构成被卡止部。0041 一对嵌合卡止弹簧部34分别与嵌合部32的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侧的两端侧的端面32a对置,并向嵌合部32的端面32a侧弯曲。0042 一对嵌合卡止弹簧部34各自的第二方向A2侧的端部与块部33连接。而且,嵌合卡止弹簧部34向第一方向A1侧延伸的端部成为自由端部34a。在自由端部34a形成有向第三方向B1及第四方向B2侧稍突出的一对嵌合卡止部34b。0043 而且,第一壳体31的由嵌合部32的第二方向A2侧的后部和一对块部33所包围的部分成为收容多个光。

16、连接器61的光连接器收容部38。在光连接器收容部38排列收容有相对于插件201的一面201a成为水平的多个光连接器61。0044 在嵌合部32的第二方向A2侧的前部形成有以分别收容光连接器61的第一方向A1侧的前部的方式划分的多个嵌合卡止部32b(参照图2)。0045 第二壳体41通过对树脂材料进行成形加工而制作。第二壳体41具有:板状的基部42;从基部42的一面42a向第四方向B2延伸而形成的柱状的一对突起43;从基部42的一面42a向第四方向B2延伸而形成的单臂梁状的一对突起卡止部44;从基部42的另一面向第三方向B1延伸的一对凸台部45。0046 一对突起43在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上。

17、相互对置。一对突起卡止部44在第五及说 明 书CN 102422191 ACN 102422203 A 4/10页6第六方向C1、C2上相互对置。而且,突起43和突起卡止部44在第一及第二方向A1、A2上对置。需要说明的是,突起43和突起卡止部44构成卡止部。0047 突起43呈柱状,是与第一壳体31的突起收容部35组合的部分。如下设定突起43与突起收容部35之间的尺寸,即,将突起43和突起收容部35组合时,突起收容部35的底面35a与突起43的在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上对置的侧面43a之间具有间隙S1(参照图3、图5)。0048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五方向C1及第六方向C2,将一。

18、对突起收容部的底面35a的相互间隔设定为35.8mm,并将一对突起43的侧面43a的相互间隔设定为37.7mm。0049 因此,间隙S1最大设定为1.9mm,详细而言,沿着第五方向C1或第六方向C2中任一方向,在使第一壳体31相对于第二壳体41偏斜的状态下,间隙S1设定成为1.9mm。005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将间隙S1设定为最大1.9mm,但其具体的尺寸可以根据实施形态适当设定。0051 突起卡止部44具有:从基部42的一面42a延伸的薄板状的卡止弹簧部44a;在卡止弹簧部44a的前端部分形成的突部44b。0052 突部44b具有随着从第四方向B2侧的前端朝向第三方向B。

19、1而向离开卡止弹簧部44a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44c。0053 突起卡止部44是与第一壳体31的卡止收容部37组合的部分。如下设定突起卡止部44与卡止收容部37之间的尺寸,即,将突起卡止部44和卡止收容部37组合时,突起卡止部44的卡止弹簧部44a与卡止收容部37的在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上对置的侧面37a之间具有间隙S2(参照图3、图5)。0054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五方向C1及第六方向C2,将一对卡止收容部37的底面37d的相互间隔设定为35.8mm,并将一对卡止弹簧部44a的相互间隔设定为37.7mm。0055 因此,间隙S2最大设定为1.9mm,详细而言,沿着第五方向C1或。

20、第六方向C2中任一方向,在使第一壳体31相对于第二壳体41偏斜的状态下,间隙S2设定成为1.9mm。005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将间隙S2设定为最大1.9mm,但其具体的尺寸可以根据实施形态适当设定。0057 而且,如下设定突起卡止部44和卡止收容部37的尺寸,即,将突起卡止部44和卡止收容部37组合时,在第三及第四方向B1、B2上,突起卡止部44的突部44b的卡止面44d与块部33的抵接面33d之间具有间隙S3(参照图6)。0058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三方向B1及第四方向B2,将从基部42的一面42a到第二壳体的突起卡止部44的卡止面44d的尺寸设定为5.6m。

21、m,并将从(使第一壳体31相对于第二壳体41未浮动的状态下)基部42的一面42a到块部33的抵接面33d的尺寸设定为5.0mm。0059 因此,间隙S3设定为最大0.6mm,详细而言,在使第一壳体31相对于第二壳体41未浮动的状态下,设定成为0.6mm。006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将间隙S3设定为最大0.6mm,但其具体的尺寸可以根据实施形态适当设定。说 明 书CN 102422191 ACN 102422203 A 5/10页70061 在基部42的中央部分形成有为了收容固定构件51而将基部42的板面的一部分去除所开设的开口部45。开口部45具有在沿着第五及第六方向C1、。

22、C2相互对置的一对缘边45a处相互面对的一对卡止片45b。0062 一对卡止片45b向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稍突出。而且,卡止片45b位于一对缘边45a的第一及第二方向A1、A2的中央部分。0063 而且,在开口部45形成有沿着第一及第二方向A1、A2相互对置的一对抵接片45c。一对抵接片45c从与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平行的一对缘边45d向第三方向B1延伸。0064 作为一例,可以在对薄的一张金属材料进行冲裁后,通过实施弯曲加工而制作固定构件51。固定构件51具有:平板状的固定部53;与固定部53连接的多个端子部52;与固定部53连接的一对弹簧板部55;形成于固定部53的一对切口部56。。

23、0065 端子部52分别从固定部53的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的两缘边51a向第三方向B1延伸。弹簧板部55从与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平行的一对缘边53c向第三方向B1延伸。切口部56是在第一及第二方向A1、A2上的一对端子部52之间对一对两缘边51a向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进行切口而形成的部分。0066 在弹簧板部55形成有通过将该弹簧板部55切起而成的单臂梁状的弹簧部55a。弹簧部55a的第三方向B1的端部与弹簧板部55连接。0067 如图4(A)及图4(B)所示,光连接器61具有:四边形形状的套圈62;由套圈62保持的多个光纤63;将套圈62的除套圈嵌合面62a之外的周围面覆盖,并保。

24、持套圈62的金属制的外壳74。0068 在本实施例中,将光连接器61的厚度尺寸(第三方向B1及第四方向B2上的尺寸)设定为4.1mm。006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将光连接器61的厚度尺寸设定为4.1mm,但其具体的尺寸可以根据实施形态适当设定。0070 带式光纤65是将多根光纤63相互排列且隔开间隔而通过带状的树脂材料进行保持所制作的部件。光纤63的前端面成为与套圈嵌合面62a大致同一面。在套圈嵌合面62a上,一对引导销67向第一方向A1突出而形成在多根光纤63的两侧的套圈嵌合面62a。0071 作为一例,可以在对薄金属板进行冲裁后,通过实施弯曲加工而制作外壳74。单臂梁状。

25、的光连接器卡止部75以与套圈62的第一面62b对置的方式形成于外壳74。光连接器卡止部75的第二方向A2的端部与外壳74的后端部连接。光连接器卡止部75的第一方向A1侧成为自由端部75a。在自由端部75a形成有向第三及第四方向B3、B4突出的一对卡止部75b。0072 而且,光连接器卡止部75具有通过使第一及第二方向A1、A2的中间部分向稍离开套圈62的方向弯曲而形成的按压部75c。按压部75c被按压时,自由端部75a朝向第一面62b位移。0073 另外,在外壳74形成有第一按压弹簧部76a,该第一按压弹簧部76a通过对与第一及第二方向A1、A2平行的一对外壳侧板76的各自的板部分的局部进行切。

26、口而形成。上述的第一按压弹簧部76a与套圈62的第二面62d抵接并进行按压。0074 此外,在外壳74形成有与套圈62的第一面62b对置的一对第二按压弹簧部76c。所述第二按压弹簧部76c与在套圈62的第一面62b形成的台阶部62c抵接而按压并保持说 明 书CN 102422191 ACN 102422203 A 6/10页8套圈62。0075 如图3所示,在插件201形成有供第二壳体41的凸台部45插入的一对凸台插入孔202、通过压配合将固定构件51的四个端子部52分别压入的四个端子压入孔203;供固定构件51的弹簧板部55插入的一对弹簧插入孔204。弹簧插入孔204是在第五及第六方向C1、。

27、C2上较长的孔。0076 以下,说明光连接器装置11向插件201的固定及光连接器装置11的组装。0077 首先,将第二壳体41安装于插件201。此时,第二壳体41的一对凸台部45分别向插件201的凸台插入孔202压入。接着,将固定构件51向第二壳体41的开口部45插入,将固定构件51的一对弹簧板部55分别插入到插件201的弹簧插入孔204中时,在弹簧板部55形成的弹簧部55a以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插入,弹性变形复原而卡止于插件201的另一面(未图示)。由此,将第二壳体41和固定构件51固定于插件201。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卡止片45b和切口部56的结构,将固定构件51卡止于第二壳体41。00。

28、78 因此,固定构件51的弹簧板部55及端子部52的第三方向B1侧几乎全部成为向第二壳体41的基部42的另一面突出的状态。0079 固定构件51的端子部52被压入到插件201的端子压入孔203。需要说明的是,端子部52与在插件201的另一面设置的电路进行钎焊,通过固定构件51而与光连接器61的外壳74连接,从而进行接地连接。0080 第二壳体41及固定构件51安装于插件201,因此相对于插件201不会向第一及第二方向A1、A2、第三及第四方向B1、B2移动。0081 在将第二壳体41及固定构件51安装于插件201之后,在第一壳体31的光连接器收容部38安装光连接器61。此时,若将多个光连接器6。

29、1一个个地向第一方向A1插入到在第一壳体31的嵌合部32形成的多个嵌合卡止部32b中,则在光连接器61的光连接器卡止部75形成的卡止部75b被卡止在嵌合卡止部32b的内部。0082 然后,将安装有光连接器61的第一壳体31安装于第二壳体41。第一壳体31的突起收容部35及卡止收容部37和第二壳体41的突起43及卡止突部44卡合成拆装自如,且卡合成使第一壳体31相对于第二壳体41浮动。0083 图5表示在插件201安装有光连接器装置11的状态。图6表示从侧面观察图5(在插件201安装有光连接器装置11的状态)的一部分的状态。0084 参照图5及图6,在插件201安装有光连接器装置11的状态下,将。

30、第二壳体41的突起43和第一壳体31的突起收容部35组合。在将突起43和突起收容部35组合时,在突起收容部35的底面35a与突起43的在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上对置的侧面43a之间具有间隙S1。0085 另外,将突起卡止部44和卡止收容部37组合时,在突起卡止部44与卡止收容部37的底面37d之间具有沿着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的间隙S2。0086 因此,第一壳体31通过与第二壳体41之间的间隙S1、S2而能够向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移动。0087 此外,如图6所示,将突起卡止部44和卡止收容部37组合时,在第三及第四方向B1、B2上,突起卡止部44的突部44b与块部33的抵接面33d之间。

31、具有间隙S3。0088 因此,第一壳体31通过与第二壳体41之间的间隙S3而能够向第三及第四方向说 明 书CN 102422191 ACN 102422203 A 7/10页9B1、B2移动,因此第一壳体31成为相对于第二壳体41在间隙S3的可动范围内浮动自如的浮动结构。0089 图7表示用于将图6所示的光连接器装置11的第一壳体31从第二壳体41取下的初始操作。图8表示将图7所示的光连接器装置11的第一壳体31取下的状态。0090 为了从第二壳体41取下第一壳体31,如图7所示,通过使第二壳体41的卡止弹簧部44a向突起43侧弯曲,而使突部44b移动。0091 如此,在使突部44b移动后,向。

32、第四方向B2拉出第一壳体31时,如图8所示,能够从第二壳体41取下第一壳体31。0092 因此,插件201侧的光连接器装置11由于能够从插件201取下光连接器装置11的第一壳体31,因此不需要夹具而容易进行光连接器61的拆装。需要说明的是,取下第一壳体31后的第二壳体41的卡止弹簧部44a返回图3所示的自然状态。0093 另外,为了将光连接器装置11的第一壳体31向第二壳体41安装,而从图8所示的取下状态开始,使第一壳体31向第三方向B1移动而将第二壳体41的突起43插入到第一壳体31的突起收容部35。同时,在第一壳体31的卡止收容部37中插入第二壳体41的突起卡止部44。0094 此时,在卡。

33、止收容部37的侧面(壁面)37a形成有倾斜面37f,该倾斜面37f与在突起卡止部44的突部44b形成的倾斜面44c进行滑动接触。0095 因此,通过利用卡止收容部37的倾斜面37f来按压突部44b的倾斜面44c,而能够使卡止弹簧部44a弯曲并进行安装。0096 如图9所示,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81具有:收容保持对方侧光连接器161的对方侧第二壳体(内壳体)101;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保持对方侧第二壳体101的对方侧第一壳体(外壳体)91。0097 对方侧第一壳体91由树脂材料制作,制作成两面敞开的长方体形状。0098 对方侧第一壳体91的内侧成为供光连接器装置11的第一壳体31的嵌合部32嵌合的对方。

34、侧嵌合部92。在对方侧嵌合部92的第三及第四方向B1、B2上对置的一对第一壁部94的第一内壁面94a分别形成有一对对方侧第一卡止部94b。对方侧第一卡止部94b是通过使一对第一内壁面94a朝向外壁面形成凹状而成为台阶形状和台阶部的部分。0099 对方侧第一壳体91安装在背板301的一面301a。在对方侧嵌合部92的第三及第四方向B1、B2上对置的一对第一壁部94的外壁面分别安装或压入有在背板301的导电垫95上钎焊的一对压紧件94。0100 压紧件94c的另一端通过与在背板301的一面301a形成的导电垫95进行钎焊而被固定。0101 此外,在对方侧第一壳体91中的一对第二壁部97分别形成有开。

35、口部97a,这一对第二壁部97与一对第一壁部94连接,且在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上对置。在第二壁部97的开口部97a的缘面97b形成有在第一及第二方向A1、A2上倾斜的锥形状的各一对对方突起97d。0102 在对方侧第一壳体91的对方突起97d卡止有在单臂梁状的嵌合卡止弹簧部34的自由端部34a形成的嵌合卡止部34b,该嵌合卡止弹簧部34形成在光连接器装置11的第一壳体31。说 明 书CN 102422191 ACN 102422203 A 8/10页100103 对方侧第二壳体101制作成长方体形状,通过相对于对方侧第一壳体91的对方侧嵌合部92向第二方向A2插入而由对方侧第一壳体91保持。

36、。0104 对方侧第二壳体101通过树脂材料制作。对方侧第二壳体101具有:为了与对方侧光连接器装置81嵌合而沿着第一及第二方向A1、A2贯通的多个对方侧嵌合部132;从对方侧第二壳体101的对置的一对面101a分别在第二方向A2上超过对方侧嵌合部132的第二方向A2侧的对方侧嵌合面132a而呈单臂梁状延伸的薄板形状的各一对对方侧嵌合卡止弹簧部134;从第五及第六方向C1、C2侧的两端部分别向第一方向A1延伸的薄板形状的一对对方侧突部136。0105 对方侧嵌合卡止弹簧部134分别在第三及第四方向B1、B2上对置,向第三及第四方向B1、B2侧弯曲。0106 对方侧嵌合卡止弹簧部134各自的向第。

37、二方向A2侧延伸的端部成为自由端部134a。各个自由端部134a中,一方形成向第三方向B1稍突出的对方侧卡止部134b,另一方形成向第四方向B2稍突出的对方侧卡止部134b。0107 此外,对方侧第二壳体101的对方侧嵌合部132的内部成为收容多个对方侧光连接器161的对方侧光连接器收容部138。在对方侧光连接器收容部138排列并收容有与背板301的一面301a垂直的多个对方侧光连接器161。0108 对方侧光连接器收容部138被划分成分别收容对方侧光连接器161。0109 如图10(A)及图10(B)所示,对方侧光连接器161具有:板状的对方侧套圈162;由对方侧套圈162保持的多个对方侧光。

38、纤163;覆盖对方侧套圈162的除对方侧嵌合面162a之外的周围面,并保持对方侧套圈162的金属制的对方侧外壳174。0110 对方侧带式光纤165是将多根对方侧光纤163相互排列且隔开间隔而通过带状的树脂材料制作的部件。0111 对方侧光纤163的前端向对方侧套圈162的套圈嵌合面162a露出。在对方侧套圈162的对方侧嵌合面162a上,一对引导孔167从对方侧嵌合面162a向对方侧套圈162的内部沿着第一方向A1形成在多根对方侧光纤163的两侧的对方侧嵌合面162a。引导孔167是供套圈62的一对引导销67插入的部分。0112 在对方侧外壳174形成有与对方侧套圈162的一面162b对置的。

39、单臂梁状的对方侧光连接器卡止片175。对方侧光连接器卡止片175的第一方向A1的端部与对方侧外壳174的后端部连接,且第二方向A2的前端成为自由端部175a。在自由端部175a形成有向第三及第四方向B3、B4突出的对方侧卡止片175b。0113 而且,对方侧光连接器卡止片175具有对方侧按压部175c,该对方侧按压部175c通过使第一及第二方向A1、A2的中间部分向稍离开对方侧套圈162的方向弯曲而形成。0114 对方侧光连接器卡止片175按压对方侧按压部175c时,自由端部175a向对方侧套圈162的一面162b侧位移。0115 而且,在对方侧外壳174形成有对方侧外壳弹簧片176a,该对方侧外壳弹簧片176a对与第一及第二方向A1、A2平行的一对对方侧外壳174的侧板176的局部分别进行切口而形成。所述对方侧外壳弹簧片176a与对方侧套圈162的侧面162d抵接而进行按压。0116 而且,在对方侧外壳174形成有与对方侧套圈162的一面162b对置的一对对方侧按压弹簧片176c。上述的对方侧按压弹簧片176c与在对方侧套圈162的一面162b形成的说 明 书CN 102422191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