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689610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75305.8

申请日:

2015.05.27

公开号:

CN104810937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H02J 17/00申请公布日:201507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J 17/00申请日:20150527|||公开

IPC分类号:

H02J17/00

主分类号:

H02J17/00

申请人:

杭州安索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晓欣; 任威; 杨锆; 陈明辉; 李聪

地址:

310000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38号1幢四层东部A627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包括下壳体、旋转钢球以及活动托架,下壳体包括一两端通孔的锥筒壳体以及封闭于所述锥筒壳体底部的下部底盖,在所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PCB电路板以及托架,旋转钢球搁置于托架上部且旋转钢球顶部露置于锥筒壳体外部,活动托架包括封装成一体的上部托盖和上面板,在活动托架的内部设置有一感应磁圈,感应磁圈的底部设置有磁托,上部托盖的底部设置有一连接螺栓,上部托盖通过连接螺栓旋接于旋转钢球内,其利用电磁感应和电磁共振原理,将电子设备放置于上面板上,充电方便,即放即取,同时活动托架可以通过旋转钢球周向360度自由旋转,俯仰角度也可以做调整,电子设备在充电的同时,仍然不影响正常使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包括下壳体(1)、旋转钢球(2)以及活动托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包括一两端通孔的锥筒壳体(11)以及封闭于所述锥筒壳体(11)底部的下部底盖(12),在所述下壳体(1)内部设置有PCB电路板(13)以及托架(14),所述旋转钢球(2)搁置于托架(14)上部且旋转钢球(2)顶部露置于锥筒壳体(11)外部,所述活动托架(3)包括封装成一体的上部托盖(31)和上面板(32),在所述活动托架(3)的内部设置有一感应磁圈(33),所述感应磁圈(33)的底部设置有磁托(34),所述上部托盖(31)的底部设置有一连接螺栓(35),所述上部托盖(31)通过连接螺栓(35)旋接于旋转钢球(2)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32)的面部设置有防滑垫圈(36)。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钢球(2)为圆球状且露置于锥筒壳体(11)外部体积小于其球体体积的一半。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电路板(13)上设置有一USB接口(131),同时在所述锥筒壳体(11)的侧面对应USB接口(131)处开设有一方形通孔。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壳体(11)的上端口部设置有至少一个U型缺口(111),所述U型缺口(111)宽度大于连接螺栓(35)直径。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壳体(11)的侧面设置有与PCB电路板(13)电连接的LED指示灯(15)。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电路板(13)上还设置有定位模块。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12)螺纹旋接于锥筒壳体(11)且所述底盖(12)边口端部与托架(14) 底部接触。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充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从利用干电池供电,到目前普遍使用的锂电池有线供电,将后来的发展趋势将会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无线充电甚至太阳能供电。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充电,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可以给电子产品无线供电的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包括下壳体、旋转钢球以及活动托架,所述下壳体包括一两端通孔的锥筒壳体以及封闭于所述锥筒壳体底部的下部底盖,在所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PCB电路板以及托架,所述旋转钢球搁置于托架上部且旋转钢球顶部露置于锥筒壳体外部,所述活动托架包括封装成一体的上部托盖和上面板,在所述活动托架的 内部设置有一感应磁圈,所述感应磁圈的底部设置有磁托,所述上部托盖的底部设置有一连接螺栓,所述上部托盖通过连接螺栓旋接于旋转钢球内。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面板的面部设置有防滑垫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钢球为圆球状且露置于锥筒壳体外部体积小于其球体体积的一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PCB电路板上设置有一USB接口,同时在所述锥筒壳体的侧面对应USB接口处开设有一方形通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锥筒壳体的上端口部设置有至少一个U型缺口,所述U型缺口宽度大于连接螺栓直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锥筒壳体的侧面设置有与PCB电路板电连接的LED指示灯。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PCB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定位模块。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盖螺纹旋接于锥筒壳体且所述底盖边口端部与托架底部接触。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其利用电磁感应和电磁共振原理,使用时,将电子设备放置于上面板上,上面板面部的防滑垫圈可以防止设备意外滑落,充电方便,即放即取,同时活动托架可以通过旋转钢球周向360度自由旋转,俯仰角度也可以做调整,电子设备在充电的同时,仍然不影响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内部结构爆炸图。
1-下壳体;2-旋转钢球;3-活动托架;4-电子设备;11-锥筒壳体;12-下部底盖;13-PCB电路板;14-托架;15-LED指示灯;31-上部托盖;32-上面板;33-感应磁圈;34-磁托;35-连接螺栓;36-防滑垫圈;111-U型缺口;131-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包括下壳体1、旋转钢球2以及活动托架3,所述下壳体1包括一两端通孔的锥筒壳体11以及封闭于所述锥筒壳体11底部的下部底盖12,下部底盖12通过螺纹连接紧固在锥筒壳体11,在所述下壳体1内部设置有PCB电路板13以及托架14,所述旋转钢球2搁置于托架14上部且旋转钢球2顶部露置于锥筒壳体11外部,下部底盖12顶住托架14下部,使得旋转钢球2往上顶住锥筒壳体11上部内边缘,从而使得旋转钢球和下壳体1之间产生一个阻尼,这个阻尼的大小可以支撑活动托架3上面电子设备的各个旋转角度状态的力,所述活动托架3包括封装成一体的上部托盖31和上面板32,在所述活动托架3的内部设置有一感应磁圈33,所述感应磁圈33的底部设置有磁托34,磁托34里面装有磁铁,磁铁的作用是和电子设备接收部分的磁铁相吸,从而起到定位和固定电子设备4的作用,所述上部托盖31的底部设置有一连接螺栓35,所述上部托盖31通过连接螺栓35旋接于旋转钢球2内。
其中,所述上面板32的面部设置有防滑垫圈36,使得电子设备放在上面时 有一个的摩擦力,使得电子设备不易脱落;所述旋转钢球2为圆球状且露置于锥筒壳体11外部体积小于其球体体积的一半;所述PCB电路板13上设置有一USB接口131,同时在所述锥筒壳体11的侧面对应USB接口131处开设有一方形通孔;所述锥筒壳体11的上端口部设置有至少一个U型缺口111,所述U型缺口111宽度大于连接螺栓35直径;所述锥筒壳体11的侧面设置有与PCB电路板13电连接的LED指示灯15;所述PCB电路板13上还设置有定位模块。
以上具体实施例提到的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其设置有可以在托架14上万向旋转的旋转钢球2,活动托架3与旋转钢球2固定连接,继而电子设备在放置于其上充电的时候,可以随活动托架3万向调节,在充电的同时,可以调节角度,一边充电,一边使用。
活动托架3上设置有磁性材料,当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靠近时,会有吸力引导使得可以定位固定在活动托架3表面。
活动托架3上面有一个感应磁圈33,连接下壳体1里面的PCB电路板13,当通上电时,感应磁圈33产生一个磁场,当带有接收线圈的电子设备靠近时,发生电磁耦合,实现电能传输,应用原理是电磁感应或电磁共振。
PCB电路板13有定位模块,当电子设备装有应用软件时,可以通过定位功能寻找支架的位置,以便使用者方便找到支架所在的位置。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包括下壳体、旋转钢球以及活动托架,下壳体包括一两端通孔的锥筒壳体以及封闭于所述锥筒壳体底部的下部底盖,在所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PCB电路板以及托架,旋转钢球搁置于托架上部且旋转钢球顶部露置于锥筒壳体外部,活动托架包括封装成一体的上部托盖和上面板,在活动托架的内部设置有一感应磁圈,感应磁圈的底部设置有磁托,上部托盖的底部设置有一连接螺栓,上部托盖通过连接螺栓旋接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