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及用户设备.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686023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31732.3

申请日:

2014.10.10

公开号:

CN104579599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L 1/18申请日:20141010|||公开

IPC分类号:

H04L1/18

主分类号:

H04L1/18

申请人: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游家豪; 陈儒雅; 陈义昇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竹市笃行一路一号

优先权:

14/052,619 2013.10.11 US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1

代理人:

张金芝; 杨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和用户设备。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包括:由用户设备从多载波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一传输块;分配具有第一缓冲区大小的第一软缓冲区,其中第一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用以储存第一传输块;从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二传输块;以及分配具有第二缓冲区大小的第二软缓冲区,其中第二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用以储存第二传输块,并且其中第一软缓冲区的至少一部分被释放以待分配作为第二软缓冲区。上述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和用户设备既能减少基站端速率匹配和用户设备端软缓冲区储存之间的不匹配,又能在传输块小时增加HARQ处理的总数量,使其高于最小需求。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用户设备从多载波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一传输 块; 分配具有第一缓冲区大小的第一软缓冲区,其中该第一软缓冲区相关于 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用以储存该第一传输块; 从该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二传输块;以及 分配具有第二缓冲区大小的第二软缓冲区,其中该第二软缓冲区相关于 第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用以储存该第二传输块,并且其中该第一软缓 冲区的至少一部分被释放以待分配作为该第二软缓冲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 软缓冲区中保留的缓冲区空间满足最小系统需求,该最小系统需求取决于相 应分量载波的所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总数量以及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设备 操作于具有多个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并且其中每一分量载波具有用于每一 对应分量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专属缓冲池。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设备 操作于具有多个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并且其中所有分量载波共享用于所有 分量载波的所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共用缓冲池。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缓冲 区大小等于该基站所使用的固定速率匹配大小。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缓冲 区大小的分配发生于所需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错误传输块数量小于一预 定数量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缓冲 区大小的分配发生于所需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错误传输块数量大于一预 定数量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缓冲 区大小小于该第一缓冲区大小,并且该预定数量是取决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处理的最小所需数量和聚合的分量载波的数量。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该第一 传输块的大小动态决定该第一缓冲区大小。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该第 二缓冲区大小以满足最小系统需求,该最小系统需求取决于相应分量载波的 所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总数量以及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软 缓冲区是循环缓冲区,并且其中该用户设备首先释放具有对应在该循环缓冲 区中的已接收的比特中较高指数的比特。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 传输块具有比其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传输块更小的传输块大小时,选 择该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以释放该第一软缓冲区的一部分。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选 择相关于一第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第三软缓冲区,其中该第三软缓冲 区的一部分被释放以待分配作为该第二软缓冲区,并且其中该第三软缓冲区 中保留的缓冲区空间满足最小系统需求,该最小系统需求取决于相应分量载 波的所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总数量以及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 14.  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从多载波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接收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 解码器,解码该第一传输块和该第二传输块为错误的传输块;以及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控制器,分配具有第一缓冲区大小的第一软缓冲区, 其中该第一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用以储存该第一传 输块;其中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控制器分配具有第二缓冲区大小的第二软缓 冲区,其中该第二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用以储存该 第二传输块,以及其中该第一软缓冲区的至少一部分被释放以待分配作为该 第二软缓冲区。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第一软缓冲区中保留的缓冲区空间满足最小系统需求,该最小系统需求取 决于相应分量载波的所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总数量以及聚合的分量载波 数量。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设备操作于 具有多个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并且其中每一分量载波具有用于每一对应分 量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专属缓冲池。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设备操作于 具有多个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并且其中所有分量载波共享用于所有分量载 波的所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共用缓冲池。 18.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缓冲区大小 等于该基站所使用的固定速率匹配大小。 19.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缓冲区大小 的分配发生于所需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错误传输块数量小于一预定数量时。 20.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缓冲区大小 的分配发生于所需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错误传输块数量大于一预定数量时。 21.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缓冲区大小 小于该第一缓冲区大小,并且该预定数量是取决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 最小所需数量和聚合的分量载波的数量。 22.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基于该第一传输块 的大小动态决定该第一缓冲区大小。 23.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决定该第二缓冲区 大小以满足最小系统需求,该最小系统需求取决于相应分量载波的所需混合 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总数量以及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 24.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软缓冲区是 循环缓冲区,并且其中该用户设备首先释放具有对应在该循环缓冲区中的已 接收的比特中较高指数的比特。 2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传输块具 有比其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传输块更小的传输块大小时,选择该第一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以释放该第一软缓冲区的一部分。 2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选择相关于 一第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第三软缓冲区,其中该第三软缓冲区的一部 分被释放以待分配作为该第二软缓冲区,并且其中该第三软缓冲区中保留的 缓冲区空间满足最小系统需求,该最小系统需求取决于相应分量载波的所需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总数量以及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

说明书

说明书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以下 简称为HARQ)存储空间管理,特别是有关于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以下简称为LTE)移动通信网络中载波聚合的HARQ存储空间管理。
背景技术
LTE系统通过简单的网络架构,提供高峰数据速率(high peak data rate)、 低延迟、更好的系统容量和较低的营运成本(operating cost)。LTE系统还提供 对较旧无线网络(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为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 称为CDMA)、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简称为UMTS))的无缝整合。LTE系统中,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为E-UTRAN)包括与多个移动台 (意指用户设备)通信的多个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简称为eNodeB或 eNB)。业界致力于改进LTE系统以至少满足高级国际移动通信(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简称为IMT-Advanced)第四代(fourth  generation,简称为4G)标准。
对LTE系统的主要改进之一在于支持高达100MHz的带宽并且反向兼容现 存无线网络系统。载波聚合被引入来提高系统吞吐量(system throughput)。利用 载波聚合,增强的LTE系统(LTE-advance system)能够支持超过1Gbps的下行 链路峰值目标数据率和超过500Mbps的上行链路峰值目标数据率。因为此种技 术允许运营商将几个较小的连续或非连续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简称 为CC)聚合来提供更高的系统带宽,并且此种技术允许现有用户通过使用一个 分量载波来存取系统从而提供反向兼容,所以此种技术很具有吸引力。
一种名为HARQ的技术可以用于检错和纠错。在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方法中,检错比特是添加在数据上来传输。HARQ中,还添 加纠错比特。当接收器接收到数据传输时,接收器使用检错比特来决定是否有 数据丢失。如果有,则接收器能够使用纠错比特来恢复(解码)丢失的数据。 如果接收器不能够使用纠错比特来恢复丢失的数据,则接收器可以使用二次传 输所携带的附加信息(包括更多的纠错信息)来恢复数据。HARQ的机制通过 将来自初次传输的信息和随后至少一次重传的附加信息组合起来执行纠错。
为执行HARQ,需要一定量的HARQ存储空间来储存数据。此外,需要多 个HARQ处理(HARQ process)来检测和恢复多个错误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 TB)。对于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为FDD)中的LTE 系统来说,HARQ存储空间被平分,用于不具有空间多工(spatial multiplexing) 的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的8个HARQ处理,或者平分用于具有空间多工 的16个HARQ处理。对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为TDD) 中的LTE系统来说,所需的HARQ处理的数量基于时分双工的上行链路-下行链 路配置而改变。每一HARQ处理的缓冲区大小是传输块大小的最大值计算所得。 基于用户设备类别(UE category)和传输模式,为每一HARQ处理设计全缓冲区 大小或者有限缓冲速率匹配(Limited Buffer Rate Matching,简称为LBRM)。在 LTE第8版/第9版协议(Rel-8/9)中,因为规定的HARQ处理的最小需求数量 小于最大所需数量,所以已经出现了用户设备缺乏HARQ处理的情况。如果网 络使用保守的调度方法,则这种情况会影响峰值系统吞吐量。
使用载波聚合时,因为反向兼容,所以对于用户设备类型1-5不会考虑载波 聚合行为来增加HARQ存储空间。在载波聚合方案中,用于每一HARQ处理的 缓冲区大小仍是在多个服务小区(serving cells)间平分,可能使得接收到的编 码比特大于其缓冲区大小。对于用户设备类型6-7,虽然增加了全部软通道比特 (soft channel bits)缓冲区大小,但是其被设计为反向兼容用户设备类型4。以上 的讨论表示软通道比特缓冲区可能小于演进型基站所假定的大小。在LTE第10 版协议(Rel-10)中,演进型基站的速率匹配原则保持不变,但额外定义了在用 户设备端丢弃溢出编码比特的规则。因此,演进型基站的速率匹配和用户设备 的软比特储存空间大小在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两种模式下都可能出现不匹配的 情况,并且可以预期会出现性能下降。在LTE第11版协议(Rel-11)中支持多 个聚合的小区间不同的时分双工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既然不同服务小区 所需的HARQ处理的最大数量可能不同,可以预期不同服务小区间的HARQ性 能也可能不同。本发明致力于寻找一种解决方案来提供一种智能的HARQ软缓 冲区管理,以在活动的HARQ处理的总数量小时减少演进型基站端速率匹配和 用户设备端软缓冲区储存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在传输块小时增加HARQ处理的 总数量,使其高于最小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缓冲区分配的方法。缓冲区分配的方法 包括:由用户设备从多载波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一传输 块;分配具有第一缓冲区大小的第一软缓冲区,其中第一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一 HARQ处理,用以储存第一传输块;从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二传输块;以 及分配具有第二缓冲区大小的第二软缓冲区,其中第二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二 HARQ处理,用以储存第二传输块。其中,第一软缓冲区的至少一部分被释放 以待分配作为第二软缓冲区。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一种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器、解码器 和HARQ控制器。接收器从多载波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接收第一传输块和第 二传输块。解码器解码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为错误的传输块。混合自动重 传请求控制器分配具有第一缓冲区大小的第一软缓冲区,其中第一软缓冲区相 关于第一HARQ处理,用以储存第一传输块。HARQ控制器分配具有第二缓冲 区大小的第二软缓冲区,其中第二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二HARQ处理,用以储存 第二传输块。其中第一软缓冲区的至少一部分被释放以待分配作为第二软缓冲 区。
本发明所提出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及用户设备,在活动的HARQ处理的总 数量小时减少演进型基站端速率匹配和用户设备端软缓冲区储存之间的不匹 配,以及在传输块小时增加HARQ处理的总数量,使其高于最小需求。。
附图说明
图1A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具有对HARQ处理进行动态缓冲区分配 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1B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基站的示意图。
图1C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用户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显示以动态缓冲区分配来执行HARQ的程序示意图。
图3显示具有不同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和不同的单一HARQ(per-HARQ) 缓冲区大小时所需HARQ处理的数量。
图4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当需 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时,HARQ软缓冲区的分 配(情形#1)。
图5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当需 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时,HARQ软缓 冲区的分配(情形#2)。
图5B为具有[0-p1-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6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当需 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时,HARQ软 缓冲区的分配(情形#3)。
图6B为具有[0–p2-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7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当需 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时,HARQ软 缓冲区的分配(情形#4)。
图7B为具有[0–p3-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8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当需 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时,HARQ软 缓冲区的分配(情形#5)
图9显示具有可变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10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及相同单一分量载波HARQ处理数量需求的共用 缓冲池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当需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m<= x时,HARQ软缓冲区的分配(情形#1)。
图11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及相同单一分量载波HARQ处理数量需求的共 用缓冲池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当需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x< m<=2x时,HARQ软缓冲区的分配(情形#2)。
图11B为具有[0-p1-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12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及相同单一分量载波HARQ处理数量需求的共 用缓冲池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当需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2x <m<=3x时,HARQ软缓冲区的分配(情形#3)。
图12B为具有[0–p2-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13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及相同单一分量载波HARQ处理数量需求的共 用缓冲池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当需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3x <m<=4x时,HARQ软缓冲区的分配(情形#4)。
图13B为具有[0–p3-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14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及相同单一分量载波HARQ处理数量需求的共 用缓冲池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当需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4x <m<=5x时,HARQ软缓冲区的分配(情形#5)。
图14B为具有[0–p4-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15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但为单一分量载波分配不同HARQ处理数量需求 的共用缓冲池的第四实施方式。
图16显示具有可变分辨率的共用缓冲池的第五实施方式。
图17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为HARQ处理进行动态缓冲区分配的方法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 较佳实施方式,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具有对HARQ处理进行动态缓冲区分配 的移动通信网络100的示意图。移动通信网络100是多载波移动通信网络。移 动通信网络100是包含基站(图1中标示为eNB)101和用户设备(图1中标示 为UE)102的LTE系统。图1B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基站101的示意图。 对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来说,在发射端,基站101将一个新传输块110(例如以 码字形式)作为编码器输入,经由编码器111执行编码,经由速率匹配模块112 执行速率匹配,并且产生对应于新传输块的码字113,以待传输至用户设备102。 基站101可以基于物理源分配(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来执行速率匹配。 基站110可以基于频分双工/时分双工模式、用户设备类别以及传输模式(具有 或不具有空间多工)来假设全缓冲区大小或者使用有限缓冲速率匹配。例如, 假如全部HARQ存储空间为A,所需的HARQ处理数量为x,则不考虑载波聚 合行为,在用户设备端,用于每一HARQ处理的缓冲区大小为A/x。在基站端, 基站101假设速率匹配大小受限于A/x,并且速率匹配后编码比特的大小可以为 A/x。
图1C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用户设备102的示意图。用户设备102操 作于具有多个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在接收器端,用户设备102接收码字113, 经由解码器121执行解码,并且基于解码结果将讯息ACK或NACK发回给基 站101。假如解码后证明一个新传输块是错误的传输块,则基站101在接收讯息 NACK后重传此传输块,并且用户设备102经由HARQ控制器122执行HARQ。 HARQ控制器122为每一个新的错误传输块分配一个HARQ处理,将错误传输 块储存在相应的HARQ软缓冲区中,并且等待来自基站101的重传数据以执行 数据恢复。例如,相关于HARQ处理#1的传输块#1具有软缓冲区#1,相关于 HARQ处理#2的传输块#2具有软缓冲区#2……相关于HARQ处理#16的传输块 #16具有软缓冲区#16……,以此类推。假如全部HARQ存储空间为A,对于用 户设备102所需的HARQ处理数量为x,则不需载波聚合,用于每一HARQ处 理的总缓冲区大小为A/x。然而,在载波聚合时,假如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为N, 则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以下简称为 3GPP)规范,用于每一分量载波的总缓冲区大小仅为A/N。由此,在用户设备 端,应由用户设备102为每一HARQ处理分配A/(x*N)的缓冲区大小。也就是 说,在基站进行速率匹配后编码比特的大小可以比用户设备所保留的缓冲区大 小大N倍。
本发明的一个创新点在于动态地分配HARQ软缓冲区。本发明提供多种方 案。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出具有固定分辨率(resolution)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 池(per-CC buffer pooling),以减少速率匹配和软缓冲区储存之间的不匹配。第 二实施方式中,提出具有可变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以减少速率匹配 和软缓冲区储存之间的不匹配,并且当传输块小时增加HARQ处理的总数量。 当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需HARQ处理的数量比3GPP规范所规定的更多 时,在LTE时分双工模式中增加HARQ处理的数量是有益的。第三实施方式中, 提出具有固定分辨率和对单个分量载波有相同HARQ处理数量需求的共用缓冲 池(common buffer pooling),以减少速率匹配和软缓冲区储存之间的不匹配。 第四实施方式中,提出具有固定分辨率和对单个分量载波有不同HARQ处理数 量需求的共用缓冲池,以减少速率匹配和软缓冲区储存之间的不匹配。第五实 施方式中,提出具有可变分辨率的共用缓冲池,以减少速率匹配和软缓冲区储 存之间的不匹配并且当传输块小时增加HARQ处理的总数量。上述单一分量载 波缓冲池的实施方式中,每一分量载波具有用于每一对应分量载波的HARQ处 理的专属缓冲池。上述共用缓冲池的实施方式中,所有分量载波共享用于所有 分量载波的所有HARQ处理的共用缓冲池。
图2显示以动态缓冲区分配来执行HARQ的程序示意图。步骤211中,基 站201发送传输块TB#1给用户设备202。用户设备202一旦成功解码传输块 TB#1就在步骤212将讯息ACK发送回基站201。此下行链路传输可以对应基站 201和用户设备202之间的多个传输块的传输。之后,步骤213中,基站201发 送传输块TB#11给用户设备202。用户设备202一旦解码错误就在步骤214将 讯息NACK发送回基站201并开始HARQ处理#1。HARQ处理#1被分配具有 预定缓冲区大小(如图2所示的软缓冲区大小)的软缓冲区221来储存传输块 TB#11。接着在步骤215,基站201发送传输块TB#12给用户设备202。用户设 备202一旦解码错误就在步骤216将讯息NACK发送回基站201并开始HARQ 处理#2。HARQ处理#2被分配具有预定缓冲区大小的软缓冲区222来储存传输 块TB#12。在基站201和用户设备202之间有越多的传输块发生解码错误,就 会开始越多的HARQ处理。例如在步骤217,基站201发送传输块TB#13给用 户设备202。用户设备202一旦解码错误就在步骤218将讯息NACK发送回基 站201并开始另一HARQ处理#3。然而,所有的HARQ缓冲区空间都已经分配 给了其他HARQ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创新点在于,软缓冲区222的一部分会被释放并且被分配作 为另一软缓冲区223来给HARQ处理#3储存传输块TB#13(图2中,阴影部分 表示被释放并被分配的缓冲区大小)。请注意,分配给软缓冲区222的原始预定 缓冲区大小可能大于最小系统需求,而在释放部分软缓冲区后,软缓冲区222 所保留的缓冲区空间仍然满足最小系统需求,并且当传输块#12较小时,保留的 缓冲区空间仍能储存传输块#12的所有冗余版本。之后,已经接收到讯息NACK 的基站201在步骤214a重传传输块TB#11a至用户设备202,在步骤216a重传 传输块TB#12a,并且步骤218a重传传输块TB#13a。接着,用户设备通过将储 存的传输块TB#11和重传的传输块TB#11a组合,将储存的传输块TB#12和重 传的传输块TB#12a组合,将储存的传输块TB#13和重传的传输块TB#13a组合, 来执行数据恢复。基于数据恢复结果,用户设备202在步骤214b、216b、218b 分别将讯息ACK或NACK发送回基站201。通过动态分配HARQ软缓冲区给 不同的HARQ处理,当使用的HARQ处理总数量少时,可以由用户设备最初分 配较大的缓冲区大小来减少速率匹配和软缓冲区储存之间的不匹配。此外,当 相应传输块小时,通过释放一部分最初已分配的软缓冲区,可以由用户设备分 配较小的缓冲区大小来支持更多的HARQ处理。另一实施方式中,当需要HARQ 的错误传输块数量小于预定数量时,由用户设备最初分配第一缓冲区大小的第 一软缓冲区给HARQ处理。当需要HARQ的错误传输块数量大于预定数量时, 用户设备释放一部分最初已分配的第一软缓冲区,来分配第二缓冲区大小的第 二软缓冲区给HARQ处理。第二缓冲区大小小于第一缓冲区大小,并且预定数 量是取决于HARQ处理的最小所需数量和聚合的分量载波的数量。
图3显示具有不同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和不同的单一HARQ(per-HARQ) 缓冲区大小时所需HARQ处理的数量。在LTE系统中,特定系统需求包括对每 一用户设备来说HARQ处理的数量和最小HARQ缓冲区大小。对于具有或不具 有空间多工的频分双工/时分双工,HARQ处理的数量是不同的。举例来说,假 设全部HARQ存储空间为A,单一分量载波所需的HARQ处理数量(例如HARQ 处理的最小所需数量)为x(例如,对不具有空间多工的频分双工来说x=8), 并且对应载波聚合,活动的分量载波数量是N。在此进一步假设HARQ存储空 间如3GPP规范所规定的在每一活动分量载波间平分。由此,用于每一分量载波 的全部HARQ缓冲区大小为A/N,并且在用户设备端需要分配给每一HARQ处 理至少A/(x*N)的缓冲区空间。
如图3中的表300所示,假如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N=1,则每一HARQ缓 冲区大小为A/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为x。假如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N=2, 则单一HARQ缓冲区大小为A/(2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为x,或者单一 HARQ缓冲区大小为A/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为其中表示小于a 的最接近的整数。假如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N=3,则单一HARQ缓冲区大小为 A/(3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为x(即),或者单一HARQ缓冲区大小 为A/(2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为或者单一HARQ缓冲区大小为 A/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为假如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N=4,则单一 HARQ缓冲区大小为A/(4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为x(即),或者单 一HARQ缓冲区大小为A/(3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为或者单一 HARQ缓冲区大小为A/(2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为或者单一HARQ 缓冲区大小为A/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为假如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 N=5,则单一HARQ缓冲区大小为A/(5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为x(即 ),或者单一HARQ缓冲区大小为A/(4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为x (即),或者单一HARQ缓冲区大小为A/(3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 为或者单一HARQ缓冲区大小为A/(2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为或者单一HARQ缓冲区大小为A/x时HARQ处理的数量可以为请注意, 图3中括号中的值代表当x=8的情况。随着单一HARQ缓冲区大小的增加, HARQ处理的数量减少,以使得全部HARQ存储空间为A。此外,随着聚合的 分量载波数量N的增加,单一HARQ缓冲区大小降低,以支持每一分量载波个 体仍可对应相同HARQ处理的数量。
图4-图8B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的第一实施方式。具 有固定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全部HARQ存储池(HARQ memory pool) 在每一活动的分量载波间平分,并且无论相对应错误传输块的大小,每一HARQ 软缓冲区被分配有预定大小。图4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 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当需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时,HARQ软缓冲区的分配(情形#1)。在基站端,速率匹配大小为A/x。对应 单一HARQ处理的软通道比特,在用户设备端保留与速率匹配大小相同的缓冲 区大小,例如用户设备端单一HARQ处理的软缓冲区大小p1=A/x。一实施方式 中,基站使用固定的速率匹配大小。在用户设备端单一分量载波未使用的软缓 冲区等于未使用的软缓冲区的缓冲区大小小于保留的缓冲 区大小A/x。因为当对应错误传输块数量m的HARQ处理的数量m少时,可以 做到缓冲区大小与速率匹配大小相同,所以相比于没有载波聚合的情况,不存 在性能下降。
图5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当需 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时,HARQ软缓 冲区的分配(情形#2)。如图5A所示,当错误传输块数量为时,有个HARQ软缓冲区的大小为p1=A/x。在第二种情形中,用 户设备首先检查未使用的缓冲区大小是否大于p2=A/2x以支持一个传输块。如 果是,则m*=1;否则m*=0。接着用户设备从最初的个处理中选择 个处理,并且释放其一半的缓冲区空间用于新的个处理。 现存HARQ处理的选择可以依据传输块来划分优先权,例如,具有较小传输块 的HARQ处理具有较高的优先权来被选择做释放。当释放现存HARQ处理缓冲 区的缓冲区空间时,用户设备将给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circular buffer)中 的已接收到的软通道比特中较低指数的比特较高优先权,并且释放具有对应在 其循环缓冲区中较高指数的比特的缓冲区空间(即释放具有对应在循环缓冲区 中的已接收的比特中较高指数的比特)。图5B为具有[0-p1-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 区500的示意图。例如,对具有[0-p1-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500,具有低指数 [0-p1/2-1]的缓冲区空间保留作为原始缓冲区,而具有高指数[p1/2–p1-1]的缓冲 区空间被释放用于新处理。被选择的个现存处理以及新的个处理的缓冲区大小为p2=A/2x(即p2=p1/2)。情形#2仅应用于N>=2。当对 应错误传输块数量m的HARQ处理的数量增加时,新分配的HARQ缓冲区大 小相应减小,但是仍满足A/(x*N)的最小系统需求。
图6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当需 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时,HARQ软 缓冲区的分配(情形#3)。如图6A所示,当错误传输块数量为时,有个HARQ软缓冲区的大小为p2=A/2x。在第三种 情形中,用户设备首先检查未使用的缓冲区大小是否大于p3=A/3x以支持一个 传输块。如果是,则m*=1;否则m*=0。接着用户设备从最初的个处理 中选择个处理,并且释放其三分之一的缓冲区空间用于新的 个处理。选择可以依据传输块来划分优先权,例如,具有较小传输 块的HARQ处理具有较高的优先权来被选择做释放。在此,用户设备从两个现 存的处理中释放一部分空间用于一个新的处理。如果现存的处理数量不是偶数, 则用户设备尝试将最后释放的空间与未使用的缓冲区组合并且检查其是否足够 用于一个新处理。当释放现存HARQ处理缓冲区的缓冲区空间时,用户设备将 给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中的已接收到的软通道比特中较低指数的比特较高 优先权,并且释放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中较高指数的比特的缓冲区空间。 图6B为具有[0–p2-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的示意图。例如,对具有[0–p2-1]软 通道比特的缓冲区600,具有低指数[0-2p2/3-1]的缓冲区空间保留作为原始缓冲 区,而具有高指数[2p2/3–p2-1]的缓冲区空间被释放用于新处理。被选择的2 个处理以及新的个处理的缓冲区大小为p3=A/3x(即 p3=2p2/3)。情形#3仅应用于N>=3。当对应错误传输块数量m的HARQ处理 的数量增加时,新分配的HARQ缓冲区大小相应减小,但是仍满足A/(x*N)的 最小系统需求。
图7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当需 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时,HARQ软 缓冲区的分配(情形#4)。如图7A所示,当错误传输块数量为时,有个HARQ软缓冲区的大小为p3=A/3x。在第四种 情形中,用户设备首先检查未使用的缓冲区大小是否大于p4=A/4x以支持一个 传输块。如果是,则m*=1;否则m*=0。接着用户设备从最初的个处理 中选择个处理,并且释放其四分之一的缓冲区空间用于新的 个处理。选择可以依据传输块来划分优先权,例如,具有较小传输 块的现存HARQ处理具有较高的优先权来被选择做释放。在此,用户设备从三 个现存的处理中释放一部分空间用于一个新的处理。如果现存的处理数量不是3 的倍数,则用户设备尝试将最后释放的空间与未使用的缓冲区组合并且检查其 是否足够用于一个新处理。当释放现存HARQ处理缓冲区的缓冲区空间时,用 户设备将给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中的已接收到的软通道比特中较低指数的 比特较高优先权,并且释放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中较高指数的的比特缓冲 区空间。图7B为具有[0–p3-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的示意图。例如,对具有[0– p3-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700,具有低指数[0-3p3/4-1]的缓冲区空间保留作为原 始缓冲区,而具有高指数[3p3/4–p3-1]的缓冲区空间被释放用于新处理。请注意, 被选择的个处理以及新的个处理的缓冲区大小为p4= A/4x(即p4=3p3/4)。情形#4仅应用于N>=4。当对应错误传输块数量m的HARQ 处理的数量增加时,新分配的HARQ缓冲区大小相应减小,但是仍满足A/(x*N) 的最小系统需求。
图8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当需 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时,HARQ软 缓冲区的分配(情形#5)。如图8A所示,当错误传输块数量为时,有个HARQ软缓冲区的大小为p4=A/4x。在第五种 情形中,用户设备首先检查未使用的缓冲区大小是否大于p5=A/5x以支持一个 传输块。如果是,则m*=1;否则m*=0。接着用户设备从最初的个处理 中选择个处理,并且释放其五分之一的缓冲区空间用于新的 个处理。选择可以依据传输块来划分优先权,例如,具有较小传输 块的HARQ处理具有较高的优先权来被选择做释放。在此,用户设备从四个现 存的处理中释放一部分空间用于一个新的处理。如果现存的处理数量不是4的 倍数,则用户设备尝试将最后释放的空间与未使用的缓冲区组合并且检查其是 否足够用于一个新处理。当释放现存HARQ处理缓冲区的缓冲区空间时,用户 设备将给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中的已接收到的软通道比特中较低指数的比 特较高优先权,并且释放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中较高指数的的比特的缓冲 区空间。图8B为具有[0–p4-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的示意图。例如,对具有[0– p4-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800,具有低指数[0-4p4/5-1]的缓冲区空间保留作为原 始缓冲区,而具有高指数[4p4/5–p4-1]的缓冲区空间被释放用于新处理。请注意, 被选择的个处理以及新的个处理的缓冲区大小为p5= A/5x(即p4=4p4/5)。情形#5仅应用于N=5。当对应错误传输块数量m的HARQ 处理的数量增加时,新分配的HARQ缓冲区大小相应减小,但是仍满足A/(x*N) 的最小系统需求。
图9所显示的具有可变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 方式。具有可变分辨率的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全部HARQ存储池在每一活动 的分量载波间平分,并且依据其相应错误传输块的大小来分配每一HARQ软缓 冲区的缓冲区大小。步骤901中,用户设备接收一个新的错误传输块,并且检 查缓冲此新的传输块所有冗余版本的所需空间SNEW。步骤911中,用户设备决 定可用的HARQ缓冲区空间是否大于或等于所需空间SNEW。如果答案为是,则 在步骤912用户设备将所需空间SNEW分配给相应此新传输块的HARQ处理。如 果答案为否,则在步骤921,用户设备决定可用的HARQ缓冲区空间是否大于 或等于最小所需缓冲区大小A/(x*N)。如果答案为是,则在步骤922,用户设备 将最小所需缓冲区大小A/(x*N)分配给相应此新传输块的HARQ处理。如果答 案为否,则在步骤931,用户设备决定现存的HARQ处理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 于x。如果答案为是,则因为用户设备已经满足单一分量载波HARQ处理的所 需数量,所以在步骤932,用户设备丢弃此新的传输块。如果答案为否,则在步 骤941,用户设备找到一个现存的HARQ处理。此HARQ处理满足1)具有大于 A/(x*N)的已分配缓冲区空间,2)具有最小的传输块,3)对应传输块的已接收到 冗余版本数量最小。此HARQ处理被标示为HARQ_TBR(待释放)。步骤942 中,用户设备释放HARQ_TBR缓冲区空间超过A/(x*N)的部分。此释放优先具 有较高指数的循环缓冲区比特。之后,用户设备返回步骤911并再次重复检查 流程直到相应于新的错误传输块的HARQ处理被分配适当的缓冲区空间量来储 存该传输块。利用此可变分辨率分配,依据其相应错误传输块的大小来分配每 一HARQ软缓冲区,以最佳化HARQ存储空间管理。
上述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是一种为载波聚合动态分配HARQ软缓冲区的方 式,共用缓冲池是另一种动态分配HARQ软缓冲区的方式。图10-图14B所显 示的具有固定分辨率和对单个分量载波具相同HARQ处理数量需求的共用缓冲 池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在具有固定分辨率的共用缓冲池中,全部HARQ 存储池在所有活动的分量载波间共享,并且无论相应错误传输块的大小,每一 HARQ软缓冲区被分配有预定大小。并且,单个分量载波的HARQ处理数量的 系统需求是假设为相同的,即单一分量载波所需的HARQ处理数量为x。请注 意,具有空间多工的实际所需HARQ处理数量是不具有空间多工情况下的两倍。
图10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及相同单一分量载波HARQ处理数量需求的共用 缓冲池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当需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m<= x时,HARQ软缓冲区的分配(情形#1)。在基站端,速率匹配大小为A/x。对 应单一HARQ处理的软通道比特,在用户设备端保留与速率匹配大小相同的缓 冲区大小,例如单一HARQ处理的缓冲区大小p1=A/x。因为当HARQ处理的 数量小时,可以做到缓冲区大小与速率匹配大小相同,所以相比于没有载波聚 合的情况,不存在性能下降。请注意,在共用缓冲池的方法中,错误传输块数 量m是依每一用户设备计算的,而在单一分量载波缓冲池的方法中,错误传输 块数量m是依单一分量载波计算。
图11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及相同单一分量载波HARQ处理数量需求的共 用缓冲池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当需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x< m<=2x时,HARQ软缓冲区的分配(情形#2)。如图11A所示,当错误传输块 数量为x<m<=2x时,有2x-m个HARQ软缓冲区的大小为p1=A/x。在第二种 情形中,用户设备从最初的x个处理中选择m-x个处理,并且释放其一半的缓 冲区空间用于新的m-x个处理。现存HARQ处理的选择可以划分优先权,例如 依据传输块来划分。也就是说,具有较小传输块的HARQ处理具有较高的优先 权来被选择做释放。当释放现存HARQ处理缓冲区的缓冲区空间时,用户设备 将给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中的已接收到的软通道比特中较低指数的比特较 高优先权,并且释放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中较高指数的比特的缓冲区空间。 图11B为具有[0-p1-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的示意图。例如,对具有[0-p1-1]软 通道比特的缓冲区1100,具有低指数[0-p1/2-1]的缓冲区空间保留作为原始缓冲 区,而具有高指数[p1/2–p1-1]的缓冲区空间被释放用于新处理。请注意,被选 择的m-x个处理以及新的m-x个处理的缓冲区大小为p2=A/2x(即p2=p1/2)。 情形#2仅应用于N>=2。当HARQ处理的数量增加时,新分配的HARQ缓冲 区大小相应减小,但是仍满足A/(x*N)的最小系统需求。
图12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及相同单一分量载波HARQ处理数量需求的共 用缓冲池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当需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2x <m<=3x时,HARQ软缓冲区的分配(情形#3)。如图12A所示,当错误传输 块数量为2x<m<=3x时,有2(3x-m)个HARQ软缓冲区的大小为p2=A/2x。在 第三种情形中,用户设备从最初的2x个处理中选择2(m-2x)个处理,并且释放 其三分之一的缓冲区空间用于新的m-2x个处理。现存HARQ处理的选择可以 划分优先权,例如依据传输块来划分。也就是说,具有较小传输块的HARQ处 理具有较高的优先权来被选择做释放。在此,用户设备从两个现存的处理中释 放一部分空间用于一个新的处理。当释放现存HARQ处理缓冲区的缓冲区空间 时,用户设备将给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中的已接收到的软通道比特中较低 指数的比特较高优先权,并且释放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中的比特较高指数 的缓冲区空间。图12B为具有[0–p2-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的示意图。例如, 对具有[0–p2-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1200,具有低指数[0-2p3/3-1]的缓冲区空 间保留作为原始缓冲区,而具有高指数[2p2/3–p2-1]的缓冲区空间被释放用于新 处理。请注意,被选择的2(m-2x)个处理以及新的m-2x个处理的缓冲区大小为 p3=A/3x(即p3=2p2/3)。情形#3仅应用于N>=3。当HARQ处理的数量增加 时,新分配的HARQ缓冲区大小相应减小,但是仍满足A/(x*N)的最小系统需 求。
图13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及相同单一分量载波HARQ处理数量需求的共 用缓冲池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当需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3x <m<=4x时,HARQ软缓冲区的分配(情形#4)。如图13A所示,当错误传输 块数量为3x<m<=4x时,有3(4x-m)个HARQ软缓冲区的大小为p3=A/3x。在 第四种情形中,用户设备从最初的3x个处理中选择3(m-3x)个处理,并且释放 其四分之一的缓冲区空间用于新的m-3x个处理。现存HARQ处理的选择可以 划分优先权,例如依据传输块来划分。也就是说,具有较小传输块的HARQ处 理具有较高的优先权来被选择做释放。在此,用户设备从三个现存的处理中释 放一部分空间用于一个新的处理。当释放现存HARQ处理缓冲区的缓冲区空间 时,用户设备将给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中的已接收到的软通道比特中较低 指数的比特较高优先权,并且释放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中较高指数的比特 的缓冲区空间。图13B为具有[0–p3-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的示意图。例如, 对具有[0–p3-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1300,具有低指数[0-3p3/4-1]的缓冲区空 间保留作为原始缓冲区,而具有高指数[3p3/4–p3-1]的缓冲区空间被释放用于新 处理。请注意,被选择的3(m-3x)个处理以及新的m-3x个处理的缓冲区大小为 p4=A/4x(即p4=3p3/4)。情形#4仅应用于N>=4。当HARQ处理的数量增加 时,新分配的HARQ缓冲区大小相应减小,但是仍满足A/(x*N)的最小系统需 求。
图14A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及相同单一分量载波HARQ处理数量需求的共 用缓冲池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当需要的HARQ软缓冲区的错误传输块数量为4x <m<=5x时,HARQ软缓冲区的分配(情形#5)。如图14A所示,当错误传输 块数量为4x<m<=5x时,有4(5x-m)个HARQ软缓冲区的大小为p4=A/4x。在 第五种情形中,用户设备从最初的4x个处理中选择4(m-4x)个处理,并且释放 其五分之一的缓冲区空间用于新的m-4x个处理。现存HARQ处理的选择可以 划分优先权,例如依据传输块来划分。也就是说,具有较小传输块的HARQ处 理具有较高的优先权来被选择做释放。在此,用户设备从四个现存的处理中释 放一部分空间用于一个新的处理。当释放现存HARQ处理缓冲区的缓冲区空间 时,用户设备将给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中的已接收到的软通道比特中较低 指数的比特较高优先权,并且释放具有对应在其循环缓冲区中较高指数的比特 的缓冲区空间。图14B为具有[0–p4-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的示意图。例如, 对具有[0–p4-1]软通道比特的缓冲区1400,具有低指数[0-4p4/5-1]的缓冲区空 间保留作为原始缓冲区,而具有高指数[4p4/5–p4-1]的缓冲区空间被释放用于新 处理。请注意,被选择的4(m-4x)个处理以及新的m-4x个处理的缓冲区大小为 p5=A/5x(即p4=4p4/5)。情形#5仅应用于N=5。当HARQ处理的数量增加时, 新分配的HARQ缓冲区大小相应减小,但是仍满足A/(x*N)的最小系统需求。
图15显示具有固定分辨率但为单一分量载波分配不同HARQ处理数量需求 的共用缓冲池的第四实施方式。在LTE第11版协议(Rel-11)中,支持在聚合 的分量载波中存在不同的时分双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由此,对单个分量 载波所需HARQ处理的最大数量可能不同。例如,HARQ处理的最大数量,对 应时分双工配置#0等于4,对应时分双工配置#1等于7,对应时分双工配置#2 等于10,对应时分双工配置#3等于9,对应时分双工配置#4等于12,对应时分 双工配置#5等于15,以及对应时分双工配置#6等于6。假设对应分量载波CCi的HARQ处理数量需求是xi,并且使用一对应于每一HARQ处理的大小标识 (size marker)来指示所分配的缓冲区大小。假如缓冲区大小为A/xi,则大小标 识的值等于1;假如缓冲区大小为A/2xi,则大小标识的值等于2;假如缓冲区 大小为A/3xi,则大小标识的值等于3;假如缓冲区大小为A/4xi,则大小标识的 值等于4;假如缓冲区大小为A/5xi,则大小标识的值等于5。
步骤1501中,用户设备从分量载波CCi接收一个新的错误传输块,并且以 大小标识SM_newTB=1开始。步骤1511中,用户设备决定可用的HARQ缓冲 区空间是否大于或等于A/(xi*SM_newTB)。如果答案为是,则在步骤1512用户 设备将A/(xi*SM_newTB)的缓冲区空间分配给相应此新传输块的HARQ处理。 如果答案为否,则在步骤1521,用户设备检查是否满足SM_newTB<N。如果 答案为是,则在步骤1522,用户设备将大小标识SM_newTB增加1并且返回步 骤1511。如果答案为否,则用户设备继续步骤1531,并且检查现存对应分量载 波CCi的HARQ处理的数量NUM_HQRQ_i是否小于xi。如果答案为否,则因 为用户设备已经满足对应分量载波CCi的HARQ处理的所需数量,所以在步骤 1532,用户设备丢弃此新的传输块。如果答案为是,则在步骤1541,用户设备 决定是否有任何分量载波占用的空间大于A/N。如果答案为否,则在步骤1542, 用户设备找到分量载波CCi中一个现存的HARQ处理。此HARQ处理满足1) 具有大于A/(xi*N)的已分配缓冲区空间,2)具有最小的传输块,3)对应传输块的 的已接收到冗余版本数量最小。步骤1543中,用户设备释放超过A/(xi*N)的部 分。此释放优先具有较高指数的循环缓冲区比特。之后,用户设备返回步骤1511 并再次重复检查流程直到找到用于新传输块的缓冲区空间。
如果步骤1541的答案为是,则用户设备在步骤1551中找到具有最大缓冲 区空间分配的分量载波CCj。在步骤1552,用户设备检查分量载波CCj中是否 有任何HARQ处理的缓冲区分配大于A/(xj*N)。如果答案为否,则用户设备在 步骤1553找到分量载波CCj中具有对应传输块的的已接收到冗余版本数量最小 和具有最小的传输块的HARQ处理,并且释放缓冲区空间。之后,用户设备返 回步骤1511并再次重复检查流程以找到用于新传输块的缓冲区空间。如果答案 为是,则步骤1561中,用户设备找到分量载波CCj中一个现存的HARQ处理。 此HARQ处理满足1)具有大于A/(xj*N)的已分配缓冲区空间,2)具有最小的传 输块,3)对应传输块的的已接收到冗余版本数量最小。此HARQ处理被标示为 HARQ_TBR。步骤1562中,用户设备释放HARQ_TBR空间超过A/(xj*N)的部 分。此释放优先执行于具有循环缓冲区较高指数的部分。之后,用户设备返回 步骤1511并再次重复检查流程以找到用于新传输块的缓冲区空间。利用此具有 固定分辨率分配的共用缓冲池,依据可用缓冲区空间,从共用缓冲池中分配用 于所有活动的分量载波的每一HARQ软缓冲区,以增强HARQ存储空间管理。
图16所显示的具有可变分辨率的共用缓冲池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具 有可变分辨率的共用缓冲池,全部HARQ存储池在所有活动的分量载波间共享, 并且依据相应错误传输块的大小来分配每一HARQ软缓冲区。步骤1601中,用 户设备从分量载波CCi接收一个新的错误传输块,并且检查缓冲此新的传输块 所有冗余版本的所需空间SNEW。步骤1611中,用户设备决定可用的HARQ缓 冲区空间是否大于或等于所需空间SNEW。如果答案为是,则在步骤1612用户设 备将所需空间SNEW分配给相应此新传输块的HARQ处理。如果答案为否,则在 步骤1621,用户设备决定可用的HARQ缓冲区空间是否大于或等于最小所需缓 冲区大小A/(xi*N)。如果答案为是,则在步骤1622,用户设备将最小所需缓冲 区大小A/(xi*N)分配给相应此新传输块的HARQ处理。如果答案为否,则在步 骤1631,用户设备决定现存的HARQ处理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xi。如果答案 为是,则因为用户设备已经满足对应分量载波CCi的HARQ处理的所需数量, 所以在步骤1632,用户设备丢弃此新的传输块。如果答案为否,则在步骤1641, 用户设备决定是否有任何分量载波占用的空间大于A/N。如果答案为否,则在 步骤1642,用户设备找到分量载波CCi中一个现存的HARQ处理。此HARQ处 理满足1)具有大于A/(xi*N)的已分配缓冲区空间,2)具有最小的传输块,3)对应 传输块的的已接收到冗余版本数量最小。步骤1643中,用户设备释放超过 A/(xi*N)的部分缓冲区空间。此释放优先执行于循环缓冲区中的较高指数比特。 之后,用户设备返回步骤1611并再次重复检查流程以找到用于新传输块的缓冲 区空间。
如果步骤1641的答案为是,则用户设备在步骤1651中找到具有最大缓冲 区空间分配的分量载波CCj。在步骤1652,用户设备检查分量载波CCj中是否 有任何HARQ处理的缓冲区分配大于A/(xj*N)。如果答案为否,则用户设备在 步骤1653找到分量载波CCj中具有对应传输块的的已接收到冗余版本数量最小 和具有最小的传输块的HARQ处理,并且释放缓冲区空间。之后,用户设备返 回步骤1611并再次重复检查流程以找到用于新传输块的缓冲区空间。如果答案 为是,则步骤1661中,用户设备找到分量载波CCj中一个现存的HARQ处理。 此HARQ处理满足1)具有大于A/(xj*N)的已分配缓冲区空间,2)具有最小的传 输块,3)对应传输块的的已接收到冗余版本数量最小。此HARQ处理被标示为 HARQ_TBR。步骤1662中,用户设备释放HARQ_TBR空间超过A/(xj*N)的部 分。此释放优先具有循环缓冲区比特的较高指数的部分。之后,用户设备返回 步骤1611并再次重复检查流程以找到用于新传输块的缓冲区空间。在此具有可 变分辨率分配的共用缓冲池下,依据相应错误传输块的大小来从共用缓冲池中 分配用于所有活动的分量载波的每一HARQ软缓冲区,以最佳化HARQ存储空 间管理。
图17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为HARQ处理进行动态缓冲区分配的方法 示意图。开始后,步骤1701中,移动通信网络(例如多载波移动通信网络)中 的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并解码第一错误传输块。步骤1702中,用户设备分配具 有第一缓冲区大小的第一软缓冲区。第一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一HARQ处理,用 以储存第一传输块。步骤1703中,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并解码第二错误传输块。 步骤1704中,用户设备分配具有第二缓冲区大小的第二软缓冲区。第二软缓冲 区相关于第二HARQ处理,用以储存第二传输块。用户设备释放第一软缓冲区 的一部分,以待分配作为第二软缓冲区。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软缓冲区中保留 的缓冲区空间满足最小系统需求,此最小系统需求取决于相应分量载波的所需 HARQ处理总数量以及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的最小系统需求。此外,第二缓冲 区大小也被决定以满足最小系统需求,此最小系统需求取决于相应分量载波的 所需HARQ处理总数量以及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缓冲 区大小小于第一缓冲区大小。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必须了解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相反,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 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 准。

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及用户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及用户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及用户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及用户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及用户设备.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和用户设备。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包括:由用户设备从多载波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一传输块;分配具有第一缓冲区大小的第一软缓冲区,其中第一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用以储存第一传输块;从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二传输块;以及分配具有第二缓冲区大小的第二软缓冲区,其中第二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用以储存第二传输块,并且其中第一软缓冲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