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取机.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685728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43434.6

申请日:

2014.10.15

公开号:

CN104555574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H 54/52申请日:20141015|||公开

IPC分类号:

B65H54/52

主分类号:

B65H54/52

申请人: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发明人:

泽田晴稔; 白川雅彦; 山田修司; 须佐见浩之; 寺尾雄帆

地址:

日本京都府

优先权:

2013-218501 2013.10.21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代理人:

舒艳君; 田军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取机。纺纱机(1)具备:摆动部(71b),其将供纺纱(10)卷绕的卷装(45)保持为能够旋转;卷取筒(72),其与卷装(45)接触而驱动卷装(45)旋转;气缸(60),其接受空气的压力的供给而使摆动部(71b)向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移动;以及控制器(5),其对空气向气缸(60)的供给进行控制,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控制器(5)控制空气向气缸(60)的供给以使得用于使摆动部(71b)向第二方向移动的压力,比使移动摆动部(71b)而使卷装(45)与卷取筒(72)接触时的压力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卷装保持部,其将供纱线卷绕的卷装保持为能够旋转;卷取筒,其与所述卷装接触并旋转;移动机构,其接受流体的供给并利用该流体的压力,使所述卷装保持部向所述卷装保持部接近所述卷取筒的第一方向、以及所述卷装保持部离开所述卷取筒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流体向所述移动机构的供给进行控制,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流体向所述移动机构的供给,以使得用于使所述卷装保持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所述流体的压力,比使所述卷装保持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使所述卷装与所述卷取筒接触时的所述流体的压力高。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具备电容器,该电容器在所述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供给能够实施规定时间的动作的电力。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横动引导件,该横动引导件使卷绕于所述卷装的所述纱线横动,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卷装保持部向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移动,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卷装保持部与所述卷取筒离开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比所述第一位置更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位置、即所述纱线从所述横动引导件脱离的位置,在所述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流体向所述移动机构的供给以使所述卷装保持部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横动装置,该横动装置具有所述横动引导件、和驱动该横动引导件的驱动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卷装保持部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之后使所述横动装置停止。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具有对表示所述电力供给停止的停止信号进行接收的接收部,在该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停止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流体向所述移动机构的供给,以使得用于使所述卷装保持部向所述第 二方向移动的所述流体的压力,比使所述卷装保持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使所述卷装与所述卷取筒接触时的所述流体的压力高。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给部,该供给部向所述移动机构供给所述流体,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流体从所述供给部向所述移动机构的供给进行控制。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具备:第一移动部,其使所述卷装保持部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以及第二移动部,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一体,并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一起使所述卷装保持部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所述供给部具备:第一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一移动部供给所述流体;以及第二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二移动部供给所述流体,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一供给部向所述第一移动部的供给、以及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二供给部向所述第二移动部的供给进行控制。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第二供给部经由电磁阀连接在一起,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所述流体的压力被设定为比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所述流体的压力高,在所述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电磁阀以使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二供给部还向所述第一移动部供给。9.  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分别具有所述卷装保持部、所述卷取筒以及所述移动机构的纱线卷取单元,所述控制部针对每个所述纱线卷取单元对所述流体从所述供给部向所述移动机构的供给进行控制。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力供给停止时,在所述纱线卷取单元中检测出所述纱线切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对所述流体向该纱线卷取单元的所述移动机构的供给进行控制。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流体管,该流体管与各所述纱线卷取单元的所述移动机构连接,并沿着所述纱线卷取单元的排列方向延伸,所述供给部设置有多个,并分别与所述流体管的所述排列方向的两端部连接。12.  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操作部,该操作部在所述电力供给开始的情况下,将使多个所述纱线卷取单元的所述卷装保持部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动作指示于所述控制部。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接头台车,该接头台车在所述纱线被切断的情况下,对切断的所述纱线进行接头作业,在所述操作部被操作而使所述卷装保持部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之后,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接头台车开始进行接头作业。

说明书

说明书纱线卷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卷取机。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纱线卷取机,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纱线卷取机。日本特开2004-1980号公报中记载的纱线卷取机具备:马达,其驱动卷取筒旋转;摇架,其对与卷取筒接触而旋转的卷装进行支承;抬升机构,其设置于上述摇架;马达控制部,其控制马达的旋转驱动;单元控制部,其控制马达控制部和抬升机构;停电检测部,其检测对各控制部的停电;以及再生电力产生部,其根据停电检测而利用马达控制部的减速停止控制来产生再生电力。在该纱线卷取机中,发生停电时,利用再生电力使抬升机构动作。
如上述现有的纱线卷取机那样,在发生停电等而无法供给电力的情况下,移动摇架以使卷装离开卷取筒。离开卷取筒的卷装失去驱动力,所以旋转速度逐渐降低。另外,使纱线相对于卷装横动的横动引导件也逐渐停止动作。此时,若在横动引导件钩挂有纱线,则存在卷绕于卷装的纱线发生弯曲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弯曲的纱线卷绕于卷装、或者弯曲的纱线卷绕于摇架的筒管支架的担忧。若发生这样的不良状况,需要通过手工作业除去纱线的缠结等,所以复原需要时间,从而导致作业效率下降。因此,在纱线卷取机中,要求在电力供给停止时能够使摇架可靠地移动至纱线从横动引导件脱离的位置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力供给停止时能够使卷装保持部可靠地离开卷取筒的纱线卷取机。
本发明的纱线卷取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卷装保持部,其将供纱线卷绕的卷装保持为能够旋转;卷取筒,其与上述卷装接触并旋转;移动机构,其接受流体的供给并利用该流体的压力,使上述卷装保持部向上 述卷装保持部接近上述卷取筒的第一方向、以及上述卷装保持部离开上述卷取筒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其对上述流体向上述移动机构的供给进行控制,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流体向上述移动机构的供给,以使得用于使上述卷装保持部向上述第二方向移动的上述流体的压力,比使上述卷装保持部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而使上述卷装与上述卷取筒接触时的上述流体的压力高。
由此,在纱线卷取机中,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利用移动机构使卷装保持部向离开卷取筒的第二方向移动。因此,在纱线卷取机中,在电力供给停止时能够使卷装保持部可靠地离开卷取筒。
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部可以具备电容器,该电容器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供给能够实施规定时间的动作的电力。由此,在纱线卷取机中,即便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电容器的电力实施动作,从而使移动机构动作。
在一实施方式中,纱线卷取机具备横动引导件,该横动引导件使卷绕于卷装的纱线横动,移动机构使卷装保持部向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移动,其中,上述第一位置为卷装保持部与卷取筒离开的第一位置,上述第二位置为比上述第一位置更向第二方向移动的位置、即纱线从横动引导件脱离的位置,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控制部可以控制流体向移动机构的供给以使卷装保持部向第二位置移动。这样,通过使卷装保持部向第二位置移动,纱线从横动引导件脱离,所以纱线以不被横动的状态卷绕于卷装。因此,例如能够防止弯曲的纱线卷绕于卷装保持部。
在一实施方式中,纱线卷取机具备横动装置,该横动装置具有横动引导件、和驱动该横动引导件的驱动部,控制部可以在卷装保持部移动至第二位置之后使横动装置停止。由此,能够抑制纱线钩挂于横动引导件。因此,能够抑制纱线钩挂于横动引导件而切断。
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部可以具有对表示电力供给停止的停止信号进行接收的接收部,在该接收部接收到停止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控制流体向移动机构的供给,以使得用于使卷装保持部向第二方向移动的流体的压力,比使卷装保持部向第一方向移动而使卷装与卷取筒接触时的流体的压力高。这样,在控制部中通过具有接收停止信号的接收部,由 此能够可靠地捕捉电力供给停止。
在一实施方式中,纱线卷取机可以具备供给部,该供给部向移动机构供给流体,控制部对流体从供给部向移动机构的供给进行控制。这样,通过控制流体从供给部的供给(例如,供给的流体的压力量)能够良好地控制移动机构。
在一实施方式中,移动机构可以具备:第一移动部,其使卷装保持部向第一位置移动;以及第二移动部,其被设置为与第一移动部一体,并与第一移动部一起使卷装保持部向第二位置移动,供给部具备:第一供给部,其向第一移动部供给流体;以及第二供给部,其向第二移动部供给流体,控制部对流体从第一供给部向第一移动部的供给、以及流体从第二供给部向第二移动部的供给进行控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卷装保持部向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移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移动部可以与第二供给部经由电磁阀连接在一起,从第二供给部供给的流体的压力被设定为比从第一供给部供给的流体的压力高,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控制部控制电磁阀以使得流体从第二供给部还向第一移动部供给。由此,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高压流体被供给于第一移动部以及第二移动部,所以能够使卷装保持部快速地向第二位置移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纱线卷取机可以具备多个分别具有卷装保持部、卷取筒以及移动机构的纱线卷取单元,控制部针对每个纱线卷取单元对流体从供给部向移动机构的供给进行控制。由此,能够进行与各纱线卷取单元的状态对应的控制。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电力供给停止时,在纱线卷取单元中检测出纱线切断的情况下,控制部不对流体向该纱线卷取单元的移动机构的供给进行控制。在电力供给停止时纱线被切断的情况下,由于纱线不会钩挂于横动引导件,所以不需要利用移动机构来移动卷装保持部。因此,不对在电力供给停止时检测出纱线切断的纱线卷取单元实施控制,由此能够高效地使用能源。
在一实施方式中,纱线卷取机可以具备流体管,该流体管与各纱线 卷取单元的移动机构连接,并沿着纱线卷取单元的排列方向延伸,供给部设置有多个,并分别与流体管的排列方向的两端部连接。这样,通过从流体管的两侧供给流体,能够不偏袒地充分地向各纱线卷取单元的移动机构供给流体,所以能够实现移动机构的快速动作。
在一实施方式中,纱线卷取机可以具备操作部,该操作部在电力供给开始的情况下,将使多个纱线卷取单元的卷装保持部向第一位置移动的动作指示于控制部。由此,通过操作部的一次操作就能够使多个纱线卷取单元的卷装保持部位于第一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纱线卷取机可以具备接头台车,该接头台车在纱线被切断的情况下,对切断的纱线进行接头作业,在操作部被操作而使卷装保持部移动至第一位置之后,控制部使接头台车开始进行接头作业。在卷装保持部(卷装)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卷装还离开接头台车,所以接头台车难以捕捉卷装的纱线头。因此,在使卷装保持部移动至第一位置之后进行接头作业,由此接头台车容易捕捉卷装的纱线头,所以能够良好地实施接头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纺纱机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纺纱机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气缸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以及升降用压缩空气源与气缸的连接结构和控制器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以及升降用压缩空气源与气缸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卷装离开卷取筒的状态的纺纱机的剖面结构图。
图7是示出卷装离开卷取筒且纱线从横动引导件脱离的状态的纺纱机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上游”以及“下游”是指纺纱时纱线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以及下游。
图1所示的作为纱线卷取机的纺纱机1,具备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纱单元(纱线卷取单元)2。该纺纱机1具备接头台车3和控制器(控制部)5。纺纱机1的动作由控制器5进行控制。在设置纺纱机1的工厂,在相对于接头台车3靠纺纱10的纱线路侧,设置有沿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作业者通道。作业者从作业者通道侧对各纺纱单元2进行操作以及监视等。
如图1所示,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具备牵伸装置7、气流纺纱装置9、纱线存积装置12、上蜡装置14以及卷取装置13。
在纺纱机1的高度方向上,牵伸装置7设置于纺纱机1的框体6的上端附近。从牵伸装置7输送来的纤维束8(参照图2)被气流纺纱装置9纺纱。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10在通过清纱器52之后,在纱线存积装置12被进一步向下游侧输送,并被上蜡装置14上蜡。然后,纺纱10被卷取装置13卷取,由此形成卷装45。
牵伸装置7拉伸(牵伸)纱条15而形成纤维束8。如图2所示,牵伸装置7具备后辊子对16、第三辊子对17、龙带18架装于各辊子的中间辊子对19以及前辊子对20这四对辊子对。各辊子对16、17、19以及20的底辊,被来自原动机箱5或独立设置的驱动源(未图示)的动力驱动。各辊子对16、17、19以及20以使旋转速度不同的方式被驱动,其结果是,拉伸从上游侧供给的纱条15而形成纤维束8,并向下游侧的气流纺纱装置9输送。
气流纺纱装置9利用旋转气流来捻转纤维束8,从而生成纺纱10。对于气流纺纱装置9,虽然省略详细的说明、图示,但其具备纤维引导部、旋转气流产生喷嘴以及中空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牵伸装置7输送来的纤维束8引导至形成于气流纺纱装置9的内部的纺纱室。旋转气 流产生喷嘴配置于纤维束8的路径的周围,使纺纱室内产生旋转气流。纺纱室内的纤维束8的纤维头被该旋转气流反转而旋转。中空导轴体将已被纺纱的纺纱10从纺纱室引向气流纺纱装置9的外部。
在气流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置有纱线存积装置12。纱线存积装置12具有如下功能:对纺纱10施加规定的张力而将其从气流纺纱装置9抽出的功能,在接头台车3的接头作业等时使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10滞留而防止纺纱10松弛的功能,以及以纺纱10在卷取装置13中的张力的变动不传递于气流纺纱装置9的方式调整张力的功能。如图2所示,纱线存积装置12具有纱线存积辊子21、纱线钩挂部件22、上游侧引导件23、电动马达25、下游侧引导件26以及存积量传感器27。
纱线钩挂部件22与纺纱10卡合并在与纺纱10卡合的状态下与纱线存积辊子21一体旋转,由此将纺纱10卷绕于纱线存积辊子21的外周面。
纱线存积辊子21在其外周面卷绕一定量的纺纱10来进行存积。纱线存积辊子21被电动马达25旋转驱动。卷绕于纱线存积辊子21的外周面的纺纱10,因纱线存积辊子21旋转而以夹紧纱线存积辊子21的方式被卷绕,从而拉动比纱线存积装置12更靠上游侧的纺纱10。即,使在外周面卷绕有纺纱10的状态的纱线存积辊子21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从而纱线存积装置12对纺纱10施加规定的张力而从气流纺纱装置9将纺纱10以规定的速度抽出,并以规定的速度向下游侧输送。
存积量传感器27以非接触方式对卷绕于纱线存积辊子21的纺纱10的存积量进行检测。存积量传感器27将表示检测出的纺纱10的存积量的存积量信号向控制器5输出。
上游侧引导件23配置于纱线存积辊子21的稍上游侧。上游侧引导件23将纺纱10相对于纱线存积辊子21的外周面适当地进行引导。上游侧引导件23防止从气流纺纱装置9传播来的纺纱10的捻转向比上游侧引导件23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传递。
在纺纱机1的框体6的前表面侧(作业者通道侧)、且气流纺纱装置9与纱线存积装置1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清纱器52。由气流纺纱装 置9纺出的纺纱10在被纱线存积装置12卷绕之前通过清纱器52。清纱器52对行进的纺纱10的粗细以及/或纺纱10中所包含的异物的有无进行监视,在检测出纺纱10的纱疵的情况下,向控制器5输出纱疵检测信号。在清纱器52的上游侧配置有割刀57,该割刀57用于在检测出纱疵时割断纺纱10。此外,也可以省略割刀57,而是通过停止向气流纺纱装置9供给空气来割断纺纱10。
在纱线存积装置12的下游设置有上蜡装置14。上蜡装置14对从纱线存积装置12向卷取装置13行进的纺纱10上蜡。
卷取装置13具备卷装保持部71、卷取筒72以及横动装置75。卷装保持部71将卷装45保持为可旋转。卷装保持部71具有固定于框体6的固定部71a、和相对于固定部71a可前后摆动的摆动部71b。摆动部71b在固定部71a支承为可绕支轴70摆动。在摆动部71b设置有省略图示的筒管支架,该筒管支架将用于卷绕纺纱10的筒管48保持为可旋转。
卷取筒72与筒管48的外周面或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从而驱动筒管48或卷装45旋转。横动装置75具备能够引导纺纱10的横动引导件76。卷取装置13一边利用省略图示的驱动机构使横动引导件76往复运动一边利用省略图示的电动马达(驱动部)驱动卷取筒72,使与卷取筒72接触的卷装45旋转,从而一边使纺纱10横动一边将纺纱10卷绕于卷装45。横动装置75的横动引导件76通过由多个纺纱单元2共享的轴而在各纺纱单元2被共同驱动。
在卷装保持部71的固定部71a连结有气缸(移动机构)60。气缸60通过使固定部71a移动来使摆动部71b绕支轴70摆动(移动)。气缸60是复动式气缸,其接受空气的供给而使摆动部71b移动。气缸60具备缸部(第一移动部)61和升降部(第二移动部)90。缸部61具备活塞杆62、固定于活塞杆62的活塞63、接触压力端口64以及反向压力端口65。
接触压力端口64设置于缸部61的缸壳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图3的上端部),并与缸壳内连通。反向压力端口65设置于缸壳的另一端部(图3的下端部),并与缸壳内连通。从接触压力端口64以及反向压力 端口65向缸部61的缸壳内供给空气。在缸部61中,若向接触压力端口64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与向反向压力端口65供给的空气的压力存在差值(压力差),则空气向一个方向按压活塞63,所以活塞杆62移动。经由固定部71a连结于活塞杆62的摆动部71b,根据活塞杆62的移动而摆动。
接触压力端口64连接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第一供给部)66。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是供给规定压力的空气(流体)的供给部,且空气的压力由控制器5进行控制。如图1所示,在原动机箱5以及鼓风箱80分别具备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上述原动机箱5以及鼓风箱80在纺纱机1中以夹着多个纺纱单元2的方式配置于两侧。如图5所示,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分别连接于沿着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集管(流体管)30的两侧。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经由集管30连接于各纺纱单元2的气缸60的接触压力端口64,向缸部61供给空气。
在缸部61中,若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向接触压力端口64供给规定压力的空气,则活塞63向图3的下方被从接触压力端口64向缸壳内供给的空气按压,从而活塞杆62与之联动而向下方移动。若活塞杆62向下方移动,则摆动部71b与之联动而向下方被拉动,从而摆动部71b向将卷装45向卷取筒72按压的接近方向(摆动部71b与卷取筒72接近的第一方向)摆动。
在接触压力端口64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之间配置有电磁阀31。控制器5通过控制电磁阀31的开闭来控制向接触压力端口64供给的空气的流量。
在反向压力端口65连接有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经由集管30连接于各纺纱单元2的气缸60的反向压力端口65,从而向缸部61供给空气。在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与反向压力端口65之间配置有减压阀67、梭阀32以及电磁阀33。控制器5通过控制电磁阀33的开闭来控制向反向压力端口65供给的空气的流量。
在缸部61中,若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向反向压力端口65 供给空气,则活塞63向与在将空气供给到接触压力端口64时相反的上方向(图3的上方向)被空气按压,从而活塞杆62与之联动而向上方移动。若活塞杆62被推升,则摆动部71b向使卷装45离开卷取筒72的离开方向(摆动部71b离开卷取筒72的第二方向)摆动。此时,摆动部71b位于第一位置(参照图6)。
如图4所示,减压阀67在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与反向压力端口65之间配置于反向压力端口65的上游侧,对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所供给的空气进行减压。利用减压阀67向反向压力端口65供给比接触压力端口64低的压力的空气。在向接触压力端口64供给空气的情况下,反向压力端口65的空气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消接触压力端口64的空气的压力,所以能够对摆动部71b削弱向第一方向施加的力(扭矩)。
梭阀32配置于减压阀67的下游侧。在梭阀32,除连接有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之外,还连接有升降用压缩空气源(第二供给部)69。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是供给规定压力的空气(流体)的供给部,空气的压力由控制器5进行控制。如图1所示,在原动机箱5以及鼓风箱80分别具备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上述原动机箱5以及鼓风箱80在纺纱机1中以夹着多个纺纱单元2的方式配置于两侧。如图5所示,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分别连接于集管30的两侧。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经由集管30连接于各纺纱单元2的气缸60的反向压力端口65,向反向压力端口65供给空气。具体而言,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经由电磁阀34连接于梭阀32,且经由梭阀32以及电磁阀34向反向压力端口65供给空气。
梭阀32对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及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进行比较,并使压力高的一方的压缩空气源与出口(反向压力端口65)连通。即,梭阀32将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以及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供给的两个空气中的压力高的一方的空气,向反向压力端口65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被设定为,比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经由减压阀67向梭阀32供给的空气的压力高。因此,在梭阀32中,在空气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流入了梭阀32的情况下,以将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供 给的空气向反向压力端口65供给的方式被切换。
升降部90具备升降端口84、升降活塞85、钢球86以及弹簧87。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升降端口84连接有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经由集管30连结于各纺纱单元2的气缸60的升降端口84,向升降部90供给空气。在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与升降端口84之间配置有电磁阀35。控制器5通过控制电磁阀35的开闭来控制向升降端口84供给的空气的流量。
在升降部90中,在未向升降端口84供给空气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升降活塞85被弹簧87向图3的下方施力。在该状态中,活塞杆62能够沿上下方向自由运动。在升降部90中,若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向升降端口84供给规定压力的空气,则升降活塞85因空气压力的作用而向图3的上方移动。
在升降活塞85形成有供活塞杆62上下插通的插通孔。在图3中,插通孔形成为下侧变细的锥状,且作为内周面而形成有倾斜面85a。在倾斜面85a与活塞杆62之间配置有多个钢球86。
在升降部90中,若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向升降端口84供给空气,则升降活塞85因空气而向图3的上方移动,从而钢球86咬入倾斜面85a与活塞杆62之间。在升降部90中,若钢球86咬入倾斜面85a与活塞杆62之间,则活塞杆62因倾斜面85a与钢球86产生的楔作用而锁定于升降活塞85,从而活塞杆62、升降活塞85一体地向图3的上方移动。即,在升降部90中,通过向升降端口84供给空气,活塞杆62向图3的上方移动与升降活塞85的行程对应的量。由此,连结于活塞杆62的摆动部71b被推升,从而摆动部71b向使卷装45离开卷取筒72的第二方向稍微转动。此时,在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向反向压力端口65供给空气,且未向接触压力端口64供给空气的情况下,摆动部71b位于比第一位置(参照图6)更离开卷取筒72的第二位置(参照图7)。
在对升降端口84供给有空气的情况下,活塞杆62因楔作用而被锁定,所以活塞杆62被固定为不向图3的下方运动。另一方面,即便在对升降端口84供给有空气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活塞杆62向图3的上方 运动。即,若使活塞杆62向图3的上方运动,则咬入活塞杆62与倾斜面85a之间的钢球86脱离,所以楔作用产生的锁定被解除,从而能够使活塞杆62向上运动。这样,升降部90通过向升降端口84供给空气而发挥将活塞杆62的移动方向仅限为一个方向的作用。
接着,对接头台车3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接头台车3在配置有牵伸装置7以及气流纺纱装置9等的框体6的下方侧,利用车轮沿着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在导轨41上行进。接头台车3具备捻接器43、吸管44以及吸嘴46。
若在某纺纱单元2发生断纱或者剪纱,则接头台车3沿着导轨41行进至该纺纱单元2,并停止。吸管44一边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一边吸入并捕捉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纱线头而向捻接器43引导。吸嘴46一边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一边从支承于卷取装置13的卷装45吸引并捕捉纱线头而向捻接器43引导。捻接器43进行将引导来的纱线头彼此捻接的接头作业。
接着,对控制器5进行说明。控制器5若接收从存积量传感器27输出的存积量信号,则对存积量信号所表示的存积量是否在所需最低存积量以下进行判断。控制器5在判断为卷绕于纱线存积辊子21的纺纱10的存积量是所需最低存积量以下的情况下,对卷取装置13进行的纺纱10的卷取速度进行调整,以使纱线存积辊子21的纺纱10的存积量变得比所需最低存积量多。具体而言,控制器5对空气向气缸60的供给进行控制。
控制器5若接收从清纱器52输出的纱疵检测信号,则控制割刀57割断纺纱10,另外,对空气向气缸60的供给进行控制,以使卷装45离开卷取筒72。控制器5以使接头台车3在该纺纱单元2进行接头作业的方式进行控制。
控制器5具有信号接收部36。信号接收部36接收停止信号。停止信号是表示发生包括瞬间停止在内的停电(电力向控制器5的供给停止)的情况的信号,从电压监视部(未图示)输出。若信号接收部36接收停止信号,则控制器5对空气向气缸60的供给进行控制。停电时,驱动控制器5、电磁阀31、33、34、35以及各压缩空气源66、69的电力 由安装于构成控制器5的电路基板上的电容器37供给。在电容器37蓄存有电力。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电容器37供给在纺纱机1可实施规定时间的动作的电力。电容器37的容量根据设计而适当地进行设定。
在从停电状态开始电力供给的情况下,若按下操作按钮(操作部)38,则控制器5对空气向气缸60的供给进行控制。操作按钮38是将使多个纺纱单元2的卷取装置13的摆动部71b向第一位置移动的动作指示于控制器5的按钮,显示于例如设置于原动机箱5的显示器39(操作面板)。
接着,对纺纱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纺纱机1的通常动作时进行说明。
在纺纱10通常的卷取时(图2所示的状态),不向反向压力端口65及升降端口84供给空气,而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向接触压力端口64供给空气。由此,卷装45与卷取筒72以规定的接触压力接触,从而向卷装45卷绕纺纱10。
在卷装45卷绕有纺纱10的状态下,存积量传感器27对纱线存积辊子21所存积的纺纱10的存积量进行检测,并将存积量信号输出给控制器5。控制器5对存积量信号所表示的存积量是否在所需最低存积量以下进行判断,在判断为存积量是所需最低存积量以下的情况下,打开电磁阀35,以使空气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向升降端口84供给。
若向升降端口84供给空气,则活塞杆62因该空气而向上移动与升降活塞85的行程对应的量,从而如图6所示卷装45离开卷取筒72。此时,向接触压力端口64供给空气。由此,活塞杆62向下受力,但因升降部90的楔作用而被锁定,所以活塞杆62不移动。因此,在升降部90供给有空气的期间,卷装45维持离开卷取筒72的状态。
若卷装45离开卷取筒72,则失去驱动力,所以卷装45的旋转速度逐渐降低。与之相应地,纺纱10向卷装45卷绕的速度降低。此时,气流纺纱装置9,以与通常相同的速度生成纺纱10,所以从纱线存积辊子21的上游侧供给的纺纱10比向纱线存积辊子21的下游侧退绕的纺纱 10多。因此,纱线存积辊子21的存积量增加。另外,卷绕纺纱10的速度降低,从而纱线存积辊子21所被施加的张力降低。其结果是,纱线钩挂部件22与纱线存积辊子21成为一体而旋转,从而纺纱10向纱线存积辊子21的下游侧退绕。由此也使纱线存积辊子21的存积量增加。
控制器5若判断为由存积量传感器27检测出的纺纱10的存积量在规定量以上,则关闭电磁阀35,从而停止空气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向升降端口84的供给。若停止空气向升降端口84的供给,则由楔作用产生的锁定被解除,且活塞杆62因向接触压力端口64供给的空气的压力的作用而向下移动。摆动部71b因活塞杆62的移动而向第一方向转动,所以卷装45与卷取筒72接触。而且,卷装45与卷取筒72接触而旋转,从而再次开始纺纱10以通常速度的卷取作业。
接下来,对在纺纱机1检测出纺纱10的纱疵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清纱器52若在纺纱10的卷取中检测出纱疵,则将纱疵检测信号输出给控制器5。控制器5若接收到纱疵检测信号,则控制割刀57以通过割刀57立即割断纺纱10。若通过割刀57的割断动作而割断纺纱10,则下游侧的纱线头伴随着卷装45的旋转而卷绕于卷装45。
若纺纱10被割断,则为了停止空气向接触压力端口64的供给,控制器5关闭电磁阀31,同时为了向反向压力端口65供给空气,控制器5打开电磁阀33。由此,活塞杆62向上移动,如图6所示,卷装45离开卷取筒72,而卷装45位于第一位置。并且,为了向升降端口84供给空气,控制器5打开电磁阀35。由此,活塞杆62向上移动与升降活塞85的行程对应的量,从而如图7所示,卷装45进一步离开卷取筒72,而移动至第二位置。
若卷装45向第二位置移动,则控制器5使接头台车3进行纺纱10的接头作业。若由接头台车3进行的接头作业结束,则为了停止空气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向反向压力端口65的供给、和空气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向升降端口84的供给,控制器5关闭电磁阀33以及电磁阀35,并为了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向接触压力端口64供给空 气,控制器5打开电磁阀31。若停止空气向反向压力端口65以及升降端口84的供给,则活塞杆62因向接触压力端口64供给的空气的压力的作用而向下移动。摆动部71b因活塞杆62的移动而向第一方向转动,所以卷装45与卷取筒72接触。而且,卷装45与卷取筒72接触而旋转,从而再次开始纺纱10的卷取作业。
接着,对在纺纱机1例如发生停电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若发生停电,则控制器5在信号接收部36接收停止信号。控制器5若接收到停止信号,则打开未检测出纺纱10切断的纺纱单元2的电磁阀33、电磁阀34以及电磁阀35。若电磁阀34被打开,则空气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向梭阀32供给,从而梭阀32被切换。由此,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向反向压力端口65以及升降端口84供给空气。
若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向反向压力端口65以及升降端口84供给空气,则在缸部61中,在反向压力端口65的空气的压力比在接触压力端口64的空气的压力高,从而活塞63向上移动。即,用于使摆动部71b向第二方向移动的空气的压力,比使摆动部71b移动来使卷装45与卷取筒72接触时的空气的压力高。在升降部90中,升降活塞85向上移动。由此,活塞杆62向上移动与活塞63以及升降活塞85的行程对应的量。如图7所示,其结果是,摆动部71b向第二位置移动,从而卷装45离开卷取筒72。此时,纺纱10从横动引导件76脱离。
在从停电恢复而再次供给电力的情况下,若按下操作按钮38,则控制器5关闭多个纺纱单元2的电磁阀31、电磁阀34以及电磁阀35。由此,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向反向压力端口65供给空气,从而活塞杆62向上移动,进而摆动部71b移动,卷装45向第一位置移动。在摆动部71b移动至第一位置之后,控制器5使接头台车3实施纺纱10的接头作业。
若由接头台车3进行的接头作业结束,则为了停止空气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向反向压力端口65的供给,控制器5关闭电磁阀33,并为了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向接触压力端口64供给空气,控制器5打开电磁阀31。若停止空气向反向压力端口65的供给,则活塞杆62因向接触压力端口64供给的空气的压力的作用而向下移动。摆动部 71b因活塞杆62的移动而向第一方向转动,所以卷装45与卷取筒72接触。而且,卷装45与卷取筒72接触而旋转,从而再次开始纺纱10的卷取作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控制器5控制空气向气缸60的供给,以使得用于使摆动部71b向第二方向移动的空气的压力比使摆动部71b移动来使卷装45与卷取筒72接触时的空气的压力高。由此,在纺纱机1中,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利用气缸60使摆动部71b向离开卷取筒72的第二方向移动。因此,在纺纱机1中,能够可靠地使电力供给停止时保持卷装45的摆动部71b离开卷取筒72。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具备电容器37,该电容器37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供给可实施规定时间的动作的电力。由此,在纺纱机1中,即便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电容器37的电力实施动作,从而使气缸60动作。因此,在纺纱机1中,即便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使保持卷装45的摆动部71b离开卷取筒72。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缸60使摆动部71b向摆动部71b与卷取筒72离开的第一位置、及比第一位置更向第二方向移动的位置、即作为纺纱10从横动引导件76脱离的位置的第二位置移动。在该结构中,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控制器5控制空气向气缸60的供给以使摆动部71b向第二位置移动。这样,使摆动部71b向第二位置移动,由此纺纱10从横动引导件76脱离,所以纺纱10以不被横动的状态卷绕于卷装45(条形卷的状态)。因此,例如,能够防止弯曲的纺纱10卷绕于筒管支架。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在摆动部71b移动至第二位置之后停止横动装置75。由此,能够抑制纺纱10钩挂于横动引导件76。因此,能够抑制纺纱10钩挂于横动引导件7而切断。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具有信号接收部36,该信号接收部接收表示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的停止信号。在信号接收部36接收到停止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器5控制空气向气缸60的供给以使得用于使摆动部71b向第二方向移动的空气的压力、比卷装45与卷取筒72接触时的空 气的压力高。这样,在控制器5中具有接收停止信号的信号接收部36,由此能够可靠地捕捉电力的供给的停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纺纱机1具备:缸部61,其使摆动部71b向第一位置移动;以及升降部90,其被设置为与缸部61一体,并与缸部61一同使摆动部71b向第二位置移动。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向缸部61供给空气,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向升降部90供给空气。在这样的结构中,控制器5对空气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向缸部61的供给、以及空气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向升降部90的供给进行控制。在纺纱机1中,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摆动部71b向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缸部61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经由电磁阀34连接在一起。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被设定为,比从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供给的空气的压力高。在信号接收部36接收到停止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器5控制电磁阀34以使空气从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还向缸部61供给。由此,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由于高压空气被供给于缸部61以及升降部90,所以能够使摆动部71b快速向第二位置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纺纱机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控制器5针对每个纺纱单元2控制空气向气缸60的供给。由此,在纺纱机1中,能够进行与各纺纱单元2的状态对应的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力供给停止时,在纺纱单元2中检测出纺纱10切断的情况下,控制器5不对空气向该纺纱单元2的气缸60的供给进行控制。在电力供给停止时纺纱10切断的情况下,由于纺纱10未钩挂于横动引导件76,所以不需要利用气缸60来移动摆动部71b。因此,不对在电力供给停止时检测出纺纱10切断的纺纱单元2实施控制,由此能够高效地使用能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以及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分别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接触压力用压缩空气源66以及升降用压缩空气源69各自分别连接于集管30的两端部。这样,通过从集管30的两侧供给空气,能够无偏袒地充分地向各纺纱单 元2的气缸60供给空气,所以能够实现气缸60的快速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按钮38被操作而使摆动部71b移动至第一位置之后,控制器5使接头台车3开始进行接头作业。在摆动部71b(卷装45)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卷装45还离开接头台车3,所以接头台车3的吸嘴46难以吸引(捕捉)卷装45的纱线头。因此,在使摆动部71b移动至第一位置之后进行接头作业,由此在吸嘴46容易吸引卷装45的纱线头,所以能够良好地实施接头作业。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移动机构以气缸60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移动机构并不局限于气缸60。作为移动机构,也可以是例如利用液体来进行动作的液压缸。另外,移动机构并不局限于缸体,也可以是具有其它机构的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卷绕并存积有一定量纺纱10的纱线存积辊子21从气流纺纱装置9抽出纺纱10,但也可以利用输出辊与夹持辊从气流纺纱装置抽出纺纱。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横动装置75的横动引导件76在多个纺纱单元2被共同驱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纺纱单元的各部(例如,牵伸装置、气流纺纱装置、卷取装置等)也可以在各纺纱单元2中被独立地驱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管理纺纱机1整体的控制的控制器5执行卷取装置13的各种控制处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例如在卷取装置13中具备用于专门处理卷取装置13的各种控制的控制器的结构。

纱线卷取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纱线卷取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纱线卷取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纱线卷取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纱线卷取机.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取机。纺纱机(1)具备:摆动部(71b),其将供纺纱(10)卷绕的卷装(45)保持为能够旋转;卷取筒(72),其与卷装(45)接触而驱动卷装(45)旋转;气缸(60),其接受空气的压力的供给而使摆动部(71b)向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移动;以及控制器(5),其对空气向气缸(60)的供给进行控制,在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控制器(5)控制空气向气缸(60)的供给以使得用于使摆动部(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