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处理预测装置、纱线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处理预测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1684579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53494.0

申请日:

2014.12.10

公开号:

CN104775295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6H 3/00申请日:20141210|||公开

IPC分类号:

D06H3/00

主分类号:

D06H3/00

申请人: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发明人:

西山能弘; 山田修司; 伊藤诚

地址:

日本京都府

优先权:

2014-005195 2014.01.15 JP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代理人:

庞乃媛; 黄剑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进行纱线处理的预测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具备取得部(501)、清纱设定输入键(B)、预测部(505)以及显示部(100)。取得部(501)取得表示纺纱(10)的纱线状态的分布数据。清纱设定输入键(B)是用于输入用于进行纱疵的切断除去的清纱设定的键。预测部(505)基于分布数据和清纱设定来生成与纱线处理相关的预测结果(D,DX)。显示部(100)输出由预测部(505)生成的预测结果(D,DX)。使显示部(100)同时显示基于最新的清纱设定而生成的预测结果(D)以及基于以前输入的清纱设定而生成的预测结果(DX)。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纱线处理预测装置,进行纱线处理的预测,具备: 取得部,取得表示纱线状态的分布数据; 输入部,用于输入用于进行纱线所包含的纱疵的切断除去的条件即清 纱设定; 生成部,基于上述分布数据以及上述清纱设定来生成与纱线处理相关 的预测结果;以及 输出部,将由上述生成部生成的预测结果输出, 上述输出部将基于向上述输入部输入的最新的第一上述清纱设定而生 成的第一上述预测结果、以及基于在生成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前所输入的 第二上述清纱设定而生成的第二上述预测结果同时输出。 2.  一种纱线处理预测装置,进行纱线处理的预测,具备: 取得部,取得表示纱线状态的分布数据; 输入部,用于输入用于进行纱线所包含的纱疵的切断除去的条件即清 纱设定; 生成部,基于上述分布数据以及上述清纱设定来生成与纱线处理相关 的预测结果;以及 输出部,将由上述生成部生成的预测结果输出, 上述输出部将基于向上述输入部输入的最新的第一上述清纱设定而生 成的第一上述预测结果、以及基于在生成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前所输入的 第二上述清纱设定而生成的第二上述预测结果排列地输出。 3.  如权利要求1或者2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输出部为,与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及上述第二预测结果一起,输 出表示从上述第二预测结果向上述第一预测结果变更的情况的方向性指示 显示。 4.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输出部具备具有能够受理输入操作的显示画面的显示部、以及对 上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显示图像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部, 上述显示控制部在与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及上述第二预测结果一起, 使上述显示部显示用于取消上述第一清纱设定的取消键,在对上述取消键 进行了输入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第二清纱设定中 的纱疵的二维区域。 5.  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控制部与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及上述第二预测结果一起,使 上述显示部显示用于接受对上述第一清纱设定的设定变更的接受键,并对 上述接受键进行了输入操作的情况下,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第一清纱设 定中的纱疵的二维区域。 6.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输出部具备具有能够受理输入操作的显示画面的显示部、以及对 上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显示图像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部, 上述显示控制部在与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及上述第二预测结果一起、 使上述显示部显示用于接受对上述第一清纱设定的设定变更的接受键,并 对上述接受键进行了输入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第 一清纱设定中的纱疵的二维区域。 7.  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控制部为,在对上述接受键或者上述取消键进行输入操作之 前,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第一清纱设定中的纱疵的上述二维区域。 8.  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控制部为,在对上述接受键或者上述取消键进行输入操作之 前,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第二清纱设定中的纱疵的二维区域。 9.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输出部输出上述第一预测结果和一个上述第二预测结果。 10.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输出部输出上述第一预测结果和二个以上的上述第二预测结果。 11.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预测结果包含应切断除去的纱疵的除去数。 12.  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除去数包含上述纱疵的每个种类的除去数。 13.  如权利要求11或者12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除去数包含每单位时间的除去数。 14.  如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除去数包含纱线的每单位长度的除去数。 15.  如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项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除去数包含由上述取得部取得了分布数据的上述纱线的全部范围 内的纱疵的合计除去数。 16.  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预测结果包含纱线处理的运转率的预测结果。 17.  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其中, 上述纱线处理预测装置还具备指定部,该指定部用于对由上述生成部 生成上述预测结果的一个或者多个上述纱线处理单元进行指定,上述取得 部能够取得由进行纱线处理的多个纱线处理单元处理的多个纱线的上述分 布数据, 上述生成部基于与通过由上述指定部指定的上述纱线处理单元来处理 的纱线有关的分布数据来生成上述预测结果。 18.  一种纱线处理装置,其中 具备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记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以及进行纱线 处理的多个纱线处理单元, 上述取得部取得由上述纱线处理单元处理的纱线的上述分布数据。 19.  一种纱线处理预测方法,是在进行纱线处理的预测的纱线处理预 测装置中进行的纱线处理预测方法,具备: 取得工序,取得表示纱线状态的分布数据; 输入工序,受理用于进行纱线所包含的纱疵的切断除去的条件即清纱 设定的输入; 生成工序,基于上述分布数据以及上述清纱设定来生成与纱线处理相 关的预测结果;以及 输出工序,输出在上述生成工序中生成的上述预测结果, 在上述输出工序中,将基于在上述输入工序中受理的最新的第一上述 清纱设定而生成的第一上述预测结果、以及基于在生成上述第一预测结果 以前受理的第二上述清纱设定而生成的第二上述预测结果同时输出。 20.  一种纱线处理预测方法,是在进行纱线处理的预测的纱线处理预 测装置中进行的纱线处理预测方法,具备: 取得工序,取得表示纱线状态的分布数据; 输入工序,受理用于进行纱线所包含的纱疵的切断除去的条件即清纱 设定的输入; 生成工序,基于上述分布数据以及上述清纱设定来生成与纱线处理相 关的预测结果;以及 输出工序,输出在上述生成工序中生成的上述预测结果, 在上述输出工序中,将基于在上述输入工序中受理的最新的第一上述 清纱设定而生成的第一上述预测结果、以及基于在生成上述第一预测结果 以前受理的第二上述清纱设定而生成的第二上述预测结果排列地输出。

说明书

说明书纱线处理预测装置、纱线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处理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纱线处理的预测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纱线处理装置 以及纱线处理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通过空气来纺织纱线的气流纺纱机的管理装置为,具有输出将 纱疵切断除去的情况下的模拟结果的清纱模拟功能。该清纱模拟功能是如 下功能:基于所收集的表示纱线状态的分布数据以及由操作人员设定的清 纱设定,对进行切断除去的纱疵的除去数进行预测,并显示预测结果的功 能。清纱设定是指用于进行纱线所包含的纱疵的切断除去的条件。
操作人员通过对清纱设定进行变更,由此能够对进行切断除去的纱疵 的除去数的变更后的预测值进行确认。通过该功能,操作人员例如在基于 新的批设定的纱线的纺织开始时,能够发现适当的清纱设定。具有这种清 纱模拟功能的空气纺织装置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07-211363号公报。
在日本特开2007-211363号公报所记载的清纱模拟功能中,在对清纱 设定进行了变更的情况下,仅显示设定变更后的应除去的纱疵的除去数的 预测结果,难以判断设定变更后的清纱设定是否适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各种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设定变更 后的清纱设定是否适当,能够缩短达到适当的清纱设定为止的时间的纱线 处理预测装置、纱线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处理预测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进行纱线处理的预测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 具备取得部、输入部、生成部以及输出部。上述取得部取得表示纱线状态 的分布数据。上述输入部用于输入用于进行纱线所包含的纱疵的切断除去 的条件即清纱设定。上述生成部基于上述分布数据以及上述清纱设定来生 成与纱线处理相关的预测结果。上述输出部将由上述生成部生成的预测结 果输出。此外,上述输出部将基于向上述输入部输入的最新的第一清纱设 定而生成的第一预测结果、以及基于在生成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前所输入 的第二清纱设定而生成的第二预测结果同时输出。
由此,操作人员能够同时确认基于向上述输入部输入的最新的上述第 一清纱设定而生成的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及基于以前所输入的上述第二 清纱设定而生成的上述第二预测结果。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设定变更后 的清纱设定是否适当的判断。此外,由于能够同时确认设定前后的预测结 果,因此能够缩短达到适当的清纱设定为止的时间。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一种进行纱线处理的预测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 具备取得部、输入部、生成部以及输出部。上述取得部取得表示纱线状态 的分布数据。上述输入部用于输入用于进行纱线所包含的纱疵的切断除去 的条件即清纱设定。上述生成部基于上述分布数据以及上述清纱设定来生 成与纱线处理相关的预测结果。上述输出部将由上述生成部生成的预测结 果输出。此外,上述输出部将基于向上述输入部输入的最新的第一清纱设 定而生成的第一预测结果、以及基于在生成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前所输入 的第二清纱设定而生成的第二预测结果排列地输出。
由此,操作人员能够排列地确认基于向上述输入部输入的最新的上述 第一清纱设定而生成的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及基于以前所输入的上述第 二清纱设定而生成的上述第二预测结果。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设定变更 后的清纱设定是否适当的判断。此外,由于能够排列地确认设定前后的预 测结果,因此能够缩短达到适当的清纱设定为止的时间。
上述输出部也可以与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及上述第二预测结果一起, 输出表示从上述第二预测结果向上述第一预测结果变更的情况的方向性指 示显示。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掌握设定变更的前后关系。
上述输出部也可以具备具有能够受理输入操作的显示画面的显示部以 及对上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显示图像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部。上述显示控制 部与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及上述第二预测结果一起,使上述显示部显示用 于取消上述第一清纱设定的取消键,在对上述取消键进行了输入操作的情 况下,也可以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第二清纱设定中的纱疵的二维区域。 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在观察所显示的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及上述第二预 测结果的同时,对上述取消键进行输入操作,由此能够选择适当的预测结 果。此外,操作人员能够确认与所选择的预测结果相对应的纱疵的上述二 维区域。
上述显示控制部也可以为,在与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及上述第二预测 结果一起,使上述显示部显示用于接受对上述第一清纱设定的设定变更的 接受键,并对上述接受键进行了输入操作的情况下,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 述第一清纱设定中的纱疵的二维区域。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在观察所显 示的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及上述第二预测结果的同时,对上述接受键进行 输入操作,由此能够选择适当的预测结果。此外,操作人员能够确认与所 选择的预测结果相对应的纱疵的上述二维区域。
上述输出部也可以具备具有能够受理输入操作的显示画面的显示部以 及对上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显示图像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部。上述显示控制 部在与上述第一预测结果以及上述第二预测结果一起、使上述显示部显示 用于接受对上述第一清纱设定的设定变更的接受键,并对上述接受键进行 了输入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第一清纱设定中的纱 疵的二维区域。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在观察所显示的上述第一预测结果 以及上述第二预测结果的同时,对上述接受键进行输入操作,由此能够选 择适当的预测结果。此外,操作人员能够确认与所选择的预测结果相对应 的纱疵的上述二维区域。
上述显示控制部也可以在对上述接受键或者上述取消键进行输入操作 之前,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第一清纱设定中的纱疵的上述二维区域。在 该情况下,操作人员在对上述接受键或者上述取消键进行输入操作之前的 阶段,就能够确认上述第一清纱设定中的纱疵的上述二维区域,能够在对 上述二维区域进行确认的同时选择适当的预测结果。
上述显示控制部也可以在对上述接受键或者上述取消键进行输入操作 之前,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第二清纱设定中的纱疵的二维区域。在该情 况下,操作人员在对上述取消键进行了输入操作的情况下,能够立即确认 设定变更前的上述第二清纱设定中的纱疵的上述二维区域。
上述输出部也可以输出上述第一预测结果和一个上述第二预测结果。 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从上述输出部输出的信息量为需要最小限度。
上述输出部也可以输出上述第一预测结果和二个以上的上述第二预测 结果。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能够确认多个预测结果。
上述预测结果也可以包含应切断除去的纱疵的除去数。在该情况下, 操作人员能够在确认纱疵的上述除去数的同时,容易地进行设定变更后的 上述清纱设定是否适当的判断。
上述除去数也可以包含纱疵的每个种类的除去数。在该情况下,操作 人员能够在确认纱疵的每个种类的上述除去数的同时,容易地进行设定变 更后的上述清纱设定是否适当的判断。
上述除去数也可以包含每单位时间的除去数。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 能够在确认纱疵的每单位时间的上述除去数的同时,容易地进行设定变更 后的上述清纱设定是否适当的判断。
上述除去数也可以包含纱线的每单位长度的除去数。在该情况下,操 作人员能够在确认纱线的每单位长度的纱疵的上述除去数的同时,容易地 进行设定变更后的上述清纱设定是否适当的判断。
上述除去数也可以包含由上述取得部取得了分布数据的纱线的全部范 围内的纱疵的合计除去数。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能够确认纱线的全部范 围内的纱疵的合计的上述除去数。
上述预测结果也可以包含纱线处理的运转率的预测结果。在该情况下, 操作人员能够在确认纱线处理的运转率的同时,容易地进行设定变更后的 上述清纱设定是否适当的判断。
上述纱线处理预测装置还具备指定部,该指定部用于对由上述生成部 生成上述预测结果的一个或者多个上述纱线处理单元进行指定。上述取得 部能够取得由进行纱线处理的多个纱线处理单元处理的多个纱线的分布数 据。上述生成部也可以基于与通过由上述指定部指定的上述纱线处理单元 来处理的纱线有关的分布数据来生成上述预测结果。在该情况下,上述纱 线处理预测装置能够输出与所指定的一个或者多个上述纱线处理单元有关 的上述预测结果。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纱线处理装置具备上述纱线处理预测装置、以及 进行纱线处理的多个纱线处理单元。上述取得部取得由上述纱线处理单元 处理的纱线的分布数据。
根据该纱线处理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设定变更后的上述清纱设定是 否适当的判断。此外,能够缩短达到适当的上述清纱设定为止的时间。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为一种在进行纱线处理的预测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 进行的纱线处理预测方法,具备取得工序、输入工序、生成工序以及输出 工序。上述取得工序取得表示纱线状态的分布数据。上述输入工序受理用 于进行纱线所包含的纱疵的切断除去的条件即清纱设定的输入。上述生成 工序基于上述分布数据以及上述清纱设定来生成与纱线处理相关的预测结 果。上述输出工序输出在上述生成工序中生成的预测结果。在上述输出工 序中,将基于在上述输入工序中受理的最新的第一清纱设定而生成的第一 预测结果、以及基于在生成第一预测结果以前受理的第二清纱设定而生成 的第二预测结果同时输出。
根据该纱线处理预测方法,能够同时确认设定前后的预测结果,因此 能够容易地进行设定变更后的上述清纱设定是否适当的判断。此外,由于 能够同时确认设定前后的预测结果,因此能够缩短能够达到适当的上述清 纱设定为止的时间。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为一种在进行纱线处理的预测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 中进行的纱线处理预测方法,具备取得工序、输入工序、生成工序以及输 出工序。上述取得工序取得表示纱线状态的分布数据。上述输入工序受理 用于进行纱线所包含的纱疵的切断除去的条件即清纱设定的输入。上述生 成工序基于上述分布数据以及上述清纱设定来生成与纱线处理相关的预测 结果。上述输出工序输出在上述生成工序中生成的预测结果。在上述输出 工序中,将基于在上述输入工序中受理的最新的第一清纱设定而生成的第 一预测结果、以及基于在生成第一预测结果以前受理的第二清纱设定而生 成的第二预测结果排列地输出。
根据该纱线处理预测方法,能够排列地确认设定前后的预测结果,因 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设定变更后的上述清纱设定是否适当的判断。此外,由 于能够排列地确认设定前后的预测结果,因此能够缩短能够达到适当的上 述清纱设定为止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纺纱机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是纺纱机所包括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纺纱机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控制纺纱机的总括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由预测部生成的预测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在进行了清纱设定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显示部所显示的图 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在进行了清纱设定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总括控制装置进行 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在进行了清纱设定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显示部所显示的图 像的其他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在进行了清纱设定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显示部所显示的预 测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在进行了清纱设定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显示部所显示的预 测结果的其他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多个纺纱机与执行清纱模拟功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之间 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的 说明中对于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在本 说明书中“上游”以及“下游”意味着纺纱时的纱线的行走方向的上游以 及下游。
图1所示的纺纱机(纱线处理装置)1具备并排设置的多个纺纱单元(纱 线处理单元)2、接头台车3、总括控制装置(纱线处理预测装置)50、动 力箱5以及鼓风箱80。纺纱机1的各部分的动作由总括控制装置50控制。 在鼓风箱80中,收容有用于在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产生吸引流的负压源(鼓 风机)等。在动力箱5中,收容有用于向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的 原动机等。在纺纱机1所设置的工厂中,相对于接头台车3,在纺纱10的 纱线通道侧设置有沿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操作人员通路。操作人 员从操作人员通路侧进行各纺纱单元2的操作以及监视等。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具备牵 伸装置7、气流纺纱装置9、纱线存积装置12、上蜡装置14以及卷取装置 13。
牵伸装置7为,在纺纱机1的机体高度方向上设置在纺纱机1的框体6 的上端附近。从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参照图2)由气流纺纱装置9 纺纱。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10,在通过了纱线监视装置52之后, 由纱线存积装置12进一步向下游侧输送,而由上蜡装置14赋予蜡。然后, 纺纱10通过卷取装置13卷绕,由此形成卷装45。
牵伸装置7将纱条15牵伸成为纤维束8。如图2所示那样,牵伸装置 7具备后辊对16、第三辊对17、架设了龙带18的中间辊对19以及前辊对 20这4个辊对。各辊对16、17、19以及20的底辊,通过来自动力箱5或 者个别地设置的驱动源(未图示)的动力而驱动。各辊对16、17、19以及 20使转速不同地驱动。结果,各辊对16、17、19以及20将从上游侧供给 的纱条15牵伸成为纤维束8,并向下游侧的气流纺纱装置9输送。
气流纺纱装置9利用捻回气流对纤维束8加捻,并生成纺纱10。气流 纺纱装置9的详细说明、图示省略,但其具备纤维引导部、捻回气流产生 喷嘴以及中空导向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牵伸装置7输送来的纤维束8向 气流纺纱装置9的内部所形成的纺纱室引导。捻回气流产生喷嘴配置在纤 维束8的路径的周围,使纺纱室内产生捻回气流。通过该捻回气流使纺纱 室内的纤维束8的纤维端反转并捻回。中空导向轴体将所纺纱的纺纱10从 纺纱室向气流纺纱装置9的外部引导。
在气流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置有纱线存积装置12。纱线存积装置12 具有拉出功能、防止松弛功能以及张力调节功能。拉出功能是对纺纱10赋 予规定的张力而从气流纺纱装置9拉出的功能。防止松弛功能是在接头台 车3进行接头操作时等,使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10滞留而防止纺 纱10的松动的功能。张力调节功能是将张力调节为卷取装置13一侧的张 力变动不向气流纺纱装置9一侧传递的功能。如图2所示那样,纱线存积 装置12具备纱线存积辊21、生头部件22、上游侧引导器23、电动马达25、 下游侧引导器26以及存积量传感器27。
生头部件22与纺纱10卡合,并在与纺纱10卡合的状态下与纱线存积 辊21一体旋转,由此向纱线存积辊21的外周面卷绕纺纱10。
纱线存积辊21在其外周面上卷绕一定量纺纱10而进行存积。纱线存 积辊21通过电动马达25来旋转驱动。在纱线存积辊21的外周面上卷绕的 纺纱10,通过纱线存积辊21进行旋转,由此以对纱线存积辊21进行紧固 的方式卷绕,并拉动比纱线存积装置12靠上游侧的纺纱10。即,通过使在 外周面上卷绕了纺纱10的状态的纱线存积辊21以规定的转速旋转,由此 纱线存积装置12对纺纱10赋予规定的张力,而从气流纺纱装置9以规定 的速度拉出纺纱10,并且以规定的速度向下游侧输送。
存积量传感器27非接触式地检测纱线存积辊21上所卷绕的纺纱10的 存积量。存积量传感器27将表示检测的纺纱10的存积量的存积量信号向 总括控制装置50输出。
上游侧引导器23配置在纱线存积辊21的稍微上游侧。上游侧引导器 23对于纱线存积辊21的外周面适当地引导纺纱10。上游侧引导器23防止 从气流纺纱装置9传播来的纺纱10的捻向比上游侧引导器23更靠下游侧 传播。
在纺纱机1的框体6的前面侧(操作人员通路侧)、且在气流纺纱装 置9与纱线存积装置1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纱线监视装置52。由气流纺纱 装置9纺出的纺纱10,在由纱线存积装置12卷绕之前通过纱线监视装置 52。纱线监视装置52检测纺纱10的纱线状态。该纱线状态包括纱线的粗 细。此外,纱线状态能够包括有无异物。即,纱线监视装置52还能够对纺 纱10所含有的异物进行检测。
在纱线监视装置52的上游侧,配置有用于在检测出纱疵时将纺纱10 切断的切断器57。此外,也可以省略切断器57,而通过停止向气流纺纱装 置9供给空气,来将纺纱10切断。
在纱线存积装置12的下游设置有上蜡装置14。上蜡装置14对从纱线 存积装置12朝向卷取装置13行走的纺纱10赋予蜡。
卷取装置13具备卷装保持部71、卷取鼓72以及横动装置75。卷装保 持部71是能够旋转地保持卷装45的部分,具有固定于框体6的固定部71a 以及相对于固定部71a能够前后摆动的摆动部71b。摆动部71b在固定部 71a中被支撑为能够围绕轴70摆动。在摆动部71b,设置有能够旋转地保 持用于卷绕纺纱10的筒管48的省略图示的筒管支架。
卷取鼓72与筒管48的外周面或者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使卷装45 旋转驱动。横动装置75具有能够与纺纱10卡合的横动引导器76。卷取装 置13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机构来使横动引导器76往复动并且通过省略图 示的电动马达来驱动卷取鼓72,由此使与卷取鼓72接触的卷装45旋转, 在使纺纱10横动的同时将纺纱10卷绕于卷装45。横动装置75的横动引导 器76通过由多个纺纱单元2共有的轴而由各纺纱单元2共通地驱动。
接着,对接头台车3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接头台车3 为,沿着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在导轨41上通过车轮42行走到配置有牵 伸装置7以及气流纺纱装置9等的框体6的下方侧。接头台车3具备捻接 器43、吸管44以及吸嘴46。
接头台车3为,当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产生断纱或者纱线切断时,沿 着导轨41行走到该纺纱单元2并停止。吸管44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 转动,并且在吸入的同时捕捉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纱线端而向捻接器 43引导。吸嘴46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并且在吸引的同时从卷取 装置13所支撑的卷装45捕捉纱线端而向捻接器43引导。捻接器43进行 所引导的纱线端彼此的接头操作。
接下来,对纺纱机1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那样,总括控 制装置50对单元控制器29、接头台车控制器49以及鼓风机控制器89等发 出指示,进行纺纱机1的各部分的控制。总括控制装置50为,作为一个例 子设置在动力箱5内。总括控制装置50与单元控制器29、接头台车控制器 49以及鼓风机控制器89通过通信线路L1连接。总括控制装置50与单元 控制器29、接头台车控制器49以及鼓风机控制器89经由通信线路L1进 行数据通信。
多个纺纱单元2按照每规定量(作为一个例子,为4锭子或者8锭子 等)来分组。单元控制器29对于由规定量的纺纱单元2构成的每组分别设 置有一个。单元控制器29基于来自总括控制装置50的指示,进行自身所 管理的规定量的各纺纱单元2的控制。单元控制器29例如设置在所管理的 纺纱单元2的附近。单元控制器29通过通信线路L2与自身所管理的规定 量的各纺纱单元2所具备的纱线监视装置52连接。单元控制器29与纱线 监视装置52经由通信线路L2进行数据通信。此外,也可以不对纺纱单元 2进行分组,而对每个纺纱单元2分别设置单元控制器29。
接头台车控制器49基于来自总括控制装置50的指示,进行接头台车3 的行走以及接头的控制等。接头台车控制器49例如设置于接头台车3。鼓 风机控制器89基于来自总括控制装置50的指示,进行鼓风箱80内所设置 的负压源等的控制。鼓风机控制器89例如设置于鼓风箱80内。
在此,分别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的纱线监视装置52,包括检测部52a 和纱线监视控制部52b而构成。检测部52a对由气流纺纱装置9纺纱的纺 纱10的粗细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检测。检测部52a将表示所检测的纺纱10 的粗细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数据向纱线监视控制部52b输出。作为检测部 52a,也可以使用光学式的监视装置以及静电电容式的监视装置的任一种。 光学式的监视装置为,对纺纱10照射光,根据受光量的变化来检测纱线粗 细随时间的变化。静电电容式的监视装置为,使纺纱10在电场中通过,根 据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纱线粗细(质量)的随时间变化。
纱线监视控制部52b对所输入的波形数据进行评价,计算纺纱10的纱 线状态、即表示纺纱10所含有的纱疵的长度以及粗细的分布数据。纱线监 视控制部52b在通过检测部52a检测到应切断除去的纱疵,并通过切断器 57进行了纱疵的切断除去的情况下,经由单元控制器29将分布数据向总括 控制装置50输出。此外,纱线监视控制部52b对于与未切断除去的残存的 纱疵相关的分布数据,在存积了规定量的数据的阶段,经由单元控制器29 向总括控制装置50输出。
如此,总括控制装置50为,从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的纱线监视装置52 的纱线监视控制部52b,取得表示纺纱10所含有的纱疵的长度以及粗细的 分布数据,作为纱线状态。在此,如上所述,总括控制装置50取得的纱疵 不仅包括切断除去的纱疵、还包括残存的纱疵。
接下来,对总括控制装置50的详细进行说明。总括控制装置50对多 个纺纱单元2进行控制,以便在气流纺纱装置9中生成纺纱10,而在卷取 装置13中卷绕纺纱10。此外,总括控制装置50具有输出将纱疵切断除去 的情况下的模拟结果的清纱模拟功能。以下,对在总括控制装置50等中进 行的清纱模拟功能进行说明。
该清纱模拟功能为如下功能:基于表示纱线状态的分布数据和由操作 人员设定的清纱设定,对进行切断除去的纱疵的除去数进行预测,并显示 所预测的除去数的功能。清纱设定是用于进行纱线所含有的纱疵的切断除 去的条件。操作人员通过输入清纱设定,能够确认该清纱设定中的纱疵的 除去数的预测值。此外,操作人员通过变更清纱设定,能够确认变更后的 清纱设定中的纱疵的除去数的预测值。清纱模拟功能的预测结果等的显示, 使用设置于动力箱5的显示部(输出部、纱线处理预测装置)100来进行。
如图4所示那样,总括控制装置50在功能上构成为,包括取得部501、 存储部502、操作受理部503、二维区域生成部504、预测部(生成部)505 以及图像生成部(显示控制部、输出部)506。取得部501取出从设置于各 纺纱单元2的纱线监视控制部52b输出的分布数据。存储部502将由取得 部501取得的分布数据按照纺纱单元2进行存储。
操作受理部503受理通过显示部100进行的各种输入操作。在此,显 示部100具备能够受理通过按下或接触进行的输入操作的显示画面110。操 作人员能够通过将显示画面110所显示的键按下等,来进行各种输入操作。 操作受理部503受理通过显示画面110进行的、清纱设定的输入操作、取 消键的输入操作、接受键的输入操作以及纺纱单元2的指定的输入操作等。
在显示画面110中,作为一个例子而显示图5所示的图像。具体地说, 如图5所示那样,在显示画面110中,显示有范围指定键(指定部)A、清 纱设定输入键(输入部)B、二维区域C以及清纱键E。此外,图5所示的 图像,是进行清纱设定的变更的输入操作之前的图像。
范围指定键A是用于对通过预测部505生成预测结果的一个或者多个 纺纱单元2进行指定的键。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对显示画面110所显示的范 围指定键A进行输入操作,来指定纺纱机1所具备的多个纺纱单元2(锭 子)中、生成二维区域以及预测结果等的一个或多个纺纱单元2。即,范围 指定键A是用于对成为清纱模拟的对象的纺纱单元2的范围进行指定的键。
清纱设定输入键B是用于输入用于进行纺纱10所含有的纱疵的切断除 去的条件即清纱设定的键。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对显示画面110所显示的清 纱设定输入键B进行输入操作,来输入清纱设定。
在此,清纱设定能够按照纱疵的每个种类来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纱疵的种类,能够进行与棉结(NEP)、厚板(S)、短粗纱线(L)、 长粗纱线(LL)、短细纱线(T)以及长细纱线(TT)有关的设定。例如, 对于棉结,能够对相对于成为基准的粗细的比例进行设定。对于厚板、短 粗纱线、长粗纱线、短细纱线以及长细纱线,能够对相对于成为基准的粗 细的比例、以及纱疵的长度进行设定。此外,清纱设定输入键B具备用于 对进行等级切断的情况下的等级切断的区域进行指定的键(未图示)。等 级切断(クラスカット)是指,在基于粗细和长度将后述的二维区域C分 割为多个区域(等级)的情况下,对于与规定的区域相当的纱疵进行切断 除去的情况。此外,纱疵的种类不限于例示的种类。
二维区域C由二维区域生成部504生成。二维区域C为,将纱疵的长 度作为横轴,将纱疵的粗细作为纵轴,在该坐标上将纱疵显示为点。二维 区域生成部504基于分布数据所示的长度以及粗细,来决定二维区域C上 的点的位置。在图5中,在二维区域C中,进行切断除去的纱疵用涂黑的 四方点表示,不进行切断除去的残存的纱疵用空心的圆点表示。此外,在 二维区域C中,显示有通过清纱设定输入键B设定的清纱极限C10。清纱 极限C10是是否进行纱疵的切断除去的边界,相对于清纱极限C10处于纺 纱10的基准粗细(纱线的粗细为100%的横轴)侧的纱疵为不进行切断除 去的纱疵(空心的圆点),相对于清纱极限C10处于从纺纱10的基准粗细 (纱线的粗细为100%的横轴)离开一侧的纱疵为进行切断除去的纱疵(涂 黑的四方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清纱极限C10包括:成为棉结的切 断除去的边界的边界线C11;成为厚板的切断除去的边界的边界线C12; 成为短粗纱线的切断除去的边界的边界线C13;成为长粗纱线的切断除去 的边界的边界线C14;成为短细纱线的切断除去的边界的边界线C15;以 及成为长细纱线的切断除去的边界的边界线C16。该清纱极限C10为,根 据向清纱设定输入键B输入的设定条件而形状以及位置变化。
此外,在图5所示的二维区域C中,与被指定为进行等级切断的区域 的区域C20对应的纱疵成为进行切断除去的对象,对于与区域C20对应的 纱疵用涂黑的四方点表示。通过将这种二维区域C显示于显示画面110, 由此操作人员能够确认进行切断除去的纱疵的分布状况等。
清纱键E是用于将由存储部502存储的分布数据等消除的键。操作人 员能够通过在对纱线进行纺纱时的批设定改变了等的情况下对清纱键E进 行输入操作,来将存储部502所存储的分布数据消除。此外,也可以为, 在批设定改变了时,使由存储部502存储的分布数据等自动地消除。
返回图4,二维区域生成部504生成二维区域C(参照图5)。更详细 地说,二维区域生成部504从存储部502所存储的纺纱10的分布数据中、 从使用范围指定键A而指定的纺纱单元2有关的各个最新的分布数据中, 取得过去100km量的分布数据。此外,取得的分布数据不限定于过去100km 量。例如,也可以是纺纱10的纺纱开始之后等、比100km量短的长度。 并且,二维区域生成部504取得由操作受理部503受理的清纱设定。然后, 二维区域生成部504生成表示基于取得的清纱设定进行了纱疵判断的情况 下的纱疵的分布状况的二维区域C。
预测部505生成预测结果D。预测结果D是包含进行切断除去的纱疵 的除去数等的表,并显示于显示画面110。图6表示预测结果D的一个例 子。如图6所示那样,预测结果D示出按照纱疵的每个种类应进行切断除 去的纱疵的除去数。此外,将纱疵的除去数分为纱线的每单位长度的除去 数(/100km)、每单位时间的除去数(/h)、合计的除去数(n)来表示。 在此,纱线的每单位长度的除去数是指,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从最新(当 前)的分布数据起的纺纱10的过去100km量的分布数据来预测了进行切 断除去的纱疵的除去数的情况下的数。每单位时间的除去数是指,基于从 最新(当前)的分布数据的时刻起的过去1小时量的分布数据来预测了进 行切断除去的纱疵的除去数的情况下的数。
合计的除去数是指,由取得部501取得了分布数据的纺纱10的全部范 围内的进行切断除去的纱疵的合计的除去数。随着进行纺纱而生成的纺纱 10的长度变长,合计的除去数也增加。该合计的除去数例如也可以在对清 纱键E进行了输入操作等的情况下被复位。
此外,预测结果D含有在进行了等级切断(Class)的情况下进行切断 除去的纱疵的除去数。并且,预测结果D含有纱线处理的运转率的预测结 果。该运转率是指,在将未进行纱疵的切断除去的情况下的运转时间设为 100%的情况下,基于所设定的清纱设定进行了切断除去时的运转时间的比 例。在此,运转时间是指,实际生成纺纱10而卷绕的时间。通过将这种预 测结果D显示于显示画面110,操作人员能够确认由清纱设定的不同导致 的每个纱疵的除去数的不同。此外,操作人员能够确认由清纱设定的不同 导致的运转率的不同。
为了生成预测结果D,首先,预测部505从存储部502取得在二维区 域生成部504生成二维区域C时使用的分布数据。并且,预测部505取得 由操作受理部503受理的清纱设定。
然后,预测部505按照纱线的每单位长度、每单位时间以及合计的除 去数,计算按照基于取得的清纱设定进行了纱疵判断的情况下的纱疵的每 个种类的应除去的纱疵的除去数以及进行等级切断的情况下应除去的纱疵 的除去数。此外,预测部505计算纱线处理的运转率的预测结果。预测部 505使用计算的这些除去数、运转率等,生成图6所示的预测结果D。关于 预测结果D显示于显示画面110的定时将后述。
图像生成部506使由二维区域生成部504生成的二维区域C显示于显 示画面110。此外,图像生成部506为,在由操作人员进行了清纱设定的变 更操作的情况下,使由预测部505生成的、基于变更后的清纱设定的预测 结果D也弹出显示于显示画面110。
以下,对由操作人员进行了清纱设定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 处理以及显示画面110的显示图像例进行说明。
当由操作受理部503受理了清纱设定的变更操作时,二维区域生成部 504生成设定变更后的二维区域C。更详细地,二维区域生成部504基于在 生成设定变更前的二维区域C时所使用的分布数据、以及设定变更后的清 纱设定,来生成设定变更后的二维区域C。
此外,当由操作受理部503受理清纱设定的变更操作时,预测部505 生成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果(第二预测结果)DX、以及设定变更后的预测 结果(第一预测结果)D。更详细地,预测部505基于在生成进行清纱设定 的变更操作之前显示于显示画面110的二维区域C时所使用的分布数据、 以及设定变更前的清纱设定,来生成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果DX。此外,生 成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果DX的定时,不限定于进行了清纱设定的变更操 作之后,也可以在进行变更操作之前生成。此外,预测部505基于在生成 进行清纱设定的变更操作之前显示于显示画面110的二维区域C时所使用 的分布数据、以及设定变更后的清纱设定,来生成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 D。
当由操作受理部503受理清纱设定的变更操作时,如图7所示那样, 图像生成部506使由二维区域生成部504生成的设定变更后的二维区域C 显示于显示画面110。此外,在图7中,作为清纱设定的变更,表示图5 所示的棉结(NEP)的粗细的设定值(300%)被变更为350%的情况(参 照清纱设定输入键B)。由此,成为设定变更前的棉结的切断除去的边界 的边界线C11的位置被变更。
此外,图像生成部506在设定变更后的二维区域C的一部分区域(在 图7的例中为右上区域),使由预测部505生成的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果 D(在图7中,为了方便,将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果的符号表示为“DX”。)、 以及由预测部505生成的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并列地弹出显示。
此外,图像生成部506以操作人员能够同时确认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 果DX和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的方式,将这些并列地同时显示。例如, 即使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果DX与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被显示的定时 相互错开,只要在某个定时2个预测结果D以及DX被同时显示即可。此 外,在图6中,预测结果D以及DX在横向上并列地显示,但配置的排列 方向不被限定。
并且,图像生成部506在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果DX与设定变更后的 预测结果D之间,使对通过设定变更而向哪方的预测结果变化进行指示的 箭头(方向性指示显示)F显示于显示画面110。此外,除了箭头F以外, 只要能够指示变化的方向,则也可以是其他标记等。
如此,当由操作人员变更清纱设定时,如图7所示那样,设定变更后 的二维区域C、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果DX以及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 显示于显示画面110。由此,操作人员能够确认并且容易地判断,是否应该 变更清纱设定、显示画面110所显示的设定变更后的二维区域C、设定变 更前的预测结果DX以及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此外,在对设定变更 后的预测结果D等进行显示时,还显示箭头F。由此,操作人员能够容易 地掌握,在进行了清纱设定的变更时,显示画面110所显示的两个预测结 果D以及DX中的哪个是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
此外,图像生成部506在预测结果D以及DX的附近,使接受键G以 及取消键H显示于显示画面110。接受键G是用于接受设定变更后的清纱 设定的键。取消键H是用于取消设定变更后的清纱设定的键。
操作人员在对显示画面110所弹出显示的设定变更前后的预测结果D 以及DX等进行确认的同时,对接受键G或者取消键H进行输入操作。当 由操作受理部503接受对接受键G的输入操作时,图像生成部506继续使 显示画面110显示设定变更后的二维区域C,并且取消预测结果D以及DX 的弹出显示。由此,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确认设定变更后的二维区域C。 此外,在设定变更后的纺纱动作中,总括控制装置50基于设定变更后的清 纱设定,对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进行控制,以便进行纺纱10的纱疵的切断 除去。
另一方面,当由操作受理部503受理对取消键H的输入操作时,图像 生成部506使显示画面110再次显示设定变更前的二维区域C,并且,将 预测结果D以及DX的弹出显示取消(即,返回图5所示的显示画面的状 态)。在对取消键H进行了输入操作的情况下,总括控制装置50维持当前 的清纱设定。
在此,总括控制装置50在物理上,例如由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 的计算机构成。
接下来,对总括控制装置50执行清纱模拟功能时的处理(纱线处理预 测方法)的流程进行说明。以下,对由操作人员进行了清纱设定的变更的 输入操作以后的处理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那样,操作受理部503受理操 作人员对显示画面110所显示的清纱设定输入键B进行操作而进行的清纱 设定的变更的输入操作(步骤S101:输入工序)。
二维区域生成部504取得分布数据、以及由操作受理部503受理的变 更后的清纱设定,并基于这些来生成设定变更后的二维区域C(步骤S102)。 预测部505基于分布数据、以及设定变更前的清纱设定,生成设定变更前 的预测结果DX。此外,预测部505取得分布数据、以及由操作受理部503 受理的变更后的清纱设定,并基于这些来生成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步 骤S103:取得工序、生成工序)。如图7所示那样,图像生成部506使设 定变更后的二维区域C、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果DX以及设定变更后的预 测结果D等显示于显示画面110(步骤S104)。
接下来,图像生成部506判断是否对接受键G进行了输入操作(步骤 S105)。在对接受键G进行了输入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5:是),图像 生成部506维持设定变更后的二维区域C的显示,取消预测结果D以及 DX的弹出显示(步骤S108:输出工序)。
另一方面,在未对接受键G进行输入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5:否), 图像生成部506进行是否对取消键H进行了输入操作的判断(步骤S106)。 在未对取消键H进行输入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图像生成部 506返回步骤105的处理。在对取消键H进行了输入操作的情况下(步骤 S106:是),图像生成部506取消预测结果D以及DX的弹出显示,使设 定变更前的二维区域C显示于显示画面110(步骤S107:输出工序)。
本实施方式如以上那样构成,在为了执行清纱模拟功能而进行了清纱 设定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那样,在显示画面110中并列地同 时显示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果DX以及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由此, 操作人员能够并列地同时确认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果DX以及设定变更后 的预测结果D。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设定变更后的清纱设定是否适当的 判断。此外,能够并列地同时确认设定前后的预测结果D以及DX,因此 能够缩短到达适当的清纱设定为止的时间。
在对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果DX以及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进行显 示的情况下,在显示画面110中显示箭头F。由此,操作人员对于预测结 果D以及DX能够容易地掌握设定变更的前后关系。
在对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果DX以及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进行显 示的情况下,在显示画面110中显示用于取消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的 取消键H。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能够在观察所显示的设定变更前的预测 结果DX以及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的同时,对取消键H进行输入操作, 由此来选择适当的预测结果。此外,在对取消键H进行了输入操作的情况 下,在显示画面110中显示设定变更前的二维区域C。由此,操作人员能 够确认与所选择的预测结果相对应的纱疵的二维区域C。
在对设定变更前的预测结果DX以及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进行显 示的情况下,在显示画面110中显示用于接受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的 接受键G。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能够在观察所显示的设定变更前的预测 结果DX以及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的同时,对接受键G进行输入操作, 由此选择适当的预测结果。此外,在对接受键G进行了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在显示画面110中显示设定变更后的二维区域C。由此,操作人员能够确 认与所选择的预测结果相对应的纱疵的二维区域C。
图像生成部506在对取消键H进行输入操作之前,使设定变更后的二 维区域C显示于显示画面110。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在对接受键G或者 取消键H进行输入操作之前的阶段,就能够确认清纱设定的变更后的二维 区域C,并能够在确认该二维区域C的同时选择适当的预测结果。
图像生成部506使设定变更后的预测结果D、以及设定变更前的一个 预测结果DX显示于显示画面110。在该情况下,显示画面110所显示的信 息量成为最小限度,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进行设定变更后的清纱设定是否 适当的判断。
预测结果D中包含应切断除去的纱疵的除去数。由此,操作人员能够 在对纱疵的除去数进行确认的同时,容易地进行设定变更后的清纱设定是 否适当的判断。
此外,预测结果D中包含纱疵的每个种类的除去数、每单位时间的除 去数、纱线的每单位长度的除去数、纺纱10的全部范围内的纱疵的除去数、 以及运转率。由此,操作人员能够在对这些数值进行确认的同时,容易地 进行设定变更后的清纱设定是否适当的判断。
预测部505基于与通过范围指定键A而指定的一个或者多个纺纱单元 2有关的分布数据来生成预测结果D。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能够确认与设 置有多个的纺纱单元2中的所希望的纺纱单元2有关的预测结果D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 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为,在由操作受理部503受理了清纱设定的变更 操作之后,图像生成部506在对接受键G进行输入操作之前,如图9所示 那样维持设定变更前的二维区域C的显示。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能够在 对设定变更前的清纱设定的纱疵的二维区域C进行确认的同时选择适当的 预测结果。
此外,图像生成部506也可以在显示画面110中显示多个清纱设定的 变更前的预测结果。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图像生成部506使基 于由操作受理部503在相互不同的定时受理的清纱设定而生成的预测结果 D、预测结果D1以及预测结果D2显示于显示画面110。此外,在图10中, 仅表示出显示画面110所显示的图像中的预测结果D、D1以及D2部分。 在此,成为生产预测结果D的基础的清纱设定,为由操作受理部503受理 的最新的清纱设定。此外,成为生成预测结果D2的基础的清纱设定,为由 操作受理部503受理的最早的清纱设定。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能够在对 多个预测结果进行确认的同时,进行设定变更后的清纱设定是否适当的判 断。
如图7所示那样,图像生成部506在二维区域C的一部分区域(在图 7的例中为右上区域)将预测结果D以及DX重叠地弹出显示,但也可以 不显示二维区域C,而仅使预测结果D以及DX显示于显示画面110。
图像生成部506使清纱设定的变更前后的预测结果D以及DX并列显 示于显示画面110,但也可以如图11所示那样,使将进行了设定变更前后 的除去数等在一个表内进行表示的预测结果Da显示于显示画面110。此外, 在图11中,仅表示显示画面110所显示的预测结果Da部分。
总括控制装置50的图像生成部506使二维区域C以及预测结果D等 显示于显示画面110,有时将这些信息输出,但从总括控制装置50输出二 维区域C以及预测结果D等的对象不限定于显示画面110。例如,总括控 制装置50也可以通过将二维区域C以及预测结果D等对纸等进行印刷来 进行输出。此外,总括控制装置50除了印刷以外,也可以通过进行向外部 装置发送或向能够携带的存储介质等写入等,来输出二维区域C以及预测 结果D等。
此外,通过对纺纱机1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总括控制装置50, 执行清纱模拟功能,但不限定于由安装于纺纱机1的总括控制装置50来执 行。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在从纺纱机1离开的场所设置执行清 纱模拟功能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60以及显示部100。纱线处理预测装置60 构成为,包括使用图4说明了的取得部501、存储部502、操作受理部503、 二维区域生成部504、预测部505以及图像生成部506。显示部100具备上 述显示画面110。也可以将这种纱线处理预测装置60以及显示部100例如 设置在对多个纺纱机1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200内。
在实施方式中,取得部501在从纱线监视控制部52b取得分布数据的 基础上,也可以取得从检测部52a输出的波形数据。此外,也可以构成为, 不从纱线监视控制部52b将分布数据向总括控制装置50输出,而仅从检测 部52a将波形数据向总括控制装置50输出。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总括控 制装置50内设置根据波形数据来计算分布数据的计算部,取得部501取得 由计算部计算出的分布数据。
对由纺纱单元2生成的纺纱10执行清纱模拟功能,但也可以在纺纱机 1以外的纱线处理装置中执行。例如,进行纱线的卷取的自动络纱机、自由 端纺纱机以及环锭纺纱机等、只要设置有对纱线的粗细的变化进行检测的 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纱线监视装置52)的纱线处理装置,也能够在 其他装置中执行上述清纱模拟功能。

纱线处理预测装置、纱线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处理预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纱线处理预测装置、纱线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处理预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纱线处理预测装置、纱线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处理预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纱线处理预测装置、纱线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处理预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纱线处理预测装置、纱线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处理预测方法.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进行纱线处理的预测的纱线处理预测装置具备取得部(501)、清纱设定输入键(B)、预测部(505)以及显示部(100)。取得部(501)取得表示纺纱(10)的纱线状态的分布数据。清纱设定输入键(B)是用于输入用于进行纱疵的切断除去的清纱设定的键。预测部(505)基于分布数据和清纱设定来生成与纱线处理相关的预测结果(D,DX)。显示部(100)输出由预测部(505)生成的预测结果(D,DX)。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