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孔的形成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83537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98903.X

申请日:

2015.04.22

公开号:

CN104779198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21/768申请日:20150422|||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1/768

主分类号:

H01L21/768

申请人: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鲍宇; 黄秋铭

地址:

201210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高斯路5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天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275

代理人:

吴世华; 陈慧弘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孔的形成方法,包括:在半导体器件衬底上沉积介质层;在介质层上沉积覆盖层;经光刻和刻蚀工艺,在覆盖层和介质层中刻蚀出连接孔;采用湿法清洗工艺去除刻蚀残留物,同时,覆盖层中连接孔的侧壁被刻蚀,从而使覆盖层中连接孔的开口增大;对覆盖层的刻蚀速率大于对介质层的刻蚀速率;向覆盖层和介质层中的连接孔中沉积刻蚀阻挡层,然后填充金属;进行平坦化工艺,将覆盖层、及覆盖层中的填充金属去除。因此,不仅确保了介质层中连接孔的尺寸不发生改变,还扩大了后续金属填充工艺窗口,提高了金属填充能力,克服了现有的金属填充困难的弊端。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连接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01:在半导体器件衬底上沉积介质层; 步骤02:在所述介质层上沉积覆盖层; 步骤03:经光刻和刻蚀工艺,在所述覆盖层和所述介质层中刻蚀出连接孔; 步骤04:采用湿法清洗工艺去除刻蚀残留物,同时,所述覆盖层中连接孔 的侧壁被刻蚀,从而使所述覆盖层中连接孔的开口增大;其中,对所述覆盖层 的刻蚀速率大于对所述介质层的刻蚀速率; 步骤05:向所述覆盖层和所述介质层中的连接孔中沉积刻蚀阻挡层,然后 填充金属; 步骤06:进行平坦化工艺,将所述覆盖层、及所述覆盖层中的填充金属去 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为 多层材料,所述多层材料中的每层材料各不相同;所述多层材料的每层材料的 刻蚀速率从顶层向下递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的 形成包括:依次在所述介质层上沉积多层材料层。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中 连接孔的侧壁被刻蚀包括:刻蚀所述多层材料中的连接孔,所述多层材料中的 连接孔的开口从顶层向下递减,从而在所述多层材料中的连接孔中形成倾斜侧 壁。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材料 中每一层的厚度大于5n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为 单层的相同元素组成的渐变材料,对所述渐变材料的刻蚀速率从顶部向下递减。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的 形成包括:在沉积过程中,逐渐改变反应物的比例以获得不同元素配比的渐变 材料。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中 连接孔的侧壁被刻蚀包括:刻蚀所述渐变材料中的连接孔,所述渐变材料中的 连接孔的开口从上向下递减,从而在所述渐变材料中形成倾斜侧壁。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的相 同元素组成的渐变材料的厚度大于5nm。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孔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法清 洗工艺采用的药液为DHF。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连接孔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孔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工艺制程中,连接孔(contact)的形貌对后续的金属填充影响很大。 对于金属填充工艺来说,理想的形貌应该是侧壁尽量倾斜的,顶部关键尺寸(CD) 大,底部CD小的孔,这样可以提高金属的填充能力,避免金属填充产生空穴、 悬突等缺陷。
然而,在集成电路关键尺寸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连接孔的关键尺寸也随之 缩小,并且要求连接孔的电阻值不能过大;如果连接孔的侧壁更为倾斜,则会 显著增大电阻值;因此,连接孔的侧壁无法更加倾斜;在连接孔的关键尺寸缩 小的条件下,将导致连接孔的金属填充变得越来越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连接孔的形成方法,改善金属填 充的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孔的形成方法,其包括:
步骤01:在半导体器件衬底上沉积介质层;
步骤02:在所述介质层上沉积覆盖层;所述覆盖层的材料与所述介质层的 材料不同;
步骤03:经光刻和刻蚀工艺,在所述覆盖层和所述介质层中刻蚀出连接孔;
步骤04:采用湿法清洗工艺去除刻蚀残留物,同时,所述覆盖层中连接孔 的侧壁被刻蚀,从而使所述覆盖层中连接孔的开口增大;其中,对所述覆盖层 的刻蚀速率大于对所述介质层的刻蚀速率;
步骤05:向所述覆盖层和所述介质层中的连接孔中沉积刻蚀阻挡层,然后 填充金属;
步骤06:进行平坦化工艺,将所述覆盖层、及所述覆盖层中的填充金属去 除。
优选地,所述覆盖层为多层材料,所述多层材料中的每层材料各不相同; 所述多层材料的每层材料的刻蚀速率从顶层向下递减。
优选地,所述覆盖层的形成包括:依次在所述介质层上沉积多层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覆盖层中连接孔的侧壁被刻蚀包括:刻蚀所述多层材料中的 连接孔,所述多层材料中的连接孔的开口从顶层向下递减,从而在所述多层材 料中的连接孔中形成倾斜侧壁。
优选地,所述多层材料中每一层的厚度大于5nm。
优选地,所述覆盖层为单层的相同元素组成的渐变材料,对所述渐变材料 的刻蚀速率从顶部向下递减。
优选地,所述覆盖层的形成包括:在沉积过程中,逐渐改变反应物的比例 以获得不同元素配比的渐变材料。
优选地,所述覆盖层中连接孔的侧壁被刻蚀包括:刻蚀所述渐变材料中的 连接孔,所述渐变材料中的连接孔的开口从上向下递减,从而在所述渐变材料 中形成倾斜侧壁。
优选地,所述单层的相同元素组成的渐变材料的厚度大于5nm。
优选地,所述湿法清洗工艺采用的药液为DHF。
本发明的连接孔的形成方法,通过在介质层上形成覆盖层,覆盖层的刻蚀 速率大于介质层的刻蚀速率;在介质层和覆盖层中同时形成连接孔,并经湿法 清洗,将覆盖层中连接孔的开口增大,而介质层中的连接孔的形貌不改变;并 且采用平坦化工艺将覆盖层中增大的连接孔去除;因此,不仅确保了介质层中 连接孔的尺寸不发生改变,还扩大了后续金属填充工艺窗口,提高了金属填充 能力,克服了现有的金属填充困难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孔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孔形成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 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 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以下结合附图1~7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连接孔的形成方法作进一步详 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且仅 用以方便、清晰地达到辅助说明本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连接孔的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01:请参阅图2,在半导体器件衬底上沉积介质层;
具体的,这里的连接孔可以为后道工艺中的连接孔,则半导体器件衬底可 以但不限于包括:栅氧层、栅极、侧墙、源/漏区、浅沟槽隔离结构、金属硅化 物等;介质层为层间隔离介质层(ILD),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来 形成该介质层,介质层的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氧化物,其主要成分可以为氧化 硅,还可以包含少量的碳等元素。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连接孔还可以 为前道工艺中的连接孔。
在介质层沉积之后,还可以包括:采用化学机械研磨将介质层表面磨平。
步骤02:请参阅图3,在介质层上沉积覆盖层;
具体的,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来形成该覆盖层,为了在后 续的湿法清洗工艺中确保介质层中的连接孔形貌不变,而覆盖层中的连接孔开 口增大,湿法清洗工艺中覆盖层刻蚀速率需远大于介质层的刻蚀速率,覆盖层 的材料与介质层的材料不相同;覆盖层的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氧化硅。
覆盖层可以为多层材料;为了使多层材料在后续湿法清洗工艺中形成倾斜 侧壁,多层材料中的每层材料各不相同,并且湿法清洗工艺中多层材料的每层 材料的刻蚀速率从顶层向下递减;覆盖层的形成可以包括:依次在介质层上沉 积多层材料层;多层材料中每一层的厚度大于5nm。本实施例中,覆盖层为两 层,覆盖层和介质层通过采用不同的材料,使得在相同的湿法刻蚀工艺条件下, 覆盖层的刻蚀速率大于介质层的刻蚀速率,本实施例中,上覆盖层的材料、下 覆盖层的材料以及介质层的材料的主要成分均可以为氧化硅,还可以包含不同 含量的碳、氮等,例如,覆盖层或介质层可以为氮化硅、氮氧化硅、碳化硅、 碳氧化硅等,使得上覆盖层的刻蚀速率大于下覆盖层的刻蚀速率,下覆盖层的 刻蚀速率大于介质层的刻蚀速率。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为了在后续湿法清洗工艺中,覆盖层中的连接孔 中形成倾斜侧壁,覆盖层为单层的渐变材料,在相同的湿法刻蚀工艺条件下对 渐变材料的刻蚀速率从顶部向下递减;覆盖层的形成包括:在沉积过程中,逐 渐改变反应物的比例以获得不同元素配比的渐变材料,单层的渐变材料的厚度 大于5nm,较佳的,大于10nm。需要说明的是,渐变材料为:元素成分相同, 但是元素配比逐渐降低或升高的材料,例如,渐变材料为SiOx,x从高到低变 化。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介质层和覆盖层的材料也可以相同。后续通过改 变湿法刻蚀工艺条件来实现不同刻蚀速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在相同的湿法刻蚀工艺条件下对覆盖层和介质层 实现不同的刻蚀速率,在所述步骤01和步骤02中所得到的介质层和覆盖层的 材料不同;覆盖层的氧化硅材料和介质层的氧化硅材料虽然主要成分为氧化硅, 但是,可以通过控制反应物及反应条件如有无等离子体参加反应、反应温度等, 使得覆盖层和介质层的刻蚀速率不同;例如,在没有等离子体的条件下采用 TEOS和臭氧进行反应,反应温度可以为500℃,得到第一种氧化硅材料,稀释 氢氟酸中水与氢氟酸的比例为100:1,此时,对第一种氧化硅材料的湿法刻蚀速 率为170A/min;而如果反应温度为430℃,则得到第二种氧化硅材料,稀释氢 氟酸中水与氢氟酸的比例为100:1,此时,对第二种氧化硅材料的湿法刻蚀速率 为273A/min;再例如,在有等离子体的条件下采用TEOS和臭氧进行反应,反 应温度为400℃,得到第三种氧化硅材料,稀释氢氟酸中水与氢氟酸的比例为 100:1,此时,对第三种氧化硅材料的湿法刻蚀速率为45A/min等。
步骤03:请参阅图4,经光刻和刻蚀工艺,在覆盖层和介质层中刻蚀出连 接孔;
具体的,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首先,经光刻工艺,在光刻胶中形成连接孔 图案;然后,经干法刻蚀工艺,以光刻胶为掩膜,在光刻胶中的连接孔图案刻 蚀到覆盖层和介质层中。
步骤04:请参阅图5,采用湿法清洗工艺去除刻蚀残留物,同时,覆盖层 中连接孔的侧壁被刻蚀,从而使覆盖层中连接孔的开口增大;其中,对覆盖层 的刻蚀速率大于对介质层的刻蚀速率;
具体的,刻蚀残留物包括有:光刻胶残留、干法刻蚀的聚合物副产物等; 湿法清洗工艺采用的药液可以但不限于为稀释氢氟酸(DHF,HF、H2O2、H2O 的混合溶液);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相同的湿法刻蚀条件下,上述所形成的上覆 盖层的刻蚀速率大于下覆盖层的刻蚀速率,则两层覆盖层中连接孔的侧壁被刻 蚀包括:依次刻蚀两层覆盖层中的连接孔,第一层覆盖层的开口大于第二层覆 盖层的开口,从而在两层覆盖层的连接孔中形成倾斜侧壁;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覆盖层为多层材料,覆盖层中连接孔的侧壁被 刻蚀可以包括:刻蚀多层材料中的连接孔,多层材料中的连接孔的开口从顶层 向下递减,从而在多层材料中的连接孔中形成倾斜侧壁;这里,多层覆盖层的 材料可以不同;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相同,此时,可以通过改变湿法刻蚀 工艺条件来实现不同的刻蚀速率,例如,调整每层刻蚀的温度、刻蚀液浓度等。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覆盖层为单层的渐变材料;覆盖层中连接孔的 侧壁被刻蚀包括:刻蚀渐变材料中的连接孔,渐变材料中的连接孔的开口从上 向下递减,从而在渐变材料中形成倾斜侧壁。针对渐变材料,在相同的湿法刻 蚀工艺条件下,对渐变材料的刻蚀速率从顶部向下递减。针对渐变材料,也可 以采用不同的湿法刻蚀工艺条件来得到不同的刻蚀速率。
步骤05:请参阅图6,向覆盖层和介质层中的连接孔中沉积刻蚀阻挡层, 然后填充金属;
具体的,刻蚀阻挡层可以为Ti/TiN双层结构,刻蚀阻挡层的沉积可以但不 限于采用气相沉积法,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其它工艺,这里不再赘述。金属可以 但不限于为钨,填充的方法可以为蒸镀法等。
步骤06:请参阅图7,进行平坦化工艺,将覆盖层、及覆盖层中的填充金 属去除。
具体的,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化学机械抛光法来进行平坦化工艺;这里,还 包括:将介质层顶部的部分及该部分所包含的填充金属去除。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连接孔的形成方法,通过在介质层上形成覆盖层,覆 盖层的刻蚀速率大于介质层的刻蚀速率;在介质层和覆盖层中同时形成连接孔, 并经湿法清洗,将覆盖层中连接孔的开口增大,而介质层中的连接孔的形貌不 改变;并且采用平坦化工艺将覆盖层中增大的连接孔去除;因此,不仅确保了 介质层中连接孔的尺寸不发生改变,还扩大了后续金属填充工艺窗口,提高了 金属填充能力,克服了现有的金属填充困难的弊端。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所述实施例仅为了便于说明而举 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 的前提下可作若干的更动与润饰,本发明所主张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 述为准。

一种连接孔的形成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连接孔的形成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连接孔的形成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连接孔的形成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连接孔的形成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孔的形成方法,包括:在半导体器件衬底上沉积介质层;在介质层上沉积覆盖层;经光刻和刻蚀工艺,在覆盖层和介质层中刻蚀出连接孔;采用湿法清洗工艺去除刻蚀残留物,同时,覆盖层中连接孔的侧壁被刻蚀,从而使覆盖层中连接孔的开口增大;对覆盖层的刻蚀速率大于对介质层的刻蚀速率;向覆盖层和介质层中的连接孔中沉积刻蚀阻挡层,然后填充金属;进行平坦化工艺,将覆盖层、及覆盖层中的填充金属去除。因此,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