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6801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3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77271.3

申请日:

2004.12.14

公开号:

CN1624725A

公开日:

2005.06.0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8B13/181

主分类号:

G08B13/181

申请人:

邱亮南; 沈彤

发明人:

邱亮南; 沈彤

地址:

510095广东省广州市华侨新村团结路4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振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由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为双向配置结构,其中红外线发射器1与红外线接收器4设置在一端,红外线发射器3与红外线接收器2设置在另一端,红外线发射器1及红外线发射器3在后续组件5的驱动下分别向对应的红外线接收器发出红外信号,其各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之间由此形成互为相反方向的双向红外线脉冲射线。本发明的优点是在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干扰某一端时,其未被干扰端的红外线接收器可以给后续组件提供有效信号,使后续组件既不会产生误报警,又能通过对未被干扰端的红外线接收器有效信号的监测,准确预报入侵。从而达到红外线防盗网完全不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的干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致命缺陷,使产品的实用性得以提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由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 收器(2)、红外线发射器(3)、红外线接收器(4)、后续组件(5) 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采用在装置 两端同时配置的结构,其中红外线发射器(1)与红外线接收器(4) 设置在一端,红外线发射器(3)与红外线接收器(2)设置在另一端, 红外线发射器(1)及红外线发射器(3)在后续组件(5)的控制下 工作,在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干扰某一端时,未被干扰端的红外线 接收器可以给后续组件(5)提供有效信号,使后续组件(5)既不会 产生误报警,又能通过对未被干扰端的红外线接收器有效信号的监 测,准确预报入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1)与红外线接收器(4)设置在一端,红外线 发射器(3)与红外线接收器(2)设置在另一端,红外线发射器(1) 及红外线发射器(3)在后续组件(5)的驱动下分别向对应的红外线 接收器发出红外信号,形成双向的红外线脉冲射线信号。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防盗网,其特征在于:两端的 红外线发射器也可以在后续组件(5)的的控制下只以一端红外线发 射器和另一端的红外线接收器工作,在该红外线接收器受阳光及单向 红外照射源的干扰时,后续组件(5)才启动反向的红外线脉冲射线 信号。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防盗网,其特征在于:当装置 两端同时配置的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与红外线发 射器(3)/红外线接收器(4)在数量不等、安装位置不同、每端配 置不对称时,配加其它装置仍能分别实现不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 照射干扰。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后续组件(5)是指与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相对应并 形成相应连接关系的功率驱动器、电压驱动器、单片机或ARM或 DSP、蜂鸣器、执行器、晶振及电源通过连接线进行相互连接而构成。

说明书


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动式红外线防盗装置,特别是一种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窗、阳台是最容易遭受入侵的部位。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发明专利号为ZL99117200.0的红外线防盗网,公开了一种红外线发射器都安装在一端(发射端),而红外线接收器都安装在另一端(接收端),由“CPU(单片机)的I/O口控制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每对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之间的脉冲射线的编码方式完全不同”的技术,有效实现红外线接收器在多束红外线射束互相覆盖条件下的识别,达到提高红外线入侵探测器防御高度的目的,构成了可以对窗、阳台实施有效防范的红外线防盗网。但是,由于红外线防盗网在使用中一旦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到红外线接收器,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中的红外线分量就会形成对红外线发射器信号的干扰,当其中地红外线分量的强度足够强时,红外线接收器就完全检测不到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从而引起误报警。根据对国内专利的近一步检索,最早的红外线防盗网的技术方案由发明专利号为ZL99117200.0的红外线防盗网所公开,其结构是红外线发射器都安装在一端(发射端),而红外线接收器都安装在另一端(接收端);以后的相关资料还有:专利号为ZL 00237762.4的智能化远距离对射式红外报警器;专利号为ZL 00261467.7的栅状红外电子对射式传感器等也都采用了与其相同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防盗网需要有防止阳光照射接收器的方法,对此,发明专利ZL99117200.0提出使用管状孔装置,以实现防止非直射阳光照射接收器的目的。实用新型专利ZL 02222114.X公开了一种红外对射探测器接收端光路装置,提出使用有透镜的管状装置,也可以实现相同目的。但由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随季节不断发生变化,使得阳光照射的角度也随季节不断发生变化,造成接收端在使用时会遇到阳光直射的情况,这样就难免会引起误报警产生,实际使用中还有可能其它红外照射干扰源存在,当这些干扰源强度足够强并直射接收端时,也会引起误报警,这一致命缺陷使产品的实用性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红外线探测器的红外线接收器集中在一端(接收端),易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直射干扰产生误报警的弱点,提出一种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该红外线防盗网的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采用在装置两端同时配置的对射式结构,利用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不可能同时直射红外线防盗网互相对置安装两端的特点,当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直射到某一端时,该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会受到干扰,而相对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一定不会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这时相对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仍可以给后续组件提供有效信号,使后续组件既不会产生误报警,又能通过对有效信号的监测,准确预报入侵,从而达到红外线防盗网完全不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干扰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由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及后续组件构成,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采用在装置两端同时配置的结构,其中红外线发射器(1)与红外线接收器(4)设置在一端,红外线发射器(3)与红外线接收器(2)设置在另一端,红外线发射器(1)及红外线发射器(3)在后续组件(5)的驱动下分别向对应的红外线接收器发出红外信号,其各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之间由此形成互为相反方向的双向红外线脉冲射线,在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干扰某一端时,未被干扰端的红外线接收器可以给后续组件(5)提供有效信号,使后续组件(5)既不会产生误报警,又能通过对未被干扰端的红外线接收器有效信号的监测,准确预报入侵。

    上述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也可以由后续组件(5)先控制一端红外线发射器和另一端的红外线接收器工作,在该端红外线接收器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的干扰时,采用在装置两端同时再启动反向的红外线脉冲射线信号。

    上述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当在装置两端同时配置的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与红外线发射器(3)/红外线接收器(4)在数量不等、安装位置不同、每端配置不对称、配加其它装置时,仍能分别实现不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干扰。

    上述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当在装置两端同时配置的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与红外线发射器(3)/红外线接收器(4)在数量不等、安装位置不同、每端配置不对称、配加其它装置时,仍能分别实现不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干扰。

    上述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所述的后续组件是指与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相对应,并形成相应连接关系的功率驱动器、电压驱动器、单片机或ARM或DSP、蜂鸣器、执行器、晶振及电源通过连接线进行相互连接而构成。

    当红外线防盗网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红外线发射器按后续组件5的驱动可以分别向对端的红外线接收器发出红外信号,形成双向射线防范;也可以由后续组件5先控制某端红外线发射器向对端的红外线接收器发出红外信号,在对端的红外线接收器检测到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干扰时,改变为由对端红外线发射器向本端的红外线接收器发出红外信号,从而保证当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直射某一端时,该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会受到干扰而无法识别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红外信号,但相对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一定不会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并可以给后续组件提供有效信号,使后续组件既不会产生误报警,又能通过对红外线接收器的有效信号进行监测,准确预报入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其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采用在两端同时配置的对射式结构,利用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不可能同时直射红外线防盗网互相对置安装两端的特点,当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直射到某一端时,该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会受到干扰,而相对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一定不会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这时相对端的红外线接收器仍可以给后续组件提供有效信号,使后续组件既不会产生误报警,又能通过对有效信号的监测,准确预报入侵,从而达到红外线防盗网完全不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照射的干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致命缺陷,使产品的实用性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向红外线脉冲射线防范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双向红外线脉冲射线防范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双向红外线脉冲射线防范在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直射B端时,抗干扰原理图。

    图4为某一配置采用单向红外线脉冲射线防范示意图

    图5为图4配置单向红外线脉冲射线受到干扰示意图

    图6为图4配置用反向红外线脉冲射线抗干扰示意图

    图7为两个红外线发射器对一个红外线接收器配置的示意图;

    图8为两个红外线发射器对一个红外线接收器配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9一个红外线发射器对两个红外线接收器配置的示意图;

    图10一个红外线发射器对两个红外线接收器配置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如以下各图所示:由A、B两端同时配置的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红外线发射器3、红外线接收器4及后续组件5组成了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图中所示的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发射器3、红外线接收器2及红外线接收器4,只表示其配置在A端和B端的位置关系,而不表示信号关系。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正常工作时,A、B两端的红外线发射器按后续组件的驱动,在分别向对应的红外线接收器发出红外信号,形成双向红外线脉冲射线防范。图中各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在A、B端的不同分布,体现了元件的不同分布并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如图3所示,当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S直射B端时,该端的红外线接收器2会受到干扰而无法识别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红外信号。但A端的红外线接收器4不会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S照射,并可以给后续组件5提供有效信号,使后续组件5既不会产生误报警,又能通过对A端的红外线接收器4有效信号的监测,准确预报入侵,从而达到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完全不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S照射干扰的目地(图3所示)。图3中各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的数量及在A、B端的不对称分布与图1、图2均不同,体现了元件的数量相等或不等,分布对称及不对称均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于红外线防盗网具体信号过程和原理已在发明专利ZL99117200.0予以充分的公开,所以在此不另作赘述。

    实施例二:

    如图4至图6所示的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图4为正常工作时,A端的红外线发射器1按后续组件5的驱动向B端的红外线接收器2发出红外信号,形成单向红外线脉冲射线防范。当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S直射B端时,该端的红外线接收器2会受到干扰而无法识别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红外信号(图5所示)。这时后续组件5驱动B端的红外线发射器3向A端的红外线接收器4发出红外信号,形成另一相反方向的单向红外线脉冲射线(图6所示)。此时A端的红外线接收器4不会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S照射,并可以给后续组件5提供有效信号,使后续组件5既不会产生误报警,又能通过对A端的红外线接收器4有效信号的监测,准确预报入侵,从而达到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完全不受阳光及单向红外照射源S照射干扰的目地。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采用两个红外线发射器1通过散射,对一个红外线接收器2,两个红外线发射器3通过散射,对一个红外线接收器4的配置,如果后续组件5按实施例一进行控制,其实施效果可以达到实施例一;如果后续组件5按实施例二进行控制,其实施效果可以达到实施例二。体现了元件的数量不对等、分布不对称均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为两个红外线发射器1通过透镜等前置装置6对一个红外线接收器2,两个红外线发射器3通过反射镜等后置装置7对一个红外线接收器4配置的另一示意图,根据后续组件5控制可以实现实施例三的功能。体现了增加不同装置也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五:

    如图9所示:为一个红外线发射器1通过散射对两个红外线接收器2,一个红外线发射器3通过散射对两个红外线接收器4配置的示意图,根据后续组件5控制可以实现实施例三的功能。体现了元件的的数量不对等及分布不对称均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六:

    如图10所示:为一个红外线发射器1通过透镜等前置装置8对两个红外线接收器2,一个红外线发射器3通过反射镜等后置装置9对两个红外线接收器4配置的示意,根据后续组件5控制可以实现实施例三的功能。体现了增加不同装置也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射式红外线防盗网,由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为双向配置结构,其中红外线发射器1与红外线接收器4设置在一端,红外线发射器3与红外线接收器2设置在另一端,红外线发射器1及红外线发射器3在后续组件5的驱动下分别向对应的红外线接收器发出红外信号,其各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之间由此形成互为相反方向的双向红外线脉冲射线。本发明的优点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号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