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676543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2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13951.0

申请日:

2010.10.14

公开号:

CN102452879A

公开日:

2012.05.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5/03申请日:20101014|||公开

IPC分类号:

C07C5/03; C07C9/10; C07C9/12; C10G70/02; B01J23/888

主分类号:

C07C5/03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发明人:

乔凯; 方向晨; 艾抚宾; 郭蓉; 黎元生; 徐彤; 袁毅

地址:

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2

代理人:

李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设置2个反应器,两个反应器内均装填非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第一反应器流出物经过升温后进入第二反应器,第二反应器流出物得到的加氢后液化石油气部分循环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混合进入第一反应器,加氢后液化石油气循环量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重量比为8∶1~1∶1。本发明方法可以将工业C4馏分加氢为高质量乙烯裂解原料,同时解决了工业C4馏分加氢中存在的放热量大,催化剂易结焦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 设置 2 个 反应器, 两个反应器内均装填非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 第一反应器流出物经过升温后进 入第二反应器, 第二反应器流出物得到的加氢后液化石油气部分循环与新鲜液化石油气 原料混合进入第一反应器, 加氢后液化石油气循环量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重量比为 8 ∶ 1 ~ 1 ∶ 1。
2: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第一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 100 ~ 160℃, 反应压力为 2.5 ~ 16.5MPa, 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空速为 0.4 ~ 25h-1, 氢气与新鲜液 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比为 200 ∶ 1 ~ 1500 ∶ 1。
3: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第一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 120 ~ 150℃, 反应压力为 3.0 ~ 6.0MPa, 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空速为 4 ~ 8h-1, 氢气与新鲜液化 石油气原料的体积比为 300 ∶ 1 ~ 1000 ∶ 1。
4: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第二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 170 ~ 250℃, 反应压力为 2.5 ~ 16.5MPa, 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空速为 0.4 ~ 25h-1, 氢气与新鲜液 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比为 200 ∶ 1 ~ 1500 ∶ 1。
5: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第二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 190 ~ 220℃, 反应压力为 3.0 ~ 6.0MPa, 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空速为 1 ~ 4h-1, 氢气与新鲜液化石 油气原料的体积比为 300 ∶ 1 ~ 1000 ∶ 1。 6.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加氢后液化石油气循环量与新鲜液化石 油气原料的重量比为 4 ∶ 1 ~ 2 ∶ 1。 7.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非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 体, 以钨、 钼、 镍、 钴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活性组分, 以氧化物计的活性组分重量含量为 15%~ 40%。
6: 5MPa, 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空速为 0.4 ~ 25h-1, 氢气与新鲜液 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比为 200 ∶ 1 ~ 1500 ∶ 1。 3.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第一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 120 ~ 150℃, 反应压力为 3.0 ~ 6.0MPa, 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空速为 4 ~ 8h-1, 氢气与新鲜液化 石油气原料的体积比为 300 ∶ 1 ~ 1000 ∶ 1。 4.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第二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 170 ~ 250℃, 反应压力为 2.5 ~ 16.5MPa, 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空速为 0.4 ~ 25h-1, 氢气与新鲜液 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比为 200 ∶ 1 ~ 1500 ∶ 1。 5.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第二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 190 ~ 220℃, 反应压力为 3.0 ~ 6.0MPa, 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空速为 1 ~ 4h-1, 氢气与新鲜液化石 油气原料的体积比为 300 ∶ 1 ~ 1000 ∶ 1。 6.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加氢后液化石油气循环量与新鲜液化石 油气原料的重量比为 4 ∶ 1 ~ 2 ∶ 1。
7: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非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 体, 以钨、 钼、 镍、 钴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活性组分, 以氧化物计的活性组分重量含量为 15%~ 40%。

说明书


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化石油气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 尤其是以 C4 馏分为反应原 料, 通过对其中的二烯烃、 单烯烃依次加氢处理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炼油工业的发展, 尤其是催化裂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炼厂气的深加工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重视。炼厂气的利用有多种路径, 其中液化气加氢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之 一。液化气加氢后具有许多用途, 比如, 用作乙烯裂解原料、 合成顺酐的原料、 车用液化气 等, 其中液化气加氢用作乙烯裂解原料因为其用量较大、 涉及生产装置众多、 经济效益明 显, 所以备受关注。
     就乙烯原料而言, 尽管多年以来, 世界乙烯原料的构成基本稳定, 并且一直以石脑 油和轻烃为主, 但是近几年来, 由于各国资源的不同, 原料市场的变化, 乙烯原料出现了向 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以丁烷作为乙烯原料的方法就是乙烯原料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之一。目 前, 在美国以丁烷作为乙烯原料已占到 3%~ 5%, 用此作为乙烯原料的调剂与补充。
     国内近几年来石化企业新建、 扩建了多套大型乙烯生装置, 造成了乙烯原料短缺, 现实状况迫使企业寻找新的乙烯原料来填补这个缺口, 液化气加氢作乙烯原料就是解决这 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工业 C4 馏分加氢制备乙烯裂解料的方法就是将工业 C4 馏分中的烯烃和二烯烃加 氢, 使之成为烷烃。CN1160701A 介绍了一种 C3 馏分的加氢的方法, 但该方法日的在于使 C3 馏分中的炔烃选择加氢, 并非对整个馏分 ( 包括单烯烃 ) 的加氢。CN1145891A 介绍了一种 加氢方法, 但此法只适用于 C5 馏分加氢制戊烷。使用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剂时, 单烯烃的转 化率较低, 加氢产物达不到用于乙烯原料的要求。USP4482767 介绍了一种 C3( 来源于 FCC) 馏分水合联产液化气的方法, 但该方法仅适合于 C3 馏分。CN01114163.8 介绍了一种液化石 油气加氢制备车用液化石油气的方法, 但该方法不适合于生产乙烯裂解料, 因为车用液化 石油气的指标为烯烃< 5.0%, 而乙烯裂解料要求加氢后液化石油气中烯烃含量< 2.0%。
     CN101429453A 提 供 了 一 个 裂 解 汽 油 馏 分 油 一 段 选 择 加 氢 除 二 烯 烃 的 方 法 ; CN101429454A 提供了一个全馏分裂解汽油选择加氢除二烯烃的方法 ; CN101434508A 提供 了一个适合于轻烃齐聚汽油加氢饱和的方法, 但此三种方法均不适合于工业 C4 馏分加氢制 备乙烯裂解料。
     一般情况下, 催化裂化等工艺过程得到的工业 C4 馏分含烯烃在 40v%~ 60v%, 在 进行加氢反应时有如下特点 : (1) 放热量大。比如, 含烯烃在 60v%的 C4 馏分, 在将其全部 烯烃加氢时的反应热为 18.05KCa/mol, 理想状态下绝热反应温升可达 324℃。 (2) 受热力学 平衡影响。在工业 C4 馏分中反 -2- 丁烯及异丁烯的含量较高, 故以反 -2- 丁烯为例, 其反 应温度与平衡常数关系列于表 1 中。
     表 1 反应温度与平衡常数关系
     由表 1 中数据可知,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平衡常数随之降低。当反应温度在高分 别于 250℃、 300℃、 340℃之后, 反应平衡常数出现了迅速减小的现象。
     从理论上来说, 烯烃加氢反应是一个强放热反应, 控制步骤为反应控制, 如果反应 温度较低, 尽管反应平衡常数较大, 但是反应速度较慢 ; 反之, 如果反应温度过高, 尽管反应 速度较大, 但是反应平衡常数较小, 最终转化率较低。对于该项而言, 反应热的扩散如果不 能很好地控制 ( 或者说反应温升不能有效控制 ), 就会将反应控制转为热力学控制, 使反应 的转化率降低。
     在实验中发现, 当反应温度超过 340℃之后, 因受化学平衡的影响, 其反应产物中 烯烃含量下降较为缓慢。所以, 对于工业 C4 馏分加氢制备乙烯裂解料项目来说, 在工业生 产中其反应热的移出 ( 有效扩散 ) 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此外, 目前在工业 C4 馏分加氢生产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 (1) 在工业 C4 馏分中二烯 烃的含量较高时会造成反应床层入口处易结焦, 反应床层阳力增加较快, 造成生产装置经 常停工除焦, 以此降低反应床层阻力维持正常生产。(2) 当原料中不含硫或硫含量较低时, 在二烯烃加氢时, 为防止其在高温下发生热聚反应, 多数选择钯系催化剂 ; 但当原料中硫含 量较高时, 再选择钯系催化剂, 在二烯烃加氢时, 原料中硫就会使催化剂中毒, 致使催化剂 失去加氢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利用工业 C4 馏分, 特别是未经分离的工业 C4 馏分为原料, 经催化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 同时解决了工业 C4 馏分油中二烯烃含量高、 硫含量 高, 不易达到乙烯汽裂解原料质量的要求。
     经过大量研究发现, C4 馏分加氢过程中, 反应有如下特点 :
     (1) 根据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可知, 该项反应放热是不均匀的, 在通过催化剂床层 反应时, 反应停留时间在整个停留时间的 1/4 ~ 1/3 时, 反应放热量就已达到整个反应热的 75%~ 80%。
     (2) 二烯烃加氢是一个快速反应, 并且适合于低温、 液相加氢。采用 Ni 系催化剂, 1, 3- 丁二烯 ( 以下简称丁二烯 ) 在反应压力> 3.0MPa, 温度> 150℃条件下就可发生加氢 反应。对于丁二烯含量较高 ( 小于 4.0% )、 硫含量也较高 ( > 5mg/M3) 的 C4 馏分物料, 采 用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会造成催化剂快速失活。
     (3) 丁二烯在 C4 馏分中含量达到 3.0%时, 反应温度达到 120℃、 停留时间 2 ~ 3h, 就可发生热聚反应 ; 大于 140℃、 丁二烯热聚反应会明显加速。基于此, 对于丁二烯含量较 高 ( 小于 4.0% ) 的 C4 馏分加氢反应, 为避免其中的丁二烯发生热聚反应, 可以有两个方 法: 第一个方法是稀释反应进料, 此方法的作用有两个, 其一相对降低原料中的二烯烃的浓 度, 提高了物料在反应床层所通过时的线速度 ; 其二利于取出反应热, 降低了反应温度 ; 第 二个方法是提高反应压力以此降低反应温度。 (4) 根据表 2、 3 数据还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 在不计氢气影响条件下, 要想二烯烃 为液相, 反应温度应< 150 ℃, 反应压力要求> 3.6MPa ; 如果计氢气的影响, 反应温度应 < 140℃, 反应压力要求> 4.2MPa。
     (5)C4 馏分单烯烃加氢, 液相反应条件下更为有利, 但气相也可以。
     表 2 临界温度
     名称 正丁烷 异丁烷 顺 -2- 丁烯 临界温度 Tc(℃ ) 152.01 134.98 162.4反 -2- 丁烯 1- 丁烯 异 - 丁烯 1, 3- 丁二烯
     155.46 146.4 144.74 152表 3 反应产物各组份蒸汽压
     (6) 要满足反应温度< 150℃, 进料中二烯烃含量小于 2.0%的条件, 可采用进料 加大料稀释比。针对上述研究, 对于工业 C4 馏分中二烯烃的含量较高 (1%~ 4% )、 硫含量 3 较高 ( > 5mg/M ) 的 C4 馏分加氢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 设置 2 个反应器, 两个反应器内均装填非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 第一反应器流出物经过升温后进入第二反 应器, 第二反应器流出物得到的加氢后液化石油气部分循环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混合进 入第一反应器。
     本发明方法中, 第一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 100 ~ 160℃, 优选为 120 ~ 150℃; 反应 压力为 2.5 ~ 16.5MPa, 优选为 3.0 ~ 6.0MPa ; 原料液时体积空速 ( 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 -1 -1 体积空速 ) 为 0.4 ~ 25h , 优选为 4 ~ 8h , 氢油体积比 ( 标准状态下氢气与新鲜液化石油 气原料的体积比 ) 为 200 ∶ 1 ~ 1500 ∶ 1, 优选为 300 ∶ 1 ~ 1000 ∶ 1。
     本发明方法中, 第二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 170 ~ 250℃, 优选为 190 ~ 220℃; 反应 压力为 2.5 ~ 16.5MPa, 优选为 3.0 ~ 60MPa ; 原料液时体积空速 ( 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 -1 -1 体积空速 ) 为 0.4 ~ 25h , 优选为 1 ~ 4h , 氢油体积比 ( 标准状态下氢气与新鲜液化石油 气原料的体积比 ) 为 200 ∶ 1 ~ 1500 ∶ 1, 优选为 300 ∶ 1 ~ 1000 ∶ 1。
     本发明方法中, 加氢后液化石油气循环量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重量比 ( 即循 环物料∶新鲜原料重量比 ) 为 8 ∶ 1 ~ 1 ∶ 1, 优选为 4 ∶ 1 ~ 2 ∶ 1。
     本 发 明 方 法 中, 反 应 所 用 的 氢 气 纯 度 为 55v % ~ 99v %, 可以炼厂的低分气 (58v%~ 88v% )、 合成氨厂的合成气 ( 氢 : 75v% )、 加氢装置外排气等为其它加氢装置无 法利用的氢源。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可以是催化裂化装置的未经精制的物料。
     本发明方法中, 非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一般以氧化铝为载体, 以钨、 钼、 镍、 钴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活性组分, 以氧化物计的活性组分重量含量为 15 %~ 40 %, 催化剂中 可以含有适宜的助剂, 可以采用商品加氢精制催化剂, 如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生产的 LH2010-A 系列加氢精制催化剂, 也可以按本领域现有方法制备。
     本发明方法通过优化液化石油气加工流程, 以及加工流程中的各个操作条件, 有 效地解决了液化石油气加氢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 使用工业液化石油气可以直接生产高质 量的乙烯裂解原料, 提高了液化石油气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方法解决了工业液化石油气中硫含量高、 烯烃含量高、 二烯烃含量高等带 来的催化剂中毒、 催化剂结焦、 运转周期短、 反应温升大、 受热力学平衡影响造成的加氢产 物烯烃含量高等各种问题, 获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工艺流程示意图。
     其中 : 1-C4 馏分原料, 2- 氢气, 3- 第一反应器, 4- 加热器, 5- 第二反应器, 6- 产物 冷却器, 7- 反应产物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案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催化剂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生产的 LH2010-A 加氢精 制催化剂, 可以再生使用。理化性质如表 4。
     表 4LH2010-A 催化剂的理化性质
     实施例 1
     反应所用催化剂为 W-Mo-Ni-Co( 催化剂牌号 LH2010-A) ; 反应工艺为二段绝热反 应器 ( 中间加热 )。
     反应原料 : 氢气为电解净化氢, 纯度> 99% ; 碳四馏分取自某炼油厂, 组成见表 5。 反应为上进料, 反应物料从第二反应器底部流出, 经冷却后进入分离器中, 尾气从分离器顶 部排出, 底部液相定时取样, 用气相色谱分析组成, 具体反应条件及结果列于表 6、 7、 8。
     表 5 液化气加氢反应器液化气进料的主要性质
     分析项目 ( 体积含量 ) 丙烷,% 异丁烷,% 正丁烷,% 丙烯,% 丁烯 -1,% < 0.10 29.13 10.01 < 0.10 14.28异丁烯,%17.387CN 102452879 A 反丁烯 -2,% 顺丁烯 -2,% 碳五,% 碳二,% 丁二烯,% 总硫 烯烃总计%
     说明书16.54 11.87 0.24 < 0.10 0.55 26 60.176/8 页表 6 第一反应器工艺条件
     表 7 第二反应器工艺条件
     表 8 加氢后的液化气主要性质分析项目 ( 体积浓度 ) 产物中烷烃,% 产物中丁二烯,% 99.17 -8CN 102452879 A说明书0.837/8 页产物中未加氢烯烃%
     实施例 2
     反应所用催化剂为 W-Mo-Ni-Co( 催化剂牌号 LH2010-A) ; 反应工艺为二段绝热反 应器 ( 中间加热 )。
     反应原料 : 氢气为电解净化氢, 纯度> 99%; 碳四馏分取自某炼油厂 ( 未脱硫 ), 组 成见表 9。反应为上进料, 反应物料从第二反应器底部流出, 经冷却后进入分离器中, 尾气 从分离器顶部排出, 底部液相定时取样, 用气相色谱分析组成, 具体反应条件及结果列于表 10、 11、 12。
     表 9 液化气加氢反应器液化气进料的主要性质
     分析项目 (V% ) 丙烷,% 异丁烷,% 正丁烷,% 丙烯,% 丁烯 -1,% 异丁烯,% 反丁烯 -2,% 顺丁烯 -2,% 碳五,% 碳二,% 丁二烯,% 硫醇性硫, mg/m3 总硫, mg/m3 烯烃总计%
     < 0.10 29.13 10.01 < 0.10 14.28 17.38 16.54 11.87 0.24 < 0.10 0.55 4 500 60.17表 10 第一反应器工艺条件
     表 11 第二反应器工艺条件
     表 12 加氢后的液化气主要性质分析项目 产物中烷烃,% (v/v) 产物中丁二烯,% (v/v) 产物中未加氢烯烃% (v/v) 99.23 0.77

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52879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5.16CN102452879A*CN102452879A*(21)申请号 201010513951.0(22)申请日 2010.10.14C07C 5/03(2006.01)C07C 9/10(2006.01)C07C 9/12(2006.01)C10G 70/02(2006.01)B01J 23/888(2006.01)(71)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72)发明人乔凯 方向晨 艾抚宾 郭蓉黎元生 徐彤 袁毅。

2、(74)专利代理机构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2代理人李微(54) 发明名称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设置2个反应器,两个反应器内均装填非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第一反应器流出物经过升温后进入第二反应器,第二反应器流出物得到的加氢后液化石油气部分循环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混合进入第一反应器,加氢后液化石油气循环量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重量比为8111。本发明方法可以将工业C4馏分加氢为高质量乙烯裂解原料,同时解决了工业C4馏分加氢中存在的放热量大,催化剂易结焦等问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

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设置2个反应器,两个反应器内均装填非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第一反应器流出物经过升温后进入第二反应器,第二反应器流出物得到的加氢后液化石油气部分循环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混合进入第一反应器,加氢后液化石油气循环量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重量比为811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100160,反应压力为2.516.5MPa,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空速为0.425h-1,。

4、氢气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比为20011500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120150,反应压力为3.06.0MPa,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空速为48h-1,氢气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比为30011000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170250,反应压力为2.516.5MPa,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空速为0.425h-1,氢气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比为20011500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190220,反应压力为3.06.0MPa,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

5、积空速为14h-1,氢气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比为30011000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后液化石油气循环量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重量比为4121。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非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以钨、钼、镍、钴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活性组分,以氧化物计的活性组分重量含量为1540。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52879 A1/8页3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化石油气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尤其是以C4馏分为反应原料,通过对其中的二烯烃、单烯烃依次加氢处理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 。

6、随着炼油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催化裂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炼厂气的深加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炼厂气的利用有多种路径,其中液化气加氢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之一。液化气加氢后具有许多用途,比如,用作乙烯裂解原料、合成顺酐的原料、车用液化气等,其中液化气加氢用作乙烯裂解原料因为其用量较大、涉及生产装置众多、经济效益明显,所以备受关注。0003 就乙烯原料而言,尽管多年以来,世界乙烯原料的构成基本稳定,并且一直以石脑油和轻烃为主,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各国资源的不同,原料市场的变化,乙烯原料出现了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以丁烷作为乙烯原料的方法就是乙烯原料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在美国以丁烷作为乙烯原料已占到3。

7、5,用此作为乙烯原料的调剂与补充。0004 国内近几年来石化企业新建、扩建了多套大型乙烯生装置,造成了乙烯原料短缺,现实状况迫使企业寻找新的乙烯原料来填补这个缺口,液化气加氢作乙烯原料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0005 工业C4馏分加氢制备乙烯裂解料的方法就是将工业C4馏分中的烯烃和二烯烃加氢,使之成为烷烃。CN1160701A介绍了一种C3馏分的加氢的方法,但该方法日的在于使C3馏分中的炔烃选择加氢,并非对整个馏分(包括单烯烃)的加氢。CN1145891A介绍了一种加氢方法,但此法只适用于C5馏分加氢制戊烷。使用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剂时,单烯烃的转化率较低,加氢产物达不到用于乙烯原料的要求。

8、。USP4482767介绍了一种C3(来源于FCC)馏分水合联产液化气的方法,但该方法仅适合于C3馏分。CN01114163.8介绍了一种液化石油气加氢制备车用液化石油气的方法,但该方法不适合于生产乙烯裂解料,因为车用液化石油气的指标为烯烃5.0,而乙烯裂解料要求加氢后液化石油气中烯烃含量2.0。0006 CN101429453A提供了一个裂解汽油馏分油一段选择加氢除二烯烃的方法;CN101429454A提供了一个全馏分裂解汽油选择加氢除二烯烃的方法;CN101434508A提供了一个适合于轻烃齐聚汽油加氢饱和的方法,但此三种方法均不适合于工业C4馏分加氢制备乙烯裂解料。0007 一般情况下,。

9、催化裂化等工艺过程得到的工业C4馏分含烯烃在40v60v,在进行加氢反应时有如下特点:(1)放热量大。比如,含烯烃在60v的C4馏分,在将其全部烯烃加氢时的反应热为18.05KCa/mol,理想状态下绝热反应温升可达324。(2)受热力学平衡影响。在工业C4馏分中反-2-丁烯及异丁烯的含量较高,故以反-2-丁烯为例,其反应温度与平衡常数关系列于表1中。0008 表1反应温度与平衡常数关系说 明 书CN 102452879 A2/8页40009 0010 0011 由表1中数据可知,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随之降低。当反应温度在高分别于250、300、340之后,反应平衡常数出现了迅速减小的。

10、现象。0012 从理论上来说,烯烃加氢反应是一个强放热反应,控制步骤为反应控制,如果反应温度较低,尽管反应平衡常数较大,但是反应速度较慢;反之,如果反应温度过高,尽管反应速度较大,但是反应平衡常数较小,最终转化率较低。对于该项而言,反应热的扩散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或者说反应温升不能有效控制),就会将反应控制转为热力学控制,使反应的转化率降低。0013 在实验中发现,当反应温度超过340之后,因受化学平衡的影响,其反应产物中烯烃含量下降较为缓慢。所以,对于工业C4馏分加氢制备乙烯裂解料项目来说,在工业生产中其反应热的移出(有效扩散)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0014 此外,目前在工业C4馏分加氢。

11、生产中还存在如下问题:(1)在工业C4馏分中二烯烃的含量较高时会造成反应床层入口处易结焦,反应床层阳力增加较快,造成生产装置经常停工除焦,以此降低反应床层阻力维持正常生产。(2)当原料中不含硫或硫含量较低时,在二烯烃加氢时,为防止其在高温下发生热聚反应,多数选择钯系催化剂;但当原料中硫含量较高时,再选择钯系催化剂,在二烯烃加氢时,原料中硫就会使催化剂中毒,致使催化剂失去加氢活性。发明内容001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利用工业C4馏分,特别是未经分离的工业C4馏分为原说 明 书CN 102452879 A3/8页5料,经催化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同时解决了工业C4馏分油中二烯烃含量高、硫。

12、含量高,不易达到乙烯汽裂解原料质量的要求。0016 经过大量研究发现,C4馏分加氢过程中,反应有如下特点:0017 (1)根据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可知,该项反应放热是不均匀的,在通过催化剂床层反应时,反应停留时间在整个停留时间的1/41/3时,反应放热量就已达到整个反应热的7580。0018 (2)二烯烃加氢是一个快速反应,并且适合于低温、液相加氢。采用Ni系催化剂,1,3-丁二烯(以下简称丁二烯)在反应压力3.0MPa,温度150条件下就可发生加氢反应。对于丁二烯含量较高(小于4.0)、硫含量也较高(5mg/M3)的C4馏分物料,采用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会造成催化剂快速失活。0019 (3)丁。

13、二烯在C4馏分中含量达到3.0时,反应温度达到120、停留时间23h,就可发生热聚反应;大于140、丁二烯热聚反应会明显加速。基于此,对于丁二烯含量较高(小于4.0)的C4馏分加氢反应,为避免其中的丁二烯发生热聚反应,可以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稀释反应进料,此方法的作用有两个,其一相对降低原料中的二烯烃的浓度,提高了物料在反应床层所通过时的线速度;其二利于取出反应热,降低了反应温度;第二个方法是提高反应压力以此降低反应温度。0020 (4)根据表2、3数据还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不计氢气影响条件下,要想二烯烃为液相,反应温度应150,反应压力要求3.6MPa;如果计氢气的影响,反应温度应140。

14、,反应压力要求4.2MPa。0021 (5)C4馏分单烯烃加氢,液相反应条件下更为有利,但气相也可以。0022 表2临界温度0023 名称 临界温度Tc()正丁烷 152.01异丁烷 134.98顺-2-丁烯 162.4反-2-丁烯 155.461-丁烯 146.4异-丁烯 144.741,3-丁二烯 1520024 表3反应产物各组份蒸汽压说 明 书CN 102452879 A4/8页60025 0026 (6)要满足反应温度150,进料中二烯烃含量小于2.0的条件,可采用进料加大料稀释比。针对上述研究,对于工业C4馏分中二烯烃的含量较高(14)、硫含量较高(5mg/M3)的C4馏分加氢处理。

15、方法,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0027 本发明液化石油气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设置2个反应器,两个反应器内均装填非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第一反应器流出物经过升温后进入第二反应器,第二反应器流出物得到的加氢后液化石油气部分循环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混合进入第一反应器。0028 本发明方法中,第一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100160,优选为120150;反应压力为2.516.5MPa,优选为3.06.0MPa;原料液时体积空速(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空速)为0.425h-1,优选为48h-1,氢油体积比(标准状态下氢气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比)为200115001,优选为300110。

16、001。0029 本发明方法中,第二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170250,优选为190220;反应压力为2.516.5MPa,优选为3.060MPa;原料液时体积空速(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空速)为0.425h-1,优选为14h-1,氢油体积比(标准状态下氢气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体积比)为200115001,优选为300110001。0030 本发明方法中,加氢后液化石油气循环量与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的重量比(即循环物料新鲜原料重量比)为8111,优选为4121。0031 本发明方法中,反应所用的氢气纯度为55v99v,可以炼厂的低分气(58v88v)、合成氨厂的合成气(氢:75v)、加氢装置外排。

17、气等为其它加氢装置无法利用的氢源。新鲜液化石油气原料可以是催化裂化装置的未经精制的物料。0032 本发明方法中,非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一般以氧化铝为载体,以钨、钼、镍、钴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活性组分,以氧化物计的活性组分重量含量为1540,催化剂中可以含有适宜的助剂,可以采用商品加氢精制催化剂,如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生产的LH2010-A系列加氢精制催化剂,也可以按本领域现有方法制备。0033 本发明方法通过优化液化石油气加工流程,以及加工流程中的各个操作条件,有效地解决了液化石油气加氢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使用工业液化石油气可以直接生产高质量的乙烯裂解原料,提高了液化石油气的利用价值。0034 。

18、本发明方法解决了工业液化石油气中硫含量高、烯烃含量高、二烯烃含量高等带来的催化剂中毒、催化剂结焦、运转周期短、反应温升大、受热力学平衡影响造成的加氢产物烯烃含量高等各种问题,获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说 明 书CN 102452879 A5/8页7附图说明0035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工艺流程示意图。0036 其中:1-C4馏分原料,2-氢气,3-第一反应器,4-加热器,5-第二反应器,6-产物冷却器,7-反应产物出口。具体实施方式0037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案和效果。0038 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催化剂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生产的LH2010-A加氢精制催化剂,可以再生使用。

19、。理化性质如表4。0039 表4LH2010-A催化剂的理化性质0040 0041 实施例10042 反应所用催化剂为W-Mo-Ni-Co(催化剂牌号LH2010-A);反应工艺为二段绝热反应器(中间加热)。0043 反应原料:氢气为电解净化氢,纯度99;碳四馏分取自某炼油厂,组成见表5。反应为上进料,反应物料从第二反应器底部流出,经冷却后进入分离器中,尾气从分离器顶部排出,底部液相定时取样,用气相色谱分析组成,具体反应条件及结果列于表6、7、8。0044 表5液化气加氢反应器液化气进料的主要性质0045 分析项目(体积含量)丙烷, 0.10异丁烷, 29.13正丁烷, 10.01丙烯, 0.。

20、10丁烯-1, 14.28异丁烯, 17.38说 明 书CN 102452879 A6/8页8反丁烯-2, 16.54顺丁烯-2, 11.87碳五, 0.24碳二, 0.10丁二烯, 0.55总硫 26烯烃总计 60.170046 表6第一反应器工艺条件0047 0048 表7第二反应器工艺条件0049 0050 表8加氢后的液化气主要性质0051 分析项目(体积浓度)产物中烷烃, 99.17产物中丁二烯, -说 明 书CN 102452879 A7/8页9产物中未加氢烯烃 0.830052 实施例20053 反应所用催化剂为W-Mo-Ni-Co(催化剂牌号LH2010-A);反应工艺为二段绝。

21、热反应器(中间加热)。0054 反应原料:氢气为电解净化氢,纯度99;碳四馏分取自某炼油厂(未脱硫),组成见表9。反应为上进料,反应物料从第二反应器底部流出,经冷却后进入分离器中,尾气从分离器顶部排出,底部液相定时取样,用气相色谱分析组成,具体反应条件及结果列于表10、11、12。0055 表9液化气加氢反应器液化气进料的主要性质0056 分析项目(V)丙烷, 0.10异丁烷, 29.13正丁烷, 10.01丙烯, 0.10丁烯-1, 14.28异丁烯, 17.38反丁烯-2, 16.54顺丁烯-2, 11.87碳五, 0.24碳二, 0.10丁二烯, 0.55硫醇性硫,mg/m34总硫,mg/m3500烯烃总计 60.170057 表10第一反应器工艺条件说 明 书CN 102452879 A8/8页100058 0059 表11第二反应器工艺条件0060 0061 表12加氢后的液化气主要性质0062 分析项目产物中烷烃,(v/v) 99.23产物中丁二烯,(v/v) -产物中未加氢烯烃(v/v) 0.77说 明 书CN 102452879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