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673809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07546.8

申请日:

2010.10.15

公开号:

CN102446432A

公开日:

2012.05.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9B 11/02登记生效日:2015092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吴国都变更后权利人:湖南海湖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417100 湖南省涟源市新城南路14号涟源市海湖矿灯厂变更后权利人:417100 湖南省涟源市经济开发区|||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9B 11/02申请日:20101015|||公开

IPC分类号:

G09B11/02

主分类号:

G09B11/02

申请人:

吴国都

发明人:

吴国都

地址:

417100 湖南省涟源市新城南路14号涟源市海湖矿灯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在平按在纸上的手上套的按纸装置是在按纸板上设有与手指配套的指卡或指套。该按纸的装置是在“V”型按纸板的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和手心上方偏下,按纸板左右的中间,设有连接将上、下按纸板活动连接为一体。在该连接上方,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偏上的上、下按纸板之间,有多个等距离凹凸相配,以连接为圆心成弧状排列。并在中指、食指的第二节、第三节,或在中指、食指指尖至其根部的上、下按纸板上分别连结有指卡或指套。本发明根据仿生学原理制作,套上它平按纸上,即为正确的按纸姿势,力贯指尖,与握笔的手相对,双手用力平衡支撑双肩,有利于振作精神,头正身直,防治近视、驼背,把字写好写快。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 其特征在于 : 在平按在纸上的手上套有一个按纸的装置, 该 装置是在按纸板 (1) 上设有与手指配套的指卡 (4) 或指套 (5)。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仿生正姿按纸模,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该按纸的装置是在 “V” 型按纸板 (1) 的中指、 食指根部下方和手心上方偏下, 以及按纸板 (1) 左右的中间设有连 接 (7) 将上、 下按纸板 (2)、 (3) 活动连接为一体 ; 在该连接 (7) 上方, 中指、 食指根部下方 偏上的上、 下按纸板 (2)、 (3) 之间, 有多个等距离凹凸 (8) 相配, 以连接 (7) 为圆心成弧状 排列 ; 该凹凸 (8) 有的为孔与柱相配套, 在多个孔或柱成弧形排列的左右的中间至少有一 个柱 ; 并在中指、 食指的第二节、 第三节上, 有的在中指、 食指指尖至其根部的上、 下按纸板 (2)、 (3) 上分别连结有指卡 (4) 或指套 (5)。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仿生正姿按纸模,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该按纸的装置是在 “L” 型按纸板 (1) 的中指、 食指根部下方和手心上方偏下, 以及按纸板 (1) 左右的中间设有连接 (7) 将上、 下按纸板 (2)、 (3) 活动连接为一体 ; 在该连接 (7) 上方, 中指、 食指根部下方偏上 的上、 下按纸板 (2)、 (3) 之间, 有多个等距离凹凸 (8) 相配, 以连接 (7) 为圆心成弧状排列 ; 还在手心的右下方, 大拇指根部左下方设有连接 (7) 将上、 下按纸板 (2)、 (3) 连接为一体 ; 在该连接 (7) 右上方, 大拇指根部左下方偏上的上、 下按纸板 (2)、 (3) 之间, 有多个等距离 凹凸 (8) 相配, 以连接 (7) 为圆心成弧状排列 ; 该凹凸 (8) 有的为孔与柱相配套, 在多个孔 或柱成弧形排列的左右的中间至少有一个柱 ; 并在中指、 食指第二节、 第三节, 大拇指的第 二节, 有的在中指、 食指、 大拇指指尖至其根部的上、 下按纸板 (2)、 (3) 上分别连结有指卡 (4) 或指套 (5)。
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中任一项所述的仿生正姿按纸模,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按纸装置 的 “V” 型按纸板 (1) 是一块中指、 食指叉开约 40°的板 ; “L” 型按纸板 (1) 是一块中指、 食 指与大拇指叉开约 70°的板, 该按纸板 (4) 上连结有大指套 (6) ; 甚至如手套, 只是按纸的 接触面是按纸板 (1)。

说明书


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小学生 ( 学前班幼儿 ) 学习用的仿生正姿按纸模。背景技术 现在一些报刊上经常讲到学生近视、 驼背的比率在不断上升, 问题越来越严重。 虽 然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有些原因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只要我们平时加以注 意, 是可以减轻, 甚至避免的。
     身要坐直, 头要端正 ; 胸离桌沿, 相距一拳 ; 眼离书本, 约一尺远 ; 手离笔尖, 约一 寸高 ; 左手按纸, 平放纸面 ; 右手握笔, 符合标准 ; 双腿平放, 与肩同宽, 这本来就是对学生 进行教育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 按纸作为学习姿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有章可循的, 主 要有两种姿势, 中指与食指张开约 40°, 或食指与大拇指张开约 70°, 连同手掌按在左前 方的纸上。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 教育的大力发展, 对学生学习姿势的重视却每况愈下。 一是有 的认为如果我们对学生从小这么约束, 会扼杀他们的天性, 从而影响日后的创新能力 ; 如是 只要成绩好, 字写得好, 学习姿势则听之任之。二是有少数教师、 家长连自己握笔的姿势都 握得不正确, 至于用手按纸的事就更没把它当回事了。工人做工, 农民种地, 解放军打敌人 都要求有正确的姿势。 据一位在我国教学的美国教师说, 他们国家的学校, 对刚入学的启蒙 学生, 就开设有关于学习姿势方面的专门课程。难道我们对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学习姿势 就这么生怕坏了事, 或又这么不当回事? !
     我们可以亲身体验一下, 手没有按纸或按得不符合要求, 按纸没有用劲或用劲较 少, 这样就容易使人精神不振作, 身体失去平衡, 坐姿倾斜, 身体畸形, 眼睛近视, 以及纸也 难以固定, 字也难以写好写快。倘若握笔姿势也不规范, 那问题就更大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 只要手套上它平放纸上, 就是正确的按纸姿势, 配合本发明者申报的握笔模, 能起到端正坐势、 预防近视、 驼背, 以及 把字写好、 写快的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在平按在纸上的手上套有按纸的装置, 该装置是在按纸板 上设有与手指配套的指卡或指套。
     所述该按纸的装置为, 在 “V” 型按纸板的中指、 食指根部下方和手心上方偏下, 以 及按纸板左右的中间, 设有连接将上、 下按纸板活动连接为一体。 在该连接上方, 中指、 食指 根部下方偏上的上、 下按纸板之间, 有多个等距离凹凸相配, 以连接为圆心成弧状排列。该 凹凸有的为孔与柱相配套, 在多个孔或柱成弧形排列的左右的中间至少有一个柱。并在中 指、 食指的第二节、 第三节, 有的在中指、 食指指尖至其根部的上、 下按纸板上分别连结有指 卡或指套。
     所述该按纸的装置还可以为, 在 “L” 型按纸板的中指、 食指根部下方和手心上方偏下, 以及按纸板左右的中间设有连接将上、 下按纸板活动连接为一体。在该连接上方, 中 指、 食指根部下方偏上的上、 下按纸板之间, 有多个等距离凹凸相配, 以连接为圆心成弧状 排列。还在手心的右下方, 大拇指根部左下方设有连接将上、 下按纸板连接为一体。在该连 接右上方, 大拇指根部左下方偏上的按纸板上的按纸板之间, 有多个等距离凹凸相配, 以连 接为圆心成弧状排列。该凹凸有的为孔与柱相配套, 在多个孔或柱成弧形排列的左右的中 间至少有一个柱。 并在中指、 食指第二节、 第三节, 大拇指的第二节, 有的在中指、 食指、 大拇 指指尖至其根部的上、 下按纸板上分别连结有指卡或指套。
     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所述按纸装置的 “V” 型按纸板是一块中指、 食指叉开约 40° 的板。 “L” 型按纸板是一块中指、 食指与大拇指叉开约 70°的板, 该按纸板上连结有大指套。 甚至如手套, 只是按纸的接触面是按纸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仿生学原理, 按照正确的按纸姿势制作。学习时, 尤其 是写字时, 只要把手指套入指卡、 指套内, 即为正确的按纸姿势, 能使中指、 食指或中指、 食 指及大拇指自然伸直, 而不能向下做太大的弯曲, 并且使无名指及小拇指, 以及或大拇指也 自然伸直, 轻松自如地按在纸上, 手自然形成一个科学、 合理、 舒适的姿势, 力贯指尖, 与握 笔的手相对, 双手用力平衡支撑双肩, 从正面看成梯形, 从侧面看成三角形, 有利于振作精 神, 身子坐直, 头部端正, 防治近视、 驼背, 把字写好写快。 如采用上、 下按纸板连接为一体的 仿生正姿按纸模, 通过其上的连接和等距离的凹凸, 还能够随意调节中指、 食指, 或食指与 大拇指之间的角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 1 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俯视平面图。
     图 2 所示是对图 1 改进后的俯视平面图。
     图 3 所示是对图 1 改进后的俯视平面图。
     图 4 所示是对图 1 改进后的俯视平面图。
     图 5 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俯视平面图。
     图 6 所示是对图 5 改进后的俯视平面图。
     附图中 : 1、 按纸板 ; 2、 上按纸板 ; 3、 下按纸板 ; 4、 指卡 ; 5、 指套 ; 6、 大指套 ; 7、 连 接; 8、 凹凸。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至图 6 所示, 在平按在纸上的手上套有一个按纸的装置, 该装置是在按纸板 1 上设有与手指配套的指卡 4 或指套 5。按纸板 1 包含上、 下按纸板 2、 3。
     图 1 至图 3 所示, 该按纸的装置是在 “V” 型按纸板 1 的中指、 食指根部下方和手心 上方偏下, 以及按纸板 1 左右的中间设有连接 7 将上、 下按纸板 2、 3 活动连接为一体。在该 连接 7 上方, 中指、 食指根部下方偏上的上、 下按纸板 2、 3 之间, 有多个等距离凹凸 8 相配, 以连接 7 为圆心成弧状排列。该凹凸 8 有的为孔与柱相配套, 在多个孔或柱成弧形排列的 左右的中间至少有一个柱。 并在中指、 食指的第二节、 第三节, 有的在中指、 食指指尖至其根 部的上、 下按纸板 2、 3 上分别连结有指卡 4 或指套 5。图 5 所示, 该按纸的装置还可以在 “L” 型按纸板 1 的中指、 食指根部下方和手心上 方偏下, 以及按纸板 1 左右的中间设有连接 7 将上、 下按纸板 2、 3 活动连接为一体。在该连 接 7 上方, 中指、 食指根部下方偏上的上、 下按纸板 2、 3 之间, 有多个等距离凹凸 8 相配, 以 连接 7 为圆心成弧状排列。还在手心的右下方, 大拇指根部左下方设有连接 7 将上、 下按纸 板 2、 3 活动连接为一体。在该连接 7 右上方, 大拇指根部左下方偏上的上、 下按纸板 2、 3之 间, 有多个等距离凹凸 8 相配, 以连接 7 为圆心成弧状排列。 该凹凸 8 有的为孔与柱相配套, 在多个孔或柱成弧形排列的左右的中间至少有一个柱。并在中指、 食指第二节、 第三节, 大 拇指的第二节的上、 下按纸板 2、 3 上分别连结有指卡 4, 有的在中指、 食指、 大拇指指尖至根 部的按纸板 1 上分别连结有指套 5。
     图 4、 图 6 所示, 以上按纸装置还可以改进, “V” 型按纸板 1 是一块中指、 食指叉开 约 40°的板。 “L” 型按纸板 1 是一块中指、 食指与大拇指叉开约 70°的板, 该按纸板 1 上连 结有大指套 6, 能套入中指、 食指。甚至如手套, 只是按纸的接触面是按纸板 1。
     本发明根据仿生学原理, 按照正确的按纸姿势以及多个学生的手型和大小, 归纳 成多种类型和型号制作。按纸板 1、 指卡 4 由既有弹性又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做成。指套 5 则 用一定弹性且柔软的材料做成, 或下截的材料较有一定弹性和硬度, 上部则用较有弹性及 柔软的材料连接。在按纸板 1 和指卡 4、 指套 5 上设有透气的孔或花纹、 以及其内侧设有小 突点。
     本发明既设计有左手用的, 也设计有右手用的。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上述两种优选实施方式, 还可以有多种实施例, 一些 结构还可以互换和省略, 还应该包括那些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形或替代以 及改进。

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46432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5.09CN102446432A*CN102446432A*(21)申请号 201010507546.8(22)申请日 2010.10.15G09B 11/02(2006.01)(71)申请人吴国都地址 417100 湖南省涟源市新城南路14号涟源市海湖矿灯厂(72)发明人吴国都(54) 发明名称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在平按在纸上的手上套的按纸装置是在按纸板上设有与手指配套的指卡或指套。该按纸的装置是在“V”型按纸板的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和手心上方偏下,按纸板左右的中间,设有。

2、连接将上、下按纸板活动连接为一体。在该连接上方,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偏上的上、下按纸板之间,有多个等距离凹凸相配,以连接为圆心成弧状排列。并在中指、食指的第二节、第三节,或在中指、食指指尖至其根部的上、下按纸板上分别连结有指卡或指套。本发明根据仿生学原理制作,套上它平按纸上,即为正确的按纸姿势,力贯指尖,与握笔的手相对,双手用力平衡支撑双肩,有利于振作精神,头正身直,防治近视、驼背,把字写好写快。(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CN 102446454 A 1/1页21.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其特征在于:。

3、在平按在纸上的手上套有一个按纸的装置,该装置是在按纸板(1)上设有与手指配套的指卡(4)或指套(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正姿按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按纸的装置是在“V”型按纸板(1)的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和手心上方偏下,以及按纸板(1)左右的中间设有连接(7)将上、下按纸板(2)、(3)活动连接为一体;在该连接(7)上方,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偏上的上、下按纸板(2)、(3)之间,有多个等距离凹凸(8)相配,以连接(7)为圆心成弧状排列;该凹凸(8)有的为孔与柱相配套,在多个孔或柱成弧形排列的左右的中间至少有一个柱;并在中指、食指的第二节、第三节上,有的在中指、食指指尖至其根部的上、下按。

4、纸板(2)、(3)上分别连结有指卡(4)或指套(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正姿按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按纸的装置是在“L”型按纸板(1)的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和手心上方偏下,以及按纸板(1)左右的中间设有连接(7)将上、下按纸板(2)、(3)活动连接为一体;在该连接(7)上方,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偏上的上、下按纸板(2)、(3)之间,有多个等距离凹凸(8)相配,以连接(7)为圆心成弧状排列;还在手心的右下方,大拇指根部左下方设有连接(7)将上、下按纸板(2)、(3)连接为一体;在该连接(7)右上方,大拇指根部左下方偏上的上、下按纸板(2)、(3)之间,有多个等距离凹凸(8)相配,以连接(。

5、7)为圆心成弧状排列;该凹凸(8)有的为孔与柱相配套,在多个孔或柱成弧形排列的左右的中间至少有一个柱;并在中指、食指第二节、第三节,大拇指的第二节,有的在中指、食指、大拇指指尖至其根部的上、下按纸板(2)、(3)上分别连结有指卡(4)或指套(5)。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仿生正姿按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纸装置的“V”型按纸板(1)是一块中指、食指叉开约40的板;“L”型按纸板(1)是一块中指、食指与大拇指叉开约70的板,该按纸板(4)上连结有大指套(6);甚至如手套,只是按纸的接触面是按纸板(1)。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46432 ACN 102446454 A 1/3。

6、页3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小学生(学前班幼儿)学习用的仿生正姿按纸模。背景技术0002 现在一些报刊上经常讲到学生近视、驼背的比率在不断上升,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些原因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只要我们平时加以注意,是可以减轻,甚至避免的。0003 身要坐直,头要端正;胸离桌沿,相距一拳;眼离书本,约一尺远;手离笔尖,约一寸高;左手按纸,平放纸面;右手握笔,符合标准;双腿平放,与肩同宽,这本来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按纸作为学习姿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章可循的,主要有两种姿势,中指与食指张开约40,或食指与大拇指张开约7。

7、0,连同手掌按在左前方的纸上。0004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大力发展,对学生学习姿势的重视却每况愈下。一是有的认为如果我们对学生从小这么约束,会扼杀他们的天性,从而影响日后的创新能力;如是只要成绩好,字写得好,学习姿势则听之任之。二是有少数教师、家长连自己握笔的姿势都握得不正确,至于用手按纸的事就更没把它当回事了。工人做工,农民种地,解放军打敌人都要求有正确的姿势。据一位在我国教学的美国教师说,他们国家的学校,对刚入学的启蒙学生,就开设有关于学习姿势方面的专门课程。难道我们对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学习姿势就这么生怕坏了事,或又这么不当回事?!0005 我们可以亲身体验一下,手没有按纸或按得不符。

8、合要求,按纸没有用劲或用劲较少,这样就容易使人精神不振作,身体失去平衡,坐姿倾斜,身体畸形,眼睛近视,以及纸也难以固定,字也难以写好写快。倘若握笔姿势也不规范,那问题就更大了。发明内容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仿生正姿按纸模,只要手套上它平放纸上,就是正确的按纸姿势,配合本发明者申报的握笔模,能起到端正坐势、预防近视、驼背,以及把字写好、写快的作用。000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平按在纸上的手上套有按纸的装置,该装置是在按纸板上设有与手指配套的指卡或指套。0008 所述该按纸的装置为,在“V”型按纸板的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和手心上方偏下,以及按纸板左右的中间,设有连接将上、下。

9、按纸板活动连接为一体。在该连接上方,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偏上的上、下按纸板之间,有多个等距离凹凸相配,以连接为圆心成弧状排列。该凹凸有的为孔与柱相配套,在多个孔或柱成弧形排列的左右的中间至少有一个柱。并在中指、食指的第二节、第三节,有的在中指、食指指尖至其根部的上、下按纸板上分别连结有指卡或指套。0009 所述该按纸的装置还可以为,在“L”型按纸板的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和手心上方说 明 书CN 102446432 ACN 102446454 A 2/3页4偏下,以及按纸板左右的中间设有连接将上、下按纸板活动连接为一体。在该连接上方,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偏上的上、下按纸板之间,有多个等距离凹凸相配,以。

10、连接为圆心成弧状排列。还在手心的右下方,大拇指根部左下方设有连接将上、下按纸板连接为一体。在该连接右上方,大拇指根部左下方偏上的按纸板上的按纸板之间,有多个等距离凹凸相配,以连接为圆心成弧状排列。该凹凸有的为孔与柱相配套,在多个孔或柱成弧形排列的左右的中间至少有一个柱。并在中指、食指第二节、第三节,大拇指的第二节,有的在中指、食指、大拇指指尖至其根部的上、下按纸板上分别连结有指卡或指套。0010 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所述按纸装置的“V”型按纸板是一块中指、食指叉开约40的板。“L”型按纸板是一块中指、食指与大拇指叉开约70的板,该按纸板上连结有大指套。甚至如手套,只是按纸的接触面是按纸板。001。

1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仿生学原理,按照正确的按纸姿势制作。学习时,尤其是写字时,只要把手指套入指卡、指套内,即为正确的按纸姿势,能使中指、食指或中指、食指及大拇指自然伸直,而不能向下做太大的弯曲,并且使无名指及小拇指,以及或大拇指也自然伸直,轻松自如地按在纸上,手自然形成一个科学、合理、舒适的姿势,力贯指尖,与握笔的手相对,双手用力平衡支撑双肩,从正面看成梯形,从侧面看成三角形,有利于振作精神,身子坐直,头部端正,防治近视、驼背,把字写好写快。如采用上、下按纸板连接为一体的仿生正姿按纸模,通过其上的连接和等距离的凹凸,还能够随意调节中指、食指,或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角度。附图说明0012 。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3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俯视平面图。0014 图2所示是对图1改进后的俯视平面图。0015 图3所示是对图1改进后的俯视平面图。0016 图4所示是对图1改进后的俯视平面图。0017 图5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俯视平面图。0018 图6所示是对图5改进后的俯视平面图。0019 附图中:1、按纸板;2、上按纸板;3、下按纸板;4、指卡;5、指套;6、大指套;7、连接;8、凹凸。具体实施方式0020 图1至图6所示,在平按在纸上的手上套有一个按纸的装置,该装置是在按纸板1上设有与手指配套的指卡4或指套5。按纸板1包含上、下按纸板2、3。00。

13、21 图1至图3所示,该按纸的装置是在“V”型按纸板1的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和手心上方偏下,以及按纸板1左右的中间设有连接7将上、下按纸板2、3活动连接为一体。在该连接7上方,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偏上的上、下按纸板2、3之间,有多个等距离凹凸8相配,以连接7为圆心成弧状排列。该凹凸8有的为孔与柱相配套,在多个孔或柱成弧形排列的左右的中间至少有一个柱。并在中指、食指的第二节、第三节,有的在中指、食指指尖至其根部的上、下按纸板2、3上分别连结有指卡4或指套5。说 明 书CN 102446432 ACN 102446454 A 3/3页50022 图5所示,该按纸的装置还可以在“L”型按纸板1的中指、食。

14、指根部下方和手心上方偏下,以及按纸板1左右的中间设有连接7将上、下按纸板2、3活动连接为一体。在该连接7上方,中指、食指根部下方偏上的上、下按纸板2、3之间,有多个等距离凹凸8相配,以连接7为圆心成弧状排列。还在手心的右下方,大拇指根部左下方设有连接7将上、下按纸板2、3活动连接为一体。在该连接7右上方,大拇指根部左下方偏上的上、下按纸板2、3之间,有多个等距离凹凸8相配,以连接7为圆心成弧状排列。该凹凸8有的为孔与柱相配套,在多个孔或柱成弧形排列的左右的中间至少有一个柱。并在中指、食指第二节、第三节,大拇指的第二节的上、下按纸板2、3上分别连结有指卡4,有的在中指、食指、大拇指指尖至根部的按。

15、纸板1上分别连结有指套5。0023 图4、图6所示,以上按纸装置还可以改进,“V”型按纸板1是一块中指、食指叉开约40的板。“L”型按纸板1是一块中指、食指与大拇指叉开约70的板,该按纸板1上连结有大指套6,能套入中指、食指。甚至如手套,只是按纸的接触面是按纸板1。0024 本发明根据仿生学原理,按照正确的按纸姿势以及多个学生的手型和大小,归纳成多种类型和型号制作。按纸板1、指卡4由既有弹性又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做成。指套5则用一定弹性且柔软的材料做成,或下截的材料较有一定弹性和硬度,上部则用较有弹性及柔软的材料连接。在按纸板1和指卡4、指套5上设有透气的孔或花纹、以及其内侧设有小突点。0025 本发明既设计有左手用的,也设计有右手用的。0026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上述两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可以有多种实施例,一些结构还可以互换和省略,还应该包括那些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形或替代以及改进。说 明 书CN 102446432 ACN 102446454 A 1/1页6图1图2图3图4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46432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