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673504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07565.0

申请日:

2010.10.02

公开号:

CN102440126A

公开日:

2012.05.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公布日:20120509|||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A01B79/02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刘珠海

发明人:

刘珠海

地址:

745003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王庄村张庄队2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下简称技术),冬小麦收割后,在准备还田的小麦秸杆上撒施菌肥,秸杆和菌肥在耕地时被埋入耕作层中,绿肥种子撒在耕过后的土地表面,绿肥植株和未被压埋完露在地面的小麦秸杆,在旋耕播种冬小麦作业时,二者被粉(搅)碎,这样就完成了这项“技术”。应用于现在种植冬小麦时和新型农机具配套应用后,和埋入耕作层菌肥、小麦秸秆、绿肥植株转化成氮磷钾元素和有机质有以下作用:1、解决了农户无有机肥种植冬小麦。2、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3、每亩减少使用磷酸二铵5公斤。4、节约种地投资约25元。5、应用秸秆还田资源再次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小麦秸杆有焚烧废弃等现象)。

权利要求书

1: “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 ( 下简称技术 )。 “技术” 实 验时是 : 冬小麦收割时脱粒后秸杆随后抛撒在麦田中, 耕地时在小麦秸杆上 ( 手工 ) 撒施菌 肥, 在耕作土地表面 ( 手工 ) 撒播绿肥种子, 经过 30——40 天的生长, 旋耕播种机在播种冬 小麦作业时, 绿肥植株和未被全部压埋完小麦秸杆在播种作业时被粉 ( 搅 ) 碎, 播种作业完 成而完成。 上述这项 “技术” 应用的材料有 ; 小麦秸杆、 菌肥, 种植绿肥后经 30-40 生长成绿肥栽体 绿肥植株, 和相配套的农机具应用而产生的前后关系。申请独立权利第 1 项 : “技术” 中材 料应用及配套农机具顺序请求保护。 “技术” 要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于农业生产, 用什么样的方法送到千家万户的田间地头, 需要解决 : 菌肥因用量少, 体积小, 手工抛撒困难, 绿肥种子也存在上述问题和无处购买现 象。因此要在耕作 “技术” 土地的拖拉机犁具上面犁具前部制造安装喷施菌肥装置, 犁具后 部制造安装播种绿肥种子装置, 这样就产生了 “技术” 应用于种植冬小麦这项农业生产时要 研制改装拖拉机犁具这种现象。因此申请从属权利第 2 项 : 应用于 “技术” 拖拉机犁具喷粉 式装置和播种装置设计及制造权的保护。

说明书


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

    技术领域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到户, 广大农民群众种田积极性被充分调 动起来, 粮食生产连年大丰收, 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背景技术 : 从一九八一年到现在三十多年时间里, 粮食生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 挥了巨大作用。因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民经济来源已从单一种地转入多种经 营, 又因近年来化肥, 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机械耕、 种、 收、 费用大幅涨价, 以当前种 2 植冬小麦地区为例, 每亩 (667m ) 纯收入不足 200 元, ( 详细计算省略 ) 这种结果还要在风 调雨顺无重大自然灾害时间段内才能实现。
     在种植冬小麦这项农业生产中, 因大部分农户无有机肥可用, 为了多生产粮食, 出 现了重施化肥, 轻施或不施有机肥的现象, 粮食生产对化肥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使种植冬小 麦土地化肥使用量在单位面积中逐年上升, 致使农作物徒长、 抗病、 抗寒能力变差、 结实率 低, 品质下降, 因此导致种地成本也在逐年上升。
     更为严重的是农田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及有机肥施入量不足或不施入, 其结果是农 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土地资源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 ( 据我区农技中心配方施肥土壤 化验结果显示 ) 团粒结构分解和难以形成, 使土壤结构板结协调水、 肥、 热能力和保肥保墒 能力变差。
     秸杆还田, 种植绿肥这二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农业生产技术在上世纪七十年 代 “人民公社” 时就开始提倡推广, 因为在当时冬小麦秸秆主要用于饲喂集体耕畜, 还被粉 碎成粉状体掺入饲料中饲喂集体猪、 羊, 玉米高粱等秸秆用于群众烧火做饭, 在耕地时秸秆 的根都被拣出用在冬季烧炕取暖, 所以无秸秆可用于还田。种植的绿肥植株埋入耕作层后 和土壤构成的混合物使畜力牵引的 “楼” 和拖拉机牵引的播种机入土部位被阻挡, 播种冬小 麦作业时前进 10-20m 就要清理绿肥植株, 使冬小麦播种近乎于无法进行, 因此在以后种植 冬小麦中应用方面基本空白。
     发明内容 : 从一九八一年到现在三十多年时间里, 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 大幅提高, 如烧火做饭用上了煤气灶、 电磁炉等, 饲养的猪等家畜用精饲料喂养, 因此小麦 玉米高粱等秸秆被废弃和就地在麦田中焚烧等现象, 造成环境污染, 资源浪费, 又因农业机 械不断创新和发展, 尤其是旋耕播种机在冬小麦种植中使用, 因其具有旋耕和播种同时完 成的功能, 在旋耕作业时麦田中的草被粉 ( 搅 ) 碎, 根据这一现象, 申请人经过二年观察试 验、 对比及学习参考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资料, 总结出 “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 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 ( 下简称技术 ) 具体如下 : 冬小麦收割后, 在准备还田的小麦秸杆上 ( 手工 ) 撒施有加快秸杆腐熟功效的菌肥, 每亩用量约 2-3 公斤, 秸杆和菌肥在第一次耕地 时被埋入 30cm 深的耕作层中, 随后 ( 手工 ) 将绿肥种子撒在耕过后的土地表面, 绿肥种子 经过 30-40 天左右生长 ( 据观察对比绿肥植株生长时根系对小麦秸秆有加快腐熟作用 ) 成 高 20-30cm 的植株 ( 绿肥此时正处在孕蕾始花期, 从应用绿肥方面说, 茎叶幼嫩养分含量 高, 易于分解旋耕作业时容易搅碎 ) 和未被压埋完露在地面的小麦秸杆, 在旋耕播种冬小 麦作业时, 二者被粉 ( 搅 ) 碎, 边旋边播, 这样就完成了这项 “技术” 。
     为了减少上述内容中二处 ( 手工 ) 撒施菌肥和绿肥种子的劳动, 和种植冬小麦时
     能够长期运用这项 “技术” 需要进行农机具改进功能方面研究制造。例如 : 耕地时犁具前部 ( 因菌把用量少 ) 可设计成喷雾式或喷粉式装置, 后部设计小型播种机播种绿肥种子。 因以 上二种装置 ( 结构简单制造及应用技术成熟 ) 能携带一定量的菌肥和绿肥种子, 这样就解 决了 “技术” 在应用方面 : 菌肥和绿肥种子撒施困难和因一家一户用量小无处购买等实际问 题。运用机械技术手段既可减少人工劳动, 又可使这项 “技术” 送到千家万户的田间地头, 长期发挥它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述菌肥和绿肥种子存在购买不方便以及 “技术” 难以长期应用等问题可用下述 方法得以解决。在适用于 “技术” 中所述内容的区域内, 各县 ( 区 ) 农业主管部门根据所辖 地冬小麦种植面积计算出所需菌肥和绿肥种子用量, 用粮食直补资金统一购买, 协同农技 服务部门配送到各个乡 ( 镇 )。由村委会推选出每村 2-3 名自己有拖拉机并在耕地作业中 长期保证质量的拖拉机机手, 在乡 ( 镇 ) 农业管理部门备案, 并鉴定实施 “技术” 的质量责 任书, 农户负责监督实施, 使这项技术长期应用下去。( 以上内容是在拖拉机耕地犁具上试 验和制成喷撒菌肥装置和播种绿肥种子装置成功后的运作及设想的操作模式 )。
     因这项 “技术” 中应用秸杆每亩重量约 300 公斤, 种植绿肥每亩所产鲜嫩绿肥植 株 ( 因绿肥植株大小及含水量高低重量有变化 ) 重量约 1000 公斤, 二者使用在种植冬小麦 土壤中, 经过微生物分解, 腐熟, 产生的氮, 磷, 钾等元素含量 ( 引用农技相关资料及计算结 果 ) 约等于 5 公斤磷酸二铵含量, 因此每亩化肥使用量相应减少 5 公斤。通过秸杆还田, 种 植绿肥解决了农户无有机肥可用的问题, 将秸杆还田, 可变废为宝 ( 部分秸杆有被废弃或 焚烧等现象造成资源浪费 ) 种植绿肥利用光热资源, ( 因从收割冬小麦到种植冬小麦麦田 有 70-80 天左右空闲时间 ) 是解决有机肥肥源不足有效手段。上述二项措施而产生的有机 肥补充了因有机肥在土壤中施用量小或不施用造成的化肥使用效率降低、 土壤板结、 有机 质含量逐年下降、 环境污染等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 : 种植冬小麦应用 “技术” 后秸杆和绿肥转化成有机肥成份及有机 质, 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而培肥地力 (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沃程度重要指标 ) 这 就使种植冬小麦后的土地在上地资源利用方面、 土壤有机质更新积累方面得到加强, 从而 增强土壤保墒供肥能力, 作到种地与养地相结合, 即种时养, 养肥种, 为农作物优质高产创 造有利条件。
     因每亩少施磷酸二铵 5 公斤, 价值约 15 元, 应用旋耕播种机秋播冬小麦减少机耕 一次, 少支出机耕费约 30 元, 两项相加共少支出 45 元, 减去购买菌肥, 绿肥种子投资约 20 元, 每亩可共节约资金约 25 元。长期应用 “技术” , 单位面积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 化 肥用量仍有较大下降空间。种植冬小麦 3-5 年后就要和其它农作物轮作倒茬, “技术” 中增 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减少化肥使用量, 在轮作农业生产中对所有种植其它品种农作物土地 仍能发挥它的技术含量。简言之就是种其它农作物把耕地种 “瘦” , 种植冬小麦时养 “肥” 应 用 “技术” 这就使种植冬小麦这项农业生产走向低投入, 低消耗、 低污染、 可循环的良性发展 道路。
     附图说明 : 本说明书没有附图内容空白。
     具体实施方式 : 这种 “技术” 是在甘肃省陇东地区黄土高塬立地条件下试验完成 的。从 7 月 1 日前后收割冬小麦开始, 至 9 月 20 日前后冬小麦播种完成而同时完成, 用时 约 70-80 天。下面分项说明 :1 项、 冬小麦成熟后, 联合收割机或其它收割机械在冬小麦秸杆距地 25-30cm 处收 割作业, 经脱粒后秸杆全部均匀抛撒在麦田中, 因秸杆覆盖 ( 夏季于旱时效果明显 ) 地面而 减少水分蒸发。
     2 项、 7 月下旬 ( 因种植绿肥等原因提前或推迟 ) 前后, 在秸杆覆盖麦田中 ( 手工 ) 撒施菌肥 2-3 公斤, 可促进秸杆腐熟, 随后在拖拉机耕地作业时秸杆被埋入 30cm 深的上层 中, 在深翻耕耘过土地表面撒施 ( 手工 ) 绿肥种子 2-3 公斤 ( 这次试验用绿肥品种是芸芥, 它是一种油料作物, 除种子外全株有特殊腥臭味具有耐高温禽畜不食抗病抗虫等特性是种 植绿肥的首选品种 ) 种植绿肥
     3 项、 9 月中上旬前后, 一定要用旋耕播种机种植冬小麦, 因为在旋耕作业时, 绿肥 的载体绿肥植株和没有被压埋完的秸杆在旋耕作业时被粉 ( 搅 ) 碎。这就使种植冬小麦的 耕作层底部形成了海绵状的小孔洞, 上实下虚保墒保肥, 冬季秸杆腐熟时产生热量对冬小 麦越冬及提前返青 ( 据观察和对比 ) 有明显效果。
     上述 “技术” 在种植冬小麦土地拖拉机播种作业时调头处 ( 俗称地两头 ) 出现出 苗不均匀现象, 形成小片空地, 究其原因是 : 未腐熟秸杆和少量未粉碎绿肥植株在机播冬小 麦作业时被播种机入地部位带成小堆所致, 作者试验用的麦田长 110m, 宽 16m, 面积 1760m2, 出现了 5 处, 共计 3m2 但单位面积内冬小麦产量不受影响, 应用 “技术” 后收割冬小麦时联合 收割机轮胎对麦田碾压印和相邻没应用, “技术” 麦田相比较, 前者比后者深一倍左右 ( 据机 手说收割作者种的这块麦田要降低一个档住位 ), 这就说明, 土壤疏松度大。5

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40126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5.09CN102440126A*CN102440126A*(21)申请号 201010507565.0(22)申请日 2010.10.02A01G 1/00(2006.01)A01B 79/02(2006.01)(71)申请人刘珠海地址 745003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王庄村张庄队20号(72)发明人刘珠海(54) 发明名称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57) 摘要“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下简称技术),冬小麦收割后,在准备还田的小麦秸杆上撒施菌肥,秸杆和菌肥在耕地时。

2、被埋入耕作层中,绿肥种子撒在耕过后的土地表面,绿肥植株和未被压埋完露在地面的小麦秸杆,在旋耕播种冬小麦作业时,二者被粉(搅)碎,这样就完成了这项“技术”。应用于现在种植冬小麦时和新型农机具配套应用后,和埋入耕作层菌肥、小麦秸秆、绿肥植株转化成氮磷钾元素和有机质有以下作用:1、解决了农户无有机肥种植冬小麦。2、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3、每亩减少使用磷酸二铵5公斤。4、节约种地投资约25元。5、应用秸秆还田资源再次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小麦秸杆有焚烧废弃等现象)。(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xxxxxxxx 1/1。

3、页21.“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 (下简称技术)。“技术”实验时是:冬小麦收割时脱粒后秸杆随后抛撒在麦田中,耕地时在小麦秸杆上(手工)撒施菌肥,在耕作土地表面(手工)撒播绿肥种子,经过3040天的生长,旋耕播种机在播种冬小麦作业时,绿肥植株和未被全部压埋完小麦秸杆在播种作业时被粉(搅)碎,播种作业完成而完成。上述这项“技术”应用的材料有;小麦秸杆、菌肥,种植绿肥后经30-40生长成绿肥栽体绿肥植株,和相配套的农机具应用而产生的前后关系。申请独立权利第1项:“技术”中材料应用及配套农机具顺序请求保护。“技术”要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于农业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送到千家万户的田间地。

4、头,需要解决:菌肥因用量少,体积小,手工抛撒困难,绿肥种子也存在上述问题和无处购买现象。因此要在耕作“技术”土地的拖拉机犁具上面犁具前部制造安装喷施菌肥装置,犁具后部制造安装播种绿肥种子装置,这样就产生了“技术”应用于种植冬小麦这项农业生产时要研制改装拖拉机犁具这种现象。因此申请从属权利第2项:应用于“技术”拖拉机犁具喷粉式装置和播种装置设计及制造权的保护。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40126 Axxxxxxxx 1/3页3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0001 技术领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到户,广大农民群众种田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粮食生产连年大丰收,为改革开放后。

5、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0002 背景技术:从一九八一年到现在三十多年时间里,粮食生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因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经济来源已从单一种地转入多种经营,又因近年来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机械耕、种、收、费用大幅涨价,以当前种植冬小麦地区为例,每亩(667m2)纯收入不足200元,(详细计算省略)这种结果还要在风调雨顺无重大自然灾害时间段内才能实现。0003 在种植冬小麦这项农业生产中,因大部分农户无有机肥可用,为了多生产粮食,出现了重施化肥,轻施或不施有机肥的现象,粮食生产对化肥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使种植冬小麦土地化肥使用量在单位面积中逐年上升,致使农作物。

6、徒长、抗病、抗寒能力变差、结实率低,品质下降,因此导致种地成本也在逐年上升。0004 更为严重的是农田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及有机肥施入量不足或不施入,其结果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土地资源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据我区农技中心配方施肥土壤化验结果显示)团粒结构分解和难以形成,使土壤结构板结协调水、肥、热能力和保肥保墒能力变差。0005 秸杆还田,种植绿肥这二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农业生产技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就开始提倡推广,因为在当时冬小麦秸秆主要用于饲喂集体耕畜,还被粉碎成粉状体掺入饲料中饲喂集体猪、羊,玉米高粱等秸秆用于群众烧火做饭,在耕地时秸秆的根都被拣出用在冬季烧炕取暖,所以无秸。

7、秆可用于还田。种植的绿肥植株埋入耕作层后和土壤构成的混合物使畜力牵引的“楼”和拖拉机牵引的播种机入土部位被阻挡,播种冬小麦作业时前进10-20m就要清理绿肥植株,使冬小麦播种近乎于无法进行,因此在以后种植冬小麦中应用方面基本空白。0006 发明内容:从一九八一年到现在三十多年时间里,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如烧火做饭用上了煤气灶、电磁炉等,饲养的猪等家畜用精饲料喂养,因此小麦玉米高粱等秸秆被废弃和就地在麦田中焚烧等现象,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又因农业机械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是旋耕播种机在冬小麦种植中使用,因其具有旋耕和播种同时完成的功能,在旋耕作业时麦田中的草被粉(搅)碎,根据这。

8、一现象,申请人经过二年观察试验、对比及学习参考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资料,总结出“在冬小麦丰产栽培中应用的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 (下简称技术)具体如下:冬小麦收割后,在准备还田的小麦秸杆上(手工)撒施有加快秸杆腐熟功效的菌肥,每亩用量约2-3公斤,秸杆和菌肥在第一次耕地时被埋入30cm深的耕作层中,随后(手工)将绿肥种子撒在耕过后的土地表面,绿肥种子经过30-40天左右生长(据观察对比绿肥植株生长时根系对小麦秸秆有加快腐熟作用)成高20-30cm的植株(绿肥此时正处在孕蕾始花期,从应用绿肥方面说,茎叶幼嫩养分含量高,易于分解旋耕作业时容易搅碎)和未被压埋完露在地面的小麦秸杆,在旋耕播种冬小麦。

9、作业时,二者被粉(搅)碎,边旋边播,这样就完成了这项“技术”。0007 为了减少上述内容中二处(手工)撒施菌肥和绿肥种子的劳动,和种植冬小麦时说 明 书CN 102440126 Axxxxxxxx 2/3页4能够长期运用这项“技术”需要进行农机具改进功能方面研究制造。例如:耕地时犁具前部(因菌把用量少)可设计成喷雾式或喷粉式装置,后部设计小型播种机播种绿肥种子。因以上二种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及应用技术成熟)能携带一定量的菌肥和绿肥种子,这样就解决了“技术”在应用方面:菌肥和绿肥种子撒施困难和因一家一户用量小无处购买等实际问题。运用机械技术手段既可减少人工劳动,又可使这项“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的田间。

10、地头,长期发挥它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0008 上述菌肥和绿肥种子存在购买不方便以及“技术”难以长期应用等问题可用下述方法得以解决。在适用于“技术”中所述内容的区域内,各县(区)农业主管部门根据所辖地冬小麦种植面积计算出所需菌肥和绿肥种子用量,用粮食直补资金统一购买,协同农技服务部门配送到各个乡(镇)。由村委会推选出每村2-3名自己有拖拉机并在耕地作业中长期保证质量的拖拉机机手,在乡(镇)农业管理部门备案,并鉴定实施“技术”的质量责任书,农户负责监督实施,使这项技术长期应用下去。(以上内容是在拖拉机耕地犁具上试验和制成喷撒菌肥装置和播种绿肥种子装置成功后的运作及设想的操作模式)。

11、。0009 因这项“技术”中应用秸杆每亩重量约300公斤,种植绿肥每亩所产鲜嫩绿肥植株(因绿肥植株大小及含水量高低重量有变化)重量约1000公斤,二者使用在种植冬小麦土壤中,经过微生物分解,腐熟,产生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引用农技相关资料及计算结果)约等于5公斤磷酸二铵含量,因此每亩化肥使用量相应减少5公斤。通过秸杆还田,种植绿肥解决了农户无有机肥可用的问题,将秸杆还田,可变废为宝(部分秸杆有被废弃或焚烧等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种植绿肥利用光热资源,(因从收割冬小麦到种植冬小麦麦田有70-80天左右空闲时间)是解决有机肥肥源不足有效手段。上述二项措施而产生的有机肥补充了因有机肥在土壤中施用量小或。

12、不施用造成的化肥使用效率降低、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0010 更为重要的是:种植冬小麦应用“技术”后秸杆和绿肥转化成有机肥成份及有机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而培肥地力(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沃程度重要指标)这就使种植冬小麦后的土地在上地资源利用方面、土壤有机质更新积累方面得到加强,从而增强土壤保墒供肥能力,作到种地与养地相结合,即种时养,养肥种,为农作物优质高产创造有利条件。0011 因每亩少施磷酸二铵5公斤,价值约15元,应用旋耕播种机秋播冬小麦减少机耕一次,少支出机耕费约30元,两项相加共少支出45元,减去购买菌肥,绿肥种子投资约20元,每亩可共节约资金约25元。。

13、长期应用“技术”,单位面积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化肥用量仍有较大下降空间。种植冬小麦3-5年后就要和其它农作物轮作倒茬,“技术”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减少化肥使用量,在轮作农业生产中对所有种植其它品种农作物土地仍能发挥它的技术含量。简言之就是种其它农作物把耕地种“瘦”,种植冬小麦时养“肥”应用“技术”这就使种植冬小麦这项农业生产走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可循环的良性发展道路。0012 附图说明:本说明书没有附图内容空白。0013 具体实施方式:这种“技术”是在甘肃省陇东地区黄土高塬立地条件下试验完成的。从7月1日前后收割冬小麦开始,至9月20日前后冬小麦播种完成而同时完成,用时约70-8。

14、0天。下面分项说明:说 明 书CN 102440126 Axxxxxxxx 3/3页50014 1项、冬小麦成熟后,联合收割机或其它收割机械在冬小麦秸杆距地25-30cm处收割作业,经脱粒后秸杆全部均匀抛撒在麦田中,因秸杆覆盖(夏季于旱时效果明显)地面而减少水分蒸发。0015 2项、7月下旬(因种植绿肥等原因提前或推迟)前后,在秸杆覆盖麦田中(手工)撒施菌肥2-3公斤,可促进秸杆腐熟,随后在拖拉机耕地作业时秸杆被埋入30cm深的上层中,在深翻耕耘过土地表面撒施(手工)绿肥种子2-3公斤(这次试验用绿肥品种是芸芥,它是一种油料作物,除种子外全株有特殊腥臭味具有耐高温禽畜不食抗病抗虫等特性是种植绿。

15、肥的首选品种)种植绿肥0016 3项、9月中上旬前后,一定要用旋耕播种机种植冬小麦,因为在旋耕作业时,绿肥的载体绿肥植株和没有被压埋完的秸杆在旋耕作业时被粉(搅)碎。这就使种植冬小麦的耕作层底部形成了海绵状的小孔洞,上实下虚保墒保肥,冬季秸杆腐熟时产生热量对冬小麦越冬及提前返青(据观察和对比)有明显效果。0017 上述“技术”在种植冬小麦土地拖拉机播种作业时调头处(俗称地两头)出现出苗不均匀现象,形成小片空地,究其原因是:未腐熟秸杆和少量未粉碎绿肥植株在机播冬小麦作业时被播种机入地部位带成小堆所致,作者试验用的麦田长110m,宽16m,面积1760m2,出现了5处,共计3m2但单位面积内冬小麦产量不受影响,应用“技术”后收割冬小麦时联合收割机轮胎对麦田碾压印和相邻没应用,“技术”麦田相比较,前者比后者深一倍左右(据机手说收割作者种的这块麦田要降低一个档住位),这就说明,土壤疏松度大。说 明 书CN 102440126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