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1672264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0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87706.0

申请日:

2015.02.15

公开号:

CN104665960A

公开日:

2015.06.0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F 2/38申请公布日:201506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F 2/38申请日:20150215|||公开

IPC分类号:

A61F2/38

主分类号:

A61F2/38

申请人:

张洋; 史占军

发明人:

张洋; 史占军; 李郅涵; 王健; 朱志刚

地址:

510515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包括:近端组件,包括外杯、内衬和锁环,内衬和锁环包覆安装在外杯内腔;外杯外表面涂有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其内表面下部在近开口处设有一环状锁槽;内衬、锁环均由高交联聚乙烯制成;远端组件,其包括连接柄及与连接柄相连的桡骨柄;连接柄为具备标准摩斯锥度面的锥柱状结构;桡骨柄为圆柱状结构,其表面涂有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旋转球头,其下方设有与连接柄匹配的孔槽,旋转球头嵌入内衬内并被锁环与环状锁槽锁紧。本发明的优点是:将尺骨-桡骨的旋转中心转移至假体上,从而重建前臂功能,减少了肘关节退行性变的风险,避免了目前治疗方案中不能恢复前臂旋转功能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近端组件(1),包括外杯(11)、内衬(12)和锁环(13),内衬(12)贴 合在外杯(11)内腔的上部;外杯(11)为底部开口的半圆球状结构,其内表 面的下部在开口处开有一环状锁槽(14),锁环(13)套设在环状锁槽(14)内;
远端组件(2),其包括连接柄(21)及与连接柄(21)相连的桡骨柄(22); 连接柄(21)为具备标准摩斯锥度面的锥柱状结构;桡骨柄(22)为圆柱状结 构,其直径与骨骼直径相匹配;
旋转球头(3)下方设有与连接柄(21)匹配的孔槽(31),旋转球头(3) 嵌入所述内衬(12)内,旋转球头(3)的底沿被所述锁环(13)锁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 杯(11)的外表面为圆球面;外杯(11)内表面上部分为光滑圆球镜面,其上 等距分布有螺钉固定孔(113);外杯(11)内表面的下部分为平滑圆柱面,环 状锁槽(14)的环状卡合部的上缘为斜面(111)、下缘为平面(11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 衬(12)位于外杯(11)光滑圆球镜面处,其外径与外杯(11)的内径相匹配。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 环(13)接合在外杯(11)平滑圆柱面内,其外表面设有一环状凸起(131), 当环状凸起(131)卡设在所述环状锁槽(14)内后,锁环(13)的外圈贴合外 杯(11)内表面的下部;所述锁环(13)的侧壁开设有一缺口(132),缺口(132) 贯穿锁环(13)的一段侧壁、上表面和下表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 环(13)的内面设有一用于顶住并卡接所述旋转球头(3)下沿的凸缘(133), 凸缘(133)与锁环(13)的顶面之间形成第一倾斜面(151),凸缘(133)与 锁环(13)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二倾斜面(15),第二倾斜面(15)朝向外杯(11) 的开口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 接柄(21)的锥柱状结构表面设有等距分布的微螺纹。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桡 骨柄(22)的近端表面披覆有珠结曲面(25),其远端为光滑球形曲面,与连接 柄(21)交界处向周围环形突出形成用于覆盖桡骨皮质的领部(24);桡骨柄(22) 的光滑球形曲面上设有固定螺钉孔(23)。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领 部(24)设置有标记线(241),标记线(241)对准所述固定螺钉孔(23)的圆 心。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孔 槽(31)为具有摩斯锥度的锥形状的孔槽(31),其锥度与连接柄(21)上微螺 纹相同。

说明书

说明书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假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临床医学上治疗上尺桡关节 融合的矫形假体。
背景技术
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多有家族遗传史,目 前多认为是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为胚胎时上尺桡分离障碍或中胚层软组织发 生骨性或纤维连接形成。一般认为前臂固定在中立位至旋前30°时功能影响不 大,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若固定在旋前超过60°时则功能丧失严重,需要手术 治疗。由于病理上的原因(筋膜组织挛缩、纤维方向异常、骨间膜狭窄、桡骨 弓形畸形、旋后肌异常或缺如、旋前肌挛缩),其治疗和预后都是一个难题。
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本病治疗的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前臂的旋转功能而不影 响肘关节的屈伸功能,而且尺桡骨分开后可能再融合,也有损伤桡神经的可能。 目前的治疗方法中,有切除骨性连接、桡骨小头置换等试图恢复旋转功能的术 式,但效果并不理想且增加了肘关节退变的可能性;还有各种截骨术,但也只 能减少原来的旋前度数,难以恢复前臂自主旋转功能,无法完成开锁、拧毛巾、 吃饭等日常动作。此外现有术式术后需要长期外固定,但即使正常关节固定4 周也会发生相当程度的挛缩,此类患者本身丧失前臂旋转功能,在手术及外固 定后更出现了屈伸活动受限,导致肘关节功能进一步丧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上尺桡关节融合 矫形假体。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 体,包括,近端组件,包括外杯、内衬和锁环,内衬贴合在外杯内腔的上部; 外杯为底部开口的半圆球状结构,其内表面的下部在开口处开有一环状锁槽, 锁环套设在环形锁槽内;
远端组件,其包括连接柄及与连接柄相连的桡骨柄;连接柄为具备标准摩 斯锥度面的锥柱状结构;桡骨柄为圆柱状结构,其直径与骨骼直径相匹配;
旋转球头下方设有与连接柄匹配的孔槽,旋转球头嵌入所述内衬内,旋转 球头的底沿被所述锁环锁紧。
外杯的半圆球状结构是配合尺桡骨髓腔的几何形状来设计,以获得均匀的 应力分布。锥柱状结构的连接柄、圆柱状结构桡骨柄,使远端组件插入后应力 分布平均,避免了应力集中的缺点,桡骨柄可设置不同的直径以适用于不同直 径的骨骼;锁环与内衬之间的空隙刚好为旋转球头的体积,旋转球头嵌入内衬 内并被锁环与环状锁槽锁紧,锁环的设置是为了对抗肘关节所承受的向下拉扯 力,同时使得旋转球头在内衬中自由旋转而不会脱出;内衬可使旋转球头的磨 损量降低。
所述外杯的外表面为圆球面;外杯内表面上部分为光滑圆球镜面,其上等 距分布有螺钉固定孔;外杯内表面的下部分为平滑圆柱面,环状锁槽的环状卡 合部的上缘为斜面、下缘为平面。此种结构能有效防止锁环脱落。
所述内衬位于外杯光滑圆球镜面处,其外径与外杯的内径相匹配。旋转球 头嵌入内衬后,光滑圆球镜面、内衬以及旋转球头之间产生极微小的摩擦,方 便手术或正常运动中获得最佳装配位置。
所述锁环接合在外杯平滑圆柱面内,其外表面设有一环状凸起,当环状凸 起卡设在所述环状锁槽内后,锁环的外圈贴合外杯内表面的下部;所述锁环的 侧壁开设有一缺口,缺口贯穿锁环的一段侧壁、上表面和下表面。缺口的设置, 使锁环在外力下发生适度形变,直径缩小以进入外杯,完成与锁槽的匹配后在 弹性作用下回复原有形状。
所述锁环的内面设有一用于顶住并卡接所述旋转球头下沿的凸缘,凸缘与 锁环的顶面之间形成第一倾斜面,凸缘与锁环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二倾斜面,第 二倾斜面朝向外杯的开口处。第二倾斜面的设置可便于导入旋转球头;凸缘可 在旋转球头下沿滑进外杯的内腔后将其卡住,使之不能轻易脱离外杯的内腔; 第一倾斜面与旋转球头贴合,供其在内腔转动。
所述连接柄的锥柱状结构表面设有等距分布的微螺纹。微螺纹与旋转球头 的孔槽配合更严密,使之匹配后不存在相对运动。
所述桡骨柄的近端表面披覆有珠结曲面,其远端为光滑球形曲面,与连接 柄交界处向周围环形突出形成用于覆盖桡骨皮质的领部;桡骨柄的光滑球形曲 面上设有固定螺钉孔。桡骨柄的近端表面披覆有珠结曲面,利于骨质增生于其 中并提高假体植入的固定力量。
所述领部设置有标记线,标记线对准所述固定螺钉孔的圆心。标记线的设 置,方便在桡骨柄插入髓腔后观察并进行钻孔和拧入螺钉。
所述孔槽为具有摩斯锥度的锥形状的孔槽,其锥度与连接柄上微螺纹相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人工构建假体,将尺骨-桡骨 的旋转中心转移至假体上,从而重建前臂功能,同时由于保留了桡骨小头,不 会破坏肘关节结构,减少了肘关节退行性变的风险,避免了目前治疗方案中不 能恢复前臂旋转功能的问题,具有手术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近端组件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近端组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近端组件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锁环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外杯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远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旋转球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
1、近端组件;11、外杯;111、斜面;112、平面;113、螺钉固定孔;12、 内衬;13、锁环;131、环状凸起;132、缺口;133、凸缘;14、环状锁槽;15、 第二倾斜面;151、第一倾斜面;2、远端组件;21、连接柄;22、桡骨柄;23、 固定螺钉孔;24、领部;241、标记线;25、珠结曲面;3、旋转球头;31、孔 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9,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包括:
近端组件1,包括外杯11、内衬12和锁环13,内衬12贴合在外杯11内腔的上 部;外杯11为与生物相容的钛基合金(Ti-6A1-4V)或钴铬钼合金(Co-Cr-Mo) 等生物医学材料一体制成且底部开口的半圆球状结构,其外表面涂有羟基磷灰 石生物涂层,其内表面的下部在开口处开有一环状锁槽14,锁环13套设在环状 锁槽14内;内衬12、锁环13均由高交联聚乙烯制成;
远端组件2,其包括连接柄21及与连接柄21相连的桡骨柄22;连接柄21为具 备标准摩斯锥度面的锥柱状结构;桡骨柄22为圆柱状结构,其表面涂有羟基磷 灰石生物涂层,且其直径与骨骼直径相匹配;
旋转球头3,由与生物相容的钛基合金(Ti-6A1-4V)或钴铬钼合金 (Co-Cr-Mo)等生物医学材料制成,其下方设有与连接柄21匹配的孔槽31,旋 转球头3嵌入内衬12内,旋转球头3的底沿被锁环13锁紧。
摩斯锥度面,又称莫氏锥度面,音译自Morse,是具有莫氏锥度的面域,维 基百科中阐述:莫氏锥度是机加工中关于锥度的国际标准,主要用于机械中旋 转体的精密固定。莫氏锥度杆配合带锥度的内孔,是利用摩擦力来传递扭矩的。 一般为加大传递力矩,常加上扁尾。因其拆卸简便,重复拆卸不会影响精度, 在机械加工中应用极为广泛。
外杯11的半圆球状结构是配合尺桡骨髓腔的几何形状来设计,以获得均匀 的应力分布,其外表面涂有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利于骨长入而达到长期固定 的效果。锥柱状结构的连接柄21、圆柱状结构桡骨柄22,使远端组件2插入后应 力分布平均,避免了应力集中的缺点,桡骨柄22可设置不同的直径以适用于不 同直径的骨骼;位于锁环13与内衬12之间的外杯11空隙刚好为旋转球头3的体 积,旋转球头3嵌入内衬12内并被锁环13与环状锁槽14锁紧,锁环13的设置是为 了对抗肘关节所承受的向下拉扯力,同时使得旋转球头3在内衬12中自由旋转而 不会脱出;内衬12可使旋转球头3的磨损量降低。
外杯11的外表面为圆球面并涂有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外杯11内表面上部 分为光滑圆球镜面,其上等距分布有四个螺钉固定孔113;外杯11内表面的下部 分为平滑圆柱面,环状锁槽14的环状卡合部的上缘为斜面111、下缘为平面112。
内衬12位于外杯11光滑圆球镜面处,其外径与外杯11的内径相匹配。旋转 球头3嵌入内衬12后,光滑圆球镜面、内衬12以及旋转球头3之间产生极微小的 摩擦,方便手术或正常运动中获得最佳装配位置。
锁环13接合在外杯11平滑圆柱面内,其外表面设有一环状凸起131,当环状 凸起环状凸起卡设在环状锁槽14内后,锁环13的外圈贴合外杯11的底部内表面 的下部;锁环13的侧壁开设有一缺口132,缺口132贯穿锁环13的一段侧壁、上 表面和下表面。缺口132的设置,使锁环在外力下发生适度形变,直径缩小以进 入外杯11,完成与锁槽的匹配后在弹性作用下回复原有形状。
锁环13的内面设有一用于顶住并卡接旋转球头3下沿的凸缘133,凸缘133与 锁环13的顶面之间形成第一倾斜面151,凸缘133与锁环13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二 倾斜面15,第二倾斜面15朝向外杯11的开口处。第二倾斜面15的设置可便于导 入旋转球头3;凸缘133可在旋转球头3下沿滑进外杯11的内腔后将其卡住,使之 不能轻易脱离外杯11的内腔;第一倾斜面151与旋转球头3贴合,供其在内腔转 动。
连接柄21的锥柱状结构表面设有等距分布的微螺纹。微螺纹与旋转球头3的 孔槽31配合更严密,使之匹配后不存在相对运动。
桡骨柄22的近端表面披覆有珠结曲面25,其远端为光滑球形曲面,与连接 柄21交界处向周围环形突出形成用于覆盖桡骨皮质的领部24;桡骨柄22的光滑 球形曲面上设有两个固定螺钉孔23。桡骨柄22的近端表面披覆有珠结曲面25, 利于骨质增生于其中并提高假体植入的固定力量;桡骨的结构是类似环形,外 层是骨皮质,内层是骨松质,骨松质输送抗压力差,骨皮质才能阻挡假体的下 沉,因此,桡骨柄22是为了一骨松质结合后让其以后骨长入而环形突起形成领 部24,环形突起的领部24是为了向四周扩展以覆盖骨皮质。
领部24设置有标记线241,标记线241对准所述固定螺钉孔23的圆心。标记 线241的设置,方便在桡骨柄22插入髓腔后观察并进行钻孔和拧入螺钉。
孔槽31为具有摩斯锥度的锥形状的孔槽31,其锥度与连接柄21上微螺纹相 同。
对于患有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的患者,拟采用手术矫形疗法。术中逐层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在遁形分离肌肉间隙,暴露桡骨近端。
肱桡肌与旋后肌在桡骨的附着点之间,约在桡骨粗隆下0.5-0.8cm,从而防 止肱桡肌向前提拉桡骨引起桡神经损伤;注意保留桡骨小头以避免对患儿肘关 节发育的影响及肘关节的稳定。
桡骨截骨后在近端测量髓腔直径,并以相应直径的球形锉进行髓腔成形, 随后将外杯11植入近端髓腔内,打压紧密,旋入4颗固定螺钉。
根据髓腔直径选择相应桡骨柄22,植入远端髓腔内并打压紧密,使桡骨柄 22与旋转球头3之间的突起紧贴桡骨皮质,在C形臂的引导下确定桡骨柄22固定 螺钉孔23在桡骨上的投影位置,钻孔后拧入固定螺钉。
在外杯11内置入相应型号的内衬12和旋转球头3,随后置入卡槽,使其与外 杯11上的卡环相匹配。将桡骨柄22上的连接柄21插入旋转球头3底部的孔槽31内 并适当加压稳定。
检查前臂旋转功能后用带蒂深筋膜瓣包裹桡骨远断端,防止骨再愈合。随 后逐层关闭切口。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的病理改变而来。在先天 性上尺桡关节融合的病理改变中,最主要的是尺骨和桡骨上端的骨性融合,使 桡骨无法以尺骨为中心进行旋转,出现前臂的选前和选后困难。因此本假体的 设计目的在于,将尺桡骨之间的骨性连接分离后,在旋后肌桡骨止点与桡骨环 状韧带之间打断桡骨,将远端组件2插入远端骨断面,再将旋转球头3与远端组 件2匹配,并以锁环13将旋转球头3固定于外杯11和内衬12内,最后将近端组件1 固定于近端骨断面。通过人工构建旋转假体,将尺骨-桡骨的旋转中心移至假体 上,从而重建前臂功能;同时由于保留了桡骨小头,因此不破坏肘关节结构, 减少了肘关节退行性变的风险。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 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 案的专利范围中。

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上尺桡关节融合矫形假体,包括:近端组件,包括外杯、内衬和锁环,内衬和锁环包覆安装在外杯内腔;外杯外表面涂有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其内表面下部在近开口处设有一环状锁槽;内衬、锁环均由高交联聚乙烯制成;远端组件,其包括连接柄及与连接柄相连的桡骨柄;连接柄为具备标准摩斯锥度面的锥柱状结构;桡骨柄为圆柱状结构,其表面涂有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旋转球头,其下方设有与连接柄匹配的孔槽,旋转球头嵌入内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