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工件表面上连续地粘贴双面粘合带的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背景技术 作为在工件表面上连续地粘贴粘合带的方法, 如下的方法为人所知。 例如, 将带有 离型膜的粘合带引导至手持式的粘贴装置, 一边剥离离型膜一边暴露粘合面。将该粘合面 向规定的粘贴面按压, 并移动粘贴装置, 由此将粘合带连续地粘贴在工件上 ( 例如, 参照专 利文献 1)。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5-35724 号公报
双面粘合带也能以与上述相同的形式进行粘贴, 但是有可能发生如下不良情况。
在工件的粘贴面上粘贴双面粘合带时, 粘贴装置的前端粘贴部位与粘贴面维持平 行, 由此能够在双面粘合带的宽度方向均匀地按压进行粘贴。但是, 粘贴路径弯曲或弯折 时, 需要转动握持粘贴装置的手腕使粘贴装置的前端粘贴部位与粘贴面平行。 此时, 弯曲的 粘贴路径和直线形的粘贴路径混合存在时, 要频繁地转动手腕, 因此操作人员容易疲劳。 特 别是, 粘贴路径为曲折形的时候, 需要正反转动手腕, 因此更容易疲劳。
此外, 移送粘贴有粘合带的工件时, 有可能发生留在粘合带表面的离型膜不慎被 剥离、 上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 有可能使暴露的粘合面接触空气而劣化, 或者在粘合面附 着异物, 使粘合面的粘合性能下降。因此, 对粘贴在工件上的双面粘合带, 需要使其表面的 离型膜轻易不会剥离、 上浮。
沿工件表面的直线路径或者沿接近于直线的平缓的弯曲路径粘贴双面粘合带时, 粘贴在粘合带表面的离型膜轻易不会剥离、 上浮。 但是, 在弯折或者曲率小的弯曲路径粘贴 带有离型膜的粘合带时, 与双面粘合带主体相比, 离型膜的伸缩性低, 因此由于离型膜的恢 复力, 有可能发生离型膜的 “浮起” , 或者发生褶皱。
具体是, 离型膜使用相对于粘合带的粘合面能够容易剥离的低粘合性的树脂带或 者涂覆有树脂的纸材料等, 与粘合带主体相比, 离型膜是伸缩性小的材料。因此, 在小曲率 的路径中, 双面粘合带被粘贴为 : 在弯曲内侧, 双面粘合带被沿粘贴路径方向压缩 ; 在弯曲 外侧, 双面粘合带被沿粘贴路径方向拉伸。在这种情况, 在发生压缩的弯曲内侧, 离型膜只 会有些褶皱, 从粘合面不会有大的剥离。但是, 在发生伸长的弯曲外侧, 离型膜不能追随双 面粘合带的伸长, 易于从粘合面剥离, 从弯曲外侧发生的剥离会扩大至其周边, 在弯曲路径 的较长范围离型膜会剥离、 上浮。
而且, 在使装置沿弯曲形的路径曲折前行时, 前端部的粘贴辊不能追随带宽度方 向的左右转动, 因此粘贴辊与工件的粘贴面不平行, 斜着接触。因此, 发生粘贴辊的边缘按 压双面粘合带的离型膜表面, 使离型膜损伤的情况。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如上述的情况作出的, 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粘合带粘贴装 置, 即使在弯曲的路径, 也能减少疲劳并轻松地连续粘贴双面粘合带, 并且即使在弯曲的路 径上, 也不会发生离型膜的剥离, 能够一边施加均匀的按压力一边很好地粘贴双面粘合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如上述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即, 本发明是一种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 该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用于将一面粘合 面暴露、 在另一面粘合面贴合有离型膜的双面粘合带向工件的粘贴面进行粘贴,
其特征在于, 该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包括 :
基部, 能够手持该基部进行操作 ;
带引导部件, 其用于引导被连续供给到上述基部的双面粘合带 ; 以及
粘贴头, 其用于将被引导至上述基部前端部的双面粘合带向工件的粘贴面按压,
其中, 上述基部和粘贴头以围绕朝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承轴轴线相对转动的方 式构成。
根据该技术方案, 将暴露粘合面的双面粘合带的前端粘贴在工件粘贴面的粘贴开 始位置之后, 使用单手握持的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相对于工件 W 向后方移动。此时, 变更朝 向带宽方向的左右的姿势, 而且沿任意的粘贴路径粘贴被粘贴头按压着的双面粘合带。 即, 在弯曲的粘贴路径中, 通过左右倾斜所握持的基部, 即使手腕的转动不大, 也 能够修正装置整体的行走方向。在这种情况, 即使左右倾斜基部, 粘贴头也会相对地转动, 能够维持粘贴头与工件的粘贴面的平行姿势。因此, 粘贴头的边缘不会局部接触双面粘合 带, 所以能够在宽度方向均匀按压粘贴双面粘合带。其结果, 不会损伤表面的离型膜。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 优选为, 包括弹性施力部件, 其用于弹性保持上述基部和粘 贴头的相对转动姿势。
根据该技术方案, 在弯曲的粘贴路径中, 通过左右倾斜所握持的基部, 即使手腕的 转动不大, 也能够维持装置整体的行走方向姿势。 此外, 解除对基部施加的向左右的倾斜力 时, 由于弹性恢复力, 基部相对于粘贴头转动, 恢复到原来的姿势。 因此, 对直线以及弯曲的 路径, 能够迅速变更双面粘合带的粘贴姿势, 所以不管带粘贴路径是什么形状, 都能够以均 匀的按压力将双面粘合带粘贴在工件上。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 优选为, 在上述基部设有带切口机构, 其用于在离型膜的侧 边在带的长度方向上每隔规定间隔形成切口。
根据该技术方案, 在弯曲的粘贴路径中, 能够在离型膜的侧边在带长度方向上以 规定间隔形成切口。因此, 在双面粘合带被伸长的弯曲外侧, 形成的切口张开, 能够抑制由 于张力伸缩性差的离型膜从粘合带主体轻易剥离, 在带长度方向的较大范围剥离、 上浮。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 优选为, 上述带切口机构包括 :
臂, 其枢轴连接于基部, 并能够摆动下降 ;
旋转刀具, 其从双面粘合带的离型膜侧进行作用 ; 以及,
支承辊, 其用于从粘合面侧支承上述双面粘合带 .
根据该技术方案, 通过在旋转刀具与支承辊之间夹入双面粘合带而使该双面粘合 带移动, 能够在离型膜的侧边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可靠地形成切口。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 优选为, 上述带切口机构以能够切换成使旋转刀具与支承
辊接近、 在通过两者之间的双面粘合带中的离型膜的侧边形成切口的起作用状态和使旋转 刀具与支承辊分离、 不形成切口地使双面粘合带通过的不起作用状态的方式构成。
根据该技术方案, 直线形的粘贴路径与弯曲形粘贴路径混合存在时, 仅在有可能 发生离型膜剥离的弯曲形等的粘贴路径形成切口。因此, 避免在不会发生离型膜剥离的直 线形的粘贴路径形成不需要的切口, 能够简化粘贴操作, 并且也能够降低旋转刀具的提前 消耗。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 优选为, 包括弹性体, 其用于以使臂相对于上述基部向上方 摆动的方式对臂施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 优选为, 包括保持机构, 在克服摆动施力使臂下降时, 该保持机 构用于将臂固定保持在基部, 以使安装在臂下部的旋转刀具固定在作用位置。
根据该技术方案, 弯曲的粘贴路径延续较长时, 操作人员不用持续用力, 能够专心 地随着路径进行操作。 因此, 能够以恒定的按压力轻松地进行粘贴操作, 因此能够提高双面 粘合带对工件的紧密粘贴性。
另外, 在该技术方案中, 粘贴头可以包括在基部的前端部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被 支承的辊, 也可以包括深度比双面粘合带的厚度小而且宽度比带宽度大的带粘贴槽、 基部 的平坦的前端部。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 即使在弯曲或者弯折路径, 也 能够减少疲劳而轻松地连续地粘贴双面粘合带。 此外, 粘贴头向带宽度方向的左右转动, 因 此设在粘贴头的辊等的边缘不会局部与双面粘合带表面的离型膜接触。因此, 能够抑制由 于局部的按压产生的隔离膜的损伤。而且, 即使在弯曲的路径, 也不会发生离型膜的剥离, 能够可靠地粘贴双面粘合带。 附图说明
图 1 是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的立体图。
图 2 是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 3 是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的侧视图。
图 4 是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的俯视图。
图 5 是粘贴头的纵剖侧视图。
图 6 是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的主视图。
图 7 是表示在离型膜不形成切口时的粘贴操作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 8 是表示在离型膜形成切口时的粘贴操作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 9 是表示粘贴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 10 是扩大了带切口部分的立体图。
与 11 是表示双面粘合带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 12 是表示其他实施例的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2…基部
4…粘贴头5…带切口机构 22…旋转刀具 24…支承辊 T…双面粘合带 k…切口 s1…离型膜 s2…离型膜 W…工件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在图 1 ~图 7 表示了本发明涉及的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的的一例, 图 1 是装置整 体的立体图、 图 2 是装置整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 3 是装置整体的侧视图、 图 4 是装置整体的 俯视图。
例如图 11 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双面粘合带 T 是在粘合带主体 t 的上下两面 分别贴合并保持有离型膜 s1、 离型膜 s2 形成的。粘合带主体 t 构成为, 在宽度为数毫米的 基材 ta 的上下两面具有粘合层 tb, 该基材 ta 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发泡树脂构成。 作为离型膜 s1、 离型膜 s2, 可使用具有剥离层的基材、 由氟系聚合物形成的低粘 接性基材、 由非极性聚合物形成的低粘接性基材等。 作为上述具有剥离层的基材, 例如可利 用涂布有有机硅系、 长链烷基系、 氟系、 硫化钼等的剥离剂的塑料薄膜、 纸材料。另外, 作为 上述氟系聚合物, 例如可利用聚四氟乙烯、 聚氯三氟乙烯、 聚氟乙烯、 聚偏二氟乙烯、 四氟乙 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等。此外, 作为上述非极性聚合物, 例 如可利用聚乙烯、 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
该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 1 构成为供操作人员用单手握持使用。如图 1 所示, 双面 粘合带粘贴装置 1 包括, 弯折形成为倒 L 字形并且能够用单手握持的基部 2 ; 设在基部 2 后 端部的带引导件 3 ; 设在基部 2 前端部的粘贴头 4 ; 设在基部 2 前半部的带切口机构 5 等。
基部 2 是由平滑性良好的硬质树脂材料形成的。如图 1 至图 4 所示, 该基部 2 在 大致水平姿势的前半部, 沿前后方向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开口 6。 在该开口 6 安装有带切口机 构 5, 并且在基部 2 的向后上倾斜的后半部的下表面, 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带引导槽 7, 而且该 引导槽 7 的一端侧连通于开口 6。
带引导件 3 由导向辊 10、 导向销 11 以及左右一对的托架 9 构成, 该左右一对的托 架 9 以能上下摆动的方式由支承轴 8 枢轴连接于基部 2 的后端 ; 导向辊 10 以横跨两个托架 9 的方式被支承。此外, 如 7 至图 9 所示, 以使从图外的带供给部送过来的双面带有离型膜 的双面粘合带 T 通过导向辊 10 与导向销 11 之间的方式, 由带引导件 3 从上方供给并向下方 卷绕引导双面粘合带 T。 。在该卷绕部位, 带下表面的离型膜 s1 被剥离。由于离型膜 s1 的 剥离而使朝下的粘合面暴露的双面粘合带 T 在通过带引导槽 7 后被引导到基部 2 的下方, 进一步被供给到粘贴辊 4 的下方。另外, 带引导件 3 相当于本发明的带引导部件。
图 1 以及图 2 所示, 粘贴头 4 是通过利用支承轴 14 以使由比双面粘合带 T 宽度大 的弹性辊构成的粘贴辊 12 能自由转动的方式将该粘贴辊 12 支承在托架 13 上而构成的。 此
外, 如图 5 所示, 粘贴头 4 中, 通过支承轴螺栓 16 以使托架 13 能转动的方式枢支安装托架 13, 该支承轴螺栓 16 拧在在基部 2 前端面埋设的凸台构件 15 上。而且, 如图 6 所示, 粘贴 头 4 构成为基部 2 和粘贴头 4 能够围绕朝带长度方向延伸的 ( 图的里侧 ) 支承轴轴线 x 相 对转动。
如图 2、 图 4、 图 5 所示, 在基部 2 的前端上表面上, 利用螺钉 18 连接固定有板簧片 17。从该板簧片 17 向前方延伸出的左右臂部 17a 在支承轴轴线 x 左右与托架 13 的上端抵 接。因此, 利用由该臂部 17a 产生的抵接支承的作用, 以使粘贴头 4 相对于基部 2 绕支承轴 轴线形成固定的转动姿势的方式以弹性保持粘贴头。另外, 板簧片 17 相当于弹性施力部 件。
如图 2 所示, 带切口机构 5 包括工作臂 20、 旋转刀具 22 以及支承辊 24 等, 该工作 臂 20 在开口 6 的接近后端处以能上下摆动的方式由支承轴 19 枢轴连接 ; 该旋转刀具 22 在 该工作臂 20 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的下部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由支承轴 21 支承 ; 该支承 辊 24 在基部 2 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由支承轴 23 支承。另外, 工作臂 20 相当于本发明的臂
在支承轴 19 穿有扭簧 25。 该扭簧 25 的一端部卡入形成在工作臂 20 侧面的槽 26, 并且扭簧 25 的另外一端部与形成在开口 6 内部的台阶部相卡合。利用该扭簧 25 的弹性恢 复力, 工作臂 20 被以使其向上方摆动的方式施力。另外, 在槽 26 卡入扭簧 25 的一端部之 后, 在该槽 26 中封入树脂或者构件, 构成为防止扭簧 25 脱落。 如图 10 所示, 旋转刀具 22 构成为, 在树脂辊 22a 的外周部的左右两端, 以沿支承 轴 21 的轴线方向的状态, 在树脂辊 22a 的周向等间距地呈放射状埋设多个切刀 22b。在对 工作臂 20 不施加指向下方的按压外力的自由状态, 旋转刀具 22 保持在向上方与支承辊 24 分离的不起作用位置。此外, 通过对工作臂 20 施加向下方的按压外力, 使工作臂 20 克服弹 簧施力向下方摆动, 旋转刀具 22 移动到与支承辊 24 接近的带切口起作用位置。
支承辊 24 从下方承受并引导被引导至基部 2 下方的双面粘合带 T。此外, 为了顺 畅地对剥离了离型膜 s1 而朝下的粘合面暴露的双面粘合带 T 进行引导和输送, 支承辊 24 由难粘合性的树脂辊构成。而且, 支承辊 24 作为对着旋转刀具 22 的带砧台发挥作用。因 此, 支承辊 24 的配置位置被设定为从旋转刀具 22 的下方与旋转刀具 22 相对。
本发明涉及的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 1 以如上方式构成。接着, 说明使用该双面粘 合带粘贴装置时的带粘贴动作。
如图 9 所示, 将朝下的粘合面暴露的双面粘合带 T 的前端粘贴在工件 W 粘贴面的 粘贴开始位置之后, 将用单手握持的双面粘合带粘贴装置 1 相对于工件 W 向后方移动。此 时, 向其左右变更姿势, 沿任意的粘贴路径粘贴用粘贴辊 12 按压的双面粘合带 T。
在这种情况下, 如图 7 所示, 在直线形的粘贴路径, 将旋转刀具 22 保持在上方的不 起作用位置。但是, 如图 8 所示, 在弯曲的粘贴路径上, 用握持基部 2 的手的手指按压工作 臂 20, 使旋转刀具 22 下降至起带切口作用位置, 在支承辊 24 与旋转刀具 22 之间夹入双面 粘合带 T。通过该双面粘合带 T 的夹入, 旋转刀具 22 的切刀 22b 从双面粘合带 T 的上方切 入双面粘合带 T, 在双面粘合带 T 的两侧边, 在带的长度方向上与该两侧边相交叉地以一定 的间隔形成切口 k。此时, 根据旋转刀具 22 的按压程度不同, 能够仅切入带上面的离型膜 s2, 或者在离型膜 s2 和粘合带主体 t 都形成切口 k。
如上, 在弯曲的粘贴路径, 通过在离型膜 s2 的侧边在带长度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
形成切口, 在双面粘合带 T 伸长的弯曲外侧, 所形成的切口适度张开, 能够避免由于张力使 伸缩性差的离型膜 s2 从粘合带主体 t 剥离, 进而该离型膜 s2 在带长度方向的较长范围游 离的情况。
此外, 在弯曲的粘贴路径中, 通过左右倾斜握持的基部 2, 即使手腕的转动不大, 也 能够修正装置整体的行走方向。 如图 6 所示, 在这种情况, 即使左右倾斜基部 2, 粘贴头 4 一 边使在板簧片 17 的一侧的臂部 17a 向上方弹性变形, 一边围绕着支承轴轴线 x 相对转动。 因此, 粘贴头 4 能够维持着与工件 W 的粘贴面平行的姿势, 并在宽度方向均匀按压并粘贴双 面粘合带 T, 所以不会由辊的边缘给离型膜表面带来伤痕等损伤。
另外, 解除对基部 2 施加的向左右的倾斜力时, 由于板簧片 17 的弹性恢复力, 基部 2 相对于粘贴头 4 转动, 因此恢复到原来的姿势。
本发明也能够以如下的形式实施。
(1) 也可以如图 12 所示, 构成为不具备上述实施例的粘贴头 4 上粘贴辊 12。具体 以如下方式实施, 能够将与上述实施例的托架 13 相应的部分构成为块状, 而且, 在该块体 的平坦的下表面形成深度设定为比双面粘合带 T 的厚度小的带引导槽 27。另外, 装在托架 13 的块体相当于本发明的粘贴块。 (2) 在双面粘合带 T 的两端形成的切口 k 除了形成为如上述实施例那样的相对的 直线切缝形以外, 还可以形成为如下的形状。
例如, 可以在带宽的左右交替地形成切口, 或者形成从端边朝向长度方向的中心 逐渐变窄的 V 槽状的切口。在这种情况下, 构成为在旋转刀具 22 的左右两端埋设 V 字状的 切刀 22b。
(3) 在上述实施例中, 表示了在双面粘合带 T 的两侧边形成切口 k 的情况, 但是在 仅以一个方向弯曲或弯折的粘贴路径进行粘贴时, 也可以仅在发生带伸长的弯曲外侧的带 侧边形成切口 k。即, 能够构成为仅在旋转刀具 22 的一端侧包括切刀 22b 并进行实施。
(4) 在上述实施例中, 通过用手或手指持续按压工作臂 20, 将旋转刀具 22 切换保 持在起带切口作用位置, 但是也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止动机构, 构成为将工作臂 20 固定保 持于下方的摆动位置。
例如, 构成为以使金属等制成的滚珠的前端从工作臂 14 前端部的至少一侧面突 出的方式用弹簧对该滚珠施力, , 并构成为将与该滚珠相对且卡合的凹部形成在基部主体 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 弯曲的粘贴路径延续较长时, 操作人员不用在手或手指持续用力, 能 够专心于追随路径的操作。 因此, 能够以恒定的按压力轻松地进行粘贴操作, 因此能够提高 双面粘合带 T 对工件 W 的紧密接合性。另外, 止动机构相当于本发明的保持机构。
(5) 作为双面粘合带 T, 也可以使用在仅由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带主体 t 的两面贴合 有离型膜 s1、 离型膜 s2 的双面粘合带。
(6) 在上述实施例表示了供给两面贴合有离型膜 s1、 离型膜 s2 的双面粘合带 T, 在 带引导件 3 一边剥离去除一侧的离型膜 s1, 一边在工件 W 进行粘贴的情况, 但是也能够以供 给事先在其他工序剥离去除了离型膜 s1 的粘合带 T, 或者仅在一面贴合有离型膜 s2 并卷成 卷的双面粘合带 T 的形式实施。
(7) 上述的实施例示例了操作人员握持以手工操作进行带粘贴情形, 但是也可以
安装在机械手以全自动的方式进行带粘贴的形式实施。 在这种情况, 优选, 基于事先输入的 程序, 利用适当的执行器对旋转刀具 22 进行位置切换。
(8)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 能够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 ( 带引导方向 ) 分离基部 2, 也 可以构成为在分离形成的中间部安装有附件, 并且配合该附件的宽度变更工作臂 20、 粘贴 头 4、 旋转刀具 22、 以及支承辊 24。
根据该构成, 能够配合双面粘合带 T 的宽度适宜地变更装置的设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 本发明适用于在弯曲或弯折的工件上粘贴带有离型膜的双面粘合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