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移记录介质和印刷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应用于热转移印刷机(thermal transfer printer)的热转移记录介质(recording medium)和印刷品(printed matter)。
背景技术
如图7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中所示,用于热转移印刷机的常规热转移记录介质101包括基片(base sheet)111和设置在基片111上的油墨层116。
底层(primer layer)115,其主要组分是蜡,设置在油墨层116和基片111之间,并且油墨层116依靠中间的底层115固定到基片111上。
为了使用热转移记录介质101进行印刷,将加热头(heating head)压到热转移记录介质101的表面,即油墨层116的对面,并且油墨层116的表面与记录片(recording sheet)牢固接触(firm contact)。
使加热头导电并且通过热传导加热热转移记录介质101。依靠这个,底层115的被加热部分变软或熔化。
当热转移记录介质101和记录片相对于加热头移动(shift)时,油墨层116在其中热转移记录介质101与加热头分开的(separated)部位粘着到记录片上。
在上述热转移记录介质101与记录片分开的状态下,在熔化的底层115中造成了粘着失败(cohesive failure),并且上述油墨层116的受热部位转移到记录片上。以这种方式,通过收集转移的油墨将图像上的信息例如字符、数字等成形在记录片上,并且进行预期的印刷。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保存性(preservation property)和光泽性,有这样一种情况:其中由透明树脂形成的保护部分,即保护膜,层压在其中已经形成图像信息地记录片的表面上,即印刷表面上。
然而,具有粘着失败的上述底层115可能粘贴在上述转移的油墨的表面上;并且由于构成该底层115的蜡和保护膜因为其缺少足够的粘着性而不会粘结到一起,保护膜和油墨不会互相粘贴,以致于可能造成保护膜和印刷表面之间的分层(lift),破坏了其保护功能的可靠性。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且生产其中在保护膜和印刷表面之间没有产生分层的印刷品。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是包括基片、设置(disposed)在基片上的熔融型(melting type)底层,和设置在熔融型底层上的熔融型油墨层的一种热转移记录介质,其中熔融型底层和熔融型油墨层构成熔融型转移部分,通过加热熔融型转移部分将该熔融型转移部分转移到印刷对象(printingobject)上,并且其中残余树脂(residual resin)由底层的材料形成的印刷层被暴露;并且形成熔融型底层的材料的主要组分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中的熔融型油墨层可以由含有炭黑的黑油墨制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包括设置在基片上并且含有升华型(sublimation type)油墨的升华转移部分;并且通过加热与印刷对象牢固接触的该升华转移部分,升华型油墨升华并渗入印刷对象。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中,包含在熔融型底层中的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含有10mol%或更多并且50mol%或更少的醋酸乙烯酯。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中,熔融型底层含有60wt%或更多的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中,将聚乙烯蜡加入熔融型底层中。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可以含有设置在基片上的保护部分,其中当加热时,保护部分的表面相对于上述残余树脂变得有粘性(adhesive)。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中,保护部分含有一种选自:丙烯酸类树脂(acrylic resin)、聚酯树脂、氯乙烯树脂、硝化纤维素树脂和聚氨酯树脂(urethane resin)的树脂。
然后,根据本发明的印刷品包括记录片和设置在记录片表面上的印刷层,其中其主要组分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残余树脂设置在印刷层的表面上,并且包括既粘着到残余树脂又粘着到记录片上的保护部分。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是其中熔融型底层含有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一种热转移记录介质;并且尽管在正常温度下牢固地将熔融型油墨层固定到基片上,但当加热时,含有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底层熔化或软化,以大大地降低其机械强度。
因此,在用与熔融型转移部分牢固接触的记录片加热应该印刷的部分之后,如果热转移记录介质与记录片分开,那么在熔融型底层的受热部分中容易出现粘着失败,并且已经遭受了粘着失败的熔融型底层的部分与油墨层的受热部分一起转移到记录片上,从而形成印刷对象。
因此,由于粘着失败的底层部分与印刷层一起转移,由部分熔融型底层制成的残余树脂暴露于印刷层的表面;然而,由于包含在熔融型底层中的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对构成保护膜(即保护部分)的树脂例如丙烯酸类树脂具有高的粘着性,在保护膜粘着到其上已经形成印刷层的表面的情况下,在印刷层和保护膜之间没有出现分层,以使得可以获得具有可靠性的印刷品。
在构成记录片的材料是氯乙烯树脂的情况下,相对于氯乙烯树脂具有高的粘着性的保护部分还可以粘贴到其主要组分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残余树脂上。
作为用于保护部分的材料,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热塑性树脂例如丙烯酸类树脂、聚酯树脂、氯乙烯树脂、硝化纤维素树脂或聚氨酯树脂;在这些当中,对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对氯乙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具有特别高的粘着性,以使得如果保护部分的表面部分中含有丙烯酸类树脂时,可以获得具有进一步可靠性的印刷品。
由于升华型油墨的颜色不同于熔融型油墨的颜色,如果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可以进行多色印刷。
另外,如果形成至少三种升华型转移部分,并且各个转移部分的各自升华型油墨层由红、蓝和黄的原色(primary color)形成,可以用一种热转移记录介质进行彩色印刷。
附图简述
图1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例子的平面图;
图2是在图1中通过A-A线取出的横截面视图;
图3A和3B是用来说明其中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的方法的前半部分横截面视图;
图4A和4B是用来说明其中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的方法的后半部分横截面视图;
图5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印刷品例子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另一例子的横截面视图;和
图7是常规热转移记录介质的横截面视图。
最佳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1的例子的平面图,图2表示在图1中通过A-A线取出的横截面视图。
在该例子中,热转移记录介质以带状使用并含有由树脂薄膜制成的基片11。
许多印刷单元(printing unit)设置在基片11的纵向方向上。在该图中,示出了两个印刷单元101和102,并且印刷单元101和102的每一个用于一个记录片,该记录片是用于热转移记录介质1的印刷对象。
由于印刷单元101和102具有相同的结构,这里仅仅说明一个印刷单元101;一个印刷单元101含有多个(在该例子中为三个)升华型转移部分131、141和151、一个熔融型转移部分161和一个保护部分251。
热转移记录介质1当用于印刷记录片时,在一个方向上送入印刷机;并且在一个印刷单元101中,三个升华型转移部分131、141和151在向前的方向(in the forward direction)上从前部以该次序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在那些后面,熔融型转移部分161和保护部分251以该次序设置。
在图1和2中,图的左手侧是传送的向前方向,图的右手侧是传送的起源。
升华型转移部分131、141和151分别含有设置在基片11上的升华底层261、271和281,和设置在那些升华底层261、271和281上的升华型油墨层211、221和231。
所有升华底层261、271和281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在一个印刷单元101中的每一升华型油墨层211、221和231都含有升华型染料作为着色剂,其颜色彼此不同。
在该例子中,含有黄色染料、品红染料和青色染料的升华型转移部分131、141和151分别以该次序从前部设置。
同样,熔融型转移部分161包括设置在基片11上的熔融型底层181和设置在熔融型底层181上的熔融型油墨层171。
熔融型底层181由不同于升华底层261、271和281的材料形成,并且在后面描述的印刷时,升华底层261、271和281不需要通过加热软化或熔化而固定到基片11上;然而,熔融型底层181通过加热软化或熔化并且剥落到(exfoiated)熔融型底层181内。
熔融型油墨层171含有与上述升华型油墨层211、221和231不同颜色的着色剂;并且当加热熔融型油墨层171时,着色剂不会升华并且整个熔融型油墨层171软化或熔化以变得有粘性。在该例子中,熔融型油墨层171由含有炭黑作为着色剂的黑油墨制成。
关于基片11的正面和背面,背面层(rear surface layer)12被布置在与印刷单元101和102相对的表面上。由于形成背面层12的材料的主要组分是具有高耐热性的树脂,当通过将后面描述的加热头压到背面层12上并且使加热头产生热而加热热转移记录介质1时,基片11不会热变形或热损坏。
在下文中说明了一种方法,其中使用上述热转移记录介质1在作为印刷对象品记录片上进行印刷。
图3A表示这样一种状态:其中通过三种颜色的升华型转移部分131、141和151中的第一黄色升华型转移部分131将预定的信息例如字符、数字等印刷在记录片31上;并且要印刷的记录片31插入其中已经装入热转移记录介质1的印刷机中,与列成一行(aligned)的一个印刷单元101的前部在加热头35和加压滚筒(pressing roller)39之间传送。
加热头35设置在热转移记录介质1的背面层12的侧面,加压滚筒39设置在与背面层12侧面相对的记录片31的侧面;同时热转移记录介质1和记录片31停止,加热头35的加热面(heating surface)36与背面层12的表面接触,并且将热转移记录介质1和记录片31压制到加压滚筒39上,记录片31的印刷表面33与升华型转移部分131的升华型油墨层211牢固接触。
加热头35的加热面36为长方形并且与背面层12的表面接触,该背面层12垂直于热转移记录介质31的行进方向。
同样,加热元件设置在加热头35的里面;并且当在对应于印刷图案的位置使加热元件产生热,同时通过加热头35和加压滚筒39将热转移记录介质1压到记录片31上时,根据所加热的加热元件的图案,升华型油墨层211中的染料升华。
升华的染料渗入记录片31中,并且因此用第一彩色油墨层211在记录片31上进行印刷。
由于记录片31中将被印刷的区域比加热面36的宽度要长,当通过产生热而印刷时,可以通过第一彩色升华型转移部分131将图像信息例如字符、数字等印刷到记录片31上的所希望的区域,并且记录片31和热转移记录介质31的传送交替重复。
一旦完成印刷第一彩色图像信息,随后将升华型转移部分141的头部设定到加热头35的位置,其定位以用于下一次印刷,并且记录片31的头部重新设置在加热头35的位置。
使用与第一彩色升华型转移部分131相同的步骤通过第二彩色升华型转移部分141进行印刷之后,第三彩色升华型转移部分151的头部和记录片31的头部设置在加热头35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三彩色升华型转移部分151进行印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升华型转移部分131、141和151的底层261、271和281不会通过加热而熔化或软化,并且在印刷期间底层261、271和281不会剥落,因此形成底层261、271和281的材料不会粘接到通过升华型转移部分131、141和151印刷的图像信息上。
接下来,阐明一种其中通过熔融型转移部分161进行印刷的方法。
图3B表示这样一种状态:其中通过熔融型转移部分161将预定的信息印刷到记录片31上;同时记录片31和熔融型转移部分161停止在加热头35的位置上,通过加热头35压热转移记录介质1,并且将熔融型转移部分161压到印刷表面33上。
对应于用于印刷的图案的熔融型转移部分161的位置通过加热头35加热;并且在受热部位,熔融型油墨层171的表面部分引起发粘现象(stickiness),因此熔融型转移部分161粘结到印刷表面33上。
由于在熔融型转移部分161的受热部位,熔融型底层181软化或者熔化并且其机械强度减少,在熔融型底层181里面,熔融型转移部分161的受热部位从基片11脱离,然后转移到记录片31,当热转移记录介质1和记录片31以朝前的方向传送时,通过加热头35施加的压力被释放,并且记录片31从热转移记录介质1脱离。
由熔融型转移部分161制成的印刷层47包括牢固附着于印刷表面33的熔融型油墨48,并且构成熔融型油墨层181的材料(残余树脂)49附着于熔融型油墨48的表面上。
因为熔融型油墨48由黑油墨构成,当熔融型转移部分161的宽度的印刷和记录片31的加热面36与热转移记录介质31的宽度的传送交替重复进行时,由印刷层47的图案制成的黑色图像信息印刷在印刷表面33的所希望的区域中。
在形成黑色图像信息的状态下,随后在熔融型转移部分161之后进一步设置用于下一次印刷的保护部分251;并且当热转移记录介质1以朝前的方向传送时,记录片31以与朝前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保护部分251的头部和记录片31的头部在加热头35的位置停止,并且加热头35压到热转移记录介质1上,保护部分251与至少一种下列物质接触:由熔融型转移部分161提供的图像信息,由升华型转移部分131、141和151提供的图像信息,和在图像信息附近的印刷表面33,如图4A中所示。
伴随着该状态,如果使整个加热面36产生热,通过加热头35施压的保护部分251的所有部位被加热。
由于保护部分251由当加热时变得有粘性的热塑性树脂(在该例子中为丙烯酸类树脂)制成,保护部分251的受压部分附着到记录片31的部分上,保护部分251与记录片31牢固接触。
由升华型转移部分131、141和151提供的图像信息由记录片31的表面部分形成,并且没有附着升华底层261、271和281的材料。由于氯乙烯树脂和丙烯酸类树脂互相粘着良好,由丙烯酸类树脂制成的保护部分251粘着到由氯乙烯树脂制成的记录片31并且粘着到由记录片31的表面部分制成的图像信息。
另外,残余树脂49暴露到印刷层47的表面,该印刷层构成了由熔融型转移部分161提供的图像信息;然而,由于形成残余树脂49的材料的主要组分是高度粘着到丙烯酸类树脂的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由丙烯酸类树脂制成的保护部分251同样粘着到其主要组分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残余树脂49上。
当记录片31和热转移记录介质1以朝前的方向传送时,由加热头35在保护部分251上造成的压力被释放,并且记录片31从热转移记录介质1脱离,粘着到记录片31上的保护部分251从基片11剥落,以使得如图4B中所示,保护部分251被转移并且粘着到记录片31上。
在重复进行加热保护部分251的宽度,并且传送记录片31的加热面36与热转移记录介质1的宽度之后,将保护部分251转移并粘着到所需的印刷表面33的整个区域,以使得可以获得如图5中所示的印刷品。
由于由丙烯酸类树脂制成的保护部分251和由氯乙烯树脂制成的记录片31互相粘着良好,还因为由丙烯酸类树脂制成的保护部分251和其主要组分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残余树脂49互相粘着良好,即使印刷品30周围的温度改变或者物理地对印刷品30施加一定程度的冲击,也可以防止保护部分251从记录片31上剥离。
另外,形成保护部分251的丙烯酸类树脂是透明的,以使得从印刷品30侧面上的表面可以观察到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在那里保护部分251已经转移并且粘着。
另外,在上述方法中获得的印刷品30已经从印刷机中移去之后,如果另一记录片放置到印刷机中并且另一印刷单元102与该记录片一起传送到加热头35的位置,可以使用一个转移记录介质10在多个记录片上进行印刷。
在上述例子中,阐明了其中升华型转移部分131-151各自含有底层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如此,并且如图6的横截面视图中所示,热转移记录介质50可以含有由升华型油墨制成的升华型转移部分,其通过直接在基片11上形成升华型油墨层211-231而提供。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阐明了其中在相同的基片11上形成转移部分131-151、161和保护部分251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如此。例如,在已经通过仅含有升华型转移部分和熔融型转移部分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形成图像信息之后,可以使用仅含有保护部分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层压保护部分。另外,还可能通过在各自的基片上分别形成升华型转移部分和熔融型转移部分而提供多个热转移记录介质;然后可以分别印刷由升华型转移部分提供的图像信息和由熔融型转移部分提供的图像信息。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阐明了其中通过相同的加热头35加热转移部分131-151、161和转移与粘着部分251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如此,可以使用单独的(individual)加热头加热转移部分131-151、161和保护部分251。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阐明了其中保护部分251具有单层结构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如此,本发明同样包括了其中保护部分包括许多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热塑性树脂的树脂层设置在保护部分的表面,保护部分可以粘着到记录片31上。
另外,升华型油墨的颜色和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从而可以根据印刷目的选择各种颜色的升华型油墨。
作为构成熔融型油墨的黑油墨,可以使用其中一种浸入由热塑性树脂如丙烯酸类树脂、聚酯树脂等组成的粘合剂的炭黑。同样,加入熔融型油墨的着色剂的颜色和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从而可以使用各种颜色和种类的颜料。
构成记录片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树脂、纸等。另外,如果在记录片的印刷表面上提供其中染料可以固定良好的接受层(receptive layer),由升华型转移部分印刷的图像信息变得更清晰。
作为本发明的印刷品30的例子,有具有高耐用性的卡,例如司机的执照或ID卡,其中由升华型转移部分提供的人像,和由熔融型转移部分提供的文字信息印刷在由树脂薄膜制成的卡上,并且通过透明的保护部分保护其图像信息。
接下来,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通过混合粘合剂、填料、表面活性剂和溶剂而获得用于背面层的涂覆液。在该例子中,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品牌[BX-1],由Sekisui Chemical Co.,Ltd.生产)和异氰酸酯树脂用作粘合剂,滑石用作填料,阴离子活化剂(品牌[Plysurf],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生产)用作表面活性剂,甲乙酮和甲苯用作溶剂。
然后,准备薄膜厚度(聚酯薄膜,由Toray Industries,Inc.生产)为6μm的基片11,在将用于背面层的1.0g/m2的涂覆液涂敷到基片11的一面之后,整体被干燥以形成背面层12。
接下来,通过混合10重量份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90重量份甲苯而获得熔融型底层涂覆液。注意在该例子中,品牌[Modiper SV10B]用作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其含有10mol%醋酸乙烯酯,由NOF Corporation生产。
在将0.3g/m2该熔融型底层涂覆液涂敷到与基片11的背面层12相对的表面上之后,整体被干燥以形成熔融型底层181。
随后,通过混合8重量份粘合剂聚酯树脂(品牌[UE3215],由Unitika Ltd.生产)、2重量份着色剂炭黑,和90重量份溶剂甲乙酮而提供由黑油墨制成的熔融型油墨。
将1.0g/m2上述熔融型油墨涂敷到熔融型底层181的表面上并且干燥以形成熔融型油墨层171,获得由熔融型底层181和熔融型油墨层171组成的熔融型转移部分161。
另外,提供三种颜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升华型油墨和用于含有丙烯酸类树脂的保护部分的涂覆液;并且将每种油墨和涂覆液直接涂敷到侧面的表面上,在该侧面形成基片11的黑油墨层17,并且干燥以生产图6中所示的热转移记录介质50,其中形成三种升华型油墨层211-231和保护部分251。
相对于热转移记录介质50进行[印刷测试]、[可靠性测试]和[实用性测试]。
[印刷测试]
使用实施例1的热转移记录介质50,在于记录片31的表面上形成彩色图像信息的人像和黑色图像信息的条形码图像之后,将保护部分251转移以获得印刷品30。
在该例子中,使用由Datacard Ltd.生产的热转移印刷机,并且将由薄膜厚度为0.76mm的氯乙烯树脂制成的卡片用作记录片31。
当形成印刷品时,作出如下评定:其中熔融型转移部分161平稳转移到记录片31的情况评定为[○];其中熔融型转移部分161转移,但当印刷时有一些印刷噪音的情况评定为[△];其中当印刷时有极大的噪音,或者基片11中产生裂缝或洞的情况评定为[×]。在下表1中在[剥落性能]部分描述了该评定结果。
同样,在将印刷品30置于室温24小时后,进行观察:并且作出如下评定:其中保护部分251牢固地粘着到记录片31而没有分层的情况评定为[○];其中在保护部分251中看见分层的情况评定为[×]。在下表1中在[加印(overprint)质量]部分描述了该评定结果。
[可靠性测试]
在与上述[印刷测试]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印刷,除了不转移保护部分251之外,获得了没有保护部分251的印刷品。
通过钟表式计数器型摩擦测试仪(colock meter type friction tester),用棉布将印刷品30的条形码图像向后和向前摩擦200次,然后用肉眼观察由摩擦造成的损坏。其中条形码图像没有损坏的情况标定为[○];其中构成条形码图像的条形轻微损坏的情况标定为[△];其中构成条形码图像的条形部分丢失,以致于条形码阅读器可能不能读出的情况标定为[×]。在下表1中在[可靠性测试]部分描述了该评定结果。
[实用性测试]
在其中形成实施例1的热转移记录介质50的上述方法中,作出如下评定:当熔融型油墨涂敷到熔融型底层181上时,其中熔融型油墨均匀涂敷并且不排斥的情况标定为[○];其中看见少许不均匀度但不影响印刷品的图像的情况标定为[△];其中有显著的不均匀度以影响了印刷品的图像的情况标定为[×]。在下表1中在[实用性测试]部分描述了该评定结果。
表1
评定结果 印刷测试 可靠性 实用性 剥落性能 加印质量 实施例1 ○ ○ ○ △ 实施例2 ○ ○ ○ △ 实施例3 ○ ○ ○ △ 实施例4 ○ ○ ○ ○ 比较例1 ○ × - × 比较例2 × × - ○ 比较例3 ○ × ○ ○ 比较例4 × ○ - ×
[实施例2]
该实施例的构成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例子相似;然而,使用含30mol%醋酸乙烯酯的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实施例3]
该实施例的构成与实施例1的例子相似;然而,使用含50mol%醋酸乙烯酯的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实施例4]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混合7重量份实施例1中使用的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重量份作为粘合剂的聚乙烯蜡、90重量份作为溶剂的甲苯,和10重量份同样作为溶剂的异丙醇而提供用于底层的涂覆液。
然后,在如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生产热转移记录介质50,除了使用该涂覆液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熔融型底层涂覆液。
在如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使用实施例2-4的那些热转移记录介质50进行[印刷测试]、[可靠性测试]和[实用性测试]的每一评定测试,并且其评定结果在上表1中描述。
<比较例1>
通过混合10重量份苯乙烯树脂(品牌[Himer],由Sanyo ChemicalIndustries,Ltd.生产),和90重量份溶剂甲苯而生产不含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熔融型底层涂覆液。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生产热转移记录介质,除了使用该涂覆液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熔融型底层涂覆液。
<比较例2>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生产热转移记录介质,除了使用乙烯醋酸乙烯酯聚合物,品牌[Sumitate KC10],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生产,代替苯乙烯树脂。
<比较例3>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生产热转移记录介质,除了使用巴西棕榈蜡代替苯乙烯树脂。
<比较例4>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生产热转移记录介质,除了使用聚酯树脂,品牌[Elitel 3200],由Unitika Ltd.生产,代替苯乙烯树脂。
在如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使用比较例1-4的那些热转移记录介质50进行[印刷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的每一评定测试,并且其评定结果在上表1中描述。
正如从上表1中明显看出那样:涉及实施例1-4的热转移记录介质50的印刷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的结果特别优良,并且还在实用性测试中获得了可足以接受的评定结果以用于实际使用。
特别地,在其中将聚乙烯蜡加入熔融型底层181的实施例4中,在实用性测试中获得了更有利的结果。我们设想:加入聚乙烯蜡改进了熔融型底层181和黑油墨之间的亲合性。
另一方面,关于其中熔融型底层181不含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比较例1-4,可靠性是足够的,然而,印刷测试中剥落性能结果或者加印质量结果并不足够,其不适于实际使用。
因此,我们认识到:在其中熔融型底层的主要组分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情况下,不仅熔融型转移部分的可转移性优良,而且将要形成的印刷层和保护部分变得互相高度粘着。
如上所述,在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酯的摩尔数在实施例1中为10mol%,实施例2中为30mol%和实施例3中为50mol%,即,10mol%或更多并且50mol%或更少的情况下获得了有利的结果;至于苯乙烯组分和醋酸乙烯酯组分,我们设想:醋酸乙烯酯组分提高了对保护部分(保护层)的粘着性。如果底层仅仅由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制成,那么共聚物中10mol%的醋酸乙烯酯组分是足够的。然而,如果还使用另一树脂组分,如果底层被制得极其薄,或者如果任何另外的情况发生,那么可能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以致于希望百分比等于或超过10mol%。另外,如果含有超过50mol%的醋酸乙烯酯,底层突然变得粘性。因为这种粘性,当其上涂敷熔融型油墨层时,平稳的涂敷将被变得粘着到邻近滚筒的熔融型油墨层所阻碍,以致于需要一起使用其他树脂。
这里,关于比较例2中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Sumitate KC-10),醋酸乙烯酯的摩尔比率为28%。
尽管其处于10mol%-50mol%的醋酸乙烯酯浓度范围内,但没有获得有利的结果,因为除了醋酸乙烯酯之外,并非苯乙烯而是乙烯用作组分。
另外,希望底层中含有60wt%或更多的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否则因为其用其他组分稀释,使得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效果难以出现。
如上所述,当使用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时,可以获得可靠的印刷品,因为在印刷品的着色部分和保护膜之间没有产生分层,并且保护膜和印刷表面互相高度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