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光学滤光片切换功能的相机装置。背景技术 相机装置作为例如用于对监视区域进行监视的监视相机等使用。以往, 为了不分 昼夜地进行监视, 提出了具有可切换光学滤光片 ( 红外截止滤光片 ) 的功能的监视相机 (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 和 2)。
在上述的现有监视相机中, 在白天进行拍摄时, 将红外截止滤光片配置于摄像元 件的前表面进行拍摄, 在夜间进行拍摄时, 将光学玻璃 ( 素玻璃 ) 配置于摄像元件的前表面 进行拍摄。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1-75140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06-148299 号公报
但是, 在现有监视相机中使用的光学滤光部件 106 中, 如图 14 所示, 光学滤光部 件 106 的滤光片框 107 上设置有两个窗部 109, 红外截止滤光部件 111 嵌入到其中一个窗 部中, 而光学玻璃部件 112 嵌入到另一个窗部中。红外截止滤光部件 111 和光学玻璃部件 112 被滤光片框 107 分隔开, 因此, 在红外截止滤光部件 111 和光学玻璃部件 112 之间存在 滤光片框 107 的台阶。因此, 如图 15 所示, 在将摄像元件 104 和光学滤光部件 111 邻近配 置的情况下, 当进行从红外截止滤光部件 111 向光学玻璃部件 112 的切换时, 为了防止摄像 元件 104 与滤光片框 107 的台阶接触, 需要使摄像元件 104( 或者光学滤光部件 106) 退避, 从而使摄像元件 104 和光学滤光部件 106 彼此分离, 因此需要设置用于此用途的机构 ( 用 于使摄像元件 104 退避的机构 )。而且, 若另行设置上述的机构, 相应地会导致产品 ( 相机 装置 ) 的制造成本提高及总重量增加的问题。另外, 在不设置用于使摄像元件 104 退避的 机构的情况下, 会导致摄像元件 104 和光学滤光部件 106 的距离变远而映照出附着在光学 滤光部件 6 上的灰尘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机装置, 不必使摄像元件退避即可 进行光学滤光片切换, 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轻量化。
本发明的相机装置具有 : 摄像元件 ; 双折射片, 固定于上述摄像元件的前表面 ; 光 学玻璃部件, 在上述双折射片的前侧配置于上述摄像元件的光路上, 并具有光学特性各不 相同的多个光学特性区域 ; 以及切换机构, 通过使上述光学玻璃部件在与上述光路交叉的 方向上移动, 进行上述光学特性区域的切换, 以将上述多个光学特性区域中的一个光学特 性区域配置在上述光路上 ; 该相机装置具有如下结构 : 上述多个光学特性区域包括红外截 止滤光片区域和素玻璃区域, 上述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通过将具有红外截止特性的红外截 止材料蒸镀于上述光学玻璃部件的表面上而形成。
根据该结构, 通过根据拍摄状况切换为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和素玻璃区域的两个光学特性区域, 能够进行适当的拍摄。例如, 在白天进行拍摄时, 切换为红外截止滤光片区 域, 能够得到抑制了红外光影响的高画质图像。此外, 在夜间进行拍摄时, 切换为素玻璃区 域能够得到灵敏度高的图像。而且, 在本发明中, 由于该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通过蒸镀形 成, 因此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极薄, 从而无需在进行切换时使摄像元件退避。因此, 无需设 置用于使摄像元件退避的机构, 相应地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轻量化。 此外, 能够使摄像元件 和光学滤光部件接近, 从而不会映照出附着于光学滤光部件上的灰尘。
此外, 本发明的相机装置具有如下结构 : 上述光学玻璃部件由一张玻璃板构成, 上 述光学玻璃部件上设有导向边, 该导向边沿着进行上述光学特性区域的切换时的移动方向 延伸, 在安装有上述光学玻璃部件的壳体上设置有导向部, 该导向部与上述导向边抵接, 并 对上述光学玻璃部件进行引导, 以使上述光学玻璃部件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
根据该结构, 能够以一张玻璃板构成光学玻璃部件。当进行光学特性区域的切换 时, 光学玻璃部件的导向边与导向部抵接, 光学玻璃部件的移动方向被适当地引导。 若使用 上述的光学玻璃部件 ( 由一张玻璃板构成的光学玻璃部件 ), 则无需使用以往那样的厚滤 光片框, 从而能够实现光学玻璃部件的进一步薄型化 ( 在使用如以往那样的滤光片框的情 况下无法实现的薄型化 )。
此外, 本发明的相机装置具有如下结构 : 上述切换机构包括 : 支架部件, 安装在上 述光学玻璃部件上 ; 连杆部件, 具有用于插入设置于上述支架部件上的销的长孔 ; 以及驱 动源, 使上述连杆部件转动 ; 当进行上述光学特性区域的切换时, 通过使上述连杆部件转 动, 使上述销在上述长孔中滑动, 从而使上述光学玻璃部件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
根据该结构, 光学玻璃部件的支架部件上设有销, 该销被插入到连杆部件的长孔 中。 当通过驱动源使连杆部件转动时, 销在长孔中滑动, 从而使光学玻璃部件在移动方向上 移动。这样一来, 能够进行光学特性区域的切换。
此外, 本发明的相机装置具有如下结构 : 上述光学玻璃部件上设有用于安装销的 孔部, 上述切换机构包括 : 上述销, 安装于上述光学玻璃部件的孔部中 ; 连杆部件, 具有用 于插入上述销的长孔 ; 以及驱动源, 使上述连杆部件转动 ; 当进行上述光学特性区域的切 换时, 通过使上述连杆部件转动, 使上述销在上述长孔中滑动, 从而使上述光学玻璃部件在 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
根据该结构, 在光学玻璃部件上设有孔部, 在该孔部中安装有销。此外, 该销被插 入到连杆部件的长孔中。 当通过驱动源使连杆部件转动时, 销在长孔中滑动, 光学玻璃部件 在移动方向上移动。这样一来, 能够进行光学特性区域的切换。
此外, 本发明的相机装置具有如下结构 : 上述光学玻璃部件上设有长孔, 上述切换 机构包括 : 连杆部件, 具有插入到上述光学玻璃的长孔中的销 ; 以及驱动源, 使上述连杆部 件转动 ; 当进行上述光学特性区域的切换时, 通过使上述连杆部件转动, 使上述销在上述长 孔中滑动, 从而使上述光学玻璃部件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
根据该结构, 在光学玻璃部件上设有长孔, 连杆部件的销被插入到在该长孔中。 当 通过驱动源使连杆部件转动时, 销在长孔中滑动, 光学玻璃部件在移动方向上移动。 这样一 来, 能够进行光学特性区域的切换。
此外, 本发明的相机装置具有如下结构 : 在上述蒸镀的过程中, 使用覆盖除上述红 外截止滤光片区域以外的区域的掩模部件, 上述切换机构, 在将上述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配置于上述光路上时, 以被上述掩模部件覆盖的区域和上述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的边界部 分不会配置在上述光路上的方式、 进行上述光学特性区域的切换。
根据该结构, 被掩模部件覆盖的区域 ( 掩模区域 ) 和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之间的 边界部分不会配置在光路上。在该边界部分, 蒸镀材料的膜厚不均匀, 有时会产生污点 ( に じみ )。因此, 能够防止因污点造成的画质降低。
此外, 本发明的相机装置具有如下结构 : 上述多个光学特性区域包括减光滤光片 区域, 上述减光滤光片区域通过将具有减光特性的减光材料蒸镀于上述光学玻璃部件的表 面上而形成。
根据该结构, 通过根据拍摄状况切换成减光滤光片区域, 能够进行适当的拍摄。 例 如, 在光量多的室外进行拍摄时, 切换成减光滤光片区域, 能够得到抑制了光量的图像。在 本发明中, 由于该减光滤光片区域也通过蒸镀形成, 因此减光滤光片区域极薄, 无需在进行 切换时使摄像元件退避。 因此, 无需设置用于使摄像元件退避的机构, 相应地能够实现低成 本化和轻量化。
此外, 本发明的相机装置具有如下结构 : 上述多个光学特性区域包括白平衡调整 区域, 上述白平衡调整区域通过将白色材料粘贴在上述光学玻璃部件的表面上而形成, 该 白色材料具有在白平衡调整中作为基准的基准白色。 根据该结构, 通过切换成白平衡调整区域, 能够进行白平衡调整。 由于对该白平衡 调整区域拍摄到的图像为在白平衡调整中作为基准的基准白色的图像, 因此可以利用该图 像进行白平衡调整。
此外, 本发明的方法为用于制造相机装置的方法, 该相机装置具有 : 摄像元件 ; 双 折射片, 固定于上述摄像元件的前表面 ; 光学玻璃部件, 在上述双折射片的前侧配置于上述 摄像元件的光路上, 并具有光学特性各不相同的多个光学特性区域 ; 以及切换机构, 通过使 上述光学玻璃部件在与上述光路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进行上述光学特性区域的切换, 以将 上述多个光学特性区域中的一个光学特性区域配置在上述光路上 ; 上述多个光学特性区域 包括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和素玻璃区域 ; 上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准备上述光学玻璃 部件 ; 以及通过将具有红外截止特性的红外截止材料蒸镀于上述光学玻璃部件的表面上而 形成上述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 由于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通过蒸镀形成, 因此红外截止滤光 片区域极薄。因此, 无需在进行光学特性区域的切换时使摄像元件退避。因此, 无需在相机 装置中设置用于使摄像元件退避的机构, 相应地能够抑制相机装置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机装置, 无需设置用于在进行光学滤光片切换时使摄像元件退 避的机构, 相应地具有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轻量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 2 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机装置的立体图。
图 3 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机装置所使用的光学滤光部件的说明图。
图 4 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光学滤光片切换 ( 向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进行 切换 ) 的说明图。
图 5 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光学滤光片切换 ( 向素玻璃区域进行切换 ) 的 说明图。
图 6 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相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 7 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相机装置的光学滤光片切换的说明图。
图 8 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相机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 9 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相机装置的说明图 ( 分解立体图 )。
图 10 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光学滤光片切换 ( 向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进 行切换 ) 的说明图。
图 11 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光学滤光片切换 ( 向素玻璃区域进行切换 ) 的说明图。
图 12 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 变形例 1) 中的相机装置的说明图。
图 13 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 ( 变形例 2) 中的相机装置的说明 图。
图 14 是现有相机装置中使用的光学滤光部件的立体图。
图 15 是现有相机装置中使用的光学滤光部件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 相机装置 2... 框体 3... 镜头窗 4... 摄像元件 5... 双折射片 6... 光学滤光部件 7... 滤光片框 8... 光学玻璃部件 9... 开口 10... 粘接剂 11... 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2... 素玻璃区域 13... 边界部分 14... 长孔 15... 突片部 16... 连杆部件 17... 销 18... 电动机 19... 减光滤光片区域 20... 白平衡调整区域 21... 壳体 22... 前壳体 23... 后壳体24... 导向部 25... 支架部件 26... 销 27... 连杆部件 28... 长孔 29... 销 30... 孔部 31... 长孔 32... 销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 监视相机等所使用的相机装置的情况。 另外,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 示例了关于将本发明的 相机装置应用于所谓的箱式相机 ( 选择镜头式相机装置 ) 中的情况, 然而也同样适用于所 谓的半球型相机 ( 内装式相机装置 ) 中。 ( 第一实施方式 )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的结构。图 1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 的相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图 2 是本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的立体图。
如图 2 所示, 相机装置 1 具有箱形的框体 2, 在框体 2 的前面设置有镜头窗 3。如 图 1 所示, 在框体 2 的内部, 在镜头光路上配置有摄像元件 4。该摄像元件 4 由例如 CCD 或 CMOS 等构成。另外, 也可以把镜头光路称为摄像元件 4 的光路。
在摄像元件 4 的前表面 ( 摄像面 ) 固定有双折射片 5。双折射片 5 由水晶构成, 并 起到作为光学低通滤光片的作用。在该双折射片 5 的前侧 ( 图 1 中左侧 ), 在镜头光路上配 置有光学滤光部件 6。
图 3 为光学滤光部件 6 的说明图。如图 1 和图 3 所示, 光学滤光部件 6 由滤光片 框 7 和光学玻璃部件 8 构成。滤光片框 7 的外形大致呈四边形。该滤光片框 7 上设置有一 个开口 9。开口 9 的形状为四边形。光学玻璃部件 8 的形状也为四边形。光学玻璃部件 8 的大小比滤光片框 7 的开口 9 稍大。因此, 光学玻璃部件 8 不会嵌入到滤光片框 7 的开口 9 中, 而是放置于滤光片框 7 上。此外, 光学玻璃部件 8 的四个角部通过粘接剂 10 固定在滤 光片框 7 上 ( 参照图 4 和图 5)。在光学玻璃部件 8 上设置有两个光学特性区域。两个光学 特性区域具有彼此不同的光学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IR 截止滤 光区域 ) 和素玻璃区域 12。
光学玻璃部件 8 由光学玻璃构成。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通过将具有红外截止 特性的材料 ( 红外截止材料 ) 蒸镀于该光学玻璃部件 8 的表面而形成。作为红外截止材料 可以使用例如 TiO2、 SiO2、 ZnO2 等。素玻璃区域 12 上未蒸镀红外截止材料。
当将红外截止材料蒸镀于光学玻璃部件 8 时, 使用掩模部件 ( 未图示 )。在蒸镀 前将掩模部件粘贴在光学玻璃上, 并覆盖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以外的区域 ( 也称掩模区 域 )。在使用上述掩模部件进行蒸镀时, 有时会在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和掩模区域之间 的边界部分 13( 边界区域 ) 产生污点。因此, 如后文所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以产生污点的
边界部分 13( 污点区域 ) 不会配置在镜头光路上的方式, 进行光学滤光片切换。
接着, 参照图 4 和图 5 对光学特性区域 ( 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和素玻璃区域 12) 的切换机构进行说明。图 4 为向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切换的说明图, 图 5 为向素玻 璃区域 12 切换的说明图。
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滤光片框 7 上设置了具有长孔 14 的突片部 15( 参照图 3)。该 突片部 15 的长孔 14 中滑动自如地插入有连杆部件 16 的销 17。连杆部件 16 可以通过电动 机 18 的驱动力进行转动。电动机 18 的驱动力经由连杆部件 16 传递给滤光片框。因此, 滤 光片框可以通过电动机 18 的驱动力在上下方向 ( 与光轴交叉的方向 ) 上滑动。
当连杆部件 16 转动时, 销 17 在滤光片框 7 的长孔 14 中滑动, 滤光片框 7 在上下 方向 ( 与光轴交叉的方向 ) 移动。这样一来, 连杆部件 16 的转动运动被变换成滤光片框的 上下运动。这些滤光片框、 连杆部件 16 以及电动机 18 相当于本发明的切换机构。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具有两个切换位置。在第一切换位置, 连杆部件 16 沿顺 时针方向 ( 右向旋转 ) 转动, 光学滤光部件 6 向上方移动, 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被配置 在光路上 ( 参照图 4)。在第二切换位置, 连杆部件 16 沿逆时针方向 ( 左向旋转 ) 转动, 光 学滤光部件 6 向下方移动, 素玻璃区域 12 被配置在光路上 ( 参照图 5)。由此, 光学特性区 域 ( 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和素玻璃区域 12) 中的一个被配置在光路上。此时, 在两个切 换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 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和掩模区域的边界部分 13 均不会被配置 在光路上。
根据如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无需设置在光学滤光片切换 时用于使摄像元件 4 退避的机构, 相应地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轻量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中, 通过根据拍摄状况切换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和 素玻璃区域 12 这两个光学特性区域, 能够进行适当的拍摄。例如, 在白天进行拍摄时, 切换 为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能够得到抑制红外光影响的高画质图像。 此外, 在夜间进行拍摄 时, 切换为素玻璃区域 12, 能够得到灵敏度高的图像。 而且, 在本实施方式中, 由于该红外截 止滤光片区域 11 通过蒸镀形成, 因此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极薄, 从而无需在进行切换时 使摄像元件 4 退避。因此, 无需设置用于使摄像元件 4 退避的机构, 相应地能够实现相机装 置 1 的低成本化和轻量化。此外, 能够使摄像元件 4 和光学滤光部件 6 接近, 不会映照出附 着于光学滤光部件 6 上的灰尘。
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被掩模部件覆盖的区域 ( 掩模区域 ) 和红外截止滤光片区 域 11 的边界部分 13 未被配置在光路上。在该边界部分 13 上, 蒸镀材料的膜厚不均匀, 有 时会产生污点。因此, 能够防止因污点造成的画质降低。
( 第二实施方式 )
接着,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进行说明。在这里, 以第二实施方式 的相机装置 1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这里只要不作特殊说明, 本实 施方式的结构和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图 6 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 7 为本实施 方式的光学滤光片切换的说明图。如图 6 和图 7 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 光学玻璃部件 8 上 设置有三个光学特性区域。这三个光学特性区域为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素玻璃区域 12 以及减光滤光片区域 19(ND 滤光片区域 )。减光滤光片区域 19 通过将具有减光特性的材料 ( 减光材料 ) 蒸镀在光学玻璃部 件 8 的表面上而形成。作为减光材料例如使用 Al 等。另外, 对于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和素玻璃区域 12, 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因此在这里省略说明。
当在光学玻璃部件 8 上蒸镀减光材料时, 也使用掩模部件。优选蒸镀有减光材料 的面为与蒸镀有红外截止材料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在图 6 中, 红外截止材料被蒸镀于光学 玻璃部件 8 的表面 ( 图 6 的左侧的面 ) 上, 减光材料被蒸镀于光学玻璃部件 8 的背面 ( 图 6 的右侧的面 ) 上。
当蒸镀红外截止材料或减光材料时, 使用掩模部件。假设蒸镀有减光材料的面与 蒸镀有红外截止材料的面为同一面, 则在一种材料 ( 例如红外截止材料 ) 蒸镀结束后, 进行 另一种材料 ( 例如减光材料 ) 的蒸镀时, 将掩模部件粘贴在已蒸镀的材料 ( 红外截止材料 ) 上。因此, 在另一种材料 ( 减光材料 ) 蒸镀结束后, 将该掩模部件剥下时, 有可能将已蒸镀 的材料 ( 红外截止材料 ) 也一起剥离。若蒸镀有减光材料的面为与蒸镀有红外截止材料的 面相反一侧的面, 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通过如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也能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 样的作用效果。 而且, 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中, 通过根据拍摄状况切换成减光滤光片区域 19, 能够进行适当的拍摄。 例如, 在光量多的室外进行拍摄时, 切换成减光滤光片区域 19, 能 够得到抑制了光量的图像。此外, 由于该减光滤光片区域 19 也通过蒸镀形成, 因此减光滤 光片区域 19 极薄, 无需在进行切换时使摄像元件 4 退避。因此, 无需设置用于使摄像元件 4 退避的机构, 相应地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轻量化。
( 第三实施方式 )
接着, 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进行说明。在这里, 以第三实施方式 的相机装置 1 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这里只要不作特殊说明, 本实施 方式的结构和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图 8 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的结构的说明图。如图 8 所示, 本实施方式 的光学滤光部件 6 由圆形的光学玻璃部件 8 构成。此外, 在该光学玻璃部件 8 中设置有四 个光学特性区域。 这四个光学特性区域为 : 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素玻璃区域 12、 减光滤 光片区域 19 以及白平衡调整区域 20。
白平衡调整区域 20 通过将具有在白平衡调整中作为基准的基准白色的材料 ( 白 色材料 ) 粘贴在光学玻璃部件 8 的表面上而形成。白色材料例如由片状部件或膜状部件等 构成, 也可以称为白色部件。另外, 由于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和素玻璃区域 12 与第一实 施方式相同, 减光滤光片区域 19 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因此在这里省略对它们的光学特性 区域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 光学滤光部件 6( 圆形的光学玻璃部件 8) 通过电动机 ( 未图示 ) 的驱动力进行旋转。 通过电动机的驱动力使光学滤光部件 6 旋转, 并进行四个旋转位置 ( 四 个光学特性区域被配置在光路上的旋转位置 ) 的切换 ( 参照图 8)。
通过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也能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的作用效果。
而且, 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中, 通过切换成白平衡调整区域 20, 能够进行白
平衡调整。由于对该白平衡调整区域 20 进行拍摄到的图像为在白平衡调整中作为基准的 基准白色的图像, 因此可以利用该图像进行白平衡调整。但是, 由于该白平衡调整区域 20 通过粘贴的方式形成, 因此在进行切换时需要使摄像元件 4 略微退避。
( 第四实施方式 )
接着, 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进行说明。在这里, 以第四实施方式 的相机装置 1 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这里只要不作特殊说明, 本实施 方式的结构和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图 9 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 9 所示, 本实 施方式的光学玻璃部件 8 由一张玻璃板构成。该光学玻璃部件 8 被收纳于壳体 21 中。该 壳体 21 由前壳体 22 和后壳体 23 构成, 光学玻璃部件 8 被安装在后壳体 23 上。
如图 9 所示, 光学玻璃部件 8 的形状大致呈四边形 ( 大致呈长方形 ), 当进行光学 特性区域的切换时, 光学玻璃部件 8 在沿着长边的方向上滑移。即, 光学玻璃部件 8 的长边 沿着进行光学特性区域切换时的移动方向延伸。后壳体 23 上设置有与光学玻璃部件 8 的 长边抵接的导向部 24。
此时, 光学玻璃部件 8 的两个长边中, 两个导向部 24 的凸部分别与一个长边 ( 图 10 和图 11 的上侧的边 ) 抵接, 而一个导向部 24 的凸部 ( 两个凸部 ) 与另一个长边 ( 图 10 和图 11 的下侧的边 ) 抵接。由此, 通过使导向部 24 分别从外侧与光学玻璃部件 8 的长边 抵接 ( 光学玻璃部件 8 被导向部 24 夹持 ), 对光学玻璃部件 8 进行引导以使其在进行光学 特性区域切换时的移动方向 ( 与光轴交叉的方向 ) 上滑移。因此, 也可以将光学玻璃部件 8 的长边称为导向边。 此外, 如图 9 所示, 在光学玻璃部件 8 的端部安装有支架部件 25。在支架部件 25 的中央部立起设置有销 26。该销 26 被滑动自如地插入到连杆部件 27 的长孔 28 中。连杆 部件 27 可以通过电动机 18 的驱动力转动。电动机 18 的驱动力经由连杆部件 27 传递给光 学玻璃部件 8。这样一来, 光学玻璃部件 8 以能够通过电动机 18 的驱动力在与光轴交叉的 方向 ( 图 10、 11 中的左右方向 ) 上滑动的方式构成。在这里, 电动机 18 相当于本发明的驱 动源。
接着, 参照图 10 和图 11, 对光学特性区域 ( 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和素玻璃区 域 12) 的切换进行说明。此时, 当连杆部件 27 转动时, 销 26 在连杆部件 27 的长孔 28 中滑 动, 光学玻璃部件 8 在左右方向 ( 与光轴交叉的方向 ) 滑移。这样一来, 连杆部件 27 的转 动运动被变换成光学玻璃部件 8 的左右方向的运动。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两个切换位置。在第一切 换位置, 连杆部件 27 沿顺时针方向 ( 右向旋转 ) 转动, 光学玻璃部件 8 向右方移动, 红外截 止滤光片区域 11 被配置在光路上 ( 参照图 10)。在第二切换位置, 连杆部件 27 沿逆时针方 向 ( 左向旋转 ) 转动, 光学玻璃部件 8 向左方移动, 素玻璃区域 12 被配置在光路上 ( 参照 图 11)。由此, 光学特性区域 ( 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和素玻璃区域 12) 中的一个区域被 配置在光路上。此时, 在两个切换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 导向部 24 均与光学玻璃部件 8 的 长边抵接 ( 导向部 24 不与光学玻璃部件 8 分离 )。
通过上述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也能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的作用效果。
而且,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装置 1 中, 能够以一张玻璃板构成光学玻璃部件 8。当进 行光学特性区域的切换时, 光学玻璃部件 8 的导向边与导向部 24 抵接, 光学玻璃部件 8 的 移动方向被适当引导。若使用上述的光学玻璃部件 8( 由一张玻璃板构成的光学玻璃部件 8), 则无需使用以往那样的厚滤光片框, 从而能够实现光学玻璃部件 8 的进一步薄型化 ( 在 使用以往那样的滤光片框时无法实现的薄型化 )。
此时, 光学玻璃部件 8 的支架部件 25 上设置有销 26, 该销 26 被插入到连杆部件 27 的长孔 28 中。当通过电动机 18 使连杆部件 27 转动时, 销 26 在长孔 28 中滑动, 光学玻 璃部件 8 在移动方向上移动。这样一来, 能够进行光学特性区域的切换。
( 变形例 )
接着, 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 12 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 变形例 1) 的结构的说明图。如图 12 所示, 在该变形例 1 中, 在光学玻璃部件 8 的端部设 置有用于安装销 29 的孔部 30, 连杆部件 27 上设置有用于插入该销 29 的长孔 28。此外, 光 学玻璃部件 8 的孔部 30 中安装有销 29, 该销 29 滑动自如地插入到连杆部件 27 的长孔 28 中。
在该变形例 1 中, 当进行光学特性区域 ( 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和素玻璃区域 12) 的切换时, 也通过电动机 18 的旋转驱动力使连杆部件 27 转动。此时, 与第四实施方式 同样地, 当连杆部件 27 转动时, 销 29 在连杆部件 27 的长孔 28 中滑动, 光学玻璃部件 8 在 左右方向 ( 与光轴交叉的方向 ) 上滑移 ( 参照图 10 和图 11)。这样一来, 即使在变形例 1 中, 也能够进行光学特性区域的切换。 图 13 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他的变形例 ( 变形例 2) 的结构的说明图。如图 13 所示, 在该变形例 2 中, 在光学玻璃部件 8 的端部设置有长孔 31, 连杆部件 27 上设置有被 插入到该长孔 31 中的销 32。此外, 连杆部件 27 的销 32 滑动自如地插入到光学玻璃部件 8 的长孔 31 中。
在该变形例 2 中, 当进行光学特性区域 ( 红外截止滤光片区域 11 和素玻璃区域 12) 的切换时, 也通过电动机 18 的旋转驱动力使连杆部件 27 转动。此时, 当连杆部件 27 转 动时, 销 32 在光学玻璃部件 8 的长孔 31 中滑动, 光学玻璃部件 8 在左右方向 ( 与光轴交叉 的方向 ) 上滑移 ( 参照图 10 和图 11)。这样一来, 即使在变形例 2 中, 也能够进行光学特性 区域的切换。
以上, 通过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为上述内容, 还可以在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根据目的进行变更或变形。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 在本发明涉及的相机装置中, 无需设置用于在进行光学滤光片切换时 使摄像元件退避的机构, 相应地具有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轻量化的效果, 作为监视相机等 十分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