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668729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689346.2

申请日:

2013.12.16

公开号:

CN104679362A

公开日:

2015.06.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4申请日:20131216|||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4; G06F3/0488(2013.01)I

主分类号:

G06F3/044

申请人: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榕成

地址:

中国台湾新北市

优先权:

102143236 2013.11.27 TW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代理人:

汤在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借由处理器接收来自感测器产生的感测信号。当操作体存在时,于触控屏幕上区分出可触控区与非触控区,其中非触控区无法通过操作体的接触而发生反应。在触控屏幕的非触控区中接收手势,处理器判断手势是否符合预设手势设定,且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区。借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避免或降低使用者发生误触的情况并且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便利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触控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包括一触控屏幕以及至 少一感测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一感测器的一感测信号,以检测是否存在一操作体;
当存在该操作体时,于该触控屏幕上区分出至少一可触控区与至少一非触控区, 其中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无法通过该操作体的接触而发生反应;以及
在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中接收一手势,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一预设手势设定,以 决定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预设手势设定包括至少一预 设手势、所述至少一预设手势对应的一执行时间及该操作体接触于所述至少一非触控 区的一面积,而其中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该预设手势设定的步骤包括:
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所述至少一预设手势其中之一、其对应的该执行时间及该面 积;以及
依据该手势的一第一位置决定将对应于该第一位置的部分或全部的所述至少一 非触控区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预设手势包括一连 击手势,并且,
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所述至少一预设手势其中之一、其对应的该执行时间及该面 积的步骤包括:
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该连击手势的连击次数、该连击手势对应的该执行时间及该 面积。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预设手势包括一长 按手势,并且,
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所述至少一预设手势其中之一、其对应的该执行时间及该面 积的步骤包括:
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该长按手势、该长按手势对应的该执行时间及该面积。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预设手势设定包括一滑动操 作、该滑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及距离,并且,
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该预设手势设定,以决定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所述至少一非 触控区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的步骤包括:
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该滑动操作以及该滑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及距离;以及
依据该手势的移动方向及距离决定将部分或全部的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调整为 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该预设手 势设定,以决定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 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划分成多个次级区域;
检测该手势所触控的一第二位置;以及
将该第二位置所对应的所述次级区域中的其一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所述 至少一非触控区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是否开启一程序;
依据该程序将对应于该程序的部分或全部的所述次级区域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 触控区。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该预设手 势设定的步骤还包括:
当该手势不符合该预设手势设定时,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不反应于该手势。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该操作体时,于该触控 屏幕上区分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与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的步骤包括:
增加该触控装置中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的电容阈值。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该操作体时,于该触控 屏幕上区分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与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调整于邻近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的至少一侧边、至少一半 边的周围及周围其中之一。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该预设手 势设定,以决定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 的步骤还包括:
产生一提示信息于该触控屏幕以确认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 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

12.  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包括:
至少一感测器,用以检测是否存在一操作体;
一触控屏幕;
一处理器,耦接所述至少一感测器及该触控屏幕,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一感测器的 一感测信号,当存在该操作体时,于该触控屏幕上区分出至少一可触控区与至少一非 触控区,其中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无法通过该操作体的接触而发生反应,在所述至少 一非触控区中接收一手势,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一预设手势设定,以决定是否将部分 或全部的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预设手势设定包括至少一 预设手势、所述至少一预设手势对应的一执行时间及该操作体接触于所述至少一非触 控区的一面积,而该处理器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所述至少一预设手势其中之一、其对 应的一执行时间及该面积,以及依据该手势的一第一位置决定将对应于该第一位置的 部分或全部的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预设手势包括一 连击手势,并且该处理器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该连击手势的连击次数、该连击手势对 应的该执行时间及该面积。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预设手势包括一 长按手势,并且该处理器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该长按手势、该长按手势对应的该执行 时间及该面积。

16.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预设手势设定包括一滑动 操作、该滑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及距离,并且该处理器判断该手势是否符合该滑动操作 以及该滑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及距离,以及依据该手势的移动方向及距离决定将部分或 全部的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

17.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将所述至少一非触 控区划分成多个次级区域,检测该手势所触控的一第二位置,以及将该第二位置所对 应的所述次级区域中的其一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还判断是否开启一 程序,依据该程序将部分或全部的所述次级区域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

19.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手势不符合该预设手势 设定时,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不反应于该手势。

20.  如权利要求第12项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增加该触控屏 幕中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的电容阈值。

21.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将所述至少一非触 控区调整于邻近所述至少一可触控区的至少一侧边、至少一半边的周围及周围其中之 一。

22.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还产生一提示信息 于该触控屏幕以确认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所述至少一非触控区调整为所述至少一可 触控区。

说明书

说明书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避免操作时误 触的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进步,触控装置逐渐成为诸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 或是可携式多媒体播放器等电子装置的基本配备,已取代传统键盘或实体按键而形成 新一代的输入装置的发展趋势。此外,为了美观的需求,上述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大 多诉求能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因此上述电子装置逐渐朝向窄边框(slim boarder)发 展来设计。
然而,现有技术中,具备窄边框的显示面板搭配触控装置时,经常造成使用者误 触的情形。为了避免误触,使用者可能需要改变正常的操作姿势,而造成使用者的不 便。因此,有必要在符合美观需求的窄边框的显示面板上提供一种方便使用者操作以 及在使用者拿持时避免被判定为误触的相关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借以方便使用者操作,以及在使用者拿 持触控装置时避免被判定为误触,从而符合使用者的操作需求。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装置的控制方法,上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屏幕以及感测器, 此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接收来自上述感测器产生的感测信号,以检测操作体是否 存在。当操作体存在时,于触控屏幕上区分出可触控区与非触控区,其中非触控区无 法通过操作体的接触而发生反应。并且,在非触控区中接收手势,判断此手势是否符 合预设手势设定,且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 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预设手势设定包括预设手势、各预设手势对应的执 行时间及操作体接触于非触控区的面积。并且,判断上述手势是否符合上述预设手势 设定包括下列步骤:判断手势是否符合预设手势、其对应的执行时间及面积,以及依 据手势的第一位置决定将对应于第一位置的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预设手势包括连击手势。判断上述手势是否符合预 设手势、其对应的执行时间及面积包括下列步骤:判断手势是否符合连击手势的连击 次数、连击手势对应的执行时间及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预设手势包括长按手势。判断上述手势是否符合预 设手势、其对应的执行时间及面积包括下列步骤:判断手势是否符合长按手势、长按 手势对应的执行时间及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预设手势设定包括滑动操作、滑动操作的移动方向 及距离,并且判断上述手势是否符合预设手势设定,以决定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非触 控区调整为可触控区包括下列步骤:判断手势是否符合滑动操作以及滑动操作的移动 方向及距离。依据手势的移动方向及距离决定将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 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判断上述手势是否符合上述预设手势设定,以决定 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区包括下列步骤:将非触控区划分成多个 次级区域。检测手势所触控的第二位置。并且,将第二位置所对应的次级区域中的其 一调整为可触控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决定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区 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判断是否开启程序。依据上述程序将对应于此程序的部分或 全部的次级区域调整为可触控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判断上述手势是否符合预设手势设定还包括下列步 骤:当手势不符合预设手势设定时,非触控区不反应于手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当操作体存在时,于触控屏幕上区分出可触控区与 非触控区包括下列步骤:增加上述触控装置中非触控区的电容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当存在操作体时,于触控屏幕上区分出可触控区与 非触控区包括下列步骤:将非触控区调整于邻近可触控区的侧边、半边的周围及周围 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判断手势是否符合预设手势设定,以决定是否将部 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区还包括下列步骤:于触控屏幕产生提示信息以确 认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区。
另一观点而言,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装置,上述触控装置包括感测器、触控屏幕 以及处理器。上述感测器用以检测操作体是否存在。上述处理器耦接感测器及上述触 控屏幕,且接收来自感测器产生的感测信号。当操作体存在时,于触控屏幕上区分出 可触控区与非触控区,其中非触控区无法通过操作体的接触而发生反应。在触控屏幕 的非触控区中接收手势,处理器判断手势是否符合预设手势设定,且依据判断结果决 定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处理器增加触控屏幕中非触控区的电容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处理器将非触控区调整于邻近可触控区的侧边、 半边的周围及周围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处理器还于触控屏幕产生提示信息以确认是否将 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区。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借由感测器检测操作体, 依据检测结果于触控屏幕上区分可触控区与非可触控区,且依据接收的手势判断是否 将非可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区。借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触控装置可依据使用者的 操作情形而调整可触控区与非可触控区,以降低使用者的误触机会,且提升使用者的 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装置的方块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A及图3B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使用者手持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C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可触控区与非触控区的示意图。
图5A及图5B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连击操作的示意图。
图6A及图6B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长按操作的示意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A及图8B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滑动操作的示意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次级区域的示意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依据程序判断的范例。
符号说明:
100、300、400、500、600、800、900:  触控装置
110、310、410、510、610、810、910:  触控屏幕120、320:  感测器
130:  处理器
S210、S230、S250、S710~S790:  步骤
350、550、555、650、655、850、855、950、955:  手
411、511、611、811、911:  可触控区
413、415、417、513、514、613、615、813~815、913、915:  非触控区
421、423、425:  虚线
570、670、970:  位置
921~924、926~929:  次级区域
990:  虚拟键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 细说明如下:
为了提供方便的触控操作且避免使用者误触触控屏幕,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触 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此触控装置中的感测器将会判断使用者的手指或触控笔等操作 体是否碰触到触控装置,并在上述操作体碰触到触控装置时,触控装置依据检测结果 于触控屏幕区分成非触控区与可触控区,且依据接收的连击、长按、滑动手势决定是 否调整非触控区。然后,当使用者操作具备触控屏幕的电子装置(特别是具备窄边框 触控屏幕的电子装置)时,使用者便可借由本发明实施例而避免或减少因操作而产生 误触的情形。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装置的方块图。请参照图1,触控装置 100包括触控屏幕110、感测器120及处理器130。触控装置100可以是电容式 (capacitive)、电阻式(resistive)以及光学式(optical)等种类的触控装置,亦可以 是具备电容式、电阻式以及光学式等种类的触控模块的电子装置(例如,手机、平板 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上,但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00不受限于此。
使用者可以于触控装置100中的触控屏幕110上操作点击、滑动、拖曳、双击、 按住等手势动作,并搭配多指的功能应用,而触控装置100中的程序或操作系统可经 由使用者的操作而产生相对应的操作(例如,移动光标、点选物件、放大视窗、关闭 视窗等)。一般来说,当使用者手持具备窄边框的触控屏幕的电子装置时,部分手掌 可能会接触于触控屏幕上,而导致电子装置误判使用者的触碰操作。因此,为了避免 使用者的误触情况,本发明实施例可依据使用者的操作状况(例如,手持电子装置的 位置、开启的程序等)将触控屏幕区分成可触控区与非可触控区,以方便使用者的触 控操作。
触控屏幕110可以是具备触控功能(电容式(capacitive)、电阻式(resistive)以 及光学式(optical)等种类的触控技术)的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OELD) 等)。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屏幕110符合窄边框设计。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屏幕110 亦可设计为一般边框宽度大小,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屏幕110的边框设计不仅限于 此。
感测器120可以是包括至少一个光电感测器(photoelectric sensor)、电容型近接 感测器(capacitance type proximity sensor)、磁性型近接感测器(magnetic type  proximity sensor)以及红外光近接感测器(infrared light proximity sensor)等感测器, 用以检测是否存在操作体(例如,手等)。感测器的位置可以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屏幕 前侧、后侧或是旁侧。
处理器130耦接感测器120及触控屏幕110。处理器13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 (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是其他可编程的一般用途或特殊用途的微处理器 (Micro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可编程控制器、 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其他类似元件或 上述元件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30用以处理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00所有 作业。
图2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装置100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 图2,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图1的触控装置100。下文中,将搭配触控装置100 中的各项元件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本方法的各个流程可依照实施情形 而随之调整,且并不仅限于此。
在步骤S210中,处理器130接收来自感测器120产生的感测信号。举例而言, 图3A及图3B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使用者手持触控装置100的示意图。请先 参照图3A,图3A的触控装置300适用于图1的触控装置100,图3A的触控屏幕310 及感测器320分别对应于图1的触控屏幕110及感测器120,故其相关说明不再赘述。 当使用者以手350拿着触控装置300时,手350正覆盖着感测器320,同时部分的手 350亦接触于触控屏幕310上。感测器320感测到手350的接近而产生感测信号,并 传送感测信号至处理器130。
请参照图3B,图3B中的触控装置300请参照图3A的相关说明,故不再赘述。 当使用者以手350拿着触控装置300时,手350正覆盖着感测器320。感测器320感 测到手350的接近而产生感测信号,并传送感测信号至处理器130。然而,图3A及 3B所示的感测器320的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仅为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具 有不同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的感测器320,且本发明实施例的感测器320不受限 于此,当视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需求而调整。
请参照图2,在步骤S230中,当操作体存在时,处理器130于触控屏幕110上 区分出可触控区与非触控区,其中非触控区无法通过操作体的接触而发生反应。具体 而言,处理器130可依据感测器120在步骤S210产生的感测信号而得知操作体是否 存在。当处理器130判断操作体存在后,处理器130于触控屏幕110上区分出可触控 区与非触控区。其中,当使用者以操作体(例如,手指、触控笔(stylus)等)于非 触控区上输入手势(例如,点击、拖移、长按等)时,处理器130不会响应于使用者 所输入的手势而执行原本对应的操作(例如,点击手势对应点选操作、拖移手势对应 移动物件操作等)。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130增加触控装置100中非触控区的电容阈值(Threshold), 即,操作体接触触控屏幕110而产生的电容变化必须比原先的大,才能使处理器130 判定操作体接触于触控屏幕110。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30亦可不将画面显示于 触控屏幕110的非触控区上,以提示使用者非触控区的位置与大小。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130将非触控区调整于邻近可触控区的至少一侧边、至少 一半边的周围及周围其中之一。举例而言,图4A至图4C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 明可触控区与非触控区的示意图。图4A中的触控装置400适用于图1的触控装置100, 而触控屏幕410对应于图1的触控屏幕,故其相关说明不再赘述。请先参照图4A, 触控屏幕410以虚线421区分为可触控区411及非触控区413,当使用者手持触控装 置400时(例如,图3A中的手350握住触控装置300),由于非触控区无法通过操作 体的接触而发生反应,因此,图3A中的手持状况,不会使触控装置400执行对应的 操作(例如,点选操作等)。
请参照图4B,图4B中的触控装置400请参照图4A的相关说明,故不再赘述。 与上述范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屏幕410以虚线423区分为可触控区411及非触控 区415,在触控屏幕410的左半边中,非触控区415位于可触控区411的周围。请参 照图4C,图4C中的触控装置400请参照图4A的相关说明,故不再赘述。与上述范 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屏幕410以虚线425区分为可触控区411及非触控区417, 在触控屏幕410中,非触控区417位于可触控区411的周围。然而,图4A至4C所 示的可触控区411与非触控区413、415、417仅为示例,于其他实施例中,可触控区 与非触控区可能具有不同形状、大小及数量。
借此,当使用者手持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装置时,便无须担心部分手掌触碰触控 屏幕而发生误触的情形,而触控装置中的可触控区依然维持正常功能以供使用者操 作。
请参照图2,在步骤S250中,在触控屏幕110的非触控区(例如,图4A至图 4C中的非触控区413、415、417)中接收手势,处理器130判断手势是否符合预设 手势设定,且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区(例如, 图4A至图4C中的可触控区411),例如,降低对应的非触控区的电容阈值。
具体而言,虽然非触控区无法通过操作体的接触而发生反应,但触控屏幕110仍 然持续接收操作体的手势,并传送至处理器130以判断接收的手势是否符合预设手势 设定。在一实施例中,预设手势设定包括预设手势、各预设手势对应的执行时间及操 作体接触于非触控区的面积。处理器130判断接收的手势是否符合预设手势、其对应 的执行时间及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手势包括连击手势,而处理器130判断接收的手势是否符合 此连击手势的连击次数、连击手势对应的执行时间(例如,一秒钟内连击两次等)及 面积(例如,面积小于3平方厘米等操作体接触于触控屏幕110的面积)。在另一实 施例中,预设手势包括长按操作,而处理器130判断接收的手势是否符合此长按操作、 长按手势对应的执行时间(例如,长按六秒钟以内等)及面积(例如,面积小于4 平方厘米等操作体接触于触控屏幕110的面积)。
当处理器130依据上述范例判断接收的手势符合预设手势设定时,依据接收的手 势的第一位置决定将对应于第一位置的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区。
举例而言,图5A及图5B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连击操作的示意图。图5A 及图5B中触控装置500中的元件与触控屏幕510、可触控区511及非触控区513、 514请参照图1及图4A至图4C的相关说明,于此不再赘述。请先参照图5A,使用 者以手550连击(例如,两秒钟连击5次)于非触控区514中的位置570(例如,面 积2平方厘米)上,触控装置500的处理器130判断使用者输入的手势为连击手势, 且连击次数、执行时间及面积符合预设手势设定(例如,一秒钟连击2次且接触面积 小于3平方厘米)。请参照图5B,触控装置500的处理器130将非触控区514调整成 为可触控区511,而非触控区513仍然维持不变,手555可继续握住触控装置500, 而触控装置500不会产生触碰的回应。
而针对长按操作,图6A及图6B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长按操作的示意图。 图6A及图6B中触控装置600中的元件与触控屏幕610、可触控区611及非触控区 613、615请参照图1及图4A至图4C的相关说明,于此不再赘述。请先参照图6A, 使用者以手650长按(例如,长按2秒钟)于非触控区615中的位置670(例如,面 积3平方厘米)上,触控装置600的处理器130判断使用者输入的手势为长按手势, 且执行时间与接触面积符合预设手势设定(例如,长按六秒钟以内且接触面积小于4 平方厘米)。请参照图6B,触控装置600的处理器130将非触控区615调整成为可触 控区611,而非触控区613仍然维持不变,手655可继续握住触控装置600,而触控 装置600不会产生触碰的回应。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手势设定包括多个预设手势,图1中的处理器130亦可处理 多个预设手势的判断。举例而言,图7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装置 100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图1的触控装置 100。下文中,将搭配触控装置100中的各项元件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方法的各个流程可依照实施情形而随之调整,且并不仅限于此。
图7中步骤S710、S720及S730分别对应于图2中的步骤S210、S230及S250, 故其相关说明不再赘述。当接收的手势符合预设手势(例如,连击手势及长按手势) 时,处理器130依据手势的种类、执行时间、操作体的接触面积大小决定是否调整非 触碰区。
当接收的手势为长按手势,长按时间大于X1,且操作体的接触面积大于Y1时, 非触控区不反应于接收的手势(步骤S750),其中X1、Y1为正值。当接收的手势为 连击手势,其对应的执行时间大于X2,且操作体的接触面积小于Y2时,处理器130 依据接收的手势的第一位置决定将对应于第一位置的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 可触控区(步骤S760),详细说明请参照图5A及图5B,其中X2、Y2为正值。当接 收的手势为长按手势,长按时间小于X1,且操作体的接触面积小于Y1时,处理器 130依据接收的手势的第一位置决定将对应于第一位置的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 整为可触控区(步骤S770),详细说明请参照图6A及图6B,其中Y1为正值。当接 收的手势为长按手势,长按时间小于X1,且操作体的接触面积大于Y1时,非触控 区不反应于接收的手势(步骤S780)。此外,在步骤S730中判断接收的手势不符合 预设手势时,非触控区亦不反应于接收的手势(步骤S790)。
上述实施例中,处理器130可判断接收的手势是否为连击手势或长按操作以决定 是否调整非触控区。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30亦可判断使用者是否于非触控区上 输入滑动手势以调整非触控区。
举例而言,图8A及图8B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滑动操作的示意图。图8A 及图8B中触控装置800中的元件与触控屏幕810、可触控区811及非触控区813、 814及815请参照图1及图4A至图4C的相关说明,于此不再赘述。请先参照图8A, 使用者以手850接触于非触控区且由左至右滑动。触控装置800的处理器130判断使 用者输入的手势是否符合预设手势设定,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手势设定包括滑动操作、 滑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及距离。触控装置800的处理器130判断手势是否符合滑动操作 以及滑动操作的移动方向(例如,左至右、右至左等)及距离(例如,三十厘米内等)。 当触控装置800的处理器130判断使用者输入的手势为滑动操作时,请参照图8B, 触控装置800的处理器130依据接收的手势的移动方向及距离决定将非触控区814、 815调整为可触控区811,而非触控区813仍然维持不变,手855可继续握住触控装 置800,而触控装置800不会产生触碰的回应。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图1的触控装置100的处理器130还于触控屏幕110产生 提示信息以确认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区。例如,提示信息上显 示“是”及“否”的选项以供使用者确认。当使用者点选“是”时,触控装置100 的处理器130将对应的非触控区调整成触控区。而当使用者点选“否”时,则非触控 区的设定维持不变。
在图5A及图5B、图6A及图6B、图8A及图8B的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侧边 的非触控区(例如,非触控区514等)被调整成为触控区(例如,触控区511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非触控区亦可区分成多个次级区域,以下将举一实 施例说明。
图9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次级区域的示意图。图9中触控装置900中的元 件与触控屏幕910、可触控区911、非触控区913、915及手950、955请参照图1、 图4A至图4C及图5A、图5B的相关说明,于此不再赘述。请参照图9,触控装置 900的处理器130将非触控区913及915分别划分成次级区域921~924及926~929。 触控装置900的处理器130检测使用者输入的手势(例如,长按手势)所触控的位置 970,以及将位置970所对应的次级区域929调整为可触控区911。
上述实施例依据使用者输入的手势来决定是否调整非触控区成为可触控区,在其 他实施例中,图1中的触控装置100亦可判断开启的程序而决定是否调整非触控区。
举例而言,图10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依据程序判断的范例。请参照图9 与图10,图10中与图9相同的代号的相关说明请参照图9,于此不再赘述。图10 中触控装置900的处理器130还判断是否开启程序。在图10中,虚拟键盘990被执 行。图10中触控装置900的处理器130依据虚拟键盘990将次级区域(图9中的923、 924、928及929)调整为可触控区911。
于其他实施例中,图10中开启的虚拟键盘990亦可以是其他程序(例如,游戏、 文书软件等),触控装置900的处理器130可依据不同程序调整对应不同程序的次级 区域。借此,借由判断开启的程序而调整非触控区,可使得使用者能减少输入手势所 花费的时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判断操作体是否存在,依 据判断结果于触控装置的触控屏幕区分可触控区与非可触控区,且依据使用者输入的 手势判断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成为可触控区。借此,当使用者使用具备 窄边框设计的触控屏幕时,可更方便地操作,而无须畏惧误触的情形。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借由处理器接收来自感测器产生的感测信号。当操作体存在时,于触控屏幕上区分出可触控区与非触控区,其中非触控区无法通过操作体的接触而发生反应。在触控屏幕的非触控区中接收手势,处理器判断手势是否符合预设手势设定,且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将部分或全部的非触控区调整为可触控区。借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避免或降低使用者发生误触的情况并且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便利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