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67783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1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45543.X

申请日:

2015.01.29

公开号:

CN104631563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3B 11/14登记生效日:2016060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无锡昊瑜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王晓雯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4181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堰玉路17号变更后权利人:0170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宝日陶亥东街六号街坊8号楼3单元101|||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3B 11/14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胡晓荣 俞娟 胡瑜变更后:王晓雯|||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B 11/14申请日:20150129|||公开

IPC分类号:

E03B11/14; E03B3/02; E03F5/10; E03F9/00

主分类号:

E03B11/14

申请人:

无锡昊瑜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晓荣; 俞娟; 胡瑜

地址:

214181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堰玉路1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代理人:

张惠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储水池位于绿化景观的下方,能给绿化景观补水,相邻的储水池之间设置有淤泥池,每个储水池靠近淤泥池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变向转盘,每个储水池中均竖立设置有若干个铲板,每个铲板的一侧均固定有若干根绳索,每根绳索均通过对应的变向转盘与设置在地面上的对应的提升转盘连接,提升转盘转动带动绳索盘绕在提升转盘四周,绳索拉着铲板朝向淤泥池移动。本发明能够通过在地面上简单地转动提升转盘,将储水池中的淤泥铲出,操作简单方便。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其特征是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地下的储水池,所述储水池的上方设置有池顶层,池顶层上方铺设有池顶土壤,所述池顶土壤表面栽培有绿化景观,相邻的储水池之间设置有淤泥池,每个储水池靠近淤泥池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变向转盘,每个储水池中均竖立设置有若干个铲板,所述每个铲板的一侧均固定有若干根绳索,每根绳索均通过对应的变向转盘与设置在地面上的对应的提升转盘连接,提升转盘转动带动绳索盘绕在提升转盘四周,绳索拉着铲板朝向淤泥池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其特征是所述每个储水池中间均设置有一道固定墙,所述固定墙的两侧分别并排设置有若干个铲板,铲板与固定墙通过拉簧连接,所述铲板贴紧在固定墙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其特征是所述储水池中竖立设置有若干个立柱,所述每个立柱的顶部支撑顶住池顶层,所述若干个立柱呈矩形阵列排布,若干个立柱形成垂直交错的若干个通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其特征是所述位于储水池中间的一组立柱之间设置有固定墙,固定墙两侧的铲板与两侧立柱形成的通道等宽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其特征是所述铲板从固定墙移动到淤泥池的通道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导向轨,所述铲板的两侧分别卡在导向轨中。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其特征是所述铲板每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导向轨,所述导向轨与立柱固定。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其特征是所述每个铲板的朝向淤泥池的一面均固定有四根绳索,四根绳索分成上下平行的两排。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其特征是所述池顶层铺设有钢丝网,并在钢丝网下面纵横交错铺设有水平承托杆,所述水平承托杆与立柱的顶端固定。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其特征是所述池顶层选用水平平整的水泥地面或者瓷砖地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其特征是所述淤泥池从储水池的底面延伸到地面上方。

说明书

说明书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属于节能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绿化景观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呼吸作用,净化空气,吸除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城市建设,使得绿化面积减少,但是,城市人口在增加,如何充分利用好绿化,养护好绿化景观很重要。
道路两旁的绿化景观,需要人工浇水,使用专用的浇水车,通常是人拿着水管,将水浇向绿化景观上,操作麻烦,浪费人力,和需要专用的水车,设备成本高,在交通繁忙的路段,这样的浇水方式势必会给交通带来压力,影响道路的正常交通使用。在没有及时浇水的路段很容易出现植物的干死。重新栽培绿化景观,不仅需要资金投入,也会占用道路,在交通繁忙路段,不便于操作。
在很多公园或小区内部,通常会栽培有绿化景观,在干旱的季节,需要人工用自来水浇灌,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在设备和人力的投资上,不容易控制。
发明人检索发现专利号为201410319435.2,专利名称为一种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的发明专利,公开了该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由雨水收集池、 第一管道、 喷泉装置、 储水池、 第二管道、 废水回收池、 第三管道、 水流调节阀和喷淋装置构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泉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末端, 所述储水池储存从喷泉装置喷出的水流。所述储水池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 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废水回收池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 所述第三管道的末端安装有喷淋装置。但是,该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需要将雨水通过喷泉装置喷淋起来,需要的消耗电能,且喷淋并不均匀,会造成部分浇灌过度,部分还是干旱的,且在天气干旱的时候,雨水收集池中的雨水也会干涸,所以,并不能实际解决利用雨水浇灌园林景观。
发明人还检索发现专利号为201120496366.4,专利名称为园林植物自动供水装置,该专利公开一种园林植物自动供水装置,包括自动补水池、吸水纤维层、 土壤三部分,自动补水池上连接上自来水管 ;吸水纤维层连接在自动补水池与土壤层上;土壤层覆盖在吸水纤维层上;草坪、树木种植在土壤上,自动补水, 不怕干旱,确保园林植物正常生长。该装置将水通入吸水纤维层,然后水经过吸水纤维层渗透到覆盖在上面的土壤中,进而被植物吸收,吸水纤维层被土壤压着,吸水能力很弱,且将水输送到吸水纤维层是很难做到的,不具备实际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其特征是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地下的储水池,所述储水池的上方设置有池顶层,池顶层上方铺设有池顶土壤,所述池顶土壤表面栽培有绿化景观,相邻的储水池之间设置有淤泥池,每个储水池靠近淤泥池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变向转盘,每个储水池中均竖立设置有若干个铲板,所述每个铲板的一侧均固定有若干根绳索,每根绳索均通过对应的变向转盘与设置在地面上的对应的提升转盘连接,提升转盘转动带动绳索盘绕在提升转盘四周,绳索拉着铲板朝向淤泥池移动。
所述每个储水池中间均设置有一道固定墙,所述固定墙的两侧分别并排设置有若干个铲板,铲板与固定墙通过拉簧连接,所述铲板贴紧在固定墙表面。
所述储水池中竖立设置有若干个立柱,所述每个立柱的顶部支撑顶住池顶层,所述若干个立柱呈矩形阵列排布,若干个立柱形成垂直交错的若干个通道。
所述位于储水池中间的一组立柱之间设置有固定墙,固定墙两侧的铲板与两侧立柱形成的通道等宽度。
所述铲板从固定墙移动到淤泥池的通道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导向轨,所述铲板的两侧分别卡在导向轨中。
所述铲板每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导向轨,所述导向轨与立柱固定。
所述每个铲板的朝向淤泥池的一面均固定有四根绳索,四根绳索分成上下平行的两排。
所述池顶层铺设有钢丝网,并在钢丝网下面纵横交错铺设有水平承托杆,所述水平承托杆与立柱的顶端固定。
所述池顶层选用水平平整的水泥地面或者瓷砖地面。
所述淤泥池从储水池的底面延伸到地面上方。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本发明应用于室外绿化景观,在下雨的天气,雨水流入储水池,且储水池位于绿化景观的垂直下方,在干旱的天气,储水池的水分会蒸发进入到池顶土壤,进而被绿化景观的根部吸收,确保良好的水分储存和绿化景观的自然根部补水,让绿化景观能长久地自然补水,保持良好的生命状态,减少人工浇水,提高绿化景观的存活率,也较好地保持绿化景观稳定的根部供水需求。
雨水从地面流到储水池中,会带有部分尘土,尘土在储水池中积淀久后变成淤泥,以及池顶土壤会部分掉落到储水池中,储水池底部的淤泥会随时间不断增多,淤泥增多就会减少储水池的储水量,需要清理,但是,储水池位于地面以下,常规的方法无法实现清理淤泥。本发明,通过转动位于地面上的提升转盘,绳索盘绕到提升转盘四周,绳索通过变向转盘拉着位于储水池中的铲板朝向淤泥池移动,铲板将沉降在储水池底部的淤泥铲到淤泥池中。
淤泥池中的淤泥可以借助挖掘机铲出,或者人工挖掘出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设置在地面下,不占用陆地面积,不会减少绿化景观的面积;
2.本发明能够储存雨水,节省水资源,减少水资源处理或输送的能量消耗;
3.本发明能够长期使用,储水池中沉降淤泥后,能够便捷地铲出淤泥,操作简单、快捷,使用方便;
4.本发明中铲板两侧卡接在导向轨中,铲板能够平整地向着淤泥池移动,铲除淤泥较为彻底;
5.拉簧能够将铲板自动拉回到固定墙表面,本发明在铲出淤泥后,能自动复位,方便再次铲出淤泥使用,自动性能高;
6.通过变向转盘将在储水池内水平移动的绳索变成垂直向上移动,进而通过地面上的提升转盘,拉动铲板移动,使得在地面上完成地下操作;
7.每个铲板的表面均可以设置四根绳索,四根绳索同时施加拉力,铲板竖立着移动,确保铲板在使用过程中移动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向局部视图,
图4是图3的C-C向视图,
图5是图4的E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的D-D向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1—池底土壤,2—池底平地层,3—池顶土壤,4—提升转盘,5—绳索,6—淤泥池,7—绿化景观,8—池顶层,9—立柱,10—导向轨,11—变向转盘,12—水平承托杆,13—铲板,14—固定墙,15—拉簧,16—储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可见,本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7的地下补水池,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地下的储水池16,所述储水池16的上方设置有池顶层8,池顶层8上方铺设有池顶土壤3,所述池顶土壤3表面栽培有绿化景观7,池顶土壤3能够满足绿化景观7的根部固定作用和影响需求,所述储水池16的下方铺设有池底平地层2,池底平地层2下方即是池底土壤1。相邻的储水池16之间设置有淤泥池6,淤泥池6用来将储水池16中的淤泥临时储存在里面,每个储水池16中均竖立设置有若干个铲板13,所述每个铲板13的一侧均固定有若干根绳索5,每根绳索5均通过对应的变向转盘11与设置在地面上的对应的提升转盘4连接,提升转盘4转动带动绳索5盘绕在提升转盘4四周,绳索5拉着铲板13朝向淤泥池6移动,铲板13在移动过程中,将储水池16底部的淤泥铲出,当铲板13移动到设有变向转盘11的立柱9时,储水池16中的淤泥本铲到淤泥池6。
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结合附图可见,每个储水池16靠近淤泥池6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变向转盘11,变向转盘11将位于储水池16中水平拉动铲板13的绳索5变向为垂直上下移动,绳索5通过提升转盘4旋转,拉着铲板13移动。
图3是图1的B向局部视图,结合附图可见,靠近淤泥池6的立柱9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变向转盘11,对应的铲板13上就固定有四根绳索5,每根绳索5连接对应的变向转盘11,给对应的绳索5变向。
图4是图3的C-C向视图,图5是图4的E处局部放大图,结合这两幅附图可见,所述每个储水池16中间均设置有一道固定墙14,所述固定墙14的两侧分别并排设置有若干个铲板13,铲板13与固定墙14通过拉簧15连接,所述铲板13贴紧在固定墙14表面。所述储水池16中竖立设置有若干个立柱9,所述每个立柱9的顶部支撑顶住池顶层8,所述若干个立柱9呈矩形阵列排布,若干个立柱9形成垂直交错的若干个通道。所述位于储水池16中间的一组立柱9之间设置有固定墙14,固定墙14两侧的铲板13与两侧立柱9形成的通道等宽度。所述铲板13从固定墙14移动到淤泥池6的通道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导向轨10,所述铲板13的两侧分别卡在导向轨10中。所述铲板13每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导向轨10,所述导向轨10与立柱9固定。
图6是图3的D-D向视图,结合附图可见,所述池顶层8铺设有钢丝网,并在钢丝网下面纵横交错铺设有水平承托杆12,所述水平承托杆12与立柱9的顶端固定。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便捷清理沉降淤泥的绿化景观的地下补水池,储水池位于绿化景观的下方,能给绿化景观补水,相邻的储水池之间设置有淤泥池,每个储水池靠近淤泥池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变向转盘,每个储水池中均竖立设置有若干个铲板,每个铲板的一侧均固定有若干根绳索,每根绳索均通过对应的变向转盘与设置在地面上的对应的提升转盘连接,提升转盘转动带动绳索盘绕在提升转盘四周,绳索拉着铲板朝向淤泥池移动。本发明能够通过在地面上简单地转动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