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丙烯酸酯型聚链转移剂、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柱状聚合物刷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酸酯 型聚链转移剂、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柱状聚合物刷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柱状聚合物分子刷(Cylindrical Polymer Brush),是指作为侧链的聚合 物分子链的一端高密度地化学键合于作为主链的线形、树枝状等大分子的 接枝共聚物。由于高密度长侧链的存在,分子刷呈现出异于线形大分子的 独特分子形态、本体性质和溶液行为,因而使得聚合物刷在纳米聚合物材 料(Macromolecules 2012,45,2619–2631;Macromolecules 2003,36, 7894–7898)、药物释放(J.Am.Chem.Soc.2010,133,559–566)、超分子化学 (Macromolecules 1997,30,2002–2007)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当前柱状聚合物刷的合成方法主要有:(1)“grafting through”(大单体聚 合法),由带双键的大分子单体聚合物作为单体进行聚合,获得柱状聚合 物;(2)“grafting onto”(接枝到主链法),通过将聚合物的活性端基连接到另一 种聚合物的活性侧基上,以制备相应聚合物分子刷;(3)“grafting from”(从 主链接枝法),有引发活性中心的聚合物主链引发单体进行聚合形成侧链, 得到聚合物刷(Polymer 2003,44,1449–1458)。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Controlled/“living”radical polymerization,CRP)技术取得突破后,分子刷的 合成方法和种类得到了较大发展。采用的合成技术有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NMRP)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RAFT)等。在这些方法中,RAFT聚合其单体适用种类多,合成条件温和, 引发效率高,聚合物结构易于控制,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2012,37,38–105;Eur.Polym.J.2005,41,2264–2277)。
目前利用RAFT制备柱状聚合物刷大多采用先合成有活性侧基的聚 合物主链,后通过化学反应键合链转移功能片段的方法。通过酯化反应、 点击反应、取代反应等方法引入硫酯片段(Macromolecules 2004,37, 2371–2382;Polym.Chem.,2013,4,2025–2032;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Polymer Chemistry 2006,44,4372–4383),但其所用小分子硫酯化合 物结构复杂,合成过程繁琐,成本较高,因而限制了其在柱状聚合物刷领 域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型聚链转移剂、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柱 状聚合物刷中的应用,该制备方法引入含硫酯链转移功能片段的过程简便 可靠,得到的丙烯酸酯型聚链转移剂可以用于合成含多官能团的均聚、嵌 段聚合物刷。
一种丙烯酸酯型聚链转移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小分子链转移剂的作用下,含卤丙烯酸酯型单体发生聚合反 应,得到含卤丙烯酸酯型聚合物;
所述的含卤丙烯酸酯型单体的结构如式(Ⅰ)所示:
式(Ⅰ)中,R1为H或甲基;X为Br或Cl;n=1~10的整数;
(2)在卤代引发剂、卤化亚铜、多氮配体和还原剂存在的条件下, 步骤(1)得到含卤丙烯酸酯型聚合物与小分子硫酯试剂进行取代反应, 得到所述的丙烯酸酯型聚链转移剂;
所述的小分子硫酯试剂的结构如式(Ⅱ)所示:
式(Ⅱ)中,R为烷基或芳基;所述的烷基优选为C1~C5烷基,所述 的芳基优选为苯基。
该制备方法运用自由基反应一步简便引入含硫酯链转移功能片段,避 免了多步操作中所需要的中间体分离提纯,减少了溶剂所带来的污染,降 低了生产成本。得到的丙烯酸酯型聚链转移剂用RAFT方法合成侧链含多 官能团的均聚、嵌段共聚物的聚合物刷,过程简便高效,同时可成功将 ATRP等方法不能可控聚合的功能单体引入到聚合物刷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含卤丙烯酸酯型单体包括含溴(或氯)丙烯酸酯、 含溴(或氯)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优选,所述的小分子链转移剂选自下式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步骤(1)的聚合反应在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
含卤丙烯酸酯型单体、引发剂和小分子链转移剂的摩尔比为 50~800:0.3:1。其中,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或偶氮二异庚腈。
作为优选,步骤(1)的聚合反应在反应溶剂中进行,所述的含卤丙 烯酸酯型单体的摩尔浓度为0.1~10mol/L。
作为优选,步骤(1)中,聚合反应的温度为60~90℃,聚合反应的 时间为3~24h。
经过步骤(1)的反应,可以得到结构明确的线形聚合物,聚合度为 50~1000(通过核磁共振结果计算),分子量分布为1.01~1.45(凝胶渗透色谱 法),优选为1.1~1.3;值得注意的是,由不同引发剂制备主链时,分子量 及分子量分布不同。
作为优选,步骤(2)中,含卤丙烯酸酯型聚合物(以卤素单元计)、还 原剂、小分子硫酯试剂、卤代引发剂、卤化亚铜、多氮配体的摩尔比为 1:1.8:1.3:0.4:1:6。
作为优选,步骤(2)中,取代反应的温度为60~120℃,取代反应的 时间为1~48h。
步骤(2)中的反应具体操作如下:
将含卤丙烯酸酯型聚合物、还原剂、小分子硫酯试剂、卤代引发剂和 溶剂加入反应瓶中;随后将除氧的卤化亚铜/多氮配体(摩尔比为1:6)组 成的催化剂通过进样器加入反应瓶中,60~120℃反应1~48h;得到含有二 硫酯片段的大分子链转移剂。官能团转化率为50~100%(通过核磁共振结 果计算),接上硫酯后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为1.1~1.45(凝胶渗透色谱法), 优选为1.1~1.3。值得注意的是,由不同还原剂制备主链时,硫酯转化率 和分子量分布变化幅度不同。
其中,含卤丙烯酸酯型聚合物(以卤素单元计)、还原剂、小分子硫酯 试剂、卤代引发剂、卤化亚铜、多氮配体的摩尔比为1:1.8:1.3:0.4:1:6。
步骤(2)中,所述多氮配体为PMDETA、TERPY、BPOA、Bipy、 Me6TREN、TRMA和DMCBCy中的一种,各多氮配体的结构式如下:
步骤(2)中,卤代引发剂为α-氯丙酸乙酯、α-溴丙酸乙酯和α-溴代 异丁酸乙酯中的一种。
步骤(2)中,还原剂为辛酸亚锡、铜单质中的一种。
步骤(2)中,所述小分子硫酯试剂为芳基硫代二硫代过氧酸酐或脂 肪基硫代二硫代过氧酸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型聚链转移剂,由所述的制备方法得 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柱状聚合物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引发剂的作用下,所述的丙烯酸酯型聚链转移剂与侧链单体进行 RAFT聚合反应,得到所述的柱状聚合物刷。
作为优选,所述的侧链单体包括下式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2和R4独立地选自H或甲基;
R3、R5、R6和R7独立地选自H、芳基或烷基;所述的烷基优选为C1~C5烷基,所述的芳基优选为苯基。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当所述的侧链单体为多种时,各个侧链单体依次 与丙烯酸酯型聚链转移剂进行RAFT聚合反应。例如,当所述的侧链单体 为两种时,先使其中一种侧链单体与丙烯酸酯型聚链转移剂进行第一次 RAFT聚合反应,形成含侧链聚链转移剂;得到的含侧链聚链转移剂再与 另一种侧链单体继续进行第二次RAFT聚合反应,得到所述的柱状聚合物 刷,此时的柱状聚合物刷的侧链为嵌段共聚物。
所述的RAFT聚合反应在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每一次聚合反应中, 侧链单体、引发剂和丙烯酸酯型聚链转移剂(以硫酯单元计算)摩尔比为 50~400:0.3:1,侧链单体在反应溶剂中的摩尔浓度在0.1~10mol/L之间。其 中,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或偶氮二异庚腈。
作为优选,所述的RAFT聚合反应的温度为60~90℃,反应时间为1~48 小时。
本发明中的反应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甲 苯、苯甲醚、二氧六环、二甲亚砜、乙腈、氯仿、N-甲基吡咯烷酮和四氢 呋喃中的一种。
本发明中的聚合物通过溶解沉淀的方法进行纯化,沉淀剂为甲醇、水、 乙醚和正己烷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柱状聚合物刷,由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与现有CRP技术构筑的柱状聚合物刷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显著有 益的技术效果:
(1)结构上,本发明提供的新结构的聚合物分子刷,含有多种可选择的 功能侧链,在生物医药,纳米材料等领域比普通侧链的分子刷有更多潜在 应用。
(2)方法上,由于硫酯功能片段的引入简便高效,避免了分步聚合及所 需要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减少溶剂所带来的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容易合成规整嵌段型侧链的柱状聚合物刷。
本发明的合成方法有效解决了以ATRP技术为主的构筑分子刷侧链官 能团受限问题。一步法简便高效引入分子链转移片段,得到了结构可控的 聚合物刷,在新型高分子材料中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所得柱状聚合物刷的分子量采用核磁跟踪计算和SEC测定。核磁在 Bruker ARX 400(1H:400MHz)仪器上测定,用氘代二甲亚砜(DMSO-d6) 或者氘代氯仿(CDCl3)作为溶剂,四甲基硅烷(TMS)作为内标。数均 分子量通过核磁跟踪转化率得到。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采用 Waters凝胶色谱仪(Waters 1525 HPLC配置Waters 2414 RI检测器),色 谱柱为Waters Styragel Columns HR4,HR3和HR1,THF为流动相,测试 温度为40℃,流速为1.0mL/min,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以聚苯乙烯为标 准校准;以及Waters 1515 Isocratic高效液相色谱泵、PLgel 5μm MIEXD-C 色谱柱,含0.05mol/L LiBr的DMF作为流动相,60℃,流速为1.0mL/min,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标准校准。所用的化学试剂 均为化学纯。
实施例1
将3.0g甲基丙烯酸-2-(2-溴-2-甲基丙酰基)氧基乙酯(BIEM)、11.7mg 链转移剂二硫代苯甲酸-2-苯基丙-2-酯(CDB)、2.35mg AIBN、10mL苯甲 醚加入反应瓶中,BIEM、AIBN和CDB的摩尔比为250:0.33:1,70℃下 反应24h,在200mL正己烷中溶解沉淀3次除去小分子单体,真空干燥得 浅粉色均聚物主链聚甲基丙烯酸-2-(2-溴-2-甲基丙酰基)氧基乙酯 (PBIEM),收率为40%,聚合主链核磁计算聚合度为185,SEC数均分子 量为19.4kDa,分子量分布为1.27。
将0.25g PBIEM、0.515mL辛酸亚锡、354.5mg苯并硫代二硫代过氧 酸酐、40μL 2-溴代异丁酸乙酯和20mL甲苯加入反应瓶中,通氩气0.5 h。将除氧的(127mg)溴化亚铜/(1.11mL)PMEDTA加入反应瓶中,85℃ 反应48h。用200mL THF溶解,用中性氧化铝柱除去铜,滤液浓缩后在 100mL正己烷中沉淀除去小分子杂质。真空干燥得到含有二硫酯片段的大 分子引发剂聚甲基丙烯酸-2-(二硫代苯甲酰氧基)丙酰基)氧基乙酯 (PTEM)。由核磁计算的转化率为74%,SEC数均分子量为19.6kDa,分 子量分布为1.44。
将1.893g甲基丙烯酸叔丁酯、20mg PTEM、12.055mg AIBN和10mL 苯甲醚加入反应瓶中,除氧后密封60℃下反应22h,反应结束后,用200 mL甲醇沉淀3次除去单体,真空干燥得到聚甲基丙烯酸-2-(2-溴-2-甲基丙 酰基)氧基乙酯-g-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PBIEM-g-PtBMA),收率为34.6%, 由核磁计算出的聚合度为76,SEC数均分子量为234.8kDa,分子量分布 为1.20。
实施例2
其它聚合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用1中得到的 PBIEM-g-PtBMA继续合成嵌段侧链。所用单体为甲基丙烯酸寡聚乙二醇 酯(OEGMA),具体步骤如下:将1.111g OEGMA,20mg PBIEM-g-PtBMA,0.2436mg AIBN和10mL苯甲醚加入反应瓶中,60℃ 下反应27h,反应结束后,用200mL甲醇沉淀3次除去单体得到聚甲基 丙烯酸-2-(2-溴-2-甲基丙酰基)氧基乙酯-g-(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b-聚甲基 丙烯酸寡聚乙二醇酯)PBIEM-g-(PtBMA-b-POEGMA),收率为25%,由核 磁计算出的侧链聚合度为62.5,SEC数均分子量为896.5kDa,分子量分 布为1.10。
实施例3
其它聚合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侧链用的聚合单体是 OEGMA,合成均聚侧链的聚甲基丙烯酸-2-(2-溴-2-甲基丙酰基)氧基乙酯 -g-聚甲基丙烯酸寡聚乙二醇酯(PBIEM-g-POEGMA),60℃下反应24h,反 应结束后,用150mL乙醚沉淀3次除去单体,收率为37%,由核磁计算 出的侧链聚合度为50,SEC数均分子量为434.2kDa,分子量分布为1.27。
实施例4
其它聚合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侧链用的聚合单体是苯乙 烯,合成均聚侧链的聚甲基丙烯酸-2-(2-溴-2-甲基丙酰基)氧基乙酯-g-聚苯 乙烯(PBIEM-g-PSt),70℃下反应12h,反应结束后,用150mL乙醚沉淀 3次除去单体,收率为36%,由核磁计算出的侧链聚合度为73,SEC数均 分子量为334.2kDa,分子量分布为1.21。
实施例5
其它聚合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侧链用的聚合单体是N- 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合成均聚侧链的聚甲基丙烯酸-2-(2-溴-2-甲基 丙酰基)氧基乙酯-g-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BIEM-g-PNIPAM),60℃下反 应12h,反应结束后,用150mL乙醚沉淀3次除去单体,收率为31%, 由核磁计算出的侧链聚合度为33,SEC数均分子量为218.2kDa,分子量 分布为1.38。
实施例6
其它聚合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侧链用的聚合单体是丙烯 酸,合成均聚侧链聚甲基丙烯酸-2-(2-溴-2-甲基丙酰基)氧基乙酯-g-聚丙烯 酸(PBIEM-g-PAA),70℃下反应14h,反应结束后,用200mL水沉淀3 次除去单体,收率为29%,由核磁计算出的侧链聚合度为25。
实施例7
其它聚合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侧链用的聚合单体是甲基 丙烯酸-4-(3-氧代-3-苯基丙酰基)苯酯(DKMA),合成均聚侧链聚甲基丙烯 酸-2-(2-溴-2-甲基丙酰基)氧基乙酯-g-聚甲基丙烯酸-4-(3-氧代-3-苯基丙酰 基)苯酯(PBIEM-g-PDKMA),70℃下反应18h,反应结束后,用200mL 乙醚沉淀3次除去单体,收率为10.2%,由核磁计算出的侧链聚合度为 17,SEC数均分子量为138.5kDa,分子量分布为1.47。
实施例8
其它聚合条件与实施例7相同,所不同的是用7中得到的 PBIEM-g-PDKMA继续合成嵌段侧链。所用单体为OEGMA,具体步骤如 下:将0.695g OEGMA,10mg PBIEM-g-PtBMA,0.4810mg AIBN和10mL 苯甲醚加入反应瓶中,60℃下反应5h,反应结束后,用200mL乙醚沉淀 3次除去单体得到聚甲基丙烯酸-2-(2-溴-2-甲基丙酰基)氧基乙酯-g-(聚甲 基丙烯酸-4-(3-氧代-3-苯基丙酰基)苯酯-b-聚甲基丙烯酸寡聚乙二醇 酯)PBIEM-g-(PDKMA-b-POEGMA),收率为40%,由核磁计算出的侧链 POEGMA段聚合度为65,SEC数均分子量为457.5kDa,分子量分布为 1.23。
实施例9
其他聚合条件与实施例8相同,所不同的是所用PBIEM主链的聚合 度是335,其他操作一致,当第二段侧链聚合反应结束后,用200mL乙 醚沉淀3次除去单体得到聚甲基丙烯酸-2-(2-溴-2-甲基丙酰基)氧基乙酯 -g-(聚甲基丙烯酸-4-(3-氧代-3-苯基丙酰基)苯酯-b-聚甲基丙烯酸寡聚乙二 醇酯)PBIEM-g-(PDKMA-b-POEGMA),收率为53%,SEC数均分子量为 799.8kDa,分子量分布为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