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前门中控锁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锁,尤其涉及一种DMZ300型左前门中控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汽车功能需求也越来越细化,为适应市场需求,需要
拓展出更多的车型;其中汽车中控锁是指设在驾驶座门上的开关,是可以同时控制全车车
门关闭与开启的一种控制装置,它采用一个开关来控制另一些开关,其执行机构分两种形
式 :一种是电磁线圈形式,另一种是直流电动机形式;如今,汽车中控锁已经成为大小汽车
上的标准配置,传统的汽车中控锁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功能少,通用性差等问题,实际应
用时存在着机械锁体总成、中控执行器总成与车门钣金配合点多,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
颠簸会导致线束和锁体的连接处存在接触不良,动作传递不准确,长时间使用后存在电气
线束老化等诸多问题,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左前门中控锁,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左前门中控锁,包括下盖板;所述的下盖板上依次设置有锁本体,上盖板,盒体和盒盖;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盖板上设置有棘轮和棘爪;所述的锁本体一侧设置有锁栓减震垫,棘
轮缓冲块和棘爪限位垫,另一侧设置有锁栓限位垫;所述的上盖板上设置有棘轮轴和开启
摇臂;所述的盒体上设置有连接柱、内锁止摇臂固定座和锁芯座;所述的连接柱上设置有外
开摇臂;所述的内锁止摇臂固定座上设置有内锁止摇臂;所述的锁芯座上设置有左锁止摇
臂和连接板,一侧设置有接线板分总成;所述的左锁止摇臂上设置有左锁止摇臂导电片;所
述的连接板上设置有拨动块分总成;所述的拨动块分总成上设置有减震套;所述的拨动块
分总成和外开摇臂与外开连动板连接;所述的接线板分总成上设置有接线板座和电机接线
板分总成;所述的电机接线板分总成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的电机上设置有电机蜗杆;所述的
电机蜗杆和拨动块分总成与大齿轮连接;所述的盒盖上设有内开摇臂轴和防误锁摇臂轴;
所述的内开摇臂轴上设置有内开摇臂和内开连动板;所述的防误锁摇臂轴上设置有防误锁
摇臂;所述的防误锁摇臂上设置有限位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盒体和盒盖上设置有锁体护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内开摇臂和内开连动板分别设置在盒盖两侧;所述
的内开连动板设置在防误锁摇臂和限位套底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棘爪包括本体轴;所述的本体轴侧壁上设置有对称
的凸块,端部设置有腰形凸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开启摇臂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腰形通孔,
一侧设置有作用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腰形凸轴与腰形通孔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左前门中控锁,与传统结构相比:满足多种车型上
不同的功能需求,中控执行器与锁体为一体,具有结构紧凑,中控信号传递准确,同时避免
了线束和锁体的连接处存在接触不良,动作传递不准确,长时间使用后存在电气线束老化
等诸多问题,这样不但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时间;还因为该汽车锁的通用性强,功能多,
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体积小,安装维护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爆炸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棘爪三维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启摇臂三维图;
在图中:1.盒体、2.电机接线板分总成、3.内锁止摇臂 、4.接线板分总成、5.连接
柱 、6.外开摇臂、7.左锁止摇臂、8.左锁止摇臂导电片、9.锁芯座、10.内锁止摇臂固定座、
11.连接板、12.电机、13.棘轮轴、14.拨动块分总成、15.锁栓减震垫、16.棘轮缓冲块、17.棘
轮、18.锁体护罩、19.接线板座、20.大齿轮、21.内开连动板、22.外开连动板、23.电机蜗杆、
24.开启摇臂、25.盒盖、26.内开摇臂、27.内开摇臂轴、28.防误锁摇臂轴、 29.防误锁摇臂、
30.限位套、31.上盖板、32.锁栓限位垫、33.锁本体、34.棘爪限位垫、35.棘爪、36.下盖板、
37.减震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在附图中:一种左前门中控锁,包括下盖板36;所述的下盖板36上依次设置有锁本
体33,上盖板31,盒体1和盒盖25;所述的盒体1和盒盖25上设置有锁体护罩18;所述的下盖
板36上设置有棘轮17和棘爪35;所述的锁本体33一侧设置有锁栓减震垫15,棘轮缓冲块16
和棘爪限位垫34,另一侧设置有锁栓限位垫32;所述的上盖板31上设置有棘轮轴13和开启
摇臂24;所述的盒体1上设置有连接柱5、内锁止摇臂固定座10和锁芯座9;所述的连接柱5上
设置有外开摇臂6;所述的内锁止摇臂固定座10上设置有内锁止摇臂3;所述的锁芯座9上设
置有左锁止摇臂7和连接板11,一侧设置有接线板分总成4;所述的左锁止摇臂7上设置有左
锁止摇臂导电片8;所述的连接板11上设置有拨动块分总成14;所述的拨动块分总成14上设
置有减震套37;所述的拨动块分总成14和外开摇臂6与外开连动板22连接;所述的接线板分
总成4上设置有接线板座19和电机接线板分总成2;所述的电机接线板分总成2上设置有电
机12;所述的电机12上设置有电机蜗杆23;所述的电机蜗杆23和拨动块分总成14与大齿轮
20连接;所述的盒盖25上设有内开摇臂轴27和防误锁摇臂轴28;所述的内开摇臂轴27上设
置有内开摇臂26和内开连动板21;所述的防误锁摇臂轴28上设置有防误锁摇臂29;所述的
防误锁摇臂29上设置有限位套30。
所述的内开摇臂26和内开连动板21分别设置在盒盖25两侧;所述的内开连动板21
设置在防误锁摇臂29和限位套30底部。
所述的棘爪35包括本体轴35-1;所述的本体轴35-1侧壁上设置有对称的凸块35-
2,端部设置有腰形凸轴35-3。
所述的开启摇臂24包括底板24-1;所述的底板24-1上设置有腰形通孔24-2,一侧
设置有作用块24-3。
所述的腰形凸轴35-3与腰形通孔24-2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
1.锁扣环推动棘轮17旋转到一定角度,与棘爪35啮合,到达啮合位置后,车门锁
紧;打开时,外开拉线或拉杆带动外开摇臂6、外开连动板22、开启摇臂24,拨动棘爪35,使棘
爪35、棘轮17脱离啮合位置;内开拉线带动内开摇臂26、内开连动板21、外开连动板22、开启
摇臂24,拨动棘爪35,使棘爪35、棘轮17脱离啮合位置。
2.外开功能: 外开摇臂6带动外开连动板22作用于连接柱5,外开连动板22推动开
启摇臂24,开启摇臂24带动棘爪35从而打开门锁。
3.内开功能:内开摇臂26带动内开连动板21,内开连动板21带动外开连动板22,外
开连动板22推动开启摇臂24,开启摇臂24带动棘爪35从而打开门锁。
4.中控功能:电机接线板分总成2带动大齿轮20,大齿轮20带动拨动块分总成14,
拨动块分总成14带动外开连动板22与内锁止摇臂3,使外开连动板22与开启摇臂24错位,外
开失效,从而实现门锁的解闭锁功能。
5.防误锁功能:棘爪35带动开启摇臂24,开启摇臂24推动防误锁摇臂29作用于防
误锁摇臂轴28,防误锁摇臂29带动外开连动板22,外开连动板22带动拨动块分总成14,拨动
块分总成14带动内锁止摇臂3,使锁止打开,实现门锁的解闭锁功能。
6.一次开启功能:内开摇臂26带动内开连动板21,内开连动板21拉动防误锁摇臂
29,防误锁摇臂29带动外开连动板22,外开连动板22带动拨动块分总成14,拨动块分总成14
带动内锁止摇臂3,使锁止打开,同时内开连动板21推动外开连动板22,外开连动板22推动
开启摇臂24,开启摇臂24带动棘爪35从而打开门锁。
7.钥匙保险功能:锁芯座9带动左锁止摇臂7,左锁止摇臂7拨动连接板11,连接板
11带动拨动块分总成14,拨动块分总成14带动内锁止摇臂3,使锁止打开,实现门锁的解闭
锁功能。
8.内锁止功能:拉线带动内锁止摇臂3作用于内锁止摇臂固定座10,内锁止摇臂3
带动拨动块分总成14,拨动块分总成14带动外开连动板22,使外开连动板22与开启摇臂24
错位,门锁外开失效,从而实现门锁的解闭锁功能。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
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
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
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