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修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
背景技术
在油田修井作业中,经常需要将油管起出油井,然后卸开油管间的连接螺纹,再将
油管拉至地面。但是由于油水井中可能的杆柱断脱、油管砂堵、蜡堵等工况,当两根油管的
连接螺纹卸开后,滞留在油管中的油水会发生冒、喷、溅出的情况,油水一方面会喷溅到现
场作业工人身上,作业人员无法靠近,影响施工效率,并伤害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另
外一方面还会溅落到井口周围造成环境污染,浪费资源并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在修井作业中常采用的防溅保护装置有漏斗式废液
收集器和内置式油管放喷提装置。漏斗式废液收集器是将废液漏斗安装于井口,下端通过
管线连接套管或废液罐。卸开油管扣后,上提油管的同时,将油管快速推至废液漏斗上端,
实现废液收集。这种装置操作简单,但是防溅效果较差,且废液收集效率低。内置式油管防
喷提装置是在套管大四通内部设计喷提器,并设计专用提升工具,利用井封器内部空间,直
接将油水由封井器内部空间泄入井筒内,实现喷提油管油水不外泄的目的。这种装置防溅
效果好,但是操作复杂,影响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溅效果好、废液收集率高、且能提高
施工效率的简易、环保、安全型的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该防溅工具包括:两个大小相同的半圆柱形的壳体,
所述两个壳体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两个壳体
的另一侧的卡扣;所述两个壳体的内部分别具有半圆柱形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
述壳体之间具有壳体侧壁;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和外部的半
圆柱形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径;粘附在所述第二腔室
的内壁和所述壳体侧壁上的胶垫,以及,设置在所述其中一个壳体的第一腔室的下端的、用
于与外部连通的排污口。
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两个把手。
优选地,在所述两个半圆柱形的壳体之间设置有三个所述合页。
优选地,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三个所述卡扣。
优选地,所述半圆柱形的壳体的长度为600mm,直径为160mm。
优选地,所述半圆柱形的第一腔室的长度为520mm,直径为130mm。
优选地,所述半圆柱形的第二腔室的长度为40mm,直径为98mm。
优选地,所述胶垫的厚度为5mm。
优选地,所述排污口的直径为60mm。
优选地,所述排污口的圆心位于距离第一腔室的下端的40mm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防溅效果好、废液
收集率高、且能提高施工效率的简易、环保、安全型的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具体地,在卸
掉上、下油管之间的油管扣后,通过将该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锁紧至两根油管的连接位
置处,该防溅工具分别与上、下油管形成密封连接,且在上、下油管的连接处形成防溅盒(第
一腔室),然后上提上油管,当上油管从下油管脱离时,上油管内的废液先被收纳到防溅盒
中,然后通过该防溅工具下端的排污口经软管排放至回收罐,至回收罐再无废液排出时,再
进行正常起管,重复以上步骤,即可防止油管内废液冒、喷、溅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动锁
紧防溅工具能完全满足修井作业过程中起升油管安全、环保的工艺要求,防溅效果好、废液
收集率高,且使用方便,能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动锁紧防溅工具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动锁紧防溅工具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壳体;
2、合页;
3、第一腔室;
4、第二腔室;
5、壳体侧壁;
6、胶垫;
7、卡扣;
8、排污口;
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
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如图1和图3所示,图1为该手动锁紧
防溅工具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该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包括:两个
大小相同的半圆柱形的壳体1,两个壳体1的一侧通过合页2连接;在壳体1的外壁上还设置
有用于连接两个壳体1的另一侧的卡扣7(该手动锁紧防溅工具通过卡扣7连接后如图2所
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动锁紧防溅工具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两个壳体1的内部
分别具有半圆柱形的第一腔室3;第一腔室3和壳体1之间具有壳体侧壁5;在第一腔室3的
上、下两端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3和外部的半圆柱形的第二腔室4;第二腔室4的内径小于第
一腔室3的内径;粘附在第二腔室4的内壁和壳体侧壁5上的胶垫6,以及设置在其中一个壳
体1的第一腔室3的下端的、用于与外部连通的排污口8。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该手动锁紧防溅工具能够完全密封且便于锁紧操作,分
别在第一腔室3和壳体1之间的一侧的壳体侧壁5上粘附上胶垫6,即在在锁紧状态时,壳体
侧壁5之间分别具有胶垫6(如图3所示)。且在排污口8处连接有软管(图中未示出),油管中
的废液可通过排污口8从软管排放至回收罐。具体在实际修井作业中,起出油管,当上、下油
管连接处的油管扣被卸开后,将该手动锁紧防溅工具放置在上、下油管的连接位置处,并通
过卡扣7将该手动锁紧防溅工具锁紧至上下油管的连接处。由于第二腔室4的内壁和壳体侧
壁5上具有胶垫6,且第二腔室4具有与上下油管对应密封的内径,当该手动锁紧防溅工具处
于锁紧状态时,位于第一腔室3的上、下两端的第二腔室4分别与上、下油管的外壁形成密封
连接,且第一腔室3在上、下油管的连接部处形成密闭的防溅盒,然后司钻缓慢上提上油管,
当上油管从下油管脱离时,上油管内的废液先被收纳到防溅盒(第一腔室3)中,然后通过该
防溅工具下端的排污口8经软管排放至外部(比如回收罐等容器中),至回收罐再无废液排
出时,再进行正常起管,重复以上步骤,即可防止油管内废液冒、喷、溅出。本实用新型提供
的手动锁紧防溅工具能完全满足修井作业过程中起升油管安全、环保的工艺要求,防溅效
果好、废液收集率高,且使用方便,能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
在上述的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中,在壳体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两个把手9,以方
便技术人员将该防溅工具抬至上下油管的连接处,进而进行锁紧该防溅装置至上下油管
上。
在上述的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中,为了实现该防溅工具在油管各处的密封以及
该防溅工具自身的密封,在两个半圆柱形的壳体1的上、中、下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合页2,合
页2的数量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
在上述的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中,为了能够锁紧该防溅工具,实现该防溅工具
在油管各处的密封以及该防溅工具自身的密封,在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扣7,卡扣7的数
量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
在上述的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中,对壳体1的长度和直径没有特殊要求,能够覆
盖上下油管的连接处,且能够与上下油管密封连接即可,例如可设置半圆柱形的壳体1的长
度为600mm,直径为160mm。
在上述的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中,第一腔室3在长度方向上能覆盖上下油管的
连接处,且第一腔室3的直径大于油管的直径,例如可设置半圆柱形的第一腔室3的长度为
520mm,直径为130mm。
在上述的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中,第二腔室4的内壁上粘附有胶垫6,第二腔室4
的内径需等于或者略小于油管外径,以保证粘附上胶垫6并锁紧该防溅工具时,第二腔室4
能与上下油管实现密封,例如可设置半圆柱形的第二腔室4的长度为40mm,直径为98mm。
在上述的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中,胶垫6为具有较强伸缩性的胶皮芯,对胶垫6
的厚度没有严格要求,能够实现良好密封即可,例如可设置胶垫6的厚度为5mm。
在上述的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中,对排污口8的大小和形状没有严格要求,例
如,排污口8可以为具有内螺纹的圆形孔,用于与软管连接,以方便把废液排出,排污口8的
直径可以设置为60mm。
在上述的油管手动锁紧防溅工具中,排污口8设置在第一腔室3的下端,具体位置
没有严格限定,例如,排污口8的圆心可设置位于距离第一腔室3的下端的40mm处,以方便排
出废液。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
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