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665207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88066.5

申请日:

2015.02.26

公开号:

CN104709974A

公开日:

2015.06.1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2F 1/461申请公布日:201506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1/461申请日:20150226|||公开

IPC分类号:

C02F1/461

主分类号:

C02F1/461

申请人:

罗民雄; 黎明

发明人:

罗民雄; 黎明

地址:

51805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世界花园海华居5栋6A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其特征是:包括装水容器、安放在装水容器内的无膜电解电极组件1与2、可控电解电源;原水进入容器内,分别在电解电极组件1、2的阴阳电极间隙中被电解;可控电解电源给电解电极组件1、2供电,电解电极组件其一可改变电解水的酸碱性,电解电极组件其二可改变电解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两组电解电极组件共同实现对电解水性能的综合控制;电解电极组件1、2与可控电解电源,既可采取可控电解电源输出两组电压对电解电极组件1、2分别供电的方式,或者采用可控电解电源输出一组电解电压对电解电极组件1、2串联供电的方式,实现对电解水性能的综合控制,前者控制灵活性较后者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其特征是:包括装水容器、、安放在装水容器内的无膜电解电极组件1与2、可控电解电源;原水进入容器内,分别在电解电极组件1、2的阴阳电极间隙中被电解;可控电解电源给电解电极组件1、2供电,电解电极组件其一可改变电解水的酸碱性,电解电极组件其二可改变电解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两组电解电极组件共同实现对电解水性能的综合控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电解电极组件1、2与可控电解电源,可采取可控电解电源输出两组电压对电解电极组件1、2分别供电的方式,两组电解电极组件共同实现对电解水性能的综合控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电解电极组件1、2与可控电解电源,可将两组电解电极组件的阴阳电极作适当串联连接,采用可控电解电源输出一组电解电压对电解电极组件1、2串联供电的方式,两组电解电极组件共同实现对电解水性能的综合控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装水容器,可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原水从进水口进入容器内,经电解电极组件电解;电解水从电解槽出水口流出。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电解电极组件,其不同极性电极之间所留间隙的间距按合理较小化原则设计,间隙距离在小于5mm、大于0mm之间,以利于强化水中杂质与水分子的电解;在电解电极组件所占一定空间内,不同极性电极之间间隙的面积按合理较大化原则设计,使得水中较多杂质及水分子能在电极间隙中较多次反复被电解;电解电极组件及其安装工艺条件的特征是:在电解水过程中,水在不同极性电极间隙中能较顺利流动,使不同极性电极间隙中被电解的水得以更换,并使较多杂质与水分子被不同极性电极较多次反复电解,增加杂质与水分子被不同极性电极电解的几率与数量,从而提高水的电解效率。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电解电极组件,必要时,电解电极组件不同极性电极之间的间距可以小至1mm或更小,以较利于在一定电解功率与一定电解电极组件结构下,强化水中杂质与水分子的电解,提高水电解的效率,并能有效电解纯净水与蒸馏水等低电导率水。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电解电极组件,电极间隙两端口位置外部留有一定空间,使得水在被电解的过程中产生流动时,水能在不同极性电1极间隙中较顺利流动,提高水电解的效率。

8.  根据权利要求1与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电解电极组件,其所在容器的出水通道设计得比进水通道狭窄一些,以适当减缓流进电解电极间隙的水的流速,使较多杂质与水分子被不同极性电极间电流较多次反复电解,增加杂质与水分子被不同极性电极电解的几率与数量,提高水电解的效率。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电解电极组件,在包裹电解电极组件的电解槽壁材质与形状适合作电极的情况下,可将其适当连接作为电解电极,增加电解电极间隙面积,提高水的电解效率。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电解电极组件,由两个不同极性的电极构成,电极之一为筒孔形状,筒状电极数目为N个,N等于或大于1,筒壁可无缺口或有缺口,各筒孔电极的位置为机械固定并相互电连接;电极之二为柱状,各个柱位置为机械固定并相互电连接,柱状电极的柱数目为M个,M等于或大于1;柱为空心或实心、可无缺口或有缺口;筒状电极与柱状电极的高度不限,据所需选择;筒状电极与柱状电极对应插接,即柱状电极各柱插入各对应筒孔中,对插的柱电极表面与筒孔电极相对表面之间留有对水作电解的间隙;在电解工作过程中,电极间隙内的水可以流动;电极间隙两个端口位置的外部留有一定空间,以便水在被电解的过程中,能在电极间隙中流动。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属于无膜电解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解水技术可分为有膜电解与无膜电解两大类别,有膜电解水技术是已有80多年历史的成熟技术,隔离膜将电解水分成酸性水与碱性水两个区域,两种水各有用途,如:偏碱性以及氧化还原电位为负值、富含氢的还原水(简称“负氢水”)适宜饮用,帮助人体抗氧化、增体能、利代谢,促进人类健康;而强酸性、高正电位水可以消毒杀菌。但是,有膜电解水技术显而易见的缺点是:当人们只需要碱性或酸性一种水时,会浪费不需要的酸性或碱性水;而且难以产生酸性负电位富含氢的水以及难以产生“中性”电解水(本文特指与原水酸碱性没有显著改变的电解水)等。近年兴起的无膜电解水技术具有克服有膜电解水上述缺陷的独特优势,是电解水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控制电解水的碱性与氧化还原电位ORP值等指标方面,有隔离膜电解水技术迄今未见较好的解决方案,其产生的碱性电解水存在碱性与ORP负值同高同低的固有特性,而其产生的酸性电解水存在酸性与ORP正值同高同低的固有特性,难以实现性能指标分别调节控制;无膜电解水技术在这一方面也未见较好的技术方案问世。申请人经多年研究,在创新电解水原理与方法基础上,发明了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性能优越,简单易行,既可以产生碱性与中性负电位富含氢的饮用还原水,又可以产生酸性负电位富含氢的美容护肤还原水,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是为了人们可以便利地制作具有不同酸碱度及不同氧化还原电位的电解水而设计。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无膜电解水技术装置一般可有产生中性(不改变PH值)、碱性、酸性电解水三种功能的技术方案,而所制电解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值也各有不同。经试验发现:一般而言,将主要制作酸性水与主要制作负电位中性水的两种无膜电解水装置组合使用,可以通过综合控制而制作出基本上不改变原水PH值或中性或碱性或酸性电解水。
另外,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采用申请人发现与发明的电解水新原理与新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电解水效率与电解水指标,对于提高酸碱性电解水控制指标及其实用性有很大意义。从专业角度而言,水电解效率(或称电解水效率),一般可以定义为:在电解一定量的水以及电解一定时间情况下,所制成的电解水某种代表性指标(例如电解还原水的ORP负值或含氢量数值)与所耗电量之比。换言之,某种电解方法或电解装置,电解同样水量达到同一电解水指标所耗电能越小,该装置电解水效率就越高。申请人发现与发明的电解水新原理与新方法揭示了提高电解水效率的途径。申请人提出的电解水新原理如下:电解水过程,首先是电解水中杂质产生活跃电子形成电流将电能量转换为水分子的分解能量的过程,使得较多水分子获得较大电能而分解是取得较高电解效率的基础,但获得较高电解效率还需要具备另外的重要条件;因为,电解过程同时还是:杂质被电解所释放的各种离子尤其活跃电子与水分子分解产生的各种氢氧离子、离子根发生理化作用的过程,第一,若较多杂质被电解,其释放的电子、离子较多,其与氢氧离子组合的几率就较高,电解水指标可能较高,电解效率也就较高;第二,若客观条件使得杂质被电解释放的电子离子与氢氧离子组合的几率较高,电解水指标可能较高,电解效率也就较高。例如电解还原水的较高ORP负值与含氢量(申请人统称为“负氢”指标),需要较多的活跃电子参与,因此,水中杂质被电解而释放较多电子及其与氢离子组合的几率较高,是提高负氢指标与电解效率的两个重要条件。
申请人的电解水新原理揭示:提高电解制作还原水效率要采取双管齐下的工艺方法,既要强化水中杂质的电解,又要提高杂质电解释放的电子与氢结合为负氢的几率。申请人研究发现:一是适当减小阴阳电极电解间隙之间的距离,二是适当扩大阴阳电极电解间隙的面积,三是适当保持在电解水过程阴阳电极间隙中水进出的流动性,这三个工艺技术条件的协调实现,可以较好地兼顾强化杂质电解并提高还原指标的功效,从而显著提高电解水效率。本发明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使用较高效率的无膜电解水技术可以获得更为实用的性能。采用申请人发明的电解水新方法是提高装置效率与性能及性价比的较好选择。
本发明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其特征是:包括装水容器、、安放在装水容器内的无膜电解电极组件1与2、可控电解电源;原水进入容器内,分别在电解电极组件1、2的阴阳电极间隙中被电解;可控电解电源给电解电极组件1、2供电,电解电极组件其一可改变电解水的酸碱性,电解电极组件其二可改变电解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两组电解电极组件共同实现对电解水性能的综合控制。
本发明内容之二:所述电解电极组件1、2与可控电解电源,可采取可控电解电源输出两组电压对电解电极组件1、2分别供电的方式,两组电解电极组件共同实现对电解水性能的综合控制。
本发明内容之三:所述电解电极组件1、2与可控电解电源,可将两组电解电极组件的阴阳电极作适当串联连接,采用可控电解电源输出一组电解电压对电解电极组件1、2串联供电的方式,两组电解电极组件共同实现对电解水性能的综合控制。
本发明内容之四:所述装水容器,可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原水从进水口进入容器内,经电解电极组件电解;电解水从电解槽出水口流出。
本发明内容之五:所述电解电极组件,其不同极性电极之间所留间隙的间距按合理较小化原则设计,间隙距离在小于5mm、大于0mm之间,以利于强化水中杂质与水分子的电解;在电解电极组件所占一定空间内,不同极性电极之间间隙的面积按合理较大化原则设计,使得水中较多杂质及水分子能在电极间隙中较多次反复被电解;电解电极组件及其安装工艺条件的特征是:在电解水过程中,水在不同极性电极间隙中能较顺利流动,使不同极性电极间隙中被电解的水得以更换,并使较多杂质与水分子被不同极性电极较多次反复电解,增加杂质与水分子被不同极性电极电解的几率与数量,从而提高水的电解效率。
本发明内容之六:所述电解电极组件,必要时,电解电极组件不同极性电极之间的间距可以小至1mm或更小,以较利于在一定电解功率与一定电解电极组件结构下,强化水中杂质与水分子的电解,提高水电解的效率,并能有效电解纯净水与蒸馏水等低电导率水。
本发明内容之七:所述电解电极组件,电极间隙两端口位置外部留有一定空间,使得水在被电解的过程中产生流动时,水能在不同极性电极间隙中较顺利流动,提高水电解的效率。
本发明内容之八:所述电解电极组件,其所在容器的出水通道设计得比进水通道狭窄一些,以适当减缓流进电解电极间隙的水的流速,使较多杂质与水分子被不同极性电极间电流较多次反复电解,增加杂质与水分子被不同极性电极电解的几率与数量,提高水电解的效率。
本发明内容之九:所述电解电极组件,在包裹电解电极组件的电解槽壁材质与形状适合作电极的情况下,可将其适当连接作为电解电极,增加电解电极间隙面积,提高水的电解效率。
本发明内容之十:所述电解电极组件,由两个不同极性的电极构成,电极之一为筒孔形状,筒状电极数目为N个,N等于或大于1,筒壁可无缺口或有缺口,各筒孔电极的位置为机械固定并相互电连接;电极之二为柱状,各个柱位置为机械固定并相互电连接,柱状电极的柱数目为M个,M等于或大于1;柱为空心或实心、可无缺口或有缺口;筒状电极与柱状电极的高度不限,据所需选择;筒状电极与柱状电极对应插接,即柱状电极各柱插入各对应筒孔中,对插的柱电极表面与筒孔电极相对表面之间留有对水作电解的间隙;在电解工作过程中,电极间隙内的水可以流动;电极间隙两个端口位置的外部留有一定空间,以便水在被电解的过程中,能在电极间隙中流动。
基本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其特征是:包括装水容器、、安放在装水容器内的无膜电解电极组件1与2、可控电解电源;原水进入容器内,分别在电解电极组件1、2的阴阳电极间隙中被电解;可控电解电源给电解电极组件1、2供电,电解电极组件其一可改变电解水的酸碱性,电解电极组件其二可改变电解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两组电解电极组件共同实现对电解水性能的综合控制。
具体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电解电极组件1、2与可控电解电源,可采取可控电解电源输出两组电压对电解电极组件1、2分别供电的方式,两组电解电极组件共同实现对电解水性能的综合控制。
具体技术方案之二:所述电解电极组件1、2与可控电解电源,可将两组电解电极组件的阴阳电极作适当串联连接,采用可控电解电源输出一组电解电压对电解电极组件1、2串联供电的方式,两组电解电极组件共同实现对电解水性能的综合控制。
具体技术方案之三:所述装水容器,可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原水从进水口进入容器内,经电解电极组件电解;电解水从电解槽出水口流出。
具体技术方案之四:所述电解电极组件,其不同极性电极之间所留间隙的间距按合理较小化原则设计,间隙距离在小于5mm、大于0mm之间,以利于强化水中杂质与水分子的电解;在电解电极组件所占一定空间内,不同极性电极之间间隙的面积按合理较大化原则设计,使得水中较多杂质及水分子能在电极间隙中较多次反复被电解;电解电极组件及其安装工艺条件的特征是:在电解水过程中,水在不同极性电极间隙中能较顺利流动,使不同极性电极间隙中被电解的水得以更换,并使较多杂质与水分子被不同极性电极较多次反复电解,增加杂质与水分子被不同极性电极电解的几率与数量,从而提高水的电解效率。
具体技术方案之五:所述电解电极组件,必要时,电解电极组件不同极性电极之间的间距可以小至1mm或更小,以较利于在一定电解功率与一定电解电极组件结构下,强化水中杂质与水分子的电解,提高水电解的效率,并能有效电解纯净水与蒸馏水等低电导率水。
具体技术方案之六:所述电解电极组件,电极间隙两端口位置外部留有一定空间,使得水在被电解的过程中产生流动时,水能在不同极性电极间隙中较顺利流动,提高水电解的效率。
具体技术方案之七:所述电解电极组件,其所在容器的出水通道设计得比进水通道狭窄一些,以适当减缓流进电解电极间隙的水的流速,使较多杂质与水分子被不同极性电极间电流较多次反复电解,增加杂质与水分子被不同极性电极电解的几率与数量,提高水电解的效率。
具体技术方案之八:所述电解电极组件,在包裹电解电极组件的电解槽壁材质与形状适合作电极的情况下,可将其适当连接作为电解电极,增加电解电极间隙面积,提高水的电解效率。
具体技术方案之九:所述电解电极组件,由两个不同极性的电极构成,电极之一为筒孔形状,筒状电极数目为N个,N等于或大于1,筒壁可无缺口或有缺口,各筒孔电极的位置为机械固定并相互电连接;电极之二为柱状,各个柱位置为机械固定并相互电连接,柱状电极的柱数目为M个,M等于或大于1;柱为空心或实心、可无缺口或有缺口;筒状电极与柱状电极的高度不限,据所需选择;筒状电极与柱状电极对应插接,即柱状电极各柱插入各对应筒孔中,对插的柱电极表面与筒孔电极相对表面之间留有对水作电解的间隙;在电解工作过程中,电极间隙内的水可以流动;电极间隙两个端口位置的外部留有一定空间,以便水在被电解的过程中,能在电极间隙中流动。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释。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1附图1阐述实施例基本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实施例1
如图1,本发明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为电解自然静止水的实例,包括电解水容器、有两组电源输出的可控电解电源9、可分别供电的两组无膜电解电极组件8与28,从图1中可见8与28结构形状相似,故有关电解电极组件8内部结构及原理的描述均适用于28,电解水容器有进水口5,10内安装电极组件8与28,原水从进水口5放入电解水容器内;可控电解电源9的两组输出电源分别通过导线6与7、26与27给电极组件8、28供电,其中一组电解电极组件(8或28)可改变电解水的酸碱性,另一组电解电极组件(28或8)可改变电解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实现对电解水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电位等电解水指标的控制。
本实施例1电解电极组件8的特征为:组件由两个不同极性电极1、2构成,电极1为筒孔状(下文简称孔状),图中示意画出3个孔,各个孔位置为机械固定、孔壁相互电连接形成电极1,通过导线7接通电解电源9;电极2为柱状,图中示意画出3个柱,各个柱位置为机械固定并相互电连接形成电极2,通过导线6接通电解电源9;1与2可对应插接,即柱状电极2的柱可插入孔状电极1的对应孔中,柱表面与孔表面之间留有电解间隙3,该间隙呈管状,图1中示意性画出了3个柱状电极与3个孔状电极构成的3个间隙3,间隙间距可视需要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例如小于5mm至大于0mm的范围;必要时,间隙3的间距可取较小值即合理较小化,如小于1mm至大于0mm的范围,可强化水及其中杂质的电解效果,这在装置需要电解电导率低的纯净水、蒸馏水等原水时,可以获得较高的电解水效率与指标;在电极间隙距离一定情况下,杂质与水分子被电解的几率及数量与间隙面积成正比,因此间隙3面积合理较大化可提高电解效率;图1中,组件8电解槽壁为适合做电解电极使用的材料,经由导线7连接到电解电源成为电极2的一部分,与电极1构成电解间隙4,加强装置电解效果;电解电极组件28与8类同,电极电解间隙24与4作用也类同,不赘言。
图1中,11与12、25与29分别为电极组件8或28的底部、上部空间,具有使各个电极间隙中水能畅顺流动的作用,在电解水过程中,间隙中的水分子被电解分解后,会产生氢、氧气泡沿着间隙向上飘逸,从而带动间隙3(或23)中水向上流动,从间隙3(或23)上部端口流出,引起水从间隙3(或23)下开口处即空间11(或24)源源流入电极间隙3(或23)中,容器中其他空间的水会流到11补充;水在间隙3(或23)流动的过程中,水 杂质与水分子会在间隙3(或23)中被电解电流反复电解;显然,若11、12或25、29过于狭窄,可能影响水在电极间隙3(或23)中的流动性,会降低水的电解效率。
综上所述,可见:间隙3(或23)合理选择较小的间距与较大面积并满足间隙3(或23)中水有一定流通性,这三个方面协调兼顾的工艺技术方案可以显著提高电解效率。
表1:实施例1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所制电解水的实测数据

从表1可见,酸碱性PH值为7.2、氧化还原电位ORP为+378mv的无氢原水,经本发明方法实施例1电解1分钟,制作成为弱酸性的、高负电位、高氢含量的电解水,是可以作为美容护肤沐浴使用的高品质用水。
表2为实施例1装置改变表1两组电解电极组件电流强度后所制电解水的实测数据。
表2:实施例1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所制电解水实测数据

可见:改变两电极组件的电解电流(或电解电压、电解功率),所制电解水的酸碱性会发生显著改变,PH值从原水的7.0中性改变为电解水的8.1弱碱性,ORP与氢含量也发生显著改变,成为弱酸性的、负电位与氢含量均较高的电解水,可作为抗氧化抗衰老的高品质饮用水。显然,还可以通过改变两电极组件的功能性能,实现对电解水酸碱性及其他电解水指标的控制。
实施例2
如图2,本发明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为电解外力驱动的流水的实例,包括电解槽10、有两组电源输出的可控电解电源9、可分别供电的两组无膜电解电极组件8与28,从图中可见8与28结构形状相似,故有关电解电极组件8内部结构及原理的描述均适用于28,电解槽10有进水口13与出水口5,10安装有电解电极组件8与28;原水从进水口13进入电解槽10内空间11,原水先通过电解电极组件8的电极间隙3被电解,然后进入电极组件28的电极间隙23被电解;可控电解电源9的两组输出电源分别通过导线6与7、26与27给电极组件8、28供电,其中一组电解电极组件(8或28)可改变电解水的酸碱性,另一组电解电极组件(28或8)可改变电解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实现对电解水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电位等电解水指标的控制;电解水从电解槽的出水口5流出。
本实施例2电解电极组件8与28的特征与实施例1类同,不赘言。本实施例2装置与电解自然静止水的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应用于电解从容器进水口13流入、从出水口5流出的流动水,一般而言,若间隙3端口外的空间11、12或25、29足够开阔,就容易满足水在间隙中的流通性,值得注意的倒是可能导致电解水效率降低的另一方面问题:若流入电解槽的流水流速过快,水流过电极间隙的流速也会过快,可能会降低电解效率,因此,当装置应用于电解流速过快的流水时,可在满足装置流量需求基础上,采取适当减缓电解槽中水流流速的设计,较简方案是将电解槽10的出水口5设计得比进水口13适当狭窄一些,使得水通过电解槽的流速有所减缓,这样进入电极间隙的水流流速自然会随之适当减缓,使得水在间隙中电解的时间有所延长,从而加强水的电解效果。
表3:实施例2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所制电解水实测数据

注:8、28两组电解电极组件电解电流均为0.8A。
从表3可见,酸碱性PH值为7.5、氧化还原电位ORP为+421mv的无氢原水,经本发明方法实施例1装置制作成为弱酸性的、负电位与氢含量均较高的电解水,可作为美容 护肤洗澡的高品质用水。
表4为实施例1装置在改变了表1中两组电解电极组件分别通电的强度后所制电解水的实测数据。
表4:实施例1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电解水实测数据

可见:改变两电极组件的电解电流(或电解电压、电解功率),所制电解水的酸碱性会发生显著改变,PH值从原水的7.2改变为电解水的7.8弱碱性,ORP与氢含量也发生显著改变,成为弱碱性、高负电位与高含氢量的电解水,可作为抗氧化抗衰老的高品质饮用水。显然,还可以通过改变两电极组件的功能性能,实现对电解水酸碱性及其他电解水指标的控制。
实施例1、2实验装置检测结果充分证明:本发明一种可控制电解水酸碱性的无膜电解水新工艺方法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是对无膜电解水技术的创新发明,对于无膜电解水技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例3
如图3,本发明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的一种简化控制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无膜电解电极组件8与28与电解电源9的连接方式不同,从图中可见8与28不同极性电极串联连接后与电解电源9一组输出电压的两个端口连接,具体描述如下:9的电压输出端口之一通过导线6连接到8的孔状电极1,经过1与柱状电极2的间隙3中的水(8的电解负载)通到柱状电极2,再经由与柱状电极2连接的导线7与26连接到电解电极组件28的柱状电极22,通过22与孔状电极21的间隙23中的水(28的电解负载)连接到孔状电极21,再通过导线27与6连接到9的电压输出端口之二。可见,与实施例1、2不同是:9仅输出一组电解电压,给串联电解电极负载8与28供电;因此本实施例控制电解水性能与实施例1、2有所不同,是在相同电 流下的控制下,通过电解电极组件1、2的特性以及电压等控制电解水性能,控制手段与灵活性比实施例1、2要少。
表5:实施例3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所制电解水实测数据

从表1可见,酸碱性PH值为7.2、氧化还原电位ORP为+378mv的无氢原水,经本发明方法实施例1电解1分钟制作成为弱酸性的、高负电位、高氢含量的电解水,是可以作为美容护肤沐浴使用的高品质用水。
实施例4
如图4,本发明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的实验装置,与与实施例3电解容器中自然静止水的不同之处,是容器10增加了进水口13,5为出水口,装置可用于电解流动水,原水从容器进水口13流入、电解水从出水口5流出。本实施例对于流入容器的流水流速过快可能会降低电解效率的问题,可采取与实施例2所述减缓通过电解电极组件的水流流速设计方案,加强水的电解效果。
表6:实施例2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所制电解水的实测数据

从表6可见,酸碱性PH值为7.5、氧化还原电位ORP为+421mv的无氢原水,经本发明方法实施例1装置制作成为弱酸性的、负电位与氢含量均较高的电解水,可作为美容护肤洗澡的高品质用水。
本发明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的电解电极组件并不限于使用实施例1-4所采用的具体装置结构,原则上可以使用任何种类实现本发明基本方法的无膜电解水装置结构。

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采用两组电解电极组件控制电解水性能的新方法,其特征是:包括装水容器、安放在装水容器内的无膜电解电极组件1与2、可控电解电源;原水进入容器内,分别在电解电极组件1、2的阴阳电极间隙中被电解;可控电解电源给电解电极组件1、2供电,电解电极组件其一可改变电解水的酸碱性,电解电极组件其二可改变电解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两组电解电极组件共同实现对电解水性能的综合控制;电解电极组件1、2与可控电解电源,既可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