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把手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门零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门把手
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普通的机械门锁已经满足不了一些高端车型的需求,电动
车门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之匹配的把手就需要集成信号开关。而现有技术中的汽车门
把手结构,车门开启灵敏度不足,从而影响车门开启性能,无法满足客户要求。与此同时,现
有的汽车门把手结构,是微动开关,需要将把手拉到最后才能开门,性能质量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有效提高汽
车车门开启灵敏度,确保汽车车门开启性能可靠的汽车门把手结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门把手结构,所述的汽车门把手结构包括底座、手柄,手柄
一端与底座活动连接,手柄另一端抵靠在底座上,所述的汽车门把手结构上设置磁性接近
开关,磁性接近开关包括磁钢、干簧管,所述的底座上设置开孔,手柄上设置能够穿过开孔
的安装块,磁钢安装在安装块上,干簧管安装在靠近磁钢位置的底座上,手柄向外拉动而打
开汽车门把手时,磁钢设置为能够与干簧管逐渐靠近的结构。
所述的干簧管安装在底座的底座下端部位置,手柄未向外拉动打开汽车门把手
时,干簧管设置为位于磁钢的磁场范围以外的位置的结构。
所述的手柄向外拉动打开汽车门把手时,干簧管设置为逐渐向磁钢的磁场范围以
内的位置靠近,直到位于磁钢的磁场范围以内的位置的结构。
所述的干簧管与汽车门锁连接,干簧管位于磁钢的磁场范围以内的位置时,干簧
管设置为能够向汽车门锁发出信号,控制汽车门锁打开的结构。
所述的安装块包括本体部和安装部,本体部与安装部为L形的结构,本体部与手柄
固定连接,磁钢安装在安装部上。
所述的手柄向外拉动到手柄行程三分之二位置时,干簧管设置为位于磁钢磁场范
围以内位置的结构,干簧管设置为能够控制汽车门锁打开的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门把手结构,通过磁性接近开关的磁钢和干簧管的设置,
当汽车门把手结构的手柄未向外拉动打开汽车车门时,手柄一端与底座活动连接,手柄另
一端抵靠在底座上,这时,干簧管处于磁钢的磁场范围之外,干簧管与汽车门锁之间处于断
开状态(干簧管与门锁不直接相连,磁钢靠近干簧管,干簧管接通,向整车控制部件发送开
门信号,整车控制部件控制门锁打开;干簧管断开时,干簧管无信号输出);当汽车门把手结
构的手柄向外拉动打开汽车车门时,手柄原来与底座活动连接的一端相对于底座转动,手
柄原本抵靠在底座上的另一端离开底座,手柄的移动带动安装块移动,改变磁钢与干簧管
之间的距离,磁钢与干簧管逐渐靠近,直到干簧管处于磁钢的磁场范围之内,这时,干簧管
与汽车门锁之间处于连通状态(干簧管与门锁不直接相连,磁钢靠近干簧管,干簧管接通,
向整车控制部件发送开门信号,整车控制部件控制门锁打开;干簧管断开时,干簧管无信号
输出),汽车门锁打开。上述结构,通过干簧管与磁钢之间的接近和远离控制汽车门锁打开,
使得汽车门锁的控制不仅感应灵敏,而且控制可靠。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把手结构,结构简
单,制作成本低,能够有效提高汽车车门开启灵敏度,确保汽车车门开启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门把手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门把手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门把手结构的接近开关的干簧管位于磁钢的磁场范
围以外(即磁钢远离干簧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门把手结构的接近开关的干簧管位于磁钢的磁场范
围以内(即磁钢接近干簧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为:1、底座;2、手柄;3、磁性接近开关;4、磁钢;5、干簧管;6、开孔;7、安
装块;8、本体部;9、安装部;10、底座下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
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
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门把手结构,所述的汽车门把手结
构包括底座1、手柄2,手柄2一端与底座1活动连接,手柄2另一端抵靠在底座1上,所述的汽
车门把手结构上设置磁性接近开关3,磁性接近开关3包括磁钢4、干簧管5,所述的底座1上
设置开孔6,手柄2上设置能够穿过开孔6的安装块7,磁钢4安装在安装块7上,干簧管5安装
在靠近磁钢4位置的底座1上,手柄2向外拉动而打开汽车门把手时,磁钢4设置为能够与干
簧管5逐渐靠近的结构。上述结构设置,通过磁性接近开关的磁钢和干簧管的设置,当汽车
门把手结构的手柄未向外拉动打开汽车车门时,手柄2一端与底座1活动连接,手柄2另一端
抵靠在底座1上,这时,干簧管处于磁钢的磁场范围之外,干簧管与汽车门锁之间处于断开
状态;当汽车门把手结构的手柄向外拉动打开汽车车门时,手柄2原来与底座活动连接的一
端相对于底座1转动,手柄2原本抵靠在底座上的另一端离开底座,手柄的移动带动安装块
移动,这时,磁钢4与干簧管5逐渐靠近,直到干簧管处于磁钢的磁场范围之内,这时,干簧管
与汽车门锁之间处于连通状态,汽车门锁打开。上述结构,通过干簧管与磁钢之间的接近和
远离控制汽车门锁打开,使得汽车门锁的控制不仅感应灵敏,而且控制性能可靠。本实用新
型的汽车门把手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有效提高汽车车门开启灵敏度,确保汽车车
门开启性能可靠。
所述的干簧管5安装在底座1的底座下端部10位置,手柄2未向外拉动打开汽车门
把手时,干簧管5设置为位于磁钢4的磁场范围以外的位置的结构。这样,汽车车门锁紧车门
时,干簧管位于磁钢的磁场范围之外,这时干簧管不会收到磁钢的磁场信号,干簧管不会向
汽车门锁反馈信号,汽车车门不会打开。
所述的手柄2向外拉动打开汽车门把手时,干簧管5设置为逐渐向磁钢4的磁场范
围以内的位置靠近,直到位于磁钢4的磁场范围以内的位置的结构。这样,汽车车门打开车
门时,干簧管位于磁钢的磁场范围之内,这时干簧管会收到磁钢的磁场信号,干簧管及时向
汽车门锁反馈信号,汽车车门及时打开。
所述的干簧管5与汽车门锁连接,干簧管5位于磁钢4的磁场范围以内的位置时,干
簧管5设置为能够向汽车门锁发出信号,控制汽车门锁打开的结构。
所述的安装块7包括本体部8和安装部9,本体部8与安装部9为L形的结构,本体部8
与手柄2固定连接,磁钢4安装在安装部9上。本体部8与安装部9为一体式结构。这样的结构
设置,实现了磁钢与安装块的安装部的可靠连接,并且安装部与手柄连接,这样,当手柄打
开时,手柄带动安装块移动,带动磁钢改变与干簧管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对门锁的开闭控
制操作。
所述的手柄2向外拉动到手柄2行程三分之二位置时,干簧管5设置为位于磁钢4磁
场范围以内位置的结构,干簧管5设置为能够控制汽车门锁打开的结构。上述结构设置,可
以通过调整干簧管的灵敏度和磁钢的磁场强度,来保证干簧管发出汽车门锁开锁信号时,
手柄刚好位于手柄向外拉动的总行程的三分之二处,这样,使得汽车车门开启符合习惯,提
高开启性能,满足客户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门把手结构,通过磁性接近开关的磁钢和干簧管的设置,
当汽车门把手结构的手柄未向外拉动打开汽车车门时,手柄一端与底座活动连接,手柄另
一端抵靠在底座上,这时,干簧管处于磁钢的磁场范围之外,干簧管与汽车门锁之间处于断
开状态(干簧管与门锁不直接相连,磁钢靠近干簧管,干簧管接通,向整车控制部件发送开
门信号,整车控制部件控制门锁打开;干簧管断开时,干簧管无信号输出);当汽车门把手结
构的手柄向外拉动打开汽车车门时,手柄原来与底座活动连接的一端相对于底座转动,手
柄原本抵靠在底座上的另一端离开底座,手柄的移动带动安装块移动,改变磁钢与干簧管
之间的距离,磁钢与干簧管逐渐靠近,直到干簧管处于磁钢的磁场范围之内,这时,干簧管
与汽车门锁之间处于连通状态(干簧管与门锁不直接相连,磁钢靠近干簧管,干簧管接通,
向整车控制部件发送开门信号,整车控制部件控制门锁打开;干簧管断开时,干簧管无信号
输出),汽车门锁打开。上述结构,通过干簧管与磁钢之间的接近和远离控制汽车门锁打开,
使得汽车门锁的控制不仅感应灵敏,而且控制可靠。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把手结构,结构简
单,制作成本低,能够有效提高汽车车门开启灵敏度,确保汽车车门开启性能可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
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
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