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筑模块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化建筑模块。
背景技术
建筑作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部分,其形式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以
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趋势,模块化建筑系统是近60年来建筑工业
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作为建筑多样化的一种,他虽不是一个崭新壳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和土地资源缺乏问题的加剧,他却是一种重要的现实课题。
不同于建筑构件工业化的是,模块化建筑更注重的是系统、构件、材料这三者之间
的关系。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 202000689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化
建筑模块,该种结构通过伸缩杆的铰接实现墙体的升降,类似于胶囊式旅馆的建筑门的作
用,通常在安装此类建筑模块时,只是将模块逐级堆放,从而形成了建筑模块群,但是建筑
模块与建筑模块只是通过重力相互支撑,在受到横向力时,该种建筑模块很容易发生倾倒
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提高建筑模块与建筑模块之间固定效果的智能化建筑
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化建筑模
块,包括若干个相互堆叠的模块,所述模块包括骨架和覆盖在骨架上的墙面,相邻所述模块
上设置有相互固定的卡嵌部,所述卡嵌部上设置有驱动相邻卡嵌部相互固定和脱离的驱动
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相互堆叠的模块之间的固定方式为通过驱动部推
动卡嵌部与相邻模块上的卡嵌部相固定,从而起到了将相邻模块固定的效果,同时通过驱
动部还可以将相邻模块上的卡嵌部相互远离,从而实现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相互脱离,即
通过驱动部与卡嵌部的相互配合,从而使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固定效果更好,在模块之间受
到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后,通过相互连接的卡嵌部,能够有效的防止模块之间发生倾倒的作
用。
作为优选,所述卡嵌部包括设置在骨架上的卡嵌块,所述卡嵌块上设置有与相邻
模块上的卡嵌块配合的卡嵌槽,所述驱动部驱动卡嵌块与相邻模块上的卡嵌槽相互卡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嵌块通过设置有卡嵌槽形成了L型结构,通过L型结构
可以起到相互卡嵌的作用,起到相对移动的过程中造成阻力,避免卡嵌块与卡嵌块之间上
下和左右方向的移动,在相互卡嵌的过程中,该种结构在模块产生移动趋势的过程中,起到
了将模块相互连接的作用,避免模块之间发生相对和背对的移动,避免模块之间发生倾斜
跌落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骨架内设置有滑移通道,所述滑移通道内设置有滑移杆,所述滑移
通道上向外延伸出供卡嵌块伸出的滑移槽,所述卡嵌块在滑移杆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
所述驱动部驱动滑移杆在滑移通道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受力转移至骨架,多点受力,同步移
动和同步移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架内设置有滑移通道,将相邻模块之间的受力转移至
原本就起到承压作用的骨架上,通过在滑移通道内移动的滑移杆,同时在滑移杆上可设置
有多个卡嵌块,在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卡嵌块可以设置的更多,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了模块
与模块之间的固定效果,在滑移杆上还连接有驱动部,相邻两个模块上的滑移杆做相对运
动时,卡嵌块可以卡嵌入卡嵌槽内,实现模块与模块的固定,同时当相邻两个模块上的滑移
部做相反方向的移动时,卡嵌块与相邻模块上的卡嵌块相互脱离,从而使得模块与模块之
间的脱离固定,从而方便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安装和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滑移通道沿骨架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模块的棱边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块的棱边位置也是模块整体受力最大的位置,通过在
该位置设置有滑移通道,可以有效的将作用力传递至模块的主要受力位置上,避免将作用
力传递至墙面上,避免墙面发生断裂等等的问题。
作为优选,相邻所述模块之间设置有两端开口的轨道,所述模块上设置有与轨道
配合的滑移座,所述模块上连接有驱动模块沿轨道长度方向向外移动的脱离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轨道和与轨道配合的滑移座,在模块的底部
设置多个滑移座,减少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安装和拆卸模块时,避免模块与
模块之间发生磕碰和摩擦,同时方便将夹持在两块模块之间的模块取出,同时在取出的过
程中,通过脱离部的动作,使模块沿轨道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了将模块推离模块组。
作为优选,相邻所述模块之间设置有固定架,所述轨道设置在固定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架起到了支撑和固定模块的作用,通过将轨道设置
在固定架上,从而只需将模块安装在固定架上即可,在此过程中,可以单独将模块安装在固
定上具有轨道的任意位置,取消了模块之间相互堆叠的安装方式,可以将模块独立设置,当
然模块之间相互堆叠的安装方式结构更加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脱离部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
第一卡接部,所述箱体朝向气缸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
卡接部与骨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的连接,加强了模块
与气缸之间的固定效果,同样为了避免气缸直接连接在墙面上,通过在墙面上设置有与骨
架连接的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既能实现固定,又能将拉力传递至骨架上,避免拉力将墙
面拉断。
作为优选,所述墙面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脱离部和驱动部
动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模块内
的温度变化,当检测到着火的情况后,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将信号传递至控制中心,从而控
制卡嵌部的相互脱离,从而通过脱离部将模块从相互堆叠的模块组中推出,避免相邻的模
块着火。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若干个相互堆叠的模块之间的固定方
式为通过驱动部推动卡嵌部与相邻模块上的卡嵌部相固定,从而起到了将相邻模块固定的
效果,同时通过驱动部还可以将相邻模块上的卡嵌部相互远离,从而实现了模块与模块之
间的相互脱离,即通过驱动部与卡嵌部的相互配合,从而使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固定效果更
好,在模块之间受到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后,通过相互连接的卡嵌部,能够有效的防止模块之
间发生倾倒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B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图5所示C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模块;11、骨架;12、墙面;2、卡嵌部;21、驱动部;22、卡嵌块;23、卡嵌槽;3、
滑移通道;31、滑移杆;32、滑移槽;33、轨道;34、滑移座;4、脱离部;41、固定架;42、第一卡接
部;43、第二卡接部;44、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智能化建筑模块,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固定架41,固定架41
之间滑移连接有模块1,模块1一般可由集装箱或者轻质的水泥制成,模块1内可供人居住,
该种模块1在公告号为“CN 202000689 U”的实用新型专利已经公开,同样其属于1940年日
本胶囊式样的模块1化建筑的构思和设计,该种模块1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3和图5所示,固定架41呈框架设置,其横杆和纵杆上都设置有轨道33,在模块
1的底部和和侧面都可以设置有与轨道33配合的滑移座34,滑移座34可设置有多个,从而将
多个模块1组合入固定架41内,模块1可以通过固定架41和模块1之间的相互接触传递支撑
力。
如图1和图2所示,模块1包括长方体的骨架11和覆盖在骨架11外的墙面12,在骨架
11内设置有滑移通道3,滑移通道3内滑移连接有滑移杆31,滑移杆31上设置有卡嵌块22,卡
嵌块22上设置有与相邻模块1上的卡嵌块22配合的卡嵌槽23,滑移通道3上向相邻模块1上
的滑移通道3延伸出供卡嵌块22伸出的滑移槽32,卡嵌块22在滑移杆31的长度方向上均匀
分布,驱动部21起到了驱动相邻卡嵌部2相互固定和脱离的作用,驱动部21为气缸,气缸的
活塞杆与滑移杆31连接,从而驱动滑移杆31在滑移通道3的长度方向上移动,驱动卡嵌块22
与相邻模块1上的卡嵌槽23相互卡嵌;每一模块1上的棱边位置都可以设置有滑移通道3,有
选为滑移通槽设置在模块1的长度方向的棱边上。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所示,轨道33是两端开口的,从而方便模块1的安装和脱离,
或者移入相邻的固定架41内,在模块1上连接有驱动模块1沿轨道33长度方向向外移动的脱
离部4,脱离部4包括设置在固定架41上的气缸,气缸与固定架41相互连接,气缸的活塞杆上
设置有第一卡接部42,第一卡接部42可以为强磁电磁铁,箱体朝向气缸的一侧设置有与第
一卡接部42配合的第二卡接部43,第二卡接部43为铁磁性材料制成的金属件,金属键设置
在墙面12内然后与骨架11连接;墙面1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4,温度传感器44控制脱离部4
和驱动部21动作。
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卡接部42得电将第二卡接部43吸附住,然后通过脱离部4的移
动将模块1移入固定架41内,或者通过脱离部4将模块1移出固定架41,然后通过第一卡接部
42的失电,将模块1从固定架41内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