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讯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661369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42366.3

申请日:

2014.12.30

公开号:

CN104618074A

公开日:

2015.05.1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L 1/16申请日:20141230|||公开

IPC分类号:

H04L1/16; G08C19/00

主分类号:

H04L1/16

申请人:

合肥金星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明润; 贠国强

地址:

230088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2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9

代理人:

汤茂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通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终端仪表将待发数据发送给计算机;(B)计算机接收到信号后发送反馈信号至终端仪表;(C)若终端仪表在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正确的反馈信号,表示数据发送成功,进入步骤F,否则,进入步骤D;(D)判断进入该步骤的次数k,若k大于设定次数,终端仪表进行串口线路告警,否则,进入步骤E;(E)经过随机时间t后,重复步骤A;(F)发送结束,将k清零。通过反馈信号有效监测数据传输结果,保证终端仪表与计算机之间的线路状态正常,通过随机时间t,尽可能的避免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冲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数据通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终端仪表将待发数据发送给计算机;
(B)计算机接收到信号后发送反馈信号至终端仪表;
(C)若终端仪表在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正确的反馈信号,表示数据发送成功,进入步骤F,否则,进入步骤D;
(D)判断进入该步骤的次数k,若k大于设定次数,终端仪表进行串口线路告警,否则,进入步骤E;
(E)经过随机时间t后,重复步骤A;
(F)发送结束,将k清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中,随机时间t是根据终端仪表的地址以及终端仪表中的单片机定时器输出的信息产生的。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随机时间1000ms≤t≤10000ms。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反馈信号中含有终端仪表的地址,终端仪表接收到反馈信号后判断是否是自身发送。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中,设定次数为20-40次。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中,设定次数为30次。

说明书

说明书数据通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通讯方法。
背景技术
RS485是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在1983年提出的一种平衡式数据发送标准,满足此标准的收发器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工作方式。实际上,RS485(TIA/EIA-485)通常被看作是TIA/EIA-422标准的一种扩展。由于支持多节点(32个或更多节点)、远距离(最大4000英尺)和接收高灵敏度(200mV),在构成通信网络时,仅需要一对双绞线作传输线,因此成本低廉,设备简单,在多站、远距离通信环境下获得了广泛应用。
由于RS485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性能好、组网更灵活,支持节点多等优点,在过去的20年里,RS485做为一种多点差分数据传输的电气规范,被应用在许多不同的领域,但是基于在RS485汇流排上只能有一个主机的特点,它往往应用在集中控制枢纽与分散控制单元之间。但是,RS485汇流排本身存在的许多局限性,随着科技的发展,RS485的汇流排效率低、通讯的可靠性低、后期维护成本网络工程应用复传输距离不理想、单汇流排可挂接的节点应用不灵活等缺点慢慢暴露出来,由于RS485采用一条总线将各个节点串接起来的链接方法,通常有一个节点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整体或局部的瘫痪,而且,由于节点多,又难以判断是哪一个节点出错,通常的解决方法是人工将设备一个个从总线上断开检测,才能知道是哪一个设备故障所导致,这样检修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与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通讯方法,保证数据传输以及线路状态监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数据通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终端仪表将待发数据发送给计算机;(B)计算机接收到信号后发送反馈信号至终端仪表;(C)若终端仪表在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正确的反馈信号,表示数据发送成功,进入步骤F,否则,进入步骤D;(D)判断进入该步骤的次数k,若k大于设定次数,终端仪表进行串口线路告警,否则,进入步骤E;(E)经过随机时间t后,重复步骤A;(F)发送结束,将k清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反馈信号有效监测数据传输结果,保证终端仪表与计算机之间的线路状态正常,通过随机时间t,尽可能的避免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冲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参阅图1,一种数据通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终端仪表将待发数据发送给计算机;(B)计算机接收到信号后发送反馈信号至终端仪表;(C)若终端仪表在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正确的反馈信号,表示数据发送成功,进入步骤F,否则,进入步骤D;(D)判断进入该步骤的次数k,若k大于设定次数,终端仪表进行串口线路告警,否则,进入步骤E;(E)经过随机时间t后,重复步骤A;(F)发送结束,将k清零。当与计算机相连的终端比较多、以及工业现场干扰非常多的时候,工业现场终端仪表将当前状态信息传递给计算机时,数据丢失情况比较严重,这里通过在终端仪表上设定一个算法,有效保证数据传输以及线路状态监控,并且,该改进不涉及硬件电路,不会造成成本的增加。步骤D中,判断进入该步骤的次数k也即:k初始值为0,每执行步骤D时,k加1,k是用于记录数据发送失败的次数的。当判定数据发送失败且失败次数 达到设定值时,表明此时的串口线路可能出现问题,故发出警告由操作人员进行检查、维修;若数据发送失败但失败次数未达到设定值,此时不是直接再次发送数据,而是经过随机时间t后,通过设置随机时间,可以防止多个终端仪表向计算机发送数据时产生冲突导致数据再次发送失败。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E中,随机时间t是根据终端仪表的地址以及终端仪表中的单片机定时器输出的信息产生的。通过终端仪表的地址信息、单片机定时器输出的信息作为随机数的产生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随机时间t的自由度。
进一步地,当随机时间t的范围较小的时候,不能可靠地避免各终端仪表发送信息时的冲突,当随机时间t的范围较大的时候,影响数据传输效率。因此,这里优选地所述的随机时间1000ms≤t≤10000ms,也即这里的随机时间t的单位为ms,其取值可以是1000~10000中的任何一个值,包括1000和10000。在这个范围内,即能减少终端仪表间的冲突,又能保证数据传输的时效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步骤B中,反馈信号中含有终端仪表的地址,终端仪表接收到反馈信号后判断是否是自身发送。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计算机发送的反馈信号发送错误,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D中,设定次数为20-40次,设定的次数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设定的过少,就会出现频繁报警的现象;设定的过多,会影响数据传输效率。本实施例中,设定次数为30次。

数据通讯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据通讯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据通讯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据通讯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通讯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通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终端仪表将待发数据发送给计算机;(B)计算机接收到信号后发送反馈信号至终端仪表;(C)若终端仪表在设定时间内接收到正确的反馈信号,表示数据发送成功,进入步骤F,否则,进入步骤D;(D)判断进入该步骤的次数k,若k大于设定次数,终端仪表进行串口线路告警,否则,进入步骤E;(E)经过随机时间t后,重复步骤A;(F)发送结束,将k清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