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丹酚酸化合物L、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659287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35800.6

申请日:

2010.03.29

公开号:

CN101851162A

公开日:

2010.10.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C07C 69/73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300410 天津市北辰区普济河东道2号天士力现代中药城变更后:300410 天津市北辰区普济河东道2号(天士力现代中药城)|||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C07C 69/73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300410 天津市北辰区普济河东道2号天士力现代中药城变更后:300410 天津市北辰区普济河东道2号天士力现代中药城|||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69/732申请日:20100329|||公开

IPC分类号:

C07C69/732; C07C67/48; A61K31/216; A61P9/00; A61P9/08; A61P9/10; A61P39/06; A61P7/02

主分类号:

C07C69/732

申请人: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水平; 李伟; 靳元鹏; 马晓慧; 韩建平; 崔红芳; 罗学军; 陈晓鹏

地址:

300410 天津市北辰区普济河东道2号天士力现代中药城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代理人:

张淑珍;薛俊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丹酚酸类化合物L、其制备方法、含有丹酚酸L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的药物中的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式 (I) 新的丹酚酸化合物 L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溶剂化物和可水解 的酯 : 式 (I)。
2: 权利要求 1 所述丹酚酸化合物 L 的制备方法, 其包括如下步骤 : (1) 提取 : 将丹参药材或者丹参与其他药材的混合物进行水提, 醇沉, 上清液浓缩为浸 膏; (2) 分离 : 将步骤 (1) 中所得浸膏经水溶解后, 过大孔吸附树脂, 用水进行洗脱, 将水洗 脱液调至酸性后再次过大孔吸附树脂, 用酸性水溶液冲洗除去杂质, 然后用乙醇洗脱, 乙醇 洗脱液经浓缩得浸膏 ; (3) 纯化 : 将步骤 (2) 中所得浸膏过硅胶柱, 洗脱液为氯仿 - 甲醇 - 甲酸, 等度洗脱, 收 集洗脱液 ; 用薄层层析法监测洗脱过程, 合并同类洗脱液, 得到所述丹酚酸 L。
3: 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骤 (1) 中, 将所述丹参药材或者丹参与其他药材的混合物切成饮片 ; 所述水 提步骤为加入 4-8 倍药材量体积的水, 煎煮 1.5-3.5h, 滤过 ; 药渣继续用 3-6 倍量水煎煮 1-3h, 滤过 ; 合并滤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1-1.28(80℃ ) 的浸膏 ; 所述醇沉步骤为向上 述浸膏中加入 95%醇沉淀至含醇量 65% -70%, 静置 12-36h,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 度为 1.30-1.38(60℃ ) 的浸膏 ; 所述步骤 (2) 中, 过大孔吸附树脂柱, 原药材与大孔吸附树脂重量比为 5 ∶ 1-1 ∶ 1, 用 8-15 倍量柱床体积的水冲洗 ; 水洗脱液用盐酸调节至 pH 值 2.2-3.5 ; 将上述酸性水洗脱液 再次过大孔吸附树脂, 原药材与大孔吸附树脂重量比为 5 ∶ 1-1 ∶ 1, 用 pH 值 2.2-3.5 的盐 酸冲洗至近无色 ; 用 3-8 倍量的 50% -95%乙醇洗脱, 洗脱液浓缩至无醇味, 得浸膏 ; 所述 大孔吸附树脂选自 AB-8、 HPD450、 HPD700、 D101、 D4020 和 X5 型大孔吸附树脂中的一种。 所述步骤 (3) 中, 将步骤 (2) 中浓缩得到的浸膏以有机溶剂溶解, 加入层析硅胶拌样, 将拌好的样品铺在装好的硅胶柱上, 用 90 ∶ 10 ∶ 3-40 ∶ 10 ∶ 0.5 的氯仿 - 甲醇 - 甲酸 洗脱。
4: 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骤 (1) 中, 所述水提步骤为加入 4 倍药材量体积的水, 煎煮 2h, 滤过 ; 药渣继续 用 3 倍量水煎煮 1h, 滤过 ; 合并滤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 的浸膏 ; 所述醇沉步骤为向上 述浸膏中加入 95%醇进行醇沉至含醇量 70%, 静置 24h,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7 的浸膏 ; 2 所述步骤 (2) 中, 过大孔吸附树脂柱, 原药材与大孔吸附树脂重量比为 4 ∶ 1, 用 12 倍 量柱床体积的水冲洗 ; 水洗脱液用盐酸调节至 pH 值 3.0 ; 将上述酸性水洗脱液再次过大孔 吸附树脂, 原药材与大孔吸附树脂重量比为 4 ∶ 1, 用 pH 值 3.0 的盐酸冲洗至近无色 ; 用4 倍量的 95%乙醇洗脱, 洗脱液浓缩至无醇味, 得浸膏 ; 所述大孔吸附树脂为 AB-8 型。 所述步骤 (3) 中, 将步骤 (2) 中浓缩得到的浸膏以甲醇溶解, 加入 200-300 目层析硅胶 拌样, 将拌好的样品铺在装好的 200-300 目硅胶柱上, 用 50 ∶ 10 ∶ 2 的氯仿 - 甲醇 - 甲酸 洗脱。
5: 权利要求 2-4 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1) 中所述的水提步 骤使用碱的水溶液进行, 所述的碱选自于由碳酸氢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 碳酸氢钾、 碳酸钾 和氢氧化钾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6: 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碱的水溶液为碳酸氢钠水溶液或氢氧 化钠水溶液。
7: 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碱的水溶液为 0.30% -0.68%的碳酸 氢钠水溶液或 0.0025‰ -0.004‰氢氧化钠水溶液。
8: 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碱的水溶液为 0.45%的碳酸氢钠水溶 液。
9: 权利要求 2-8 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1) 中, 在水提步骤之 前还包括醇提的步骤。
10: 权 利 要 求 9 所 述 的 制 备 方 法, 所 述 醇 提 的 步 骤 为 加 入 5-8 倍 药 材 量 体 积 的 50% -95%乙醇, 煎煮 2 次, 每次 1-2h, 滤过, 醇提液弃去, 药渣继续水提。
11: 一种药物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丹酚酸 L 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 体。
12: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丹酚酸 L 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13: 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应用, 其中, 所述的心血管疾病至少包括选自下列组中的一种 : 由缺氧引起的血管舒张功能障碍 ; 缺氧、 缺糖和过氧化状态引起的体外神经细胞损伤和急 性心肌缺血。
14: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丹酚酸 L 在制备具有清除自由基活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15: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丹酚酸 L 在制备具有预防性抗氧化功能活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一种新的丹酚酸化合物 L、 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新的丹酚酸类化合物。背景技术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根部, 性味苦, 微寒, 归心、 肝经, 具有祛瘀止痛、 活 血通经、 清心除烦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丹参具有扩张冠脉、 改善微循环、 保护心脏 的作用, 能抑制和解除血小板聚集, 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以及抗肝炎、 抗肿瘤和抗病毒等活 性。2001 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报道了丹参及其同属植物的水溶性 活性成分共计 13 种酚酸类化合物, 包括丹酚酸 A、 B、 C、 D、 E、 F、 G、 H、 I、 J、 紫草酸、 迷迭香酸 及异丹酚酸 C 等 ( 黎莲娘等人 《医学研究通讯》 2001 年第 30 卷第 7 期 ), 并报道了这 13 种 酚酸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2002 年, 热娜· 卡斯木等报道了丹酚酸 K 的化学结构 ( 热娜· 卡 斯木等人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2 年第 25 卷第 3 期 )。国外也对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进 行了研究。1999 年, 美国乔治顿大学就 “丹参酚酸类 13 个化学结构抗 HIV 整合酶和其他病 毒” 申请并获得了美国专利, 表明丹参是一种极具潜力和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资源。本发明所述的丹酚酸 L, 正是在大量筛选研究过程发现的丹参中一个新化合物, 而 且涉及该结构的化合物及药理作用迄今尚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丹酚酸化合物 L。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含有丹酚酸 L 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丹酚酸 L 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丹酚酸 L 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的新化合物的结构式 (I)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溶剂化物和可水 解的酯。
     本发明的酚酸类新化合物, 经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高分辨质谱 (QFT-ESI)、 电喷 1 13 雾质谱 (ESI-MS)、 H-NMR, C-NMR, DEPT, gCOSY, gHMBC, gHMQC 图谱的鉴定, 确证了其结构。
     本发明的化合物为淡黄色粉状。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薄层层析 FeCl3 试剂显色反应呈阳性, 提示其可能为酚类化合 物。
     高分辨质谱 (QFT-ESI) 给出准分子离子峰 [M-H]+ m/z = 537.1034, 确定其分子式 为 C27H22O12, 不饱和度 Ω = 17。
     电喷雾质谱中, 本发明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 m/z 537 易脱去 8” 位的羧基 (-44) 生 成 m/z 493 的离子 ( 与丹酚酸 A 分子离子峰的结构相同 ), 然后按照丹酚酸 A 的裂解规律生 成 m/z 313、 295 的离子。
     丹酚酸 A 的质谱裂解规律 :
     可见几个主要离子 m/z 493、 313、 295 均是丹酚酸 A 质谱图的主要峰。所以, 本发 明的化合物具有与丹酚酸 A 相同的骨架结构。 1
     H-NMR( 氢 谱 ) 提 示 分 子 中 有 1 个 连 氧 次 甲 基 质 子 信 号 δ5.09(1H, dd, J= 8.0, 4.5Hz) ; 11 个芳香质子信号 δ6.88(1H, d, J = 8.5Hz)、 δ7.25(1H, d, J = 8.5Hz)、 δ7.59(1H, d, J = 16.0Hz)、 δ6.22(1H, d, J = 16.0Hz)、 δ6.68(1H, s)、 δ6.55(2H, d, J = 8.0Hz)、 δ6.58(1H, d, J = 2.0Hz)、 δ6.69(1H, d, J = 8.0Hz)、 δ6.54(1H, dd, J = 8.5, 2.0Hz)、 δ7.92(1H, s) ; 2 个脂肪族质子信号 δ3.01(2H, ddd, J = 14.0, 8.0, 4.5Hz)。 13
     C-NMR( 碳谱 ) 给出 27 个碳信号, 其中 1 个脂肪碳信号 δ39.6, 1 个连氧次甲基 碳信号 δ76.4, 3 个羰基碳信号 δ170.1、 δ173.0、 δ175.1, 22 个双键碳信号 δ117.4、 δ117.8、 δ117.8、 δ118.2、 δ119.2、 δ120.2、 δ121.7、 δ123.7、 δ125.7、 δ126.6、
     δ128.0、 δ128.8、 δ129.9、 δ130.9、 δ146.2、 δ146.5、 δ146.9、 δ147.4、 δ147.7、 δ147.8、 δ150.3、 δ150.9。
     DEPT 谱显示分子中存在 1×CH2、 12×CH、 14×C。 1
     根据 H-NMR 谱中芳香质子的化学位移及其相互之间的偶合情况, 结合 13C-NMR 谱 所提供的信息, 可推知分子中存在 2 个 1, 3, 4- 三取代的苯环、 1 个 1, 2, 3, 4- 四取代的苯环, 1 个反式双键及 1 个单取代双键 ; 而这些与丹参中丹酚酸类化合物所具有的谱学特征相吻 合。
     综合以上信息初步推测本发明的化合物可能为酚酸类化合物, 其结构上与已报道 的丹参中的酚酸类化合物类似。
     丹酚酸 A 本发明化合物
     通过与现有技术比较及相关谱学对照, 发现本发明的化合物在谱学上与丹酚酸 A 1 接近, 差别在于丹酚酸 A 的 H-NMR 中有两对反式双键质子, 而本发明的化合物只有一对反 13 式双键及一个单取代双键质子 ;C-NMR 中, 本发明化合物比丹酚酸 A 多出一个羰基碳信号, 同时 C-7″和 C-8″的化学位移分别向低场位移 8ppm 和 6ppm, 由此说明本发明的化合物与 丹酚酸 A 的差别在 C-7″或 C-8″被羧基所取代。
     为了进一步确认 C-7″和 C-8″的取代情况, 进行了本发明化合物的 2D-NMR 测试, 在其 HMBC 谱中 H-7″与 C-9″、 C-2″、 C-2 及 C-6″间存在远程偶合, 据此可以推知本发明 化合物的 C-8″被羧基所取代。
     所以, 通过与现有技术比较, 本发明的化合物为一新的丹酚酸类化合物, 将其命名 为丹酚酸 L。
     在提取制备过程中, 由于本发明的化合物可能发生构型、 构象的变化, 因此, 波谱 数据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构型、 构象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异构体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根据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丹酚酸 L 还可以利用其药学上 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的形式。本发明的丹酚酸 L 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常规的、 药学 上可接受的无机碱或有机碱生成的盐, 所述的盐通过常规的成盐方法制备而得。适合的盐 的实例包括钠、 钾、 锂、 镁、 铝、 钙、 锌等的盐, 或与 N, N′ - 二苄基乙二胺、 氯普鲁卡因、 胆碱、 二乙醇胺、 乙二胺、 N- 甲基葡糖胺、 普鲁卡因、 黄连素形成的盐。下文所提到的丹酚酸 L 包 括式 (I) 所表示的丹酚酸 L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溶剂化物和可水解的酯。
     本发明的丹酚酸 L 适宜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给药。这类组合物可以按照常规方式 与一种或多种生理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混合使用。若有可能, 在治疗上将本发明的丹 酚酸 L 作为原料药给药, 优选活性成分直接作为药物制剂。在与其他成分相容和对服药者 无害的意义上, 载体必须是药学上可接受的。
     因此,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本发明的丹酚酸 L 的药物制剂, 包括本发明的丹酚酸 L 和 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以及含有或不含其他治疗和 / 或预防性成分。这些制剂 适用于口服、 胃肠外 ( 包括皮下例如注射或药库片 ; 真皮内 ; 鞘内 ; 肌内例如药库 ; 静脉内 等 )、 直肠和局部 ( 如舌下 ) 给药, 但最适合的给药途径应取决于患者的病症。该制剂可以 是单位制剂, 并且可以通过用药学领域熟知的任一种方法制备。所有方法包括使本发明的 丹酚酸 L 与载体结合的步骤, 该载体构成一种或多种辅助成分。一般来说, 该制剂的制备过 程如下 : 使本发明的丹酚酸 L 与液体载体、 或微细粉碎的固体载体、 或二者的结合均匀而紧 密的结合, 然后, 如果必要的话, 使产物成型为所必须的制剂。 通常可使用标准的制药技术, 即可将本发明的丹酚酸 L 和药用载体制得本发明药 物组合物, 这些方法包括混合、 制粒和压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是, 可药用载体或稀 释剂的形式和特性取决于与其混合的活性成分的量、 给药途径和其他已知因素。 在此, 所用 的药用载体是可与组合物联用给药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载体, 例如 : 用于固体制剂的赋形剂、 润滑剂、 粘合剂、 崩解剂和包衣剂 ; 也可使用药用添加剂, 例如着色剂和甜味剂。 所述药用载 体选自 : 甘露醇、 山梨醇等糖醇、 焦亚硫酸钠、 亚硫酸氢钠、 硫代硫酸钠、 盐酸半胱氨酸、 巯基 乙酸、 蛋氨酸、 维生素 C、 EDTA 二钠、 EDTA 钙钠、 一价碱金属的碳酸盐、 醋酸盐、 磷酸盐或其水 溶液、 盐酸、 醋酸、 硫酸、 磷酸、 氨基酸、 氯化钠、 氯化钾、 乳酸钠、 木糖醇、 麦芽糖、 葡萄糖、 果 糖、 右旋糖苷、 甘氨酸、 淀粉、 蔗糖、 乳糖、 甘露糖醇、 硅衍生物、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藻酸盐、 明胶、 聚乙烯吡咯烷酮、 甘油、 吐温 80、 琼脂、 碳酸钙、 碳酸氢钙、 表面活性剂、 聚乙二醇、 环糊 精、 β- 环糊精、 磷脂类材料、 高岭土、 滑石粉、 硬脂酸钙、 硬脂酸镁等。
     其药物制剂形式可以是任何可药用的剂型, 这些剂型包括 : 片剂, 例如糖衣片剂、 薄膜衣片剂、 肠溶衣片剂 ; 胶囊剂, 例如硬胶囊剂、 软胶囊剂 ; 口服液 ; 口含剂 ; 颗粒剂 ; 冲 剂; 丸剂 ; 散剂 ; 膏剂 ; 丹剂 ; 混悬剂 ; 粉剂 ; 溶液剂 ; 注射剂 ; 栓剂 ; 膏剂, 例如软膏剂、 硬膏 剂; 霜剂 ; 喷雾剂 ; 滴剂以及贴剂。本发明的制剂优选 : 口服剂型, 如胶囊剂、 片剂、 口服液、 颗粒剂、 丸剂、 散剂、 丹剂、 膏剂等 ; 以及注射剂, 如粉针剂、 注射液、 输液等。 本发明的制剂最 优选为片剂。
     其口服给药的制剂可含有常用的赋形剂、 粘合剂、 填充剂、 稀释剂、 压片剂、 润滑 剂、 崩解剂、 着色剂、 调味剂和湿润剂, 必要时可对片剂进行包衣。
     优选的示例赋形剂包括 : 乳糖、 D- 甘露醇、 D- 山梨醇、 淀粉如 α- 淀粉、 糊精、 结晶 纤维素、 低取代的羟丙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钠、 阿拉伯胶、 支链淀粉、 轻质无水硅酸、 合
     成硅酸铝、 硅酸铝镁等。
     优选的示例润滑剂包括 : 硬脂酸镁、 硬脂酸钙、 滑石粉、 硅胶等。
     优选的示例粘合剂包括 : α- 淀粉、 蔗糖、 明胶、 阿拉伯胶、 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 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钠、 结晶纤维素、 糖、 D- 甘露醇、 海藻糖、 糊精、 支链淀粉、 羟丙基纤维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吡咯烷酮等。
     优选的示例崩解剂包括 : 乳糖、 糖、 淀粉、 羧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钙、 氨烷基 钠、 羧甲基淀粉钠、 轻质无水硅酸、 低取代的羟丙基纤维素等。
     优选的示例包衣剂包括 :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羟丙基纤维素、 乙基纤维素、 羧甲基 纤维素、 聚乙烯醇等。
     优选的示例着色剂包括 : 水溶性食用枸橼黄染料 ( 食用染料例如食用红 No.2 和 No.3, 食用黄 No.4 和 No.5, 食用蓝 No.1 和 No.2) ; 水不溶性色沉染料 ( 例如上述水溶性食 用枸橼黄染料的铝盐 ) ; 天然染料 ( 例如 β- 胡萝卜素、 叶绿素、 铁丹 ) 等。
     优选的示例甜味剂包括 : 糖精钠、 甘草次酸、 阿斯帕坦、 甜菊等。
     片剂的制备方法一般为, 本发明的丹酚酸 L 与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一 起压制或模制。 本发明的丹酚酸 L 还可以制成口服液体制剂, 例如水性或油性悬液、 溶液、 乳剂、 糖浆剂等。 本发明的丹酚酸 L 还可以是干燥产品, 使用前用水或其他适合的载体混合。 这类 液体制剂可以含有常规的添加剂, 可以包括悬浮剂, 例如山梨醇糖浆、 甲基纤维素、 葡萄糖 / 糖浆、 明胶、 羟乙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 硬脂酸铝凝胶或氢化食用脂肪 ; 乳化剂, 例如卵 磷脂、 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或阿拉伯胶 ; 非水性载体 ( 可以包括食用油 ), 如杏仁油、 分馏 椰子油、 油性酯、 丙二醇或乙醇 ; 以及防腐剂, 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或丙酯、 山梨酸。
     用于胃肠道外给药的制剂包括水性与非水性无菌注射液, 其中可以含有抗氧化 剂、 缓冲剂、 制菌剂、 等渗剂等 ; 以及水性与非水性无菌混悬液, 其中可以包括悬浮剂和增稠 剂。 制剂可以存放在单剂量或多计量容器内, 例如密封的安瓿和小瓶, 并且可以贮存在冷冻 干燥 ( 冻干 ) 条件下, 仅需要在临时用前加入无菌的液体载体, 例如注射用水。
     用于直肠给药的制剂可以是栓剂, 含有常规的栓剂基质, 例如可可脂、 硬脂肪酸或 其他甘油酯, 或乙二醇。
     用于口腔局部、 例如颊部或舌下给药的制剂包括锭剂, 其中在加味的基质中包含 活性成分, 该基质例如蔗糖和阿拉伯胶 ; 还包括软锭剂, 其中在基质中含有活性成分, 该基 质可以是明胶和甘油、 或蔗糖和阿拉伯胶。
     本发明的丹酚酸 L 还可以配制成药库制剂。这类长效制剂可以通过植入 ( 如皮下 或肌内 ) 或肌内注射给药。所以, 本发明丹酚酸 L 可以与适合的聚合物或疏水性材料 ( 例 如在可接受的油中的乳剂 ) 或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配制, 或者配制成微溶性衍生物, 例如微 溶性盐。
     根据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现有技术, 本发明所涉及的治疗包括预防和既定疾 病或症状的治疗。而且, 用于治疗所需的本发明丹酚酸 L 的量应根据所治疗病症的性质和 患者条件而异, 或遵医嘱。一般来说, 用于成人治疗的剂量通常将在 0.02-5000mg/ 天的范 围, 优选 1-1500mg/ 天。所需剂量可以是单一的剂量或多次的剂量, 按适当的间隔给药, 例 如每天给予两次、 三次、 四次或更多。根据本发明的制剂可以含有 0.1-99wt%的活性成分,
     对片剂和胶囊剂优选含有 30-95wt %的活性成分, 液体制剂优选含有 3-50wt %的活性成 分。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
     (1) 提取 : 将丹参药材或者丹参与其他药材的混合物进行水提, 醇沉, 上清液浓缩 为浸膏。
     (2) 分离 : 将步骤 (1) 中所得浸膏经水溶解后, 过大孔吸附树脂, 用水进行洗脱, 将 洗脱液调至酸性后再次过大孔吸附树脂, 用酸性水溶液冲洗除去杂质, 然后用乙醇洗脱, 乙 醇洗脱液经浓缩得浸膏。
     (3) 纯化 : 将步骤 (2) 中所得浸膏过硅胶柱, 干法上样, 洗脱液为氯仿 - 甲醇 - 甲 酸, 等度洗脱, 收集洗脱液 ; 用薄层层析法监测洗脱过程, 合并同类洗脱液, 得到所述丹酚酸 L。
     所述步骤 (1) 中, 所述丹参药材或者丹参与其他药材的混合物, 可以切成饮片、 粉 碎成颗粒或粉末, 优选制成饮片 ; 所述丹参药材优选丹参的根部 ; 所述的其他药材可以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与丹参配伍的中药材, 优选三七、 黄芪和 / 或首乌。
     所述步骤 (1) 中, 所述水提步骤为加入 4-8 倍药材量体积的水, 优选 4 倍量 ; 煎 煮 1.5-3.5h, 优选 2h ; 滤过 ; 药渣继续用 3-6 倍量水煎煮 1-3h, 优选 3 倍量水煎煮 1h ; 滤 过, 合并滤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1-1.28(80 ℃ ) 的浸膏, 优选相对密度为 1.2(80 ℃ ) 的浸膏。为使酚酸类成盐更易于溶出, 所述的水提步骤优选使用碱的水溶液进行, 所述的 碱优选于由碳酸氢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 碳酸氢钾、 碳酸钾和氢氧化钾组成的组中的至 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 ; 碱的水溶液为 0.30 % -0.68 %的碳酸氢钠或 0.0025‰ -0.004‰氢氧化钠, 优选为 0.45%的碳酸氢钠。
     所述步骤 (1) 中, 所述醇沉步骤为浸膏中加入 95 %乙醇进行醇沉至 65 % -70 % (25 ℃ ), 优选 70 %, 静置 12-36 小时, 优选静置 24h ;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1.38(60℃ ) 的浸膏, 优选相对密度为 1.37(60℃ ) 的浸膏。
     为了更好地去除脂溶性的杂质, 优选在水提之前进行醇提, 醇提步骤为加入 5-8 倍药材量体积的 50% -95%乙醇, 煎煮 2 次, 每次 1-2h, 滤过, 醇提液弃去, 药渣继续按以上 所述水提步骤提取。
     所述步骤 (2) 中, 所述大孔吸附树脂柱可以是非极性活弱极性的树脂, 例如, AB-8 型、 HPD450、 HPD700、 D101、 D4020 或 X5 型大孔吸附树脂, 优选 AB-8 型 ; 原药材与大孔吸附 树脂重量比为 5 ∶ 1-1 ∶ 1, 优选为 4 ∶ 1 ; 用 8-15 倍量柱床体积的水冲洗, 优选用 12 倍量 柱床体积的水冲洗。
     水洗脱液用盐酸调节至 pH 值 2.2-3.5, 优选 3.0。
     将上述酸性的水洗脱液再次过大孔吸附树脂, 原药材与大孔吸附树脂重量比为 5 ∶ 1-1 ∶ 1, 优选 4 ∶ 1 ; 用 pH 值 2.2-3.5、 优选 3.0 的盐酸冲洗至近无色。
     用 3-8 倍量的 50% -95%乙醇洗脱, 优选 4 倍量的 95%乙醇 ; 洗脱液浓缩至无醇 味, 得浸膏。
     所述步骤 (3) 中, 将步骤 (2) 中浓缩得到浸膏以有机溶剂溶解, 优选以甲醇溶解 ; 加入层析硅胶拌样, 优选加入与浸膏等重量的 200-300 目的层析硅胶 ; 将拌好的样品铺在 装好的硅胶柱上, 硅胶优选 200-300 目 ; 用氯仿 - 甲醇 - 甲酸 (90 ∶ 10 ∶ 3-40 ∶ 10 ∶ 0.5)洗脱, 优选氯仿 - 甲醇 - 甲酸 (85 ∶ 15 ∶ 3), 所述洗脱过程可以是等度洗脱 ( 即洗脱液配 比不变 ), 也可以是梯度洗脱 ( 即洗脱液配比变化 ), 所述的梯度洗脱可以根据本领域的技 术常识, 根据需要收集的物质的极性进行调整, 例如洗脱液极性由小逐渐变大 ; 为了准确地 跟踪洗脱进程, 优选以氯仿 - 甲醇 - 甲酸 (50 ∶ 10 ∶ 2) 为展开剂用薄层层析法监测。
     将同类的洗脱液合并, 即得到丹酚酸 L。
     为了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还可以采用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例如在 Waters Delta prep 4000 半 制 备 液 相 色 谱 仪, 色谱柱 : AgilentZORBAX XDB-C18(21.2×150mm, 5μm) ; 流动相 : 乙腈 -0.1%的甲酸水溶液 (15 ∶ 85) ; 流速 : 20ml/min ; 检测波长 : 280nm 条 件下分离制备得到单体。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 丹酚酸 L 的自由基清除力明显大于维生素 C 的自由基清除力 ( 表 3 和图 9) ; 并且, 丹酚酸 L 的还原力明显强于维生素 C( 图 10)。本发明的丹酚酸 L 还 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因此, 本发明的丹酚酸 L 还可用于制备具有清除自 由基活性或具有预防性抗氧化功能活性的药物。
     本发明还涉及丹酚酸 L 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心血管疾 病至少包括选自下列组中的一种 : 由缺氧引起的血管舒张功能障碍 ; 缺氧、 缺糖和过氧化 状态引起的体外神经细胞损伤和急性心肌缺血。 本发明的药效实验结果显示 : 丹酚酸 L 冻干粉可以导致去甲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 曲线出现一定的右移, 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丹酚酸 L 冻干粉对缺氧的血管环在三个 ACH -5 -4 -3 梯度 (10 、 10 、 10 mol/L) 的血管舒张都显著增强 (P < 0.05), 说明丹酚酸 L 对于缺氧引 起的血管舒张功能障碍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表 7-8 以及图 11-12)。
     本发明的丹酚酸 L 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可减轻缺血缺氧所致 血管内皮损伤、 促进血管内皮增生、 且能改善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 抗动脉粥样硬 化、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丹酚酸 L 还具有扩张冠脉, 增加冠脉流量 ; 和对脑 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药效试验结果显示 : 本发明的丹酚酸 L 对于缺氧缺糖和双氧水损伤引起 的体外神经细胞损伤有显著改善作用, 可以提高细胞存活率, 具有保护缺氧、 缺糖及过氧化 状态下神经细胞的功能 ( 表 12-15)。本发明的药效试验结果还表明, 本发明的丹酚酸 L 具 有抗急性心肌缺血作用 ( 表 16-17)。
     附图说明
     图 1 丹酚酸 L 的高分辨质谱图。
     图 2 丹酚酸 L 的电喷雾质谱图。
     图 3 丹酚酸 L 的 1H-NMR 图, 500MHZ, CD3OD。 13
     图 4 丹酚酸 L 的 C-NMR 图, 125MHZ, CD3OD。
     图 5 丹酚酸 L 的 DEPT 谱, 125MHZ, CD3OD。
     图 6 丹酚酸 L 的 gCOSY 谱, 500MHZ, CD3OD。
     图 7 丹酚酸 L 的 gHMBC 谱, 500MHZ, CD3OD。
     图 8 丹酚酸 L 的 gHMQC 谱, 500MHZ, CD3OD。
     图 9 受试物对自由基清除力的比较。图 10 丹酚酸 L 和维生素 C 的还原力比较。
     图 11 丹酚酸 L 冻干粉对于血管收缩的影响。
     图 12 丹酚酸 L 冻干粉对于血管舒张的影响。
     图 13 给予垂体后叶素后的心电图 (ECG)。其中, (A) 模型对照组的正常心电图 ; (B) 为模型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后 15 秒的心电图 ; (C) 为模型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后 30 秒的心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丹酚酸 L 的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的有 益效果。
     除非另有说明, 本发明中所述的%以及‰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 1 丹酚酸 L 的制备
     取丹参饮片, 置提取器中, 加入 4 倍药材量体积的水 ( 含 0.45%的碳酸氢钠 ), 煎 煮 2h, 滤过 ; 药渣继续用 3 倍量水煎煮 1h, 滤过, 合并滤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80℃ ) 的 浸膏 ; 浸膏中加入 95%乙醇进行醇沉至 70% (25℃ ), 静置 12h 以上,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 相对密度为 1.37(60℃ ) 的浸膏。 将得到的浸膏用水溶解, 过 AB-8 大孔吸附树脂, 用 12 倍量柱床体积的水冲洗, 水 洗脱液用盐酸调节至 pH 值 3.0。将上述酸性的水洗脱液再次过 AB-8 大孔吸附树脂, 用 pH 值 3.0 的酸性水溶液冲洗至近无色后, 用 4 倍量的 95%乙醇洗脱, 洗脱液浓缩至浓浸膏, 洗 脱液浓缩至无醇味, 得浸膏。
     将得到的浸膏用甲醇溶解, 加入相当重量的 200-300 目的层析硅胶拌样, 将拌好 的样品铺在装好的硅胶柱上, 用氯仿 - 甲醇 - 甲酸 (85 ∶ 15 ∶ 3) 洗脱, 用薄层层析法检测, 将同类的洗脱液合并, 即得丹酚酸 L。
     高分辨质谱 (QFT-ESI) 给出准分子离子峰 [M-H]+ m/z = 537.1034。
     表 1 丹酚酸 L 的 1H(500M, CD3OD) 和 13C-NMR(125M, CD3OD) 数据归属
     11编号 128.0 128.8 146.2 150.9 117.8 121.7 147.4 117.4 170.1 130.9 119.2 146.9 147.8 H-7 H-7, H-8 H-2′, H-5′, H-8′, H-7′ H-6′, H-7′ H-5′ H-2′, H-5′, H-6′ H-8 H-5 H-6 H-5, H-6 H-5 H-6, H-7, H-7″ H-5, H-8δHδcH-H COSYC-H COSY101851162 A CN 1018511631-2-3-4-56.88(1H, d, J = 8.5Hz)说67.25(1H, d, J = 8.5Hz)H-7 H-6明1277.59(1H, d, J = 16.0Hz)书86.22(1H, d, J = 16.0Hz)9-1′-2′6.68(1H, s)3′-4′-9/33 页编号 117.8 123.7 39.6 76.4 175.11 129.9 120.2 147.7 150.3 118.2 126.6 146.5 H-2″, H-7″ H-7′ H-7′ H-7′, H-8′ H-8’ H-2′ H-2′δHδcH-H COSYC-H COSY101851162 A CN 1018511635′6.55(1H, d, J = 8.0Hz)6′6.55(1H, d, J = 8.0Hz)7′3.01(1H, ddd, J = 14.0, 8.0, 4.5Hz)8′5.09(1H, dd, J = 8.0, 4.5Hz)9′-说1″-H-2″ H-6″, H-7″ H-2″, H-5″ H-6″, H-2″明132″6.58(1H, d, J = 2.0Hz)书3″-4″-5″6.69(1H, d, J = 8.0Hz)6″6.54(1H, dd, J = 8.5, 2.0Hz)7″7.92(1H, s)10/33 页8″-125.7H-7″101851162 A CN 101851163说编号 173.0δHδcH-H COSYC-H COSY H-7″, H-8″明149″-书11/33 页101851162 A CN 101851163
     说明书12/33 页DEPT 谱显示分子中存在 1×CH2、 12×CH、 14×C。
     实施例 2 丹酚酸 L 的制备
     取丹参和三七饮片, 置提取器中, 加入 6 倍药材量体积的水 ( 含 0.45 %的碳酸 氢钠 ), 煎煮 3h, 滤过 ; 药渣继续用 5 倍量水煎煮 2h, 滤过, 合并滤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5(80℃ ) 的浸膏 ; 浸膏中加入 95%乙醇进行醇沉至 68% (25℃ ), 静置 12h 以上, 减压回 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2(60℃ ) 的浸膏。
     将得到的浸膏用水溶解, 过 AB-8 大孔吸附树脂, 用 12 倍量柱床体积的水冲洗, 水 洗脱液用盐酸调节至 pH 值 2.5。将上述酸性的水洗脱液再次过 AB-8 大孔吸附树脂, 用 pH 值 3.0 的酸性水溶液冲洗至近无色后, 用 5 倍量的 95%乙醇洗脱, 洗脱液浓缩至浓浸膏, 洗 脱液浓缩至无醇味, 得浸膏。
     将得到的浸膏用甲醇溶解, 加入相当重量的 200-300 目的层析硅胶拌样, 将拌好 的样品铺在装好的硅胶柱上, 用氯仿 - 甲醇 - 甲酸 (85 ∶ 15 ∶ 3) 洗脱, 用薄层层析法检测, 将同类的洗脱液合并, 即得丹酚酸 L。
     高分辨质谱 (QFT-ESI) 给出准分子离子峰 [M-H]+m/z = 537.1027。
     表 2 丹酚酸 L 的 1H(500M, CD3OD) 和 13C-NMR(125M, CD3OD) 数据归属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δH 6.88(1H, d, J = 8.5Hz) 7.24(1H, d, J = 8.5Hz) 7.58(1H, d, J = 16.0Hz) 6.20(1H, d, J = 16.0Hz) 6.68(1H, s) 6.54(1H, d, J = 8.0Hz) 6.54(1H, d, J = 8.0Hz) δc 128.0 128.8 146.2 150.9 117.8 121.8 147.4 117.4 170.1 130.9 119.1 146.9 147.8 117.8 123.7 H-2′ H-6 H-5 H-8 H-7 H-7, H-8 H-2′, H-5′, H-8′, H-7′ H-6′, H-7′ H-5′ H-2′, H-5′, H-6′ H-7 H-6 H-H COSY C-H COSY H-5, H-8 H-6, H-7, H-7″ H-5 H-5, H-615101851162 A CN 101851163编号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δH 2.97(1H, ddd, J = 14.0, 8.0, 4.0Hz) 5.05(1H, dd, J = 8.0, 4.0Hz) 6.56(1H, s Hz) 6.67(1H, d, J = 8.5Hz) 6.48(1H, d, J = 8.5Hz) 7.90(1H, s) -说明δc书H-H COSY H-8’ H-7′ C-H COSY H-2′ H-7′ H-7′, H-8′ H-2″ H-6″, H-7″ H-2″, H-5″ H-6″, H-2″13/33 页39.6 76.4 175.2 129.8 120.1 147.7 150.3 118.2 126.7 146.5 125.7 173.0H-2″, H-7″H-7″ H-7″, H-8″DEPT 谱显示分子中存在 1×CH2、 12×CH、 14×C。
     实施例 3 丹酚酸 L 的制备
     取丹参饮片, 置提取器中, 加入 6 倍药材量体积的 85%乙醇, 煎煮 2 次, 每次 2h, 滤 过, 醇提液弃去。
     药渣加入 4 倍药材量体积的水 ( 含 0.45 %的碳酸氢钠 ), 煎煮 2h, 滤过 ; 药渣继 续用 3 倍量水煎煮 1h, 滤过, 合并滤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80 ℃ ) 的浸膏 ; 浸膏中加 入 95 %乙醇进行醇沉至 70 % (25 ℃ ), 静置 12h 以上,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7(60℃ ) 的浸膏。
     将得到的浸膏用水溶解, 过 AB-8 大孔吸附树脂, 用 12 倍量柱床体积的水冲洗, 水 洗脱液用盐酸调节至 pH 值 3.0。将上述酸性的水洗脱液再次过 AB-8 大孔吸附树脂, 用 pH 值 3.0 的酸性水溶液冲洗至近无色后, 用 4 倍量的 95%乙醇洗脱, 洗脱液浓缩至浓浸膏, 洗 脱液浓缩至无醇味, 得浸膏。
     将得到的浸膏用甲醇溶解, 加入相当重量的 200-300 目的层析硅胶拌样, 将拌好 的样品铺在装好的硅胶柱上, 用氯仿 - 甲醇 - 甲酸 (85 ∶ 15 ∶ 3) 洗脱, 用薄层层析法检测, 将同类的洗脱液合并, 即得丹酚酸 L。
     实施例 4 丹酚酸 L 片剂的制备
     处方 :
     丹酚酸 L 100g
     微晶纤维素 乳糖 淀粉50g 50g 51g16101851162 A CN 101851163
     说12g 适量 3g 制成 1000 片明书14/33 页羧甲基淀粉钠 5% PVP 无水乙醇 硬脂酸镁工艺 :
     1. 制粒
     丹酚酸 L 及处方中其它辅料分别过 100 目筛, 称取处方量丹酚酸 L 与微晶纤维素、 淀粉及羧甲基淀粉钠采用等量递加法混合均匀, 用适量 5% PVP 无水乙醇溶液制软材, 14 目 筛制粒, 50-60℃干燥 1h, 加入处方量的硬脂酸镁用 14 目筛整粒。
     2. 压片
     取上述颗粒用特制菱形异型冲模压片。实施例 5 丹酚酸 L 胶囊剂的制备
     处方 :
     丹酚酸 L 100g
     淀粉 200g
     羧甲基淀粉钠 12g
     5% PVP 无水乙醇 适量
     硬脂酸镁 3g
     制成 1000 粒工艺 :
     1. 制粒
     丹酚酸 L 及处方中其它辅料分别过 100 目筛, 称取处方量丹酚酸 L 与淀粉及羧甲 基淀粉钠采用等量递加法混合均匀, 用适量 5 % PVP 无水乙醇溶液制软材, 14 目筛制粒, 50-60℃干燥 1h, 加入处方量的硬脂酸镁用 14 目筛整粒。
     2. 灌装
     取上述颗粒装入胶囊。
     实施例 6 丹酚酸 L 注射液的制备
     处方 :
     丹酚酸 L 100g
     甘露醇 100g
     注射用水 加至 2500ml,
     制成 1000 支工艺 :
     取丹酚酸 L, 加注射用水 1000ml 适量使溶解, 搅匀 ; 另取甘露醇, 加注射用水 500ml 使溶解, 加入上述溶液中, 搅匀, 0.5 克活性炭保温搅拌 20min, 过滤, 滤液调节 pH 值为 4.5-5.0, 加注射用水至 2500ml, 除菌过滤, 分装, 即得。
     实施例 7 丹酚酸 L 冻干粉针的制备17101851162 A CN 101851163
     说100g 100g 2000ml 制成 1000 支明书15/33 页处方 : 丹酚酸 L 甘露醇 注射用水工艺 :
     称取丹酚酸 L 及处方中辅料甘露醇, 加注射用水 1500ml, 搅拌溶解, 0.5 克活性碳 搅拌脱色 20min, 0.45 微米微孔滤膜脱碳, 补水到 2000 毫升, 除菌过滤、 分装、 冷冻干燥, 即 得。
     药效例
     药效例 1 丹酚酸 L 的自由基俘获反应
     自由基是一类具有高度活性的物质, 可以在细胞代谢过程中连续不断地产生, 它 可直接或间接地发挥强氧化作用, 广泛地参与机体的生理与病理过程。 机体自由基过量时, 能通过氧化作用攻击体内的生命大分子, 如核酸、 蛋白质、 糖类和脂质等, 使这些物质发生 过氧化变性、 交联和断裂, 从而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导致机体的组织破坏和退行性 变化。 大量研究表明 : 自由基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 从而诱发如心血管疾病、 某些癌症、 老年白内障和黄斑变性、 某些炎症及多种神经元疾病。
     从化学结构上分析, 丹酚酸类化合物是酚羟基的供体, 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结构基 础。本发明采用 1, 1- 二苯基 -2- 苦肼基 (1, 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自由 基清除反应模型观察丹酚酸 L 对自由基的清除效力。
     1、 试剂和仪器
     丹酚酸 L, 纯度 95%以上, 由天津天士力集团研究院提供, 按照实施例 1 的方法制 备。
     维生素 C 和 DPPH 均购于 SIGMA 公司。
     紫外分光光度计 UV-1800 购于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
     2、 实验方法
     反应总体积为 2ml, 取 1ml 不同浓度样品 80%甲醇溶液加入 100μMDPPH 甲醇溶液 中, 混匀后在暗处 25℃下反应 20min, 测定反应液在 517nm 处的吸光度。实验中采用维生素 C 作为阳性比较。自由基清除率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
     自由基清除率 (% ) = [1-Asample/Acontrol)/Acontrol]×100%。
     其中, Asample 为受试样品的吸光度值, Acontrol 为无受试样品的吸光度值。
     3、 实验结果
     表 3 和图 9 显示不同浓度丹酚酸 L 和维生素 C 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丹酚酸 L 的自由基清除力明显大于维生素 C 的自由基清除力。
     表 3 不同浓度丹酚酸 L 和维生素 C 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比较
     18
     101851162 A CN 101851163样品 (μg/ml) 5.41±0.74 3.42±0.42 7.06±1.88 13.82±1.83 12.95±2.42 25.21±1.820.3140.6251.252.5 44.19±3.70 29.39±5.925 83.17±4.12 55.34±7.21说丹酚酸 L明药效例 2 丹酚酸 L 的还原力测定
     药物还原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预防性抗氧化功能的强弱。 本发明对丹 酚酸 L 的还原力进行实验研究。
     1、 试剂和仪器19维生索 C书16/33 页101851162 A CN 101851163
     说明书17/33 页丹酚酸 L, 纯度 95%以上, 由天津天士力集团研究院提供, 按照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 铁氰化钾, 分析纯, 购于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
     三氯乙酸, 分析纯, 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三氯化铁, 分析纯, 购于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
     维生素 C 购于 Sigma 公司。
     紫外分光光度计 UV-1800 购于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
     冷冻离心机 : Z323K, 购于德国 HEMMLE。
     2、 实验方法
     吸取 0.5mL 含有不同浓度丹酚酸 L 的 200mM pH 6.8 磷酸缓冲液, 1.0%铁氰化钾溶 液, 50℃水浴 20min 后冰浴冷却, 加入 0.5ml 10%三氯乙酸溶液, 于 1000g/min 离心 10min, 取上清液 1.0mL, 加 1.0mL 蒸馏水和 0.2ml 0.1% FeCl3 溶液, 静止 10min 于 700nm 处测定 吸光度, 同时进行空白实验。维生素 C 是一种强还原性物质, 在本研究中作为阳性对照。样 品还原力等于样品吸光值减去空白对照组的吸光值, 则吸光度越大则还原力越强。
     3、 实验结果
     图 10 显示两者都随浓度的增大吸光度逐渐增加。丹酚酸 L 的还原力明显强于维 生素 C。
     以下药效例 3-5 所用浸膏 1 和浸膏 2 的制备及组分测定
     所用材料均来自于天津天士力集团研究院中药所。浸膏 1 的含量为 : 6.825g 生药 /g ; 浸膏 2 的含量为 : 4.162g 生药 /g。
     工艺
     浸膏 1 的制备工艺 : 丹参、 三七 (89.8wt%的丹参, 9.6wt%的三七 ) 药材加 0.45% 的碳酸氢钠, 5 倍量提取 2h, 4 倍量提取 1h, 共水提两次。 用 95%乙醇进行回流浓缩, 醇沉至 乙醇浓度为 70%。静置过夜, 取上清液, 浓缩即得。
     浸膏 2 的制备工艺 : 丹参、 三七 (89.8wt%的丹参, 9.6wt%的三七 ) 药材加水, 5倍 量提取 2h, 4 倍量提取 1h, 共进行两次水提。用 95%乙醇进行回流浓缩, 醇沉至乙醇浓度为 70%。静置过夜, 取上清液, 浓缩即得。
     丹酚酸 L : 本发明实施例 1 的方法。
     检测方法
     Waters 2695 液相色谱仪 ; Agilent Zorbax SB-C18(4.6mm×250mm, 5μm) 色谱柱, 以 0.02%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 A ; 以 0.02%磷酸的 80%乙腈溶液为流动相 B, 按下表进 行梯度洗脱 ; 流速为 1ml/min ; 检测波长为 280nm ; 柱温 30℃ ; 记录时间为 50min。
     表 4 色谱流动相线性洗脱梯度表
     浸膏 1 和浸膏 2 中各组分的含量如下表 : 表 5 浸膏 1 中各组分含量
     表 6 浸膏 2 中各组分含量
     药效例 3 丹酚酸 L 冻干粉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作用研究
     实验材料
     1、 受试物及试剂 : 丹酚酸 L 冻干粉, 来源于天津天士力集团研究院中药所 ; 枸橼酸 去甲肾上腺素 (NA) ; 乙酰胆碱 (ACH) : sigma 公司, 批号 : 137751144908131 ; K 氏液配制原 料: 氯化钾、 氯化钠、 磷酸二氢钾、 碳酸氢钠、 硫酸镁、 葡萄糖、 氯化钙。
     2、 主要仪器 : MedLab 离体组织浴槽以及 Medlab-U/8C 采集系统 : 南京美易科技公 司; 张力换能器 ; 数控超级恒温槽 SC-15 ; 分析天平 ; 纯水仪 ; 氧气瓶。
     3、 实验动物 : SD 大鼠, 体重适宜, 雌雄兼用, 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 司提供, 合格证 : SCXK( 京 )2007-0001。饲养在动物饲养室中, 室温 20-25℃, 照明时间 12h,
     食用鼠专用饲料 ( 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限公司生产 ), 饮用自来水。
     实验方法
     1. 给药剂量设计 :
     丹酚酸 L 冻干粉的剂量根据其他丹酚酸的药效实验, 本实验的剂量设计为 0.1mg/ ml。
     K 氏 液 (mol/L) : NaCl(120)、 NaHCO3(25)、 KH2PO4(1.2)、 MgSO4(1.2)、 KCl(4.5)、 CaCl2(1.25)、 C6H12O6( 葡萄糖 11.1)
     KCl : 3mol/L 的 KCl 溶液每次加入 100μl( 终浓度 60mmol/L)
     NA : 10-4mol/L( 终浓度为 10-6mol/L), 稀释, 共四个梯度 -3 -5
     ACH : 10 mol/L( 终浓度 10 mol/L), 稀释, 共四个梯度
     2. 分组 :
     大鼠自由饮食, 根据当日的药物配制, 随机加入某组。保证每组八只动物, 每只动 物有四根血管环的数据。分为正常组、 缺氧模型组、 丹酚酸 L 缺氧组进行考察。
     3. 实验方法
     SD 大鼠自由饮食, 根据当日的药物配制, 随机加入某组, 每组 8 只。动物脱颈椎 处死, 快速打开胸腔, 取出胸主动脉, 在 0℃通氧 K 氏液中, 剔除结缔组织, 将胸主动脉修饰 成 2mm 左右的血管环。将血管环小心挂到离体浴皿中, 恒温 37 ℃, 通氧, 连接张力换能器 和多导生理记录仪。张力基础为 2g, 血管环平衡 45min-1h, 每隔 15min 更换一次 K 氏液。 血管稳定后, 加入氯化钾溶液进行预处理, 20min 后洗脱, 平衡 15min, 再次加入氯化钾进行 预处理。使血管收缩达到生理最大值。然后按照梯度加入去甲肾上腺素 (10-7、 10-6、 10-5、 10-4mol/L) 观察血管的收缩情况。达到最大收缩值后, 稳定在平台值, 再按照梯度加入乙酰 -5 -4 -3 -2 胆碱 (10 、 10 、 10 、 10 mol/L) 观察血管舒张情况。加入 NA 和 ACH 的整个过程不能更换 K 氏液。
     缺氧模型时, 在两次氯化钾预处理后, 取消氧气供应 20min, 同时加入丹酚酸 L 冻 干粉或者同样量的 K 氏液, 进行共浴, 然后按照梯度加入去甲肾上腺素以及乙酰胆碱。从缺 氧开始至最后加完乙酰胆碱的最后一个浓度梯度期间不能更换 K 氏液。
     结果用 t 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
     1、 对于血管收缩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 和正常组比较, 丹酚酸 L 冻干粉对于血管的收缩没有 显著影响, 但是血管张力曲线出现明显的右移。数据见表 7。
     表 7 血管环收缩数据
     *: 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 #: 和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丹酚酸 L 冻干粉对血管环收缩的影响请参见图 11。
     2、 对于血管舒张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 和正常组比较, 缺氧模型组在四个 ACH 梯度的血管舒 张都显著减弱 (P < 0.01) ; 丹酚酸 L 组和正常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和缺氧模型组比较, 丹酚酸 L 组在三个 ACH 梯度的血管舒张都显著增强 (P < 0.05)。说明丹酚酸 L 组对于缺氧 引起的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可以显著改善。数据见表 8。
     表 8 血管环舒张数据
     ** : 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01 ; *** : 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001 ; #: 和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丹酚酸 L 冻干粉对血管环舒张的影响请参见图 12。
     实验结论
     丹酚酸 L 冻干粉可以导致去甲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曲线出现一定的右移, 但是没 有显著性差异。20min 缺氧可以导致模型组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血管梯度舒张显著性减弱 (P < 0.01), 出现舒张障碍 ; 丹酚酸 L 冻干粉对缺氧的血管环在三个 ACH 梯度 (10-5、 10-4、 10-3mol/L) 的血管舒张都显著增强 (P < 0.05)。说明丹酚酸 L 对于缺氧引起的血管舒张功 能障碍有显著改善作用。
     注意事项讨论
     1、 配置 K 氏液时, 其他的物质加完后再加入 CaCl2 和葡萄糖, 防止溶液浑浊 ; 不能 把 K 氏液长时间室温放置, 以防止出现絮状沉淀。K 氏液要现用现配。
     2、 尽量在冰浴中取心主动脉 ; 减少器械对血管环的损伤 ; 取心主动脉时应尽量靠 近血管弓的位置, 防止血管活性减弱。
     3、 氧气要尽量以小气泡排出, 气泡过大会影响张力换能器, 使数据失真。
     药效例 4 丹酚酸 L 冻干粉及浸膏对体外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实验材料
     1、 主要仪器 : 超净工作台 ( 安泰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恒温 CO2 培养箱 ( 德国 Heraeus)、 酶联免疫检测仪 ( 美国 BIO-RAD)、 平板摇床 ( 江苏省光明实验仪器厂 )、 倒置生 物显微镜 ( 日本 OLYMPUS)。
     2、 主要试剂 : DMEM 高 糖 培 养 基 (GIBCO)、 DMEM 无 糖 培 养 基 (GIBCO)、 胰蛋白酶 (SIGMA)、 胎牛血清 (PAA)、 MTT(Sigma)、 DMSO(Sigma)、 LDH 检测试剂盒 (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 研究所 )。
     3、 耗材 : 96 孔细胞培养板 (CORNING)。 4、 细胞株 : PC12。 实验方法 1、 MTT 方法 ①将 MTT 加入 96 孔板中, 20μl/ 孔, 培养箱中反应 4h。 ②弃去上清液, 加入 DMSO, 150μl/ 孔, 平板摇床上振摇 10min。 ③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波长为 570nm 处测定每孔的吸光值, 并计算细胞存活率。 细胞存活率%= ( 给药组 OD 值 / 阴性对照组 OD 值 )×100% 2、 LDH 活性测定 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 LDH 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 具体步骤如表 表 9LDH 活性测定的具体步骤9。
     LDH 活性 (U/L) = (ODU-ODC)/(ODS-ODB)×CS×N×1000
     其中, ODU 为待测样品吸光值 ODC 为样品对照吸光值 ; ODB 为空白管吸光值 ; ODS 为 对照液吸光值 ; CS 为标准浓度 (2mmol/L) ; N 为样品测试前稀释倍数。
     实验结果
     1、 双氧水损伤模型的建立
     (1) 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状态良好的 PC12 细胞, 用 PBS 洗涤两次, 加入 0.25%胰蛋 白酶消化液, 37℃消化 1min 左右, 加入含血清培养基终止反应, 离心重悬后, 计数, 制成细 4 4 胞密度为 2×10 -4×10 个 /ml 的悬液。
     (2) 取细胞悬液接种于 96 孔板上, 180μl/ 孔 (n = 3), 置于 37℃恒温 CO2 培养箱 中培养 24h。
     (3) 实 验 分 组 及 处 理 : 实 验 分 为 4 组, 分 别 为 空 白 对 照 组 (PBS)、 溶剂对照组 (DMSO)、 模型组 (H2O2)、 阳性对照组 ( 依达拉奉 (Edaravone))。
     空白对照组 : 只加 PBS。
     溶剂对照组 : 加 0.1% DMSO。
     模型组 : H2O2 浓度分别为 0.25mM、 0.5mM 和 1mM, 作用时间 1h。
     阳性对照组 : 用依达拉奉 (2μg/ml) 作为阳性对照。 加入后, 预处理 6h, 加入 0.5mM H2O2 损伤 1h, 然后换为新鲜 DMEM+10% FBS 培养基, 200μl/ 孔。
     (4) 用 MTT 方法检测细胞活力。
     表 10 双氧水损伤模型的建立
     *: P < 0.05, 与 0.5mM H2O2 的模型组对比 ; ## : P < 0.01, 与溶剂对照组对比
     从表 10 可看出, 0.5mM 的 H2O2 作用 PC 12 细胞 1h, 细胞存活率为 40%, 抑制率达 到 60%。建立的双氧水损伤模型为 : 0.5mM 的 H2O2 作用 PC12 细胞 1h。
     2、 缺氧缺糖模型的建立
     (1) 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状态良好的 PC12 细胞, 用 PBS 洗涤两次, 加入 0.25%胰蛋 白酶消化液, 37℃消化 1min 左右, 加入含血清培养基终止反应, 离心重悬后, 计数, 制成细 4 4 胞密度为 2×10 -4×10 个 /ml 的悬液。
     (2) 取细胞悬液接种于 96 孔板上, 180μl/ 孔 (n = 3), 置于 37℃恒温 CO2 培养箱 中培养 24h。
     (3) 实验分组及处理 : 实验分为 3 组,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 (normoxia+0.1% DMSO)、 模型组 (OGD+0.1% DMSO, 缺氧缺糖 )、 阳性对照组 ( 依达拉奉 )。
     模型组 : 培养板的细胞换无糖 DMEM 培养基, 置于缺氧箱中, 自 O2%< 2.6 起计时 0.5h, 然后转移至正常培养箱。
     阳性对照组 : 用依达拉奉 (2μg/ml) 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加入后, 预处理 6h 后, 换 无糖 DMEM 培养基, 180μl/ 孔, 重新加药, 置于缺氧箱中, 自 O2%< 2.6 起计时 0.5h, 然后转 移至正常培养箱, 培养一段时间再进行测定
     (4) 用 MTT 方法检测细胞活力。
     表 11 缺氧缺糖模型的建立
     组别 空白对照组 模型组 阳性对照组
     终浓度 0.1% DMSO 0.1% DMSO 2μg/ml 依达拉奉存活率 (% ) 100±6.66 42.59±3.06## 48.50±1.81**: P < 0.05, 与模型组对比 ; ## : P < 0.01,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从表 11 可见, 缺氧缺糖损伤 PC12 细胞, 细胞的存活率只有 42 %, 抑制率达到58%。 因此, 实验的缺氧缺糖模型为 : 细胞换无糖 DMEM 培养基, 置于缺氧箱中, 自 O2%< 2.6 起计时 0.5h, 转移至正常培养箱, 培养一段时间再进行测定。
     3、 药物对双氧水损伤 PC1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1) 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状态良好的 PC12 细胞, 用 PBS 洗涤两次, 加入 0.25%胰蛋 白酶消化液, 37℃消化 1min 左右, 加入含血清培养基终止反应, 离心重悬后计数, 制成细胞 4 4 密度为 2×10 -4×10 个 /ml 的悬液。
     (2) 取细胞悬液接种于 96 孔板上, 180μl/ 孔 (n = 3), 置于 37℃恒温 CO2 培养箱 中培养 24h。
     (3) 实验分组及处理 : 实验分为 5 组,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 (PBS)、 溶剂对照组 (DMSO 或乙酸乙酯 )、 模型组 (H2O2)、 阳性对照组 ( 依达拉奉 )、 药物处理组。
     模型组 : H2O2 浓度 0.5mM, 作用时间 1h。
     阳性对照组 : 用依达拉奉 (2μg/ml) 作为阳性对照。加入细胞预处理 6h 后, 加入 0.5mM H2O2 损伤 1h, 然后换为新鲜 DMEM+10% FBS 培养基。
     药物处理组 : 将细胞加到培养板后, 先加入不同浓度的不同受试药物, 20μl/ 孔, 预处理 6h, 0.5mM H2O2 损伤 1h, 然后换为新鲜 DMEM+10% FBS 培养基。
     (4) 收集上清液, 20μl/ 孔, 用于检测 LDH 活性。
     (5) 对细胞板内的细胞进行 MTT 活力检测。
     表 12 药物对双氧水损伤 PC1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P < 0.05, 与 (0.5mM H2O2+DMSO) 组对比 ; ** : P < 0.01, 与 (0.5mM H2O2+DMSO) 组对比 ; ## : P < 0.01, 与 DMSO 组对比药物的三个浓度分别用 0.1 %、 0.01 %和 0.001 %的 DMSO 配制, 比较时与相应 浓度的溶剂对照组比较。其中, 药物处理组与模型组 (0.5mMH2O2+EtOAc) 对比。模型组 (H2O2+EtOAc) 与溶剂对照组 (EtOAc) 对比。
     表 13 药物对双氧水损伤 PC12 细胞 LDH 活性影响
     *: P < 0.05, 与 (0.5mM H2O2+DMSO) 组对比 ; ** : P < 0.01, 与 (0.5mM H2O2+DMSO) 组对比 ; ## : P < 0.01, 与溶剂对照组 DMSO 对比
     其中, 药物处理组与模型组 (0.5mM H2O2+EtOAc) 对比, 模型组 (H2O2+EtOAc) 组与溶 剂对照组 (EtOAc) 对比。
     4、 药物对缺氧缺糖 PC1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1) 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状态良好的 PC12 细胞, 用 PBS 洗涤两次, 加入 0.25%胰蛋 白酶消化液, 37℃消化 1min 左右, 加入含血清培养基终止反应, 离心重悬后计数, 制成细胞 4 4 密度为 2×10 -4×10 个 /ml 的悬液。
     (2) 取细胞悬液接种于 96 孔板上, 180μl/ 孔 (n = 3), 置于 37℃恒温 CO2 培养箱
     中培养 24h。
     (3) 实验分组及处理 : 实验分为 4 组,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 (normoxia+0.1% DMSO)、 模型组 (OGD+DMSO, 缺氧缺糖 )、 阳性对照组 ( 依达拉奉 )、 药物处理组。
     模型组 : 为培养板的细胞更换无糖 DMEM 培养基, 置于缺氧箱中, 自 O2%< 2.6 起计 时 0.5h, 转移至正常培养箱, 过夜培养。
     阳性对照组 : 用依达拉奉 (2μg/ml) 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加入后, 预处理 6h 后, 换 为无糖 DMEM 培养基, 180μl/ 孔, 重新加药, 置于缺氧箱中, 自 O2%< 2.6 起计时 0.5h, 转移 至正常培养箱, 过夜培养。
     药物处理组 : 不同浓度的药物加入后, 预处理 6h 后, 换无糖 DMEM 培养基, 180μl/ 孔, 重新加药, 置于缺氧箱中, 自 O2%< 2.6 起计时 0.5h, 转移至正常培养箱, 过夜培养。
     (4) 第二天收集上清, 20μl/ 孔, 用于检测 LDH 活性。
     (5)MTT 检测细胞活力。
     表 14 药物对缺氧缺糖 PC1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P < 0.05, 与模型组 (OGD+DMSO) 对比 ; ** : P < 0.01, 与模型组 (OGD+DMSO) 对 比; ## : P < 0.01, 与空白对照组 (Normoxia+DMSO) 对比。其中, 药物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 (OGD+EtOAc) 对比。模型组 (OGD+EtOAc) 与空白对照组 (Normoxia+EtOAc) 对比。
     (6)LDH 活性
     表 15 药物对缺氧缺糖 PC12 细胞 LDH 活性影响
     *: P < 0.05, 与模型组 (OGD+DMSO) 对比 ; ** : P < 0.01, 与模型组 (OGD+DMSO) 对 比; ## : P < 0.01, 与空白对照组 (Normoxia+DMSO) 对比。其中, 药物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 (OGD+EtOAc) 对比。模型组 (OGD+EtOAc) 与空白对照组 (Normoxia+EtOAc) 对比。
     结论
     本实验结果 : 针对双氧水损伤 PC12 细胞模型, 丹酚酸 L 干粉剂量为 0.02μg/ml 时, 存活率为 47 % (P < 0.05)。丹酚酸 L 干粉剂量为 0.2μg/ml 时, LDH 活性为 474(P
     < 0.05)。 丹 酚 酸 L 浸 膏 1 在 0.02、 0.2、 2μg/ml 三 个 剂 量 时, LDH 活 性 分 别 为 483(P < 0.01)、 416(P < 0.01)、 465(P < 0.05) ; 丹酚酸 L 浸膏 2 在 0.2、 2μg/ml 两个剂量时, LDH 活性分别为 407(P < 0.01)、 488(P < 0.01), 和模型组比较都有降低 LDH 的作用。
     针对缺氧缺糖模型中的 PC12 细胞存活率, 丹酚酸 L 干粉剂量为 0.02、 0.2μg/ml 时, 存活率分别为 48% (P < 0.01)、 37% (P < 0.05) ; 丹酚酸 L 浸膏 1 剂量为 0.2、 2μg/ml 时, 存活率分别为 40% (P < 0.01)、 42% (P < 0.01) ; 丹酚酸 L 浸膏 2 在 0.02、 0.2、 2μg/ ml 三个剂量时, 存活率分别为 47% (P < 0.01)、 47% (P < 0.01)、 41% (P < 0.05)。对于 LDH 的活性, 丹酚酸 L 干粉剂量为 2μg/ml 时, LDH 活性为 40(P < 0.05) ; 丹酚酸 L 浸膏 1 剂量为 2μg/ml 时, LDH 活性为 31(P < 0.01) ; 丹酚酸 L 浸膏 2 剂量为 0.2μg/ml 时, LDH 活性为 31(P < 0.05)。
     丹酚酸 L 冻干粉对于缺氧缺糖和双氧水损伤引起的体外神经细胞损伤有显著改 善作用, 可以提高细胞存活率, 具有保护缺氧、 缺糖及过氧化状态下神经细胞的功能。
     药效例 5 丹酚酸 L 干粉及浸膏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研究
     实验材料
     1、 受试物及试剂 : 垂体后叶素 (Pit) 注射液, 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 070302 ; 生理盐水, 天津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 500ml/ 瓶, 批号 : 200605241。 2. 主要仪器 : MedLab 八道生理记录仪 : 南京美易科技公司。
     3. 实验动物 : SD 大鼠, 体重适宜, 雌雄兼用, 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 司提供, 合格证 : SCXK( 京 )2007-0001。饲养在动物饲养室中, 室温 20-25℃, 照明时间 12h, 食用鼠专用饲料 ( 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限公司生产 ), 饮用自来水。
     实验方法
     1. 剂量设计 :
     浸膏 1 的含量为 : 6.825g 生药 /g。浸膏 2 的含量为 : 4.162g 生药 /g。
     本实验中浸膏 1 和浸膏 2 都分别设高、 低剂量组, 剂量分别为 1.086g 生药 /kg 和 0.543g 生药 /kg。根据生药材剂量换算可得, 浸膏 1 高剂量的丹酚酸 L 冻干粉给药剂量为 4.67mg/kg, 低剂量的丹酚酸 L 冻干粉给药剂量为 2.33mg/kg。浸膏 2 不含丹酚酸 L。
     丹酚酸 L 冻干粉给药剂量 : 10.0mg/kg、 5.0mg/kg。
     2. 分组 :
     2.1 动物筛选
     于正式实验前分别给大鼠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 (Pit)(1U/kg), 描记正常及注射 后 5min 心电图, 观察 J 点抬高、 T 波异常的情况, 将未注射前就出现异常心电图者以及对 Pit 不敏感者剔除。
     2.2 动物分组
     入选大鼠随机分为 7 组, 分别为①模型对照组 ; ②丹参浸膏 1 低剂量组 (A 组 ) ; ③ 丹参浸膏 1 高剂量组 (B 组 ) ; ④丹参浸膏 2 低剂量组 (C 组 ) ; ⑤丹参浸膏 2 高剂量组 (D 组); ⑥丹酚酸 L 冻干粉低剂量组 (E 组 ) ; ⑦丹酚酸 L 冻干粉高剂量组 (F 组 ) ;
     3. 实验方法
     SD 大鼠, 雌雄各半, 随机分组, 每组 8 只。模型对照组的大鼠每日灌胃等容积的生 理盐水, 给药组每日灌服不同样品的水悬液, 全部动物均连续给药 7 天。 末次给药后 40min,
     麻醉大鼠, 连接仪器, 描记 II 导联正常心电图。 按 1U/kg 体重由大鼠尾静脉恒速推注垂体后 叶素 (Pit), 推注时间控制在 10s 左右, 描记给药后 0s、 5s、 10s、 15s、 30s、 45s 及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10min、 15min 心电图变化, 比较各组注射 Pit 前后以及给药组与模型对照 组的差异, 分析 J 点、 T 波的变化。结果用 t 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
     1. 对于 J 点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 对于垂体后叶素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 丹酚酸 L 冻干 粉高剂量组 (F 组 ) 在 15s、 30s、 45s 时, ECG 的 J 点升高幅度小于模型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P < 0.05)。浸膏 1 高剂量组 (B 组 ) 在 15s 时, ECG 的 J 点升高幅度小于模型对 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其他组和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均没有显著性降低。 数据请见表 16。
     2. 对于 T 波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 丹酚酸 L 冻干粉高剂量组 (F 组 ) 在 15s、 30s 时, ECG 的 T 波升高幅度小于模型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浸膏 1 高剂量组 (B 组 ) 在 15s 时, ECG 的 T 波升高幅度小于模型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其他各组
     和模型对照组进行比较, 各时间点均没有显著性下降。数据请见表 17。
     实验结论
     丹酚酸 L 冻干粉高剂量组 (F 组 ) 在 15s、 30s 时, ECG 的 J 点和 T 波升高幅度小于 模型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浸膏 1 高剂量组 (B 组 ) 和模型对照组比较, 15s 时 J 点和 T 波都有显著性下降 (P < 0.05)。
     其它各组, 在各时间点,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J 点和 T 波都没有显著下降。
     结果表明 : 在本实验条件下, 丹酚酸 L 冻干粉 (10mg/kg) 和含有丹酚酸 L 的浸膏 1( 含丹酚酸 L 冻干粉 4.67mg/kg) 有抗急性心肌缺血作用。不含丹酚酸 L 的浸膏 2 在本实 验剂量下没有抗急性心肌缺血作用。注意事项讨论 :
     1、 J 点定义 : J 点为 QRS 波群的终了与 ST 段交接处的结合点。
     2、 正常大鼠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后, 由于垂体后叶素可以收缩冠脉血管, 引起动 物急性心肌缺血, 大鼠心电图的 J 点及 T 波均有明显增高。若给予某受试物后, 该给药组的 J 点位移有明显恢复, T 波亦呈下降趋势, 逐渐趋于正常, 说明该药物有拮抗垂体后叶素收 缩冠状血管而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作用。无论对 I 期异常 (0-45s 内由垂体后叶素引起的 异常 ) 还是 II 期异常 (45s-15min 内由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异常 ) 都有治疗抑制作用, 即可 以认为该药物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3、 垂体后叶素应当使用同一批号, 以免药物效价差异而影响结果。重复注射垂体 后叶素要隔 2h 以上, 以免有耐受性。最好将所挑选的动物隔天使用。

一种新的丹酚酸化合物L、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一种新的丹酚酸化合物L、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一种新的丹酚酸化合物L、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的丹酚酸化合物L、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的丹酚酸化合物L、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4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丹酚酸类化合物L、其制备方法、含有丹酚酸L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的药物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