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肥添加剂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659252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01385.8

申请日:

2000.02.18

公开号:

CN1309111A

公开日:

2001.08.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C05G3/00; C05G3/04; C09K17/40

主分类号:

C05G3/00; C05G3/04; C09K17/40

申请人:

李文军;

发明人:

李文军

地址:

337000江西省萍乡市昭萍西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江西省萍乡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曾建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肥添加剂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复合肥添加剂之配方按重量份依次为:胶体腐植酸盐120-160;螯合剂10-12;氮磷钾元素2.5-3.5;生物补充剂1.5-2.2;氢氧化钠(钾)1.5-2;酵素0.5-1.5;中微量元素≤1;氨水≤0.1。所述制造方法为用离子水稀释后的螯合剂,加入到胶体腐植酸盐中,再加入其它组分。本发明所述复合肥添加剂,具有改善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业产量,有益于生态环境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复合肥添加剂,其特征在于由胶体腐植酸盐,螯合剂,氮磷钾 元素,生物补充剂,氢氧化钠(钾),酵素,中微量元素和氨水组成,各组分 配比按重量份依次为: 胶体腐植酸盐120-160;  螯合剂10-12; 氮磷钾元素2.5-3.5;    生物补充剂
2: 5-2.2; 氢氧化钠(钾)1.5-2;    酵素0.5-1.5; 中微量元素≤1;        氨水≤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肥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配比按重 量份依次为: 胶体腐植酸盐150;      螯合剂10; 氮磷钾元素2.5;        生物补充剂2; 氢氧化钠1.5;          酵素0.5; 中微量元素1;          氨水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肥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配比按重 量份依次为: 胶体腐植酸盐120;      螯合剂12; 氮磷钾元素3;          生物补充剂1.5; 氢氧化钠2;            酵素1; 中微量元素0.8;        氨水0.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肥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配比按重 量份依次为: 胶体腐植酸盐160;      螯合剂11; 氮磷钾元素3.5;        生物补充剂2.2; 氢氧化钠2;            酵素1.5; 中微量元素0.9;        氨水0.08。 5、一种复合肥添加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螯合剂取出10-12重量 份,用离子水稀释,在120-160重量份胶体腐植酸盐中加入经离子水稀释的 螯合剂予以活化,然后再加入氮磷钾元素2.5-3.5重量份,中微量元素≤1重 量份,生物补充剂1.5-2.2重量份,酵素0.5-1.5重量份进行生理生化反应, 再加入1.5-2重量份的氢氧化纳或氢氧化钾来调整溶液的PH值,加氨水封口 使其达到产品质量标准即可。
3: 5-
4: 5;    生物补充剂1.5-2.2; 氢氧化钠(钾)1.5-2;    酵素0.5-1.5; 中微量元素≤1;        氨水≤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肥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配比按重 量份依次为: 胶体腐植酸盐150;      螯合剂10; 氮磷钾元素2.5;        生物补充剂2; 氢氧化钠1.5;          酵素0.5; 中微量元素1;          氨水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肥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配比按重 量份依次为: 胶体腐植酸盐120;      螯合剂12; 氮磷钾元素3;          生物补充剂1.5; 氢氧化钠2;            酵素1; 中微量元素0.8;        氨水0.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肥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配比按重 量份依次为: 胶体腐植酸盐160;      螯合剂11; 氮磷钾元素3.5;        生物补充剂2.2; 氢氧化钠2;            酵素1.5; 中微量元素0.9;        氨水0.08。 5、一种复合肥添加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螯合剂取出10-12重量 份,用离子水稀释,在120-160重量份胶体腐植酸盐中加入经离子水稀释的 螯合剂予以活化,然后再加入氮磷钾元素2.5-3.5重量份,中微量元素≤1重 量份,生物补充剂1.5-2.2重量份,酵素0.5-1.5重量份进行生理生化反应, 再加入1.5-2重量份的氢氧化纳或氢氧化钾来调整溶液的PH值,加氨水封口 使其达到产品质量标准即可。

说明书


一种复合肥添加剂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添加剂,尤其是一种复合肥添加剂及其制造方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了农业增产,大量地施用化肥。化肥的施用,即给人类带来巨大效益,但它更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和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化肥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的问题,早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并采取相应对策,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用含大量有机质的复合肥料代替化肥。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取代化肥,并能改善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业产量,有益于生态环境的含有机质的复合肥添加剂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述复合肥添加剂由胶体腐植酸盐,螯合剂,氮磷钾元素,生物补充剂,氢氧化钠(钾),酵素,中微量元素和氨水组成,各组分之配比按重量份依次为:

    胶体腐植酸盐120-160;  螯合剂10-12;

    氮磷钾元素2.5-3.5;    生物补充剂1.5-2.2;

    氢氧化钠(钾)1.5-2;    酵素0.5-1.5;

    中微量元素≤1;        氨水≤0.1。

    本发明所述生产通常用一个6000加仑的反应釜,作为第一反应器,两个4000加仑的反应釜作为第二个反应器,一个七马力的搅拌器(包括4个混合桨,3个挡板),一个通气装置和一个泵,便可每天生产3000加仑的上述复合肥添加剂。其制造方法为:将螯合剂取出10-12重量份,用离子水稀释,在120-160重量份胶体腐植酸盐中加入经离子水稀释的螯合剂予以活化,然后再加入氮磷钾元素2.5-3.5重量份,中微量元素≤1重量份,生物补充剂1.5-2.2重量份,酵素0.5-1.5重量份进行生理生化反应,再加入1.5-2重量份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来调整溶液的PH值,加氨水封口使其达到产品质量标准即可。

    本发明所述复合肥添加剂具有以下优点:

    1、能通过分子间的吸引力,加强土壤与水、空气、肥料的作用。

    2、能对复合肥连续供给一定量的电能,从而刺激作物的生长。

    3、可激活一系列氨基酸,促进有益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使土壤更加肥沃。

    4、可促进复合肥不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调整PH值。

    5、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促进复合肥营养物更易进入并渗透到植物根部,减少劣质土壤的膨胀,减少惰性重金属对土壤的侵害,从而改善土壤的稳定性。

    下面给出本发明所述复合肥添加剂的几个具体配方作为实施例,其生产方法如前所述。

    实施例1的配方按重量份依次为:

    胶体腐植酸盐150;    螯合剂10;

    氮磷钾元素2.5;      生物补充剂2;

    氢氧化钠1.5;        酵素0.5;

    中微量元素1;        氨水0.1。

    实施例2地配方按重量份依次为:

    胶体腐植酸盐120;    螯合剂12;

    氮磷钾元素3;        生物补充剂1.5;

    氢氧化钠2;          酵素1;

    中微量元素0.8;      氨水0.09。

    实施例3的配方按重量份依次为:

    胶体腐植酸盐160;    螯合剂11;

    氮磷钾元素3.5;      生物补充剂2.2;

    氢氧化钠2;          酵素1.5;

    中微量元素0.9;      氨水0.08。

一种复合肥添加剂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复合肥添加剂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复合肥添加剂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复合肥添加剂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复合肥添加剂及其制造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肥添加剂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复合肥添加剂之配方按重量份依次为:胶体腐植酸盐120160;螯合剂1012;氮磷钾元素2.53.5;生物补充剂1.52.2;氢氧化钠(钾)1.52;酵素0.51.5;中微量元素1;氨水0.1。所述制造方法为用离子水稀释后的螯合剂,加入到胶体腐植酸盐中,再加入其它组分。本发明所述复合肥添加剂,具有改善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业产量,有益于生态环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肥料;肥料制造〔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