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93586 A(43)申请公布日 2014.10.08CN104093586A(21)申请号 201280068925.9(22)申请日 2012.02.01B60K 6/365(2007.01)B60K 6/445(2007.01)B60K 6/547(2007.01)B60W 10/10(2012.01)B60W 20/00(2006.01)(71)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地址日本爱知县(72)发明人大野智仁 岩瀬雄二 舟桥真田端淳 松原亨 今村达也奥田弘一 驹田英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代理人黄威 苏萌萌(54)。
2、 发明名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动力传递机构(10),其与动力机(1)连接,且能够对动力机的旋转进行变速而输出;差动机构(20),其对动力传递机构与驱动轮(32)进行连接;限制装置(CL0),差动机构具有:第一旋转元件(24),其与动力传递机构的输出元件(13)连接;第二旋转元件(21),其与第一旋转电机(MG1)连接;第三旋转元件(23),其与第二旋转电机(MG2)以及驱动轮连接,限制装置对限制差动机构的差动的状态、和容许差动机构的差动的状态进行切换。(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8.01(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
3、数据PCT/JP2012/052300 2012.02.01(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14595 JA 2013.08.08(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8页 附图1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8页 附图1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93586 ACN 104093586 A1/1页2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动力传递机构,其与动力机连接,且能够对所述动力机的旋转进行变速而输出;差动机构,其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驱动轮进行连接;限制装置;所述差动机构具有:第一旋转元件,。
4、其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输出元件连接;第二旋转元件,其与第一旋转电机连接;第三旋转元件,其与第二旋转电机以及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限制装置对限制所述差动机构的差动的状态、和容许所述差动机构的差动的状态进行切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还具备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在连接状态和中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连接状态为连接所述动力机与所述差动机构的状态,所述中立状态为切断所述动力机与所述差动机构的状态,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有预定模式,所述预定模式为,通过所述限制装置对所述差动机构的差动进行限制,且将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设为所述中立状态,并将所述第一旋转。
5、电机以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作为动力源而进行行驶的模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在以所述预定模式而行驶的过程中启动所述动力机的情况下,将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切换为所述连接状态而使所述动力机旋转。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同时使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所述差动机构变速。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在同时使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所述差动机构变速时,使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以及所述差动机构中的一方的变速比增加,并使另一方的变速比减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还具备第二限制装置,所述第二限制装置能够对所述第一旋转元件的旋。
6、转进行限制。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为差动机构,所述切换装置具有能够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旋转元件的彼此进行连接的离合器、和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旋转元件的旋转进行限制的制动器。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93586 A1/18页3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背景技术0002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具备了变速机构的混合动力车辆。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的技术,所述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具备:变速机构,其对内燃机的旋转进行变速而向动力分配机构进行传递;第一传递轴,其将来自内燃机的动。
7、力传递至变速机构;第二传递轴,其将从变速机构被输出的动力向动力分配机构进行传递。上述专利文献1的变速机构具有:两组的行星齿轮机构组合而成的差动机构、能够使差动机构的内啮合齿轮R1的旋转停止的第一制动器、能够使内啮合齿轮R2的旋转停止的第二制动器、能够使从第一传递轴向内啮合齿轮R1的动力传递间断的离合器。0003 在先技术文献0004 专利文献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0694号公报发明内容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0007 在具备能够对动力机的旋转进行变速的机构的混合动力车辆中,优选能够简化驱动装置。例如优选为,能够实现结构简单、且以两个旋转电机为动力源的行驶。0008 本。
8、发明的目的在于,对动力机的旋转进行变速、以及能够进行以两个旋转电机为动力源的行驶,并且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0010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动力传递机构,其与动力机连接,且能够对所述动力机的旋转进行变速而输出;差动机构,其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驱动轮进行连接;限制装置;所述差动机构具有:第一旋转元件,其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输出元件连接;第二旋转元件,其与第一旋转电机连接;第三旋转元件,其与第二旋转电机以及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限制装置对限制所述差动机构的差动的状态、和容许所述差动机构的差动的状态进行切换。0011 在上述混。
9、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在连接状态和中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连接状态为连接所述动力机与所述差动机构的状态,所述中立状态为切断所述动力机与所述差动机构的状态,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有预定模式,所述预定模式为,通过所述限制装置对所述差动机构的差动进行限制,且将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设为所述中立状态,并将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以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作为动力源而进行行驶的模式。0012 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为,在以所述预定模式而行驶的过程中启动所述动力机的情况下,将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切换为所述连接状态而使所述动力机旋说 明 书CN 1。
10、04093586 A2/18页4转。0013 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为,同时使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所述差动机构变速。0014 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为,在同时使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所述差动机构变速时,使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以及所述差动机构中的一方的变速比增加,并使另一方的变速比减小。0015 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第二限制装置,所述第二限制装置能够对所述第一旋转元件的旋转进行限制。0016 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为差动机构,所述切换装置具有能够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旋转元件的彼此进行连接的离合器、和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
11、旋转元件的旋转进行限制的制动器。0017 发明效果0018 本发明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动力传递机构,其与动力机连接,且能够对动力机的旋转进行变速而输出;差动机构,其对动力传递机构和驱动轮进行连接;限制装置。差动机构具有:第一旋转元件,其与动力传递机构的输出元件连接;第二旋转元件,其与第一旋转电机连接;第三旋转元件,其与第二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轮连接。限制装置对限制差动机构的差动的状态、和容许差动机构的差动的状态进行切换。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可取得以下效果,即,能够实现以简单的结构在动力机的行驶过程中进行变速、以及将两个旋转电机作为动力源而行驶。附图说明0019。
12、 图1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框架图。0020 图2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输入输出关系图。0021 图3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工作卡合表的图。0022 图4为单电机EV模式所涉及的列线图。0023 图5为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差动被限制了的双电机EV模式所涉及的列线图。0024 图6为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旋转被锁止了的双电机EV模式所涉及的列线图。0025 图7为低状态的HV行驶模式所涉及的列线图。0026 图8为高状态的HV行驶模式所涉及的列线图。0027 图9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理论传递效率线的图。0028 图10为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启动控制所涉及的流程图。0029 图。
13、11为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启动控制所涉及的时序图。0030 图12为实施方式的第一改变例所涉及的车辆的框架图。0031 图13为实施方式的第二改变例所涉及的车辆的框架图。0032 图14为实施方式的第三改变例所涉及的车辆的框架图。0033 图15为实施方式的第四改变例所涉及的车辆的框架图。具体实施方式003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进行详细说 明 书CN 104093586 A3/18页5说明。另外,本发明并非被该实施方式所限定。此外,在下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要素或实质上相同的要素。0035 实施方式0036 参照图1至图1。
14、1,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框架图,图2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输入输出关系图。0037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00为,作为动力源而具有发动机1、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的混合动力车辆。车辆100也可以为,通过外部电源而能够进行充电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车辆100被构成为,包括:发动机1、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差动部离合器CL0、变速部离合器CL1、变速部制动器BK1、HV_ECU50、MG_ECU60、发动机_ECU70。
15、。0038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被构成为,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差动部离合器CL0。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也可以被构成为,还包括:各个ECU50、60、70等的控制装置、以及变速部离合器CL1、变速部制动器BK1等。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能够应用于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车辆或RR(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车辆等中。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例如以使轴向成为车宽方向的方式而被搭载于车辆100上。0039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中,变速部被构成为,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变速部离合器CL1以及变。
16、速部制动器BK1。此外,差动部被构成为,包括: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以及差动部离合器CL0。0040 发动机1将燃料的燃烧能量转换为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而输出。发动机1的输出轴与输入轴2连接。输入轴2为,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入轴。动力传递装置被构成为,包括: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各个离合器CL0、CL1、变速部制动器BK1、差动装置30等。输入轴2与发动机1的输出轴同轴且被配置于输出轴的延长线上。输入轴2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第一行星齿轮架14连接。0041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与发动机1连接,且对应于能够对发动机1的旋转进行变速而输出的动力传递机构。在此,作为动力传递机。
17、构的一个示例而图示了差动机构、即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作为第一差动机构而被搭载于车辆100上。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为,被配置于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相比靠发动机1侧的输入侧差动机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为单小齿轮式,并具有第一太阳齿轮11、第一小齿轮12、第一内啮合齿轮13以及第一行星齿轮架14。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例如以使轴向成为车宽方向的方式而被搭载于车辆100上。0042 第一内啮合齿轮13与第一太阳齿轮11同轴,且被配置于在第一太阳齿轮11的径向外侧。第一小齿轮12被配置于第一太阳齿轮11与第一内啮合齿轮13之间,并且分别与第一太阳齿轮11以及第一内啮合齿轮。
18、13啮合。第一小齿轮12通过第一行星齿轮架14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承。第一行星齿轮架14与输入轴2连结,并与输入轴2一体旋转。因此,第一小齿轮12能够与输入轴2一起围绕输入轴2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公转),且被第一行星齿轮架14支承而能够围绕第一小齿轮12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自转)。0043 变速部离合器CL1为,能够连结第一太阳齿轮11和第一行星齿轮架14的离合器说 明 书CN 104093586 A4/18页6装置。虽然变速部离合器CL1例如能够设为摩擦卡合式的离合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啮合式的离合器等的公知的离合器装置作为变速部离合器CL1来使用。变速部离合器CL1例如通过油压而被控制从。
19、而进行卡合或者释放。完全卡合状态的变速部离合器CL1能够将第一太阳齿轮11与第一行星齿轮架14连结在一起,并使第一太阳齿轮11与第一行星齿轮架14一体旋转。另一方面,释放状态的变速部离合器CL1将第一太阳齿轮11与第一行星齿轮架14断开,并容许第一太阳齿轮11与第一行星齿轮架14的相对旋转。另外,变速部离合器CL1可以控制为半卡合状态。0044 变速部制动器BK1为,能够对第一太阳齿轮11的旋转进行限制的制动器装置。变速部制动器BK1具有与第一太阳齿轮11连接的卡合元件、和与车身侧例如与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连接的卡合元件。虽然变速部制动器BK1能够设为与变速部离合器CL1相同的摩擦卡合式的离合器。
20、装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啮合式的离合器等的公知的离合器装置作为变速部制动器BK1来使用。变速部制动器BK1例如通过油压而被控制从而进行卡合或释放。完全卡合状态的变速部制动器BK1能够将第一太阳齿轮11与车身侧连结在一起,并对第一太阳齿轮11的旋转进行限制。另一方面,释放状态的变速部制动器BK1将第一太阳齿轮11与车身侧断开,并容许第一太阳齿轮11的旋转。另外,变速部制动器BK1能够控制为半卡合状态。0045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对应于对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和驱动轮32进行连接的差动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作为第二差动机构而被搭载于车辆100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为,被配置。
21、于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相比靠驱动轮32侧的输出侧差动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为单小齿轮式,并具有第二太阳齿轮21、第二小齿轮22、第二内啮合齿轮23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架24。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被配置为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同轴,且隔着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而与发动机1互相对置。0046 第二内啮合齿轮23与第二太阳齿轮21同轴,且被配置于第二太阳齿轮21的径向外侧。第二小齿轮22被配置于第二太阳齿轮21与第二内啮合齿轮23之间,并且分别与第二太阳齿轮21以及第二内啮合齿轮23啮合。第二小齿轮22通过第二行星齿轮架24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承。第二行星齿轮架24与第一内啮合齿轮13连接,并与第一内啮。
22、合齿轮13一体旋转。因此,第二小齿轮22能够与第二行星齿轮架24一起围绕输入轴2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公转),且被第二行星齿轮架24支承而能够围绕第二小齿轮22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自转)。第一内啮合齿轮13为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输出元件,且能够将从发动机1被输入至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旋转向第二行星齿轮架24输出。第二行星齿轮架24对应于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输出元件连接的第一旋转元件。0047 在第二太阳齿轮21上连接有第一旋转电机MG1的旋转轴33。第一旋转电机MG1的旋转轴33被配置为与输入轴2同轴,并与第二太阳齿轮21一体旋转。第二太阳齿轮21对应于与第一旋转电机MG1连接的第二旋转。
23、元件。在第二内啮合齿轮23上连接有副轴驱动齿轮25。副轴驱动齿轮25为,与第二内啮合齿轮23一体旋转的输出齿轮。第二内啮合齿轮23对应于与第二旋转电机MG2以及驱动轮32连接的第三旋转元件。第二内啮合齿轮23为,能够将从第一旋转电机MG1或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输入的旋转向驱动轮32输出的输出元件。0048 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部离合器CL0对应于如下的限制装置,所述限制装置对限制第说 明 书CN 104093586 A5/18页7二行星齿轮机构20的差动的状态、和容许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的差动的状态进行切换。差动部离合器CL0为,能够连结第二太阳齿轮21和第二行星齿轮架24的离合器装置。虽然差动部。
24、离合器CL0例如能够设为摩擦卡合式的离合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啮合式的离合器等的公知的离合器装置作为差动部离合器CL0来使用。差动部离合器CL0例如通过油压而被控制从而进行卡合或者释放。0049 完全卡合状态下的差动部离合器CL0将第二太阳齿轮21与第二行星齿轮架24连结在一起,从而能够使第二太阳齿轮21与第二行星齿轮架24一体旋转。完全卡合状态下的差动部离合器CL0限制了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的差动。另一方面,释放状态下的差动部离合器CL0将第二太阳齿轮21与第二行星齿轮架24断开,从而容许第二太阳齿轮21与第二行星齿轮架24的相对旋转。即,释放状态下的差动部离合器CL0容许了第二行星齿。
25、轮机构20的差动。另外,差动部离合器CL0能够控制为半卡合状态。0050 副轴驱动齿轮25与副轴从动齿轮26啮合。副轴从动齿轮26经由副轴27而与驱动小齿轮28连接。副轴从动齿轮26与驱动小齿轮28一体旋转。此外,减速齿轮35与副轴从动齿轮26啮合。减速齿轮35与第二旋转电机MG2的旋转轴34连接。即,第二旋转电机MG2的旋转经由减速齿轮35而被传递至副轴从动齿轮26。减速齿轮35与副轴从动齿轮26相比直径较小,其对第二旋转电机MG2的旋转进行减速而向副轴从动齿轮26传递。0051 驱动小齿轮28与差动装置30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9啮合。差动装置30经由左右的驱动轴31而与驱动轮32连接。第二。
26、内啮合齿轮23经由副轴驱动齿轮25、副轴从动齿轮26、驱动小齿轮28、差动装置30以及驱动轴31而与驱动轮32连接。此外,第二旋转电机MG2与第二内啮合齿轮23和驱动轮32的动力传递路径连接,并能够分别向第二内啮合齿轮23以及驱动轮32传递动力。0052 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分别具备作为电机(电动机)的功能、和作为发电机的功能。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经由变换器而与蓄电池连接。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能够将从蓄电池被供给的电力转换为机械性的动力而输出,并且能够通过所输入的动力而被驱动从而将机械性的动力转换为电力。通过旋转电机MG1、MG2而发。
27、出的电力能够对蓄电池进行蓄电。作为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例如能够使用交流同步型的电动发电机。0053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0中,以与发动机1同轴的方式,从距发动机1较近一侧起依次配置有变速部制动器BK1、变速部离合器CL1、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副轴驱动齿轮25、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第一旋转电机MG1。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被设置为,输入轴2与第二旋转电机MG2的旋转轴34被配置于不同的轴上的多轴式。0054 如图2所示,车辆100具有HV_ECU50、MG_ECU60以及发动机_ECU70。各个ECU50、60、70为具有计算机的电子控制单元。H。
28、V_ECU50具有对车辆100整体进行综合控制的功能。MG_ECU60以及发动机_ECU70与HV_ECU50电连接。0055 MG_ECU60能够对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进行控制。MG_ECU60例如能够对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的电流值进行调节并对第一旋转电机MG1的输出转矩进行控制,以及能够对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的电流值进行调节并对第二旋转电机MG2的输出转矩进行控制。0056 发动机_ECU70能够对发动机1进行控制。发动机_ECU70例如能够对发动机1的说 明 书CN 104093586 A6/18页8电子节气门的开度进行控制、能够输出点火信号而实施对发动机的点。
29、火控制、能够实施针对发动机1的燃料喷射控制等。发动机_ECU70能够通过电子节气门的开度控制、喷射控制、点火控制等而对发动机1的输出转矩进行控制。0057 在HV_ECU50上,连接有车速传感器、加速器开度传感器、MG1转速传感器、MG2转速传感器、输出轴转速传感器、蓄电池传感器等。通过这些传感器,HV_ECU50能够取得车速、加速器开度、第一旋转电机MG1的转速、第二旋转电机MG2的转速、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出轴的转速、蓄电池状态SOC等。0058 HV_ECU50能够根据所取得的信息而对针对车辆100的要求驱动力与要求功率、要求转矩等进行计算。HV_ECU50根据所计算出的要求值,来决定第一旋。
30、转电机MG1的输出转矩(以下,也记载为“MG1转矩”)、第二旋转电机MG2的输出转矩(以下,也记载为“MG2转矩”)以及发动机1的输出转矩(以下,也记载为“发动机转矩”)。HV_ECU50将MG1转矩的指令值以及MG2转矩的指令值对MG_ECU60输出。此外,HV_ECU50将发动机转矩的指令值对发动机_ECU70输出。0059 HV_ECU50根据后文叙述的行驶模式等,分别对差动部离合器CL0、变速部离合器CL1以及变速部制动器BK1进行控制。HV_ECU50分别输出针对差动部离合器CL0的供给油压的指令值(PbCL0)、针对变速部离合器CL1的供给油压的指令值(PbCL1)以及针对变速部制。
31、动器BK1的供给油压的指令值(PbBK1)。未图示的油压控制装置根据各个指令值PbCL0、PbCL1、PbBK1而对针对差动部离合器CL0、变速部离合器CL1以及变速部制动器BK1的供给油压进行控制。0060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的工作卡合表的图。在车辆100中,能够选择性地执行混合动力(HV)行驶或EV行驶。HV行驶是指,将发动机1作为动力源而使车辆100行驶的行驶模式。在HV行驶中,除发动机1之外,还可以将第二旋转电机MG2作为动力源。0061 EV行驶为,将第一旋转电机MG1或第二旋转电机MG2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动力源而行驶的行驶模式。在EV行驶中,。
32、能够停止发动机1而行驶。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中,作为EV行驶模式而具有单电机EV模式和双电机EV模式,所述单电机EV模式为,将第二旋转电机MG2作为单独的动力源而使车辆100行驶的模式,所述双电机EV模式为,将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作为动力源而使车辆100行驶的模式。0062 在图3的卡合表中,差动部离合器CL0一栏、变速部离合器CL1一栏以及变速部制动器BK1一栏中的圆形标记表示卡合、空栏表示释放。此外,三角形标记表示能够执行卡合/释放中的任意一种。单电机EV模式为,释放差动部离合器CL0而被实施的模式,例如一起释放变速部离合器CL1以及变速部制。
33、动器BK1而被执行。图4为单电机EV模式所涉及的列线图。在列线图中,符号S1、C1、R1分别表示第一太阳齿轮11、第一行星齿轮架14、第一内啮合齿轮13,符号S2、C2、R2分别表示第二太阳齿轮21、第二行星齿轮架24、第二内啮合齿轮23。0063 在单电机EV模式中,差动部离合器CL0、变速部离合器CL1以及变速部制动器BK1处于释放状态。通过释放变速部制动器BK1,从而能够使第一太阳齿轮11的旋转被容许,通过释放变速部离合器CL1,从而使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能够实施差动。通过释放差动部离说 明 书CN 104093586 A7/18页9合器CL0,从而使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能够实施差动。H。
34、V_ECU50经由MG_ECU60而使第二旋转电机MG2输出正转矩从而使车辆100产生前进方向上的驱动力。第二内啮合齿轮23以与驱动轮32的旋转联动的方式进行正旋转。在此,将正旋转设为车辆100的前进时的第二内啮合齿轮23的旋转方向。HV_ECU50将第一旋转电机MG1作为发电机来工作从而减少拖曳损失。具体而言,HV_ECU50稍向第一旋转电机MG1施加一点转矩而使其发电,并将第一旋转电机MG1的转速设为零转。由此,能够减小第一旋转电机MG1的拖曳损失。0064 第一内啮合齿轮13拖动第二行星齿轮架24进行正旋转。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中,由于变速部离合器CL1以及变速部制动器BK1为被释放的。
35、空档的状态,因此发动机1未被拖动旋转,且第一行星齿轮架14停止旋转。因此,能够较大地取得再生量。第一太阳齿轮11以空转的方式进行负旋转。另外,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空档(中立)状态为,在第一内啮合齿轮13与第一行星齿轮架14之间动力未被传递的状态,即发动机1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被断开、被切断的状态。在变速部离合器CL1或变速部制动器BK1中的至少任一方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成为连接发动机1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的连接状态。0065 以此方式,变速部离合器CL1以及变速部制动器BK1分别具有作为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切换为连接状态与中立状态间的切换装置的功能。0066 在单电机EV模式下。
36、进行行驶时,可能发生蓄电池的充电状态为全满从而无法获取再生能量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可以考虑同时使用发动机制动器。通过使变速部离合器CL1或变速部制动器BK1卡合,从而能够将发动机1与驱动轮32连接,并使发动机制动器作用于驱动轮32上。如图3中的三角形标记所示那样,当在单电机EV模式下使变速部离合器CL1或变速部制动器BK1卡合时,能够将发动机1设为拖动旋转状态,并通过第一旋转电机MG1来提高发动机转速而设为发动机制动状态。0067 在双电机EV模式下,HV_ECU50对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旋转进行锁止、或对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的差动进行限制。例如,HV_ECU50通过使差动部离合器CL0卡合。
37、从而对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的差动进行限制。此时,变速部离合器CL1以及变速部制动器BK1,分别被设为释放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差动部离合器CL0卡合且将变速部离合器CL1以及变速部制动器BK1释放的双电机EV模式与预定模式相对应。0068 图5为,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的差动被限制了的双电机EV模式所涉及的列线图。通过使差动部离合器CL0卡合,从而使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的各个旋转元件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并使第二太阳齿轮21、第二行星齿轮架24以及第二内啮合齿轮23以相同的转速进行旋转。HV_ECU50使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分别输出行驶驱动用的转矩。0069 第一旋转电机MG1。
38、通过在前进时输出正转矩而进行正旋转,从而能够从第二内啮合齿轮23输出正转矩。另一方面,在后退时,第一旋转电机MG1通过输出负转矩而进行负旋转,从而能够从第二内啮合齿轮23输出负转矩。在限制了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的差动的双电机EV模式下,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被设为中立状态。由此,能够将发动机转速设为零。由于中立状态是通过释放变速部离合器CL1以及变速部制动器BK1来实现的,因此无需发动机断开用的专用的离合器。0070 在HV_ECU50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旋转锁止而执行双电机EV模式的情况下,将释放差动部离合器CL0,并分别使变速部离合器CL1以及变速部制动器BK1卡合。图6为,第一行星齿轮。
39、机构10的旋转被锁止了的双电机EV模式所涉及的列线图。通过使变速说 明 书CN 104093586 A8/18页10部离合器CL1卡合,从而使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差动被限制,并通过使变速部制动器BK1卡合,从而使第一太阳齿轮11的旋转被限制。因此,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所有旋转元件的旋转均停止。0071 通过限制作为输出元件的第一内啮合齿轮13的旋转,从而使与其相连接的第二行星齿轮架24被锁止为零转。HV_ECU50使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分别输出行驶驱动用的转矩。第二行星齿轮架24因旋转被限制从而相对于第一旋转电机MG1的转矩而取得反力,并能够使第一旋转电机MG1的转矩从。
40、第二内啮合齿轮23输出。第一旋转电机MG1通过在前进时输出负转矩而进行负旋转,从而能够从第二内啮合齿轮23输出正转矩。另一方面,在后退时,第一旋转电机MG1通过输出正转矩而进行正旋转,从而能够从第二内啮合齿轮23输出负转矩。0072 在HV行驶中,作为差动部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将工作状态设为基础状态,而变速部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则实施低/高的切换。图7为低状态的HV行驶模式(以下,也记载为“HV低模式”。)所涉及的列线图,图8为高状态的HV行驶模式(以下,也记载为“HV高模式”。)所涉及的列线图。0073 在HV低模式下,HV_ECU50使变速部离合器CL1卡合,并使变速部制动器BK1释放。
41、。通过使变速部离合器CL1卡合,从而使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差动被限制,并使各个旋转元件11、13、14进行一体旋转。因此,发动机1的旋转既不增速也不减速,而以等速从第一内啮合齿轮13向第二行星齿轮架24实施传递。0074 另一方面,在HV高模式下,HV_ECU50使变速部离合器CL1释放,并使变速部制动器BK1卡合。通过使变速部制动器BK1卡合,从而使第一太阳齿轮11的旋转被限制。因此,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成为,被输入至第一行星齿轮架14的发动机1的旋转被增速而从第一内啮合齿轮13输出的超速(OD)状态。以此方式,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能够对发动机1的旋转进行增速而输出。超速时的变速比例如能够。
42、设为0.7。0075 HV_ECU50例如,在高车速下选择HV高模式,在中低车速下选择HV低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HV高模式与HV低模式之间的切换来对发动机1的旋转进行变速而输出,从而能够使后文所述的机械点为两个,并能够提高耗油率。图9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理论传递效率线的图。0076 在图9中,横轴表示变速比,纵轴表示理论传递效率。在此,变速比是指,行星齿轮机构10、20的输入侧转速相对于输出侧转速的比(减速比),例如,表示第一行星齿轮架14的转速相对于第二内啮合齿轮23的转速的比。在横轴上,左侧为变速比较小的高速档侧,右侧为变速比较大的低速档侧。理论传递效率在被输入至行星齿轮机构。
43、10、20的动力未经由电路径而通过机械性传递而全部被传递至副轴驱动齿轮25的情况下,成为最大效率1.0。0077 图9所示的曲线为,对HV高模式与HV低模式进行适当切换时的HV行驶模式的理论传递效率线。例如,在相同的变速比下,HV高模式与HV低模式中的某一个模式被选择为高效率的模式。相对而言,右侧为HV低模式时的理论传递效率线,左侧为HV高模式时的理论传递效率线。HV低模式的传递效率在变速比为1时成为最大效率。在变速比为1时,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太阳齿轮21)的转速为零。因此,在变速比为1时,第一旋转电机MG1由于承受反力而导致电气路径为零,从而只能够通过机械性的动力传递而将动力说 明 书CN 104093586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