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定距丢秧栽培技术及其丢秧机器械.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655320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01380.7

申请日:

2000.02.16

公开号:

CN1308848A

公开日:

2001.08.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2.16

IPC分类号:

A01G16/00; A01C11/02

主分类号:

A01G16/00; A01C11/02

申请人:

向忠国;

发明人:

向忠国

地址:

427000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种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定距丢秧(丢秧稻)栽培技术,它是在塑盘育秧的基础上,吸收移栽稻的株行距大小及配置技术,抛秧稻省工、增产效应的优点而改抛秧稻的无序抛秧为有序排列的定距丢秧,而形成丢秧稻栽培方法。它由人工定距丢秧、丢秧器定距丢秧和丢秧机械定距丢秧三种方式组成整体与配套技术,它且符合农民对水稻株行距大小及配置关键技术的栽插心理习惯,从而寻求移栽稻与抛秧稻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

权利要求书

1: 水稻定距丢秧(丢秧稻)栽培技术是在应用水稻抛秧技术的实践 中提出的,是移栽稻与抛秧稻栽培方法有机结合后形成的水稻栽植技 术,它在塑盘育秧的基础上,吸收移栽稻的株行距大小及配置关键技 术,抛秧稻秧苗入泥浅,省工、增产效应的优点而形成的丢秧栽培方 法。
2: 其特征是丢秧者在待丢秧稻田,包括稻田开厢或起垄后,直 身或略弯腰进行的按株行距大小及配置关键技术实行的人工定距丢秧。
3: 其特征是丢秧者在待丢秧稻田,包括稻田开厢或起垄后,直 身或略弯腰进行的丢秧器定距丢秧。
4: 其特征是丢秧者在待丢秧稻田,包括稻田开厢或起垄后,使 用丢秧机械进行的丢秧机械多行定距丢秧。
5: 按权利要求2规定的定距丢秧器,其特征是丢秧器预先按行 厢宽度设计成丢秧器具的长度,使丢秧器能形成1-2m 2 的大框,框内 再按所需株行距大小设计丢秧小格,如等宽行小格,宽窄行小格,等 窄行小格,并按装支撑脚进行丢秧的定距丢秧器具。
6: 按权利要求3规定的定距丢秧机械,其特征是无需动力机械 的定距丢秧机,它在人力的拉动下,使行走轮在人力的作用下带动秧 苗工作台面的传动装置,而把秧苗运动在一定高度丢入田面,按一定 行距(等宽行,宽窄行,等窄行)多行丢秧的(人力)定距丢秧机械。

说明书


水稻定距丢秧栽培技术及其丢秧机(器)械

    本发明提出了水稻定距丢秧(简称丢秧稻)栽培技术,是移栽稻与抛秧稻栽培方法有机结合后形成的水稻栽植技术,适用于水稻(包括水稻制种田母本)在塑盘育秧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定距栽植,它包括人工与机械方式的定距丢秧。

    现有的水稻栽培技术按播种及栽插方式分为:移栽稻、抛秧稻、直播稻及再生稻等几种方式,但还未见国内有类似或相同的丢秧稻栽培技术的报道。

    在移栽稻的栽培实践中,株行距的大小及配置技术历来是人们所十分关注与重视的技术,它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株行距的大小,它决定单位面积的栽插蔸数。二是株行距的配置,也叫栽插方式,是指用正方形栽插或是用长方形栽插。三是每蔸的栽插株数(每蔸落田苗蘖数)。因此,稻作学家们所研究的一系列高产栽培模式大都是依据株行距的大小及配置的关键技术而实现其栽培方法的。但移栽稻栽插速度慢,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所插禾苗易僵苗不发。

    水稻抛秧技术的引进与创新,使秧苗抛栽近似水稻移栽,同时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可抢季节,又有返青快,分蘖早,分蘖节位低,成穗率高的特点,加之技术简便,易于操作,因而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盘育抛秧,通过变插秧为抛秧,高产所需蔸数基本有了保障。但如果抛秧盘播种严重不匀,空穴多,则秧苗大的大,小地小,单位面积蔸数会不足,缺乏相应的抛秧技巧,所抛重叠秧,倒伏秧未入泥,导致秧苗入泥均匀度较差;抛秧不匀则秧苗太多的地方会诱发病虫害,秧苗太少的地方白白浪费了土地和温光;抛后不开沟或不拉绳拣出人行走道,则中后期人力不便下田操作,施肥打药使有的地方不可避免地成了空白区,也使排水晒田难到位,从而暴发病虫害,出现倒伏,因此,不仅增不了多少产,有时还会减产。所以,丢失株行距大小及配置的关键技术是抛秧稻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因此,寻求移栽稻与抛秧稻栽培的有机结合就成了本发明的研究目的。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出一种水稻定距丢秧(丢秧稻)栽培技术方法,使其既具有移栽稻的株行距大小及配置,又具有抛秧稻入泥浅,利于禾苗早生快发,且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的双重优点的栽培技术。

    本发明的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完成的。

    在水稻抛秧的实践中,有些抛秧者缺乏相应的抛秧技巧,所抛秧苗“天窗”很多也很大,如果要求抛秧者每次朝“天窗”只丢或扔1-2棵秧苗,发现所丢秧苗(塑盘育秧)在重力的作用下,叶片朝上,根棵朝下,基本无倒伏秧,且秧苗均有一定的入泥深度。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抛秧者补“天窗”的方法启示下,按照技术配套(塑盘育秧、人工定距丢秧、丢秧器定距丢秧和丢秧机械定距丢秧),方法简便(丢秧者直身或略弯腰),提高产量为本发明的指导思想。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预防秧苗的僵苗不发,并合理株行距的大小及配置关键技术为本发明的突破口。改人工抛秧为人工定距丢秧,并包括机械方式;改抛秧在田面的无序排列为秧苗的有序排列,从而寻求移栽稻与抛秧稻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

    本发明的任务包括三种丢秧方式,即人工定距丢秧,丢秧器定距丢秧及丢秧机械定距丢秧。

    人工定距丢秧是指丢秧者先拉绳划行后在待丢秧大田直身或略弯腰,用于轻握秧苗,然后松开手指,让秧苗从手心里向下直落田面。丢秧者在丢秧时可通过有意识的与田面的定距定位来进行规范性的丢秧,丢秧者可一横排一横排丢秧,也可一竖排一竖排丢秧。定距丢秧可较好地确定株行距大小及配置的关键技术。人工定距丢秧既适合转转秧的丢栽,也适用稻田开厢或起垄后不预先划行丢栽。

    丢秧器定距丢秧,是指用预先设计有丢秧小格的丢秧器具丢秧,小格按所需株行距大小设计,如宽窄行小格,等宽行小格,等窄行小格等,再把丢秧器安上支撑脚,使其略高出丢秧田面。丢秧者先拉绳丢秧划行,其中制种田父本拉绳手插,再把丢秧器摆在待丢秧行厢中,手拿卷筒的塑盘秧,每次抓1-2棵秧苗,直身或略弯腰把秧苗逐蔸丢入丢秧器小格的中心点。如此循环往前丢秧,它也适合稻田开厢或起垄后不预先划行丢栽。定距丢秧器一般按长1-2m,宽1m左右设计。支撑脚一般高20cm。

    丢秧机械定距丢秧,是指丢秧机械在行走过程中,每次按一定行距多行丢秧,每次前后丢下的秧苗就形成了一定的株距。丢秧机械提出了以下方法:①水稻定距丢秧机的设计应质量轻巧,总重量控制在50kg以内。②为了减轻机身重量,丢秧机不安装动力装置。③丢秧机工作台面上水稻秧苗的运行,采用丢秧机行走轮的轴承带动。④丢秧机行走轮的运动采用人力拉动。⑤丢秧机可一人操作,操作者在丢秧机静止状态下把塑盘秧苗摆上丢秧机的工作台面,再拉动它,行走轮在人力的作用下带动秧苗工作台面的传动装置,而把秧苗运动在一定高度丢入田面。秧苗将要丢完时,操作者停下来,在工作台面再摆上秧苗,如此循环丢秧。⑥摆放秧苗的工作台面设计成活动的可任意定距的秧苗分隔板,使工作台面的秧苗排成若干平行直线,这样就使秧苗在田面排成了整齐的一行一行,前后丢下的秧苗就有了一定的株距。⑦丢秧机可也二人操作,一人拉动机械,另一人在丢秧机旁添秧。

    丢秧稻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水稻定距丢秧(丢秧稻)技术是在应用水稻抛秧技术的实践中提出的,是水稻抛秧技术的方法改进,是移栽稻与抛秧稻栽植方式有机结合后的产物,它吸收水稻抛秧技术省工、增产效应的优点,改水稻无序抛秧为有序排列的定距丢秧。

    丢秧稻改进了移栽稻的栽植方式,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缓解了秧苗栽插时的季节与劳力矛盾,预防了秧苗的僵苗不发,有效利用了秧苗的低位分蘖成穗,且符合农民对水稻株行距大小及配置关键技术的栽插心理习惯。

    提出并设计的水稻定距丢秧器,可克服人工目测定距所丢秧苗位置不够准确的弊端,使秧苗能有整齐的株行距排列。借助丢秧器丢秧,不需用力抛掷,不需弯腰插秧,因而不需抛秧技巧或插秧技巧,适合老弱妇孺操作,有利于挖掘劳动潜力。且丢秧器结构简单,只需设计丢秧小格,安装支撑脚即可丢秧。

    提出的丢秧机,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操作灵活,丢秧速度将比人工丢秧速度快,且不用烧油,不排放燃油尾气,因而不造成环境污染,是环保机械。

    丢秧稻选择塑盘育秧,以此为载体丢秧可克服倒伏秧与漂秧现象,入泥均匀度也比抛秧高,且能均匀每蔸的落田苗数,避免单根秧苗的丢栽。

    选择塑盘孔底预先施入壮秧营养肥(剂),既培育了水稻壮秧,又对育秧具有经济、安全、适用、方便的作用,又减轻了育秧操作时的劳动强度。

    两段育秧的丢寄秧具有提高秧苗素质的作用,也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

    丢秧稻可吸收并利用稻作学家们在移栽稻、抛秧稻上所研究的一系列高产栽培模式的栽培技术和方法。

    丢秧稻技术原理应用在水稻垄(直)播稻的栽培上,还将引起直播稻栽培技术的改进。

    以下是水稻定距丢秧栽培技术的丢秧机械的详细描述

    图1是水稻盘育等宽行或等窄行定距丢秧器示意图

    图2是水稻盘育宽窄行定距丢秧器示意图

    图3是水稻盘育定距丢秧机示意图

水稻定距丢秧栽培技术及其丢秧机器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稻定距丢秧栽培技术及其丢秧机器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稻定距丢秧栽培技术及其丢秧机器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定距丢秧栽培技术及其丢秧机器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定距丢秧栽培技术及其丢秧机器械.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定距丢秧(丢秧稻)栽培技术,它是在塑盘育秧的基础上,吸收移栽稻的株行距大小及配置技术,抛秧稻省工、增产效应的优点而改抛秧稻的无序抛秧为有序排列的定距丢秧,而形成丢秧稻栽培方法。它由人工定距丢秧、丢秧器定距丢秧和丢秧机械定距丢秧三种方式组成整体与配套技术,它且符合农民对水稻株行距大小及配置关键技术的栽插心理习惯,从而寻求移栽稻与抛秧稻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