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状湿物料干燥设备及其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干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粒状湿物料干燥设备及
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设备对粒状湿物料的干燥方式通常为热气流直接吹干,导致
干燥后的产品湿度不均匀,干燥效果不好,同时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运行稳定、耗能低、无污染、
干燥效率高的适于多种行业干燥脱水的物料振动干燥设备及其干燥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粒状湿物料干燥设
备,其包括料斗、设计采用第一级热气流管、第一级干燥桶、第一级废气口、第一
级料出口、第二级热气流管、第二级干燥桶、第二级废气口及第二级料出口的干燥
方式;
其中,料斗和第一级热气流管分别与第一级干燥桶的上部连接,第一级废气口
布置在第一级干燥桶侧壁靠上部位置,与第一级热气流管相对成180度的布设,第
一级料出口安装在第一级干燥桶的下方,与第二级干燥桶连接;第二级热气流管与
第二级干燥桶的上部连接,第二级废气口安装在第二级干燥桶的侧壁靠上的位置,
与第二级热气流管相对成180度的布设,第二级料出口位于第二级干燥桶的正下
方;上述第一级干燥桶和第二级干燥桶内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倾斜的导流干燥床,
上述导流干燥床的床面上设置有通气孔,上述导流干燥床的上端和下端与炉体内壁
弹性连接,下端设置导料机构,多个导流干燥床在炉体内呈之字型排列,上述导流
干燥床通过连杆与设置在炉体外的振动机构连接,上述连杆与设置在炉体壁上的孔
通过柔性密封部件连接,基于上述振动机构,上述导流干燥床能够上下、左右振动。
本发明的设计采用,第一级干燥桶和第二级干燥桶两侧各设有一个的振动方
式。
采用上述的第一级热气流管的气流入射方向与第一级干燥桶的轴线方向成60
度的布设。
本发明的设计采用,上述的第二级热气流管的气流入射方向与第二级干燥桶的
轴线方向成60度的布设。
上述的第一级热气流管与第一级干燥桶的直径比为1:7。
上述的第二级热气流管与第二级干燥桶的直径比为1:10。
上述的第一级干燥桶和第二级干燥桶的材料为耐腐蚀的塑料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粒状湿物料干燥方式,原理结构科学实
用,设计热气流量分布合理,并且其中的导流干燥床采用可以上下、左右振
动,同时导流干燥床上的物料与热空气大面积接触,干燥效率高。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振动物料干燥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料斗;2-第一级热气流管;3-第一级干燥桶;4-第一级废气口;
5-第一级料出口;6-第二级热气流管;7-第二级干燥桶;8-第二级废气口;
9-第二级料出口;31、71-导流干燥床;32、72-导流机构;33、73-连杆;
34、74-柔性密封部件;35、75-振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振动物料干燥设备干燥方式的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粒状湿物料干燥设备及其干燥方式,包括料斗1、第一级热
气流管2、第一级干燥桶3、第一级废气口4、第一级料出口5、第二级热气流管6、
第二级干燥桶7、第二级废气口8及第二级料出口9;其中,料斗1和第一级热气
流管2分别与第一级干燥桶3的上部连接,第一级废气口4布置在第一级干燥桶3
侧壁靠上部位置,与第一级热气流管2相对成180度的布设,第一级料出口5安
装在第一级干燥桶3的下方,与第二级干燥桶7连接;第二级热气流管6与第二级
干燥桶7的上部连接,第二级废气口8安装在第二级干燥桶7的侧壁靠上的位置,
与第二级热气流管6相对成180度的布设,第二级料出口9位于第二级干燥桶7
的正下方;上述第一级干燥桶3和第二级干燥桶7内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倾斜的导
流干燥床31、71,上述导流干燥床的床面上设置有通气孔,上述导流干燥床的上
端和下端与炉体内壁弹性连接,下端设置导料机构32、72,多个导流干燥床在炉
体内呈之字型排列,上述导流干燥床通过连杆33、73与设置在炉体外的振动机构
35、75连接,上述连杆与设置在炉体壁上的孔通过柔性密封部件34、74连接,基
于上述振动机构,上述导流干燥床采用上下、左右振动的干燥方式。
上述设备运行时,设计为使所需干燥的物料通过料斗1进入第一级干燥
桶3内,散落在最上层的导流干燥床31上,在振动结构35的作用下,通过
连杆33带动导流干燥床31振动,方便物料向前运动并时时处于翻动状态,
同时,采用热气流通过第一热气流管2进入第一级干燥桶3内,并穿过各个
导流干燥床床体向上或向下至第一级废气口4排出。导流干燥床32上的物料
与热气流进行接触,物料在振动流化的同时进行预热,遇到干燥热风亦使其
进一步流化。物料被干燥床振动通过导料板32散落输送至下层的干燥床,直
至最底层的干燥床,再由第一级料出口5排出,物料中的湿料团在上下、左
右振动的作用下被松散流化,增大了与气流的接触面积的干燥方式。
由第一级料出口5排出的物料落入第二级干燥桶7内,进行预在第一级
干燥桶内相同的操作,最后将干燥的物料由第二级料出口9排出。
第一级热气流管2的气流入射方向与第一级干燥桶3的轴线方向成60度的布
设,突出实现粒状湿物料在第一级干燥桶3内形成漩涡状的方式。
第二级热气流管6的气流入射方向与第二级干燥桶的轴线方向成60度的布
设,突出实现粒状湿物料在第二级干燥桶7内形成漩涡状的方式。
第一级热气流管2与第一级干燥桶3的直径比为1:7,设计便于加大热气流量。
第二级热气流管6与第二级干燥桶7的直径比为1:10,热气流量小于第一级热
气流管2内的热气流,重要的是防止第二级干燥桶7内相对较为干燥的粒状物料沿
第二级废气口8排出,造成污染和浪费。
第一级干燥桶3和第二级干燥桶7的材料为耐腐蚀的塑料材料。
如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
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
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