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换热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换热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75492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2.16CN101975492A*CN101975492A*(21)申请号 201010512719.5(22)申请日 2010.10.19F25B 39/00(2006.01)F25B 39/02(2006.01)F28F 1/12(2006.01)F24F 13/30(2006.01)F24F 13/22(2006.01)(71)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美的大道(72)发明人徐绍勇 佐藤宪一郎 林飞任志洁(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
2、2代理人禹小明(54) 发明名称一种新型换热装置(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换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相间一定距离平行配置的第二集流管、设置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的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若干条扁管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扁管之间的若干翅片,扁管内部设有多条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微通道,换热装置包括进风侧翅片和出风侧翅片,进风侧翅片、出风侧翅片分别位于两个以一定间隙并排设置的微通道换热器上,或者进风侧翅片和出风侧翅片位于同一个微通道换热器上,进风侧翅片表面垂直于换热器表面或者朝出风侧向上倾斜,出风侧翅片表面朝出风侧向上倾斜。风道流路设计。
3、合理,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降低风道阻力,换热效果极佳。(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9 页CN 101975497 A 1/1页21.一种新型换热装置,包括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相间一定距离平行配置的第二集流管、连接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且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若干条扁管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扁管之间的若干翅片,扁管内部设有多条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微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包括进风侧翅片和出风侧翅片,进风侧翅片表面垂直于换热器表面或者朝出风侧向上倾斜,出风。
4、侧翅片表面朝出风侧向上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两个,且以一定间隙并排设置,进风侧翅片、出风侧翅片分别位于不同的微通道换热器上;或者,所微通道换热器为一个,进风侧翅片和出风侧翅片位于同一个微通道换热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侧翅片和出风侧翅片的间距为0.3cm2.5cm,或者进风侧翅片和出风侧翅片连接在一起并在其连接处设置排水孔。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侧翅片的片间距大于出风侧翅片的片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翅。
5、片的出风侧收纳于上下扁管边缘以内,其进风侧突出上下扁管边缘以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具有若干个经弯折形成的端面形状为矩形或者梯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的风道,在弯折处设有圆弧导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翅片的端部设有凸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檐呈三角形,凸檐上设有导水槽。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以一定间隙并排设置的两个微通道换热器串接或并接在一起后同时工作。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换热装置应用在柜机空调器室内机或。
6、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上,且微通道换热器与水平方向形成一夹角,3090。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75492 ACN 101975497 A 1/4页3一种新型换热装置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新型换热装置,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微通道换热器在用作柜机空调器室内机换热器时表面会产生冷凝水,为了能够提高换热器排出冷凝水的性能,通常使集流管水平设置且扁管垂直地安装在集流管之间,集流管位于上下两侧,相邻扁管之间设置的翅片上与空气换热的直线段往往都是水平的,就会出现在边缘积水的情况;在翅片有冲缝的情况下,冷凝水会沿着冲缝从上面的翅片流到下面的翅片,虽然实现了排。
7、水,但是,由于进风侧翅片与出风侧翅片之间的组合结构设置不合理,位于上部的翅片的冷凝水需要经过其下部的所有翅片才能最终排掉,冷凝水的流动距离较长,在流动过程中影响换热效果,风阻较大,妨碍了空气流通,降低了换热效率。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换热效率高的新型换热装置。0004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改善排水性能的换热装置。0005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0006 一种新型换热装置,包括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相间一定距离平行配置的第二集流管、连接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8、之间且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若干条扁管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扁管之间的若干翅片,扁管内部设有多条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微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包括进风侧翅片和出风侧翅片,进风侧翅片表面垂直于换热器表面或者朝出风侧向上倾斜,出风侧翅片表面朝出风侧向上倾斜。0007 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两个,且以一定间隙并排设置,进风侧翅片、出风侧翅片分别位于不同的微通道换热器上;或者,所微通道换热器为一个,进风侧翅片和出风侧翅片位于同一个微通道换热器上。0008 所述进风侧翅片和出风侧翅片的间距为0.3cm2.5cm,或者进风侧翅片和出风侧翅片连接在一起并在其连接处设置排水孔。0009 所述进风侧翅片的片间。
9、距大于出风侧翅片的片间距。0010 所述任一翅片的出风侧收纳于上下扁管边缘以内,其进风侧突出上下扁管边缘以外。0011 所述翅片具有若干个经弯折形成的端面形状为矩形或者梯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的风道,在弯折处设有圆弧导角。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翅片的端部设有凸檐。凸檐呈三角形,凸檐上设有导水槽。0013 所述以一定间隙并排设置的两个微通道换热器串接或并接在一起后同时工作。说 明 书CN 101975492 ACN 101975497 A 2/4页40014 该换热装置应用在柜机空调器室内机或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上,且微通道换热器与水平方向形成一夹角,3090。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0、1)换热装置包括进风侧翅片和出风侧翅片,进风侧翅片表面垂直于换热器表面或者朝出风侧向上倾斜,出风侧翅片表面朝出风侧向上倾斜,风道流路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降低风道阻力,换热效果极佳;2)翅片具有若干个经弯折形成的正面形状为矩形或者梯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等形状的风道,风道形状的选择多样化,能够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选择所需的风道,使用灵活方便;3)各翅片的出风侧收纳于上下扁管边缘以内,其进风侧突出上下扁管边缘以外,在弯折处还形成一圆弧导角,能够更好的使冷凝水流出翅片,降低风道阻力;4)翅片的端部设有凸檐,凸檐上处设有导水槽,使翅片上的冷凝水汇集在导水槽内且往外排,从而有利于换热器的换热。
11、和减小风阻;5)进风侧翅片的片间距比出风侧翅片的片间距稍大,有利于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和排水性能;6)该换热装置应用在柜机空调器室内机或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上,热交换能力强,换热效果佳。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换热装置的应用示意图。0017 图2是本发明换热装置采用双微通道换热器时进风侧翅片与出风侧翅片的第一种内部风道结构示意图。0018 图3是本发明换热装置采用双微通道换热器时进风侧翅片与出风侧翅片的第二种内部风道结构示意图。0019 图4是本发明换热装置采用单一微通道换热器时进风侧翅片与出风侧翅片的第一种内部风道结构示意图。0020 图5是本发明换热装置采用单一微通道换热器时进风侧翅。
12、片与出风侧翅片的第二种内部风道结构示意图。0021 图6是本发明的换热装置中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图。0022 图7是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翅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0023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翅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0024 图9是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翅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0025 图10是本发明的翅片的展开平面结构示意图。0026 图11是本发明中翅片位于上下扁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0027 图12是翅片的内部风道结构图。0028 图13是本发明中第一微通道换热器与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的其中一种连接示意图。0029 图14是本发明中第一微通道换热器与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13、0030 图15是本发明中第一微通道换热器与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的又一种连接示意图。0031 图16是本发明中第一微通道换热器与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的再一种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说 明 书CN 101975492 ACN 101975497 A 3/4页50033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换热装置,应用在柜机空调器室内机或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上,如蒸发器,它包括至少一个微通道换热器1。见图1,设置在柜机空调器室内机里面的微通道换热器与水平方向形成一夹角,3090。结合图6可知,微通道换热器1一般都包括第一集流管11、与第一集流管11相间一。
14、定距离平行配置的第二集流管12、连接在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之间的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若干条扁管13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扁管13之间的若干翅片14。由图11可知,扁管13内部设有多条连通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的微通道131。换热装置的翅片14包括进风侧翅片141和出风侧翅片142,进风侧翅片141、出风侧翅片142可以分别位于两个以一定间隙并排设置的微通道换热器上,或者进风侧翅片141和出风侧翅片142位于同一个微通道换热器上,选择方式不唯一,可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使用。如图2、图3所示(图中箭头所示为风的流向),进风侧翅片141、出风侧翅片142分别位于两个以一定间隙并排设置的微。
15、通道换热器上。如图4、图5所示(图中箭头所示为风的流向),进风侧翅片141和出风侧翅片142位于同一个微通道换热器上,进风侧翅片141表面垂直于换热器表面或者朝出风侧向上倾斜,出风侧翅片142表面朝出风侧向上倾斜,这样风道流路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降低风道阻力,换热效果极佳。0034 图3和图5中,当进风侧翅片141表面和出风侧翅片142表面同时朝出风侧向上倾斜时,综合考虑到风阻问题和排水效果等因素,最佳方案就是使进风侧翅片141表面风道偏离水平方向的夹角角度与出风侧翅片142表面风道偏离水平方向的夹角角度不相同。0035 实施例中,以一定间隙并排设置的两个微通道换热器之间的间。
16、距为0.3cm2.5cm,进风侧翅片141的片间距比出风侧翅片142的片间距稍大;或者位于同一个微通道换热器1上的进风侧翅片141和出风侧翅片142以间距0.3cm2.5cm隔开配置,或者可以连接在一起,但在其连接处要设置排水孔。0036 如图7所示,翅片14具有若干个经弯折形成的正面形状为矩形的风道,或者可以采用图8所示的翅片结构,该翅片14具有若干个经弯折形成的端面形状为梯形的风道,或者还可以采用图9所示的翅片结构,该翅片具有若干个经弯折形成的端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风道,在以上的翅片14弯折处都形成一圆弧导角140,能够更好的使冷凝水流出翅片14,降低风道阻力。如图11所示,各翅片14的出。
17、风侧端部147收纳于上下扁管13边缘以内,其进风侧端部148突出上下扁管13边缘以外(图中箭头所示为风的流向)。0037 由图12所示,在上下倾斜的翅片14的出风侧与进风侧之间设有若干斜面143,该斜面143的垂直倾斜角度为,4579。结合图10可知,在翅片14的端部还设有呈三角形的凸檐144,凸檐144的端角146的角度范围是120180,凸檐144上还设有导水槽145,使翅片上的冷凝水汇集在导水槽145内且往外排,从而有利于换热器的换热和减小风阻,该导水槽145的宽度尺寸范围是1.0mm1.6mm。0038 上述实施例中,以一定间隙并排设置的两个微通道换热器串接或并接在一起后注入冷媒同时工。
18、作。如图13所示,两个微通道换热器并接在一起,第一微通道换热器1a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1b的第一集流管11相互连通,冷媒可从第一微通道换热器1a的第一集流管11流入,然后分为两大支路,第一大支路是冷媒从第一微通道换热器1a的第一集流管11流进扁管13,然后经该微通道换热器1a的第二集流管12流出;第二大支路是冷媒从第一微通道换热器1a的第一集流管11流到第二微通道换热器1b的第一集流管11,然后流进第说 明 书CN 101975492 ACN 101975497 A 4/4页6二微通道换热器1b的扁管13,再经第二集流管12流出。如图14所示,两个微通道换热器并接在一起,它们的第二集流管12相互。
19、连通,冷媒可从第一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12流入,然后分为两大支路,第一大支路是冷媒从第一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12流进扁管13,然后经该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11流出;第二大支路是冷媒从第一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12流到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12,然后流进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13,再经第一集流管11流出。如图15所示,两个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同时对应连通。如图16所示,两个微通道换热器串接在一起后注入冷媒同时工作。0039 该换热装置用作柜机热泵式室内外机的换热器时,可降低风阻,用作柜机室内机的蒸发器时,可改善排水性能,用作柜机室外机的蒸发器时,可改善排水性能,减少结霜,促进除霜。说 明 书CN 101975492 ACN 101975497 A 1/9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75492 ACN 101975497 A 2/9页8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75492 ACN 101975497 A 3/9页9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75492 ACN 101975497 A 4/9页10图7图8图9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7549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