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系统.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646867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57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43800.8

申请日:

2010.08.02

公开号:

CN101989697A

公开日:

2011.03.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R 12/77申请公布日:201103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12/77申请日:20100802|||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2/77(2011.01)I; H01B7/08; H01B7/02

主分类号:

H01R12/77

申请人:

ABB有限责任公司; 特雷卡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T·P·伦肯斯; P·H·西蒙斯; A·L·韦南德斯; M·J·科比塞克; P·马尔加斯; J·D·H·凯珀斯; J·M·G·范登博斯

地址:

荷兰格尔德兰

优先权:

2009.07.31 NL 2003318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柳爱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组件,包括电缆、接合在电缆上的第一连接器和用于接合在电缆上的分离的第二连接器,其中: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第二、第三导体和多个控制电流导体,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并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在假想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均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仅仅导电材料的单个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控制电流导体在第一导体的、布置成与第二和第三导体相反的一侧延伸;以及包括该组件的电缆系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组件, 包括电缆、 接合在电缆上的第一连接器和用于接合在电缆上的分离的第 二连接器, 其中 : 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 第二、 第三导体和多个控制电流导体, 它们在外 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并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在假想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 其中, 第一、 第 二和第三导体均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 仅仅导电材料的单个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 中, 控制电流导体在第一导体的、 布置成与第二和第三导体相反的一侧延伸, 第一连接器包 括第一壳体, 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电触点, 该第一电触点切穿外护套, 电缆沿其纵向方向在第一壳体的两个相对头部侧之间延伸, 第一电触点均切穿外护套以及第一、 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 然后与其芯电接触, 第一壳体在头部侧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纵向侧处设有凹口界定的插入框架, 电缆在控 制电流导体的位置处自由地伸入该插入框架内, 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电触点, 第二电触点切穿外护套, 该第二连接器用于布置在插入框架中, 并通过第二电触点切穿电 缆的外护套, 以便与控制电流导体进行导电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组件, 其中 : 第一连接器设有电缆载体, 该电缆载体具有形状 形成为与外护套互补的抵靠型面, 电缆配合地容纳于该电缆载体中, 其中, 第一电触点从所 述抵靠型面中凸出。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组件, 其中 : 插入框架横向中断该抵靠型面。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 其中 : 插入框架具有矩形形状。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 其中 : 第一和第二连接器设有用于在插 入框架中使得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耦合的配合接头。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 其中 : 电缆在插入框架内承载第二接 头。
7: 一种组件, 它包括电缆和连接器, 该连接器接合在电缆上以及接合在要与连接器连 接的分支导体上, 其中, 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 第二、 第三导体, 它们在外护 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并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在假想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 其中, 第一、 第二 和第三导体以及分支导体均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 仅仅导电材料的单个实心芯容纳 于该绝缘鞘中, 连接器包括壳体、 切穿外护套的电触点以及用于分支导体的分支连接件, 电 触点均切穿外护套以及第一、 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 然后与其芯电接触, 分支连接件包 括插入触点和插入槽道, 该插入触点与至少一个电触点导电连接, 该插入槽道通向插入触 点, 插入槽道定向成用于引导分支导体沿与电缆的假想直平面平行的插入方向插入至插入 触点。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组件, 其中 : 插入槽道定向成用于引导分支导体沿与电缆的 纵向方向平行的插入方向而插入。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或 8 所述的组件, 其中 : 壳体包括在电缆上方延伸的外壁, 插入槽道 限定于该外壁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组件, 其中 : 插入槽道由滑动件来界定, 该滑动件局部凹入 外壁中, 并在背离电缆的一侧开口。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组件, 其中 : 滑动件具有柱形底部形状。
12: 根据权利要求 9-11 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 其中 : 插入槽道由隧洞分段来界定, 该 2 隧洞分段在外壁的上方延伸, 并限定穿过该上壁的通道。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组件, 其中 : 隧洞分段具有柱形内壁和 / 或上壁。
14: 根据权利要求 10 和 12 所述的组件, 其中 : 隧洞分段沿插入方向位于滑动件后面。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组件, 其中 : 隧洞分段沿插入方向延伸成与滑动件连接。
16: 根据权利要求 7-15 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 其中 : 插入触点用于与分支导体的芯 自锁接合。
17: 根据权利要求 7-16 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 其中 : 横过假想直平面进行考虑时、 分 支连接件的插入槽道位于导体的正上方, 分支连接件通过其电触点而与该导体导电接触。
18: 根据权利要求 7-17 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 其中 : 连接器包括多个分支导体, 其 中, 这些分支导体沿插入方向相互交错。
19: 一种组件, 包括第一电缆、 第二电缆和连接器, 该连接器接合在第一和第二电缆上, 其中, 第一和第二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 第二、 第三导体, 它们在外护套内 彼此基本平行并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在假想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 其中, 第一、 第二和第 三导体均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 仅仅导电材料的单个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 连 接器包括壳体、 切穿外护套的第一电触点以及切穿外护套的第二电触点, 第一电触点均切 穿第一电缆的外护套以及第一、 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 然后与其芯电接触, 第二电触点 均切穿第二电缆的外护套以及第一、 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 然后与其芯电接触, 第一和 第二电缆一个在另一个正上方地延伸穿过壳体, 且两个假想平面相互平行, 且第一和第二 触点使导体相互电连接, 该导体横过假想平面而一个在另一个正上面地延伸。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组件, 其中 : 连接器设有电缆载体, 该电缆载体局部容纳于 壳体中, 且电触点沿电缆载体的方向从壳体凸出, 其中, 电缆载体能够相对于壳体在第一预 定位置和第二预定位置之间运动, 在第一预定位置, 电触点与外护套间隔开, 在第二预定位 置, 电触点切穿外护套和绝缘鞘。
21: 根据权利要求 20 所述的组件, 其中 : 电缆载体设有嵌入部件和关闭盖, 其中, 在电 缆载体的第一位置, 关闭盖能够布置在嵌入部件上, 用于第一或第二电缆的装配限制。
22: 根据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组件, 其中 : 连接器设有用于盖的关闭部件, 其中, 该关闭 部件用于在第一位置重复地打开和关闭该盖, 并在第二位置永久性地关闭该盖。
23: 根据权利要求 20-22 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 其中 : 壳体设有可弯曲的裂开唇缘, 该裂开唇缘在自由的外端处设有关闭凸出部, 该关闭凸出部定向至电缆载体, 在电缆载体 的第二位置, 该凸出部接合在电缆载体上, 用于永久性地阻挡返回第一位置, 其中, 裂开唇 缘用于在通过向外弯曲来结束关闭凸出部的接合时断裂。
24: 根据权利要求 20-23 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 其中 : 第一或第二电缆配合地容纳于 电缆载体的抵靠型面中, 该抵靠型面的形状与外护套互补。
25: 根据权利要求 19-24 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 其中 : 在横过电缆的纵向方向的截面 中进行考虑时, 外护套的外轮廓在导体位置处布置成高于在导体之间, 用于在外护套的外 侧以视觉和触觉方式指示导体的位置 ; 假想直平面确定了外轮廓的对称平面 ; 在第一和第 二导体之间的中间距离大于在第二和第三导体之间的中间距离。
26: 根据权利要求 19-25 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 其中 : 在横过第一和第二电缆的纵向 方向的截面中进行考虑时, 外护套的外轮廓在导体位置处布置成高于在导体之间, 用于在 3 外护套的外侧以视觉和触觉方式指示导体的位置 ; 假想直平面确定了外轮廓的对称平面 ; 横过对称平面进行考虑时, 第一导体上方的所述外轮廓的形状与第二和 / 或第三导体上方 的所述外轮廓的形状不同。
27: 根据权利要求 24 和 25 或 26 所述的组件, 其中 : 用于第一和第二电缆的抵靠型面 相对于在电缆之间平行延伸的中间对称平面对称。
28: 一种组件, 包括电缆、 接合在该电缆上的连接器以及与该连接器连接的器件连接 件, 其中, 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 第二、 第三导体, 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 平行地并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在假想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 其中, 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 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 仅仅导电材料的单个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 连接器 包括壳体、 切穿护套的电触点以及用于使得壳体与电触点电连接的多极第一插头连接件, 电触点各自切穿外护套以及第一、 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 然后与其芯电接触, 器件连接 件设有多极第二插头连接件和与该第二插头连接件连接的柔性多引线电缆, 该多引线电缆 的引线均由一捆多个导体形成, 其中, 第一插头连接件和第二插头连接件相互连接, 并将用 于多次地断开和实现相互连接。
29: 根据权利要求 28 所述的组件, 其中 : 连接器设有多个第一插头连接件和与其连接 的多个器件连接件。

说明书


电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系统, 特别是一种具有多个导体的电缆以及用于它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这样的电缆的实例是所谓的柔性扁平电缆, 它有多个相互平行延伸的柔性导体。 导体容纳于绝缘鞘中, 该绝缘鞘使得柔性导体保持彼此分离。导体和护套在平直平面中延 伸。 连接器 ( 所谓的绝缘位移连接器, 它简称为 IDC 连接器 ) 可以与所述电缆连接。 在这种 情况下, 电缆在合适位置容纳于连接器中, 其中, 连接器的导电夹或插针局部切穿绝缘鞘, 以便获得导电接触。
     具有 IDC 连接器的柔性扁平电缆例如用于在电子器件中使得间隔开的印刷电路 板相互电连接。然后, 导体用于电能供给以及各种控制电流, 其中, IDC 连接器与全部导体 连接。不过, 在例如建筑物或公共建筑 (utility construction) 中 ( 具有欧洲通常的单相 200-240 伏或者两相 / 三相 380-400 伏的低电流电压 ), 柔性扁平电缆的使用 ( 在法律上 ) 受到限制, 因为导电截面有限, 因此, 电缆实际上只能够具有有限的最大长度, 不能满足在 建筑物或公共建筑中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平电缆, 它特别适用于建筑物或公共建筑内。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平电缆, 它能够很容易和可靠地与适用于该目的的 IDC 连接器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设备, 它特别适用于建筑物或公共建筑内。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 它包括外护套以及认为彼此相继紧邻的 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 该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彼此基本平行和以基本固定相互距离地在 外护套内延伸, 其中, 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 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 纳于该绝缘鞘中, 其中, 在横过电缆的纵向方向的截面上考虑, 外护套的外轮廓在导体位置 处布置成高于在导体之间, 用于在外护套的外侧以视觉和触觉方式指示导体的位置 ; 导体 在概念上公共的直平面中延伸, 该直平面确定了所述外轮廓的对称平面 ; 在第一导体和第 二导体之间的中间距离大于在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之间的中间距离。
     导体在直平面中延伸, 因此提供了这样的扁平电缆, 该扁平电缆的导体各自有实 心芯, 该实心芯有相对较低的内部电阻。扁平电缆可以配合地布置于连接器的互补形状嵌 入槽道中, 其中, 一方面外护套的对称性和另一方面在中间距离上的差异使得该布置只能 处于两个位置。这两个位置的差异只是扁平电缆绕它的纬线 (latitudinal) 轴线翻转。因 此, 在两种情况下, 导体都只装配至连接器的、 用于该目的的互补形状嵌入槽道中, 因此, 可 以抵消各种连接器上的连接差异。所述特征使得电缆特别适用于建筑物或公共建筑中, 其 中, 三个导体可以分别用于地线、 零线和 220-240 伏相线。原则上, 地线在这种情况下不能
     与相线互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 横过对称平面进行考虑, 在第一导体上方的所述外轮廓的形状 与在第二导体和 / 或第三导体上方的所述外轮廓的形状不同。该形状差异具有对第一导体 和第二导体之间的距离差异的补充效果, 因此, 可以消除以强制方式将电缆布置于错误的 嵌入槽道中。
     根据还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 它包括外护套以及认为彼此相继紧邻的 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 该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彼此基本平行和以基本固定相互距离地在 外护套内延伸, 其中, 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 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 纳于该绝缘鞘中, 其中, 在横过电缆的纵向方向的截面中进行考虑, 外护套的外轮廓在导体 位置处布置成高于在导体之间, 用于在外护套的外侧以视觉和触觉方式指示导体的位置 ; 导体在概念上公共的直平面中延伸, 该直平面确定了外轮廓的对称平面 ; 横过对称平面进 行考虑, 在第一导体上方的所述外轮廓的形状与在第二和 / 或第三导体上方的所述外轮廓 的形状不同。
     导体在直平面中延伸, 因此提供了这样的扁平电缆, 该扁平电缆的导体各自具有 实心芯, 该实心芯有相对较低的内部电阻。扁平电缆可以配合地布置于连接器的互补形状 嵌入槽道中, 其中, 一方面外护套的对称性和另一方面形状的差异使得该布置只能处于两 个位置。这两个位置的差异只是扁平电缆绕它的纬线轴线翻转。因此, 在两种情况下, 导体 都只装配至连接器的、 用于该目的的互补形状嵌入槽道中, 因此, 可以抵消各种连接器上的 连接差异。 所述特征使得电缆特别适用于建筑物或公共建筑中, 其中, 三个导体可以分别用 于地线、 零线和 220-240 伏相线。原则上, 地线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与相线互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 在第一和第二导体之间的中间距离大于在第二和第三导体之间 的中间距离。该距离差异具有对上述第一和第二导体上方的所述形状差异的补充效果, 因 此, 可以消除以强制方式将电缆布置于错误的嵌入槽道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 电缆在外护套中在第三导体附近包含在外护套内基本彼此平行 和以基本固定相互距离地延伸的第四导体和第五导体, 这些导体被认为彼此相继紧邻, 其 中, 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 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 其中, 外护套的外轮廓在导体位置处布置成高于在导体之间, 用于在外护套的外侧以视觉 和触觉方式指示导体的位置 ; 导体在概念上公共的直平面中延伸, 该直平面确定了所述外 轮廓的对称平面。 五个导体使得电缆特别适用于建筑物或公共建筑中, 其中, 它们可以分别 用于地线、 零线和 220-240 伏的三相 ( 它们一起形成 380-400 伏连接件 )。
     在一个实施例中, 外护套分别和完全沿周边方向地包围各第一导体、 第二导体、 第 三导体以及优选的第四导体和第五导体。因此, 当导体由于实心芯相对刚性而弯曲成尖锐 弯头或绕它的纵向轴线旋转时, 导体也保持它们相互固定的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 横过对称平面进行考虑, 所述外轮廓在第二导体、 第三导体以及 优选的第四导体和第五导体上方有类似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 横过对称平面进行考虑, 所述外轮廓包括在第二导体、 第三导体 以及优选的第四导体和第五导体上方的圆形轮廓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 横过对称平面进行考虑, 外护套在第二导体、 第三导体以及优选 的第四导体和第五导体上方具有相对于所述导体中心的恒定径向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外轮廓围绕第一导体具有多边形形状, 优选是正方形或八 边形形状。
     也可选择地, 外轮廓围绕第一导体具有矩形形状, 该形状具有在拐角处的直斜边。
     在一个实施例中, 外轮廓在第一和第二导体之间包括第一直轮廓部分, 该第一直 轮廓部分平行于对称平面并与该对称平面间隔开地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 在电缆的纬线方向中进行考虑, 外轮廓包括在第一导体和第二 导体之间的、 直的第一桥接部分, 该桥接部分的外轮廓平行于对称平面并与该对称平面间 隔开地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 在电缆的纬线方向中进行考虑, 第一桥接部分在外端处汇入外 护套的围绕第一和第二导体的加宽部分中。
     所述形状特征使得能够分别或组合地将电缆以形式闭合但自释放地布置于连接 器的互补形状嵌入槽道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桥接部分包括中断部, 以便提供一系列细长的第一孔, 这些 第一孔分布在电缆的长度上, 且有基本类似形状, 该孔将第一桥接部分分成多个桥接部分 分段。第一孔可以用作电缆的安全安装点, 因为它的导体间隔开。 当第一较长孔和 / 或相继桥接部分分段相互有基本相同的中间距离时, 该孔可以 用作电缆的长度测量指示。这样, 具有大致正确长度的电缆段可以进行测量和从原料中获 取。
     在节省材料的实施例中, 第一较长孔比桥接部分分段更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 根据一重复图形, 多个桥接部分分段设有一个或更多个第二孔, 该第二孔沿电缆的纵向方向比第一孔更短。第二孔使得桥接部分分段中的、 在几个桥接部 分分段上延伸的重复图形可以清楚看见, 因此, 在测量时, 例如可以只对设有第二孔的桥接 部分分段进行计数, 用于快速和大致测量正确长度以及将其从原料中获取。
     在可选实施例中, 第一桥接部分包括中断部, 以便提供在电缆长度上分出的一系 列第一桥接部分分段, 这些第一桥接部分分段有彼此基本相等的中间距离。桥接部分分 段使得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保持相互平行, 而中断部可以用于使得紧固材料安全地插过电 缆, 这样, 电缆可以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 中断部提供了位于相继的第一桥接部分分段之间的第二桥接部 分分段, 该第二桥接部分分段沿电缆的纵向方向比第一桥接部分分段更短。第二桥接部分 分段提供了在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的、 使得它们平行的精细分配的连接刚性, 而电缆 也可以在它的长度上的充分位置处进行固定。
     当相继桥接部分分段的联合长度覆盖电缆的总长度的至少一半 ( 优选是至少百 分之 52) 时, 定量考虑时, 可以是实现使得导体保持平行的所述连接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 外护套与导体的绝缘鞘抵靠但可拆开地接触, 其中, 第一导体、 第二导体、 第三导体以及优选的第四导体和第五导体的绝缘鞘具有相互不同的颜色或颜色 码。抵靠但可拆开的接触使得外护套能够从导体上剥离, 而不会损坏绝缘鞘。根据不同的 颜色码, 电缆可以很容易和正确地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 绝缘鞘和实心芯的截面都为圆形轮廓, 因此, 可以以在建筑物或 公共建筑中通常的方式来处理或连接导体, 例如使用插入导体连接器。
     当第一导体、 第二导体、 第三导体以及优选的第四导体和第五导体的芯由具有优 选是 2.5 平方毫米截面表面的铜或铜合金来制造时, 电缆特别适用于 220-240 伏或 380-400 伏低压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 电缆在外护套中包括多个低电流导体, 该低电流导体在第一导 体的、 与第二和第三导体相反的一侧延伸, 其中, 外护套的外轮廓在导体位置处布置成高于 在导体之间, 用于在外护套的外侧以视觉和触觉方式指示导体的位置 ; 导体在概念上公共 的直平面中延伸, 该直平面确定了所述外轮廓的对称平面。 低电流导体可以用于控制器件, 该控制器件通过电缆提供电力, 例如通过串联总线协议。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外轮廓包括环绕低电流导体的两个相对的圆形轮廓部分, 该轮廓部分延伸穿过对称平面, 且汇入直轮廓部分中, 该直轮廓部分平行于对称平面并与 该对称平面间隔开地延伸, 这样, 从外侧可以使得低电流导体的位置与其它导体清楚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外轮廓包括在第一导体和低电流导体之间的第二直轮廓部 分, 该轮廓部分平行于对称平面和与该对称平面间隔开地延伸。
     也可选择, 在电缆的纬线方向上考虑, 外护套包括在第一导体和低电流导体之间 的、 直的第二桥接部分, 该桥接部分的外轮廓平行于对称平面和与该对称平面间隔开地延 伸。 当第二桥接部分比第一桥接部分更短时, 低电流导体的所述位置差别可以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 横过对称平面进行考虑时, 第一直桥接部分和 / 或第二直桥接 部分的厚度基本等于第一导体、 第二导体或第三导体的实心芯的厚度。
     尽管存在实心芯, 当外护套由柔性合成材料 ( 优选是与阻燃剂组合的聚烯烃 ) 制 造时, 电缆也可以压成所需电缆路径的形状, 或者由 IDC 连接器切穿。
     当绝缘鞘由合成材料 ( 优选地交联有聚乙烯 ) 制造时, 绝缘鞘可以简单地穿刺或 剥离。
     根据还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件, 它包括电缆、 接合在电缆上的第一连接器 和用于接合在电缆上的分离的第二连接器, 其中, 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 第 二、 第三导体和多个控制电流导体, 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并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 离地在概念上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 其中, 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 绝缘鞘, 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 控制电流导体在第一导体的与第 二和第三导体相反的一侧延伸, 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 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电触点, 该 第一电触点切穿护套, 电缆沿它的纵向方向在第一壳体的两个相对头部侧之间延伸, 第一 电触点均切穿外护套以及第一、 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 然后与它的芯电接触, 其中, 第 一壳体在头部侧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纵向侧处设有凹口界定的插入框架, 电缆在控制电流 导体的位置处自由地伸入该插入框架内, 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电触点, 该第二 电触点切穿护套, 该第二连接器用于包装在插入框架中, 并通过第二电触点而切穿电缆的 外护套, 以便与控制电流导体进行导电接触。
     电缆是所谓的扁平电缆, 它的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有实心芯, 该实心芯具有最佳 的导电截面。三个导体可以用于地线、 零线和 220-240 伏相线, 通过第一连接器可以形成其 分支。插入框架中的控制电流导体仍然保持未受干扰。在公共建筑中, 该足够用于多个分 支点。可以选择, 第二连接器可以布置在插入框架中, 并与控制电流导体进行接触, 也用于
     在该位置分支控制电流。
     控制电流是低安培电流, 用于控制电部件, 该电部件由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来供 电或与它们连接。控制电流例如可以根据串联总线协议 ( 例如 KNX 协议 ) 来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连接器设有电缆载体, 该电缆载体具有形状形成为与外护 套互补的抵靠型面, 电缆配合地容纳于该载体中, 其中, 第一电触点从所述抵靠型面凸出, 插入框架横向中断该抵靠型面。抵靠型面能够可靠地固定电缆在连接器中的位置, 因此也 能够固定控制电流电缆在插入框架中的位置。然后, 第二连接器能够可靠地接合在所需的 控制电流电缆上。
     在一个简单实施例中, 插入框架具有矩形形状。
     当第一和第二连接器设有用于使得第二连接器在插入框架中与第一连接器耦合 的配合接头时, 第二连接器可以固定在插入框架内。
     也可选择, 电缆自身承载插入框架内的第二连接件。
     根据还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件, 它包括电缆和连接器, 该连接器接合在电 缆上以及接合在要与该连接器连接的分支导体上, 其中, 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 第一、 第二、 第三导体, 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和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地在概念上 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 其中, 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以及分支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 绝缘鞘, 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 连接器包括壳体、 切穿护套的电触 点以及用于分支导体的分支连接件, 电触点各自切穿外护套以及第一、 第二或第三导体的 绝缘鞘, 然后与它的芯电接触, 分支连接件包括插入触点和插入槽道, 该插入触点与至少一 个电触点导电连接, 该插入槽道通向插入触点, 插入槽道定向成用于引导分支导体沿与电 缆的概念直平面平行的插入方向插入至插入触点。
     电缆是所谓的扁平电缆, 它的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具有实心芯, 该实心芯具有最 佳的导电截面。三个导体可以用于地线、 零线和 220-240 伏相线, 通过第一连接器可以形成 其分支。 由于实心芯, 扁平电缆和分支导体的性能类似刚性电缆, 且由于插入方向平行于电 缆, 因此可以形成高度紧凑的分支。
     在一个实施例中, 插入槽道定向成用于引导分支导体沿与电缆的纵向方向平行的 插入方向而插入。
     在一个实施例中, 壳体包括在电缆上方延伸的外壁, 插入槽道确定于该外壁中。 分 支导体可以通过视觉观察而插入插入槽道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 插入槽道由滑动件来界定, 该滑动件局部凹入外壁中, 并在背离 电缆的一侧开口。然后, 分支导体可以从上面布置在滑动件中, 以便进行引导。
     优选是, 滑动件有柱形底部形状。这样的形状与分支导体的圆形绝缘鞘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 插入槽道由隧洞分段来界定, 该隧洞分段部分地在外壁的上面 延伸, 并确定穿过上壁的通道。然后, 分支导体可以在隧洞分段中被导向至其端部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 隧洞分段有柱形内壁和 / 或上壁。这样的形状与分支导体的圆 形绝缘鞘相连。特别是, 上壁在外壁处形成用于插入分支导体的识别点。
     在一个组合实施例中, 隧洞分段沿插入方向位于滑动件后面。
     特别是, 隧洞分段沿插入方向延伸成与滑动件连接。
     当插入触点用于与分支导体的芯自锁接合时, 绝缘鞘已经剥离的分支导体的外端可以在一个插入动作中与连接器永久性地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 横过概念直平面考虑时, 分支连接件的插入槽道位于导体的正 上方, 分支连接件通过它的电触点而与该导体导电接触。 这样, 插入槽道的位置提供了导体 的直接视觉指示, 可以通过所述插入槽道而与导体接触。这限制了错误连接的危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 连接器包括多个分支导体, 例如用于各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中 的一个或两个, 其中, 分支导体沿插入方向相互交错, 以便简化分支导体的插入。
     根据还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件, 它包括第一电缆、 第二电缆和连接器, 该 连接器接合在第一和第二电缆上, 其中, 第一和第二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 一、 第二、 第三导体, 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和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地在概念上 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 其中, 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 只有 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 连接器包括壳体、 切穿护套的第一电触点以及 切穿护套的第二电触点, 第一电触点各自切穿第一电缆的外护套以及第一、 第二或第三导 体的绝缘鞘, 然后与它的芯电接触, 第二电触点各自切穿第二电缆的外护套以及第一、 第 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 然后与它的芯电接触, 第一和第二电缆一个在另一个正 ( 或直接 straight) 上面地延伸穿过壳体, 且所述概念上的平面相互平行, 且第一和第二触点使导体 相互电连接, 该导体横过概念上的平面而一个在另一个正上面地延伸。 电缆是所谓的扁平电缆, 它的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有实心芯, 该实心芯具有最佳 的导电截面。三个导体可以用于地线、 零线和 220-240 伏相线, 通过第一连接器可以形成其 分支。由于实心芯, 扁平电缆的性能类似刚性电缆。由于电缆平行, 刚性电缆可以相对容 易地压向连接器 ( 因为横过它们的平面 ), 且通过连接器, 可以形成在高度上紧凑的电缆连 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 连接器设有电缆载体, 该电缆载体局部容纳于壳体中, 且电触点 沿电缆载体的方向从壳体凸出, 其中, 电缆载体可相对于壳体在第一预定位置和第二预定 位置之间运动, 在第一预定位置, 电触点与外护套间隔开, 在第二预定位置, 电触点切穿外 护套和绝缘鞘。然后, 可以在两个连续动作中进行连接器与电缆的连接, 其中, 电缆首先定 位于电缆载体中, 然后, 再使电缆载体从第一位置到达第二位置, 以便使得电触点进行连 接。改变电缆载体的位置例如可以通过一对钳子来进行, 连接器装于该对钳子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 电缆载体设有嵌入部件和关闭盖, 其中, 在电缆载体的第一位 置, 关闭盖可以布置在嵌入部件上, 用于第一或第二电缆的装配限制。通过关闭该盖, 所述 电缆可以相对于连接器定位。
     优选是, 连接器设有用于盖的关闭部件, 其中, 该关闭部件用于在第一位置重复地 打开和关闭该盖, 并在第二位置永久性地关闭该盖。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再次打开该盖, 连 接器可以在需要时相对于电缆重新定位或移动。外护套或绝缘鞘还没有切穿。在使得电缆 载体到达第二位置之后 ( 这意味着在切穿护套和鞘之后 ), 由于永久性关闭而不再能够打 开, 除非连接器被不慎强迫或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 壳体设有可弯曲的裂开唇缘, 该裂开唇缘在自由的外端处设有 关闭凸出部, 该关闭凸出部定向至电缆载体, 在电缆载体的第二位置, 该凸出部接合在电缆 载体上, 用于永久性地阻挡返回第一位置, 其中, 裂开唇缘用于在通过向外弯曲来结束关闭 凸出部的接合时裂开。 电缆载体只能够通过破坏裂开唇缘而返回第一位置, 因此, 连接器的
     功能结束。这样, 可以使得连接器不能重新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或第二电缆配合地容纳于电缆载体的抵靠型面中, 该抵靠 型面的形状与外护套互补。
     在一个实施例中, 在横过电缆的纵向方向的截面中考虑时, 外护套的外轮廓在导 体位置处布置成高于在导体之间, 用于在外护套的外侧以视觉和触觉方式指示导体的位 置; 概念直平面确定了外轮廓的对称平面 ; 在第一和第二导体之间的中间距离大于在第二 和第三导体之间的中间距离。然后, 扁平电缆配合地布置于所述互补形状的抵靠型面的嵌 入槽道中, 其中, 外护套的对称性和在中间距离上的差异使得该布置只能处于两个位置。 这 两个位置的差异只是扁平电缆绕它的纬线轴线翻转。因此, 在两种情况下, 导体都只装配 至抵靠型面的、 用于该目的的互补形状嵌入槽道中, 因此, 可以抵消各种连接器上的连接差 异。 所述特征使得电缆和连接器特别适用于建筑物或公共建筑中, 其中, 三个导体可以分别 用于地线、 零线和 220-240 伏相线。原则上, 地线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与相线互换。
     也可选择或者另外, 在横过第一和第二电缆的纵向方向的截面中进行考虑, 外护 套的外轮廓在导体位置处布置成高于在导体之间, 用于在外护套的外侧以视觉和触觉方式 指示导体的位置 ; 概念直平面确定了外轮廓的对称平面 ; 横过对称平面进行考虑, 在第一 导体上方的所述外轮廓的形状与在第二和 / 或第三导体上方的外轮廓的形状不同。然后, 扁平电缆配合地布置于所述互补形状的抵靠型面的嵌入槽道中, 其中, 一方面外护套的对 称性和另一方面形状的差异使得该布置只能处于两个位置。 这两个位置的差异只是扁平电 缆绕它的纬线轴线翻转。因此, 在两种情况下, 导体都只落入抵靠型面的、 正确用于该目的 的互补形状嵌入槽道中, 因此, 可以抵消各种连接器上的连接差异。 所述特征使得电缆和连 接器特别适用于建筑物或公共建筑中, 其中, 三个导体可以分别用于地线、 零线和 220-240 伏相线。原则上, 地线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与相线互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 用于第一和第二电缆的抵靠型面相对于在电缆之间平行延伸的 中间对称平面对称。
     根据还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件, 它包括电缆、 接合在该电缆上的连接器以 及与该连接器连接的器件连接件, 其中, 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 第二、 第三 导体, 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并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地在概念上的公共直平面中 延伸, 其中, 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 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 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 连接器包括壳体、 切穿护套的电触点以及用于使得壳体与电触 点电连接的多极第一插头连接件, 电触点各自切穿外护套以及第一、 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 缘鞘, 然后与它的芯电接触, 器件连接件设有多极第二插头连接件和与该第二插头连接件 连接的柔性多引线电缆, 该多引线电缆的引线各由一捆多个导体形成, 其中, 第一插头连接 件和第二插头连接件相互连接, 并将用于多次断开和实现相互连接。
     组件可以是用于器件 ( 例如集成在天花板系统中的照明固定件 ) 的电源设备的一 部分。组件能够在多个阶段中形成, 其中, 首先布置扁平电缆和给其提供连接器, 随后形成 天花板系统, 最后安装照明固定件。然后, 照明固定件与柔性多引线电缆连接, 第一插头连 接件与已经安装的第二插头连接件连接。 同样, 相同电缆可以设有多个连接器, 这些连接器 在电缆长度上分开, 因此, 在多个位置有预先安装的第一插头连接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 连接器设有多个第一插头连接件和与它连接的多个器件连接件。在所述实例中, 一个连接器可以形成用于多个照明固定件的局部中心功率点。
     根据还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件, 它包括电缆、 接合在该电缆上的连接器、 载有连接器的用于电气布线的箱以及与该连接器连接的分支导体, 其中, 电缆包括外护套 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 第二、 第三导体, 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和以基本固定的相互 距离地在概念上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 其中, 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 的绝缘鞘, 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 连接器包括壳体、 切穿护套的电 触点以及用于分支导体的分支连接件, 电触点各自切穿外护套以及第一、 第二或第三导体 的绝缘鞘, 然后与它的芯电接触, 分支连接件与至少一个电触点导电连接, 所述箱设有周边 壁和底壁, 它们界定了用于电连接件的第一空腔, 分支导体通向该电连接件, 且周边壁有安 装边缘, 用于构建电开关材料, 箱还包括用于连接器的连接器保持器, 该连接器保持器用于 引导连接器在界定的行程上相对于安装边缘的线性平移, 用于调节连接器相对于安装边缘 的位置。
     具有连接器保持器的箱可以作为一个单元来处理, 其中, 在工作中, 连接器可以连 接在电缆上, 该电缆在更早阶段布置。 这时, 引导连接器相对于安装边缘的线性平移可以改 变箱相对于接合在电缆上的连接器的位置, 因此, 在工作中箱可以设置在正确位置处, 例如 在壁槽道箱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 连接器保持器用于引导连接器沿电缆的纵向方向的线性平移。 由于电缆的导体相互平行地延伸, 因此电缆沿纵向方向的刚性比沿横向方向的刚性更大。 引导连接器实际上沿纵向方向线性平移将帮助补偿所述刚性的难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 安装边缘确定了直的安装平面, 其中, 连接器保持器用于平行于 安装平面地引导连接器的线性平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 安装边缘有细长矩形轮廓, 用于构建一系列细长的开关材料, 其 中, 连接器保持器用于引导连接器的、 平行于细长矩形轮廓的纵向方向的线性平移。
     安装边缘形成用于在箱的可见侧构建安装材料的基础。 然后, 连接器的、 平行于安 装平面或平行于矩形轮廓的被引导的线性平移使得在工作中构建的安装材料能够运动至 合适位置。
     定量表示时, 所述界定的行程的长度为连接器沿行程方向的长度的至少 1/3。
     在一个实施例中, 电缆在底壁的后面沿该底壁的外侧延伸, 该侧背离安装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 底壁设有细长槽道, 该细长槽道相对于安装边缘凹入, 电缆至少 局部伸入该槽道中。这样, 箱的深度可以调节成用于该箱的安装空间的深度。然后, 槽道保 证在箱的后侧的、 用于电缆的所需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 连接器保持器在周边壁的外侧承载连接器, 这样, 使得连接器与 电缆连接可以通过视觉观察来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 连接器保持器设有框架或箱, 该框架或箱有第二空腔, 连接器容 纳于该第二空腔中, 其中, 第二空腔汇入第一空腔中, 且分支导体穿过第一和第二空腔延 伸。这样, 分支导体可以完全遮蔽在组件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 连接器保持器设有框架, 连接器固定在该框架中, 连接器保持器 还设有配合连接器, 用于引导框架相对于安装边缘的线性平移, 因此引导连接器相对于安 装边缘的线性平移。 连接器自身可以保持没有平移引导部件, 这使得连接器的复杂性有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 连接器设有电缆载体, 该电缆载体局部容纳于壳体中, 且电触点 沿电缆载体的方向从壳体凸出, 其中, 电缆载体可相对于壳体在第一预定位置和第二预定 位置之间运动, 在第一预定位置, 电触点与外护套间隔开, 在第二预定位置, 电触点切穿外 护套和绝缘鞘, 其中, 电缆载体在背离壳体的一侧设有用于一对钳子的、 基本直的接合表 面, 一对钳子的两个相对钳夹部件中的一个可以布置在该接合表面上, 该对钳子使得连接 器在它们之间, 用于挤压电缆载体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 其中, 在第一和第二位置, 用于 该对钳子的接合表面和横过电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 概念上的直连续部分在连接器保持器 的边界上方自由地延伸。在第一和第二位置, 用于该对钳子的接合表面和横过电缆的纵向 方向的、 概念上的直连续部分在连接器保持器的边界上方自由地延伸, 因此, 连接器保持器 不会在使得连接器与电缆连接时阻碍钳夹部件接合在用于一对钳子的接合表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 电缆载体设有嵌入部件和关闭盖, 其中, 在电缆载体的第一位 置, 关闭盖可以布置在嵌入部件上, 用于该电缆的装配限制, 关闭盖可以相对于嵌入部件铰 接, 并布置在嵌入部件的、 背离安装边缘的一侧。然后, 布置连接的电缆可以在箱的后侧进 行, 在该后侧通常可以有最大的安装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 开关材料安装在安装边缘上, 该材料与分支导体连接。然后, 组 件可以处理为一个预装配单元, 其中, 在工作中电缆只需要与连接器连接, 以便进行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 箱设计为壁槽道箱, 其中, 组件还包括细长壁槽道, 箱容纳于该细 长壁槽道中, 电缆在壁槽道中并沿该壁槽道的纵向方向延伸。
     根据还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件, 它包括电缆、 接合在该电缆上的连接器、 载有连接器的用于电气布线的箱以及与该连接器连接的分支导体, 其中, 电缆包括外护套 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 第二、 第三导体, 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和以基本固定的相互 距离地在概念上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 其中, 第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 的绝缘鞘, 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 连接器包括壳体、 切穿护套的电 触点以及用于分支导体的分支连接件, 电触点各自切穿外护套以及第一、 第二或第三导体 的绝缘鞘, 然后与它的芯电接触, 分支导体与至少一个电触点导电连接, 连接器设有电缆载 体, 该电缆载体局部容纳于壳体中, 且电触点沿电缆载体的方向从壳体凸出, 其中, 电缆载 体可相对于壳体在第一预定位置和第二预定位置之间运动, 在第一预定位置, 电触点与外 护套间隔开, 在第二预定位置, 电触点切穿外护套和绝缘鞘, 箱设有周边壁和底壁, 它们界 定了用于电连接件的第一空腔, 分支导体通向该电连接件, 箱还包括用于连接器的连接器 保持器, 该连接器保持器用于定位成在电缆载体处在可以自由或无阻碍的方式从箱的外侧 接近电缆的至少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将连接器承载在壳体上。
     具有连接器保持器的箱和由它承载并可自由接近电缆的连接器形成可操作单元, 电缆可以很容易地从外部连接在该可操作单元上。不必将电缆插入第一空腔中。这使得该 组件适合与多个组件一起连接在作为连续电缆的相同电缆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 周边壁有安装边缘, 用于在箱上构建电开关材料, 其中, 连接器 保持器定位成用于将连接器承载在箱的、 背离安装边缘的后侧, 因此, 在开关材料和连接器 之间可以保持安全距离和安装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 开关材料安装在安装边缘上, 该开关材料与分支导体连接。因 此, 连接有开关材料的箱形成容易使用的单元, 只有电缆需要与它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 连接器保持器相对于壳体定位成用于承载连接器, 且电缆保持 器背离安装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 连接器保持器相对于壳体定位成用于承载连接器, 且分支连接 件定向成朝着第一空腔或其中的出口, 因此, 分支连接件可以在相对较短距离上通向第一 空腔, 以便进一步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 连接器保持器设有框架或箱, 该框架或箱有第二空腔, 连接器容 纳于该第二空腔中, 其中, 第二空腔汇入第一空腔中, 且分支导体穿过第一和第二空腔延 伸。这样, 分支导体可以完全遮蔽在组件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 电缆载体在背离壳体的一侧设有用于一对钳子的、 基本直的接 合表面, 一对钳子的两个相对钳夹部件中的一个可以布置在该接合表面上, 该对钳子使得 连接器在它们之间, 用于挤压电缆载体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 其中, 在第一和第二位置, 用于该对钳子的接合表面和横过电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 概念上的直连续部分在连接器保 持器的边界上方自由地延伸。在第一和第二位置, 用于该对钳子的接合表面和横过电缆的 纵向方向的、 概念上的直连续部分在连接器保持器的边方上面自由地延伸, 因此, 连接器保 持器不会在使得连接器与电缆连接时阻碍钳夹部件接合在用于一对钳子的接合表面上。
     在第一实际应用中, 箱设计为空心壁箱, 其中, 连接器穿过底壁中的开口延伸。
     在第二实际应用中, 箱设计为壁槽道箱, 其中, 组件还包括壁槽道, 壁槽道箱容纳 于该壁槽道中, 连接器位于壁槽道内, 电缆穿过壁槽道延伸。
     在第三实际应用中, 箱设计为电缆槽道箱, 其中, 组件还包括电缆槽道, 电缆槽道 箱安装在该电缆槽道上, 电缆槽道包括底壁和从该底壁升高的两个侧壁, 连接器位于底壁 的正上面。
     根据还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件, 它包括电缆、 接合在该电缆上的连接器、 载有连接器的用于电气布线的箱、 与该连接器连接的分支导体、 以及用于使得连接器与电 缆连接的一对钳子, 其中, 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 第二、 第三导体, 它们在外 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和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地在概念上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 其中, 第 一、 第二和第三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 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纳于 该绝缘鞘中, 连接器包括壳体、 切穿护套的电触点以及用于分支导体的分支连接件, 电触点 各自切穿外护套以及第一、 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 然后与它的芯电接触, 分支连接件与 至少一个电触点导电连接, 连接器设有电缆载体, 该电缆载体局部容纳于壳体中, 且电触点 沿电缆载体的方向从壳体凸出, 其中, 电缆载体可相对于壳体在第一预定位置和第二预定 位置之间运动, 在第一预定位置, 电触点与外护套间隔开, 在第二预定位置, 电触点切穿外 护套和绝缘鞘, 箱设有周边壁和底壁, 它们界定了用于电连接的空腔, 分支导体通向该空 腔, 箱还包括用于连接器的连接器保持器, 相对于壳体, 该连接器保持器用于定位成在电缆 保持器背离该箱的情况下承载连接器, 电缆载体在背离壳体的一侧设有用于一对钳子的、 基本直的第一接合表面, 且连接器在朝着箱的相对侧设有用于一对钳子的第二接合表面, 一对钳子的两个相对钳夹部件可以布置在该接合表面上, 这使得连接器处于它们之间, 用 于挤压电缆载体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 其中, 箱设有在用于一对钳子的第二接合表面的 上方延伸的继续插入槽道, 用于从箱的外侧插入接合在用于一对钳子的第二接合表面上的 钳夹部件。箱和由它承载的连接器形成容易使用的单元, 其中, 插入槽道形成清晰的识别点, 用于在使得连接器与电缆连接的最后步骤中插入该对钳子的钳夹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 插入槽道和钳夹部件为细长形, 且截面有类似的形状轮廓, 用于 以引导方式插入钳夹部件。 该类似形状轮廓形成形状锁, 因此, 钳夹部件只能够沿一个方向 插入, 其中, 相对钳夹部件将恰好终止于用于该对钳子的第一接合表面。这提高了可操作 性, 并容易安装该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 插入槽道终止于箱的周边壁中, 因此, 插入槽道的进口可以清楚 看见。
     在一个实施例中, 周边壁有安装边缘, 该安装边缘确定了安装表面, 用于在箱上构 建电开关材料, 其中, 插入槽道平行于安装表面延伸。 这样, 开关材料可以构建于箱的前部, 且一对钳子的钳夹部件可以通过视觉观察而从侧部插入。
     在一个实施例中, 箱为细长形, 且周边壁在箱的纵向方向上确定了 : 变窄部分, 该 变窄部分在两侧有箱的加宽部分 ; 以及空腔, 用于在加宽部分的位置处构建多件开关材料。 插入槽道在变窄部分的位置处的位置将保持它的长度限制, 因此, 连接器可以使用相对简 单的一对钳子来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 箱设计为空心壁箱, 优选是多个空心壁箱, 用于构建一系列的连 续开关材料。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述和在本申请的附图中所示的方面和措施也 可以单独使用。所述各方面可以是涉及的分专利申请的主题。这特别用于在子权利要求中 所述的措施和方面。
     附图说明 下面将根据附图中所示的多个示例实施例来介绍本发明, 附图中 :
     图 1A 和 1B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电缆的等距正视图和剖视图 ;
     图 2A 和 2B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电缆的等距正视图和剖视图 ;
     图 3A-3C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电缆的等距正视图、 剖视图和俯视图 ;
     图 3D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电缆的俯视图, 该第三电缆中有可选图形的孔 ;
     图 4A 和 4B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电缆的等距正视图和剖视图 ;
     图 5A-5D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连接器的等距正视图, 该第一连接器表示为用 于与根据图 4A 和 4B 的第四扁平电缆连接, 其中, 几个部件相继从连接器中除去 ;
     图 6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连接器的等距正视图, 该第二连接器是根据图 5A-5D 的第一连接器的变化形式 ;
     图 7A 和 7B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连接器的等距正视图, 该第三连接器表示为 用于与根据图 4A 和 4B 的第四扁平电缆连接, 其中, 在图 7B 中, 几个部件已经从连接器中除 去, 并详细表示了基准框架 ;
     图 8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连接器的等距正视图, 该第四连接器是根据图 7A 和 7B 的第三连接器的变化形式 ;
     图 9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连接器的等距正视图, 该第五连接器是根据图 7A 和 7B 的第三连接器的变化形式 ;
     图 10 表示了一对钳子的等距正视图, 该对钳子用于连接根据前面附图的连接器 ;
     图 11A-11D 表示了具有根据图 7 的第三连接器的预安装空心壁盒的两个等距俯视 图、 一侧视图和一等距后视图, 根据图 3A 和 3B 的第三扁平电缆与该第三连接器连接 ;
     图 12A-12C 表示了具有保持器和插座出口连接件的电缆槽道的等距视图, 它们都 设有根据图 5A-5C 的第一连接器, 根据图 4A 和 4B 的第四扁平电缆与该第一连接器连接 ;
     图 13A 表示了壁槽道的等距正视图, 具有插座出口和根据图 7A 和 7B 的第三连接 器的插入盒容纳于该壁槽道中 ;
     图 13B-13E 表示了根据图 13A 的插入盒的两个等距正视图和两个等距后视图, 其 中, 多个部件相继被除去。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A- 图 4B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第一扁平电缆 100、 第二扁平电缆 200、 第三扁平电缆 300 和第四扁平电缆 400。在下面对电缆 100、 200、 300、 400 的详细说明 中, 相应部件有相同参考标号。
     图 1A 和 1B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扁平电缆 100。电缆 100 设有柔性合成材料 的外护套 101, 该外护套 101 在它的长度 L 上具有恒定的截面。扁平电缆 100 设有第一电导 体 10、 第二电导体 20 和第三电导体 30, 它们都完全由外护套 101 包围。导体 10、 20、 30 在 扁平电缆 100 的中间纵向平面和对称平面或者中间纵向平面 V 中彼此平行地延伸。 各导体 10、 20、 30 只包括单个实心芯 11、 21、 31, 该实心芯 11、 21、 31 具有圆形截面。 芯 11、 21、 31 由导电材料制造。实心芯 11、 21、 31 完全由绝缘鞘 12、 22、 32 包围, 该绝缘鞘 12、 22、 32 也具有圆形截面。绝缘鞘 12、 22、 32 由柔性的电绝缘合成材料来制造。
     在第一导体 10 的周围, 外护套 101 的截面具有八边形外轮廓或者四边形外轮廓 ( 它的拐角具有直斜角 ), 因此, 外护套 101 设有 : 在上侧和底侧的直表面 102, 该直表面 102 平行于对称平面 V 延伸 ; 直的端表面 104 和两个直的内表面 105, 它们垂直于对称平面 V 延 伸; 以及四个直的斜切表面 106, 这些斜切表面 106 与对称平面 V 成 45 度角度。
     在第二导体 20 和第三导体 30 的周围, 外护套 101 有恒定径向厚度, 因此形成圆形 外轮廓部分 107, 其中, 在第二和第三导体 20、 30 之间, 概念上的圆连续部分 P 与相邻的绝缘 鞘 22、 32 接触。
     在第一导体 10 和第二导体 20 之间, 外护套 101 设有第一直的桥接部分 108, 该第 一桥接部分 108 具有恒定厚度, 因此, 外护套 101 设有平行于对称平面 V 延伸的两个直表面 109。直的桥接部分 108 的厚度基本等于导体 10、 20、 30 的芯 11、 21、 31 的厚度, 且小于导体 10、 20、 30 正上方的外护套 101 的整个厚度。
     第一桥接部分 108 包括沿纵向方向 L 延伸的多个连续第一孔 120 的重复图形, 所 述第一孔 120 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和相互基本相同的中间距离, 因此, 桥接部分分段 122、 122a 的重复图形也形成为具有相互基本相同的长度和相互基本相同的中间距离。 固定数目 的多个相继桥接部分分段 122 通过桥接部分分段 122a 而连续, 该桥接部分分段 122a 设有 多个连续的第二孔 121, 且与这些第二孔 121 一起形成重复图形。第一孔 120 有矩形周边。 孔 120、 121 可以用于通过销或扁平绑带来固定电缆 100, 其中, 第二孔 121 表示了用于电缆 100 的实际长度单位, 例如 1 米。这样, 将简单地帮助电工来从供给卷材中切割正确长度的
     电缆 100。可选择地或者另外地, 电缆 100 可以设有长度单位 ( 例如 1 米 ) 的印刷标记。
     外护套 101 与绝缘鞘 12、 22、 32 处于分开但仍然抵靠接触的状态, 因此, 可以在电 缆 100 的外端处剥离外护套, 使得导体 10、 20、 30 保持完整。它们的绝缘鞘 12、 22、 32 可以 分别剥离以便暴露实心导体芯 11、 21、 31, 因为绝缘鞘 12、 22、 32 与芯 11、 21、 31 也处于分开 但仍然抵靠接触的状态。
     在本例中, 外护套 101 由与阻燃剂组合的聚烯烃来制造。 在本例中, 绝缘鞘 12、 22、 32 由交联聚乙烯来制造。为了视觉区别, 绝缘鞘 12、 22、 32 设有独特的颜色。在本例中, 第 一导体 10 的绝缘鞘 12 为基本黄色并带有绿色条纹或带 13, 以便表示地线导体。第二导体 20 的绝缘鞘 22 为绿色, 以便表示零线导体, 而第三导体 30 的绝缘鞘 32 为棕色, 以便表示相 导体。在本例中, 实心芯 11、 21、 31 由铜制造, 且在本例中的截面具有 2.5 平方毫米的表面。 这时, 第一桥接部分 108 保证用于接地的第一导体 10 离其它导体 20、 30 有足够距离。
     在本例中, 用于导体 10、 20、 30 的颜色、 电缆厚度和距离差通常用于单相 220-240 伏低电压装置中的电缆 100, 例如在公共建筑或机器中。这时, 实心芯 11、 21、 31 保证导体 10、 20、 30 的可接受的低内部电阻。由于电缆 100 的上侧和底侧对称, 因此可以安全地将它 装入示意性表示的绝缘位移连接器或 IDC 连接器 500 中。
     IDC 连接器 500 设有第一夹持部件 501 和第二夹持部件 502, 它们可以沿方向 U 配 合地彼此相对布置, 其中, 在朝着电缆 100 的一侧, 夹持部件 501、 502 提供了具有平行嵌入 槽道的型面, 该平行嵌入槽道与电缆 100 的上侧和底侧配合连接。在这种情况下, 第一夹持 部件 501 在每个嵌入槽道中设有导电切割插针 503、 504、 505, 当容纳电缆 100 时, 这些导电 切割插针 503、 504、 505 将局部切穿外护套 101 和绝缘鞘 12、 22、 32, 以便与各芯 11、 21、 31 进 行导电接触。由于外护套 101 在第一导体 10 和第二导体 20 或第三导体 30 的位置处的形 状差异, 或者由于通过第一桥接部分 108 而在它们之间形成的距离差以及相对于中间纵向 平面 V 的对称性, 电缆 100 只能布置在所示位置和绕它的纬线轴线沿方向 Q 翻转的位置, 其 中, 对于这两种可能的嵌入, 插入触点 503、 504、 505 都与相同的导体 10、 20、 30 接触。外护 套 101 沿纬线方向的形状和高度差异从外部清楚表示了各导体 10、 20、 30 的位置。
     图 2A 和 2B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扁平电缆 200, 相对于上述第一电缆 100, 外 护套 201 在第一导体 10 的背离第二导体 20 和第三导体 30 的一侧设有第二直的桥接部分 110, 该第二桥接部分 110 在上侧和底侧确定了直表面 111, 第二桥接部分还确定了卵圆形 护套部分 112, 包装在金属箔 63 中并具有绝缘鞘 62 和两个平行芯 61 的双导体 60 容纳于卵 圆形护套部分 112 中。这样, 卵圆形护套部分 112 形成有两半圆弧, 这两半圆弧相对定向, 并通过直的平行线相互连接。 在本例中, 双导体 60 的芯 61 的直径可以比第一导体 10、 第二 导体 20 和第三导体 30 更小, 并可以各自形成为单芯, 或者形成为多芯或盘绕芯。例如, 双 导体 60 可以例如根据 KNX 协议利用可以通过第一导体 10、 第二导体 20 和第三导体 30 来提 供接地和电力的设备用于电子总线通信。因此使用的 IDC 连接器 550 的夹持部件 551、 552 设有额外的嵌入槽道, 该嵌入槽道有穿刺插针 506, 当夹持电缆 200 时, 该穿刺插针 506 的导 电外端切入芯 61 的中心。
     图 3A-3C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扁平电缆 300。相对于上述第一电缆 100, 具有 外护套 301 的第三电缆 300 还设有第四导体 40 和第五导体 50, 该第四导体 40 和第五导体 50 相对于第一导体 10、 第二导体 20 或第三导体 30 的区别仅在于绝缘鞘的颜色。 在本例中,第四导体 40 的绝缘鞘 42 为黑色, 第五导体 50 的绝缘鞘 52 为灰色。 在本例中使用的颜色和 电缆厚度为通常用于例如公共建筑或机械中的三相 380-400 伏低电压装置中的电缆 300。 在各实施例中使用的颜色是根据欧洲协调文件 HD308 和荷兰 NEN1010 标准。图 3C 表示了 第三电缆 300 的垂直于对称平面 V 的俯视图, 这样, 可以看见多个第一孔 120 和多个桥接部 分分段 122、 122a 的重复图形。沿纵向方向, 第一孔比桥接部分分段 122、 122a 更长。在本 例中, 第一孔 120 的宽度为 2.5mm, 长度为 32.5mm, 第二孔 121 的宽度为 2.5mm, 长度为 5mm。 桥接部分分段 122、 122a 的长度为 30mm。
     图 4A 和 4B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扁平电缆 400, 相对于第三电缆 300, 卵圆形 护套部分 112 加在外护套 401 上, 包装在金属箔 63 中的双导体 60 容纳于该护套部分 112 中, 用于通过可以由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和第五导体 10、 20、 30、 40、 50 来提供接地和电力 的设备进行总线通信。
     如图 1A、 2A、 3A 和 4A 中所示, 第一电缆 100、 第二电缆 200、 第三电缆 300 和第四电 缆 400 设有第一孔 120 和桥接部分分段 122、 122a 的相同重复图形。图 3D 表示了垂直于对 称平面 V 的第三电缆 300 的俯视图, 使得可以看见交替图形, 该交替图形也可以用于第一电 缆 100、 第二电缆 200 和第四电缆 400。第一桥接部分 108 包括细长的连续第三孔 123 的重 复图形, 该第三孔 123 沿纵向方向 L 延伸, 该孔有基本相同的长度和基本相同的中间距离, 因此, 桥接部分分段 124 的重复图形也形成为具有彼此基本相同的长度和基本相同的中间 距离。沿纵向方向, 第三孔 123 比桥接部分分段 124 更短。在本例中, 第三孔 123 的宽度为 2.5mm, 长度为 20mm。桥接部分分段 124 的长度为 30mm。因此, 桥接部分分段 124 总共覆盖 的长度为第三电缆 300 的总长度的至少一半, 特别是至少百分之六十。另外, 第三孔 123 可 以形成为类似两个相继的局部孔, 因此, 在所述局部第三孔 123 的中间有一个更窄的桥接 部分分段 125, 如图中对于一个第三孔 123 所示。
     外护套的所述形状特征限制为扁平电缆, 该扁平电缆的导体具有单个实心芯。同 样, 导体可以有柔性或者多个捆绑或盘绕的芯。
     图 5A 表示了第四扁平电缆 400 和与它连接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连接器 600。在 图 5B-5D 中, 一些部件相继从连接器 600 中除去。第一连接器 600 形成为相对于它的中间 纵向平面 W 镜像对称, 该中间纵向平面 W 在功能上将连接器 600 分成顶部连接件 621 和底 部连接件 622, 或者, 第一连接器 600 形成为相对于位于中间纵向平面 W 中的线旋转对称。 连接件 621、 622 的相应部件将在后面基于顶部连接件 621 来介绍。
     第一连接器 600 包括合成材料壳体 623, 该合成材料壳体 623 承载两个合成材料 电缆载体 660。如图 5D 中所示, 壳体 623 包括 : 直的底部 624, 该底部 624 位于中间纵向平 面W中; 以及横过其定向的直的后壁 626、 两个直的侧壁 625 和两个前壁部件 627( 这两个 前壁部件 627 相互定向并与侧壁 625 连接 ), 它们共同确定了壳体 623 的矩形外形。前壁部 件 627 通过与侧壁 625 平行延伸的两个中间壁 629 而与平行于前壁部件 627 延伸的后退壁 628 连接, 用于界定矩形插入框架 630。在壳体 623 的各侧, 侧壁 625 设有凸出的细长紧固 筋 633, 该筋 633 穿过中间纵向平面 W 延伸。
     侧壁 625 设有型面凹口 640, 用于容纳第四扁平电缆 400 的护套 401 的一侧。因 此, 凹口 640 相继包括用于四个圆形护套分段 107 的第一型面部分 641 以及用于多边形护 套分段 102、 106 和卵形护套分段 112 的第二型面部分 642。第一型面部分 641 和第二型面部分 642 通过侧壁 625 的凸出部分 643 而相互分离, 该凸出部分 643 可以与第一桥接部分 108 和多边形护套分段 102、 106 的直接与第一桥接部分 108 以及圆形护套分段 107 连接的 部分进行配合连接。中间壁 629 和后退壁 628 设有公共型面凹口 644, 该公共型面凹口 644 的边缘 645( 沿中间纵向平面 W 的方向考虑时 ) 形成第二型面部分 642 的连续部或凸出部 分。
     壳体 623 设有总共 5 个金属切割触点 655, 这 5 个金属切割触点 655 在底部 624 上 分开, 这些触点的形状为相对于中间纵向平面 W 镜像对称。 切割触点 655 包括 : 底脚 652, 该 底脚 652 固定在底部 624 中的通道内, 该通道由周边增厚部分 643 来界定 ; 以及在中间纵向 平面 W 各侧的两个刀片 651, 这两个刀片定位成从底脚直立, 它们界定了直的插入缝隙 654。 横向于中间纵向平面 W 考虑时, 刀片 651 向上伸到壳体 623 的上边缘, 在该上边缘处, 插入 缝隙 654 有加宽的容纳端部。
     如图 5A-5C 中所示, 电缆保持器 660 包括电缆嵌入部件 661, 该电缆嵌入部件 661 配合地定位在壳体 623 的壁 625、 626、 627、 629 内, 但能够以平移方式沿横过中间纵向平面 W 的方向 C 进行运动。因此, 壁 625、 626、 627、 628、 629 引导电缆嵌入部件 661 沿方向 C 的平 移。凹口 668 也确定于嵌入部件 661 内, 该凹口 668 与壳体 623 的插入框架 630 的内部重 合或相适应。在背离壳体 623 的一侧, 电缆嵌入部件 661 相继设有 : 铰接半部分 666 ; 四个 第一直槽道形型面部分 663, 它们的形状形成为与四个圆形护套分段 107 互补 ; 直槽道形第 二型面部分 664, 它的形状形成为与多边形护套分段 102、 106 互补 ; 以及第三型面部分 665, 它的形状形成为与第四电缆 400 的卵形护套分段 112 互补。而且, 直的顶表面 682、 683 用 于分别与第一桥接部分 108 和第二桥接部分 110 抵靠配合。在型面部分 663、 664、 665 中提 供了通道缝隙 674, 该通道缝隙 674 与切割触点 655 重合, 其中, 在中间纵向平面 W 的各侧, 插入缝隙 654 分别位于四个第一型面部分 663、 第二型面部分 664 和第三型面部分 655 的中 心。
     如图 5B 中所示, 在朝着壳体 623 的一侧在两个斜相对的顶点处, 电缆嵌入部件 661 设有钩形保持装置 667, 该钩形保持装置 667 的外端 669 在连接器 600 的所示中间位置在前 侧支承在前壁部件 627 的、 朝内的第一凸出部 631 上, 且在后侧支承在壳体 623 的后壁 626 处的、 朝内的第三凸出部 688 上。电缆嵌入部件 661 在铰接半部分 666 的侧部还设有两个 永久性关闭凸出部 670, 且在铰接半部分 666 的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关闭唇缘 671, 该关 闭唇缘 671 有第一凹口 672, 在前壁部件 627 上的、 朝内的第二凸出部 632 伸入凹口 672 内。 壳体 623 还在后壁 626 处设有朝内的、 中心的永久性关闭凸出部 687, 该凸出部 687 能够接 合在电缆嵌入部件 661 中由一凹口 ( 图中未进一步视出 ) 形成的边缘上。第二凸出部 632 和中心关闭凸出部 687 形成于可弯折裂开唇缘 689、 690 处, 其中, 相同的指示唇缘 691 布置 在前侧并邻近裂开唇缘 690。
     而且, 电缆保持器 660 包括关闭盖 662, 该关闭盖 662 在所示位置基本凸出至壳体 623 的上方。在图 5A 和 5B 中, 关闭盖 662 处于使它能够很容易地再次打开的位置。在朝 向嵌入部件 661 的一侧, 关闭盖 662 相继设有 : 铰接半部分, 该铰接半部分不再进一步表示, 且它卡入固定在嵌入部件 661 的铰接半部分 666 上 ; 四个直槽道形第一型面部分 676, 它们 的形状形成为与四个圆形护套分段 107 互补 ; 直槽道形第二型面部分 677, 它们的形状形成 为与多边形护套分段 102、 106 互补 ; 以及槽道形第三型面部分 678, 它的形状形成为与第四电缆 400 的卵形护套分段 112 互补。通向第三型面部分 678 的入口在两侧由可以脱开的帽 686 来关闭。 而且, 直的顶表面 684、 685 布置成用于分别配合抵靠第一桥接部分 108 和第二 桥接部分 110。关闭盖 662 设有未示出的护套穿刺器, 该护套穿刺器从型面部分 676、 677、 678 的中部凸出, 用于只是局部弹性穿刺外护套 401, 而不会永久性地损坏它。
     如图 5B 中所示, 在与铰接半部分相对的一侧, 关闭盖 662 设有关闭钩 679, 该关闭 钩靠近关闭唇缘 671 延伸, 该钩能够暂时接合在嵌入部件 661 的边缘 ( 不再进一步示出 ) 后面。在关闭盖 662 中提供了插入开口 680, 该插入开口 680 沿关闭钩 679 延伸, 例如, 螺丝 刀可以插入该插入开口中, 用于通过使得靠近关闭钩 679 的区域局部弹性变形而暂时释放 该关闭钩 679。在关闭唇缘 671 的延伸部分中, 两个第二凹口 673 布置在拐角边缘中。在外 侧, 关闭盖 673 设有增强筋 675, 该增强筋 675 在中部确定了用于一对钳子的降低接合表面 681。
     在图 5A 中, 在连接器 600 附近示意表示了块形分支连接器 90。分支连接器 90 包 括: 两半夹持部分 91, 这两半夹持部分 91 的内部型面 92 的形状与第四电缆 400 的卵形护 套分段 112 互补 ; 以及两个穿刺插针, 这两个穿刺插针未示出, 且它们的导电外端与分支电 缆 93 电连接。分支连接器 90 可以配合地布置在插入框架 630 中。
     在使得两个第四扁平电缆 400 与连接器 600 连接的第一应用中, 帽脱开, 关闭盖 662 沿方向 B 摆动打开, 电缆 400 从外部配合地放置于嵌入部件 661 的型面 663、 664、 665 内。由于不同的型面形状, 因此这只可能在所示位置和在电缆绕它的纬线轴线 Q 旋转 180 度的位置进行。这时, 电缆 400 彼此平行并与中间纵向平面 V 平行地延伸通过连接器 600。 随后, 关闭盖 662 沿方向 D 关闭, 并通过关闭钩 679 而保持暂时关闭。电工例如可以仍然使 得连接器 600 沿电缆 400 滑动, 用于保证正确的位置和相互工作关系。随后, 工具例如一对 钳子 1200( 在下面介绍和在图 10 中表示 ) 布置在用于一对钳子的相对接合表面 681 上, 并 挤压在一起。电缆保持器 660 沿方向 C 以平移方式引导地落入壳体 623 中, 其中, 保持装置 667 运动经过壳体 623 的第一凸出部 631, 且第二凸出部 632 从关闭唇缘 671 中脱出来, 并落 入第二凹口 673 中, 且永久性关闭凸出部 670 落在底部 624 处的边缘 ( 不再示出 ) 的后面。 在这种情况下, 切割触点 655 切穿外护套 401 和绝缘鞘 12、 22、 32、 42、 52, 并在两侧包围导 体 10、 20、 30、 40、 50 的各芯 11、 21、 31、 41、 51。这样, 电连接只形成于相对于纵向对称平面 W 位于彼此相对且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的导体 10、 20、 30、 40、 50 之间。由于第二凸出部 632( 这 时用作永久性关闭凸出部 )、 中心的永久性关闭凸出部 687、 第二凹口 673 和永久性关闭凸 出部 670 的形状, 电缆保持器 660 只能强行往回运动或损坏。然后, 裂开唇缘 689、 690 将向 外弯曲至它们将断裂的程度, 其中, 即使相邻布置的指示唇缘也能够断裂。 因此, 连接器 600 将不可恢复地损坏, 且不再能重新使用。这由于没有裂开唇缘 689、 690 和指示唇缘 691 而 清楚可见。
     在使得连接器 600 进行连接后, 卵形护套部分自由地在矩形插入框架 630 内延伸。 在插入框架 630 中, 分支连接器 90 可以配合地布置成在连接器 600 的位置进行局部分支或 直接耦合 ( 当需要时 )。
     由于外护套 401 在第一导体 10 和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导体 20、 30、 40、 50 的位置 处的形状差异, 或者由于通过第一中间桥接件 108 而在第一导体 10 和第二导体 20 之间形 成的距离差异以及相对于中间纵向平面 V 使用的对称性, 第四电缆 400 只能够布置在所示位置和绕纬线轴线沿方向 Q 翻转的位置, 其中, 对于这两种可能的嵌入, 所述切割触点 655 与相同的导体 10、 20、 30、 40、 50 接触。外护套 401 沿纬线方向的形状和高度差异从外部清 楚表示了各导体 10、 20、 30、 40、 50 的位置。第一连接器 600 也适合与第三电缆 300 连接, 其 中, 可以脱开的帽 686 保持就位。
     图 6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连接器 650, 该第二连接器 650 是第一连接器 600 的 变化形式。第二连接器 650 用于电连接两个第一电缆 100 或两个第二电缆 200。因此, 电缆 嵌入部件 661 的电缆保持器 660 包括两个第一直槽道形型面部分 663, 它们的形状形成为与 两个圆形护套分段 107 互补 ; 直槽道形第二型面部分 664, 它的形状形成为与多边形护套分 段 102、 106 互补 ; 以及第三型面部分 665, 它的形状形成为与第四电缆 100 的卵形护套分段 112 互补。同样, 关闭盖 662 包括两个直槽道形第一型面部分 676, 它们的形状形成为与两 个圆形护套分段 107 互补 ; 直槽道形第二型面部分 677, 它的形状形成为与多边形护套分段 102、 106 互补 ; 以及槽道形第三型面部分 678, 它的形状形成为与第四电缆 400 的卵形护套 分段 112 互补。通向第三型面部分 678 的入口在两侧由可以脱开的帽 686 来关闭。
     图 7A 和 7B 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连接器 700, 用于与第四扁平电缆 400 连接。 第三连接器 700 包括 : 底部连接件 622, 用于沿方向 E 延伸的扁平电缆 400, 例如在第一连接 器 600 附近从中间纵向平面 W 伸出的扁平电缆 ; 以及与之偏离并将在后面详细介绍的顶部 连接件 721。
     顶部连接件 721 包括合成材料的盖 722, 该盖 722 有直的上壁 723, 在上壁中, 四个 具有相等中间距离的第一嵌入槽道 724 和一个定位成更加远离它们的第二嵌入槽道 725 形 成于两个相对侧。 嵌入槽道 724、 725 汇合到内部柱形隧洞壁 726 中, 该内部柱形隧洞壁 726 局部在上壁 723 的主平面上方延伸, 并形成通向顶部连接件 721 内部的通道。隧洞壁 726 在上侧设有指示表面 729, 连接类型的指示可以布置在指示表面 729 上。 隧洞壁 726 沿各通 道方向 F1-F5 相互交错, 以便产生一些侧向插入空间和手指空间。升高的中间部分 727 形 成于隧洞壁 726 之间, 金属锁定弹簧 755 安装在中间部分 727 下面, 如图所示, 在图 7B 中没 有盖 722。盖 722 在上侧设有增强筋 775, 该增强筋 775 在中间确定了用于一对钳子的降低 接合表面 781。盖 722 在一个纵向侧和在相对纵向侧分别设有两个接合开口和一个接合开 口。盖 722 在两侧设有凸出的细长紧固筋 733, 该细长紧固筋 733 平行于平面 W 延伸。在纵 向侧在外端位置处, 盖 722 设有总共四个较短的紧固筋 730。
     如图 7B 中所示, 顶部连接件 721 还设有合成材料的内部工件 760, 该内部工件 760 有三个紧固唇缘 761, 该紧固唇缘 761 钩入接合开口 728 中, 用于使得内部工件 760 与盖 722 永久性地连接。 内部工件 760 设有隧洞底部型面 763, 该隧洞底部型面在隧洞壁 726 正下面 延伸, 用于形成沿通道方向 F1-F5 延伸的内部柱形插入槽道。隧洞底部型面 763 各自以条 形金属导体分段 754 形式连续, 该金属导体分段 754 通过转向的更短导体分段 753 而汇入 如上所的切割触点 655 中。锁定弹簧 755 设有倒钩 756, 该倒钩 756 向内倾斜定向, 并预先 压靠较长导体分段 754。锁定弹簧 755 和较长导体分段 754 以固定方式一个在另一个正上 面地限制于金属 U 形型面件 757 的平行支脚之间, 其中, 通过压在较长导体分段 754 上的锁 定弹簧 755 中的预先偏压而保持该限制。U 形型面件 757 使得锁定弹簧 755 和安装在它上 面的切割触点 655 转变成一个插入件 758, 该插入件 758 可以布置在内部工件 760 中。
     第三连接器 700 可以通过底部连接件 622 而与第四扁平电缆 400 连接, 如上所述。这里, 可以脱开的帽 686 需要脱开。 这样, 扁平电缆 400 的芯 11、 21、 31、 41、 51 只与较长导体 分段 754 之一电接触。具有单个实心芯 81 和合成材料护套 82 的单个导体 80 可以这样的 方式与它连接, 即通过在导体 80 的外端处剥离并露出芯 81, 将它布置于一个嵌入槽道 724、 725 中, 并沿与直平面平行和与扁平电缆 400 的纵向方向 E 平行的方向 F1-F5 而将它按压经 过到相关隧洞壁 726 下面, 直到芯 81 位于较长导体分段 754 上, 其中, 倒钩 756 将芯 81 按 压在较长导体分段 754 上, 且通过在芯 81 中形成凹槽而阻挡返回运动。这样, 第四扁平电 缆 400 的每个导体 10、 20、 30、 40、 50 可以产生一个或两个电分支。 单个导体与扁平电缆 400 的导体 10、 20、 30、 40、 50 相同或类似。第三导体 600 也适合与第三电缆 300 连接, 其中, 可 以脱开的帽 686 保持就位。
     图 8 表示了本发明的第四连接器 750, 该第四连接器 750 是第三连接器 700 的第一 变化形式。第四连接器 750 用于形成从第一电缆 100 或第二电缆 200 的电分支。因此, 第 四连接器 750 包括例如存在于第二连接器 650 中的底部连接件 622 以及具有平行通道方向 F1-F3 的两个第一嵌入槽道 724 和第二嵌入槽道 725。
     图 9 表示了本发明的第五连接器 790, 该第五连接器 790 是第三连接器 700 的变 化形式。第五连接器可以使得底部连接件 622 与第四扁平电缆 400 连接, 如上所述。可以 脱开的帽 686 在这里需要脱开。第五连接器 790 包括顶部连接件 791, 该顶部连接件 791 在本例中设有在盖 722 上的两个插头连接件 792。插头连接件 792 包括三个插入衬套 793。 插头连接件 792 用于与电分支线 95 连接和脱开。分支线 95 包括三引线柔性电缆 96, 该柔 性电缆 96 有在它的外端处的插头 97, 该插头设有三个插入衬套 98。插头连接件 792 和分 支线 95 的插入衬套 793、 98 的周边型面具有互补形状, 因此, 插头 97 只能够沿方向 F6 单向 插入插头连接件 792 中。插头 97 和插头连接件 792 用于使得该插头 97 和插头连接件 792 多次连接和脱开。插头 97 和插头连接件的插入衬套 793 自身为已知, 例如名称为 Wieland ST18/3S。
     应当知道, 各连接器 600、 650、 700、 750、 790 的连接部件在原则上可以用于连接任 何一个扁平电缆 100、 200、 300、 400。
     图 10 表示了一对钳子 1200, 连接器 600、 650、 700、 750、 790 可以通过该钳子 1200 而挤压在一起, 以便与电缆 100、 200、 300、 400 连接。该对钳子 1200 有上部钳夹部件 1201、 底部钳夹部件 1202、 两个手柄 1204、 1205 和传递机构 1203, 该传递机构 1203 用于使得上部 钳夹部件 1201 相对于底部钳夹部件 1202 沿方向 S 平行平移。钳夹部件 1201、 1202 都设有 直的夹紧板 1206 和较细长的背部 1207。 在插入侧, 背部 1207 设有预先倾斜部分 1208, 沿两 侧设有侧部倾斜部分 1209。在所示实施例中, 上部钳夹部件 1201 和底部钳夹部件 1202 同 样大。在可选实施例中, 如中断线所示, 底部钳夹部件 1202 的夹紧板 1206 为至少两倍宽, 这样, 所述连接器 600、 650、 700、 750、 790 可以在它的全长上接合, 如后面所述。
     图 11A-11D 表示了第三连接器 700 的应用。图 11B 和 11C 表示了合成材料的空心 壁箱 800, 该空心壁箱 800 包括设有周边边缘 804 的周边壁 802 以及两个底部部件 802a、 802b, 它们界定了两个内置空间 803a、 803b, 这两个内置空间相互局部合并。周边边缘 804 形成用于装配开关材料 ( 在本例中为两个插座出口 820) 的安装边缘。因此, 空心壁箱 800 是复合的或多空心壁箱。在两个内置空间 803a、 803b 的两侧, 周边壁 802 设有自身已知的 拉伸杆 805, 该拉伸杆 805 有锚固板 806, 该锚固板 806 只能够沿方向 G 人工向上拉动。空心壁箱 800 适合内置于空心壁中, 例如在石膏板的壁中, 其中, 空心壁箱 800 配合地插入石 膏板中的类似形状的孔中。然后, 周边边缘 804 与石膏板的前表面接触, 然后, 在沿方向 G 拉出拉伸杆 805 之后, 锚固板 806 与后表面接触, 以便固定空心壁箱的位置。
     如图 11B 中所示, 空心壁箱 800 包括 : 在底部两侧的升高壁 808a、 808b, 它们布置 成与邻近的底壁 802a、 802b 平行并高于该底壁 802a、 802b ; 以及桥接壁 807, 该桥接壁 807 布置成高于升高壁 808a、 808b。桥接壁 807 在空心壁箱 800 的中部延伸。在任意内置空 间 803a、 803b 中部中的桥接壁 807、 升高壁 808a、 808b 和底壁 802a、 802b 界定了通道开口 809a、 809b。第三连接器 700 固定在桥接壁 807 的下面, 这样, 在第三连接器 700 两侧的第 一嵌入槽道 724 和第二嵌入槽道 725 可以通过通道开口 809a、 809b 而从上侧看见和进入。
     图 11C 在侧视图中表示了第三连接器 700 的位置。图 11D 在等距视图中表示了容 纳第三连接器 700 的空间。这里, 可以看见, 空心壁箱 800 在底侧设有两个第一限制壁 810 和两个第二限制壁 811, 它们定位成直接彼此相对。限制壁 810、 811 各自设有两个较长孔 812, 第三连接器 700 的四个较短紧固筋 730 插入该较长孔 812 中。然后, 较长紧固筋 733 再布置于底壁 802a、 802b 中的降低边缘 817 中。
     在底侧, 空心壁箱 800 设有增强壁 816, 在该增强壁中形成拉伸杆 805 的引导, 且该 增强壁 816 界定了限制壁 810、 811。第三连接器 700 的底部连接件 822 在打开状态中凸出 至增强壁 816 的上方。桥接壁 807 在朝着第三连接器 700 的底侧为空心, 并与该第三连接 器一起形成连续插入槽道 818, 该连续插入槽道 818 可从空心壁箱的旁边进入, 且它在用于 一对钳子的降低接合表面 781 上在其上方延伸。插入槽道 818 在特定内置空间 803a、 803b 之间过渡的位置处延伸, 这意味着周边壁 802 确定了空心壁箱 800 的变窄。 在空心壁箱 800 的外侧, 插入槽道 818 终止于周边壁 820。插入槽道 818 平行于由周边边缘 804 确定的安装 表面而延伸, 并横过电缆 300 的纵向方向。
     插入槽道 818 和一对钳子 1200 的钳夹部件 1201、 1202( 或者在可选实施例中只有 一对钳子的上部钳夹部件 1201) 在横过插入方向 T 的截面中具有类似形状的轮廓, 因此, 钳 夹部件 1201 只能沿相对钳夹部件 1202 终止于一对钳子的接合表面 681( 该表面在后侧自 由延伸 ) 正上方的方位插入该插入槽道 818 中。
     第二限制壁 811 在外端处设有 L 形接头件 813, 该 L 形接头件 813 也设有两个较长 孔 812。接头件 813 通过活铰链 814 而与第二限制壁 811 连接, 且在相对外端处形成互补部 分 815。接头件 813 可以沿方向 H 向下折叠, 以变成平行于第二限制壁 811 并与该第二限制 壁间隔开, 其中, 互补部分 815 抵靠升高壁 808a、 808b, 用于形成该升高壁的拷贝。这样, 接 头件 813 使得较窄的第四连接器 750 可以容纳于空心壁箱 800 中。
     如图 11A 中所示, 两个插座出口 820 可以固定在空心壁箱 800 上, 在本例中为所谓 的 “Schuko” 插座出口。插座出口 820 与具有单个芯 81 的导体 80( 如图 7A 中所示 ) 连接 在第三连接器 7000 的顶部连接件 721 上。空心壁箱与第三连接器 700 以及已经连接和预 先安装的插座出口 820 一起形成一个预装配单元, 在工作中, 例如第三扁平电缆 300 可以连 接在该预装配单元上, 例如在图 11A 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 第三扁平电缆 300 布置在连接 器 700 中, 且连接器 700 关闭, 如图 11C 中所示, 然后, 具有上部钳夹部件 1201 的一对钳子 1200 沿方向 T 穿过插入槽道 818 而配合地插入, 以便终止于第三连接器 700 的、 用于一对钳 子的接合表面 781 上, 该接合表面 781 朝着插入槽道 818。 接合在用于该对钳子的接合表面681( 该接合表面 681 位于外侧 ) 上的底部钳夹部件 1202 可以超过用于一对钳子的接合表 面 681 无阻碍地沿方向 S 运动, 直到连接器 700 的电缆保持器 660 进入永久性关闭的位置。 在将第三连接器 700 挤压在一起之后, 第三扁平电缆 300 具有在图 11C 中由中断线所示的 最终位置。然后, 第三扁平电缆 300 位于增强壁 816 之间并在增强壁 816 内。这样, 多个空 心壁箱 800 可以与相同的连续电缆 300 连接。
     图 12A-12C 表示了第一连接器 600 和第三连接器 700 的应用, 与电缆槽道 900 和 电线槽道 930 相关。所示金属电缆槽道 900 包括底壁 901 和从该底壁 901 直立升高的两个 侧壁 902, 它们设有朝向内的卷边边缘 903 和一系列固定孔 904。金属电线槽道 930 包括底 部 931 和两个侧壁 932, 它们形成有横向转向的电线或杆 933, 平行延伸的底部电线 934 和 侧部电线 935、 936 固定在该横向转向电线或杆 933 上。
     图 12A 表示了两个合成材料连接器保持器 910, 第一连接器 600 固定在该连接器 保持器 910 中。连接器保持器 910 包括 : 底脚 911, 该底脚 911 装配在底壁 901 和卷边边缘 903 之间, 其中, 该底脚 911 有多个孔 912, 这些孔 912 可以与电缆槽道 900 的固定孔 904 重 合, 用于通过驱动铆钉 ( 未示出 ) 而抵靠它安装 ; 中间部分 913, 该中间部分 913 可以在卷 边边缘 903 上延伸 ; 两个间隔开的支承件 914, 在本例中, 这两个支承件 914 在卷边边缘 903 上方直立定位 ; 以及两个安装爪 915, 这两个安装爪 915 横过支承件定向, 它们在彼此相对 的侧部设有插入缝隙 916, 用于沿方向 J 容纳第一连接器 600 的细长紧固筋 633。连接器保 持器 910 可以以相同方式固定在所示的电线槽道 930 上。 因此, 底脚 911 包括 : 中心钩 917, 该中心钩 917 将布置在中间侧部电线 935 上 ; 以及三个开口 918, 这三个开口 918 成排地布 置在侧部并在中心钩 917 的上面, 用于容纳上侧电线 936。
     图 12A 表示了连接器保持器 910 相对于电缆槽道 900 的两个安装位置。在所示的 第一安装位置, 底脚 911 抵靠侧壁 902 的内侧固定, 因此, 连接器保持在电缆槽道 900 的正 上方, 并认为竖直伸入电缆槽道 900 内, 且中间纵向平面 V 平行于底壁 901 的平面。所述位 置使得能够将扁平电缆 ( 例如第三扁平电缆 300) 从电缆槽道 900 直接向上升高, 并使它与 底部连接件 622 连接。通过具有相同扁平电缆的顶部连接件 621, 可以形成分支, 该分支也 保持在电缆槽道 900 的正上面。所述位置提供了清晰的视觉, 并可以使得扁平电缆有合适 的可视标记, 例如指示该电缆所属电气组的粘贴件。
     图 12B 和 12C 表示了两个合成材料电缆箱 950, 第三连接器 700 固定在该电缆箱 950 中。电缆箱 950 包括如上所述的底脚 911 和中间部分 913 以及与中间部分 913 连接的 矩形壳体 951。壳体 951 包括直的底壁 954 和四个直的侧壁 952, 这四个侧壁 952 在拐角中 设有固定衬套 953。电缆箱 950 在前部设有盖 955, 该盖 955 自身为已知, 具有插座出口, 在 本例中为双 “Schuko” 插座出口。盖 955 在它的拐角处设有转向 (quarter-turn) 闭合件 956, 盖和该转向闭合件 956 一起固定在壳体 951 上。电缆箱 950 在后侧设有盒形连接器保 持器 957, 该连接器保持器 957 从矩形盒 951 的底壁 954 凸出。连接器保持器 957 在内侧空 心, 其中, 该内部空间通过在底壁 954 中的开口而汇入壳体 951 的内部。在背离底脚 911 的 上侧, 连接器保持器 957 由可拆卸盖 958 来关闭, 该可拆卸盖 958 在拆卸状态也通过柔性连 接件 959 而保持与连接器保持器 957 连接。在朝着底脚 911 的底侧, 连接器保持器 957 设 有凹口 960, 第三连接器 700 容纳于该凹口 960 中。
     第三连接器 700 通过它的四个较短紧固筋 730 来固定, 这四个较短紧固筋卡入固定在未示出的较长孔中。然后, 第三连接器 700 与它的底部连接件 622 一起连接器保持器 957 下面自由地延伸, 其中, 关闭盖 662 能够沿方向 B 沿底脚 911 方向摆动打开, 用于容纳第 三扁平电缆 300。用于一对钳子的接合表面 781 在打开的连接器保持器 957 的上边缘 961 上方延伸。盖 955 的插座出口与具有单个芯 81 的导体 80( 如图 7A 中所示 ) 一起与第三连 接器 700 的顶部连接件 721 连接。电缆箱 950 与第三连接器 700 和盖 955( 插座出口已经 与该盖 955 连接 ) 形成一个预装配单元, 在工作中, 该预装配单元可以固定在电缆槽道 900 上, 并可以通过将第三扁平电缆 300 布置于第三连接器 700 中并利用一对钳子 1200 将第三 连接器 700 挤压在一起而与电缆槽道 900 中的第三扁平电缆 300 连接, 其中, 接合在位于外 侧的、 用于一对钳子的接合表面 681 上的底部钳夹部件 1202 能够沿方向 S 无阻碍地运动, 直到连接器 700 的电缆保持器 660 处于永久性关闭的位置。最后, 可拆卸盖 958 放回。这 样, 多个电缆箱 950 可以与扁平电缆 300 连接。
     图 13A-13E 表示了第三连接器 700 的使用。图 13A 表示了金属壁槽道 940, 该金属 壁槽道 940 自身为已知, 用于抵靠壁 ( 未示出 ) 安装。壁槽道 940 包括细长底壁 941、 横过 该细长底壁 941 定向的两个侧壁 942 以及彼此相向定向的两个前壁 943, 这两个前壁留出 细长安装开口 946。在安装开口 946 的侧部, 前壁 943 设有 U 形型面件 944, 该 U 形型面件 944 有可从前侧进入的插入缝隙 945。安装开口 946 可以由槽道盖 947 来覆盖, 该槽道盖在 外端处设有转向边缘 948, 该转向边缘 948 夹持固定在插入缝隙 945 中。
     合成材料壁槽道箱 1000 固定在壁槽道 940 中, 它在图 13D-13E 中进一步表示。壁 槽道箱 1000 包括第一细长矩形壳体 1001, 该第一细长矩形壳体 1001 具有细长底壁 1006、 两个细长侧壁 1002、 左侧壁 1003 和右侧壁 1004。细长侧壁 1002 在前侧设有抵靠壁 1008, 可弯曲插入折片 1009 形成于该抵靠壁 1008 上, 该插入折片 1009 可以插入插入缝隙 945 中, 且倒钩 1007 形成于它的两侧, 该倒钩 1007 接合在 U 形型面件 944 的后面。在细长侧壁 1002 的内部形成螺纹衬套 1005, 在本例中, 两个所述 “Schuko” 插座出口 820 通过该螺纹衬 套 105 而固定在壳体 1001 上。插座出口 820 结束于顶部件 821 和公共框架 822。在布置 状态中, 壁槽道箱 1000 可以沿方向 K 移动, 以便在工作中布置所希望的位置。同样, 槽道盖 947 可以沿与它平行的方向 N 移动, 以便成为连续抵靠整体。
     壁槽道箱 1000 包括第二细长壳体 1010, 该第二细长壳体 1010 与右侧壁 1004 连 接, 这样, 第二壳体 1010 的内部通过通道开口 1011 而汇入第一壳体 1001 的内部。第二壳 体包括两个细长侧壁 1114、 右侧壁 1115、 左前壁部件 1116 和右前壁部件 1117。左前壁部 件 1116 设有矩形安装开口 1118。左前壁部件 1116 和右前壁部件 1117 一起留出矩形接合 开口 1119。如图 13D 和 13E 中所示, 第二壳体 1010 在后侧开口。细长侧壁部件 1114 各自 设有两个滑动引导件 1111 和在它们之间的两个倒钩 1112, 该倒钩 1112 通过接合在插入框 架 1120 的平行侧壁 1113 上而使得插入框架 1120 保持限制在第二壳体 1010 中, 这样, 它只 能沿平行于整个壁槽道箱 1000 的滑动方向 K 的方向 M 而以引导方式在第二壳体 1010 内滑 动。第三连接器 700 通过较短紧固筋 730 而固定在插入框架 1120 中, 该较短紧固筋 730 插 入该插入框架 1120 的较长孔 ( 未视出 ) 中。这样, 第三连接器 700 的底部连接件 622 可从 后侧进入, 且在插入框架 1120 的中间位置中, 顶部连接件 721 位于安装开口 1118 和接合开 口 1119 的前面, 如图所示。
     插座出口 820 与具有单个芯的导体 80( 如图 7A 中所示 ) 一起连接在第三连接器700 的顶部连接件 721 上。壁槽道箱 1000 与第三连接器以及已经连接和预先安装的插座 出口 820 一起形成一个预装配单元, 在工作中, 例如第三扁平电缆 300 可以连接在该预装配 单元上, 该第三扁平电缆 300 已经布置在壁槽道 940 中并在它的长度上延伸。在这种情况 下, 第三扁平电缆 300 局部升高离开壁槽道 940, 用于通过一对钳子 1200 与第三连接器 700 连接。接合在位于外侧的、 用于一对钳子的接合表面 681 上的底部钳夹部件 1202 能够无阻 碍地沿方向 S 运动, 直到连接器 700 的电缆保持器 660 进入永久性关闭的位置。在将第三 连接器 700 挤压在一起之后, 它不再能够相对于第三扁平电缆 300 运动。用于一对钳子的 接合表面 681 和它的概念上连续部分 ( 在挤压在一起的位置也横过电缆 300 的纵向方向 ) 在插入框架 1120 的边缘上方自由地延伸。为了在将壁槽道箱 1000 插入壁槽道 940 中时获 得一些游隙, 第一壳体 1001 还可以通过可滑动插入框架 1120 而相对于固定的第三连接器 700 沿方向 K 移动。为了在插入时容易安装, 因此也可以沿方向 K 调节壁槽道箱 1000 至合 适的最终位置。这样, 多个壁槽道箱 1000 可以与扁平电缆 300 连接。
     上述说明是为了解释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操作, 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技术 人员显然知道上述说明可以进行多种变化, 这些变化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电缆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电缆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电缆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缆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系统.pdf(5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89697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3.23CN101989697A*CN101989697A*(21)申请号 201010243800.8(22)申请日 2010.08.022003318 2009.07.31 NLH01R 12/77(2011.01)H01B 7/08(2006.01)H01B 7/02(2006.01)(71)申请人 ABB有限责任公司地址荷兰格尔德兰申请人特雷卡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 TP伦肯斯 PH西蒙斯AL韦南德斯 MJ科比塞克P马尔加斯 JDH凯珀斯JMG范登博斯(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

2、务所 11038代理人柳爱国(54) 发明名称电缆系统(57) 摘要一种组件,包括电缆、接合在电缆上的第一连接器和用于接合在电缆上的分离的第二连接器,其中: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第二、第三导体和多个控制电流导体,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并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在假想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均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仅仅导电材料的单个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控制电流导体在第一导体的、布置成与第二和第三导体相反的一侧延伸;以及包括该组件的电缆系统。(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3 页 。

3、说明书 22 页 附图 31 页CN 101989697 A 1/3页21.一种组件,包括电缆、接合在电缆上的第一连接器和用于接合在电缆上的分离的第二连接器,其中: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第二、第三导体和多个控制电流导体,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并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在假想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均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仅仅导电材料的单个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控制电流导体在第一导体的、布置成与第二和第三导体相反的一侧延伸,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电触点,该第一电触点切穿外护套,电缆沿其纵向方向在第一壳体的两个相对头部侧之间延伸,第一电触。

4、点均切穿外护套以及第一、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然后与其芯电接触,第一壳体在头部侧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纵向侧处设有凹口界定的插入框架,电缆在控制电流导体的位置处自由地伸入该插入框架内,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电触点,第二电触点切穿外护套,该第二连接器用于布置在插入框架中,并通过第二电触点切穿电缆的外护套,以便与控制电流导体进行导电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第一连接器设有电缆载体,该电缆载体具有形状形成为与外护套互补的抵靠型面,电缆配合地容纳于该电缆载体中,其中,第一电触点从所述抵靠型面中凸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插入框架横向中断该抵靠型面。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

5、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其中:插入框架具有矩形形状。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其中:第一和第二连接器设有用于在插入框架中使得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耦合的配合接头。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其中:电缆在插入框架内承载第二接头。7.一种组件,它包括电缆和连接器,该连接器接合在电缆上以及接合在要与连接器连接的分支导体上,其中,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第二、第三导体,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并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在假想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以及分支导体均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仅仅导电材料的单个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连接器包括壳体、。

6、切穿外护套的电触点以及用于分支导体的分支连接件,电触点均切穿外护套以及第一、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然后与其芯电接触,分支连接件包括插入触点和插入槽道,该插入触点与至少一个电触点导电连接,该插入槽道通向插入触点,插入槽道定向成用于引导分支导体沿与电缆的假想直平面平行的插入方向插入至插入触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中:插入槽道定向成用于引导分支导体沿与电缆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插入方向而插入。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组件,其中:壳体包括在电缆上方延伸的外壁,插入槽道限定于该外壁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插入槽道由滑动件来界定,该滑动件局部凹入外壁中,并在背离电缆的一侧开口。

7、。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中:滑动件具有柱形底部形状。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其中:插入槽道由隧洞分段来界定,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89697 A 2/3页3隧洞分段在外壁的上方延伸,并限定穿过该上壁的通道。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件,其中:隧洞分段具有柱形内壁和/或上壁。14.根据权利要求10和12所述的组件,其中:隧洞分段沿插入方向位于滑动件后面。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件,其中:隧洞分段沿插入方向延伸成与滑动件连接。16.根据权利要求7-15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其中:插入触点用于与分支导体的芯自锁接合。17.根据权利要求7-1。

8、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其中:横过假想直平面进行考虑时、分支连接件的插入槽道位于导体的正上方,分支连接件通过其电触点而与该导体导电接触。18.根据权利要求7-17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其中:连接器包括多个分支导体,其中,这些分支导体沿插入方向相互交错。19.一种组件,包括第一电缆、第二电缆和连接器,该连接器接合在第一和第二电缆上,其中,第一和第二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第二、第三导体,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并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在假想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均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仅仅导电材料的单个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连接器包括壳体、切穿外护套的第一。

9、电触点以及切穿外护套的第二电触点,第一电触点均切穿第一电缆的外护套以及第一、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然后与其芯电接触,第二电触点均切穿第二电缆的外护套以及第一、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然后与其芯电接触,第一和第二电缆一个在另一个正上方地延伸穿过壳体,且两个假想平面相互平行,且第一和第二触点使导体相互电连接,该导体横过假想平面而一个在另一个正上面地延伸。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件,其中:连接器设有电缆载体,该电缆载体局部容纳于壳体中,且电触点沿电缆载体的方向从壳体凸出,其中,电缆载体能够相对于壳体在第一预定位置和第二预定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预定位置,电触点与外护套间隔开,在第二预定位置,电。

10、触点切穿外护套和绝缘鞘。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组件,其中:电缆载体设有嵌入部件和关闭盖,其中,在电缆载体的第一位置,关闭盖能够布置在嵌入部件上,用于第一或第二电缆的装配限制。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组件,其中:连接器设有用于盖的关闭部件,其中,该关闭部件用于在第一位置重复地打开和关闭该盖,并在第二位置永久性地关闭该盖。23.根据权利要求20-22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其中:壳体设有可弯曲的裂开唇缘,该裂开唇缘在自由的外端处设有关闭凸出部,该关闭凸出部定向至电缆载体,在电缆载体的第二位置,该凸出部接合在电缆载体上,用于永久性地阻挡返回第一位置,其中,裂开唇缘用于在通过向外弯曲来结束关闭。

11、凸出部的接合时断裂。24.根据权利要求20-2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其中:第一或第二电缆配合地容纳于电缆载体的抵靠型面中,该抵靠型面的形状与外护套互补。25.根据权利要求19-24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其中:在横过电缆的纵向方向的截面中进行考虑时,外护套的外轮廓在导体位置处布置成高于在导体之间,用于在外护套的外侧以视觉和触觉方式指示导体的位置;假想直平面确定了外轮廓的对称平面;在第一和第二导体之间的中间距离大于在第二和第三导体之间的中间距离。26.根据权利要求19-25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组件,其中:在横过第一和第二电缆的纵向方向的截面中进行考虑时,外护套的外轮廓在导体位置处布置成高于在导体之间。

12、,用于在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89697 A 3/3页4外护套的外侧以视觉和触觉方式指示导体的位置;假想直平面确定了外轮廓的对称平面;横过对称平面进行考虑时,第一导体上方的所述外轮廓的形状与第二和/或第三导体上方的所述外轮廓的形状不同。27.根据权利要求24和25或26所述的组件,其中:用于第一和第二电缆的抵靠型面相对于在电缆之间平行延伸的中间对称平面对称。28.一种组件,包括电缆、接合在该电缆上的连接器以及与该连接器连接的器件连接件,其中,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第二、第三导体,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地并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在假想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其中,第一、第二和。

13、第三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仅仅导电材料的单个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连接器包括壳体、切穿护套的电触点以及用于使得壳体与电触点电连接的多极第一插头连接件,电触点各自切穿外护套以及第一、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然后与其芯电接触,器件连接件设有多极第二插头连接件和与该第二插头连接件连接的柔性多引线电缆,该多引线电缆的引线均由一捆多个导体形成,其中,第一插头连接件和第二插头连接件相互连接,并将用于多次地断开和实现相互连接。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组件,其中:连接器设有多个第一插头连接件和与其连接的多个器件连接件。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89697 A 1/22页5电缆系统技术领。

14、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系统,特别是一种具有多个导体的电缆以及用于它的连接器。背景技术0002 这样的电缆的实例是所谓的柔性扁平电缆,它有多个相互平行延伸的柔性导体。导体容纳于绝缘鞘中,该绝缘鞘使得柔性导体保持彼此分离。导体和护套在平直平面中延伸。连接器(所谓的绝缘位移连接器,它简称为IDC连接器)可以与所述电缆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电缆在合适位置容纳于连接器中,其中,连接器的导电夹或插针局部切穿绝缘鞘,以便获得导电接触。0003 具有IDC连接器的柔性扁平电缆例如用于在电子器件中使得间隔开的印刷电路板相互电连接。然后,导体用于电能供给以及各种控制电流,其中,IDC连接器与全部导体连接。不。

15、过,在例如建筑物或公共建筑(utility construction)中(具有欧洲通常的单相200-240伏或者两相/三相380-400伏的低电流电压),柔性扁平电缆的使用(在法律上)受到限制,因为导电截面有限,因此,电缆实际上只能够具有有限的最大长度,不能满足在建筑物或公共建筑中的需要。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平电缆,它特别适用于建筑物或公共建筑内。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平电缆,它能够很容易和可靠地与适用于该目的的IDC连接器连接。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设备,它特别适用于建筑物或公共建筑内。发明内容0007 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它包括。

16、外护套以及认为彼此相继紧邻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该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彼此基本平行和以基本固定相互距离地在外护套内延伸,其中,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其中,在横过电缆的纵向方向的截面上考虑,外护套的外轮廓在导体位置处布置成高于在导体之间,用于在外护套的外侧以视觉和触觉方式指示导体的位置;导体在概念上公共的直平面中延伸,该直平面确定了所述外轮廓的对称平面;在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的中间距离大于在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之间的中间距离。0008 导体在直平面中延伸,因此提供了这样的扁平电缆,该扁平电缆的导体各自有实心芯,该实心芯有相对较低的内部电阻。。

17、扁平电缆可以配合地布置于连接器的互补形状嵌入槽道中,其中,一方面外护套的对称性和另一方面在中间距离上的差异使得该布置只能处于两个位置。这两个位置的差异只是扁平电缆绕它的纬线(latitudinal)轴线翻转。因此,在两种情况下,导体都只装配至连接器的、用于该目的的互补形状嵌入槽道中,因此,可以抵消各种连接器上的连接差异。所述特征使得电缆特别适用于建筑物或公共建筑中,其中,三个导体可以分别用于地线、零线和220-240伏相线。原则上,地线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 明 书CN 101989697 A 2/22页6与相线互换。0009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过对称平面进行考虑,在第一导体上方的所述外轮廓的形状。

18、与在第二导体和/或第三导体上方的所述外轮廓的形状不同。该形状差异具有对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的距离差异的补充效果,因此,可以消除以强制方式将电缆布置于错误的嵌入槽道中。0010 根据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它包括外护套以及认为彼此相继紧邻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该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彼此基本平行和以基本固定相互距离地在外护套内延伸,其中,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其中,在横过电缆的纵向方向的截面中进行考虑,外护套的外轮廓在导体位置处布置成高于在导体之间,用于在外护套的外侧以视觉和触觉方式指示导体的位置;导体在概念上公共的直平面中延伸,该。

19、直平面确定了外轮廓的对称平面;横过对称平面进行考虑,在第一导体上方的所述外轮廓的形状与在第二和/或第三导体上方的所述外轮廓的形状不同。0011 导体在直平面中延伸,因此提供了这样的扁平电缆,该扁平电缆的导体各自具有实心芯,该实心芯有相对较低的内部电阻。扁平电缆可以配合地布置于连接器的互补形状嵌入槽道中,其中,一方面外护套的对称性和另一方面形状的差异使得该布置只能处于两个位置。这两个位置的差异只是扁平电缆绕它的纬线轴线翻转。因此,在两种情况下,导体都只装配至连接器的、用于该目的的互补形状嵌入槽道中,因此,可以抵消各种连接器上的连接差异。所述特征使得电缆特别适用于建筑物或公共建筑中,其中,三个导体。

20、可以分别用于地线、零线和220-240伏相线。原则上,地线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与相线互换。0012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和第二导体之间的中间距离大于在第二和第三导体之间的中间距离。该距离差异具有对上述第一和第二导体上方的所述形状差异的补充效果,因此,可以消除以强制方式将电缆布置于错误的嵌入槽道中。0013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缆在外护套中在第三导体附近包含在外护套内基本彼此平行和以基本固定相互距离地延伸的第四导体和第五导体,这些导体被认为彼此相继紧邻,其中,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其中,外护套的外轮廓在导体位置处布置成高于在导体之间,用于在外护套。

21、的外侧以视觉和触觉方式指示导体的位置;导体在概念上公共的直平面中延伸,该直平面确定了所述外轮廓的对称平面。五个导体使得电缆特别适用于建筑物或公共建筑中,其中,它们可以分别用于地线、零线和220-240伏的三相(它们一起形成380-400伏连接件)。0014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护套分别和完全沿周边方向地包围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以及优选的第四导体和第五导体。因此,当导体由于实心芯相对刚性而弯曲成尖锐弯头或绕它的纵向轴线旋转时,导体也保持它们相互固定的关系。0015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过对称平面进行考虑,所述外轮廓在第二导体、第三导体以及优选的第四导体和第五导体上方有类似形状。0016 在。

22、一个实施例中,横过对称平面进行考虑,所述外轮廓包括在第二导体、第三导体以及优选的第四导体和第五导体上方的圆形轮廓部分。0017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过对称平面进行考虑,外护套在第二导体、第三导体以及优选的第四导体和第五导体上方具有相对于所述导体中心的恒定径向厚度。说 明 书CN 101989697 A 3/22页7001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轮廓围绕第一导体具有多边形形状,优选是正方形或八边形形状。0019 也可选择地,外轮廓围绕第一导体具有矩形形状,该形状具有在拐角处的直斜边。0020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轮廓在第一和第二导体之间包括第一直轮廓部分,该第一直轮廓部分平行于对称平面并与该对称平。

23、面间隔开地延伸。0021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电缆的纬线方向中进行考虑,外轮廓包括在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的、直的第一桥接部分,该桥接部分的外轮廓平行于对称平面并与该对称平面间隔开地延伸。0022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电缆的纬线方向中进行考虑,第一桥接部分在外端处汇入外护套的围绕第一和第二导体的加宽部分中。0023 所述形状特征使得能够分别或组合地将电缆以形式闭合但自释放地布置于连接器的互补形状嵌入槽道中。0024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分包括中断部,以便提供一系列细长的第一孔,这些第一孔分布在电缆的长度上,且有基本类似形状,该孔将第一桥接部分分成多个桥接部分分段。第一孔可以用作电缆的安全安装。

24、点,因为它的导体间隔开。0025 当第一较长孔和/或相继桥接部分分段相互有基本相同的中间距离时,该孔可以用作电缆的长度测量指示。这样,具有大致正确长度的电缆段可以进行测量和从原料中获取。0026 在节省材料的实施例中,第一较长孔比桥接部分分段更长。0027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一重复图形,多个桥接部分分段设有一个或更多个第二孔,该第二孔沿电缆的纵向方向比第一孔更短。第二孔使得桥接部分分段中的、在几个桥接部分分段上延伸的重复图形可以清楚看见,因此,在测量时,例如可以只对设有第二孔的桥接部分分段进行计数,用于快速和大致测量正确长度以及将其从原料中获取。0028 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桥接部分包括中断。

25、部,以便提供在电缆长度上分出的一系列第一桥接部分分段,这些第一桥接部分分段有彼此基本相等的中间距离。桥接部分分段使得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保持相互平行,而中断部可以用于使得紧固材料安全地插过电缆,这样,电缆可以固定。0029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断部提供了位于相继的第一桥接部分分段之间的第二桥接部分分段,该第二桥接部分分段沿电缆的纵向方向比第一桥接部分分段更短。第二桥接部分分段提供了在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的、使得它们平行的精细分配的连接刚性,而电缆也可以在它的长度上的充分位置处进行固定。0030 当相继桥接部分分段的联合长度覆盖电缆的总长度的至少一半(优选是至少百分之52)时,定量考虑时,可以是实。

26、现使得导体保持平行的所述连接刚性。0031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护套与导体的绝缘鞘抵靠但可拆开地接触,其中,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以及优选的第四导体和第五导体的绝缘鞘具有相互不同的颜色或颜色码。抵靠但可拆开的接触使得外护套能够从导体上剥离,而不会损坏绝缘鞘。根据不同的颜色码,电缆可以很容易和正确地连接。0032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鞘和实心芯的截面都为圆形轮廓,因此,可以以在建筑物或公共建筑中通常的方式来处理或连接导体,例如使用插入导体连接器。说 明 书CN 101989697 A 4/22页80033 当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以及优选的第四导体和第五导体的芯由具有优选是2.5平方毫。

27、米截面表面的铜或铜合金来制造时,电缆特别适用于220-240伏或380-400伏低压设备。0034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缆在外护套中包括多个低电流导体,该低电流导体在第一导体的、与第二和第三导体相反的一侧延伸,其中,外护套的外轮廓在导体位置处布置成高于在导体之间,用于在外护套的外侧以视觉和触觉方式指示导体的位置;导体在概念上公共的直平面中延伸,该直平面确定了所述外轮廓的对称平面。低电流导体可以用于控制器件,该控制器件通过电缆提供电力,例如通过串联总线协议。003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轮廓包括环绕低电流导体的两个相对的圆形轮廓部分,该轮廓部分延伸穿过对称平面,且汇入直轮廓部分中,该直轮廓部分平。

28、行于对称平面并与该对称平面间隔开地延伸,这样,从外侧可以使得低电流导体的位置与其它导体清楚区分。003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轮廓包括在第一导体和低电流导体之间的第二直轮廓部分,该轮廓部分平行于对称平面和与该对称平面间隔开地延伸。0037 也可选择,在电缆的纬线方向上考虑,外护套包括在第一导体和低电流导体之间的、直的第二桥接部分,该桥接部分的外轮廓平行于对称平面和与该对称平面间隔开地延伸。0038 当第二桥接部分比第一桥接部分更短时,低电流导体的所述位置差别可以增大。0039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过对称平面进行考虑时,第一直桥接部分和/或第二直桥接部分的厚度基本等于第一导体、第二导体或第三导体。

29、的实心芯的厚度。0040 尽管存在实心芯,当外护套由柔性合成材料(优选是与阻燃剂组合的聚烯烃)制造时,电缆也可以压成所需电缆路径的形状,或者由IDC连接器切穿。0041 当绝缘鞘由合成材料(优选地交联有聚乙烯)制造时,绝缘鞘可以简单地穿刺或剥离。0042 根据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件,它包括电缆、接合在电缆上的第一连接器和用于接合在电缆上的分离的第二连接器,其中,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第二、第三导体和多个控制电流导体,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并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地在概念上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

30、纳于该绝缘鞘中,控制电流导体在第一导体的与第二和第三导体相反的一侧延伸,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电触点,该第一电触点切穿护套,电缆沿它的纵向方向在第一壳体的两个相对头部侧之间延伸,第一电触点均切穿外护套以及第一、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然后与它的芯电接触,其中,第一壳体在头部侧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纵向侧处设有凹口界定的插入框架,电缆在控制电流导体的位置处自由地伸入该插入框架内,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电触点,该第二电触点切穿护套,该第二连接器用于包装在插入框架中,并通过第二电触点而切穿电缆的外护套,以便与控制电流导体进行导电接触。0043 电缆是所谓的扁平电缆,它的第一、第。

31、二和第三导体有实心芯,该实心芯具有最佳的导电截面。三个导体可以用于地线、零线和220-240伏相线,通过第一连接器可以形成其分支。插入框架中的控制电流导体仍然保持未受干扰。在公共建筑中,该足够用于多个分支点。可以选择,第二连接器可以布置在插入框架中,并与控制电流导体进行接触,也用于说 明 书CN 101989697 A 5/22页9在该位置分支控制电流。0044 控制电流是低安培电流,用于控制电部件,该电部件由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来供电或与它们连接。控制电流例如可以根据串联总线协议(例如KNX协议)来控制。0045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设有电缆载体,该电缆载体具有形状形成为与外护套互补的。

32、抵靠型面,电缆配合地容纳于该载体中,其中,第一电触点从所述抵靠型面凸出,插入框架横向中断该抵靠型面。抵靠型面能够可靠地固定电缆在连接器中的位置,因此也能够固定控制电流电缆在插入框架中的位置。然后,第二连接器能够可靠地接合在所需的控制电流电缆上。0046 在一个简单实施例中,插入框架具有矩形形状。0047 当第一和第二连接器设有用于使得第二连接器在插入框架中与第一连接器耦合的配合接头时,第二连接器可以固定在插入框架内。0048 也可选择,电缆自身承载插入框架内的第二连接件。0049 根据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件,它包括电缆和连接器,该连接器接合在电缆上以及接合在要与该连接器连接的分支导体上。

33、,其中,电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第二、第三导体,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和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地在概念上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以及分支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连接器包括壳体、切穿护套的电触点以及用于分支导体的分支连接件,电触点各自切穿外护套以及第一、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然后与它的芯电接触,分支连接件包括插入触点和插入槽道,该插入触点与至少一个电触点导电连接,该插入槽道通向插入触点,插入槽道定向成用于引导分支导体沿与电缆的概念直平面平行的插入方向插入至插入触点。0050 电缆是所谓的扁平电缆,它的第一、第。

34、二和第三导体具有实心芯,该实心芯具有最佳的导电截面。三个导体可以用于地线、零线和220-240伏相线,通过第一连接器可以形成其分支。由于实心芯,扁平电缆和分支导体的性能类似刚性电缆,且由于插入方向平行于电缆,因此可以形成高度紧凑的分支。0051 在一个实施例中,插入槽道定向成用于引导分支导体沿与电缆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插入方向而插入。0052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在电缆上方延伸的外壁,插入槽道确定于该外壁中。分支导体可以通过视觉观察而插入插入槽道中。0053 在一个实施例中,插入槽道由滑动件来界定,该滑动件局部凹入外壁中,并在背离电缆的一侧开口。然后,分支导体可以从上面布置在滑动件中,以便进行。

35、引导。0054 优选是,滑动件有柱形底部形状。这样的形状与分支导体的圆形绝缘鞘相连。0055 在一个实施例中,插入槽道由隧洞分段来界定,该隧洞分段部分地在外壁的上面延伸,并确定穿过上壁的通道。然后,分支导体可以在隧洞分段中被导向至其端部位置。0056 在一个实施例中,隧洞分段有柱形内壁和/或上壁。这样的形状与分支导体的圆形绝缘鞘相连。特别是,上壁在外壁处形成用于插入分支导体的识别点。0057 在一个组合实施例中,隧洞分段沿插入方向位于滑动件后面。0058 特别是,隧洞分段沿插入方向延伸成与滑动件连接。0059 当插入触点用于与分支导体的芯自锁接合时,绝缘鞘已经剥离的分支导体的外端说 明 书CN。

36、 101989697 A 6/22页10可以在一个插入动作中与连接器永久性地连接。0060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过概念直平面考虑时,分支连接件的插入槽道位于导体的正上方,分支连接件通过它的电触点而与该导体导电接触。这样,插入槽道的位置提供了导体的直接视觉指示,可以通过所述插入槽道而与导体接触。这限制了错误连接的危险。0061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多个分支导体,例如用于各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中的一个或两个,其中,分支导体沿插入方向相互交错,以便简化分支导体的插入。0062 根据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件,它包括第一电缆、第二电缆和连接器,该连接器接合在第一和第二电缆上,其中,第一和第二电。

37、缆包括外护套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一、第二、第三导体,它们在外护套内彼此基本平行和以基本固定的相互距离地在概念上的公共直平面中延伸,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各自构建有电绝缘材料的绝缘鞘,只有单个导电材料的实心芯容纳于该绝缘鞘中,连接器包括壳体、切穿护套的第一电触点以及切穿护套的第二电触点,第一电触点各自切穿第一电缆的外护套以及第一、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然后与它的芯电接触,第二电触点各自切穿第二电缆的外护套以及第一、第二或第三导体的绝缘鞘,然后与它的芯电接触,第一和第二电缆一个在另一个正(或直接straight)上面地延伸穿过壳体,且所述概念上的平面相互平行,且第一和第二触点使导体相互电连接,该。

38、导体横过概念上的平面而一个在另一个正上面地延伸。0063 电缆是所谓的扁平电缆,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有实心芯,该实心芯具有最佳的导电截面。三个导体可以用于地线、零线和220-240伏相线,通过第一连接器可以形成其分支。由于实心芯,扁平电缆的性能类似刚性电缆。由于电缆平行,刚性电缆可以相对容易地压向连接器(因为横过它们的平面),且通过连接器,可以形成在高度上紧凑的电缆连接。0064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设有电缆载体,该电缆载体局部容纳于壳体中,且电触点沿电缆载体的方向从壳体凸出,其中,电缆载体可相对于壳体在第一预定位置和第二预定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预定位置,电触点与外护套间隔开,在第二预定。

39、位置,电触点切穿外护套和绝缘鞘。然后,可以在两个连续动作中进行连接器与电缆的连接,其中,电缆首先定位于电缆载体中,然后,再使电缆载体从第一位置到达第二位置,以便使得电触点进行连接。改变电缆载体的位置例如可以通过一对钳子来进行,连接器装于该对钳子中。0065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缆载体设有嵌入部件和关闭盖,其中,在电缆载体的第一位置,关闭盖可以布置在嵌入部件上,用于第一或第二电缆的装配限制。通过关闭该盖,所述电缆可以相对于连接器定位。0066 优选是,连接器设有用于盖的关闭部件,其中,该关闭部件用于在第一位置重复地打开和关闭该盖,并在第二位置永久性地关闭该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再次打开该盖,连接器可以在需要时相对于电缆重新定位或移动。外护套或绝缘鞘还没有切穿。在使得电缆载体到达第二位置之后(这意味着在切穿护套和鞘之后),由于永久性关闭而不再能够打开,除非连接器被不慎强迫或损坏。0067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设有可弯曲的裂开唇缘,该裂开唇缘在自由的外端处设有关闭凸出部,该关闭凸出部定向至电缆载体,在电缆载体的第二位置,该凸出部接合在电缆载体上,用于永久性地阻挡返回第一位置,其中,裂开唇缘用于在通过向外弯曲来结束关闭凸出部的接合时裂开。电缆载体只能够通过破坏裂开唇缘而返回第一位置,因此,连接器的说 明 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