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及使用其的发泡成形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646866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5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65511.8

申请日:

2009.07.29

公开号:

CN101987496A

公开日:

2011.03.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9C 44/02申请日:20090729|||公开

IPC分类号:

B29C44/02; B29C44/34

主分类号:

B29C44/02

申请人:

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天野资郎; 氏原进; 中村裕一

地址:

日本国大阪府大阪市北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李贵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其在更换模具时,不需要进行后板的装卸作业以用来调整冷却管在模具安装架内的配置,在不进行冷却管的配置调整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进行模具的更换作业。本发明的模具冷却构造在模具安装架(1A)的后板(4)的内表面上设置相互平行的多条管收纳槽(7),在这些管收纳槽(7)内收纳设有朝向模具背面开口的多个冷却水喷出孔(9)的冷却支管(8b),将通过与这些冷却支管(8b)连结、连通的冷却主管(8a)供给的冷却水从冷却水喷出孔(9)喷射向模具,并且在模具更换时,不用卸下该后板(4),使新的模具的支柱抵接。卡止于后板(4)的内表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泡成形装置具备 : 模具, 所述模具以装卸自如的方式组装在模具安装架内 ; 后板, 所述后板安装在模具安装架的背面侧的开口端, 并卡止在上述模具的背面突出 设置的支柱 ; 以及 蒸汽室, 所述蒸汽室由所述后板和模具背面之间的空间部形成 ; 在上述后板的与模具背面相对的面上设有多条管收纳槽, 在这些管收纳槽中收纳冷却 管, 所述冷却管上设有多个朝向模具背面开口的喷出孔。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后板的管收纳槽内收纳的冷却管包括冷却主管和多根冷却支管, 所述多根冷却支管 沿该冷却主管的长度方向每隔固定间隔并排, 使这些冷却支管成为相对于冷却主管的长度方向朝向直角方向的状态, 并使所述冷却 支管的一端部与冷却主管连通, 将另一端部密闭。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后板的管收纳槽内收纳的冷却管包括冷却主管和多根冷却支管, 所述冷却主管折曲 形成为コ字状, 所述多根冷却支管在该冷却主管的相互平行的两侧主管部间, 沿该两侧主 管部的长度方向每隔固定间隔并排, 使这些冷却支管的两端部与上述两侧主管部连通。
4: 如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冷却主管上安装的软管连接用短管通过在模具安装架上设置的插通孔突出到外部。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后板上设置成并列状态的各管收纳槽的槽宽形成为卡止在后板上的模具支柱的端 面直径的 1/2 以下的宽度。
6: 一种发泡成形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使用一种发泡成形装置, 该发泡成形装置具备在一对模具安装架内分别装卸自如地组 装的阴模和阳模、 安装于各模具安装架的背面侧的开口端且卡止在上述阴模或阳模的背面 突出设置的支柱的后板以及由该后板和上述阴模或上述阳模的背面之间的空间部形成的 蒸汽室, 将上述发泡成形装置的上述阴模和阳模合模, 在形成于上述阴模和阳模之间的腔内 填充发泡性树脂粒子, 之后向上述蒸汽室内供给蒸汽, 使上述发泡性树脂粒子加热发泡, 然 后, 通过从冷却管上设置的多个喷出孔将冷却水喷射向与上述冷却管相对的模具来冷却上 述模具, 所述冷却管被收纳在形成于任一个上述后板的与模具背面相对的面上的多条管收 纳槽内, 并且所述冷却管上设置的多个喷出孔朝向模具背面开口。

说明书


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及使用其的发泡成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对填充于模具内的预备发泡粒子等发泡性树脂粒子进行加热 使其发泡而得到成形品的发泡形成装置中, 在取出成形品之前用于对模具进行冷却的冷却 装置。
     背景技术 发泡成形装置构成为在固定模板 (die plate) 和移动模板上分别安装模具安装 架, 向所述模具安装架内的蒸汽室送入蒸汽, 对填充在模具内的预备发泡粒子等发泡性树 脂粒子进行加热使其发泡, 由此进行发泡成形, 在发泡成形后, 从配置在蒸汽室内的冷却管 将冷却水喷射向模具进行冷却, 然后, 开模取出成形品, 另外, 在发泡成形不同的产品的情 况下, 发泡成形装置构成为在从模板取出模具安装架后, 进行所谓的外部处理作业 ( 外段 取り作業 ), 即撤去在上述模具安装架上安装的模具, 与对应于该产品形状的模具进行更 换。
     该外部处理作业并不是简单地相对于模具安装架装卸模具, 而是进行对模具安 装架上附带的衬垫 (packing) 类等的零件进行维护更换、 进行模具的清扫、 进行在模具安 装架内配置的一般由铜管制成的冷却管的配置状态的调整作业、 进行不良部位的修理作业 等, 需要花费很多工时, 该作业的质量对产品的质量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另外, 模具为了防止因加热成形时的内压造成的变形, 在其背面突出设置支柱, 并 使该支柱卡止在固定于模具安装架的背面开口端上的后板 (back plate) 上, 因此, 在将冷 却管配置在模具安装架内的情况下, 需要一边避开上述支柱的配置位置, 一边进行配置, 而 且, 在配置完该冷却管后, 在将后板安装在模具安装架上时, 还必须注意一边用该后板和支 柱加入冷却管, 一边进行后板的安装作业, 该后板的装卸作业所需时间相对于外部处理作 业所需时间所占比率变大, 模具更换作业的效率显著下降。
     进而, 构成模具冷却装置的上述冷却管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模具全面进行均匀的 水冷, 但为了达成该目的, 现状是例如在是固定于模具安装架内且各种模具共同使用的弯 曲自如的冷却管的情况下, 在卸下后板时, 对应于在模具安装架内安装的模具的大小、 形状 等, 操作者根据经验和直觉进行冷却管的弯曲调整。
     另一方面, 为了对应于更换的模具而始终能够进行均匀冷却, 还公知一种在每个 模具上采用专用的冷却管的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例如, 在专利文献 1 所述的 模具冷却装置中, 记载有一种冷却机构, 其构成为沿着在模具安装架内安装的模具的背面 形状, 在蒸汽室内配置冷却管和送气管并交替进行来自冷却管的水冷和来自送气管的风 冷, 在专利文献 2 所述的发泡成形装置中, 公开一种冷却装置, 其在蒸汽室内具备冷却模具 背面的冷却管和冷却模具的周壁的冷却管。
     但是, 虽然上述任一个装置都具有能够均匀冷却模具的效果, 但是根据前者的冷 却机构, 由于在蒸汽室内即配置冷却管又配置送气管, 所以上述外部处理作业变得更繁琐, 根据后者的冷却机构, 在每次更换模具时必须对应于该模具的形状来将冷却管立体地配置
     在蒸汽室内, 存在着冷却管的更换或调整作业需要显著的工夫的问题。
     进而, 在任一个装置中, 在更换模具时必须卸下后板, 一边避开模具的支柱安装位 置等一边对应于模具的形状等将冷却管配置在模具安装架内, 如上所述, 该后板的装卸作 业所需时间占外部处理作业所需时间的比率变大, 存在模具更换的作业效率下降的问题。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昭 59-78819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03-71845 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 装置, 其在更换模具时, 不需要进行后板的装卸作业以用来调整冷却管在模具安装架内的 配置, 在不进行冷却管的配置调整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进行模具的更换作业, 并且不会受 模具的支柱的配置部位的影响就能够冷却模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 发泡成形装置具备 :
     模具, 所述模具以装卸自如的方式组装在模具安装架内 ;
     后板, 所述后板安装在模具安装架的背面侧的开口端, 并卡止在上述模具的背面 突出设置的支柱 ; 以及
     蒸汽室, 所述蒸汽室由所述后板和模具背面之间的空间部形成 ;
     在上述后板的与模具背面相对的面上设有多条管收纳槽, 在这些管收纳槽中收纳 冷却管, 所述冷却管上设有多个朝向模具背面开口的喷出孔。
     在这样构成的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中, 可以构成为如下构造 : 上述后 板的管收纳槽内收纳的冷却管包括冷却主管和沿该冷却主管的长度方向每隔固定间隔并 排的多根冷却支管, 使这些冷却支管形成为相对于冷却主管的长度方向朝向直角方向的状 态, 使冷却支管的一端部与冷却主管连通, 将冷却支管的另一端部密闭。
     另一方面, 也可以构成为如下构造 : 在上述后板的管收纳槽内收纳的冷却管包括 冷却主管和多根冷却支管, 所述冷却主管折曲形成为コ字状, 所述多根冷却支管在该冷却 主管的相互平行的两侧主管部间, 沿该两侧主管部的长度方向每隔固定间隔并排, 使这些 冷却支管的两端部与上述两侧主管部连通。
     另外, 在上述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中, 其特征在于使在上述冷却主管 上安装的软管连接用短管通过在模具安装架上设置的插通孔突出到外部, 进而, 其特征在 于, 在上述后板上设置成并列状态的各管收纳槽的槽宽形成为卡止在后板上的模具支柱的 端面直径的 1/2 以下的宽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 由于在模具安装架的后板上设置多条管收纳槽, 并在这些管收纳槽 中收纳设有朝向模具背面开口的多个喷出孔的冷却管, 因此, 在模具更换时, 不需要卸下后 板而一边避开该模具的支柱一边进行冷却管的配置调整那样的需要具有熟练度的配管作 业, 能够提供一种使模具支柱可靠地卡止在后板上并能够利用在设置于该后板上的管收纳 槽内收纳的冷却管来冷却更换后的模具的模具冷却装置。
     如此, 由于可以不需要卸下后板的作业, 所以能够大幅度削减包括模具更换作业
     在内的外部处理作业的工时, 此外, 能够从在后板上设置的多条管收纳槽内配置的冷却管 的管壁上贯穿设置的多个喷出孔将冷却水有效地喷射到模具上, 所以能够提高模具的冷却 效果。
     进而, 在后板的管收纳槽内收纳的上述冷却管包括冷却主管和在该冷却主管的长 度方向上每隔固定间隔并列的多根冷却支管, 使这些冷却支管形成为相对于冷却主管的长 度方向朝向直角方向的状态, 使冷却支管的一端部与冷却主管连通, 将冷却支管的另一端 部密闭, 在具有这种配管结构的情况下, 不言而喻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容易且正确地将冷却 管配置在后板上与各个管对应的管收纳槽内, 还能够将供给到冷却主管的冷却水均等地分 流向并列的全部冷却支管, 并从在这些冷却支管的管壁上贯穿设置的多个喷出孔向模具整 体均等地喷射冷却水, 可以有效地进行冷却。
     在后板的管收纳槽内收纳的冷却管由折曲形成为コ字状的冷却主管和在该冷却 主管的相互平行的两侧主管部间, 沿该两侧主管部的长度方向每隔固定间隔并排的多根冷 却支管构成, 使这些冷却支管的两端部与上述两侧主管部连通的情况下, 能够将通过冷却 主管供给的冷却水从这些并列的冷却支管均匀地喷射向模具。
     另外, 在软管连接用短管安装在上述冷却管的冷却主体上, 使该软管连接用短管 通过设置在模具安装架上的插通孔而突出的外部的情况下, 能够从装置外将将冷却水供给 软管简单地连接于该软管连接用短管, 通过该连接, 能够构成达到在后板上配置的上述冷 却管的冷却水供给管路。
     在上述后板上设置成并列状态的各管收纳槽的槽宽形成为卡止在后板上的模具 支柱的端面直径的 1/2 以下的宽度的情况下, 在更换模具时, 即使该模具支柱的突出端面 位于后板的管收纳槽上, 也能够将该突出端面的大部分卡止在管收纳槽的周围的后板面 上, 因此, 能够构成始终以稳定的状态将支柱支承在后板上的模具安装构造。
     此时, 当在管收纳槽内收纳的冷却支管的外径形成为比管收纳槽的深度大的直径 时, 虽然产生该冷却支管的周壁的一部分从管收纳槽突出而阻止模具支柱的端面抵接于后 板的状况, 但只要利用能够压塌变形的管形成冷却支管, 即使模具支柱的端面位于管收纳 槽上, 也能够一边压塌从管收纳槽突出的冷却支管的突出周壁部, 一边使冷却支管没入管 收纳槽内而使模具支柱的端面抵接、 卡止在后板上。 附图说明
     图 1 是发泡成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断侧视图 ;
     图 2 是模具冷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
     图 3 是具有冷却管的后板的立体图 ;
     图 4 是其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 ;
     图 5 是具备模具冷却装置的模具安装架的背面侧的放大纵断侧视图 ;
     图 6 是在浅的管收纳槽内收纳冷却支管的状态的局部剖面图 ;
     图 7 是在其槽上卡止模具支柱的状态的截面图 ;
     图 8 是表示模具冷却装置的其他形式的分解立体图 ;
     图 9 是在后板的内衬件设置管收纳槽的状态的纵断侧视图 ;
     图中1A、 1B- 模具安装架 2A- 阳模 2B- 阴模 3- 腔 4- 后板 5- 蒸汽室 6- 支柱 7- 管收纳槽 8- 冷却管 8a- 冷却主管 8b- 冷却支管 9- 冷却水喷出孔 10- 软管连接用短管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图 1 是以在水平方向进行开模的方 式构成的发泡成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断侧视图, 发泡成形装置具有形成为正面矩形框状 的一对模具安装架 1A、 1B, 在所述模具安装架 1A、 1B 的相对的开口端部, 分别以装卸自如的 方式装入有具有凸部 2a 的阳模 2A 以及具有凹部 2b 的阴模 2B, 在所述阳模 2A 的凸部 2a 和 阴模 2B 的凹部 2b 之间, 形成有腔 ( 成形空间 )3。
     进而, 在上述模具安装架 1A、 1B 的背面侧的开口端, 分别相对于开口端以装卸自 如的方式安装有将该开口端密闭了的矩形的后板 4、 4, 利用模具安装架 1A、 1B 内的这些后 板 4、 4 的内表面和阳模 2A、 阴模 2B 的背面之间的密闭空间部形成蒸汽室 5, 能够向该蒸汽 室 5 从外部通过蒸汽管 ( 未图示 ) 供给加热成形用的蒸汽, 并且使在阳模 2A、 阴模 2B 的背 面朝向后板 4、 4 突出设置的多根支柱 6 的突出端面 6a 卡止在与阳模 2A、 阴模 2B 的背面相 对的后板 4、 4 的上述内表面上。
     另外, 在这些后板 4、 4 的内表面分别装配阳模 2A、 阴模 2B 的冷却装置。该模具冷 却装置如下这样构成 : 在后板 4 的内表面上设置存在固定间隔平行并列的多条笔直的管收 纳槽 7, 在这些管收纳槽 7 内收纳朝向相对的模具背面喷射冷却水的冷却管 8。
     基于表示一方的模具安装架 1A 侧的一例的图 2、 图 3 详细说明该模具冷却装置的 构造, 图 2 是其分解立体图, 图 3 是具备冷却管的后板的立体图, 在后板 4 的与阳模 2A 的背 面相对的内表面上, 在水平方向上每个固定间隔刻设有多条相互平行的管收纳槽 7、 7… 7, 所述管收纳槽的上下端形成到后板 4 的上下端缘附近部且所述管收纳槽在上下方向上呈 长的笔直状, 另一方面, 冷却管 8 由冷却主管 8a 和多根冷却支管 8b 构成, 冷却主管 8a 的长 度形成得比后板 4 的横幅稍短, 多根冷却支管 8b 在该冷却主管 8a 的长度方向上, 每隔与上 述管收纳槽 7、 7 间的间隔相同的间隔并列, 在如下状态下顺次连接构成冷却管 8, 即, 使上 述冷却主管 8a 朝向水平方向, 在该冷却主管 8a 的管壁下周面上, 使朝向垂直方向的上述多 根冷却支管 8b 的上端部与冷却主管 8a 内连通的状态。
     进而, 与冷却主管 8a 连结、 连通的所有冷却支管 8b 的上端部从上端向后板 4 的内
     表面侧弯曲, 经该上端弯曲部 8b’ , 冷却支管 8b 相对于冷却主管 8a 成直角向下方垂下。而 且, 冷却支管 8b 的长度与上述管收纳槽 7 的长度大致相等, 并形成为能够收纳在管收纳槽 7 内。
     如此在使多根冷却支管 8b 的上端与冷却主管 8a 连结、 连通并相对于冷却主管 8a 将这些冷却支管 8b 垂下设成帘子状而成的冷却管 8 中, 将冷却主管 8a 沿后板 4 的上端部 内表面上水平配置, 并且如图 4 所示, 将全部的冷却支管 8b 经其上端弯曲部 8b’ 以能够卸下 的方式收纳、 固定在并列设置在后板 4 上的多条管收纳槽 7、 7… 7 中对应的管收纳槽 7 内, 由此, 构成模具冷却装置。
     上述各管收纳槽 7 的槽宽形成为 : 在上述模具支柱 6 的突出端面 6a 的直径的二分 之一以下、 且与冷却支管 8b 的外径相等或比冷却支管 8b 的外径稍宽的宽度。并且上述各 管收纳槽 7 的深度形成为与冷却支管 8b 的外径相等或比冷却支管 8b 的外径稍深的尺寸, 从而将冷却支管 8b 整体收纳成埋设状态, 但是在冷却支管 8b 是铜管那样能够压溃变形的 情况下, 只要预先使其深度比该冷却支管 8b 的外径浅即可。在这些所有的冷却支管 8b 上, 在从管收纳槽 7 朝向模具的背面的管壁部分, 在长度方向即上下方向上每隔小间隔贯穿设 置有贯穿管壁的多个冷却水喷出孔 9、 9… 9, 并且下端如图 5 所示, 被能够装卸的盖部件 14 盖住。通过卸下该盖部件 14 能够可靠地清洗管内等。而且, 所谓模具支柱 6 的突出端面 6a 的直径是指能够包围突出端面 6a 的最小直径的正圆的直径。 这些冷却水喷出孔 9 的直径如果小, 则有冷却水中含有的杂质堵塞住孔的顾虑, 而且贯穿设置这样的小径孔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 如果冷却水喷出孔 9 的直径大, 则难以维 持冷却支管 8b 内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压力相等, 因此, 优选为 0.5 ~ 1.5mm。
     进而, 在所有冷却支管 8b 贯穿设置的冷却水喷出孔 9 的总开孔面积优选设为冷却 主管 8a 内的管路的截面面积的 0.9 ~ 1.1, 确保必要的水量, 并且可靠地维持元压 ( 元圧 )。
     此外, 在各冷却支管 8b 中, 关于贯穿设置的冷却水喷出孔 9、 9 间的间隔而言, 在从 冷却支管 8b 的上端起算与该冷却支管 8b 的长度的 30%相当的长度部分中, 将上述间隔设 为 20mm 的间隔以使冷却水喷出孔 9 的配置密度变密, 而与上述相比在相当于下方的 70%的 长度部分中, 每隔 50mm 间隔贯穿设置冷却水喷出孔 9, 使冷却水喷出孔 9 的配置密度变稀 疏, 通过这样构成, 不会因喷射到阳模 2A、 阴模 2B 的上部的冷却水流下而使模具下部变成 过冷却。而且, 所有的冷却水喷出孔 9 被贯穿设置成以稍微朝向斜上方的状态喷出冷却水。
     另一方面, 在冷却主管 8a 上没有设置冷却水喷出孔, 而构成为使在其内部流通的 冷却水均等分流向所有的冷却支管 8b, 并且在该冷却主管 8a 的管壁上周部朝向上方突出 设置有两根 ( 也可以是三根以上 ) 软管连接用短管 10、 10, 软管连接用短管 10、 10 相隔规定 间隔, 并且它们下端与管内连通。在上述模具安装架 1A 的上侧框部, 在左右方向上相隔与 所述软管连接用短管 10、 10 的间隔相同的间隔贯穿设置有插通孔 11、 11, 分别隔着密封衬 垫 ( 未图示 ) 将所述软管连接用短管 10、 10 以不透水的方式插通在插通孔 11、 11 中, 并在 从模具安装架 1A 突出的上端部连接冷却水供给软管 12、 12。
     另外, 作为将后板 4 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模具安装架 1A 上的手段, 可以采用 如下手段 : 在该后板 4 的外周部多个部位设置螺栓安装孔, 另一方面, 在模具安装架 1A 的背 面侧的开口端面设置螺纹孔, 在该螺纹孔中拧入通过螺栓安装孔而插入的螺栓 13, 但此外 还可以采用其他手段。
     另外, 在另一方的模具安装架 1B 侧, 也与上述同样在其后板 4 的内表面刻设有多 条相互平行的管收纳槽 7, 管收纳槽 7 具有与上述相同的构造, 并且在上下方向上长, 在左 右方向上每隔固定间隔刻设管收纳槽 7, 另一方面, 在这些管收纳槽 7 中收纳冷却支管 8b, 使得在冷却支管 8b 的管壁上设置的多个冷却水喷出孔 9 朝向阴模 2B 的背面从而收纳成埋 设状态, 并且使这些冷却支管 8b 的上端弯曲部 8b’ 的上端部在冷却主管 8a 的长度方向上 每隔固定间隔与冷却主管 8a 连结、 连通, 通过将这样的冷却主管 8a 沿后板 4 的上端部内表 面配置在水平方向上, 构成具有与上述相同的结构的模具冷却装置, 将在冷却主管 8a 上安 装的两根软管连接用短管 10、 10 不透水地插通在设置于模具安装架 1B 上侧框部的插通孔 11、 11 中, 在从模具安装架 1B 突出的突出端部连接冷却水供给软管 12、 12。
     上述左右一对的模具安装架 1A、 1B 分别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固定模板和可 动模板上, 在发泡成形时, 如公知的那样, 在合模后, 利用阳模 2A 的凸部 2a 和阴模 2B 的凹 部 2b 形成腔 3, 在腔 3 内填充预备发泡粒子等发泡性树脂粒子, 之后, 向蒸汽室 5、 5 供给蒸 汽并加热, 使其二次发泡, 然后, 通过冷却水软管 12 向冷却管 8 的冷却主管 8a 供给冷却水, 从冷却主管 8a 使冷却水分流向在后板 4、 4 的管收纳槽 7 内收纳的多根冷却支管 8b 中, 从 这些冷却支管 8b 的冷却水喷出孔 9 向阳模 2A、 阴模 2B 喷射冷却水, 由此进行冷却, 使用后 的冷却水等通过与模具安装架 1A、 1B 的下侧框部连结、 连通的排出口 15 排出后, 开模, 取出 发泡成形品。 而且, 发泡性树脂粒子是在合成树脂粒子含浸物理型发泡剂, 通过加热而发泡的 粒子, 还包括预备发泡而成的预备发泡粒子。其中, 在本申请发明中, 主要使用使预备发泡 的、 所谓预备发泡粒子。
     作为构成上述发泡性树脂粒子的合成树脂, 例如有聚苯乙烯、 耐冲击性聚苯乙烯 (high impact polystyrene)、 苯乙烯 - 乙烯共聚物、 苯乙烯改性聚乙烯系树脂、 苯乙烯 - 马 来酸酐共聚物、 苯乙烯 - 丙烯腈共聚物等聚苯乙烯系树脂, 聚乙烯、 聚丙烯、 乙烯 - 醋酸乙烯 酯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等。
     而且, 作为上述物理型发泡剂, 例如有丙烷、 丁烷、 戊烷、 己烷等脂肪族烃类 ; 环戊 烷、 环丁烷等脂环烃类 ; 三氯氟甲烷、 二氯二氟甲烷、 二氯四氟甲烷、 三氯三氟乙烷、 氯代甲 烷、 二氯甲烷、 氯代乙烷等卤代烃类等。
     另外, 在进行模具的更换时, 从左右一对的模具安装架 1A、 1B 将阳模 2A、 阴模 2B 卸 下后, 只要将新的阳模 2A、 阴模 2B 安装在所述模具安装架 1A、 1B 上即可。 此时, 不用从模具 安装架 1A、 1B 上卸下具有冷却管 8 的后板 4、 4, 将在所述后板 4、 4 上设置的冷却管 8 作为 该模具的冷却装置直接使用, 利用后板 4、 4 的内表面卡止新更换的模具的支柱 6 的端面, 因 此, 可以不必进行需要一定熟练度的冷却管的配管作业、 后板 4 的装卸作业等外部处理作 业, 能够有效且可靠地进行模具更换。
     关于在卡止模具支柱 6 的端面的后板 4 的内表面设置的上述管收纳槽 7 的深度, 在冷却支管 8b 是铜管那样能够压溃变形的情况下, 如图 6 所示, 可以使所述深度比该冷却 支管 8b 的外径浅, 在使冷却主管 8a 的管壁的一部分从后板 4 的内表面向蒸汽室 5 内突出 的状态下进行收纳。在这样构成的后板 4 的管收纳槽 7 上, 模具支柱 6 相对向地压接在端 面从该管收纳槽 7 突出的冷却支管 8b 上时, 利用其按压力将该管收纳槽 7 的管壁压塌, 如 图 7 所示, 一边塑性变形为截面横长椭圆形状, 一边没入管收纳槽 7 内, 可以使模具支柱 6
     的端面可靠地抵接、 卡止于后板 4 的内表面。
     图 8 表示本发明的模具冷却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使冷却支 管 8b 在朝向垂直方向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并列, 但在该实施方式中, 形成的构造是将冷 却支管 8b 在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每隔固定间隔并列设置。
     具体地说, 冷却管的冷却主管 8a 具有水平冷却主管部 8a1 和两侧主管部 8a2、 8a2, 在水平冷却主管部 8a1 的两端部朝向下方呈直角地折曲而形成所述两侧主管部 8a2、 8a2, 将水平冷却主管部 8a1 和两侧主管部 8a2、 8a2 设置成一体而构成冷却主管 8a, 所以冷却主 管 8a 形成为 “コ” 字状, 在该冷却主管部 8a1 上两侧主管部 8a2、 8a2 之间, 在上下方向上每 隔固定间隔配置有并列状态的多根冷却支管 8b, 使这些冷却支管 8b 的两端与两侧主管部 8a2、 8a2 连结、 连通, 另一方面, 在后板 4 的内表面上, 以在上下方向上并列状态, 每隔与上 述冷却支管 8b 的间隔相同的间隔刻设有在水平方向上笔直的管收纳槽 7’ , 管收纳槽 7’ 具 有两端形成到所述后板 4 的两侧端附近部的长度, 使形成为 “コ” 字状的冷却主管 8a 的水平 冷却主管部 8a1 与两侧主管部 8a2、 8a2 形成为从后板 4 的内表面的上端部沿着两侧端部的 状态, 将所有的冷却支管 8b 以能够卸下的方式收纳在并设于后板 4 上的多条管收纳槽 7’ 、 7’… 7’ 中对应的管收纳槽 7’ 内, 进行固定从而构成模具冷却装置。
     而且, 所有的冷却支管 8b 的两端部朝向后板 4 的内表面一侧弯曲, 相对于沿着后 板 4 的内表面上配置的 “コ” 字状的冷却主管 8a, 将所有的冷却支管 8b 通过其两端弯曲部 8b’ 、 8b’ 收纳在管收纳槽 7’ 、 7’… 7’ 中。在冷却支管 8b 上的朝向模具方向的管壁上, 在 其长度方向上每隔小间隔贯穿设有多个冷却水喷出孔 9, 但也可以在冷却主管 8a 上设置冷 却水喷出孔 9。
     在该冷却主管 8a 的水平冷却主管部 8a1 的管壁上周部, 与上述模具冷却装置同 样, 朝向上方突出设有两根 ( 也可以是三根以上 ) 的软管连接用短管 10、 10, 软管连接用短 管 10、 10 在水平冷却主管部 8a1 的长度方向 ( 左右方向 ) 上相隔规定的间隔, 且下端与该 水平冷却主管部 8a1 内部连通。在模具安装架 1A(1B) 的上侧框部, 在左右方向上相隔与所 述软管连接用短管 10、 10 的间隔相同的间隔贯穿设置有插通孔 11、 11, 分别隔着密封衬垫 ( 未图示 ) 将所述软管连接用短管 10、 10 以不透水的方式插通在插通孔 11、 11 中, 并在从模 具安装架 1A(1B) 突出的上端部上连接冷却水供给软管 12、 12。
     具备这样构成的模具冷却装置的左右一对的模具安装架 1A、 1B 在模具更换时与 上述模具的冷却装置同样, 预先设置成不需要从模具安装架 1A、 1B 上卸下而安装的状态, 利用后板 4、 4 的内表面卡止新更换的模具的支柱 6 的端面。
     而且, 上述冷却主管 8a、 冷却支管 8b 的直径, 在冷却支管 8b 贯穿设置的冷却水喷 出孔 9 的直径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但冷却水喷出孔 9 的贯穿设置的间距相对于管的长 度方向以固定间隔设置, 另一方面, 在相当于整体根数的 30%的上部并设的多根冷却支管 8b 中, 减小冷却水喷出孔 9 的贯穿设置的间距, 在相当于整体根数的 70%的下部并设的多 根冷却支管 8b 中, 使冷却水喷出孔 9 的贯穿设置的间距大于上述上部侧的冷却水喷出孔 9 的贯穿设置间距, 使得不会因为向阳模 2A、 阴模 2B 的上部喷射的冷却水流下造成模具下部 过冷却。另外, 所有的冷却水喷出孔 9 优选被贯穿设置成将冷却水以稍微朝向斜上方的状 态喷出。
     进而, 在以上任一种实施方式中, 表示了将管收纳槽 7、 7’ 直接设置在后板 4 的内表面的方式, 但也可以构成为如图 9 所示, 在后板 4 的内表面粘贴具有一定厚度的内衬件 4’ , 在该内衬件 4’ 上设置管收纳槽 7、 7’ , 并且卡止模具支柱 6 的突出端面。
     在上述模具冷却装置中, 对于在模具安装架 1A、 1B 的开口端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 装后板 4、 4, 在所述后板 4、 4 的双方的内表面上设置管收纳槽 7、 7’ , 在这些管收纳槽 7、 7’ 内收纳冷却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是还可以在模具安装架 1A、 1B 的开口端以装卸自如的 方式安装后板 4、 4, 在所述后板 4、 4 中的任一个后板 4 的内表面上设置管收纳槽 7、 7’ , 在这 些管收纳槽 7、 7’ 内收纳冷却管。

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及使用其的发泡成形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及使用其的发泡成形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及使用其的发泡成形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及使用其的发泡成形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及使用其的发泡成形方法.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87496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3.23CN101987496A*CN101987496A*(21)申请号 200910165511.8(22)申请日 2009.07.29B29C 44/02(2006.01)B29C 44/34(2006.01)(71)申请人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国大阪府大阪市北区(72)发明人天野资郎 氏原进 中村裕一(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代理人李贵亮(54) 发明名称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及使用其的发泡成形方法(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其在。

2、更换模具时,不需要进行后板的装卸作业以用来调整冷却管在模具安装架内的配置,在不进行冷却管的配置调整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进行模具的更换作业。本发明的模具冷却构造在模具安装架(1A)的后板(4)的内表面上设置相互平行的多条管收纳槽(7),在这些管收纳槽(7)内收纳设有朝向模具背面开口的多个冷却水喷出孔(9)的冷却支管(8b),将通过与这些冷却支管(8b)连结、连通的冷却主管(8a)供给的冷却水从冷却水喷出孔(9)喷射向模具,并且在模具更换时,不用卸下该后板(4),使新的模具的支柱抵接。卡止于后板(4)的内表面。(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

3、1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8 页CN 101987496 A 1/1页21.一种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成形装置具备:模具,所述模具以装卸自如的方式组装在模具安装架内;后板,所述后板安装在模具安装架的背面侧的开口端,并卡止在上述模具的背面突出设置的支柱;以及蒸汽室,所述蒸汽室由所述后板和模具背面之间的空间部形成;在上述后板的与模具背面相对的面上设有多条管收纳槽,在这些管收纳槽中收纳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上设有多个朝向模具背面开口的喷出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后板的管收纳槽内收纳的冷却管包括冷却主管和多根冷却支管,所述多根冷。

4、却支管沿该冷却主管的长度方向每隔固定间隔并排,使这些冷却支管成为相对于冷却主管的长度方向朝向直角方向的状态,并使所述冷却支管的一端部与冷却主管连通,将另一端部密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后板的管收纳槽内收纳的冷却管包括冷却主管和多根冷却支管,所述冷却主管折曲形成为字状,所述多根冷却支管在该冷却主管的相互平行的两侧主管部间,沿该两侧主管部的长度方向每隔固定间隔并排,使这些冷却支管的两端部与上述两侧主管部连通。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冷却主管上安装的软管连接用短管通过在模具安装架上设置的插通孔突出到外部。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后板上设置成并列状态的各管收纳槽的槽宽形成为卡止在后板上的模具支柱的端面直径的1/2以下的宽度。6.一种发泡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发泡成形装置,该发泡成形装置具备在一对模具安装架内分别装卸自如地组装的阴模和阳模、安装于各模具安装架的背面侧的开口端且卡止在上述阴模或阳模的背面突出设置的支柱的后板以及由该后板和上述阴模或上述阳模的背面之间的空间部形成的蒸汽室,将上述发泡成形装置的上述阴模和阳模合模,在形成于上述阴模和阳模之间的腔内填充发泡性树脂粒子,之后向上述蒸汽室内供给蒸汽,使上述发泡性树脂粒子加热发泡,然后,通过从冷却管上设。

6、置的多个喷出孔将冷却水喷射向与上述冷却管相对的模具来冷却上述模具,所述冷却管被收纳在形成于任一个上述后板的与模具背面相对的面上的多条管收纳槽内,并且所述冷却管上设置的多个喷出孔朝向模具背面开口。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87496 A 1/8页3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及使用其的发泡成形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对填充于模具内的预备发泡粒子等发泡性树脂粒子进行加热使其发泡而得到成形品的发泡形成装置中,在取出成形品之前用于对模具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背景技术0002 发泡成形装置构成为在固定模板(die plate)和移动模板上分别安装模具安装架,向所述模具安装架内的蒸汽室送。

7、入蒸汽,对填充在模具内的预备发泡粒子等发泡性树脂粒子进行加热使其发泡,由此进行发泡成形,在发泡成形后,从配置在蒸汽室内的冷却管将冷却水喷射向模具进行冷却,然后,开模取出成形品,另外,在发泡成形不同的产品的情况下,发泡成形装置构成为在从模板取出模具安装架后,进行所谓的外部处理作业(外段取作業),即撤去在上述模具安装架上安装的模具,与对应于该产品形状的模具进行更换。0003 该外部处理作业并不是简单地相对于模具安装架装卸模具,而是进行对模具安装架上附带的衬垫(packing)类等的零件进行维护更换、进行模具的清扫、进行在模具安装架内配置的一般由铜管制成的冷却管的配置状态的调整作业、进行不良部位的修。

8、理作业等,需要花费很多工时,该作业的质量对产品的质量会带来很大的影响。0004 另外,模具为了防止因加热成形时的内压造成的变形,在其背面突出设置支柱,并使该支柱卡止在固定于模具安装架的背面开口端上的后板(back plate)上,因此,在将冷却管配置在模具安装架内的情况下,需要一边避开上述支柱的配置位置,一边进行配置,而且,在配置完该冷却管后,在将后板安装在模具安装架上时,还必须注意一边用该后板和支柱加入冷却管,一边进行后板的安装作业,该后板的装卸作业所需时间相对于外部处理作业所需时间所占比率变大,模具更换作业的效率显著下降。0005 进而,构成模具冷却装置的上述冷却管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模具全面。

9、进行均匀的水冷,但为了达成该目的,现状是例如在是固定于模具安装架内且各种模具共同使用的弯曲自如的冷却管的情况下,在卸下后板时,对应于在模具安装架内安装的模具的大小、形状等,操作者根据经验和直觉进行冷却管的弯曲调整。0006 另一方面,为了对应于更换的模具而始终能够进行均匀冷却,还公知一种在每个模具上采用专用的冷却管的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模具冷却装置中,记载有一种冷却机构,其构成为沿着在模具安装架内安装的模具的背面形状,在蒸汽室内配置冷却管和送气管并交替进行来自冷却管的水冷和来自送气管的风冷,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发泡成形装置中,公开一种冷却装置,其在蒸汽室内具备冷。

10、却模具背面的冷却管和冷却模具的周壁的冷却管。0007 但是,虽然上述任一个装置都具有能够均匀冷却模具的效果,但是根据前者的冷却机构,由于在蒸汽室内即配置冷却管又配置送气管,所以上述外部处理作业变得更繁琐,根据后者的冷却机构,在每次更换模具时必须对应于该模具的形状来将冷却管立体地配置说 明 书CN 101987496 A 2/8页4在蒸汽室内,存在着冷却管的更换或调整作业需要显著的工夫的问题。0008 进而,在任一个装置中,在更换模具时必须卸下后板,一边避开模具的支柱安装位置等一边对应于模具的形状等将冷却管配置在模具安装架内,如上所述,该后板的装卸作业所需时间占外部处理作业所需时间的比率变大,存。

11、在模具更换的作业效率下降的问题。000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78819号公报0010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71845号公报发明内容0011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其在更换模具时,不需要进行后板的装卸作业以用来调整冷却管在模具安装架内的配置,在不进行冷却管的配置调整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进行模具的更换作业,并且不会受模具的支柱的配置部位的影响就能够冷却模具。0012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成形装置具备:0013 模具,所述模具以装卸自如的方式组装在模具安装架内;0014 后板。

12、,所述后板安装在模具安装架的背面侧的开口端,并卡止在上述模具的背面突出设置的支柱;以及0015 蒸汽室,所述蒸汽室由所述后板和模具背面之间的空间部形成;0016 在上述后板的与模具背面相对的面上设有多条管收纳槽,在这些管收纳槽中收纳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上设有多个朝向模具背面开口的喷出孔。0017 在这样构成的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中,可以构成为如下构造:上述后板的管收纳槽内收纳的冷却管包括冷却主管和沿该冷却主管的长度方向每隔固定间隔并排的多根冷却支管,使这些冷却支管形成为相对于冷却主管的长度方向朝向直角方向的状态,使冷却支管的一端部与冷却主管连通,将冷却支管的另一端部密闭。0018 另一方。

13、面,也可以构成为如下构造:在上述后板的管收纳槽内收纳的冷却管包括冷却主管和多根冷却支管,所述冷却主管折曲形成为字状,所述多根冷却支管在该冷却主管的相互平行的两侧主管部间,沿该两侧主管部的长度方向每隔固定间隔并排,使这些冷却支管的两端部与上述两侧主管部连通。0019 另外,在上述发泡成形装置中的模具冷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使在上述冷却主管上安装的软管连接用短管通过在模具安装架上设置的插通孔突出到外部,进而,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后板上设置成并列状态的各管收纳槽的槽宽形成为卡止在后板上的模具支柱的端面直径的1/2以下的宽度。0020 发明效果0021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模具安装架的后板上设置多条管收纳槽。

14、,并在这些管收纳槽中收纳设有朝向模具背面开口的多个喷出孔的冷却管,因此,在模具更换时,不需要卸下后板而一边避开该模具的支柱一边进行冷却管的配置调整那样的需要具有熟练度的配管作业,能够提供一种使模具支柱可靠地卡止在后板上并能够利用在设置于该后板上的管收纳槽内收纳的冷却管来冷却更换后的模具的模具冷却装置。0022 如此,由于可以不需要卸下后板的作业,所以能够大幅度削减包括模具更换作业说 明 书CN 101987496 A 3/8页5在内的外部处理作业的工时,此外,能够从在后板上设置的多条管收纳槽内配置的冷却管的管壁上贯穿设置的多个喷出孔将冷却水有效地喷射到模具上,所以能够提高模具的冷却效果。002。

15、3 进而,在后板的管收纳槽内收纳的上述冷却管包括冷却主管和在该冷却主管的长度方向上每隔固定间隔并列的多根冷却支管,使这些冷却支管形成为相对于冷却主管的长度方向朝向直角方向的状态,使冷却支管的一端部与冷却主管连通,将冷却支管的另一端部密闭,在具有这种配管结构的情况下,不言而喻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容易且正确地将冷却管配置在后板上与各个管对应的管收纳槽内,还能够将供给到冷却主管的冷却水均等地分流向并列的全部冷却支管,并从在这些冷却支管的管壁上贯穿设置的多个喷出孔向模具整体均等地喷射冷却水,可以有效地进行冷却。0024 在后板的管收纳槽内收纳的冷却管由折曲形成为字状的冷却主管和在该冷却主管的相互平行的两侧。

16、主管部间,沿该两侧主管部的长度方向每隔固定间隔并排的多根冷却支管构成,使这些冷却支管的两端部与上述两侧主管部连通的情况下,能够将通过冷却主管供给的冷却水从这些并列的冷却支管均匀地喷射向模具。0025 另外,在软管连接用短管安装在上述冷却管的冷却主体上,使该软管连接用短管通过设置在模具安装架上的插通孔而突出的外部的情况下,能够从装置外将将冷却水供给软管简单地连接于该软管连接用短管,通过该连接,能够构成达到在后板上配置的上述冷却管的冷却水供给管路。0026 在上述后板上设置成并列状态的各管收纳槽的槽宽形成为卡止在后板上的模具支柱的端面直径的1/2以下的宽度的情况下,在更换模具时,即使该模具支柱的突。

17、出端面位于后板的管收纳槽上,也能够将该突出端面的大部分卡止在管收纳槽的周围的后板面上,因此,能够构成始终以稳定的状态将支柱支承在后板上的模具安装构造。0027 此时,当在管收纳槽内收纳的冷却支管的外径形成为比管收纳槽的深度大的直径时,虽然产生该冷却支管的周壁的一部分从管收纳槽突出而阻止模具支柱的端面抵接于后板的状况,但只要利用能够压塌变形的管形成冷却支管,即使模具支柱的端面位于管收纳槽上,也能够一边压塌从管收纳槽突出的冷却支管的突出周壁部,一边使冷却支管没入管收纳槽内而使模具支柱的端面抵接、卡止在后板上。附图说明0028 图1是发泡成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断侧视图;0029 图2是模具冷却装置的。

18、分解立体图;0030 图3是具有冷却管的后板的立体图;0031 图4是其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0032 图5是具备模具冷却装置的模具安装架的背面侧的放大纵断侧视图;0033 图6是在浅的管收纳槽内收纳冷却支管的状态的局部剖面图;0034 图7是在其槽上卡止模具支柱的状态的截面图;0035 图8是表示模具冷却装置的其他形式的分解立体图;0036 图9是在后板的内衬件设置管收纳槽的状态的纵断侧视图;0037 图中说 明 书CN 101987496 A 4/8页60038 1A、1B-模具安装架0039 2A-阳模0040 2B-阴模0041 3-腔0042 4-后板0043 5-蒸汽室0044 6。

19、-支柱0045 7-管收纳槽0046 8-冷却管0047 8a-冷却主管0048 8b-冷却支管0049 9-冷却水喷出孔0050 10-软管连接用短管具体实施方式0051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以在水平方向进行开模的方式构成的发泡成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断侧视图,发泡成形装置具有形成为正面矩形框状的一对模具安装架1A、1B,在所述模具安装架1A、1B的相对的开口端部,分别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装入有具有凸部2a的阳模2A以及具有凹部2b的阴模2B,在所述阳模2A的凸部2a和阴模2B的凹部2b之间,形成有腔(成形空间)3。0052 进而,在上述模具安装架1A、1B的背面侧的开口。

20、端,分别相对于开口端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有将该开口端密闭了的矩形的后板4、4,利用模具安装架1A、1B内的这些后板4、4的内表面和阳模2A、阴模2B的背面之间的密闭空间部形成蒸汽室5,能够向该蒸汽室5从外部通过蒸汽管(未图示)供给加热成形用的蒸汽,并且使在阳模2A、阴模2B的背面朝向后板4、4突出设置的多根支柱6的突出端面6a卡止在与阳模2A、阴模2B的背面相对的后板4、4的上述内表面上。0053 另外,在这些后板4、4的内表面分别装配阳模2A、阴模2B的冷却装置。该模具冷却装置如下这样构成:在后板4的内表面上设置存在固定间隔平行并列的多条笔直的管收纳槽7,在这些管收纳槽7内收纳朝向相对的模具。

21、背面喷射冷却水的冷却管8。0054 基于表示一方的模具安装架1A侧的一例的图2、图3详细说明该模具冷却装置的构造,图2是其分解立体图,图3是具备冷却管的后板的立体图,在后板4的与阳模2A的背面相对的内表面上,在水平方向上每个固定间隔刻设有多条相互平行的管收纳槽7、77,所述管收纳槽的上下端形成到后板4的上下端缘附近部且所述管收纳槽在上下方向上呈长的笔直状,另一方面,冷却管8由冷却主管8a和多根冷却支管8b构成,冷却主管8a的长度形成得比后板4的横幅稍短,多根冷却支管8b在该冷却主管8a的长度方向上,每隔与上述管收纳槽7、7间的间隔相同的间隔并列,在如下状态下顺次连接构成冷却管8,即,使上述冷却。

22、主管8a朝向水平方向,在该冷却主管8a的管壁下周面上,使朝向垂直方向的上述多根冷却支管8b的上端部与冷却主管8a内连通的状态。0055 进而,与冷却主管8a连结、连通的所有冷却支管8b的上端部从上端向后板4的内说 明 书CN 101987496 A 5/8页7表面侧弯曲,经该上端弯曲部8b,冷却支管8b相对于冷却主管8a成直角向下方垂下。而且,冷却支管8b的长度与上述管收纳槽7的长度大致相等,并形成为能够收纳在管收纳槽7内。0056 如此在使多根冷却支管8b的上端与冷却主管8a连结、连通并相对于冷却主管8a将这些冷却支管8b垂下设成帘子状而成的冷却管8中,将冷却主管8a沿后板4的上端部内表面上。

23、水平配置,并且如图4所示,将全部的冷却支管8b经其上端弯曲部8b以能够卸下的方式收纳、固定在并列设置在后板4上的多条管收纳槽7、77中对应的管收纳槽7内,由此,构成模具冷却装置。0057 上述各管收纳槽7的槽宽形成为:在上述模具支柱6的突出端面6a的直径的二分之一以下、且与冷却支管8b的外径相等或比冷却支管8b的外径稍宽的宽度。并且上述各管收纳槽7的深度形成为与冷却支管8b的外径相等或比冷却支管8b的外径稍深的尺寸,从而将冷却支管8b整体收纳成埋设状态,但是在冷却支管8b是铜管那样能够压溃变形的情况下,只要预先使其深度比该冷却支管8b的外径浅即可。在这些所有的冷却支管8b上,在从管收纳槽7朝向。

24、模具的背面的管壁部分,在长度方向即上下方向上每隔小间隔贯穿设置有贯穿管壁的多个冷却水喷出孔9、99,并且下端如图5所示,被能够装卸的盖部件14盖住。通过卸下该盖部件14能够可靠地清洗管内等。而且,所谓模具支柱6的突出端面6a的直径是指能够包围突出端面6a的最小直径的正圆的直径。0058 这些冷却水喷出孔9的直径如果小,则有冷却水中含有的杂质堵塞住孔的顾虑,而且贯穿设置这样的小径孔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如果冷却水喷出孔9的直径大,则难以维持冷却支管8b内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压力相等,因此,优选为0.51.5mm。0059 进而,在所有冷却支管8b贯穿设置的冷却水喷出孔9的总开孔面积优选设为冷却主管8。

25、a内的管路的截面面积的0.91.1,确保必要的水量,并且可靠地维持元压(元圧)。0060 此外,在各冷却支管8b中,关于贯穿设置的冷却水喷出孔9、9间的间隔而言,在从冷却支管8b的上端起算与该冷却支管8b的长度的30相当的长度部分中,将上述间隔设为20mm的间隔以使冷却水喷出孔9的配置密度变密,而与上述相比在相当于下方的70的长度部分中,每隔50mm间隔贯穿设置冷却水喷出孔9,使冷却水喷出孔9的配置密度变稀疏,通过这样构成,不会因喷射到阳模2A、阴模2B的上部的冷却水流下而使模具下部变成过冷却。而且,所有的冷却水喷出孔9被贯穿设置成以稍微朝向斜上方的状态喷出冷却水。0061 另一方面,在冷却主。

26、管8a上没有设置冷却水喷出孔,而构成为使在其内部流通的冷却水均等分流向所有的冷却支管8b,并且在该冷却主管8a的管壁上周部朝向上方突出设置有两根(也可以是三根以上)软管连接用短管10、10,软管连接用短管10、10相隔规定间隔,并且它们下端与管内连通。在上述模具安装架1A的上侧框部,在左右方向上相隔与所述软管连接用短管10、10的间隔相同的间隔贯穿设置有插通孔11、11,分别隔着密封衬垫(未图示)将所述软管连接用短管10、10以不透水的方式插通在插通孔11、11中,并在从模具安装架1A突出的上端部连接冷却水供给软管12、12。0062 另外,作为将后板4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模具安装架1A上的。

27、手段,可以采用如下手段:在该后板4的外周部多个部位设置螺栓安装孔,另一方面,在模具安装架1A的背面侧的开口端面设置螺纹孔,在该螺纹孔中拧入通过螺栓安装孔而插入的螺栓13,但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手段。说 明 书CN 101987496 A 6/8页80063 另外,在另一方的模具安装架1B侧,也与上述同样在其后板4的内表面刻设有多条相互平行的管收纳槽7,管收纳槽7具有与上述相同的构造,并且在上下方向上长,在左右方向上每隔固定间隔刻设管收纳槽7,另一方面,在这些管收纳槽7中收纳冷却支管8b,使得在冷却支管8b的管壁上设置的多个冷却水喷出孔9朝向阴模2B的背面从而收纳成埋设状态,并且使这些冷却支管8b。

28、的上端弯曲部8b的上端部在冷却主管8a的长度方向上每隔固定间隔与冷却主管8a连结、连通,通过将这样的冷却主管8a沿后板4的上端部内表面配置在水平方向上,构成具有与上述相同的结构的模具冷却装置,将在冷却主管8a上安装的两根软管连接用短管10、10不透水地插通在设置于模具安装架1B上侧框部的插通孔11、11中,在从模具安装架1B突出的突出端部连接冷却水供给软管12、12。0064 上述左右一对的模具安装架1A、1B分别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固定模板和可动模板上,在发泡成形时,如公知的那样,在合模后,利用阳模2A的凸部2a和阴模2B的凹部2b形成腔3,在腔3内填充预备发泡粒子等发泡性树脂粒子,之后,。

29、向蒸汽室5、5供给蒸汽并加热,使其二次发泡,然后,通过冷却水软管12向冷却管8的冷却主管8a供给冷却水,从冷却主管8a使冷却水分流向在后板4、4的管收纳槽7内收纳的多根冷却支管8b中,从这些冷却支管8b的冷却水喷出孔9向阳模2A、阴模2B喷射冷却水,由此进行冷却,使用后的冷却水等通过与模具安装架1A、1B的下侧框部连结、连通的排出口15排出后,开模,取出发泡成形品。0065 而且,发泡性树脂粒子是在合成树脂粒子含浸物理型发泡剂,通过加热而发泡的粒子,还包括预备发泡而成的预备发泡粒子。其中,在本申请发明中,主要使用使预备发泡的、所谓预备发泡粒子。0066 作为构成上述发泡性树脂粒子的合成树脂,例。

30、如有聚苯乙烯、耐冲击性聚苯乙烯(high impact polystyrene)、苯乙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改性聚乙烯系树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等。0067 而且,作为上述物理型发泡剂,例如有丙烷、丁烷、戊烷、己烷等脂肪族烃类;环戊烷、环丁烷等脂环烃类;三氯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二氯四氟甲烷、三氯三氟乙烷、氯代甲烷、二氯甲烷、氯代乙烷等卤代烃类等。0068 另外,在进行模具的更换时,从左右一对的模具安装架1A、1B将阳模2A、阴模2B卸下后,只要将新的阳模2A、阴模。

31、2B安装在所述模具安装架1A、1B上即可。此时,不用从模具安装架1A、1B上卸下具有冷却管8的后板4、4,将在所述后板4、4上设置的冷却管8作为该模具的冷却装置直接使用,利用后板4、4的内表面卡止新更换的模具的支柱6的端面,因此,可以不必进行需要一定熟练度的冷却管的配管作业、后板4的装卸作业等外部处理作业,能够有效且可靠地进行模具更换。0069 关于在卡止模具支柱6的端面的后板4的内表面设置的上述管收纳槽7的深度,在冷却支管8b是铜管那样能够压溃变形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可以使所述深度比该冷却支管8b的外径浅,在使冷却主管8a的管壁的一部分从后板4的内表面向蒸汽室5内突出的状态下进行收纳。在这。

32、样构成的后板4的管收纳槽7上,模具支柱6相对向地压接在端面从该管收纳槽7突出的冷却支管8b上时,利用其按压力将该管收纳槽7的管壁压塌,如图7所示,一边塑性变形为截面横长椭圆形状,一边没入管收纳槽7内,可以使模具支柱6说 明 书CN 101987496 A 7/8页9的端面可靠地抵接、卡止于后板4的内表面。0070 图8表示本发明的模具冷却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冷却支管8b在朝向垂直方向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并列,但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的构造是将冷却支管8b在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每隔固定间隔并列设置。0071 具体地说,冷却管的冷却主管8a具有水平冷却主管部8a1和两。

33、侧主管部8a2、8a2,在水平冷却主管部8a1的两端部朝向下方呈直角地折曲而形成所述两侧主管部8a2、8a2,将水平冷却主管部8a1和两侧主管部8a2、8a2设置成一体而构成冷却主管8a,所以冷却主管8a形成为“”字状,在该冷却主管部8a1上两侧主管部8a2、8a2之间,在上下方向上每隔固定间隔配置有并列状态的多根冷却支管8b,使这些冷却支管8b的两端与两侧主管部8a2、8a2连结、连通,另一方面,在后板4的内表面上,以在上下方向上并列状态,每隔与上述冷却支管8b的间隔相同的间隔刻设有在水平方向上笔直的管收纳槽7,管收纳槽7具有两端形成到所述后板4的两侧端附近部的长度,使形成为“”字状的冷却主。

34、管8a的水平冷却主管部8a1与两侧主管部8a2、8a2形成为从后板4的内表面的上端部沿着两侧端部的状态,将所有的冷却支管8b以能够卸下的方式收纳在并设于后板4上的多条管收纳槽7、77中对应的管收纳槽7内,进行固定从而构成模具冷却装置。0072 而且,所有的冷却支管8b的两端部朝向后板4的内表面一侧弯曲,相对于沿着后板4的内表面上配置的“”字状的冷却主管8a,将所有的冷却支管8b通过其两端弯曲部8b、8b收纳在管收纳槽7、77中。在冷却支管8b上的朝向模具方向的管壁上,在其长度方向上每隔小间隔贯穿设有多个冷却水喷出孔9,但也可以在冷却主管8a上设置冷却水喷出孔9。0073 在该冷却主管8a的水平。

35、冷却主管部8a1的管壁上周部,与上述模具冷却装置同样,朝向上方突出设有两根(也可以是三根以上)的软管连接用短管10、10,软管连接用短管10、10在水平冷却主管部8a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相隔规定的间隔,且下端与该水平冷却主管部8a1内部连通。在模具安装架1A(1B)的上侧框部,在左右方向上相隔与所述软管连接用短管10、10的间隔相同的间隔贯穿设置有插通孔11、11,分别隔着密封衬垫(未图示)将所述软管连接用短管10、10以不透水的方式插通在插通孔11、11中,并在从模具安装架1A(1B)突出的上端部上连接冷却水供给软管12、12。0074 具备这样构成的模具冷却装置的左右一对的模具安装架。

36、1A、1B在模具更换时与上述模具的冷却装置同样,预先设置成不需要从模具安装架1A、1B上卸下而安装的状态,利用后板4、4的内表面卡止新更换的模具的支柱6的端面。0075 而且,上述冷却主管8a、冷却支管8b的直径,在冷却支管8b贯穿设置的冷却水喷出孔9的直径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但冷却水喷出孔9的贯穿设置的间距相对于管的长度方向以固定间隔设置,另一方面,在相当于整体根数的30的上部并设的多根冷却支管8b中,减小冷却水喷出孔9的贯穿设置的间距,在相当于整体根数的70的下部并设的多根冷却支管8b中,使冷却水喷出孔9的贯穿设置的间距大于上述上部侧的冷却水喷出孔9的贯穿设置间距,使得不会因为向阳模2A。

37、、阴模2B的上部喷射的冷却水流下造成模具下部过冷却。另外,所有的冷却水喷出孔9优选被贯穿设置成将冷却水以稍微朝向斜上方的状态喷出。0076 进而,在以上任一种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管收纳槽7、7直接设置在后板4的内说 明 书CN 101987496 A 8/8页10表面的方式,但也可以构成为如图9所示,在后板4的内表面粘贴具有一定厚度的内衬件4,在该内衬件4上设置管收纳槽7、7,并且卡止模具支柱6的突出端面。0077 在上述模具冷却装置中,对于在模具安装架1A、1B的开口端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后板4、4,在所述后板4、4的双方的内表面上设置管收纳槽7、7,在这些管收纳槽7、7内收纳冷却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还可以在模具安装架1A、1B的开口端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后板4、4,在所述后板4、4中的任一个后板4的内表面上设置管收纳槽7、7,在这些管收纳槽7、7内收纳冷却管。说 明 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塑料的加工;一般处于塑性状态物质的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