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色注塑模具装置.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1646079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7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08849.X

申请日:

2009.07.27

公开号:

CN101966742A

公开日:

2011.02.0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29C 45/32申请公布日:201102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9C 45/32申请日:20090727|||公开

IPC分类号:

B29C45/32; B29C45/16

主分类号:

B29C45/32

申请人: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康佳模具塑胶有限公司; 深圳康佳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向天顺; 万三军; 吴晓东; 杨胜国; 陈旭松

地址:

518053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康佳集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郝传鑫;潘中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所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包括中间旋转模和多个侧模,所述中间旋转模是具有多个侧面的柱体,所述侧模中的一个是定模,其它侧模是可相对其平移的动模,所述中间旋转模是可相对作为定模的侧模平移和旋转的动模,所述多个侧模设置在所述中间旋转模周围,并且分别与所述中间旋转模上对应的侧面共同形成型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采用一套模具即可完成双色乃至多色成型件的模制成型,并且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包括中间旋转模和多 个侧模, 所述中间旋转模是具有多个侧面的柱体, 所述侧模中的一个是定模, 其它侧模是可 相对其平移的动模, 所述中间旋转模是可相对作为定模的侧模平移和旋转的动模, 所述多 个侧模设置在所述中间旋转模周围, 并且分别与所述中间旋转模上对应的侧面共同形成型 腔。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多个侧模均匀分布在所 述中间旋转模周围, 并且分别与所述中间旋转模上对应的侧面共同形成型腔。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侧模的数量与所述中间 旋转模侧面的数量相同, 并且与所述中间旋转模的侧面一一对应地共同形成型腔。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侧模两个一组, 分别对应 于所述中间旋转模上位置相对的侧面, 并且与其共同形成型腔。
5: 如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还包括多个料筒, 所述多个料筒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侧模侧。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对于所述侧模与所述中间旋 转模的侧面形成的每个型腔对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料筒。
7: 如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还包括固定盘, 所述作为定模的侧模固定在所述固定盘上。
8: 如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还包括旋转托盘, 所述中间旋转模固定在所述旋转托盘上。
9: 如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还包括移动盘, 所述作为动模的侧模固定在所述移动盘上。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移动盘的数量和所述作 为动模的侧模的数量相同, 并且所述作为动模的侧模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移动盘上。

说明书


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背景技术 目前的注塑模具系统, 在生产电视机壳等大型塑件时, 只能用一种塑胶原料生产 具有一种颜色的产品, 产品颜色单一。
     传统的双色注塑模具系统, 其基本原理主要是以双射成型机的两只料管配合两套 模具按先后次序经两次成型制成双色产品。如图 1 所示, 这样的双色注塑模具系统通常包 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对成型模具公模 90 和母模 91、 公模 92 和母模 93, 以及第一料管 94 和 第二料管 95。母模 91 和 93 固定在固定盘 96 上, 是定模。公模 90 和 92 固定在回转盘 97 上, 是动模。回转盘 97 的回转轴线位于大致水平的位置。
     传统的双色注塑模具系统的工作步骤如下 :
     1. 公模 90 和母模 91 以及公模 92 和母模 93 均闭合, 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管 95 注 入公模 92 和母模 93 形成的型腔成型半成品 ;
     2. 将回转盘 97 以图 1 中向左侧的方向移动, 开模, 半成品留在公模 92 上, 回转盘 97 旋转 180 度, 再以图 1 中向右侧的方向移动, 合模, 公模 92 与母模 91 闭合, 公模 90 和母 模 93 闭合 ;
     3. 将第二原料经第二料管 94 注入公模 92 与母模 91 形成的型腔二次成型制成双 色制品成品, 同时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管 95 注入公模 90 和母模 93 形成的型腔成型半成 品;
     4. 将回转盘 97 以图 1 中向左侧的方向移动, 开模, 将双色制品成品顶出, 回转盘 97 再旋转 180 度, 合模, 继续这样的工作循环。
     这种双色注塑模具系统有明显的缺陷, 即因受力不平衡, 又受注塑机吨位的限制, 只能生产手机壳体等小型塑件, 无法生产象电视机机壳这样大型的塑件。
     因而, 在现有技术中, 要生产多色电视机壳采用的方法是先采用多套模具分别成 型不同颜色的塑件, 再采用黏结、 铆接等方式将它们固定在一起, 但是这种方法显然也有很 多缺陷, 例如工艺复杂、 工序繁多, 并且有可能造成该机壳产品粘结不牢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提供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通过改善 其受力状况使其可以用于制造大型多色成型件制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所述多色 注塑模具装置包括中间旋转模和多个侧模, 所述中间旋转模是具有多个侧面的柱体, 所述 侧模中的一个是定模, 其它侧模是可相对其平移的动模, 所述中间旋转模是可相对作为定 模的侧模平移和旋转的动模, 所述多个侧模设置在所述中间旋转模周围, 并且分别与所述 中间旋转模上对应的侧面共同形成型腔。实施本发明实施例,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相对于传统注塑模具由于型腔移位方式的改变, 大大减少了模具在注塑机内占用的空间。 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从中间旋转模周围注射进料的方式, 采用一套模具即可完成双色 乃至多色成型件的模制成型, 并且可以节省注塑机对型腔的锁模力, 亦即在对位于中间旋 转模周围的型腔同时注塑时, 多个注塑动作均会对中间旋转模产生膨胀力, 而这多个膨胀 力互相抵消, 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 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 1 是现有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主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主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第二实施例合模状态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 图;
     图 5 是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第二实施例开模状态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 图;
     图 6 是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第三实施例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 图 7 是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第四实施例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 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 2 和图 3 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包括第一侧模 12、 中间旋 转模 13、 第二侧模 14、 第一料筒 15 以及第二料筒 16。
     在使用该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成型机内, 还设有固定盘 17、 旋转托盘 18 以及移动 盘 19。
     第一侧模 12 是定模, 其固定在成型机内的固定盘 17 上, 第一料筒 15 设置在第一 侧模 12 一侧, 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第一侧模 12 的型腔内。
     第二侧模 14 是动模, 其固定在成型机内的移动盘 19 上, 可相对固定在固定盘 17 上的第一侧模 12 平移。第二料筒 16 设置在第二侧模 14 一侧, 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第二侧 模 14 的型腔内。
     中间旋转模 13 是动模, 夹设在第一侧模 12 和第二侧模 14 之间, 位于旋转托盘 18 上, 其可相对第一侧模 12 平移以及旋转, 其旋转轴线大致位于竖直位置。中间旋转模 13 的 前侧可与第一侧模 12 共同形成第一型腔 ( 图未标 ), 而中间旋转模 13 的后侧可与第二侧模 14 共同形成第二型腔 ( 图未标 )。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位于中间旋转模 13 前后两侧, 位置 相对。中间旋转模 13 的前侧形状与后侧形状相同, 而第二侧模 14 的型腔形状大于第一侧 模 12 的型腔形状, 故而该第二型腔的体积大于第一型腔的体积。在中间旋转模 13 上的前 后侧均设有顶出装置 ( 图未示 )。
     上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
     步骤 1. 合模, 中间旋转模 13 的前侧与第一侧模 12 共同形成第一型腔, 后侧与第二侧模 14 共同形成第二型腔, 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筒 15 注入第一型腔, 模制成单色的半成 品A;
     步骤 2. 开模, 将中间旋转模 13 和第二侧模 14 相对第一侧模 12 以图 2 中向右亦 即远离第一侧模 12 的方向平移, 使得第二侧模 14 的移动距离是中间旋转模 13 的移动距离 的两倍, 半成品 A 留在中间旋转模 13 的前侧 ;
     步骤 3. 控制旋转托盘 18 将中间旋转模 13 旋转 180 度, 此翻转实现了第一型腔和 第二型腔的交替移位, 亦即半成品 A 随中间旋转模 13 旋转到了后侧 ;
     步骤 4. 合模, 将中间旋转模 13 和第二侧模 14 以图 2 中向左亦即靠近第一侧模 12 的方向平移回原位, 中间旋转模 13 的前侧再次与第一侧模 12 共同形成第一型腔, 后侧再次 与第二侧模 14 共同形成第二型腔, 此时半成品 A 容纳在第二型腔内, 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 筒 15 注入第一型腔, 模制成第二件单色的半成品 A, 同时将第二原料经第二料筒 16 注入第 二型腔, 与半成品 A 一起模制为双色的成品 B ;
     步骤 5. 第二次开模, 将中间旋转模 13 和第二侧模 14 相对第一侧模 12 以图 2 中 向右亦即远离第一侧模 12 的方向平移, 使得后模 14 的移动距离是中间旋转模 13 的移动距 离的两倍, 第二件半成品 A 留在中间旋转模 13 的前侧, 成品 B 留在中间旋转模 13 的后侧 ;
     步骤 6. 启动中间旋转模 13 后侧的顶出装置, 将成品 B 顶出, 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手 的方式取下成品 B ;
     步骤 7. 控制旋转托盘 18 将中间旋转模 13 旋转 180 度, 此翻转再次将半成品 A 随 中间旋转模 13 旋转到了后侧, 然后接着上述步骤 4 继续下一个工作循环。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相对于传统注塑模具由于型腔移位方式 的改变, 大大减少了模具在注塑机内占用的空间。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从中间旋转模 13 两侧注射进料的方式, 采用一套模具即可完成双色成型件的模制, 并且可以节省注塑机 对其中一个投影面积小的型腔的锁模力, 亦即在对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同时注塑时, 这两 个注塑动作均会对中间旋转模 13 产生膨胀力, 而这两个膨胀力由于方向相反而互相抵消, 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 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
     请参照图 4 和图 5 所示, 在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 本发明实施 例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包括中间旋转模 23、 第一侧模 242、 第二侧模 244、 第三侧模 246、 第一 料筒 252、 第二料筒 254 以及第三料筒 256。
     在使用该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成型机内, 还设有固定盘 27、 旋转托盘 28 以及第一 移动盘 292 和第二移动盘 293。
     第一侧模 242 是定模, 其固定在成型机内的固定盘 27 上, 第一料筒 252 设置在第 一侧模 242 一侧, 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第一侧模 242 的型腔内。
     第二侧模 244 和第三侧模 246 是动模, 第二侧模 244 固定在成型机内的第一移动 盘 292 上, 第三侧模 246 则固定在成型机内的第二移动盘 293 上, 第二侧模 244 和第三侧模 246 可相对固定在固定盘 27 上的第一侧模 242 以一定角度平移。第二料筒 254 设置在第二 侧模 244 一侧, 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第二侧模 244 的型腔内。第三料筒 256 设置在第三侧 模 246 一侧, 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第三侧模 246 的型腔内。
     中间旋转模 23 是动模, 其为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 具有三个侧面。中间旋转模 23 设置在第一侧模 242、 第二侧模 244 和第三侧模 246 之间, 位于旋转托盘 28 上, 其可相对第一侧模 242 平移以及旋转, 其旋转轴线大致位于竖直位置。中间旋转模 23 的三个侧面可分 别与第一侧模 242、 第二侧模 244 和第三侧模 246 共同形成第一型腔、 第二型腔和第三型腔 ( 图未标 )。在本实施例中, 中间旋转模 23 的三个侧面的形状相同, 而第二侧模 244 的型腔 形状大于第一侧模 242 的型腔形状, 第三侧模 246 的型腔形状大于第二侧模 244 的型腔形 状。在中间旋转模 23 上的三个侧面均设有顶出装置 ( 图未示 )。
     上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
     步骤 1. 合模, 中间旋转模 23 的三个侧面分别与第一侧模 242、 第二侧模 244 和第 三侧模 246 共同形成第一型腔、 第二型腔和第三型腔, 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筒 252 注入第一 型腔, 模制成单色的半成品 A ;
     步骤 2. 开模, 将第二侧模 244 和第三侧模 246 以垂直于中间旋转模 23 的相应侧 面的方向平移, 再将中间旋转模 23 以图 4 中向右亦即远离前模 22 的方向平移, 使得第二侧 模 244 和第三侧模 246 的移动距离大致是中间旋转模 23 移动距离的两倍, 半成品 A 留在中 间旋转模 23 上 ;
     步骤 3. 控制旋转托盘 28 将中间旋转模 23 逆时针旋转 120 度, 此翻转将半成品 A 旋转到了第二型腔的位置 ; 步骤 4. 第二次合模, 先将中间旋转模 23 以图 2 中向左亦即靠近前模 22 的方向平 移回原位, 再将第二侧模 244 和第三侧模 246 同样移回原位, 中间旋转模 23 三个侧面再次 分别与第一侧模 242、 第二侧模 244 和第三侧模 246 共同形成第一型腔、 第二型腔和第三型 腔, 此时半成品 A 容纳在第二型腔内, 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筒 252 注入第一型腔, 模制成第 二件单色的半成品 A, 同时将第二原料经第二料筒 254 注入第二型腔, 与半成品 A 一起模制 为双色的半成品 B ;
     步骤 5. 第二次开模, 第二件半成品 A 留在中间旋转模 13 的一个侧面, 半成品 B 留 在中间旋转模 13 的另一个侧面 ;
     步骤 6. 控制旋转托盘 28 将中间旋转模 23 第二次逆时针旋转 120 度, 此翻转将第 二件半成品 A 旋转到了第二型腔的位置, 将半成品 B 旋转到了第三型腔的位置 ;
     步骤 7. 第三次合模, 此时第二件半成品 A 容纳在第二型腔内, 半成品 B 容纳在第 三型腔内, 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筒 252 注入第一型腔, 模制成第三件单色的半成品 A, 同时 将第二原料经第二料筒 254 注入第二型腔, 与第二件半成品 A 一起模制为双色的半成品 B, 将第三原料经第三料筒 256 注入第三型腔, 与半成品 B 一起模制为三色的成品 C ;
     步骤 8. 第三次开模, 启动中间旋转模 23 上相应侧面的顶出装置, 将成品 C 顶出, 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手的方式取下成品 C ;
     步骤 9. 合模后, 再次控制旋转托盘 28 将中间旋转模 23 逆时针旋转 120 度, 然后 接着上述步骤 4 继续下一个工作循环。
     这样, 即可以采用一套模具成型三色成型件。同样由于其相对于传统注塑模具由 于型腔移位方式的改变, 大大减少了模具在注塑机内占用的空间。本发明实施例多色注塑 模具装置从中间旋转模 23 周围三个侧面注射进料的方式, 同样可以节省注塑机对型腔的 锁模力, 亦即在对第一型腔、 第二型腔和第三型腔同时注塑时, 这三个注塑动作均会对中间 旋转模 23 产生膨胀力, 而这三个膨胀力互相抵消, 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 降 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
     请参照图 6 所示, 在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 本发明实施例多 色注塑模具装置包括中间旋转模 33、 第一侧模 342、 第二侧模 344、 第三侧模 346、 第四侧模 348 以及与上述侧模分别对应的第一料筒 352、 第二料筒 354、 第三料筒 356 以及第四料筒 358。
     在使用该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成型机内, 还设有固定盘 37、 旋转托盘 38 以及第一 移动盘 394、 第二移动盘 396 和第三移动盘 398。
     第一侧模 342 是定模, 其固定在成型机内的固定盘 37 上, 第一料筒 352 设置在第 一侧模 342 一侧, 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第一侧模 342 的型腔内。
     第二侧模 344、 第三侧模 346 以及第四侧模 348 是动模, 它们分别固定在第一移动 盘 394、 第二移动盘 396 和第三移动盘 398 上, 上述侧模均可随相应的移动盘相对固定在固 定盘 37 上的第一侧模 342 平移。第二料筒 354、 第三料筒 356 以及第四料筒 358 分别设置 在第二侧模 344、 第三侧模 346 和第四侧模 348 一侧, 并且分别通过进料管连通到第二侧模 344、 第三侧模 346 和第四侧模 348 的型腔内。
     中间旋转模 33 是动模, 其为截面为正方形的柱体, 具有四个侧面。中间旋转模 33 固定在旋转托盘 38 上, 并且设置在第一侧模 342、 第二侧模 344、 第三侧模 346 和第四侧模 348 中间, 第一侧模 342、 第二侧模 344、 第三侧模 346 和第四侧模 348 设置在中间旋转模 33 周围, 分别对应中间旋转模 33 的四个侧面设置, 并且分别与其对应的侧面平行。中间旋转 模 33 可相对第一侧模 342 平移以及旋转, 其旋转轴线大致位于竖直位置。中间旋转模 33 的四个侧面可分别与第一侧模 342、 第二侧模 344、 第三侧模 346 和第四侧模 348 共同形成 第一型腔、 第二型腔、 第三型腔和第四型腔 ( 图未标 )。在本实施例中, 中间旋转模 33 的四 个侧面的形状相同, 而第一侧模 342、 第二侧模 344、 第三侧模 346 和第四侧模 348 的型腔形 状依次增大。在中间旋转模 33 上的四个侧面均设有顶出装置 ( 图未示 )。
     上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工作步骤与第二实施例中大致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在 每次开模后, 中间旋转模 33 平移并且旋转 90 度。
     这样, 即可以采用一套模具成型四色成型件。同样由于其相对于传统注塑模具由 于型腔移位方式的改变, 大大减少了模具在注塑机内占用的空间。本发明实施例多色注塑 模具装置从中间旋转模 33 周围四个侧面注射进料的方式, 同样可以节省注塑机对型腔的 锁模力, 亦即在对第一型腔、 第二型腔、 第三型腔以及第四型腔同时注塑时, 这四个注塑动 作均会对中间旋转模 33 产生膨胀力, 而这四个膨胀力互相抵消, 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 受力状况, 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 在中间旋转模的每个侧面上均设置一个型腔。在本发明多色注 塑模具装置的其它实施例中, 也可以在中间旋转模的每个侧面上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 型腔, 对应的, 在每个侧模上也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型腔, 并且对应每个型腔设置一个 料筒。
     在上述实施例中, 在侧模上对应每个型腔均设置一个料筒。在本发明多色注塑模 具装置的其它实施例中, 也可以在侧模上对应每个型腔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料筒。
     请参照图 7 所示, 在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第四实施例中, 在固定盘 47 上设 置第一侧模 42 以及分别向第一侧模 42 供应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的第一料筒 45 和第二料 筒 452。在移动盘 49 上设置第二侧模 44 以及分别向第二侧模 44 供应第三原料和第四原料的第三料筒 46 和第四料筒 462。在旋转托盘 48 上设置中间旋转模 43。这样, 在步骤 1 合 模成型时, 在第一侧模 42 与中间旋转模 43 形成的型腔中, 将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成型为双 色的半成品 A。 在该型腔中可以设置特定结构使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分界, 也可以控制第一 料筒 45 和第二料筒 452 的压力, 使其在型腔内一定位置接合, 从而自然分界。步骤 2 开模 后, 这个双色的半成品 A 留在中间旋转模 43 的前侧。在步骤 3 通过旋转托盘 48 将中间旋 转模 43 旋转 180 度, 然后再合模, 在中间旋转模 43 与第二侧模 44 形成的型腔中, 将第三原 料和第四原料成型在型腔中的半成品 A 上, 即可成型出具有四种颜色的成型件成品。同样 可以理解, 在这个实施例中也可以产生多种变化, 例如在固定盘 47 上仅设置第一侧模 42 以 及向第一侧模 42 供应第一原料的第一料筒 45, 而不设第二料筒 452, 从而成型具有三种颜 色的成型件成品。
     在上述实施例中, 各型腔形成的多色成型件中的多色原料可以是层层包覆的关 系, 也可以是互相镶嵌或交替的关系, 因而可以成性出具有多种色彩、 花纹和形状的多色成 型件。
     在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其它实施例中, 中间旋转模的截面还可以是五边 形、 六边形等等。 既可以在中间旋转模的每个侧面上都设置型腔, 并且在中间旋转模周围对 应设置与中间旋转模的侧面数量相同的侧模, 也可以仅在中间旋转模的部分相对的侧面上 设置型腔, 并且在中间旋转模周围对应设置与中间旋转模的设置型腔的侧面数量相同的侧 模, 只要上述型腔的位置设置成使得注塑所产生的膨胀力基本能够相互抵消即可。例如所 述侧模两个一组, 分别对应于中间旋转模上位置相对的侧面。 如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 就是在具有四个侧面的中间旋转模上两个相对的侧面设置型腔, 并且在其两侧设置两个对 应的侧模。 另外, 侧模与中间旋转模上对应的侧面也可以形成一个以上的型腔。同样也可以 对应中间旋转模上的每个侧面设置一个以上的侧模, 每个侧模与该中间旋转模的侧面分别 形成型腔。
     在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上还可以设置业界常用的定位装置、 冷却装置等等, 以取得较佳的成型质量。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相对于传统注塑模具由于型腔移位方式 的改变, 大大减少了模具在注塑机内占用的空间。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从中间旋转模 两侧注射进料的方式, 采用一套模具即可完成双色乃至多色成型件的模制成型, 并且可以 节省注塑机对其中一侧投影面积小的型腔的锁模力, 亦即在对位于中间旋转模两侧的型腔 同时注塑时, 两侧的注塑动作均会对中间旋转模产生膨胀力, 而这两个膨胀力由于方向相 反而互相抵消, 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 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 求。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 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 利范围, 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 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多色注塑模具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多色注塑模具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多色注塑模具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色注塑模具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色注塑模具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66742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2.09CN101966742A*CN101966742A*(21)申请号 200910108849.X(22)申请日 2009.07.27B29C 45/32(2006.01)B29C 45/16(2006.01)(71)申请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518053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康佳集团申请人东莞康佳模具塑胶有限公司深圳康佳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72)发明人向天顺 万三军 吴晓东 杨胜国陈旭松(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代理人郝传鑫 潘中毅(54) 发明名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2、(57) 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所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包括中间旋转模和多个侧模,所述中间旋转模是具有多个侧面的柱体,所述侧模中的一个是定模,其它侧模是可相对其平移的动模,所述中间旋转模是可相对作为定模的侧模平移和旋转的动模,所述多个侧模设置在所述中间旋转模周围,并且分别与所述中间旋转模上对应的侧面共同形成型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采用一套模具即可完成双色乃至多色成型件的模制成型,并且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

3、图 5 页CN 101966742 A 1/1页21.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包括中间旋转模和多个侧模,所述中间旋转模是具有多个侧面的柱体,所述侧模中的一个是定模,其它侧模是可相对其平移的动模,所述中间旋转模是可相对作为定模的侧模平移和旋转的动模,所述多个侧模设置在所述中间旋转模周围,并且分别与所述中间旋转模上对应的侧面共同形成型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侧模均匀分布在所述中间旋转模周围,并且分别与所述中间旋转模上对应的侧面共同形成型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的数量与所述中间旋转模侧面的数。

4、量相同,并且与所述中间旋转模的侧面一一对应地共同形成型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两个一组,分别对应于所述中间旋转模上位置相对的侧面,并且与其共同形成型腔。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多个料筒,所述多个料筒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侧模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侧模与所述中间旋转模的侧面形成的每个型腔对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料筒。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固定盘,所述作为定模的侧模固定在所述固定盘上。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

5、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旋转托盘,所述中间旋转模固定在所述旋转托盘上。9.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移动盘,所述作为动模的侧模固定在所述移动盘上。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盘的数量和所述作为动模的侧模的数量相同,并且所述作为动模的侧模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移动盘上。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66742 A 1/6页3多色注塑模具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背景技术0002 目前的注塑模具系统,在生产电视机壳等大型塑件时,只。

6、能用一种塑胶原料生产具有一种颜色的产品,产品颜色单一。0003 传统的双色注塑模具系统,其基本原理主要是以双射成型机的两只料管配合两套模具按先后次序经两次成型制成双色产品。如图1所示,这样的双色注塑模具系统通常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对成型模具公模90和母模91、公模92和母模93,以及第一料管94和第二料管95。母模91和93固定在固定盘96上,是定模。公模90和92固定在回转盘97上,是动模。回转盘97的回转轴线位于大致水平的位置。0004 传统的双色注塑模具系统的工作步骤如下:0005 1.公模90和母模91以及公模92和母模93均闭合,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管95注入公模92和母模93形成的型。

7、腔成型半成品;0006 2.将回转盘97以图1中向左侧的方向移动,开模,半成品留在公模92上,回转盘97旋转180度,再以图1中向右侧的方向移动,合模,公模92与母模91闭合,公模90和母模93闭合;0007 3.将第二原料经第二料管94注入公模92与母模91形成的型腔二次成型制成双色制品成品,同时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管95注入公模90和母模93形成的型腔成型半成品;0008 4.将回转盘97以图1中向左侧的方向移动,开模,将双色制品成品顶出,回转盘97再旋转180度,合模,继续这样的工作循环。0009 这种双色注塑模具系统有明显的缺陷,即因受力不平衡,又受注塑机吨位的限制,只能生产手机壳体等小。

8、型塑件,无法生产象电视机机壳这样大型的塑件。0010 因而,在现有技术中,要生产多色电视机壳采用的方法是先采用多套模具分别成型不同颜色的塑件,再采用黏结、铆接等方式将它们固定在一起,但是这种方法显然也有很多缺陷,例如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并且有可能造成该机壳产品粘结不牢等等。发明内容0011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通过改善其受力状况使其可以用于制造大型多色成型件制品。0012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色注塑模具装置,所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包括中间旋转模和多个侧模,所述中间旋转模是具有多个侧面的柱体,所述侧模中的一个是定模,其它侧模是可相。

9、对其平移的动模,所述中间旋转模是可相对作为定模的侧模平移和旋转的动模,所述多个侧模设置在所述中间旋转模周围,并且分别与所述中间旋转模上对应的侧面共同形成型腔。说 明 书CN 101966742 A 2/6页40013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相对于传统注塑模具由于型腔移位方式的改变,大大减少了模具在注塑机内占用的空间。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从中间旋转模周围注射进料的方式,采用一套模具即可完成双色乃至多色成型件的模制成型,并且可以节省注塑机对型腔的锁模力,亦即在对位于中间旋转模周围的型腔同时注塑时,多个注塑动作均会对中间旋转模产生膨胀力,而这多个膨胀。

10、力互相抵消,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附图说明0014 图1是现有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主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0015 图2是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主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0016 图3是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0017 图4是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第二实施例合模状态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0018 图5是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第二实施例开模状态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0019 图6是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第三实施例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0020 图7是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第四实施例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

11、方式0021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0022 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包括第一侧模12、中间旋转模13、第二侧模14、第一料筒15以及第二料筒16。0023 在使用该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成型机内,还设有固定盘17、旋转托盘18以及移动盘19。0024 第一侧模12是定模,其固定在成型机内的固定盘17上,第一料筒15设置在第一侧模12一侧,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第一侧模12的型腔内。0025 第二侧模14是动模,其固定在成型机内的移动盘19上,可相对固定在固定盘17上的第一侧模12平移。第二料筒16设置在第二侧模1。

12、4一侧,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第二侧模14的型腔内。0026 中间旋转模13是动模,夹设在第一侧模12和第二侧模14之间,位于旋转托盘18上,其可相对第一侧模12平移以及旋转,其旋转轴线大致位于竖直位置。中间旋转模13的前侧可与第一侧模12共同形成第一型腔(图未标),而中间旋转模13的后侧可与第二侧模14共同形成第二型腔(图未标)。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位于中间旋转模13前后两侧,位置相对。中间旋转模13的前侧形状与后侧形状相同,而第二侧模14的型腔形状大于第一侧模12的型腔形状,故而该第二型腔的体积大于第一型腔的体积。在中间旋转模13上的前后侧均设有顶出装置(图未示)。0027 上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

13、的工作步骤如下:0028 步骤1.合模,中间旋转模13的前侧与第一侧模12共同形成第一型腔,后侧与第说 明 书CN 101966742 A 3/6页5二侧模14共同形成第二型腔,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筒15注入第一型腔,模制成单色的半成品A;0029 步骤2.开模,将中间旋转模13和第二侧模14相对第一侧模12以图2中向右亦即远离第一侧模12的方向平移,使得第二侧模14的移动距离是中间旋转模13的移动距离的两倍,半成品A留在中间旋转模13的前侧;0030 步骤3.控制旋转托盘18将中间旋转模13旋转180度,此翻转实现了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的交替移位,亦即半成品A随中间旋转模13旋转到了后侧;003。

14、1 步骤4.合模,将中间旋转模13和第二侧模14以图2中向左亦即靠近第一侧模12的方向平移回原位,中间旋转模13的前侧再次与第一侧模12共同形成第一型腔,后侧再次与第二侧模14共同形成第二型腔,此时半成品A容纳在第二型腔内,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筒15注入第一型腔,模制成第二件单色的半成品A,同时将第二原料经第二料筒16注入第二型腔,与半成品A一起模制为双色的成品B;0032 步骤5.第二次开模,将中间旋转模13和第二侧模14相对第一侧模12以图2中向右亦即远离第一侧模12的方向平移,使得后模14的移动距离是中间旋转模13的移动距离的两倍,第二件半成品A留在中间旋转模13的前侧,成品B留在中间旋转。

15、模13的后侧;0033 步骤6.启动中间旋转模13后侧的顶出装置,将成品B顶出,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手的方式取下成品B;0034 步骤7.控制旋转托盘18将中间旋转模13旋转180度,此翻转再次将半成品A随中间旋转模13旋转到了后侧,然后接着上述步骤4继续下一个工作循环。0035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相对于传统注塑模具由于型腔移位方式的改变,大大减少了模具在注塑机内占用的空间。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从中间旋转模13两侧注射进料的方式,采用一套模具即可完成双色成型件的模制,并且可以节省注塑机对其中一个投影面积小的型腔的锁模力,亦即在对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同时注塑时,这两个注塑动作均会对中。

16、间旋转模13产生膨胀力,而这两个膨胀力由于方向相反而互相抵消,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0036 请参照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包括中间旋转模23、第一侧模242、第二侧模244、第三侧模246、第一料筒252、第二料筒254以及第三料筒256。0037 在使用该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成型机内,还设有固定盘27、旋转托盘28以及第一移动盘292和第二移动盘293。0038 第一侧模242是定模,其固定在成型机内的固定盘27上,第一料筒252设置在第一侧模242一侧,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第一侧模242。

17、的型腔内。0039 第二侧模244和第三侧模246是动模,第二侧模244固定在成型机内的第一移动盘292上,第三侧模246则固定在成型机内的第二移动盘293上,第二侧模244和第三侧模246可相对固定在固定盘27上的第一侧模242以一定角度平移。第二料筒254设置在第二侧模244一侧,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第二侧模244的型腔内。第三料筒256设置在第三侧模246一侧,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第三侧模246的型腔内。0040 中间旋转模23是动模,其为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具有三个侧面。中间旋转模23设置在第一侧模242、第二侧模244和第三侧模246之间,位于旋转托盘28上,其可相对第说 明 书CN 1。

18、01966742 A 4/6页6一侧模242平移以及旋转,其旋转轴线大致位于竖直位置。中间旋转模23的三个侧面可分别与第一侧模242、第二侧模244和第三侧模246共同形成第一型腔、第二型腔和第三型腔(图未标)。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旋转模23的三个侧面的形状相同,而第二侧模244的型腔形状大于第一侧模242的型腔形状,第三侧模246的型腔形状大于第二侧模244的型腔形状。在中间旋转模23上的三个侧面均设有顶出装置(图未示)。0041 上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0042 步骤1.合模,中间旋转模23的三个侧面分别与第一侧模242、第二侧模244和第三侧模246共同形成第一型腔、第二型腔和。

19、第三型腔,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筒252注入第一型腔,模制成单色的半成品A;0043 步骤2.开模,将第二侧模244和第三侧模246以垂直于中间旋转模23的相应侧面的方向平移,再将中间旋转模23以图4中向右亦即远离前模22的方向平移,使得第二侧模244和第三侧模246的移动距离大致是中间旋转模23移动距离的两倍,半成品A留在中间旋转模23上;0044 步骤3.控制旋转托盘28将中间旋转模23逆时针旋转120度,此翻转将半成品A旋转到了第二型腔的位置;0045 步骤4.第二次合模,先将中间旋转模23以图2中向左亦即靠近前模22的方向平移回原位,再将第二侧模244和第三侧模246同样移回原位,中间旋转。

20、模23三个侧面再次分别与第一侧模242、第二侧模244和第三侧模246共同形成第一型腔、第二型腔和第三型腔,此时半成品A容纳在第二型腔内,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筒252注入第一型腔,模制成第二件单色的半成品A,同时将第二原料经第二料筒254注入第二型腔,与半成品A一起模制为双色的半成品B;0046 步骤5.第二次开模,第二件半成品A留在中间旋转模13的一个侧面,半成品B留在中间旋转模13的另一个侧面;0047 步骤6.控制旋转托盘28将中间旋转模23第二次逆时针旋转120度,此翻转将第二件半成品A旋转到了第二型腔的位置,将半成品B旋转到了第三型腔的位置;0048 步骤7.第三次合模,此时第二件半成。

21、品A容纳在第二型腔内,半成品B容纳在第三型腔内,将第一原料经第一料筒252注入第一型腔,模制成第三件单色的半成品A,同时将第二原料经第二料筒254注入第二型腔,与第二件半成品A一起模制为双色的半成品B,将第三原料经第三料筒256注入第三型腔,与半成品B一起模制为三色的成品C;0049 步骤8.第三次开模,启动中间旋转模23上相应侧面的顶出装置,将成品C顶出,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手的方式取下成品C;0050 步骤9.合模后,再次控制旋转托盘28将中间旋转模23逆时针旋转120度,然后接着上述步骤4继续下一个工作循环。0051 这样,即可以采用一套模具成型三色成型件。同样由于其相对于传统注塑模具由于型。

22、腔移位方式的改变,大大减少了模具在注塑机内占用的空间。本发明实施例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从中间旋转模23周围三个侧面注射进料的方式,同样可以节省注塑机对型腔的锁模力,亦即在对第一型腔、第二型腔和第三型腔同时注塑时,这三个注塑动作均会对中间旋转模23产生膨胀力,而这三个膨胀力互相抵消,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说 明 书CN 101966742 A 5/6页70052 请参照图6所示,在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多色注塑模具装置包括中间旋转模33、第一侧模342、第二侧模344、第三侧模346、第四侧模348以及与上述侧模分别对应的第一。

23、料筒352、第二料筒354、第三料筒356以及第四料筒358。0053 在使用该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成型机内,还设有固定盘37、旋转托盘38以及第一移动盘394、第二移动盘396和第三移动盘398。0054 第一侧模342是定模,其固定在成型机内的固定盘37上,第一料筒352设置在第一侧模342一侧,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第一侧模342的型腔内。0055 第二侧模344、第三侧模346以及第四侧模348是动模,它们分别固定在第一移动盘394、第二移动盘396和第三移动盘398上,上述侧模均可随相应的移动盘相对固定在固定盘37上的第一侧模342平移。第二料筒354、第三料筒356以及第四料筒358分别。

24、设置在第二侧模344、第三侧模346和第四侧模348一侧,并且分别通过进料管连通到第二侧模344、第三侧模346和第四侧模348的型腔内。0056 中间旋转模33是动模,其为截面为正方形的柱体,具有四个侧面。中间旋转模33固定在旋转托盘38上,并且设置在第一侧模342、第二侧模344、第三侧模346和第四侧模348中间,第一侧模342、第二侧模344、第三侧模346和第四侧模348设置在中间旋转模33周围,分别对应中间旋转模33的四个侧面设置,并且分别与其对应的侧面平行。中间旋转模33可相对第一侧模342平移以及旋转,其旋转轴线大致位于竖直位置。中间旋转模33的四个侧面可分别与第一侧模342、。

25、第二侧模344、第三侧模346和第四侧模348共同形成第一型腔、第二型腔、第三型腔和第四型腔(图未标)。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旋转模33的四个侧面的形状相同,而第一侧模342、第二侧模344、第三侧模346和第四侧模348的型腔形状依次增大。在中间旋转模33上的四个侧面均设有顶出装置(图未示)。0057 上述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工作步骤与第二实施例中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每次开模后,中间旋转模33平移并且旋转90度。0058 这样,即可以采用一套模具成型四色成型件。同样由于其相对于传统注塑模具由于型腔移位方式的改变,大大减少了模具在注塑机内占用的空间。本发明实施例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从中间旋转模33。

26、周围四个侧面注射进料的方式,同样可以节省注塑机对型腔的锁模力,亦即在对第一型腔、第二型腔、第三型腔以及第四型腔同时注塑时,这四个注塑动作均会对中间旋转模33产生膨胀力,而这四个膨胀力互相抵消,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0059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中间旋转模的每个侧面上均设置一个型腔。在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中间旋转模的每个侧面上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型腔,对应的,在每个侧模上也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型腔,并且对应每个型腔设置一个料筒。0060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侧模上对应每个型腔均设置一个料筒。在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其它实施。

27、例中,也可以在侧模上对应每个型腔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料筒。0061 请参照图7所示,在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第四实施例中,在固定盘47上设置第一侧模42以及分别向第一侧模42供应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的第一料筒45和第二料筒452。在移动盘49上设置第二侧模44以及分别向第二侧模44供应第三原料和第四原料说 明 书CN 101966742 A 6/6页8的第三料筒46和第四料筒462。在旋转托盘48上设置中间旋转模43。这样,在步骤1合模成型时,在第一侧模42与中间旋转模43形成的型腔中,将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成型为双色的半成品A。在该型腔中可以设置特定结构使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分界,也可以控制第。

28、一料筒45和第二料筒452的压力,使其在型腔内一定位置接合,从而自然分界。步骤2开模后,这个双色的半成品A留在中间旋转模43的前侧。在步骤3通过旋转托盘48将中间旋转模43旋转180度,然后再合模,在中间旋转模43与第二侧模44形成的型腔中,将第三原料和第四原料成型在型腔中的半成品A上,即可成型出具有四种颜色的成型件成品。同样可以理解,在这个实施例中也可以产生多种变化,例如在固定盘47上仅设置第一侧模42以及向第一侧模42供应第一原料的第一料筒45,而不设第二料筒452,从而成型具有三种颜色的成型件成品。0062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型腔形成的多色成型件中的多色原料可以是层层包覆的关系,也可以是。

29、互相镶嵌或交替的关系,因而可以成性出具有多种色彩、花纹和形状的多色成型件。0063 在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的其它实施例中,中间旋转模的截面还可以是五边形、六边形等等。既可以在中间旋转模的每个侧面上都设置型腔,并且在中间旋转模周围对应设置与中间旋转模的侧面数量相同的侧模,也可以仅在中间旋转模的部分相对的侧面上设置型腔,并且在中间旋转模周围对应设置与中间旋转模的设置型腔的侧面数量相同的侧模,只要上述型腔的位置设置成使得注塑所产生的膨胀力基本能够相互抵消即可。例如所述侧模两个一组,分别对应于中间旋转模上位置相对的侧面。如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就是在具有四个侧面的中间旋转模上两个相对的侧面设置型腔。

30、,并且在其两侧设置两个对应的侧模。0064 另外,侧模与中间旋转模上对应的侧面也可以形成一个以上的型腔。同样也可以对应中间旋转模上的每个侧面设置一个以上的侧模,每个侧模与该中间旋转模的侧面分别形成型腔。0065 在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上还可以设置业界常用的定位装置、冷却装置等等,以取得较佳的成型质量。0066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色注塑模具装置相对于传统注塑模具由于型腔移位方式的改变,大大减少了模具在注塑机内占用的空间。本发明多色注塑模具装置从中间旋转模两侧注射进料的方式,采用一套模具即可完成双色乃至多色成型件的模制成型,并且可以节省注塑机对其中一侧投影面积小的型腔的锁模力,亦即在对位于中间旋转模两侧的型腔同时注塑时,两侧的注塑动作均会对中间旋转模产生膨胀力,而这两个膨胀力由于方向相反而互相抵消,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受力状况,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机锁模力的要求。0067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说 明 书CN 101966742 A 1/5页9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66742 A 2/5页10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塑料的加工;一般处于塑性状态物质的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