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膜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印膜结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059871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5.18CN102059871A*CN102059871A*(21)申请号 201010553124.4(22)申请日 2010.11.22B41M 5/00(2006.01)B32B 27/06(2006.01)B44C 5/04(2006.01)(71)申请人琨诘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地址 215321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张浦镇滨江北路358号(72)发明人曾水泉(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代理人董建林 王寿刚(54) 发明名称转印膜结构(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印膜结构,其特。
2、征在于包括一基底薄膜层;一离型层,设置于该基底薄膜层的上表面;一第一硬化膜层,设置于该离型层的上表面;一饰绞层,设置于该第一硬化膜层的上表面;一第二硬化膜层,设置于该饰纹层的上表面;以及一黏着膜层,设置于该第二硬化膜层的上表面。本发明在饰纹层和黏着膜层之间增设第二硬化膜层,第二硬化膜层将可阻挡黏着膜层的胶水渗入饰纹层,以防止油墨图纹遭受破坏,并可同时强化膜层结构强度,从而达到提升转印膜制程合格率的功效。(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CN 102059875 A 1/1页21.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
3、括一基底薄膜层;一离型层,设置于该基底薄膜层的上表面;一第一硬化膜层,设置于该离型层的上表面;一饰绞层,设置于该第一硬化膜层的上表面;一第二硬化膜层,设置于该饰纹层的上表面;以及一黏着膜层,设置于该第二硬化膜层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饰纹层包括一油墨层,该油墨层设置于该第一硬化膜层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饰纹层包括一油墨层以及一金属薄膜层,该油墨层设置于该第一硬化膜层的上表面,该金属薄膜层设置于该油墨层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硬化膜层以及该第二硬化膜层的厚度为3微米至60微米。5.根据权利。
4、要求l所述的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硬化膜层以及该第二硬化膜层的材料为聚胺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压克力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聚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聚亚胺系树脂、聚二醚酮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树脂、丙烯氰酯系树脂以及异氰酸酯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底薄膜层为高分子聚合物基材、金属薄膜基材以及纤维系薄膜中的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高分子聚合物的材料为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中的一种。8.根。
5、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纤维素系薄膜为一玻璃纸或一涂布纸或一赛珞凡或为玻璃纸、涂布纸及赛珞凡组成的一种薄膜。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059871 ACN 102059875 A 1/3页3转印膜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印膜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在饰纹层与黏着膜层之间设有硬化膜层的转印膜结构。背景技术0002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高,产品外观的设计成为了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具备独特构图设计与时尚质感的产品往往自能够得到较多青睐。模内装饰(IMD,In-mold decoration)是一项新型塑料加工技术,是将上面印有装饰图纹的转印膜定位在射出机的模具内。
6、,在塑料制品射出成形的同时,进行图纹转印,完成壳体外观装饰。相对于传统喷涂、印刷、电镀等加工方式,模内装饰技术可配合制品批量生产,连续完成图纹转印,可疑简化生产步骤、缩短制程时间,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装置、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0003 图1为现有技术的转印膜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转印膜结构的应用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转印膜结构10包括一基底薄膜层11以及上方次序堆栈形成的一离型层12、一硬化膜层13、一饰纹层14以及一黏着膜层15。基底薄膜层11可为塑料、金属或纤维系薄膜,用以提供表面平坦且不易变形的基材,以便于后续涂布与印刷等加工。离型层12设置于基底薄膜层11表面上方,用以辅助基。
7、底薄膜层11离型。硬化膜层13设置于离型层12表面上,由树脂溶液干燥形成,为具有高硬度的保护层。饰纹层14设置于硬化膜层13表面上,是由印刷形成的油墨装饰图纹。黏着膜层15设置于饰纹层14表面上方。转印时,提供一定的制程条件(例如:预定温度值),使黏着膜层15紧密黏着于物品20表面,从而将转印膜10结合于物品20。最后,借着离型层12将基底薄膜层11撕离,即完成图纹转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转印膜结构10中,黏着膜层15的胶水极易向下渗入饰纹层14,致使油墨图纹受到破坏,成为不良品。具有瑕疵的转印膜假如没有被检出剔除,进一步流入后端制程,则将导致更多的物料损失。而且,若射出成型条件改变,导致转。
8、印膜的结构强度不够,极易出现油墨层破坏。发明内容0004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阻挡黏着膜层的胶水渗入饰纹层,以防止油墨图纹遭受破坏,而且可加强膜层结构强度,从而提升转印膜制程合格率的转印膜结构。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采用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0006 一种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底薄膜层;一离型层,设置于该基底薄膜层的上表面;一第一硬化膜层,设置于该离型层的上表面;一饰绞层,设置于该第一硬化膜层的上表面;一第二硬化膜层,设置于该饰纹层的上表面;以及一黏着膜层,设置于该第二硬化膜层的上表面。0007 前述的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饰纹层包括一油。
9、墨层,该油墨层设置于该第一硬化膜层的上表面。说 明 书CN 102059871 ACN 102059875 A 2/3页40008 前述的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饰纹层包括一油墨层以及一金属薄膜层,该油墨层设置于该第一硬化膜层的上表面,该金属薄膜层设置于该油墨层的上表面。0009 前述的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硬化膜层以及该第二硬化膜层的厚度为3微米至60微米。0010 前述的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硬化膜层以及该第二硬化膜层的材料为聚胺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压克力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聚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聚亚胺系树脂、聚二醚酮系树脂。
10、、聚醚砜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树脂、丙烯氰酯系树脂以及异氰酸酯中的一种。0011 前述的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底薄膜层为高分子聚合物基材、金属薄膜基材以及纤维系薄膜中的一种。0012 前述的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高分子聚合物的材料为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中的一种。0013 前述的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纤维素系薄膜为一玻璃纸或一涂布纸或一赛珞凡或为玻璃纸、涂布纸及赛珞凡组成的一种薄膜。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饰纹层与黏着膜层之间设置第二硬化膜层,可阻挡黏着膜层的胶水渗入饰纹层,以。
11、防止油墨图纹遭受破坏,且加强膜层结构强度,从而达到提升转印膜制程良率功效。附图说明0015 图l为现有技术的转印膜结构的剖面示意图。0016 图2为图1的转印膜结构的应用状态的剖面示意图。0017 图3为本发明的转印膜结构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0018 图4为本发明的转印膜结构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0019 附图中主要标记含义说明如下,10、30、40:转印膜结构,11、31、41:基底薄膜层,12、32、42:离型层,13: 硬化膜层,14、34、44:饰纹层,15、36、46:黏着膜层,20:物品,33、43:第一硬化膜层,340、440:油墨层,35、45:第二硬化膜层,。
12、441:金属薄膜层。具体实施方式0020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0021 本发明提出一种转印膜结构,旨在防止黏着膜层的胶水渗入饰纹层,以保持油墨装饰图纹的完整性,且加强膜层结构强度。0022 图3为本发明的转印膜结构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转印膜结构30包括一基底薄膜层31、一离型层32、一第一硬化膜层33、一饰纹层34、一第二硬化膜层35以及一黏着膜层36。其中,离型层32设置于基底薄膜层31的上表面,第一硬化膜层33设置于离型层32的上表面,饰纹层34设置于第一硬化膜层33的上表面,第二硬化膜层35设置于饰纹层34的上表面,黏着膜层36设置于第二硬化。
13、膜层35的上表面。0023 基底薄膜层31作为后续涂布与印刷等加工的基材,所以应具备高平坦度且不易变形,可选用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等高分子聚合物基材,或选用铝箔、铜箔等金属薄膜基材,亦可选用玻璃说 明 书CN 102059871 ACN 102059875 A 3/3页5纸、涂布纸、赛珞凡等纤维系薄膜,或上述薄膜组成的复合基材。基底薄膜层31的厚度约为5微米( m)至300微米(m)可为片状结构,也可以是连续进行涂布及印刷工序的大面积卷装结构。0024 离型层32用来辅助基底薄膜层31离型,由涂布设备将原料溶液涂布于基底薄膜层31。
14、表面上方,经过加热干燥或紫外线照射固化而形成,可选用聚硅氧烷系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橡胶系树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氯乙烯一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一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树脂等材料,并根据材料种类,采取适当的固化方式。离型层32的厚度约为0.5微米(m)至40微米(m)。0025 第一硬化膜层33是具有高硬度的保护层,由涂布设备将原料溶液涂布于离型层32表面上方,经过固化形成,可选用聚胺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压克力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聚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聚亚胺系树脂、聚。
15、二醚酮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树脂、丙烯氰酯系树脂、异氰酸酯等材料。第一硬化膜层33的厚度约为3微米(m)至60微米(m)。0026 饰纹层34包括一油墨层340,采用网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或平板印刷方式制作形成,提供油墨装饰图纹,印刷原料一般可选用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丙烯酸系树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树脂、聚乙烯缩醛系树脂、聚酯胺基甲酸酯系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醇酸树脂等树脂为结合剂加上颜料混合制得。0027 第二硬化膜层35是另一个具有高硬度的保护层,由涂布设备将原料溶液涂布于油墨层340表面上方,经过固化形成。第二硬化膜层35的材料选用与厚度范围与。
16、第一硬化膜层33相同,在此不再多作赘述。0028 黏着膜层36可选用聚胺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压克力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等材料,由涂布设备将原料溶液涂布于第二硬化膜层35表面上方,经过干燥形成。黏着膜层36的厚度约为3微米( m)至50微米(m)。0029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在于在饰纹层34与黏着膜层36之间增设第二硬化膜层35,用来阻挡黏着膜层36的胶水向下渗漏,以防止饰纹层34的油墨图纹遭受破坏,同时可强化膜层结构强度。0030 图4是本发明的转印膜结构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转印膜结构40包括一基底薄膜层41,以及上方次序叠置的一离型层42、一第一硬化膜层。
17、43、一饰纹层44、一第二硬化膜层45与一黏着膜层46,其中饰纹层44包括一油墨层440以及一金属薄膜层441。油墨层440设置于第一硬化膜层43的上表面,金属薄膜层441则设置于油墨层440的上表面。第二硬化膜层45设置于金属薄膜层441与黏着膜层46之间,以阻挡黏着膜层46的胶水向下渗漏,且加强膜层结构强度。0031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转印膜结构在饰纹层与黏着膜层之间设置一第二硬化膜层,可以有效阻挡黏着膜层的胶水渗入饰纹层,防止油墨图纹遭受破坏,保持装饰图案的完整性,同时可疑加强膜层结构强度,从而达到提升转印膜制程合格率的功效。0032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 明 书CN 102059871 ACN 102059875 A 1/2页6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059871 ACN 102059875 A 2/2页7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0598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