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梁输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周期性输送带卷或板卷、板叠或类似输送货物的升降梁输送器。
背景技术
这种升降梁输送器具有多个像DE 601 10 678 T2所揭示的那样沿输送方向连续布置且彼此耦合的属于相同输送器类型的升降梁,这些升降梁通过其行走驱动装置一起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单个输送器间分别通过一连杆彼此耦合。其中,一或多个升降梁可通过其升降装置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安放在横向支承面上的板卷(通常又称“卷材”)或类似物体可周期性地沿输送方向运动或逐步移动。
DE 12 94 281 C2所揭示的升降梁输送器设有多个连续布置的升降梁,其中,供相继升降梁相连的耦合器仅传递行走运动,以及允许独立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分配给每个升降梁的升降装置均布置在一副架上,该副架借助滚轮在一轨道系统上沿输送方向或纵向进行运动。每一升降梁各设有至少两个副架,这些副架具有两个行走轴。
由于每个单个升降梁均是设计用于承载一定数量特定几何结构的卷材,即其最大设计载重是确定的,因而当卷材数量有所增大或者需要输送直径和重量更大的卷材时,已知升降梁输送器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将多个此种类型的升降梁耦合在一起。这些升降梁连同其行走机构通过拖挂或耦合方式一起在轨道上沿输送方向运动,但可以进行独立的升降运动。在有待周期性输送的总负荷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将多个独立升降梁耦合这一方案的原因在于,升降梁的单个组件间已达到一定匹配程度,此时若卷数增加或单卷的重量增大,就会彻底导致单个升降梁超负荷工作。
行走机构是升降梁的一个重要部件。每个升降梁通常安装两个行走驱动装置或副架,这些行走驱动装置或副架各具有两个包括滚轮在内的轴。其中,副架具有一定的最大设计轴荷,这种轴荷应加以充分利用,但不得被超过。在轴荷因卷数或卷重增大而提高的情况下,不仅需要重新设计行走机构,还须对滚轮的轨道系统进行修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梁输送器,达成这一目的的解决方案如下:所述升降梁以铰接方式与一仅具有一个副架的输送元件相连,其中,所述接头作为耦合元件既将垂直力和水平力传递到所述输送元件上,又将所述升降梁的水平运动传递到所述输送元件上。所述输送元件在此起到的是一用于周期性输送附加待输送板卷或卷材的第二升降梁的作用。但与一个独立的第二升降梁不同的是,所述输送元件并不实施独立的运动过程,而是与基本升降梁的运动过程同步化。
可以使用在尺寸和承载力方面以模块化方式与输送任务灵活匹配的输送元件来输送卷材,从而在负荷量和成本方面随时都能根据卷数和相应卷重实现基本升降梁和相连输送元件的最佳结合。现有的升降梁输送装置无需进行任何修改或改建,特别是无需使用包括两个副架的其他成套升降梁。在用接头或关节轴承来耦合所述输送元件的情况下,系统虽总共具有三个副架或轮对,但仍具有静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所述输送元件设计为包括一升降装置的拖车。也就是说,所述拖车不具有用于实现水平输送运动的自有驱动装置,而是随装有卧式汽缸的基本升降梁一起运动。与基本升降梁不同,这种拖车式输送元件就其自身而言是静不定的。在所述拖车或输送元件优选通过既能传递水平力又能传递垂直力的关节轴承与所述基本升降梁铰接的情况下,尽管只有一个副架,所述拖车也能获得静定性。而具有(例如)三个副架的加长基本升降梁却是静不定的。所述拖车的升降装置可设计为(例如)活塞/汽缸单元或偏心升降机构,并与所述基本升降梁的升降运动同步化。如果将所述拖车的升降装置设计为构建在副架中的偏心升降机构,即设计为包含有滚轮轴承结构的偏心轮,就通过一个将这些偏心轮连接起来的连杆来实现这种同步化。为了实现垂直升降,须设一升降缸,该升降缸一端铰接在一偏心轮的一偏心位置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基本升降梁上或所述拖车的横梁上。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在对升降梁输送器和仅包括一个轮对或副架的输送元件进行结合使用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以铰接方式连接所述拖车从而使其获得静定性地情况下,无需像成套升降梁那样设一造价不菲的第二行走机构,也无需在输送装置上实施其他改建措施。本发明的升降梁输送器可灵活扩充以输送更大数量的板卷,方式简单且费用不高。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技术细节可从权利要求和下文中如附图所示的本发明以板卷为输送货物的实施例中获得。其中:
图1为一正在输送五个板卷的传统升降梁输送器的侧视图;
图2为一升降梁输送器的侧视图,所述升降梁输送器上铰接有附加输送元件或拖车,其中,升降梁输送器输送三个板卷,拖车输送两个板卷;
图3为一升降梁输送器的侧视图,所述升降梁输送器上铰接有附加输送元件或拖车,其中,升降梁输送器输送四个板卷,拖车输送两个板卷;以及
图4为一升降梁输送器的侧视图,所述升降梁输送器上铰接有附加输送元件或拖车,其中,升降梁输送器和拖车各输送三个板卷。
参考符号表
1 升降梁输送器/基本升降梁
2 板卷/卷材或输送货物
3 副架
4 副架
5 轴
6 滚轮
7 升降装置/垂直升降器
8 横梁
9 升降缸/垂直升降器
10 支座
11 连杆/耦合连杆
12a 升降梁
12b 升降梁
12c 升降梁
13 关节轴承/接头
14a 输送元件/拖车
14b 输送元件/拖车
14c 输送元件/拖车
15 副架(轮对)
16 轴
17 滚轮
18 升降装置/垂直升降器
19 横梁
20 升降缸/垂直升降器
21 支座
22 推拉杆/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的是输送线上的常用升降梁1,用于周期性输送(此处所示的)五个板卷或卷材2。
升降梁1是一种通过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叠加来对按固定间距安放的卷材2进行传送的连续输送器。
升降梁1的行走机构由两个副架3、4构成,这两个副架各配有一轴5和连接在该轴上的多个滚轮6。当升降梁1做水平运动或输送运动时,滚轮6在输送设备内部的轨道系统的导轨上移动。
两个副架3、4上各布置有一用于使载有卷材2的横梁8发生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7,作为替代和可选方案,也可以通过构建在副架3、4中的偏心升降机构来促成这种垂直运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同时对这两种方案进行了并行介绍。副架4为此具有一升降缸9,这个升降缸一端偏心铰接在一偏心轮(该偏心轮包含有相关滚轮6的轴承结构)上,另一端铰接在横梁8的支座10上。所述偏心轮通过一连杆11彼此联动耦合。升降缸9外伸时会引起偏心轮的旋转运动,这种旋转运动同时又被偏心的滚轮轴承转化为垂直运动。此处未作图示的对升降梁1的水平行走驱动通过(例如)已知的汽缸驱动装置或电机驱动装置而实现。通过升降梁1的周期性往复移动和相应的升降运动,可以周期性地朝所需输送方向输送安放在横梁8上的卷材2。
图2所示的升降梁12a与前述升降梁1样式相同。拖车或输送元件14a通过设计为关节轴承的接头13连接在升降梁12a上。拖车14a在其远离关节轴承13的末端上仅需具有一个副架或轮对15,即一个轴16和连接在该轴上的多个滚轮17。副架15的上方可布置一用于使载有卷材2的横梁19发生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18。如图所示,此处也可像图1所示的实施例那样视情况设一偏心升降机构,为此须在副架15上布置一升降缸20,这个升降缸通过一支座21引起横梁19的升降运动。
拖车14a的升降机构的偏心轮通过一推拉杆22与升降梁12a的连杆11联动耦合。这就意味着,拖车14a不会进行独立于升降梁12a的升降运动,而是准确地与升降梁12a同步进行相同的运动。
当负荷情况要求设一第二升降梁时,使用一个通过关节轴承13与升降梁12a铰接的拖车14a而非直接使用成套的独立升降梁1或12a的优点在于,拖车14a仅需一个副架15和一个轴16即可实现。通过与升降梁12a铰接,拖车14a可获得支承在两个副架3、4上的升降梁12a所具有的静定性。
如图2所示,为了对相比图1重量有所增大的卷材2进行更好的重量分配,结合使用升降梁12a和拖车14a时,将图1中由一个升降梁1输送的五个卷材2进行三(升降梁12a)比二(拖车14a)的分配。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升降梁12b负责输送四个卷材2,拖车14b负责输送两个卷材2。其中,升降梁12b的结构长度大于拖车14b的结构长度。四个卷材2无论在卷数还是卷重方面均已达到升降梁12b的最大容量。在此情况下,若要周期性输送附加的卷材2,就须铰接一个设计可输送两个卷材2的拖车14b。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升降梁12c的结构长度小于拖车14c的结构长度。其中,升降梁12c的设计容量是三个卷材2,因而为了输送另外三个卷材2,铰接在升降梁12c上的拖车14c须具有相应的结构长度,且无论在行走机构方面还是在升降技术上,都应具有更大的设计承载力。
如图2至图4中的实施例所示,通过铰接数量任意、不同长度和/或不同设计承载力的拖车14a、14b、14c,可以实现灵活度极高的升降梁系统,这种升降梁系统无需改建即可简单地整合在现有的输送线中,且随时都能根据卷重、卷数和待完成输送任务实现升降梁和拖车在负荷量和成本方面的最佳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