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吸能车载支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电吸能车载支架.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029949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4.27CN102029949A*CN102029949A*(21)申请号 201010547650.X(22)申请日 2010.11.17B60R 11/00(2006.01)(71)申请人常州市亚细亚吸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13001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劳动西路邮电公寓4号楼丁单元201室(72)发明人杨全国(74)专利代理机构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代理人周建观 张云(54) 发明名称充电吸能车载支架(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包括吸能底座、充电器和载物架,充电器与吸能。
2、底座固定连接,载物架与充电器装连,充电器包括上壳、下壳、上卷线盘、下卷线盘、上涡卷弹簧、下涡卷弹簧、上导线、下导线、隔板、上收卷按键和下收卷按键;上齿牙与上齿轮相配合;下齿牙与下齿轮相配合;第一导电圈与第三导电圈电接触,第二导电圈与第四导电圈电接触;上导线内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一导电圈和第二导电圈电连接,上导线外端连接有第一电插头;下导线内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三导电圈和第四导电圈电连接,下导线外端连接有第二电插头;吸能底座包括面罩、防滑垫、固定板和能量吸收颗粒。本发明的输入、输出端的导线可以单独拉伸和收卷,使用安全。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
3、请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1 页CN 102029951 A 1/3页21.一种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包括吸能底座(1)、充电器(2)和载物架(4),所述充电器(2)与吸能底座(1)固定连接,载物架(4)与充电器(2)装连,其特征在于:a、所述充电器(2)包括上壳(2-1)、下壳(2-2)、上卷线盘(2-3)、下卷线盘(2-11)、上涡卷弹簧(2-5)、下涡卷弹簧(2-5)、上导线(2-9)、下导线(2-12)、隔板(2-6)、上收卷按键(2-8)和下收卷按键(2-8);b、所述上壳(2-1)与下壳(2-2)固定连接,并形成容纳内腔(2-0);c、所述上卷线盘(2-3)和下卷线。
4、盘(2-11)均位于容纳内腔(2-0)内并且分别转动支撑在上壳(2-1)和下壳(2-2)上,所述隔板(2-6)隔置在上卷线盘(2-3)与下卷线盘(2-11)之间;d、所述上卷线盘(2-3)上具有上齿轮(2-3-1),所述上收卷按键(2-8)铰接在上壳(2-1)上且上收卷按键(2-8)上具有上齿牙(2-8-1),上齿牙(2-8-1)与上齿轮(2-3-1)相配合;e、所述下卷线盘(2-11)上具有下齿轮(2-11-1),所述下收卷按键(2-8)铰接在下壳(2-2)上且下收卷按键(2-8)上具有下齿牙(2-8 -1),下齿牙(2-8 -1)与下齿轮(2-11-1)相配合;f、所述上卷线盘(2-3)的。
5、底面上具有第一导电圈(2-3-2)和第二导电圈(2-3-3),所述下卷线盘(2-11)的顶面上具有与第一导电圈(2-3-2)对应设置的第三导电圈(2-11-2)和与第二导电圈(2-3-3)对应设置的第四导电圈(2-11-3);g、所述第一导电圈(2-3-2)与第三导电圈(2-11-2)电接触,第二导电圈(2-3-3)与第四导电圈(2-11-3)电接触;h、上卷线盘(2-3)上卷绕有上导线(2-9),上导线(2-9)内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一导电圈(2-3-2)和第二导电圈(2-3-3)电连接,上导线(2-9)的外端连接有第一电插头(2-10);i、下卷线盘(2-11)上卷绕有下导线(2-12),。
6、下导线(2-12)内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三导电圈(2-11-2)和第四导电圈(2-11-3)电连接,下导线(2-12)的外端连接有第二电插头(2-13);j、所述第一电插头(2-10)和第二电插头(2-13)其中任意一个为输出充电插头,另一个则为带有变压电路的输入插头;k、上涡卷弹簧(2-5)的一端与上卷线盘(2-3)装连,另一端与上壳(2-1)装连;l、下涡卷弹簧(2-5)的一端与下卷线盘(2-11)装连,另一端与下壳(2-2)装连;m、所述吸能底座(1)包括面罩(1-1)、防滑垫(1-2)、固定板(1-4)和能量吸收颗粒(1-3),能量吸收颗粒(1-3)和固定板(1-4)均置在面罩(1-1。
7、)与防滑垫(1-2)之间,固定板(1-4)位于防滑垫(1-2)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6)上与第一导电圈(2-3-2)、第二导电圈(2-3-3)、第三导电圈(2-11-2)、第四导电圈(2-11-3)相对应处开有若干通孔(2-6-1),通孔(2-6-1)内装有第一导电珠(2-7)和第二导电珠(2-7),第一导电珠(2-7)的上部与第一导电圈(2-3-2)电接触,下部与第三导电圈(2-11-2)电接触,第二导电珠(2-7)的上部与第二导电圈(2-3-3)电接触,下部与第四导电圈(2-11-3)电接触。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029949 A。
8、CN 102029951 A 2/3页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卷线盘(2-3)上的第一导电圈(2-3-2)和第二导电圈(2-3-3)上均有突起的上导电触角(2-16),该上导电触角(2-16)抵在下卷线盘(2-11)上的对应的第三导电圈(2-11-2)和第四导电圈(2-11-3)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卷线盘(2-11)上的第三导电圈(2-11-2)和第四导电圈(2-11-3)上均有突起的下导电触角,该下导电触角抵在上卷线盘(2-3)上的对应的第一导电圈(2-3-2)和第二导电圈(2-3-3)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
9、述的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卷线盘(2-3)上的第一导电圈(2-3-2)上有突起的上导电触角(2-16),该上导电触角(2-16)抵在下卷线盘(2-11)上的对应的第三导电圈(2-11-2)上;所述下卷线盘(2-11)上的第四导电圈(2-11-3)上有突起的下导电触角,该下导电触角抵在上卷线盘(2-3)上的对应的第二导电圈(2-3-3)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2-1)上具有定位卡槽(2-1-3),所述隔板(2-6)上具有定位卡头(2-6-2),定位卡头(2-6-2)嵌在定位卡槽(2-1-3)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其。
10、特征在于:所述上收卷按键(2-8)铰接在上壳(2-1)的铰支轴(2-1-1)上且装连有上扭簧(2-4),上扭簧(2-4)的另一端装连在上壳(2-1)上;所述下收卷按键(2-8) 铰接在下壳(2-2)的铰支轴(2-2-1)上且装连有下扭簧(2-4),下扭簧(2-4)的另一端装连在下壳(2-2)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底座(1)的固定板(1-4)通过螺钉(6)穿过固定板(1-4)和面罩(1-1)上的通孔与充电器(2)的下壳(2-2)的螺母(2-2-5)连接,能量吸收颗粒(1-3)装在吸能袋(1-6)中,吸能袋(1-6)位于面罩(1-1)与防滑垫(1-2)之。
11、间, 且吸能袋(1-6)环围在充电器(2)的下壳(2-2)的周围或者环围在充电器(2)的下壳(2-2)和上壳(2-1)的周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插头(2-10)为输出充电插头,第二电插头(2-13)为输入插头,该输入插头带有变压电路并且能与汽车点烟器插座插合。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2-1)上固定连接有万向连接件(3),万向连接件(3)包括万向座(3-1)、活动万向头(3-3)和锁紧螺母(3-2),万向座(3-1)与活动万向头(3-3)活动连接,活动万向头(3-3)的另一端具有连接杆(3-3-1)和连接板(。
12、3-3-2),连接板(3-3-2)与载物架(4)固定连接,万向座(3-1)上具有螺纹(3-1-2)并开有十字收缩槽(3-1-1),锁紧螺母(3-2)与万向座(3-1)的螺纹(3-1-2)连接。1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2-1)的中部具有上壳中孔(2-1-4),下壳(2-2)的中部具有下壳螺母(2-2-4),一锁紧螺钉(5)穿过上壳中孔(2-1-4)与下壳螺母(2-2-4)螺纹连接,上壳(2-1)上具有卡槽(2-1-2),下壳(2-2)上具有卡头(2-2-2),卡头(2-2-2)与卡槽(2-1-2)卡合。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其特征。
13、在于:所述上卷线盘(2-3)的上齿轮(2-3-1)和下卷线盘(2-11)的下齿轮(2-11-1)均为棘轮,上收卷按键(2-8)的上齿牙(2-8-1)和下收卷按键(2-8)的下齿牙(2-8 -1)均为棘爪。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029949 ACN 102029951 A 3/3页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圈(2-3-2)、第二导电圈(2-3-3)、第三导电圈(2-11-2)和第四导电圈(2-11-3)均具有导电珠滚动轨道(2-14)。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圈(2-3-2)、第二导电。
14、圈(2-3-3)、第三导电圈(2-11-2)和第四导电圈(2-11-3)均具有导线焊接定位脚(2-15)。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029949 ACN 102029951 A 1/7页5充电吸能车载支架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电器产品充电吸能车载支架。背景技术0002 目前,市场上普通车载充电器,其导线在不工作状态时散乱放置在汽车驾驶室里,妨碍驾驶员正常驾驶。市场上一种可收卷的手机充电器,必须两端同步拉伸导线才可使用,一端拉伸而另一端不拉会产生导线从卷线盘上脱落或卡塞住不能使用的弊病。另外,所有现有充电器都不能与吸能底座整合使用,导致使用者的繁复和不方便。发明内容0003 本。
15、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入、输出端的导线可以单独拉伸和收卷且使用安全的充电吸能车载支架。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包括吸能底座、充电器和载物架,所述充电器与吸能底座固定连接,载物架与充电器装连,所述充电器包括上壳、下壳、上卷线盘、下卷线盘、上涡卷弹簧、下涡卷弹簧、上导线、下导线、隔板、上收卷按键和下收卷按键;所述上壳与下壳固定连接,并形成容纳内腔;所述上卷线盘和下卷线盘均位于容纳内腔内并且分别转动支撑在上壳和下壳上,所述隔板隔置在上卷线盘与下卷线盘之间;所述上卷线盘上具有上齿轮,所述上收卷按键铰接在上壳上且上收卷按键上具有上齿牙,上齿牙与上齿轮相配合;所述下卷线盘上具有。
16、下齿轮,所述下收卷按键铰接在下壳上且下收卷按键上具有下齿牙,下齿牙与下齿轮相配合;所述上卷线盘的底面上具有第一导电圈和第二导电圈,所述下卷线盘的顶面上具有与第一导电圈对应设置的第三导电圈和与第二导电圈对应设置的第四导电圈;所述第一导电圈与第三导电圈电接触,第二导电圈与第四导电圈电接触;上卷线盘上卷绕有上导线,上导线内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一导电圈和第二导电圈电连接,上导线的外端连接有第一电插头;下卷线盘上卷绕有下导线,下导线内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三导电圈和第四导电圈电连接,下导线的外端连接有第二电插头;所述第一电插头和第二电插头其中任意一个为输出充电插头,另一个则为带有变压电路的输入插头;上涡卷。
17、弹簧的一端与上卷线盘装连,另一端与上壳装连;下涡卷弹簧的一端与下卷线盘装连,另一端与下壳装连;所述吸能底座包括面罩、防滑垫、固定板和能量吸收颗粒,能量吸收颗粒和固定板均置在面罩与防滑垫之间,固定板位于防滑垫之上。0005 所述隔板上与第一导电圈、第二导电圈、第三导电圈、第四导电圈相对应处开有若干通孔,通孔内装有第一导电珠和第二导电珠,第一导电珠的上部与第一导电圈电接触,下部与第三导电圈电接触,第二导电珠的上部与第二导电圈电接触,下部与第四导电圈电接触。0006 所述上卷线盘上的第一导电圈和第二导电圈上均有突起的上导电触角,该上导电触角抵在下卷线盘上的对应的第三导电圈和第四导电圈上。或者所述下卷。
18、线盘上的第三导电圈和第四导电圈上均有突起的下导电触角,该下导电触角抵在上卷线盘上的对应的第一说 明 书CN 102029949 ACN 102029951 A 2/7页6导电圈和第二导电圈上。或者所述上卷线盘上的第一导电圈上有突起的上导电触角,该上导电触角抵在下卷线盘上的对应的第三导电圈上;所述下卷线盘上的第四导电圈上有突起的下导电触角,该下导电触角抵在上卷线盘上的对应的第二导电圈上。0007 所述上壳上具有定位卡槽,所述隔板上具有定位卡头,定位卡头嵌在定位卡槽内。0008 所述上收卷按键铰接在上壳的铰支轴上且装连有上扭簧,上扭簧的另一端装连在上壳上;所述下收卷按键铰接在下壳的铰支轴上且装连有。
19、下扭簧,下扭簧的另一端装连在下壳上。0009 所述吸能底座的固定板通过螺钉穿过固定板和面罩上的通孔与充电器的下壳的螺母连接,能量吸收颗粒装在吸能袋中,吸能袋位于面罩与防滑垫之间, 且吸能袋环围在充电器的下壳的周围或者环围在充电器的下壳和上壳的周围。0010 所述第一电插头为输出充电插头,第二电插头为输入插头,该输入插头带有变压电路并且能与汽车点烟器插座插合。0011 所述上壳上固定连接有万向连接件,万向连接件包括万向座、活动万向头和锁紧螺母,万向座与活动万向头活动连接,活动万向头的另一端具有连接杆和连接板,连接板与载物架固定连接,万向座上具有螺纹并开有十字收缩槽,锁紧螺母与万向座的螺纹连接。0。
20、012 所述上壳的中部具有上壳中孔,下壳的中部具有下壳螺母,一锁紧螺钉穿过上壳中孔与下壳螺母螺纹连接,上壳上具有卡槽,下壳上具有卡头,卡头与卡槽卡合。0013 所述上卷线盘的上齿轮和下卷线盘的下齿轮均为棘轮,上收卷按键的上齿牙和下收卷按键的下齿牙均为棘爪。0014 所述第一导电圈、第二导电圈、第三导电圈和第四导电圈均具有导电珠滚动轨道。0015 所述第一导电圈、第二导电圈、第三导电圈和第四导电圈均具有导线焊接定位脚。0016 采用上述结构后,上卷线盘上卷绕的上导线可以单独拉伸,并通过上齿轮与上齿牙的配合,使上导线的伸出到符合要求的长度,然后与其它电器连接;不用时,揿按上收卷按键使上齿牙与上齿轮。
21、脱离,上卷线盘在上涡卷弹簧的作用下回转,使上导线自动收卷到上壳与下壳之间的容纳内腔中;同理,下导线也可以单独拉伸和收卷,上下导线的操作彼此不受影响,不需要将输入端的导线和输出端的导线同步拉伸,因此导线不易脱落,也不易卡塞住而拉不动。本发明改变了市场上普通车载充电器的导线散乱放置的状态;本发明任何一端导线都可任意拉伸,而且两端的导线拉伸长度可以不一致,操作十分方便。当汽车高速行驶中遇到紧急刹车、紧急转弯、路面颠簸、轻度相撞时,所产生的动能作用于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吸能袋中的能量吸收颗粒会将波次状运行的动能瞬间产生多向位移撞击、多点同步或次第衰减,阻断动能向载物架及车载电子电器产品的冲击,有效保护了。
22、整个充电吸能车载支架、车载电子电器产品及司乘人员的安全,为车载电子电器产品安全、方便使用提供了基础。附图说明0017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8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说 明 书CN 102029949 ACN 102029951 A 3/7页7图4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5为图1中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5沿B-B线的剖视图;图8为图5沿C-C线的剖视图;图9为图8去掉隔板后的视图;图10为图9在导线拉伸后的视图;图11为图1中的上壳、下壳及隔板的组装结构主视图;图12为。
23、图11的俯视图;图13为图12沿D-D线的剖视图;图14为图1中的下壳的结构主视图;图15为图14的俯视图;图16为图14的仰视图;图17为图1中的上壳的结构主视图;图18为图17的俯视图;图19为图17的仰视图;图20为图1中的上绕线盘的结构主视图;图21为图20的仰视图; 图22为图20的俯视图;图23为图1中的下绕线盘的结构主视图;图24为图23的俯视图;图25为图23的仰视图;图26为图22沿E-E线的剖视图;图27为图25沿F-F线的剖视图;图28为图1中的第一、第三导电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9为图1中的第二、第四导电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1中的上收卷按键、下收卷按键的结。
24、构示意图;图31为图30的俯视图;图32为图1中的万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3为图1中的万向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4为图1中的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5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6为图35中的上绕线盘的结构主视图;图37为图36的仰视图; 图38为图36的俯视图;图39为图35中的下绕线盘的结构主视图;图40为图39的俯视图;图41为图39的仰视图;图42为图38沿G-G线的剖视图;说 明 书CN 102029949 ACN 102029951 A 4/7页8图43为图41沿H-H线的剖视图;图44为图35中的第一导电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5为图35中的第二导电圈的立体结。
25、构示意图; 图46为图35中的第三导电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7为图35中的第四导电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8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 如图13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一种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包括吸能底座1、充电器2和载物架4,所述充电器2与吸能底座1固定连接,载物架4与充电器2装连,所述充电器2包括上壳2-1、下壳2-2、上卷线盘2-3、下卷线盘2-11、上涡卷弹簧2-5、下涡卷弹簧2-5、上导线2-9、下导线2-12、隔板2-6、上收卷按键2-8和下收卷按键2-8;所述上壳2-1与下壳2-2固定连接,并形成容纳内腔2-0;所述上卷线盘2-3和下卷线盘2。
26、-11均位于容纳内腔2-0内并且分别转动支撑在上壳2-1和下壳2-2上,所述隔板2-6隔置在上卷线盘2-3与下卷线盘2-11之间;所述上卷线盘2-3上具有上齿轮2-3-1,所述上收卷按键2-8铰接在上壳2-1上且上收卷按键2-8上具有上齿牙2-8-1,上齿牙2-8-1与上齿轮2-3-1相配合;所述下卷线盘2-11上具有下齿轮2-11-1,所述下收卷按键2-8铰接在下壳2-2上且下收卷按键2-8上具有下齿牙2-8-1,下齿牙2-8-1与下齿轮2-11-1相配合;所述上卷线盘2-3的底面上具有第一导电圈2-3-2和第二导电圈2-3-3,所述下卷线盘2-11的顶面上具有与第一导电圈2-3-2对应设置。
27、的第三导电圈2-11-2和与第二导电圈2-3-3对应设置的第四导电圈2-11-3;所述第一导电圈2-3-2与第三导电圈2-11-2电接触,第二导电圈2-3-3与第四导电圈2-11-3电接触;上卷线盘2-3上卷绕有上导线2-9,上导线2-9内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一导电圈2-3-2和第二导电圈2-3-3电连接,上导线2-9的外端连接有第一电插头2-10;下卷线盘2-11上卷绕有下导线2-12,下导线2-12内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三导电圈2-11-2和第四导电圈2-11-3电连接,下导线2-12的外端连接有第二电插头2-13;所述第一电插头2-10和第二电插头2-13其中任意一个为输出充电插头,另一。
28、个则为带有变压电路的输入插头;上涡卷弹簧2-5的一端与上卷线盘2-3装连,另一端与上壳2-1装连;下涡卷弹簧2-5的一端与下卷线盘2-11装连,另一端与下壳2-2装连;所述吸能底座1包括面罩1-1、防滑垫1-2、固定板1-4和能量吸收颗粒1-3,能量吸收颗粒1-3和固定板1-4均置在面罩1-1与防滑垫1-2之间,固定板1-4位于防滑垫1-2之上。0020 如图4、8、34所示,所述隔板2-6上与第一导电圈2-3-2、第二导电圈2-3-3、第三导电圈2-11-2、第四导电圈2-11-3相对应处开有若干通孔2-6-1,通孔2-6-1内装有第一导电珠2-7和第二导电珠2-7,第一导电珠2-7的上部与。
29、第一导电圈2-3-2电接触,下部与第三导电圈2-11-2电接触,第二导电珠2-7的上部与第二导电圈2-3-3电接触,下部与第四导电圈2-11-3电接触。0021 如图8、9、10、13、19、34所示,所述上壳2-1上具有定位卡槽2-1-3,所述隔板2-6上具有定位卡头2-6-2,定位卡头2-6-2嵌在定位卡槽2-1-3内。0022 如图7、8、9、10、11、14、17所示,所述上收卷按键2-8铰接在上壳2-1的铰支轴2-1-1上且装连有上扭簧2-4,上扭簧2-4的另一端装连在上壳2-1上;所述下收卷按键说 明 书CN 102029949 ACN 102029951 A 5/7页92-8 铰。
30、接在下壳2-2的铰支轴2-2-1上且装连有下扭簧2-4,下扭簧2-4的另一端装连在下壳2-2上。0023 如图4、13、15、16所示,所述吸能底座1的固定板1-4通过螺钉6穿过固定板1-4和面罩1-1上的通孔与充电器2的下壳2-2的螺母2-2-5连接,能量吸收颗粒1-3装在吸能袋1-6中,吸能袋1-6位于面罩1-1与防滑垫1-2之间, 且吸能袋1-6环围在充电器2的下壳2-2的周围或者环围在充电器2的下壳2-2和上壳2-1的周围。能量吸收颗粒1-3最好采用圆球状态颗粒。0024 如图5、6、7、8、9、10所示,所述第一电插头2-10为输出充电插头,第二电插头2-13为输入插头,该输入插头带。
31、有变压电路并且能与汽车点烟器插座插合。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电插头2-10为带有变压电路的输入插头,第二电插头2-13为输出充电插头。0025 如图1、2、3、4、32、33所示,所述上壳2-1上固定连接有万向连接件3,万向连接件3包括万向座3-1、活动万向头3-3和锁紧螺母3-2,万向座3-1与活动万向头3-3活动连接,活动万向头3-3的另一端具有连接杆3-3-1和连接板3-3-2,连接板3-3-2与载物架4固定连接,万向座3-1上具有螺纹3-1-2并开有十字收缩槽3-1-1,锁紧螺母3-2与万向座3-1的螺纹3-1-2连接。0026 如图4、7、8、9、10、13、15、16、18、19所示, 。
32、所述上壳2-1的中部具有上壳中孔2-1-4,下壳2-2的中部具有下壳螺母2-2-4,一锁紧螺钉5穿过上壳中孔2-1-4与下壳螺母2-2-4螺纹连接,上壳2-1上具有卡槽2-1-2,下壳2-2上具有卡头2-2-2,卡头2-2-2与卡槽2-1-2卡合。0027 如图21、22、24、25、30所示,所述上卷线盘2-3的上齿轮2-3-1和下卷线盘2-11的下齿轮2-11-1均为棘轮,上收卷按键2-8的上齿牙2-8-1和下收卷按键2-8的下齿牙2-8-1均为棘爪。0028 如图22、25、26、27、28、29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圈2-3-2、第二导电圈2-3-3、第三导电圈2-11-2和第四导电圈2-。
33、11-3均具有导电珠滚动轨道2-14。0029 如图22、25、26、27、28、29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圈2-3-2、第二导电圈2-3-3、第三导电圈2-11-2和第四导电圈2-11-3均具有导线焊接定位脚2-15。0030 如图4、7、8、9、10、13、15、19、21、24所示,所述上卷线盘2-3和下卷线盘2-11分别转动支撑在上壳2-1的支撑轴2-1-5和下壳2-2的支撑轴2-2-6上;上涡卷弹簧2-5的一端嵌装在上卷线盘2-3的上卡槽2-3-4中,另一端装连在上壳2-1的支撑轴2-1-5上;下涡卷弹簧2-5的一端嵌装在下卷线盘2-11的下卡槽2-11-4中,另一端装连下壳2-2的支撑。
34、轴2-2-6上。0031 如图1、2、3、4所示,所述载物架4的两侧夹板4-1与基板4-2可调节连接。0032 如图3547所示,并参见图5、6,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 一种充电吸能车载支架,包括吸能底座1、充电器2和载物架4,所述充电器2与吸能底座1固定连接,载物架4与充电器2装连,所述充电器2包括上壳2-1、下壳2-2、上卷线盘2-3、下卷线盘2-11、上涡卷弹簧2-5、下涡卷弹簧2-5、上导线2-9、下导线2-12、隔板2-6、上收卷按键2-8和下收卷按键2-8;所述上壳2-1与下壳2-2固定连接,并形成容纳内腔2-0;所述上卷线盘2-3和下卷线盘2-11均位于容纳内腔2-0内并且分别转。
35、动支撑在上壳2-1和下壳2-2上,所述隔板2-6隔置在上卷线盘2-3与下卷线盘2-11之间;所述上卷线盘2-3上具有上齿轮2-3-1,所说 明 书CN 102029949 ACN 102029951 A 6/7页10述上收卷按键2-8铰接在上壳2-1上且上收卷按键2-8上具有上齿牙2-8-1,上齿牙2-8-1与上齿轮2-3-1相配合;所述下卷线盘2-11上具有下齿轮2-11-1,所述下收卷按键2-8铰接在下壳2-2上且下收卷按键2-8上具有下齿牙2-8-1,下齿牙2-8-1与下齿轮2-11-1相配合;所述上卷线盘2-3的底面上具有第一导电圈2-3-2和第二导电圈2-3-3,所述下卷线盘2-11。
36、的顶面上具有与第一导电圈2-3-2对应设置的第三导电圈2-11-2和与第二导电圈2-3-3对应设置的第四导电圈2-11-3;所述第一导电圈2-3-2与第三导电圈2-11-2电接触,第二导电圈2-3-3与第四导电圈2-11-3电接触;上卷线盘2-3上卷绕有上导线2-9,上导线2-9内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一导电圈2-3-2和第二导电圈2-3-3电连接,上导线2-9的外端连接有第一电插头2-10;下卷线盘2-11上卷绕有下导线2-12,下导线2-12内端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第三导电圈2-11-2和第四导电圈2-11-3电连接,下导线2-12的外端连接有第二电插头2-13;所述第一电插头2-10和第二电插。
37、头2-13其中任意一个为输出充电插头,另一个则为带有变压电路的输入插头;上涡卷弹簧2-5的一端与上卷线盘2-3装连,另一端与上壳2-1装连;下涡卷弹簧2-5的一端与下卷线盘2-11装连,另一端与下壳2-2装连;所述吸能底座1包括面罩1-1、防滑垫1-2、固定板1-4和能量吸收颗粒1-3,能量吸收颗粒1-3和固定板1-4均置在面罩1-1与防滑垫1-2之间,固定板1-4位于防滑垫1-2之上。0033 如图3547所示, 所述上卷线盘2-3上的第一导电圈2-3-2和第二导电圈2-3-3上均有突起的上导电触角2-16,该上导电触角2-16抵在下卷线盘2-11上的对应的第三导电圈2-11-2和第四导电圈。
38、2-11-3上。这时第三导电圈2-11-2和第四导电圈2-11-3最好为表面平整的圆圈,见图46、47;第一导电圈2-3-2和第二导电圈2-3-3的导电触角2-16可以在平整的圆圈上冲压制造出来,见图44、45。0034 也可以是所述下卷线盘2-11上的第三导电圈2-11-2和第四导电圈2-11-3上均有突起的下导电触角,该下导电触角抵在上卷线盘2-3上的对应的第一导电圈2-3-2和第二导电圈2-3-3上。0035 还可以是所述上卷线盘2-3上的第一导电圈2-3-2上有突起的上导电触角2-16,该上导电触角2-16抵在下卷线盘2-11上的对应的第三导电圈2-11-2上;所述下卷线盘2-11上的。
39、第四导电圈2-11-3上有突起的下导电触角,该下导电触角抵在上卷线盘2-3上的对应的第二导电圈2-3-3上。0036 本实施例中的隔板2-6的直径小于第二导电圈2-3-3和第四导电圈2-11-3的直径,以免彷碍第二导电圈2-3-3与第四导电圈2-11-3之间的电接触。其余结构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相同。0037 如图48、4、5所示,本发明使用时,以第一个实施例为例,将吸能底座1放在汽车的仪表台上,将电子电器产品5装在载物架4上,将第一电插头2-10与电子电器产品5连接,第二电插头2-13插在汽车的点烟器上即可对电子电器产品5充电。汽车行驶中,吸能底座1与汽车的仪表台的稳定接触。当汽车高速行驶中遇到紧急刹车、紧急转弯、路面颠簸、轻度相撞时,所产生的动能作用于本发明,吸能袋1-6中的能量吸收颗粒1-3会将波次状运行的动能瞬间产生多向位移撞击、多点同步或次第衰减,阻断动能向载物架4及电子电器产品5的冲击,有效保护了整个充电吸能车载支架、电子电器产品及司乘人员的安全。本发明如不再使用,揿按上收卷按键2-8使上齿牙2-8-1与上齿轮2-3-1脱离,上卷线盘2-3在上涡卷说 明 书CN 10202994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