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窗框上装有内窗扇和外窗扇的窗,详细地说,涉及对窗框与内窗扇、外窗扇之间予以水密封、气密封、同时对室内侧与室外侧予以隔音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80354号公报)揭示了一种在窗框上安装有内窗扇和外窗扇的窗。
具体地说,在内窗扇的室外侧部设有一次气密件,在窗框上设有二次气密件,对内窗扇的室内侧周围、室外侧周围与窗框之间分别予以气密封和水密封,并在一次气密件与二次气密件之间形成空间,在外窗扇的室外侧部设有一次气密件,在窗框上设有二次气密件,对外窗扇的室内侧周围、室外侧周围与窗框之间予以气密封和水密封,并在一次气密件与二次气密件之间形成空间。
如上所述,通过用一次气密件、二次气密件对内窗扇与窗框之间、外窗扇与窗框之间予以双重水密封和气密封(即双重密封),虽然提高了气密性能和隔音性能,但有时不能获得足够的水密性能。
例如,当所述空间内的压力与外气存在压力差时,有时雨水等越过一次气密件的气密、水密部(即密封部)而进入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性能、隔音性能和水密性能优异的窗。
本发明的窗其特征在于,在窗框上安装有内窗扇和外窗扇,分别对该窗框与内窗扇及窗框与外窗扇进行双重密封,在窗框与内窗扇之间、窗框与外窗扇之间分别形成空间,
使所述各空间分别向室外侧开口,作成与大气等压。
采用本发明,由于双重密封而形成空间,故是一种气密性能和隔音性能优异的窗。
另外,由于空间的压力与大气等压,所以是一种雨水等不会从一次密封部进入空间,水密性能优异的窗。
附图说明
图1是窗的屋内看到的概略图。
图2是图1中A-A的详细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的详细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C的详细剖视图。
图5是图1中合梃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6是下框架的下部挡风构件安装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内窗扇地靠近窗挡框上部与纵框架的立体图。
图8是内窗扇的靠近窗挡框下部与纵框架、下框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窗框1上安装有内窗扇10和外窗扇20。本实施例中的窗为内窗扇10和外窗扇20被安装成沿面内方向移动自如的双扇拉窗,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将内窗扇10与外窗扇20的一方固定,使另一方移动自如。
所述窗框1将上框架2和下框架3及左右的纵框架4连接成矩形。
所述内窗扇10,将上框11、下框12、窗挡框13和合梃框14连接成矩形,并在其内部安装板,例如玻璃15。
所述外窗扇20,将上框21、下框22、窗挡框23和合梃框24连接成矩形,并在其内部安装有板,例如玻璃25。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框架2的靠室内下侧面2a具有内上轨2b,在靠室外下侧面2c具有外上轨2d。
所述下框架3的靠室内上侧面3a具有内下轨3b,在靠室外上侧面3c具有外下轨3d。
所述靠室外上侧面3c低于靠室内上侧面3a。在该靠室内上侧面3a与靠室外上侧面3c之间,具有由横向面3e和纵向面3f形成的大致卡环形状的部分。该横向面3e高于靠室外上侧面3c,纵向面3f与靠室外上侧面3c连续。
如图2所示,内窗扇10沿所述内上轨2b和内下轨3b向面内方向移动。
该内窗扇10的下侧面(合梃框14的下侧面)与下框架3的靠室内上侧面3a及横向面3e相对。
如图3所示,外窗扇20沿所述外上轨2d和外下轨3d向面内方向移动。
该外窗扇20的下侧面(合梃框24的下侧面)与下框架3的靠室外上侧面3c相对,该外窗扇20的下部室内侧面(下框22的下部室内侧面)与所述纵向面3f相对。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窗框1和内窗扇10作成双重密封。
例如,在上框11的室外侧部装有上横向一次气密件30,在室内侧部装有上横向二次气密件31,它们分别与内上轨2b相接。
在下框12的室外侧部装有下横向一次气密件32,该下横向一次气密件32与内下轨3b相接。
在下框架3的室内侧部装有下横向二次气密件33,该下横向二次气密件33与下框12的室内侧下部相接。
在一个纵框架4的室外侧部装有纵向一次气密件34,在室内侧部装有纵向二次气密件35,该纵向一次气密件34与窗挡框13的室外侧部相接,纵向二次气密件35与窗挡框13的室内侧相接。
并且,在各一次气密件30、32、34的接触部形成内窗扇10的一次密封线,在各二次气密件31、33、35的接触部形成内窗扇10的二次密封线。所谓内窗扇10的一次密封线,是对内窗扇10的上框11、下框12、窗挡框13的室外侧部与上框架2、下框架3、一个纵框架4之间进行气密封、水密封的部分。
所谓内窗扇10的二次密封线,是对内窗扇10的上框11、下框12、窗挡框13的室内侧部与上框架2、下框架3、一个纵框架4之间进行气密封、水密封的部分。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窗框1与外窗扇20作成双重密封。
例如,在上框21的室外侧部装有上横向一次气密件40,在室内侧部装有上横向二次气密件41,它们分别与外上轨2d相接。
在下框22的室外侧部装有下横向一次气密件42,该下横向一次气密件42与外下轨3d相接。
在下框架3的室内外侧方向中间部装有室内侧部的下横向二次气密件43,该下横向二次气密件43与下框22的室内侧下部相接。
在窗挡框23的室外侧部装有纵向一次气密件44,该纵向一次气密件44与另一个纵框架4的内向片4a相接。
在另一个纵框架4的室内侧部装有纵向二次气密件45,该纵向二次气密件45与窗挡框13的室内侧相接。
并且,在各一次气密件40、42、44的接触部形成外窗扇20的一次密封线,在各二次气密件41、43、45的接触部形成外窗扇20的二次密封线。所谓外窗扇20的一次密封线,是对外窗扇20的上框21、下框22、窗挡框23的室外侧部与上框架2、下框架3、一个纵框架4之间进行气密封、水密封的部分。
所谓外窗扇20的二次密封线,是对外窗扇20的上框21、下框22、窗挡框23的室内侧部与上框架2、下框架3、一个纵框架4之间进行气密封、水密封的部分。
所述内窗扇10的合梃框14与外窗扇20的合梃框24之间、即合梃部,被立面方向室外侧部的一次合梃气密件46和立面方向室内侧部的二次合梃气密件47气密封、水密封。
所述一次合梃气密件46安装在外窗扇20合梃框24的室内侧面,与内窗扇10合梃框14的室外侧面相接,形成一次合梃密封线。
所述二次合梃气密件47安装在内窗扇10合梃框14的室外侧面,与外窗扇20合梃框24的室内侧面相接,形成二次合梃密封线。
如图5所示,在上框架2下侧面的内上轨2b与外上轨2d之间部分的合梃部上安装有上部挡风构件50。
该上部挡风构件50与各合梃框14、24的上端面(上部滑动片)相接,并与一次上横向气密件30、二次上横向气密件41、一次、二次合梃气密件46、47相接。该上部挡风构件50在安装部50a上设有翅片50b,但并不限于此。
在所述下框架3上侧面的横向面3e上安装有室外侧的下部挡风构件51,在靠室内侧上侧面3a安装有室内侧的下部挡风构件52。
如图6所示,所述室外侧的下部挡风构件51具有一次挡水部53、二次挡水部54和排水部55,内窗扇10合梃框14的靠室外下端面(下部滑动片)与该一次挡水部53、二次挡水部54相接,下横向一次气密件32和一次合梃气密件46与一次挡水部53相接。
在所述各挡水部的安装部53a、54a上设有翅片53b、54b,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室内侧的下部挡风构件52与内窗扇10合梃框14的靠室内下端面(滑动片)相接,并与下横向二次气密件33相接。
该下部挡风构件52具有安装部52a与翅片52b,但并不限于此。
由于是上述那样的结构,因此,通过一次合梃密封线使内窗扇10的一次密封线与外窗扇20的一次密封线连续,形成一次密封线。
通过二次合梃密封线使所述内窗扇10的二次密封线与外窗扇20的二次密封线连续,形成二次密封线。
由此,窗框1与内、外窗扇10、20被双重密封。
如图2和图7所示,在上框架2的靠室内下侧面2a的靠近一个纵框架4处安装有内窗扇用气密构件60。该内窗扇用气密构件60具有安装部61和翅片62。
该内窗扇用气密构件60的翅片62与内窗扇10窗挡框13的靠室内上端面(上部滑动片)相接,并与上横向二次气密构件31相接,安装部61与纵向二次气密件35相接。
由此,内窗扇10的上部与上框架2之间、内窗扇10的下部与下框架3之间、内窗扇10的纵部(窗挡框13)与一个纵框架4之间,分别构成空间。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在纵向一次气密件34、纵向二次气密件35与窗挡框13和一个纵框架4之间,构成纵向空间a,如图2所示,在下横向一次气密件32、下横向二次气密件33与下框12和下框架3的靠室内上侧面3a之间,构成下横向空间b,如图2所示,在上框11与内上轨2b之间,构成上横向空间c。
所述纵向空间a的下部与下横向空间b的一端部连通,纵向空间a的上部被内窗扇用气密构件60封住,下横向空间b的另一端部被室内侧的下部挡风构件52封住,因此,纵向空间a与下横向空间b是密闭空间。
如图7所示,在内窗扇10的窗挡框13上部安装有上部滑动片63。该上部滑动片63具有进入内上轨2b的纵向槽63a,在该纵向槽63a与内上轨2b之间有间隙。
所述纵向空间a、上横向空间c的上部通过该间隙而向室外开口。
如图8所示,在内窗扇10的窗挡框13下部安装有下部滑动片64。与上部滑动片63相同,该下部滑动片64也具有进入内下轨3b的纵向槽(未图示),在该纵向槽与内下轨3b之间有间隙。
所述纵向空间a的下部、下横向空间b的一端部通过该间隙而向室外侧开口。
由于是这种结构,所述纵向空间a、下横向空间b、上横向空间c就与大气等压,故水密性提高。
即,雨水等不会越过内窗扇10的一次密封线(上横向一次气密件30、下横向一次气密件32和纵向一次气密件34所构成的气密、水密部)而进入到室内侧。
另外,也可在所述一次气密件的气密、水密部形成间隙,或在窗框或内窗扇10的框上形成外气导入孔。
如图3所示,在上框架2下侧面的靠另一个纵框架4处安装有外窗扇用气密构件70。
该外窗扇用气密构件70具有安装部71和翅片72。
外窗扇20窗挡框23的上端面(上部滑动片)与翅片72相接。所述上横向二次气密件41和纵向二次气密件45的上部与翅片72相接,两气密件连续。
该纵向二次气密件45的下部与下横向二次气密件43连续。
另外,外窗扇20的上横向一次气密件40、下横向一次气密件42和纵向一次气密件44连续。
由此,在窗框1与上框架2和外窗扇20的上部之间、下框架3与外窗扇20的下部之间、纵框架4与外窗扇20的纵向部(窗挡框23)之间,分别形成有空间。
这些空间分别连通,且从下框架3的靠室外上侧面3c与下框22、合梃框24的下端面(下部滑动片)之间的间隙向室外开口,成为与大气等压。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纵向一次气密件44、纵向二次气密件45与窗挡框23和另一个纵框架4之间构成纵向空间d,如图3所示,下横向一次气密件42、下横向二次气密件43、下框22和下框架3的靠室外上侧面3c之间构成下横向空间e,如图3所示,上框21与外下轨2d之间构成上横向空间f。
本实施例的上框架2、下框架3、纵框架4,是用隔热件82将室外侧金属构件80和室内侧金属构件81连接起来的隔热型材,上框架2、另一个纵框架4具有遮盖隔热件的树脂构件83。
所述下框架3的隔热件82被一侧树脂件84和另一侧树脂件85遮盖。
该一侧树脂件84设在内窗扇关闭侧,另一侧树脂件85设在外窗扇关闭侧,在该另一侧树脂件85上安装有下横向二次气密件43。
所述内、外窗扇10、20的上框11、21、下框12、22、窗挡框13、23、内窗扇10的合梃框14,是用隔热件88将室外侧金属构件86和室内侧金属构件87连接起来的隔热型材。
由此,做成隔热性优异的窗。
并不限于这种结构,既可做成仅由金属构件构成的框架和框,也可做成仅由树脂构件构成的框架和框。
[符号的说明]
1-窗框,2-上框架,3-下框架,4-纵框架,10-内窗扇,11-上框,12-下框,13-窗挡框,14-合梃框,14a-室外侧面,20-外窗扇,21-上框,22-下框,23-窗挡框,24-合梃框,30-上横向一次气密件,31-上横向二次气密件,32-下横向一次气密件,33-下横向二次气密件,34-纵向一次气密件,35-纵向二次气密件,40-上横向一次气密件,41-上横向二次气密件,42-下横向一次气密件,43-下横向二次气密件,44-纵向一次气密件,45-纵向二次气密件。